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计划文档

2024-05-15

自制教具计划文档(精选13篇)

篇1:自制教具计划文档

伯都中学自制教具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普及实验教学工作,贯彻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支持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蕴藏在我校教师中设计制作各科教具和设计开发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收集、整理、推广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全校自制教具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仪器整合的经验,推动教学仪器新产品的研发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总结、推广开展自制教具和实验教学活动的经验。特决定开放本次实验教学自制教具的评比活动,现将有关

活动的事宜通知如下:

一、自制教具评比领导小组

长:刘喜春

副组长:赵斌

委:刘喜春

宋扬

赵斌

徐野

二、奖项设立

评选活动对参评自制教具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2、3名。

三、评选范围及评比时间

各学科教学中使用的,由教师自己设计制作,在历届的自制教具评选中未获奖的自制教具,或虽曾获奖但对原作品有重大创新改进的自制教具(不含已经正式生产的产品和纯计算机软件及声像资料)。教具不分类评比。

时间:2011年4月18日

四、活动要求

(一)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教师必须参加)

(二)教师每人至少交一件作品,学生由各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根据学生制作教具的实际情况推荐学生作品参加,不限数量。

(三)自制教具均不限数量,2011年4月15日前上报作品。

(四)所申报的作品必须是自制教具,已经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五)教具作品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每个合作作品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合作作品的制作者不得超过3人,每名制作者都须全面参与自制教具设计制作,作品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所报送的学生作品,必须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六)一个教具名称只含一件教具,教具名称应与其相应的教具相符。

五、评选条件

1.教学性。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实验教学、提高师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科学性。教具所示实验内容符合科学原理,体现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创新性。教具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体现新的实验活动方式、方法和内容;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有创新和发展;在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整合方面有所创意。

4.启发性。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适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交流。

5.实用性。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性能稳定,通用性好,安全可靠,造价低廉,外形美观,便于自制推广;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六、评选方法

1.学校领导组成评选委员会,具体负责评选工作。在现场操作、演示、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自制教具的各个奖项。

2.获得一等奖推荐参加县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篇2:自制教具计划文档

师 生 自 制 教 具 计 划 莲城街道办事处八块小学

师 生 自 制 教 具 方 案 莲城街道办事处八块小学

师生自制教具

篇3:自制教具教力臂

一、杠杆概念的引入

在生活中, 在使用剪刀剪纸、镊子夹纸时, 多数学生能感到有力作用在工具上, 只有极少数学生发现了这些工具有固定点这一特征。为使学生形成杠杆的科学概念, 教师可以用一把较大的修枝剪演示剪纸给学生看, 学生依据他们的感知, 结合教师的示范就可以很好地得出杠杆的科学概念。

让学生用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擦自制杠杆将一本物理书撬起来 (如图1) 。同时, 利用学生自制杠杆介绍支点、动力及阻力的概念。

接着, 让学生自制杠杆撬书, 并感受手作用在不同点时, 手用力的大小一样吗?同样的力作用在同一点, 能撬起两本物理书吗?

二、经历实验探究发现问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 观察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点沿同一方向提起钩码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实验后,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一样。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杠杆的转动呢?学生会从实验的表面现象回答是力的作用点不同, 此时教师不急于评价学生的回答, 而让学生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 观察弹簧测力计在同一点从不同方向提起钩码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教师再问:为什么力作用点相同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不一样?学生同样从实验表面现象回答是力的方向变化引起的。那么, 真正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是什么呢?

三、利用自制教具引入力臂的概念

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 学生只是从实验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 而实验的深层内涵学生是无法从实验中观察到的, 这时教师利用自制教具——“移动的直角尺”将学生实验中不可观察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距离显性化, 便于学生观察, 从而发现问题的实质。

具体做法如图4所示, 将直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通过支点, 另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当力的方向不变, 力的作用点改变时, 过支点这条边也跟着改变, 如图5所示。将改变力作用点时直角尺两次所在位置图画在一起, 如图6所示, 让学生观察。

将角尺如图7所示放置, 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 改变力的方向, 如图8所示, 将力作用点位置不变改变力的方向的两次角尺所在位置图画在一起, 如图9所示, 让学生观察。

教师问:如图6与图9所示, 在杠杆转动的过程中, 发生改变的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共性?学生有的回答在图5中OA变成OA'或AB变成A'B', 还有力在变;在图9中OA变成OA'或AB变成A'B, 还有力在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可见是力和距离在改变, 即力和距离会影响杠杆的转动。那么, 除力外, 是哪一段距离影响杠杆的转动呢?让学生思考片刻, 教师再问:杠杆是绕哪一点转动呢?对着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影响杠杆的转动, 从而顺利地引入力臂的概念。

篇4:自制教具好处多

“活动”的正方体

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常规思路是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或用若干个正方体纸盒实际剪一剪。实践发现,多媒体演示固然清晰,但呈现方式与学生有距离感,呈现的操作过程单一,学生被迫处于“观众”角度,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剪纸盒的方法令课堂节奏拖沓,学生的操作过程显得凌乱无序。如何高效地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经过一番思考,教师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可以活动的正方体,6个面由若干块磁铁吸附在一起,可以自由伸展。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路实际操作,动态演示了正方体表面逐步展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了展开图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问几句:谁来试试不同的剪法?同一个正方体,通过不同的剪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出“要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至少需要剪开7条棱”这一结论。

“变化”的长方体

对于初步接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道难题。通常教师都是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此题,但总会无奈地发现一些学生无法结合图形理解此题的解题过程。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位教师精心制作了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先出示下半部分,如图。

再根据题意将长方体增高(添加上半部分,增加的四个面用红色卡纸制作)变成一个正方体,如图。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观察长方体表面积所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图形进一步拓宽思路。这一过程将实物演示与抽象图形巧妙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能力的一次飞跃。

“放大”的火柴盒

火柴盒现已不太常见,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就无法准确判断火柴盒内盒及外盒的特征。课前,一位教师找来一只小小的火柴盒,但发现火柴盒体积太小,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并深刻地感知其特征。这时,另一位教师用彩色卡纸做了一个简易的火柴盒模型,内盒与外盒用不同色的卡纸制作,其体积与实物相比大了许多。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出示火柴盒实物,再出示放大的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内盒与外盒的不同特征,通过这一举措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的拼装游戏

这是教学长方体特征之后的一道思考题,意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巩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知。教师结合此题的训练目标共同商讨出统一的教学构想:利用彩色卡纸制作出题中图形各若干张,分别标上序号,学生组成小组观察图形并进行讨论,提出构想,再利用现有的图片实际拼装验证构想。这种先想象再验证的过程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拼装过程令每个学生兴趣盎然。经过实际的操作,一些小组发现了之前设想的偏差,并借助图片寻找出错误的根源,而每一次成功的验证都让学生欢呼雀跃,自信满满地去设想下一种拼装方法的可能性。在几张彩色卡纸的“协助”之下,七种不同的方法很快浮出水面,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难题。

诸如此类的自制教具还有很多,简易的长方体、正方体,包装好的饼干盒,简易的“落水管”等等,在一群乐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教师的手中横空出世,成了最吸引学生眼球的神奇道具。在课堂上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班的师生在用完一自制教具后,迅速将其传递给下一个班级,这时的教具似抢手的接力棒,宝贵的教学资源,大家快乐共享,此刻的数学学习在所有师生的眼中变得如此轻松和愉悦!

篇5:自制教具的活动计划

北 东 学 校

自制教具是教师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进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它能弥补商品教具的不足,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服务于教学,还可以还原生活;而且,教师制做教具的能力和精神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制教具的应有价值。

一、自制教具实现的目标

自制教具从计划到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层次性目标实现的过程,在自制教具制作过程中,也是遵循着集体制度、年级组制作、班级制作、个别教师制作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材料必须是原材料、自然材料、废旧物品。

二、自制教具的管理

小学是自制教具的重要单元,校内组织研讨,由主任带领一线教师共同分析班级中户内外自制教具的种类、适宜性、丰富性等,根据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每个区域近期发展目标及自制教具投放种类,明确各区域的教学目标后,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优势,教学主任将各个区域自制教具的任务分工到个人,平均每个教师会负责1个区域自制教具的计划、制作、投放与完善工作,共同分析,及时调整教具的种类、形式或结构,这样就能使每个区域中自制教具投放,建立在对学生经验水平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制教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具有安全性、多功能性、可变性、综合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及创新性。

三、自制教具评价标准

自制教具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源于教师,回到教师中”的教研

原则,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用共同完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了自制教具评价标准。如“教育功能突出”、“创意新颖”、“制作精美耐用”等。标准来源与教师,会使教师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不断体味并坚持这个标准,对标准的认识和实现的过程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创的。

四、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教育性原则。主要应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还应体现启发式教学。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科学原理、法则。即使是很粗浅的道理和知识,也不应该违背科学原则。

简易性原则。主要是指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操作简单,保管方便。切忌为了追求声光电效果和数字显示效果,把教具复杂化。

直观性原则。主要是形体尽可能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实验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

实用性原则。主要是有针对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为自制而自制”

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要亲自动手。“自己砍柴有双重温暖”,学生积极参与制作,除了得到知识以外,还有综合性的教学效果。

篇6:自制教具领导小组

师生自制教具领导小组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我校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操作实践能力,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能深入理解教材,活跃课堂教学。根据镇中心学校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大溪小学自制教具领导小组:

组 长:杨文勇(校长,负责协调安排工作)副组长:徐茂林(教导主任,负责具体安排工作)成 员:陈贤勇(实验教师,负责教具的保管与使用)

梁建书(实验教师,负责教具的保管与使用)贾家生(工会组长,负责工作的监督)李发威(后勤组长,负责经费的落实与使用)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徐茂林同志负责验收后交给实验人员,并作好相关工作记录,并及时投入使用。

蒲场镇大溪小学

篇7:自制教具培训心得

理论的升华

——自制教具培训心得

本次参加了邢台市教育装备站组织的自制教具培训,聆听了河北师范大学卢臣礼教授及装备站站长和各县自制教具能手的知识讲座,观摩了一些优秀自制教具并就教具的创作过程行进了交流探讨,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

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河北师范大学卢臣礼教授的讲座,卢教授从“实验教学的改革和自制教具的未来”为我们做了精彩说明,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制教具是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自己做的仪器永远比买的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制教具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对照自己平时教学,虽然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但对于部分实验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完成或不能做,给学生又解释不清时就倍感困惑。这次培训恰好安排了几位优秀自制教具能手的精彩介绍,在现场我们每位培训教师都认真聆听观摩了这些优秀的自制教具,参加培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有很大的收获。通过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为实验有效性改进创设了极佳途径,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符合化学教学实际。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

1.以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以校本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 “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它的教学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学活动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切莫盲目滥用。

篇8:自制教具之浅见

一、自制教具的特点

自制教具是教师针对某一课的具体情况而量身定做的,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设计制作出来的。它具有制作容易,实用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更加方便,贴近教学等特点。自制教具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来制作,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地点和时间等都可以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行确定,故此自制教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说自制教具在教学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声音与生活”一课的教学中准备七个相同的玻璃杯,在杯中依次注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木棍敲击水杯,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敲打出美妙的旋律,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认识声音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中的能量”一课的教学中,事先准备一个盛放照相胶卷的塑料盒和一个点燃燃气灶的点火器,把塑料盒的底部开一个与点火器点火端一样大的口,再把点火器的点火端插入塑料盒的开口端并加以固定(可以用胶带来固定)。这样一个演示教具就做好了。演示时在塑料盒里面滴入一滴酒精,然后盖上塑料盒盖。轻按点火器点火,就听到一声类似于鞭炮的爆炸声并把塑料盒盖像子弹一样射出(注意塑料盒盖要对着无人的开阔处)。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吸引。随之引入课题“生活中的能量”,让学生在好奇中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能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它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科学地控制能量的释放。

3.在“做个火箭工程师”一课的教学中,事先准备好塑料饮料瓶,瓶口处用细绳固定,在瓶底部外侧依次用锥子钻几个孔(钻孔方向一致并且不能与瓶子侧面垂直)。演示时向瓶子里迅速注进水,当水顺着小孔流出,就会看到用细绳悬着的瓶子朝着水流相反的方向旋转。让学生明白瓶子旋转起来的原因之所在。

接着再用一个吹满气的气球,突然放开,引导学生观察空气向哪个方向喷出,气球向哪个方向飞出,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其中的道理,最后学生都明白了火箭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发射的。学生通过实验能归纳出怎样让火箭飞得又高又直。

以上事例道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句关于自制教具名言的内涵。

二、自制教具的思路

自制教具亦应该遵循科学、简易、直观、实用、安全、参与之原则,自制教具要符合科学原理和法则,实验易于学生接受。制作容易,实用简单,结构新颖,形象生动,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会按自己的思路动脑动手,从中学到知识,启迪智力。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自制教具的安全性,要用安全、卫生、无毒、无污染的材料来制作。

三、自制教具的意义

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用身边信手可得的材料,经过加工组合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让學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这种贴近生活的实验活动,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猎奇、好动的特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自制教具看似简易,但起到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形象地说,自制教具应用得恰到好处,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自制教具的这种作用,是使用任何教育技术所不具备和不能替代的。

四、自制教具的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制教具必须要走创新之路,不落俗套。自制教具也要和当地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总之,制作教具要常做常新。自制教具不管是应用传统的教育技术,还是应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只要教育教学需要,都需要自制教具来满足所需。

一言以蔽之,自制教具确实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自制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篇9:自制教具的评比方案

5.作品符合参与者的年龄层次、知识及能力水平,具有独立创作的真实性。

六、评选方法

1.学校领导组成评选委员会,具体负责评选工作。在现场操作、演示、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自制教具的各个奖项。

篇10:九年级物理 自制教具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仪器(教具)是实验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面对新课程,我们发现,进去常用的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但实验中的许多问题却可以利用自制教具来完成,自制教具的运用应当可以贯穿于一堂物理课的始终,这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自制教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自制教具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方面,也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活动。下面从新课程条件下自制教具的必要性,在培养师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几方面来说明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方法。仪器(教具)是实验的物质基础,没有教具,我们的实验就成了无米之炊,实验探究就会变成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试卷上考实验,结果并未提高学生素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也只体现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改观、减少学生学习费用、对学生的补助方面。而教学仪器的补充、添置这一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了。“普实”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村中学的分组实验开展不起来,除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认识不足、不认真抓外,主要原因还是与仪器配置标准低,数量太少有关,农村学校由于财力的限制,也拿不出钱来补充、添置必要的仪器。

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已往配置的仪器(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作用,但部分仪器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在教材中已不适用,急需补充、更新教学仪器、实验器材,这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也是发展教育的需要。新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问题,有许多是需要学生“动脑动手”的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做这些试验,可能也用不上技术含量高的教具,许多都可用自制的简单教具来完成,因此,在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自制教具不仅有必要,而且有现实意义了。教师除了充分利用现有仪器,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需要自制教具,同时还应该提倡、鼓励、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材料、废旧、废弃的物品,制作物理课中需要的教具,在学生中开 1

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这样,在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校是一所大型的农村中学,学生多,班级多,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已配备的分组实验仪器是按每校13套配置,许多分组实验的开展都是四、五个人一组,能得到动手机会的学生少,多数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实验课上看实验,一堂实验课下来,收获很少。而且,许多演示实验用的仪器全校就只有1件,许多教师为做实验而不得不调课措开,在这种低水平的条件下谈课改,困难大,效果很差。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究,我们注意到,有些分组实验是可以用自制的教具来完成,如:《探究声音的产生》、《测平均速度》、《研究摩擦力》、《研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平面镜成像》、《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还有课本上设置的许多有趣实验、演示实验都可以用自制的教具来完成。本着这样的想法,也算是进行校本科研,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这几年中我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利用一点休息时间,自制了55种教具共140余件,部分教具到达了较高的水平,有一件获得市级教具制作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市级《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有一件教具《风力发电机模型》获得二等奖。在“人教版”物理教科书规定的近124个演示实验中,我制作的教具可用来完成53个。我校的分组、演示实验近几年来始终能正常开展,这与我做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通过自制教具的创造活动,不仅能节省开支,解决教学仪器不足的问题,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还具有以下好处:

1、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自制教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简单,很直观,能帮助学师生领会、理解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使用自己自制的教具很熟练,很能够说明问题,产生的效果很好,有一些自制的教具比上级部门配置的仪器还好用,正像李政道教授所说的:“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

2、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开展的课外科活动中,结合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动脑、动手做一做教具,学生成功时就会对物理科学产生兴趣,体会学好物理知识的好处,品尝创造发明的乐趣,就会产生爱学物理的想法,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就会加强。通 2

过开展这些低成本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技术中的物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开发研究自制教具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而且对师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科技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都有好奇心,这是产生创新的内在动力。自制教具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定型,要经理思考、论证。从发现问题到设计出教具,师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培养,动手能力会得到提高。

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多作研究,就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具,就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李振海,《教具的制作与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鸡西市第十八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鸡西市第十八中学

本学期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确定本教学工作重点为: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与新课程同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课改新形式下,我校重视物理教师的岗位业务培训,加强了物理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教”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物理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物理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们利用周三下午以教研组的形式,加强物理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物理教师每天自学《走进新课程》一书中的一问,做好读书笔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人手一份,认真理解对照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每月记一次教育随笔,每节课后记教学后记。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物理教师心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开展了“拜师带徒,青胜于蓝;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群体教研活动、物理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物理教研组除要求每周互听一节课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每人一节课活动,作出了听课计划和具体时间安排,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了全面听课,同时还组织物理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评比出优秀课堂教学进行校内展示。抓住课改实践的主要方面和着力点,在知识技能练习、课外作业布置、发散思维训练、质量检测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有益尝

试。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我们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我们都是尽力去做,同时还指导学生大力开展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既加深了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承担省重点课题《转变教学行为,创建优势学科》的子课题《转变教学行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研究工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特长培养。

授课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根据学科特点,本学年继续组织开展了特色星期三活动,把每周三下午定为活动课时间,通过物理社团共开设4个活动班,使每位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活动班,广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还给学生的自主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我们这些县级及乡级中学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已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收下几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

由于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多自此学生的身边:一个杯、一只蛋、一把梳子、一个碟子„„,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好象真理的发现者就是他们,自己成了学习物理的真正“主人”,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研究物理并不神秘。这样,对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树立起来,课堂上不再拘谨、胆怯,开始敢于大胆发言,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对物理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也就变得爱学、好学、从而学得比较好了。

2、增强演示效果,完善教学效果

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虽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长,使得各校的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但适时使用自制教具却能增强演示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好作用。例如:在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 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我补充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大家常吃的大萝卜,中间拦腰一切,取其带根一半,中间挖空,然后将其用力按在一洁净的平底盘子里,这时,拎起萝卜根,会连盘子一起带起,用很大的力才能将它们分开,由于所用的材料极为简单(半个萝卜,一个盘子),又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深信不疑又极想弄清其中原因,教师趁机分析引导,使学生真正明确地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启迪思维,激励创新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因而老师演示使用后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老师再予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发明创新,想方设法使教具变得更加完美、适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观点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时组织学生制作了刻度尺,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再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应用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多功能刻度尺,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们设计出了装有小灯泡照明可在黑暗环境使用的刻度尺、装有凸透境既可测长度又有放大作用的刻度尺、在柔软绳子上带有刻度既能测直线距离又能测地图图上距离长度的刻度尺等多种方案,使学生开阔了思维;同时,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但要亲自动手寻找合适的工具、材料,还要动脑考虑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如何使装置更恰当、合理,如何使产生的现象更清晰、明显,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及判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4、前期操作,训练技能

不论老师还是学生自制的教具,一般制作都比较简易,例如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的简易测力计、杠杆、验电器、电学实验用开关和灯座等,通常都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且可达到人手一个,因而在教学中使用时就不怕弄坏,在课堂与课下都可放心让学生去观察、触摸,甚至拆卸、重装,这样,可训练出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然后再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仪器进行实验,学生们有了前期的操作训练,实验时就会少出错,甚至不出错,顺利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其实验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意识

物理教具是用来做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辅助工具。因此,它的制作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学理论,即教具必须既能反映出所要学习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理论,而它的制作自身又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把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然后在总结经验,检验、检查自制教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不足,通过来回、反复反馈,既应用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用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同时,在教具制作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木材下脚料、用完的一次性针管(注意消毒)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6、自制教具,让物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物理。

自制教具让物理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拉近了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尽可能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简单的、常见的材料做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富有亲切感、新奇感、熟知感,重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赞扬他们的创造、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好玩、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平时对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多加以鼓励和赞扬,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学合作设计、动手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实验自由度大,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深刻感知实验现象。通过课外小实验1还能养成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篇11:自制玩教具活动总结

学校自制教具活动是普及教育改革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学校教学提出了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学校自制教具教具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学校自制教具活动有两个原因:一是现行学校教学和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自制玩教具,学校自制教具活动是学校课改的一个突破口,自制教具活动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身素质、创造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经济原因,目前普遍存在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学校没有钱购买工业产品,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学校很少见到用于教学的教具。必须走自制教具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所需。学校自制教具工作,只要我们大家有了认识,活动就好开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典型,促普及。

组织学校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后结合本校特点,打造自己特色的户外、室内及课堂教学实用性玩、教具。

二是抓培训,促提高。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对学校教师进行了两轮学校自制教具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素质大幅提升,教师们匠心独运,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制作的教具作品,从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作品的出发点来看,突出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作品反映出浓厚的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 我学区共制作数学教具件。科学 教具 件,物理教具件,物理教具 件,生物教具 件,音乐教具

篇12: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I)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大难点,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笔者利用废旧纸盒自制了一件教具,用于课堂演示,以求突破教学难点,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一、材料准备

长35cm、宽20cm以上的废旧纸盒一只,直径0.3cm的螺丝及螺母、垫片二对,电脑打印的地球经纬网(半径约10cm,圆心为O)。

工具准备:小刀、小剪刀、小锥子各一把,纸胶适量。

二、制作

1.地球板:

①将纸盒的盖子裁下,剪成半径约10cm的圆,在圆上粘贴地球经纬网。

②在经纬网左侧取AB两点,纬度分别为23°26′N、23°26′S。

③以O为圆心,5cm为半径,作弧,交OA、OB于A′B′两点。

④将弧A′B′剪成宽约0.3cm的槽(即槽甲)。

⑤用同样的方法在经纬网左侧剪出槽乙、槽丙,半径分别为3cm、7cm,圆心角分别为30°、60°。如图1。

2.太阳板:

①将纸盒的底面裁下,左侧剪为半径10cm的半圆,涂成蓝色。

②右侧先剪掉一个半径约10cm的半圆(圆心处留半径0.5cm的半圆),在右侧剩余的部分纸板上画指向地球的平行的红线若干,将中间最短的红线加粗加箭头。

③将太阳板放在地球板下层,对齐,在赤道与各槽的交点处以及槽丙与圆心的中间处钻出四个同为0.3cm的孔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图2。

3.组装:将太阳板叠放在地球板的上层,附件叠放在太阳板与地球板的中间,用螺丝穿过两片纸板的圆心,加上垫片后拧紧(仍可转动)。另一对螺丝从甲孔穿过太阳板和地球板后拧紧。如图3。

此纸板即为侧视的日照图:地球板露出的部分表示地球的昼半球。太阳板的蓝色半圆表示地球的夜半球,半圆的底边直径表示晨昏线。平行的红线表示太阳光线,中间的粗箭头表示直射光线。

三、演示内容与过程

(一)演示昼夜长短变化

1.使太阳直射赤道,可以看出,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纬度被晨昏线切割成相等的两份。说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春分日,如图3)。

2.向上拉动太阳板,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线同步倾斜,北半球各地昼渐长,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开始出现极昼,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南逐渐扩大。南半球昼夜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春分日至夏至日,如图4)。

3.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大,北半球各地昼最长,越向北昼越长,极昼范围扩大到北极圈;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越向南昼越短,极夜范围扩大到南极圈(夏至日,图5)。

4.再向下拉动太阳板,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仍是昼长夜短),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缩小,南半球相反(夏至日至秋分日,图4)。

5.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全球各地再次昼夜平分(秋分日,图3)。

6.继续拉动太阳板,太阳直射点南移进入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南扩大;南半球相反(秋分日至冬至日,图6)。

7.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极夜范围扩大到北极圈。南半球各地昼最长,极昼范围扩大到南极圈(冬至日,如图7)。

8.向北拉动太阳板,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极夜范围向北极点缩小(冬至日至春分日,如图6)。

9.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全球各地再次昼夜平分,昼夜变化完成一个周期(一个回归年)(春分日,如图3)。

经过演示,多数学生能形成感性认识,对这一规律有所了解。教师还可请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以加深理解。

在演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球则昼长夜短,且向该方向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白昼越来越长。

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全球各地均为地方时6:00日出,18:00日落)。

④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赤道上各地每天均为地方时6:00日出,18:00日落)。

(二)延伸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化,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又有何变化呢?

1.将太阳板左侧螺丝取下,穿入乙槽拧上(此时黄赤交角为30°)。拉动太阳板,观察发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扩大至南北纬30°,夏半年白昼比现在更长,而冬半年白昼则比现在更短;极昼范围也比现在更大了。(如图8)

2.将太阳板左侧螺丝取下,穿入丙槽拧上(此时黄赤交角为15°)。拉动太阳板,观察发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缩小至南北纬20°,夏半年白昼比现在更短,而冬半年白昼则比现在更长;极昼范围也比现在更小了。(如图9)

3.将太阳板左侧螺丝取下,穿入丁孔拧上(此时黄赤交角为0°)。拉动太阳板,观察发现,太阳板无法移动,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无变化,全年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也无变化。(如图10)

四、教具评价

教具“昼夜长短变化演示板”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变抽象为直观,既突破教学难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还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演示板,将教具变成学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当然,该教具还有缺点,不能准确测量出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值。纸板不耐磨,易损坏。另外,没有立体感,不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这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但它仍不失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好帮手。

篇13:自制玩教具《神奇的尾巴》

自制玩教具《神奇的尾巴》

[摘要]现如今利用各种废旧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玩教具是正在流行的一种全新的玩具观。一个成功的自制玩教具,必备的因素有合适的材料、巧妙的设计方法、严谨的教育设计策略和可操作的教育措施。自制玩教具的设计要能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需求加以巧妙设计,有效利用其教育因素开展教育活动,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自制 玩教具

现如今利用各种废旧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玩教具是正在流行的一种全新的玩具观。一个成功的自制玩教具,必备的因素有合适的材料、巧妙的设计方法、严谨的教育设计策略和可操作的教育措施。自制玩教具的设计要能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需求加以巧妙设计,有效利用其教育因素开展教育活动,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精神,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尾巴》系列玩教具,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下是这套玩教具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

一、使用材料

这套玩教具的主要使用材料是塑料瓶和螺旋管。

1、材料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我们选取的材料符合安全标准和卫生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防止瓶中的物体飞出,我们在瓶口与螺旋管的连接处设计了纱网,消除了安全隐患。

2、材料易得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就地取材,和孩子们一起搜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塑料瓶和螺旋管,这些材料不仅易得,而且成本低廉,在搜集材料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废旧材料回收使用的价值,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养成低碳节俭的生活意识。我们以最低的成本制作成最适合幼儿的玩教具。

二、设计思路

学习的第一步是兴趣,这要求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进展。我们将玩教具设计成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小动物。为了满足幼儿探究需求,共设计了四组操作材料,每一组材料的设计也都不同。如:小猪一家的尾巴粗细不同。猴子一家的尾巴长短不同。狐狸一家瓶中的材料不同。小蛇一家瓶体的大小不同。我们还准备了多种材料,有螺旋管、塑料瓶,有毛绒球、海绵纸,有毛线、气球,还有各种动物的头饰。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操作,也可以自由设计、制作各种神奇的尾巴进行游戏,从而探索“尾巴”的奥秘。

三、制作方法

这套玩教具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有以下几个步骤:

1、用废旧塑料瓶当作动物的身体,在每个瓶子底部周围打上相同数量的小孔,瓶内装上不同实验材料,并用纱网封住瓶口,防止实验材料飞出。

2、利用粗细长短各不相同的废旧塑料螺旋管制作动物的尾巴,进行简单装饰后与塑料瓶口连接。

3、用手工纸制作各种小动物头饰。

4、瓶身与小动物头饰上分别粘上子母贴,方便幼儿更换头饰。

5、用纸棒制作作品展架。

四、使用方法

孩子们拿着长短、粗细不一的螺旋管制作的尾巴进行实验活动,探索发现塑料瓶中材料的不同变化,以小猪的一家为例,首先观察小猪一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尾巴的长短、瓶身中的材料相同,尾巴的粗细不同,然后猜测实验的结果并记录,最后孩子们通过操作活动发现长短一样、粗细不同的尾巴在旋转过程中,瓶身中的材料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同时,我们还给孩子提供了猴子的一家、狐狸的一家等一系列动物神奇的尾巴,猴子的一家,尾巴的粗细、瓶身中的材料相同,长短不同;狐狸的一家,尾巴粗细、长短相同,瓶身中的材料不同;蛇的一家,尾巴的粗细、长短及瓶身中的材料相同,瓶体的高矮不同。每一次实验都要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神奇的尾巴》这套玩教具适合于中、大班幼儿使用。在一系列的操作、实验中,孩子们获得对空气动力原理知识的认知,发展了手眼、肢体的协调能力,锻炼了手臂的力量及手腕的灵活与控制力,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亲爱的大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们看到孩子们在不停的晃动管子、观察瓶子,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只是玩玩而已,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你们相信,他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上一篇:张思德电影观后感300字下一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实习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