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2024-05-05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精选10篇)

篇1: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趋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学校配备了音乐教具,但教具仍不齐全、不完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想办法,动脑筋,亲手制作、自己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师生一起动手,自制音乐教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想象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脑筋灵活,使其更活泼、聪明,也颇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一、自制乐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先导,是求知的动力和源泉,它在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与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你向未知世界挑战。”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这一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真正能够领会这一点、懂得这一点、运用这一点、掌握这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很多。有的学生学习不好,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因为他学习兴趣高。兴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聪明才智也就发挥的越充分。入迷的程度与聪明才智发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兴趣浓一分,入迷深一分,其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触和观察研究。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根本没兴趣,甚至厌恶,一接触就感到苦恼,甚至认为是一种受罪,这就做不好这件事。学生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固然好,如果没有兴趣,也不要紧,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慢慢引导,音乐教师如果从自制教具入手,会使他们逐渐喜欢上音乐课,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有趣味。我的做法是,在低年级可以利用废汽水瓶盖、酒瓶盖用细铅丝串起来制成有趣的小串铃乐器;利用两个医用小药瓶或两个两半的核桃壳、两个小蝶、两把木尺制成小响板乐器,相互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在中年级可利用空胶卷盒、空饮料桶、易拉罐、小瓶子、塑料小盒等物品内装米粒、绿豆、沙子、碎石子等制成沙锤;用几根细竹竿、圆柱形木棒或一把筷子互敲,加上布条、彩绸等装饰,做成响棒、响筷等乐器。当同学们自己动手制成乐器,敲打发出悦耳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歌声更动听了,表情更丰富了。这以后,他们就会把平时那些不起眼的物品收集起来,视为珍宝,积极参与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乐器。多动手,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培养。

二、只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活泼、聪明,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心灵手巧是聪慧的象征;动手又动脑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人们常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在赞叹科学家有创造思想的同时,一定也佩服他们那灵巧的双手。世界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用双手创造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未来建设者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着双手辛勤的劳动,每一个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学生,都应该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大都喜欢动手操作,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去引导学生。他们通过自制各种乐器,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在自制乐器的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自信心。过去他们没想到自己能亲手做乐器,现在居然能做出来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感觉自己聪明了、能干了。现在,同学们都想方设法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制作出更有趣的乐器,有的同学找来厚纸板、鞋盒作鼓,用筷子做鼓槌;有的将几个圆柱形纸筒,茶叶桶摆成一排制成少数民族的排鼓等小乐器,在学校或家里边唱边敲,别有一番情趣;有的学生在学习歌曲《过新年》时,用两块手帕缝制成手巾花,再加上一些小装饰美化一番,比市场上买来的还漂亮呢,在音乐的伴奏下,配上自编的舞蹈即兴表演,简直太棒了。学生们在学习河北民间舞蹈《霸王鞭》时,老师提前一天将自制霸王鞭的作业布置下去,第二天上课,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嗬!真是五颜六色各具特点,他们用毛线、头花、小项链等物品,把霸王鞭装饰的花花绿绿,好看极了,跳起舞来真带劲儿,舞蹈更活泼欢快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使孩子们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当将要扔弃的物品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精巧玲珑的乐器时,他们的双手也就变得越来越灵巧了。现在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动手自制音乐教具,由音乐获得能力,再到其它的领域也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他们在愉快的身心活动中,不仅受到音乐的熏陶,还能增长协调动作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自制乐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独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既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21世纪需要的正是这种人才。知识、能力、创造精神,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协调发展,同步共进。

我国教育专家刘佛年先生指出:“什么是创造?我想只是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的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新的科学理论产生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他还说:“创造可以从低级到高级,知识少,能力不强的幼儿、少年也可以创造,当然那是低级的。很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上的创造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那是高级的,没有低级的创造习惯,也是不能发展高级的创造。”有的人还认为,青少年即使能搞发明,那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群的人才敢于问津,而智力平平,连学习成绩搞上去都很困难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造发明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会把学生埋没起来。因此,教师就应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不放过任何给学生创造发明的机会,同时多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创造。我经常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对学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鼓励同学们在音乐方面和其它方面勇于发明创造,他们满怀豪情地向“不可能”挑战着。

科学家认为,想象要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许多事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都离不开想象,所有的创造性劳动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张卡片、一盒彩笔、一个生日皇冠等等,这些简单的事物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画上一只乌龟、一只小兔、一只大鹿、小鸟、蜜蜂······做出各种动物头饰,他们由此而编出许多童稚的音乐故事,随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音乐旋律与节奏,模仿大自然、模仿小动物、模仿各种生活现象,唱着、跳着、表演着,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可以从这些教具中、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淙淙流水、鸟语花香、群蜂飞舞、小动物的和睦相处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音乐的快乐,许多同学经历了一次创造就敢于自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高年级的同学用几个材料、质地、形状规格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一敲,便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把杯子摆成一排,把杯中的水增加或减少,使之成为1、2、3、4、5、6、7音阶序列,便成了音乐杯,像编钟一样,奏出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别开生面,将口服液小瓶用胶带连成一排,装上水制成“排箫”;在木板的两边钉上钉子,再绑上橡皮筋为六弦琴。每逢课余时间,他们就高高兴兴唱起自己编的歌曲:东边的太阳升起来了,我做的乐器真叫好,弹起我心爱的六弦琴,唱起那动听的校园曲......自制教具,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动手动脑的能力及想象创造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实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篇2: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很强的学科。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如何有效地使用也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初中教学中普遍不重视生物教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更是把它当成“配刀菜”,再加上每年初三升学考试不考生物,更是引起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它的漠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生物教学真是举步维艰,要想搞好生物教学,确实困难重重,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和学好这门学科。这是生物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探讨和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和办学条件的重大改变,教学仪器设备无论在配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是,这些正规教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下面,就自制教具、学具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述“开花和结果” 时,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透明大饮料瓶、输液管、小玻璃药瓶、红墨水和棉线等制作一个花的受精过程演示器。在饮料瓶的上半部分贴上写有花柱的纸条,饮料瓶里的小玻璃瓶上贴上写有胚珠的纸条。当我才把教具拿出来时,学生一下子都来了兴趣,这样,当我再来讲解受精时,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各部分的知识点。因此,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教学情景,因势利导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材料,主动制作学具,共同探究膈肌的运动与气体交换的实验,从而理解膈肌在肺内气体交换中的作用。这样,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制作学具,注重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可以扩大学生活动的视野。

三、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材料)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桃花的结构时,由于这个季节没有桃花,我课前就让学生到周边或家里寻找结构相同的菜花,因为有了活动教具,可见到了花的内部结构,增大了可见度和直观性,克服了常见固定仪器的一些缺点,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

四、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自然学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中学理科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要如何使用教具,才能使自制教具的作用达到最大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教学内容和目的,精心选择教具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出发。精心选择效果最佳的教具。例如:进行人的心脏结构教学时,最好用鸡、猪、羊、狗等市场上容易买到的动物心脏实物,这样有助于认清心脏的分腔及其关系,各腔相连通的血管和内脏瓣膜的类型及其功能等。在说明同一问题时,不必运用过多的教具。运用过多,一方面会使教师忙乱不堪,影响对教具的充分说明,另一方面学生也会目不暇接、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少而精的原则,做到教具少而实用,使每一件教具都能各自发挥作用

2、演示要及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具要配合讲授的知识适时地演示,一般不要在讲到有关内容前陈列出来,以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受教具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教具演示过后要及时收存,以免影响教学的继续进行。

3、设置悬念,引导探索

演示任何教具都要造成学生渴望教具出现的心理,以便教具出现后能吸引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因此,演示教具前应有简短的引言。努力激发学生想看、想弄清楚某些问题的欲望。例如:关于“鲫鱼的外部形态”教学,在演示鲫鱼外部形态挂图时。教师应先提出:鲫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具有哪些跟这种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呢?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然后演示挂图指导观察。这样,演示挂图前不仅诱导学生期待挂图出现的心理,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在挂图出现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应当观察的主要方面进行探索。例如,演示叶的结构挂图时,教师应指出:“这是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大家注意观察它的细胞是怎样排列的?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上、下表皮之间的是叶肉,注意观察叶肉细胞有什么特点”,它可以分为几层?每层细胞在形态、结构排列上各有什么特点?教师一边指出问题,一边指导学生观察教具和思考怎样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篇3: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 改善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课程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功能,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由于自制教具所用的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 如鸡蛋、自来水瓶、鲜花等, 用它们来呈现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学生感到十分亲切, 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从而消除或减弱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去听课, 学习效果要比被动地接受好得多。

二、学以致用,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是一种自主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目标是将客体 (材料) 生成具有科学意义的新结构, 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与客体 (材料) 进行交互活动。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会出现知识和实际脱节、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导致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 学习起来无精打采, 觉得学到的东西无用, 没有积极性。讲完理论之后结合日常生活, 让学生动手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挖掘事物价值的能力

自制的含义包括对生活中废旧材料、廉价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也包括利用生活中和手边易得材料、物品进行的有意义组合 (这类教具也可称为“自组教具”) 。将身边没用的东西利用起来, 变废为宝, 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事物价值的能力。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有用的一面和没用的一面, 如何看它, 扬长避短, 发挥其优势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自制的“科学”教具、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 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接触、自由发挥, 只要能将要表达的知识表达出来, 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废物再利用、就地取材, 不仅开拓学生的思维, 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还能就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制教具往往都是教师和同学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物品或废旧材料充当实验器材或稍做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 并应用于教学之中, 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造教育方式。同时, 由于学生熟悉所用的自制教具, 其巧妙的设计、独到的构思, 将给学生以创造性的启发和激励, 而其不完善、不理想之处又可促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自制教具所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用它物”等思想, 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特别是自制教具中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思路, 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认识新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 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借题引导, 他们的创造性就会得到较好地训练和开发。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 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障碍, 这就逼迫学生运用学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材料的选择与替换、教具大小形状的设计与调整、如何组合或加工、呈现什么“科学”原理等等。这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五、弥补学校教学仪器的不足

篇4: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制教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粉笔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的需求,所以自制教具开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制教具来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会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准备好4根两两相等的木条、1根稍长的木条和6颗小铁钉,然后在木条的两端戳两个孔,在稍长的木条两端之间戳若干个小孔,小孔是为了方便后面穿铁钉用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模仿教师之前的演示操作,首先把两两相等的木条与4颗小铁钉制作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握住这个长方形,并朝相反的方向拉动,长方形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然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剩下的一根长木条与两颗铁钉固定住长方形,使长方形在拉动时不会变形。经过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只有按照长方形对角线方向钉好长木条,长方形在拉动时才不会变形。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学生就能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制教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引导学生制作教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通过自制教具,小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进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理性思维独立思考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教具,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充分地交流沟通,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材料,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逐步完善自制教具,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自制教具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在运用自制教具时,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把自制教具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星.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

[2]吴芳云.浅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4,(5).

[3]张志荣.自制教具做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青海教育,2008,(Z3).

篇5:试探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全体学生的协作与合作意识的形成、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以及通过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阐明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旨在解决当前实验教学中器材不足或效果不佳等问题。

【关键词】自制教具 实验探究 兴趣 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当前,大家已经把实验教学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意识到了其重要性。教材对实验的高要求与当前中学实验器材不足或实验器材效果不好的矛盾,尖锐地摆在执教老师的面前。能否解决这个矛盾,便成为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在实验器材不足或者教具不能很好反映实验效果,或者现行某些仪器因实验效果差的情况下,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又是当前教学中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加大师生自制教具与学具来达到这个目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学生自制教具(包括学具)做实验,不仅具有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于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积极有效的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自制教具做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由于目前许多中学演示实验仪器较少,常常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和制做各种演示教具。当我们把废旧物品制成的教具摆到物理课堂时,学生们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这些每天都看到用到的东西里面也有物理学问吗?能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比如,塑料瓶,这种大家司空见惯而又经常把它们当作废品随处乱扔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它里面还有什么道理,在此就列举一二,说明它经过处理与加工在热学、光学、电学、力学中的应用吧。试验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试验,将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紧压在瓶口,然后使瓶口朝下,发现硬纸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也可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塑料瓶中,一会儿后,取出蜡烛,用自来水冲瓶子,可观察到塑料瓶被压瘪,也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三:摩擦起电实验,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发上反复摩擦,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四:探究摩擦实验,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没有落下来,说明它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将一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从同一位置分别向前滑动和滚动,比较两次运动中所用推力的大小。前者是滑动摩擦,还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这样他们就会加强与同学、家长的沟通,获取他人的协助,或主动去协助他人,从而达到了情感交流的目的。

比如,学校以前曾举行的一次航模比赛,学生们积极合作,在准备材料及技术方面时,他们就主动到工厂(我们地处一个飞机制造厂旁)去寻求技术和材料上的帮助;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焊接,得到了焊接工的帮助;需要镀层,得到了父母的帮助等等,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减弱,相反他们更加有了信心,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个过程他们不仅仅得到了航模比赛中的成功,而且他们学会了协作,懂得了合作力量的巨大,从而促进学生意识的形成。

三、自制教具的制作,有利于他们自身物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去追求和探索物理学的奥妙。

在安排学生自制教具时,一定要注重与课堂教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在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中,肯定会需要懂得其中很多的物理学知识和道理,那么教师们根据需要进行教学或者指导,这样,教学的目的性也就会更加强了。学生也会按照需要去索取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试验中,让学生先明白电磁铁的构成,然后让学生自制电磁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会思考需要多少线圈、多大电流、铁芯的粗细以及长短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就可以通过比

由学生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同步制作补充。教师也应当经常指导学生自制应用型器材,如,用废旧针筒制成量筒,自制手电筒,土电话、针孔相机、杠杆、牛栏饮水器报警器,电脑内部散热装置,自制电风扇,废旧灯泡模拟制造火箭等等。学生有了自己的展现的天地,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作品,他们会以此而获得收获的满足感,以便促进他们更大的创作热情。

(三)经常进行科学小制作比赛

分阶段进行自制作品进行展示,(比如按照书本顺序或按照电学、力学、光学、声学等顺序进行)。老师可以在本班进行比赛,也可联合同年级的老师开展评比,或上升到整个学校范围进行制作比赛,这样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可能会更加浓厚。另外,在成品中要求:

1、必须写出制作原理;

2、解决实际问题;

3、推广应用的范围等。

可以建议学校开展小小发明家比赛,并且要一直坚持下去,获胜者获得小小发明家称号,把他们中的优胜作品在全校橱窗中展示,或者推荐到省市区等地去参与比赛,获取更高的荣誉,这样,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就会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承认,学生的参与面也就会更广,我校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不仅仅是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项目,它还可以使很多有创造力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到展现的机会,也是让他们从成绩不顺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好方法,得到胜利者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6)

篇6: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本人就自制教具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二、自制教具:师生创新的源泉

(一)自制教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废弃医用塑料注射器、气体打火机和水笔芯橡皮帽自制教具,对液化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改进。使该实验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更利于学生理解。自制教具中涵盖着很大创造因素,它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自制教具是引发学生直觉兴趣和创造动机的“导体”

教师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就体现着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学生的创作不再满足“欣赏”和“照搬”,而是“品头论足”甚至“百般挑剔”,想法创作,从而点燃了创新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都有了突破性的体现。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趣——新课的导入

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述“物体的浮沉” 时,根据课程特点,我选择了大型饮料瓶、气球、金属体和棉线等制作了一个沉浮子演示器。新课开始,出示自制教具(学生惊讶:老师要干什么?)接着老师演示:一手托住瓶身并用力轻压,气球沉浮子下降,同时像玩魔术一样,另一只手加以指示,且口中念念有词:“上„„下„„”把学生带进一个神奇变幻的境界。顿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起:老师真有这么大的本事?此时不失时机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沉浮„„。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创设好奇情景,因势利导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月相的变化时,就可以用纸板板和彩色贴纸等制作成天空和月相模型,根据时间的话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并且形状还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增大了直观性,加深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了实地观测的不足,便于学生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

(三)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但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我在“液化演示实验的改进”教学课后,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材料,主动制作学具,共同探究液体的汽化以及气体的液化等实验,从而理解液化石油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模仿、创新制作学具,注重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扩大了学生活动的视野。

(四)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自然学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小学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篇7:浅谈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仪器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在仪器短缺的年代,许多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将学生领进了物理学的殿堂。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各种各样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现代教学仪器,还有丰富的实验教学软件可供教师使用。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自制教具仍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1)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使用一般都强调要按步骤操作,如果非正常损坏,则要赔偿,甚至罚款。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心理,使用时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讲解自由落体的失重现象时,引入“水瓶下落”实验。当瓶子从高处下落时,小孔竟然不漏水。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发问,水为什么不漏了?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何奥秘?学生受到这种新奇的实验现象的吸引,注意力集中,且教师的问题恰是他们脑中的疑问,激发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上述系列问题主要目的还只是在于引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讲解完该内容后,本人又继续展示那个水瓶,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的现象距离比较远的同学不容易看清楚实验现象,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一点?此问一出,学生的一些想法马上涌现出来:“看地上有没有湿”、“把水换成红墨水”、“把瓶子举高点,下落久一点观察时间长些”、“用一张白纸垫在后面,看水有没有喷湿白纸”,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具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实验的热爱,组织好实验教学。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组织教材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设一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演示实验,努力使物理课节节有物。如在讲自感现象之前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组成电池组,让学生用两只手分别去接触电池的正负极,问有无感觉?学生立即答到无感觉。将电池组与镇流器串联,如图1所示,然后让一位学生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镇流器两端,老师突然断开电键,该学生突然发出一声叫喊,同学们觉得奇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老师再讲解自感现象的有关知识,学生一定会认真听课。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不是酸的,可以亲口尝一尝”,要想把物理现象认真观察好,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初中物理课本序言中说得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物理现象和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而普通中学又没有条件将实验室全日开放,所以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实验从中领悟一些物理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用普通铁皮和电线做一台小电动机模型,用健力宝罐做“针孔照像机”小玩具等等。当他们成功时会兴趣大增,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了兴趣,他就会获得成功,只要老师会选择,巧安排趣味实验,就一定会点燃“我爱学”物理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自制教具能充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自制教具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地设计出新教具,师生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中可体验到创造的无穷乐趣。

篇8:自制教具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 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我记得有一次在听一位特级教师讲座时, 这位特级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了一些瓶瓶罐罐, 当时观众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整个讲座所有观众的眼球都被吸引住了。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出现鸡蛋、易拉罐、饮料瓶、玩具等生活物品和材料时, 场合的不协调会使学生们感到非常新异、兴奋;而教具所呈现的物理现象是学生意想之外, 可谓疑意之所在, 疑是指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一时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做出解释而产生的疑问。

二、自制教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始于好奇”。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 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唤起求知的欲望, 点燃创造的火花。例如, 我在上《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关系》时, 以前教学的安排就是给学生一些实验室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但发现虽然学生能够得出胡克定律, 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和理解知识。于是课前布置了一个自制教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 来制作一根弹簧。等到了上课的时间学生带来各种材料制成的弹簧。虽然还是做同样的实验, 却明显感觉学生更加积极思考问题, 兴趣更浓厚。

三、自制教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目标, 自制教具中蕴涵的丰富的创新思路, 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例如, 我在讲解《弹力》这一节中有关如何显示微小形变时, 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一做。结果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做实验, 却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看到这样的结果后, 我就在班上和几位兴趣小组的学生亲自改进此次实验, 首先我们先将瓶塞换成木塞, 结果效果还是不明显, 后来有一位学生提议换一个扁平的玻璃瓶, 结果效果好多了。我们发现每次使用的塑料吸管很容易裂开, 最后我们在实验室找到一根已损坏的温度计, 将它里面的水银倒出来, 清洗干净。利用它代替吸管, 这样做不仅效果更加明显了, 而且这个教具更经久耐用。

篇9:自制教具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自制教具的直观性

自制教具是为具体教学内容量身定做的,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时,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其中的一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或宽相等)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移动一个直角三角形形成长方形,再让学生结合课本的方格画图法进行巩固。学生亲自看到了移动的结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动手画图,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的知识,同时还获得了进行转化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自制教具的生动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每个学生都有获取知识、表现自己的欲望。通过让他们亲手制作教具,使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能使学生感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学习反冲力时,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并给同学演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通过提问发现,他们不仅掌握了反冲力这个知识点,而且能够将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五年级数学中关于分数的意义内容的学习,就地取材一张圆形纸片,首先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1”,然后将这个圆形纸片对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这个整体“1”被一均分为二,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然后再对折,此时被均分为四,理解四分之一等等。

三、自制教具的多用性

自制教具在使用时,还可以进行多种使用的延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如,前面我们自制的圆形纸片教具,在分数的比较大小时,展现、理解在此“1”的整体下,■>■,然后再对折后理解■=■,在分數的加减法中,还可以继续使用它,将圆形纸片撕开,每一份均是■,然后再将这两个合在一起,于是学生就得到了■+■=1,进一步折叠,同时借助板图得到了■+■=1的知识等等。

四、自制教具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教具,特别是自制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不仅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增加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从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中,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时,利用自制的长方形在拉动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发现底不变,而高在变短,从而主动获得“周长不变,面积在变小”的结论。

五、自制教具的探索性

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自制教具,自己动手设计教具,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小学科学的水钟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组成部件,并且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制作的水钟。

六、自制教具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小组合作,创作适合本课内容的教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

篇10: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xxxx 摘 要:简述了物理教具制作与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论述了物理教具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并以电容器充放电演示仪与多用玻璃瓶的制作及演示为例证实之。关键词:教具;物理教学;电容器;充放电;玻璃瓶

Abstract: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al design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of physical teaching aids design and requirements, and to charge and discharge the capacitor Demonstrator and the use of multi-purpose glass bottles and presentation as an example and confirmation.Keywords:instrument ; physics teaching ;Capacitor ; service charge capacitors;glass bottles 0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各类仪器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仪器主要分为商品教具和师生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商品教具,在规范性、功能、外观上也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第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发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自制教具”。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活动,它正日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重视。设计和制作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具,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达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目的,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自制教具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物理教具,并以自制电容器的充放电演示仪以及多用玻璃瓶演示仪为例展示。

1.自制教具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物理实验也就没有物理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师生对物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对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认识还不够到位,即便是认识到了,但囿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缺乏物理教学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故此在物理教学中只强调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或者是“只能在黑板上做实验”。这种现象在本省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极为普遍。这样下来,许多学生虽然在中学已经学习了几年的物理知识,但仍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低下。从客观上讲,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教育基础差,起点低,教育资金严重匮乏,而物理实验教学的支出相对又大,配备必要的物理实验仪器一时难以做到,许多农村中学根本就没有实验室,致使这些中学要普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确是十分艰难的事情。虽然说.“中

学校长,物理教师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借鉴其它省份同类学校成功的经验,倡导、鼓励、发动师生自力更生、周陋就简、因地制宜地研制物理教具,强化物理实验,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物理教师既要有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意识,更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能力、操作技能和教具制作能力。

2.教具制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制作教具与使用教具对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形成,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具有独特作用。自制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实验仪器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设备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教具,演示物理现象,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作用很大,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自制教具就可以有针对性进行演示。自制教具还能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设计有引导作用的实验。有这样一道题:“浮在盆中的小塑料盒内有一金属块,若把金属块从小盒中拿出来投入水中,问盆中的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如果用数学方法演示给学生看,虽然学生也能勉强接受老师的解答,但对结论不是很信服,如果取一简单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来演示,问题很容易讲清楚,又如,有些学生对“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只决定于深度,而与容器的横截面大小无关”不易理解。我们用两个尽量相同的气球,都装了水,其中一个气球接粗玻璃管,另一个气球接一根细玻璃管,在玻璃管中灌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气球膨胀的大小与玻璃中水的高度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

2.2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物理学以其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条件。例如,学生喜欢打陀螺,我们就让学生在陀螺上描上红、绿、蓝三中种颜色,使陀螺转动将三种颜色混合。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又如学生喜欢玩具电动机、可以让学生用硬纸片做多种不同颜色的纸片拼成原盘来实验。这样寓教于乐的例子是很多的。在讲“物体沉浮条件应用”后,我们发动学生去观察鱼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鱼和潜水艇相仿,能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那么鱼又是靠改变什么来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的呢?为了搞清楚,我们又动员学生去观看杀鱼,看看鱼鳔里是不是有水,这样通过创造条件做实验,既解决了问题,学生又感兴趣。2.3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制教具的过程无疑是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通过教具的制作,可以检验自己设计的合理性和所学到知识的正确性。如果让广大师生都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仪器,能使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吸收实验经验和实际知识来充实自己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比

较全面的知识,也是克服目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沉溺于“题海”的有效措施之一。2.4 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改善了实验的效果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重视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演示来唤醒沉睡在学生头脑中对自然现象的记忆。把自然现象、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例如,用二个卷纸筒,一个凸透镜,一块毛玻璃就可以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学生通过实验都能熟练掌握相机的焦距原理。

自制教具还可以发挥一物多用的特点,例如:用注射器可以装配成水压机模型,可以做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演示实验中的抽气机,还可以做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等。

自制教具还可以改进某些演示实验,达到简化操作手续,缩短实验时间,改善实验效果的目的,使学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主要的物理过程,例如在演示气体热膨胀时,将一个气球装在一根玻璃管上,玻璃管下端连接一个烧瓶,把烧瓶浸入到热水中时,气球就会膨胀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的可见度大大提高了。

3.如何制作教具

3.1物理教具设计的基本思想

物理教具的设计首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的教具应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它能够准确地、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或揭示其教学规律.便于教师教学,也便于学生学习。其次,教具的设计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能够提供多少物力和财力量力而行,最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后,教具的设计还要考虑趣味性,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广泛的兴趣。物理教学本身就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把这些有趣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2物理教具的设计要求

物理教具的设计要求,一般有以下几条:

(1)教具能正确地说明问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明显的、突出的。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物理实验用的教具,以结构简单为好,要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楚教具的各个部件,能直接看出教具所揭示的物理内容。

(3)自制的教具必须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实验成功率。如果教具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或者实验成功率低,这样的教具给学生演示,学生会愈看愈糊涂,他们会感到物理难学,产生学习物理的消极情绪和畏难情绪。

(4)记录数据要准确,利于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要有足够的可见度。好的演示仪器要有明显的效果,可观察性要强,演示时要尽量能让所有参与的同学都能看得清楚。

(6)尽量使一个教具具有多种功能。

(7)自制教具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8)设计教具应该注意使用安全和保管方便。

4.实例展示

4.1电容器充电、放电演示器 4.1.1原理

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两个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像个很近的导体,就可以看着一个电容器。

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如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这个过程叫做放电。将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说明电荷由电源转移到了电容器上,电荷的这一转移过程将使整个回路产生电流;同理,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也将在回路中产生电流。电流是看不见的,如何将电荷的移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这里笔者将两块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这样就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事例了。电容器的充放电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且充电与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为了体现电容器的这一特点,笔者将两支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后再串联入电路中,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相应的发光二极管闪亮一下,这可以体现出充放电时间的短暂,而充电与放电过程,对应着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发光,说明充电与放电过程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其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笔者在设计时将一块电压表并联在电容器两侧,这样就可以通过电压表指针的变化来判断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规律了。4.1.2器材及制作:

(1)长50cm、宽35cm 的三层板固定在木板上。

(2)三层板正面画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背面布电线,各元件均装在相对应的符号旁边。

(3)单刀双掷开关有三个接线端,分别是B、A、C端(也可装小型的单刀双掷拨子开关)。

(4)A1表和A2表用的是永胜电表厂生产的99C1-A型微安表,此表可见度大(也可装其他演示电表),固定在板上,A1表和A2表演示时,用导线连接在板上的接线柱上。

(5)电压表V用的是普通直流电压表,量程为(0-6V),装在板上与电容器并联。(6)电源用天津耀华电子仪器厂生产的J120z一1型学生电源的稳压直流电压端.电

压为0-30伏。

(7)电容是1000uF.6.3V 的电解电容,装在板上电解电容图示的旁边。(8)发光二极管共4只,其中红的2只,绿的2只,装在板上。4.1.3用途:演示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现象。4.1.4使用:演示前向学生介绍预备知识二则

(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电流只能从二极管元件符号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流过(2)若电流表指针由中间0处向右偏转.说明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若指针由中间0处向左偏转.说明电流从 “-”接线柱流 ,从 “+”接线柱流出。4.1.5演示电容器充电现象

方法:按照正面电路图在三合板背面接好线.闭合单刀双掷开关至B端,给电容器充电。现象:A1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至最大、A2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至最大,同时两只红色发光二极管都先闪亮一下(如图2),后两表指针都慢慢回到中间处,红色发光二极管变暗熄灭(如图3)。此过程中,电压表的指针慢慢向右偏转、至示数达到6.3V(与电源的电压相等)时停止。

分析:从A1表指针向右偏转和A2表的指针向左偏转以及红色发光二极管闪亮. 说明电容器充电时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从电容器的负极流向电源的负极。两表指针回到中间处,红色发光二极管暗熄灭,电解电容器正负极的电压为6.3伏,说明当电容器的正负两极极板所充的电荷而形成的电压与电源的电压相等时,充电停止,电路就没有电流。4.1.6演示电容器放电现象

方法:把开关与B端分开,闭

A1、合到C端.给电容器放电,现象:A2两块微安表的指针都向左偏转

至最大,后慢慢回到中间处. 同时两只绿色发光二极管都先闪亮一下(如图4),后变暗熄灭,电压表的的指针由6.3V处慢慢的回到零刻线处(如图5)。

分析:从A1、A2两块微安表的指针都向左偏转和两只绿色发光二极管闪亮一下,说明电容器放电电流与原充电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从电容器正极出发,经过上边绿色发光二极管.叉从A2表的“-”端流入.从“+”端流出,再流过下边绿色发光二极管.从A1表的 “-”端流入,从“-”端流出.最后到达电容器的负极端。从绿色发光二极管熄灭,A1、A2两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指针指零,说明电容器放电过程中.随着电流流动.电容器两极极板之间的电压输出逐渐降低,直到两极极板的正负电荷完全中和。4.1.7演示效果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是电容器工作的最基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瞬态变化量,而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该演示器能用电流表、发光二极管的亮暗显示充放电过程电流的变化规律;用电压表的示数显示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规律。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直观的过程。使用这套教具进行课堂教学,它的有效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认识,在讲授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时,老师引导学生对教具的直接观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从而使抽象结构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不但使这部分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4.2玻璃瓶的妙用 4.2.1器材及制作

250ml玻璃瓶一个、毛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块,如图6所示,将毛细玻璃管穿插在橡皮塞中,并将橡皮塞紧紧的套入玻璃瓶中。其设计优点在于简单、巧妙、可一物多用。4.2.2演示

(1)演示微小形变

盛装液体于玻璃瓶中,为便于观察,建议盛装有色液体,调节毛细管中液柱高度刚好置于管中部(如图7甲),然后用两

手掌握住玻璃瓶稍用力挤压,液柱上升可明显地将微小形变放大(如图7乙)。

(2)演示汽化吸热

用一块毛巾醮酒精包在玻璃瓶外壁上,片刻后管中液柱下降,说明酒精汽化吸热导致瓶中液体温度降低,然后冷缩。

(3)演示热胀冷缩 盛装液体于玻璃瓶中,同样,为便于观察,建议盛装有色液体,调节毛细管中液柱高度刚好置于管中部,然后将玻璃瓶置于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逐渐上升,说明玻璃瓶中的液体受热膨胀;再将玻璃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此现象说明玻璃瓶中的液体遇冷体积缩小。

(4)演示颜色与吸热

用同规格的二玻璃瓶和同规格的毛细管、橡皮塞各做一如图6所示的演示器,二玻璃瓶中盛等量的有色液体。将其中一瓶外壁用碳素墨水涂黑,调节二毛细管中液面处于同样的高度,然后用300w的辐射加热灯同时照射加热,可见涂黑瓶的毛细管液面上升明显要快要高一些,若将二瓶涂成不同颜色或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所见现象相同,说明物体颜色不同、深浅不同对光热的吸收是不同的,颜色越深对光热的吸收能力越强。

(5)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特性

在图6所示的演示器中放一15ml左右的小气球,用细线系住并穿入毛细管中,气球下系一小金属棒,向玻璃瓶中注入透明液体,在细管上方拉动细线使气球在玻璃瓶中上下移动,此时可观察到气球的体积随着其在玻璃瓶中的深度变化而变化,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变化而变化。4.2.3演示效果

热胀冷缩、汽化吸热、微小形变等物理现象,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一直被列为教学难点之列,其原因在于这些现象在生活中不易观察到,在学生的直观意识里,它们是模糊不清的。就算是在教室讲解后,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结论。而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装置来演示这些现象,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使学生们从根本上理解物理规律,突破教学的难点,还能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5.结束语

实践证明自制教具中呈现出的新奇物理现象和成功的制作,能自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就会使趣味性更加稳定,就会继续探索,继续登攀,从而喜欢物理,热爱科学。自制教具是一项科学、高尚、勤劳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它的意义不仅超出了仪器使用的范畴,也远远超出经济的范畴;在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它更凸显了时代特色,并在不断的创新中显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自制教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鉴于我省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自制教具既可以培养师生的创造能力和开阔学生思维,也是解决当前仪器不足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具的研究与制作,养成设计和制作教具的习惯,对于教学工作是很有很大帮助的,这也是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手机卖场收银员工作流程规范下一篇:车辆锁档案申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