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2024-04-30

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共12篇)

篇1: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38阅] 全文(共5页)

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培养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为了加强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制定六(1)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准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而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培养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预习课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通过网络、工具书查阅资料,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做好准备,自

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并放置左上角或右上角。

3、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4、要有良好的读书姿势。双手打开课本,将课本竖立在桌上,离眼睛一尺远。

5、书写的习惯。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6、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要专心、认真,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写完作业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7、整理书包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把作业本、课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放入书包中,并将书包整理好,使学习资料、学习用品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8、不在课本、作业本上乱涂乱画,爱护课本、作业本,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课本、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9、说话的习惯。练习说完整话,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10、养成认真倾听、勤思、能评价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下页 余下全文 上页 末页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11、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2、养成认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一节课下来,自己对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在课间花几分钟时间记录下来,好记心不如烂笔头,以备复习时有依可循。

13、合作学习习惯。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4、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在校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对学过的知识点每天课前要进行很好的回顾,一周进行盘点记录,对疑难的问题要及时弄懂弄清,并要学会举一二反三。

15、养成认真考试的习惯。考试时要认真审题、看清每一道题目,书写要工整,答完题后要仔细检查,考出最满意的成绩。

16、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时间是挤出来的,每一天要抽出半小时读读课外书,写写阅读笔记。

四、主要措施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

1、所谓“明”,就是指“明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会积极地去做。做的次数多了,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指导学生明理,必须注意两点:

(1)形象性。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老师提出的要求。

(2)主导性。在明理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2、所谓“严”,就是指“严格的训练”。学生光“明理”还不行,从“明理”到变成习惯,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

(1)层次性。训练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有所区别,不搞“一刀切”。

(2)自主性。学生接受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3、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为此,必须注意两点:

(1)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

(2)新颖性。训练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学生有新鲜感,否

下页 上页 末页则,老调子重弹,学生会感到厌烦,效果会削弱。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艰巨的工作,只有加大培养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使学习习惯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转自书香飘飘博客)

篇2: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谈谈晚辅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成都大邑阳光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林洁

首先,学习是让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然后要让他们经受知识的洗礼,才能在思想上有所改变,随之身心也会改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晚辅班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的行为习惯。一般而言,晚辅班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尽人意,所以老师要多费心。要让他们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整洁、正确,再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还有一点就是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

二、自学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经,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三、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而且是晚辅班的目的之

一。要求学生做作业前准备好一切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字迹要工整。做完作业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四、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在平时的辅导中,发现学生都有一个坏习惯,遇到难题就马上问老师,没有养成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此,晚辅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查阅资料,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

总之,以习惯为晚辅班教学的主题并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篇3: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 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对教育者来说, 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 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学习的好坏, 20%与智力因素相关, 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 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但是学生课堂气氛沉闷, 听讲不认真, 不敢提问题;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审题, 也不善于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 不是找其原因, 及时纠正, 而是走马观花, 一带而过;如果让这些坏习惯任其发展, 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内容

1. 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 认真听“讲”的习惯。

3. 提出问题的习惯。

4. 合作探究的习惯。

5. 阅读课本的习惯。

6. 认真审题的习惯。

7. 认真作业的习惯。

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及措施

(一) 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形成研究内容, 制定研究计划, 理清研究思路, 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 实施阶段:

(1) 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 确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 (3) 召开家长会, 发告家长书, 争取家长的支持; (4) 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总结阶段:

(1) 整理研究资料, 进行理性思考; (2) 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 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总结法等方法

(三) 措施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 因势利导, 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 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 在这一培养过程中, 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建立起课代表领导的数学组长负责的双层管理措施, 能有效地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作业和复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根据这些步骤的落实情况即时调整课堂, 并可实施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 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自申报课题后, 数学教师全力以赴, 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分阶段性, 特别设立了低、中年级的研究, 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中年级由成丕林、修嵘嵘、刘艳芳负责, 低年级由周彩霞、杨宗兴、贺贤波负责。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阶段性总结, 研究报告;优秀课例, 优秀教学论文;学生优秀作业展。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 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 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 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篇4: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1.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驾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个舞台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先有一则故事说起:一位年轻的记者采访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记者说:“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听了一会又问:“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很耐心的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玩好动。刚刚入学的他们对学校的纪律、环境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还都不懂。我想起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幼儿阶段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儿童。”该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3.培养的措施

(1)从养成教育的实际出发,让孩子做快乐美丽小主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品德與社会中采用他们喜欢的故事,讨论,情境表演,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他们认识到习惯是关系到一个人命运的大事。从小,从现在就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班级常规,班级公约,促进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而促进船体学生呢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有,帮助学生在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确定每天、每周、每月所能达到的小目标,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刻下组织实施,教师给予一定的监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同学们、老师们的赞美和更大的期待,从而稳步的前进。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明白道理

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现代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资助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它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

(3)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

慢慢形成各种优秀的品质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得深入而不断的延续和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施。所以,我们要灵活的安排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例如在二年级的“美丽的秋天”这课,我给了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树叶,用树叶作一些手工作品。让孩子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都能感受到秋天的美,借有关秋天的知识是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4)倡导“五有”,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品德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目标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位长远的目标,将一学期中每个月自己要养成的好习惯作为短期目标,并记录下来,使自己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在明确目标以后要有行动的口号,可以在班级开展口号征集活动,这也就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华,并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他们才会有真正的收获。作为教师,应做好检查监督的工作。良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一半。品德课上,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制定一些细则,并可以设定一些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节约能源监督员等,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向导和激励的作用,和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多和家长够沟通交流。教师、家长、同学三者评价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进而不断取得进步,让我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得到激励。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总结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为目标的活动刑综合课程。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行为训练时十分重要的。是学生把由课堂中所感受到的关于道德的认识、情感与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指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应该做到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我们教师应该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与回归生活结合,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培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和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信息,2009,09:652-654.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9-16+37.

篇5: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培养是打实基础的。为此,我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充分体现中心小学优良的学风,特制定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准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而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培养内容及措施——课堂学习

1、课前习惯养成:要求学生上课铃声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桌面上。

做法:上课铃声响后,班长带领全体学生边拍手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让孩子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

2、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学生常做各种小动作、说话、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可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快坐端!”当学生在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可以说:“七、八、九”,学生马上喊出:“歇歇口!”

3、听课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课堂上,精力集中,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具体做法:除了正常的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要做到:

a、教学内容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创设故事环境、游戏竞赛、低年级的同学可以给会听课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等。

b、教学语言儿童语化: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c、关注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专注地听,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d、用多种评价手段反馈学生听课的态度,与小组评分结合起来,以此加强小组成员的提醒和监督。

小经验: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开小差时:沉默停止讲课,微露不悦。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孩子会感到奇怪,自然会警觉起来,而去注意老师的言行;把目光停留在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并有意放慢说话的速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勤表扬,多鼓励;轻轻走到开小差的小朋友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扶扶他的学习工具,唤起孩子的注意。这样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书写习惯养成:写字力求正确、规范、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书写要点: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姿端正。头正,肩平、身直、足安。(3)、执笔正确。顺口溜: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字的笔画,间架结构。

(5)、卷面整洁。字字正确清楚,行行排列整齐。

具体做法:

(1)、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的“三个一”。

(2)、反复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一、二年级先描红,在写字。

(3)、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个笔画,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老师平时应注意自己的板书书写习惯,亲身示范。

(5)、每堂课强调,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最后切记,各种好习惯的养成都贵在持之以恒。

四、保障措施:

1、把本学期要养成学习习惯的目标张贴在教室,让每个学生学透彻、弄明白。

2、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3、定期召开班会,学生每天自查,说说身边同学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己及他人需要改进的习惯,确定努力目标。各班每周自查,每月一总结。

4、级部定期对每班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全面检查及分项抽查、突击检查等各种方式,力促学生习惯的养成系列活动步入正规,踏入良性循环。如:抽查学生作业,通过比较前后不同,纳入班级考核等。

5、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估: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监督、检查、评估。A.班级每周每学期要开展评选“好习惯儿童”。

B.学校要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班级。C.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五、注意的问题

1、“明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会积极地去做。做的次数多了,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

2、“持之以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篇6: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万以上的大数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大数。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篇7: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 一(2)班 段曼莉

一、学生基本情况

班级:一(2)班 学生总人数:52人 男生30人 女生22人

二、学习习惯现状简析

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了,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大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不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完成作业时,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小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

(三)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三、本学期拟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常规的读书习惯进行训练。

四、实施策略

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要重要得多,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所以孩子一入学我们教师就要使他们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并应该怎样做?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

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必须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用简单的口令使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养成好习惯

(二)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三)反复强化。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必须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家庭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强化法还可与班级的常规管理相结合,班级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家庭一致强化训练。

(四)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五)恰当评价。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六)个别接触。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要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做到及时谈话,耐心教导,反复磨练。

篇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 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 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 如果听而不闻, 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 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 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可以组织如下练习: (1) 教师口述题目,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 教师口述应用题, 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 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 边听边想边记,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 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 就能掌握的东西, 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 首先是肯注意看, 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 鲜明, 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 到完全独立观察, 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 做出判断, 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会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 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 还要靠“促”, 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 老师每发一问, 人人都要立即思考, 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 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 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 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 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 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 思维的障碍是什么, 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思维的灵活性, 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 对回答好的, 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 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 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 想得出, 想得好, 就得认真听, 细心看。抓好会说, 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阅读, 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 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坚持课前阅读, 课内阅读, 课后阅读,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 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 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 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 阅读时要标出疑问, 以便在老师讲课时, 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 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 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 看谁找得多”的题目, 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 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 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 同学们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 甲、乙相等;甲减去几, 乙加上几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 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 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课内阅读, 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 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本, 没有故事情节, 吸引力小, 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 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 “看不出 (什么东西) 来”的现象, 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 有指导。

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 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怎样理解数学概念, 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 咬文嚼字, 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 要根据教材内容, 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不易看出重点, 可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寻找答案, 弄清算理, 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 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 再与课本对照、印证, 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 学生能独立看懂, 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 然后组织交流所得, 进一步消化理解。

课后阅读, 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 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 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做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 教师可不留作业, 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 整理已学知识, 归类、编号, 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 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 进行评议, 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篇9: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关键词:中外合作班普通班学习英语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班创办已经初具规模,很多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班办学发展十分成功,但是我们看到成功的同时,也能够看到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中外合作班而形成发展限制。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必须要吸引境外知名学校与国内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做好国际教学合作交流,做好示范性中外合作班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与普通班英语学习相较而言,中外合作班采用国外较为先进的办学模式,同时注重结合国内高职学生的特点,对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能够较大程度突破当前的教学局面。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安排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中外合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因而必须要考虑把英语的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英语专业课程必须让学生把英语的基础知识学好,可以安排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初期安排英语基础课程。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对英语学习做出合理的设计。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很多英语教师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些年轻的英语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都十分有限。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要通过较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合理教学安排,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口语训练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都在课堂上忽略了这点。

学生的自身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在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很容易使一些原本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因而高职院校必须要合理安排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保证课程安排尽可能多的被学生消化接受。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对比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较而言,中外课堂教学班的课程安排更加的集中,普通班太过注重老师的课程传授。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在英语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中外合作班增大了学生课堂精读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精读时间,以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为主,中外合作班增设语法课程与写作课程,力求学生通过课堂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来进行较好的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

中外合作班比普通班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与外教进行英语口语互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普通班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之后,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根本难以与外教交流,口语课堂只有外教独自进行英语讲义,学生完全不能够与外教进行互动。相较普通班,中外合作班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中外合作班的教师通过课堂英语长句的听写来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

中外合作班的英语专业课开展时,选择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材的重点突出,教材的难点适中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而普通班的教材相对而言较为传统,没有新意。中外合作班的英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更能够加深学生在课堂中对单词与英语长语句的理解和掌握。与普通班相比较而言,中外合作的英语执教老师综合素质更高,因为国外老师更加熟悉自身母语的语法与口语训练,普通班的老师大多来自国内,整体素质都弱于中外合作班的老师。当然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的老师还需要在课堂中还需要加大对专业课程的讲解,善于把新领域新知识用英语加以传授,双语课程需要有专业老师,能够承受双语专业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三、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策略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班的英语教学必须结合英语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普通班的教师应加强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专业的英语交流并培养学生较好的英语表述能力。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的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英语教学方面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的英语教师要与公共课英语教师互相配合,才能够共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技巧的掌握。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传授的纽带。所以,普通班也要选择英语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学校的英语老师,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当前在高职院校生源基础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外合作班与普通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加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中外合作与普通班的办学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学生的英语问题,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十分重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有效英语教学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教学水平与管理质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至关重要,如果高校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得当,那么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把英语专业知识吃熟理解,并可以具有独立口语交流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为毕业后出去找工作占到优势,并带动中外合作班英语教学的发展。

四、总结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班的创办灵感来自于国内南区院校曾经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办学的个案研究,那时所进行的合作办學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当时南区院校被评为最成功的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它们的任教老师非常优秀,而且教材的编写也很出色。同时,班主任对学生尽心尽力的培养与辅导,更是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学习平台。高职院校需要管理人员整体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吸收自身多年的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中外合作办学。

参考文献:

[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53-56.

[2]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3]王晓明,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108.

篇10: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班决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习惯培养,强化学生的“坐、立、读、写、听、答、议”等方面的常规训练,并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分步骤的系统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坐、立、读、写、听、答、议等方面的好习惯。

二、活动形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全班交流。

三、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讲明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在“坐、立、读、写、听、答、议”等方面的标准,并在平时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

(三)、学生全班交流标准,并统一要求

坐:

1.坐要端正,挺直腰背,不左右摇晃,目视前方,胸与书桌保持一拳距离。2.双腿平放于桌下,与肩平行,双手自然平放于桌面,不玩东西。

立:

1.课堂答问起立时,抬头挺胸,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势。

2.集队时,收腹挺胸,目视前面同学后脑勺,双手贴裤缝,身体不晃动。

读:

1.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于桌面略向外倾斜,眼睛直视书本,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2.读书时做到读音准确、清晰、响亮,不喊读,不指读,不添漏字,不颠倒,不重复,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写:

1.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作业本平放,头正,肩平,背直,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两臂平放桌面,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做到“三个一”: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约一寸。

2.书写工整,字清楚匀称,卷面整洁美观,不随意涂画。

3.笔画、笔顺准确,不写错字,不抄错题。

4.改正错字时,不用涂改液,铅笔书写的可用橡皮轻轻擦去,钢笔书写的则用一条斜线划去后重写。

听:

1.认真听课,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

2.用心倾听他人讲话,眼睛应注视对方,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边听边思,听的过程中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答:

1.上课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发言者须先举右手,置于桌面,待老师允许后才站起来发言。

2.发言时呈立正姿势,自信,姿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响亮,普通话标准。

3.答问完毕,经老师示意后,轻轻坐回原位。

议:

1.多思、善问;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突破旧观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议,勇于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发表自己看法时,要尊重他人,用心倾听完别人的发言,不争执;声音要宏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

3.小组讨论时要积极参与,明确老师要求;讨论时声音适量,不影响别组讨论;服从小组安排,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

(四)、全班学生根据标准一起模拟这几个方面,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活动延续:

1、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品德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坐、立、读、写、听、答、议” 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目标。大队部可采用“调查问卷”、“照像”、“录像”等方式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不良习惯予以曝光,并安排学生观看,引起学生注意;再提出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阶段奋斗目标。

2、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班会、班队活动,晨风音画、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规范的强化训练。

(1)将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月,重点强化“坐、立、读、写、听、答、议”等方面的训练。

篇11: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实 施 细 则

为了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纳教字【2012】208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各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充分认识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在全面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校深化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学校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其终身发展奠基,使其终身受益的基础工程;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和要求

1、预习习惯 预习课本,收集资料,找出重点,难点及疑难问题,完成预习任务。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逐步培养预习习惯。

2、听课习惯 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遵守纪律,情绪饱满,精力集中,专心听讲,记好笔记;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善于质疑,积极思考﹑探究﹑发言,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3、书写习惯 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握笔﹑书写姿势正确;坚持每天练字10—20分钟,积极参加书写展示评比活动;平时各科作业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4、读书习惯 合理安排读书篇目,设立班级图书角,利用借阅室,多媒体等资源,倡导学生坚持阅读;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注重知识的积累,会记读书笔记;开展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记忆习惯 坚持诵记名言警句,名篇名段或诗歌等,每周有新收获;对当天学习的课堂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深刻理解,准确记忆。

6、做作业习惯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格式正确,书写规范,作业整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有选择有效果地整理错题集。

7、语言表达能力 讲普通话;练习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养成认真倾听﹑勤思﹑能评价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敢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8、记日记习惯 三年级以上学生坚持每周记2篇以上的日记;留心周围事物,关心时事新闻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感悟,日记格式正确,培养观察﹑表达﹑思考能力。

9、参加兴趣活动的习惯 依据个人兴趣及特长,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潜能,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素质。

10、制定计划的习惯 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制定学习计划。

(二)中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及要求

1、预习习惯 适应“先学后讲,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会预习课本,收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理清知识体系和听课条理,明确重点﹑难点及疑难问题,注重培养自学能力,清除学习障碍。

2、听课习惯 认真听课,精力集中,做好笔记。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善于质疑,积极思考探究,举手发言,互相帮助,互助交流,共同提高。

3、书写习惯 坚持每天练字10分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积极参加书写展示评比活动;平时各科作业书写规范,字迹工

整。

4、读书习惯 合理安排读书篇目,设立班级图书角,利用借阅室﹑多媒体等资源,倡导学生坚持阅读;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注重知识的积累,会记读书笔记;开展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记忆习惯 坚持诵记名言警句,名篇名段或诗歌等,每周有新收获;对当天学习的课堂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深刻理解,准确记忆。

6、做作业习惯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仔细审题,书写规范,格式正确;有选择有效果地整理错题集,学会自己查找筛选资料,及时查漏补缺。

7、语言表达能力 讲普通话;练习在大众场合讲话,声音响亮,语言清晰;养成认真倾听﹑善于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交谈礼仪;敢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倡导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

8、记日记习惯 坚持每周记2--3篇日记;留心周围事物,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感悟,日记有一定的思想性。

9、参加实践活动的习惯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相关实践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积累课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制定计划的习惯 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任务,会制定阶段目标和学习计划。

11、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学习的内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2、质疑探究的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善于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一是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积极贯彻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

案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实施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策略,打造快乐课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发挥教师示范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树立榜样。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科任教师要遵循学生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三是发挥活动的载体育人功能。各小学要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做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强化学习习惯养成工作,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开展优秀作业、日记评选、读书笔记展、读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故事会、辩论、朗诵、手抄报比赛、书画作品观摩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学习习惯培养工作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科学民主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如各项学习习惯的培养督查实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习惯养成工作的管理督查中来;每人承包学习习惯一个方面一个细项的示范和检查监督。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改正坏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理解尊重他人,愿意与同伴交流与分享,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养成互助合作的学习品质,实现学习习惯培养的自主管理。

五是重视学困生学习习惯的转化和培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要从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要建立兴趣小组,吸收学困生参与,培养、发挥其特长,树立学习的信心;要组织开展学困生自我服务比赛,引导反思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从小处开始培养好习惯,克服不守纪律、没时间观念、磨蹭等毛病;要通过合作互助,引导班集体关心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乐于参加学习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促进转化。

六是加强家校社会联系,构建全方位教育网络。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挖掘并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校与社区和谐相处、互动共建的精神文明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四、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管理机制

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营造氛围,宣传造势,逐层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策划,广泛发动师生参与,做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要建立指导督办机制,结合学校、年级、学科特点,制定具体详细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案,明确重点,细化内容,开展有针对性、操作性、创造性、实效性的训导活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采用科学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评比,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师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建立交流机制,对学习习惯培养工作进行探索创新,研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破解学习习惯培养中的难题,及时总结交流各学校培养学习习惯的经验和作法,巩固学习习惯培养成果,促进这项工作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检查、评价机制,各小学要研究制定学习习惯工作量化评价细则,每学期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评估。

篇12: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出发,从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学、研、展、练、评”四段一评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切实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实现科研强师的目标。重点解决课改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发挥小课题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使用经费少、涉及人员少、见效快等特点和优势,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全部教给学生,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这充分说明

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习惯,个人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通过实践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可以促进学生意识到知识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通过实践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目标及做法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我们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以及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在本校“四段一评”的教学模式下,制定以下课题指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做法:

(1)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

通过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提高和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创设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改善师生、生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自信中生活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班级制度。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

在创设民主和自信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从学生现实生活学习的主要环节入手,①让学生在自主和探究中学习(具体策略:“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参与”等)②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作业,③让学生得到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

3、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评价

构建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激励性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总结等功能,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我们将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努力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改革,努力使学校的评价具有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的特点,从而形成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计划、学习、执行、诊断、反思五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开题起步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学习、讨论、确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8年3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以便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撰写阶段性小结。

上一篇:歉意优秀作文下一篇:年三十看烟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