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2024-04-27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通用12篇)

篇1: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7.认识时间 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2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是让学生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报数游戏。(12个学生站成一个圆圈,指定一人开始,先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2,数完后,再5个5个地数。)

(借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感知大格数与小格数间的关系)师谈话:今天我们也会学习12个数,他们也和60有关。(2)复习整时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认识了时间,这些钟面上的时间你会认吗? 出示整时钟面,回顾整时的读法。(3)质疑,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例1的钟面。

师:这个钟面上的时间,谁会读呢? 学生试读钟面时间(老师不对学生作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活动2【讲授】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媒体展示钟面)

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小组内观察、交流后汇报。

师:谁能告诉我1大格里有多少小格?2大格呢?3大格?······ 2)动画演示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对应数。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观察的钟面,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同时,借助动画感知大格数与小格数间的关系,为几分的认识做好铺垫。)

2、认识时间(1)认识分。多媒体演示1分。

师:分针从12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板书 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媒体演示5分 师:分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你还知道分针从谁走到谁是5分吗?

媒体再演示10分、20分、45分,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分针用来记录分的,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经过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2)认识时。多媒体演示的1时

师:时针从12走到1,经过多少时间?时针从3走到4呢?你还知道时针从谁走到谁是1时的?

媒体再演示2时、5时10时。

小结: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板书 时针走1大格时间经过1时)

(借助动画,能清楚认识钟面上分针、时针经过的时间,为教学例2埋下伏笔)(3)感受1分钟。

教师计时,学生写字、口算、跳绳感受1分钟的长短。

(用各种方式体验1分钟的长短,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转换心情,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4)认识时、分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拨动时针,其余学生认真观察: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由此可以看出时和分有什么关系呢?

媒体再次演示时和分的关系。引出:1时=60分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认真观察、动脑清楚地认识到1时=60分)(5)认识例2钟面上的时刻。

出示钟面,学生试读钟面时间,说一说你是怎样认的? 引导归纳先认时,再认分。

教师重点强调分针不满10分的电子钟的写法。

(学生在生活中对钟面接触较多,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几时几分的认识,对于例2钟面的认识就放手让学生直接认读)

活动3【练习】

三、巩固、提升

1、回顾课前出示的钟面,学生认读。2、9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评价中重点指出2时55分的钟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你有不同意见吗?

(接近整时的时刻的认读,一直是这一教学内容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评价中说不同的意见,是希望通过学生间的辩论继而明晰,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3、游戏:两人一组,一人拨钟面,一人认时间。

4、在放学回家后记录你到家的时间。

活动4【测试】总结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几点几分上的课,还记得吗?时间过得真快,很快40分钟就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篇2: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的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练掌握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是多少分。

2.通过教具钟演示及学生自主拨钟验证,理解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3.通过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的活动,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难点:初步建立1分的时间概念。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的练习(猜谜语)

学生主持: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地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

2、世界都可以看的到它,但摸不到它,钱不可以买,但人人叫它等它不等,好不听话那是什么?(时间)

3、钟面上有两兄弟,哥哥又矮又胖,弟弟又高又瘦。请问哥哥和弟弟分别是什么针?(哥-时针,弟-分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课前3分钟练习”中,老师是用什么工具计算出我们练习时间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那这3分钟,老师在钟面上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时间—分》。

三、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一)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填空。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空之前,老师有些疑问,在钟面上怎样的格为大格,怎样的格为小格? 学生回答:①在两条粗的刻度线之间是大格,在两条细的刻度线之间是小格:②在两个数字之间是大格,大格中间的两条细刻度线之间是小格„„

师:这些同学说得非常好。那谁来说,几和几之间是一个大格?现在我们区分清楚了大格和小格后,请同学们小组完成填空题。——学生汇报答案。

(二)认识时间(1)复习时。

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2)认识分。

多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走动1小格。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多媒体演示分钱从12走到1的过程。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

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经过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3)感受1分钟。

先听1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再实践1分钟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活动:写字、画画、折纸、数数、看书、跳绳、走路等(学生汇报活动结果,教师出示生活实例)(4)认识时、分的关系。

出示例题1主题图,并完成填空,再提问:谁来猜猜图中的同学们在上第几节课,他们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如果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又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引出并板书:1时=60分。(5)学习拨钟表

师:下面,我要邀请一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游戏,请你来拨2时半。同学们来当小老师,看看他拨的对不对。他拨对了吗?你怎么知道他拨对了?你说的真准确。我们掌声鼓励他!请回位。(小老师们看的可真仔细!)

师:拿出小钟表,拨2时50分。拨好了举起来让我看看,请你带着小钟表到前面来,把钟表平放在桌子上。他拨对了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再来拨一个,请拨3时5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拨对了吗?(学具)现在把你的小钟表轻轻地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休息一会儿。(6)、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例2。重点教学时间的读与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91“做一做”。展示学生作品。

(2)用投影仪教学练习二十三第1题。展示学生作品。(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展示学生作品。

五、总结提升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学习时间40分钟就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篇3: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人民币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示主题图。师问:同学们,看一看,画面上的这些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组织学生说一说。

2.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用什么呀?(钱)钱的 用处真是挺大的,那小朋友们知道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1元、5角、1角

1.小朋友们见过人民币吧,把老师给你们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向同桌介绍介绍(同桌交流,讨论认识小面积的人民币。)2.谁来介绍给大家听(课件出示1元纸币)

3.老师详细介绍1元钱表面上的各种图案和符号。(结合国徽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4.介绍1角。课件出示1角钱。

师:这个钱也是1元钱吗?(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区别1元和1角。

5.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这还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出示5角、5分、2分、1分)

师: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二)认识元、角、分的进率

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换钱游戏 1.老师拿出一张2角,让学生用1角来换取。然后拿出5角钱,同样让学生用1角换取,最后拿出1元用同样的方法换取。师:通过这个过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2.师:1角钱在小朋友们的眼里很少,但是在你们爸爸妈妈小时候攒1角钱还真难呢。他们是1分1分得攒起来的。10个1分就是1角。(教师板书:1角=10分)

(三)、认识大面积的人民币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一些大面积的人民币,你知道它们是多大面值的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辨认依据。

(四)动手操作活动

1.组织学生把模拟币进行分类。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分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二 第1、第2题

六、板书设计:

篇4: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一)《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生及学情分析:

金江镇小学二年级1班有学生36人,男生20人,女生16人,班级纪律较好,学习风气优良,基础扎实,对学习困难生实施一帮一带动学习,全班新知识掌握率达到80%以上。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2.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课件内容、P52例1情景图及做一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地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计

/ 5

1.出示课件,根据加法算式摆一摆,看图说出几个几?再列出乘法算式。

2+2+2推出2×3(三个2)1+1推出 1×2(二个1)4+4+4+4推出4×4(四个4)

2.出示课件根据乘法算式读一读,并说出各表示什么?

4×3读作:四乘三

表示:三个4 相加

2×2 读作:二乘二

表示:二个2相加

二、激趣导入

1.谜语引出:一只手5个指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手掌。2.根据情景图引出数字5及《5的乘法口诀》课题

3.数手指,请3名学生上台展示手掌,学生观察说出结果教师板书。

手的只数:手指的个数: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

提示用乘法算: 5×1=5表示一个5

5×2=5表示二个5

………………

三、自主探索 1.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 5

生:五福娃。

师:课件出示P52页的5套福娃图片,它们分别是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一共5个。如果老师送给你一套奥运五福娃,你有几个五福娃?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

生:表示一个5

乘法算式为5×1=5 师:像这样1个5,结果是5,我们就可以编成口诀:一五得五(板书)

师:如果老师再送你一套奥运五福娃,这样你就拥有2套了,该怎样列算式呢?自己试着编一句口诀。(课件出示图片)

生:5×2=10

表示二个5

口诀:二五一十(板书)师:如果老师继续送礼物,你能不能依次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试一试,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图片,给学生提示)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总结5的乘法口诀。2.记忆口诀。

谈话: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口诀。

反馈: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你是怎样记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由其中一句口诀推出与它相邻的两句口诀;5乘几结果的个位上不是5就是0;用手指帮助记忆,一个

五、两个五……)

记忆口诀环节设计意图:乘法口诀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用处非常

/ 5

广泛,所以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

3.学生齐背口诀。

四、巩固深化

1.师生对口诀P52页做一做第1题。2出示P5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检查学生记忆口诀的情况。)

3.我懂了,计算并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件)。4.拓展深化,算算填填。(出示课件)。5.巩固5的乘法口诀。(出示课件)。6.我会填:

一只手()个手指头 两只手()个手指头 三只手()个手指头 四只手()个手指头 五只手()个手指头

五、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现在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课后作业P53

1——5题填入课本。

/ 5

七、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5

+5

+5 5----------------10--------------15-------------20-------------25 算式

口诀

算式 5×1=5

一五得五

1×5=5 5×2=10

二五一十

2×5=10 5×3=5

三五十五

3×5=15 5×4=20

四五二十

4×5=2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25

八、课后反思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在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小学

授课教师:杨红涛 授课班级:二年级1班

2016年10月12日

篇5: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平均分》是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旬。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经历“平均分”过程,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从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创设去效游的情境,在从学生熟悉的分糖果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糖果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同样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了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在学生学会平均分后,试一试12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应该参与到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3、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篇6: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34——3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叮当这个人物,告诉学生这节课它会陪着我们一起来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让学生把小叮当带来的礼物分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请小朋友分组来分一分,老师也参与进去。学生汇报

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物品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起名字,并说明理由。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师动手脱掉花外衣,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明。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小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篇7: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一)》教学反思

宜黄县实验小学 执教者:范莉玲

《简单的搭配

(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字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我上了其中第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一个‚乐乐过生日‛的完整故事活动,一环扣一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我感觉凸显以下特点:

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我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首先从小青去乐乐家找门牌号开始到破密码锁、涂地图、照像、做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其次,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我先让学生找乐乐家的门牌号,乐乐

平的不同层次。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照像这个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示答案,学生奇思妙想,多种多样。这样既简便、快捷地得到答案,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教学中及时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一开始引出乐乐过生日,我及时提醒小孩,父母为你过生日时,别忘了父母的生日,教育小孩要孝敬长辈。讲解到拍照时有几种站法,渗透乐乐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课堂结束时讲到游戏组句子环节,告诉学生要从读好书,多读书,长大了才能为祖国做更多、更大的贡献,我在教育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不忘记及时渗透德育教育。我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自然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复质疑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

1、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欠缺。

2、课堂练习深度、教学评价、学生品质的养成上还要再加强。

篇8: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黑河五小

孟晶

一、兴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大森林,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课件)

师:小动物们正在兴高采烈的准备森林运动会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授新知

1、看一看:出示主题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认一认: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说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大括号表示把左、右两部分合起来。

问号表示提出问题。

3、说一说:将图中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生说、同桌互相说)

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4、画一画:用符号或者图形代替小兔子,将图的意思画出来,让大家清楚告诉了什么信息和要求什么问题即可。

5、展示:指生到展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我用圆圈代表小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生2:我用三角代表小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生3:我用数字代表小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6、算一算:将这幅图要求的问题列式解答出来。

指生说出所列算式,并能说清楚算式中的数字都表示什么。4表示左边的4只小兔,2表示右边的2只小兔,6表示两边合起来共有6只小兔。

7、检查:再次观察图片,检查所列算式和得数是否正确。

8、写一写:生独立完成教材46也主题图下面的填空。

9、小结:师带领学生回忆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

①看清图里都有什么。

②找到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③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6页做一做。

生先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解答。

2、教材48页第一题。

先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3、课件出示习题。

同桌互相说出图意,再列式解答。

4、课件出示习题。

教授学生一道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会不同,但是得数都是一样的。

四、总结收获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快结束了。孩子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生谈收获。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学习目标: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2=6

解决问题

篇9: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一)教案

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营里小学

芮淑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题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第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

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2、出示熟悉人物的正面、后面、侧面照,学生猜猜是从哪个方位照的,从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一)。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的位置。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分组观察、交流,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3、分别说:你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并选出你看到的图形。

4、重点观察熊猫左、右面,对比辨析。

5、换位全面观察,整体感知。(小游戏:走一走、看一看)

6、读懂情境图,正确判断。

根据情境图,想想这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

7、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评价总结:

篇10: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教材分析:

《小小设计师》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等图形的运动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自忆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念。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出示学标:能够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图形运动的实例,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运动现象,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案的共性,都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变换设计出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动手设计的欲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探究方法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和摆的过程中,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一个图形能通过平移和旋转的方式可以行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案,了解一些美丽的图案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形,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正方形中贴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学生自由设计图案,并在正方形中画出来。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创造”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又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三、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篇11: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

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篇12: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张老师)

南充市五星小学

何凤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下第74页、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2张长方形纸条(画有10格格子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进行口算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观察并得出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二、操作体验

1、第一次操作。

A、拿出准备的有星星的纸条,让学生观察有多少颗星星,第一次剪掉2颗,第二次剪掉3颗,还剩多少颗?学生列出算式。

B、引导学生回顾剪星星过程,换角度思考一共剪掉多少个,拿走剪掉的就是剩下的,学生列出算式。C、教师写出算式10-2+3,学生评价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生尝试)

D、学生展示创造符号,并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出小括号,并教读算式,当小括号出现时,先算小括号内的算式。师:这叫“小括号。

生齐说:小括号。

2、第二次操作

纸条上有10颗星星,第一次剪掉5颗,第二次剪掉2颗,还剩多少颗? 学生操作并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上新朋友小括号。

3、练习:

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我们的运算顺序。老师考考你掌握了没有。老师出示有小括号和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辨别运算顺序并加深巩固小括号作用。

三、练习巩固

A、你会算吗?做小动物找车厢的游戏

B、小括号还可以让我们的运算更加简便,做找朋友游戏。

C、同样的数字和符号,加上小括号有没有变化?让学生观察、计算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89班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下一篇:初一_写人作文《我们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