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具的变迁

2024-05-13

课堂教具的变迁(精选九篇)

课堂教具的变迁 篇1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 随着对汽车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 在课堂上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真实感, 视听效果也很好,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高技能、高素质, 要突出的是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学习了专业知识后,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 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开发制作教学模型或教具, 老师与学生一起制作, 达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通过新实验教具的开发, 把它利用到课堂, 达到教学手段更为优化, 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1 高职院校对教具开发与使用状况

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训设备不足的现象, 老师上课多数是纸上谈兵, 或者是黑板上说教, 老师们制作教具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费时又费力, 配套的激励机制不合理而不愿意做。学院每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普遍反映较多的是学院设备不足, 学生实习实训少, 动手机会少。②老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 但教学效果不明显。③学生很少制作教学模型, 因为没有老师指导, 自己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④学生们渴望动手实操, 但是受工具与器材限制而无从下手。

2 课堂上利用新教具意义深远

2.1 更好地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 以后要走上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岗位, 不光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过硬的操作技能, 要求学生有直接的经验和亲身经历, 正是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理实一体化。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让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强调参与、立足实践, 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对老师来讲, 通过制作教具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老师带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老师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具, 双方都在实践中成长, 很好推进理实一体, 师生一体的教学模式。

2.2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老师与学生研讨, 制订出怎样去完成任务的计划, 包括教具的复杂程度、技术力量、人员参与情况等, 把这个项目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把教具中要体现的重点与难点突出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更能融进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角。

3 新教具的制作过程

3.1 设计理念

经老师与同学商量后确定这个题目:《汽车新型控制技术运用在汽车上》。要体现“新”型, 要突破传统, 有新的想法与思想。于是同学们得出这样一个思路:

汽车新型控制系统是一套功能比较齐全、性能可靠, 针对当今人们的生活需求而设计的控制系统。它不仅体现出了部分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还增添了新的用途。如用四连杆机构控制尾翼的升降可满足各种视角高度保证汽车运行的平稳性;在启动系统设计中加装了一个安全带识别系统, 起动前如没有系安全带, 则该系统控制汽车不能启动, 这样可以确保乘车人员的安全;为方便使用人员对该系统的保养和维护, 设计防盗系统的密码识别与点火开关分开安装, 这样在使用中驾驶人员就可以根据情况单独对密码器或点火开关进行维护;将灯光信号和声音信号有机的联系起来, 如倒车时蜂鸣器也跟着响, 提醒后面汽车小心驾驶, 从而使交通变得更加安全, 在密码按错或危险报警闪光灯亮时报警器也跟着响, 提醒驾驶人员正确操作;为了便于研究人员对该系统的研究和快速的维护, 在每个继电器上以及主要线路上都安装了工作状态显示装置, 该电器工作时相应的显示灯将发光, 主要线路通电时也会有相应的显示灯在发光。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专业人员在车上对它的维护或学生在实验台上对它研究的难度。

3.2 制作的过程

3.2.1 设计图纸

图纸是完成任务的前提, 激发教师与学生制作新教具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开展相关的研讨会、专题讲座, 充分收集意见和建议。根据对《汽车新型控制技术运用在汽车上》的要求, 设计出其电路功能图, 如图1所示。

3.2.2 器材准备

怎样把这些功能展现出来, 大家商量认为还是要以现在汽车的外形及功能为原始素材, 既要完成汽车基本功能, 还要体现我们的汽车新型控制技术, 就要加装结构, 达到新功能。同学们采购跟这个教具有关的零件, 尽量利用替代品, 比如发动机、起动机就用一个小的玩具电机替代、喇叭就用一个小的蜂呜器替代。如图2所示, 同学们正在探讨新结构的安装, 在教师的指导下, 协商怎样进行安装, 要求教师认真指导, 加强监督, 发现错误立即纠正, 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学生系统地利用所学的知识, 把理论知识运用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要求安装方法正确, 强调操作安全, 外观效果要好, 达到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和技巧的目的。

3.2.3 教具的结构定型安装

这个新型汽车控制模型教具制作, 零部件很容易在市场上购买得到, 成本也低, 所以许多学生如愿以偿成功制作出了教具, 同学们把购回来的机电产品按原先的思路组装, 如图3所示, 组装完后进行初试, 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 请其他同学参观提修改意见, 使教具更完善、更有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

3.3 最终效果

教具的制作经历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拓展了科技制作的能力。由于是真实的实用模型教具, 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当演示完一个个的功能后,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实验效果, 对参与者也是惊奇不已, 感到很兴奋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后来用于遵义市科普作品参展, 在参展的408件作品中特色突出, 作品如图4所示, 最后取得二等奖的成绩。

后面班级的学生对这种教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主动找我, 请教和讨论这个“汽车新型控制系统”制作方法及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合作,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 有效地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并想在课余时间进行模仿制作和改进, 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教具, 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制作教具的体会

在这个新型汽车控制模型教具制作的过程中, 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教训, 值得反思。①在设计教具时, 一定要考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②在新教具的制作前要清楚知道:高质量、教学效果好的教具在短的时间内是难以开发出来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需注意素材积累, 提高教师动手制作教具的能力。③开发教具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要求教具适时、适度。④教具的开发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现在觉得好的教具, 几年后可能就会被淘汰, 所以要有与进俱进, 不断创新的思想。

总之, 探索新教具的开发并运用到课堂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它不仅具有高效辅助教学, 而且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领会教材精髓的作用。通过自制与应用教具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老师难用语言对教学中深奥难懂的概念及原理进行表达, 可利用新教具形象直观地给学生讲解, 教具特有的声音、图像、动作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特别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更能发挥其独有作用,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教具,课堂,教学质量,直观性,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爽.浅谈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11.

[2]饶君林.自制教具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3.

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2

摘 要:为了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教具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自制教具能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的直观形象,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通过合理运用自制教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数学教学难点,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自制教具;中职数学;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05

?S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更偏向于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解释,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采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传统教学工具的使用。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借助于传统教具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巧妙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经验表明,许多教师自制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自制教具许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由此可见,将自制教具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显得尤为必要。

一、灵活运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中职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知识点更加抽象,教学内容更加难懂,如果学生缺乏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很难学好数学,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自制教具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方面自制教具通常设计比较简单,但却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原本困难的数学题目变得一目了然,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是道难题,因而更愿意去走进数学的世界中。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完成某个自制教具,会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思考,在不断动手的过程中来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逐渐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循序渐进地掌握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点,这种探索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中。

自制教具不需要太复杂,很多身边的物件就可以直接被用作为教学工具。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身边各种事件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教师可以选择扑克牌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一个人负责挑选需要的扑克牌,另外一个人负责随机抽取扑克牌,统计每组抽取到目标扑克牌的次数和可能性,进而引出“概率”的概念。扑克牌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件,许多学生对此也并不陌生,可以更快地接纳这个教学工具,他们在小组分工合作的时候也获得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游戏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同时,更应当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和运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更容易走入数学世界中。同时学生在自己制作教具的时候,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知识点,更加了解定理公式的原理。

二、合理运用自制教具,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学生反馈会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不仅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也很难在短短的45分钟内消化吸收,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依托于自制的教学工具来解决。通过教具的运用,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就应当根据本节课授课的内容和目标选择需要的教具,使教具能够与教学实际贴合。在教具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具的运用方式和授课模式。

以中职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为例。中职阶段数学图形由平面图形逐渐转变为立体图形,很多在首次接触到立体图形的时候,因为脑海中没有强烈的立体感,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凭空想象,对于一些定义无法深入地了解。有的学生立体感较差,难以想象空间图形的结构,这无疑是挫伤了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为学生准备好大大小小的图片,在课堂教学时,将这些纸片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依照自己的想象,利用这些纸片拼接成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运用自制教具,可以使原来抽象复杂的立体图形变得透明直观,学生也从之前的凭空想象转为直接观察,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充分运用自制教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中职数学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自制教具中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自制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自己研发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制教具,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迸发对数学的灵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自制教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制作教具的时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实用性强的教具。无论教具是否简单,只要能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就是成功的教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与实际教学内容贴合性比较强,各种生动形象的自制教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帮助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迅速理解各个数学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自制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制作一些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制教具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运用教具 激活地理课堂 篇3

(一) 运用地图, 丰富课堂教学信息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被视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它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个微缩的知识世界, 学生可借助地图这一能透视的眼睛来认识大千世界, 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识图、用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读图识图能力的高低, 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的高低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特别是近些年来, “考图”已成了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 几乎达到了“无图不成题”、“无题不考图”的地步。为此,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加强其读图、析图和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

(二)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化难为易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等学科特点, 这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对于那些空间概念强, 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更是深感力不从心。为此, 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加强直观教学, 变抽象为直观, 变枯燥为生动。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常常借助现有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高一地理》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及运动的意义》空间概念较强,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引导学生识图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在进行自转和公转关系的演示时, 我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 并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做如下演示:先拿着地球仪沿课桌面运动一周。待学生仔细观察后,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学生感知到:在地球仪上过球心并与桌面平行的大圆, 可以被视为地球公转轨道面, 即黄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有一个夹角, 即黄赤交角。正是有了黄赤交角的存在, 才影响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南北回归运动, 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同时, 学生通过观察“三球仪“的运动过程, 了解昼、夜半球的周期变化规律, 理解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采用这种借助现有教具直观教学的方法,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兴趣, 激活其思维, 拓宽其地理视野, 深化理解掌握的地理知识, 还培养了他们动手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自制教具, 培养创新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源于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习惯的养成。而地理学具的亲手制作,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天地。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动手, 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在制作中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使其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具的变迁 篇4

晴隆县中云民族职业中学 李星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践活动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运用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能通过制作教具运用教具进行教学,更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激励创新、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来谈谈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教具制作;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提供现实有效、富有实践性的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而恰当地使用一些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要大量使用教具,教师就得勤于动手制作教具,或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这样,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得到发展,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然而在农村中学,学生思维慢,创新意识差,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借助教具,大力开展直观教学。现就自已在数学教学中制作教具和使用教具谈谈自己几点感想。

一、在数学课堂上动手制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枯燥无味,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如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何体”时,让学生用硬纸做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盒子,同时让学生自带水杯、篮球等物体进入课堂,这样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制作几何体,又使学生中获得知识。在寻找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象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成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另外,利用课后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而在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课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我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同样通过让学生用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涉及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做一做”活动也可以为教师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先把一张硬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打开硬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轴对称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对抽象的概念、性质、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二、数学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如在教学测量物体高度时,可和学生一起用量角器、木杆、带有重物的线自己来制作测倾器。根据制作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熟练地利用制作出来的倾器来测量出倾斜角,而在要求完成活动

二、活动三(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得到所要测量的结果。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课桌摇动时,怎样固定呢?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用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把它订成一个三角形,用四根木条订做成一个四边形。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讨论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而利用教具的制作,可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本质特征,发展思维。在讲九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自己先找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四边形,要求两个学生来测量四条边、四个角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转动这个平行四边形直到有一个角是90度,从而推出矩形的性质,然后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菱形的性质。最后转动菱形直到一个角是90度或移动矩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正方形的性质。就这样一个简单易做的教具,不仅演示了它们的运动过程,还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太阳与影子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分成小组,带上自己准备的木棒、皮尺、三角板,应用三角形相似知识、通过测量计算最后的结果。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比或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都得到探讨交流,特别是促进差生与老师、其他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差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 “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总之,在现行《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能在自己的数学的课堂上利用自制的教具帮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钟启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

自制教具, 构筑高效语文课堂 篇5

一、自制教具,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 孩子年龄较小, 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 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知识是抽象的, 有时也是枯燥的, 但如果将它附着“色彩”, 就会让学生喜欢, 并乐于接受。自制教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要想制作出好的教具, 首先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解, 围绕教学内容制作教具。针对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 其教具制作可由教师或家长帮助完成。例如, 在学习《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制作一封“秋姑娘的信”, 让学生将能够表现秋天的物品黏贴在上面, 贴的东西最多、最准确、最美观的, 将被选为教具, 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这个教具制作起来很简单, 可以将秋天的黄叶、成熟的稻穗、黄橙橙的玉米粒、盛开的菊花等黏贴在板子上。同时, 根据自己的喜好, 摆出好看的造型, 教具制作就完成了。学生在寻找制作材料、动手制作教具的过程中, 会无意识地了解秋天的特色, 掌握这些农作物的成熟时期, 感受到秋天的魅力。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文章内容来讲解“秋天“, 就会显得非常枯燥。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 死板的知识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具的制作, 不仅让他们体会动手的快乐过程, 也会达到掌握知识的理想效果。

二、自制教具,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教具的制作过程是充满乐趣的, 同时也是动手实践与学习的好机会。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往往缺乏这种动手实践的环节。所以,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爱玩的特性, 教师应尽量安排学生参与教具动手制作。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会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自主学习。教具看似简单, 其实是需要设计、反复实验以及灵活动手制作而成的, 这是开发学生潜力的过程, 也是锻炼学生耐心与毅力的过程。当然, 也要认识到教具制作的真正用途, 切不可“喧宾夺主”, 夸大了动手制作的意义, 忽视了传授课本知识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一篇文章时, 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制作剪报, 将报纸上关于某一方面的消息全部剪下来, 黏贴在一起, 方便查阅, 也可以在阅读报纸过程中掌握知识, 锻炼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其实是教给学生一种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很长时间乃至一生都受用。制作剪报这种教具, 不仅是让学生会读报纸、剪报纸, 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这种搜集信息与知识的方法, 简单说是将这种思维教授给他们, 在以后搜集作文素材、积累好词好句过程中都会用到。

三、自制教具,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具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地呈现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若是我们只凭借语言来对书本知识进行描绘, 学生就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理解, 这样既耽误时间, 又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若是将所要讲的东西制作出来, 真实、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方便学生理解, 也能够让学生牢记。很多教师认为制作教具很浪费时间, 又看似与教学质量无关, 其实并非这样。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学工具的制作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与思想都不同, 所涉及的事物也千差万别, 学生并不能完全认识与了解, 这都需要借助教具。

例如, 在小学语文阶段, 书中有大量祖国山河、各地特色美景的描述, 如西湖、拉萨的天空、九寨沟、黄果树瀑布、雾凇, 等等。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这些地方, 只是通过课本中的语言来想象当地的美景, 显得枯燥、乏味。此时, 我们就应该利用教具将这些美景真实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用最直观的方式, 即用眼观看, 再联系文章内容, 才能真正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如“九寨沟”, 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图片和相关故事, 将其打印出来, 或者制做成幻灯片, 其实这都是教具的体现形式。色彩鲜艳的图片会让学生兴奋, 将文字中的描述转为能够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若是只凭借语言讲述, 也许学生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理解和消化, 但借助图片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掌握了, 可见效率之高。教具的运用也非常受学生喜爱, 他们更享受接受知识的过程, 每当我们借助教具在讲台上讲解时, 都会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是让他们也参与制作教具, 所带来的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好。

善用自制教具,点亮化学课堂 篇6

“自制教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能呈现“科学”原理的实验器具;二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自制的“科学”器具。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容易、经济的特点,可大量利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废弃物,而且制作都比较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例如: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塑料片等都是师生共同制作自制教具的常用材料。这不仅能够实现人人动手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及创造精神。同时,师生共同自制教具,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概念直观化,提高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就化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一、利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心理学证明:“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化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认识与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热爱化学学科,激发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本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在化学实验室中,大部分仪器是玻璃仪器,很容易被打碎,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缩手缩脚,从而扼制了学生的动手欲望。如在“CO2的制取”的探究时,这种现象就非常普遍。教学中,当我们利用塑料瓶代替广口瓶自制了一套制取CO2的简易启普发生器(如图1所示)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的动手欲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也体现出来了。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以后,我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生活中可得的试剂及器具,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两天后的讨论课上,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杰作,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实验的用品五花八门,有的小组还设计了多种方案。反应容器有矿泉水瓶、可乐瓶,以及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橡皮塞的制作最值得称道:有雕刻过的橡皮,有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还有小木块加橡皮筋等。在实验中,一次性注射器、回形针、各种夹子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厨房里的食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还有洁厕净等都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们会利用一些铁丝截取成50厘米左右的小段弯铸成镊子;会利用矿泉水瓶做废物罐、废液缸,或者代替广口瓶,等等。

自制教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呈现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消除或减弱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从创意、构思、设计到动手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教具,都是创造性的劳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生活中的易得材料、物品或废旧材料来充当实验器材或稍做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并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一件自制教具作品的完成,要经过构思、设计、选材、加工和调试等多个环节,不理想之处又可促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特别是自制教具中蕴含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如“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能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实验现象是师生在设计自制教具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启发学生:如果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在一个密闭的装置里进行的,那么装置内的压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此时学生就容易想到利用气体压强的知识去设计该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多个实验装置,比较典型的如图2所示。在图2A中,把NaOH溶液挤入集气瓶里后小气球会很快胀大;在图2B中,把NaOH溶液挤入右边试管里后,左边试管里95℃的水会立即沸腾(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自制教具其实也是一种水平较高的、综合性较强的实验类型,它所有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化学实验中,如果学生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即使很简单,也应当受到鼓励,因为其中有新思想在里面,表现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开发。

三、巧用自制教具,完善实验教学效果

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利用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室配备的教学仪器,组装的实验器具,有的实验效果不够明显或理想,而有一些还存在着不足。此时适时地使用自制教具,不仅能增强演示效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更能弥补有些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如在做“CO2熄灭烛火”的实验时,学生实验时常有这样的现象:由于空间不大的烧杯里燃有两支蜡烛,因此在倾倒CO2时烧杯里上升的热气流常会阻碍CO2的下沉,甚至冲散CO2,致使高位的烛火先熄灭,或两支烛火同时熄灭。针对上述不足我从”漏斗的功能“(可以稳妥地引流、灌装液体)中寻找克服缺点的方法,终于设计出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装置见图3):做一个简单的漏斗(去底去口的矿泉水瓶倒立起来),将CO2由矿泉水瓶的底部口倾入。由于矿泉水瓶里没有热气流上升,因此CO2倾倒后能顺利下沉到烧杯底部,并慢慢上升,使得烛火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又如,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时,师生总希望刺鼻的NH3不要扩散到空气里,以免污染环境,损害身体健康。于是师生集中智慧,设计了这样的方案(装置见图4): (1) 将长短合适的、带有单孔橡皮塞的2根粗玻璃导管用软胶管(上面夹有弹簧夹)连接起来(见图4中间部分);在一个60mL的细口瓶里倒入5—6mL的浓氨水,立即把一端的单孔橡皮塞塞到细口瓶的瓶口上。 (2) 取一个20×200mm的玻璃管,在其上端塞上潮湿的海绵(吸收多余的NH3);剪一段棉质纱布条,在上面每隔1—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借助玻璃棒把纱布条轻轻送入玻璃管里,然后按图4将整个装置连接起来。 (3) 松开软胶管上的弹簧夹,纱布条上就会由下到上慢慢出现红色的斑点。

美术教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美术教具的几种主要类型

1. 图片类美术教具。

美术教学中应用最多、频率最高的属这类教具, 主要指现成的图片和教师的范作、具有示范性并可供仿效的画图, 在绘画、图案等平面教学中用得很多, 具体又分为可供学生仿效起示范作用的范画:用于分解说明绘画方法、过程的步骤图;用于欣赏经典名作或优秀绘画作品的大幅印刷品即挂图, 等等。它的特点是使用方便, 制作简单, 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限制, 而且可以长期保存。平面图片类美术教具要求画面清楚, 颜色鲜艳, 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图案或字体要足够大。

2. 手工类美术教具。

此类教具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 通过对纸张、布艺、绳线类的手工折叠、剪切、穿插等表现手法进行塑造, 使之再现和表现生活。它可以是简单的、半立体的手工作品, 也可以是将各种什物材料综合运用于一件较为复杂的手工艺术品, 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在艺术的熏陶中得以提升和发展。手工类美术教具要求色彩花而不腻味, 表现形式上要求多变, 材料的选择上要丰富而又不失搭配的协调感。

3. 多媒体类美术教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己成为各大课堂教学, 特别是各种大小型赛课时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手段, 尽管也有很多人针对滥用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指责, 不过我始终认为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美术课堂还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按教学要求将媒体素材如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进行有机组合,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顺利完成了教学或训练过程, 就可以体会到其有效性是不可替代的。这种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的简便与费尽口舌的讲解如何取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功底, 提倡能常将自己的教学课件带进美术的课堂。

二、美术教具的收集与制作

1. 教师自制美术教具。

一是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教具。自制美术教具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 最后定型, 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同时也是美术教师理解教材内容, 体会重、难点的过程。精彩的美术教具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同时自制美术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能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装饰瓶》一课前, 我找来了几只不同造型、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瓶子, 结合其他的什物材料, 制作出几款不同风格的装饰瓶子, 课堂上适时展示, 启发学生思考:老师是如何做的, 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 你会有其他的哪些奇思妙想呢?并引导他们思维, 既可在瓶上进行合适题材的设计创作, 也可利用瓶子本身的形状、颜色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 创作出有趣的新形象。鼓励学生要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 并加强观察和联想, 如改变观察方向和角度, 把瓶子侧过来, 倒过来, 横过来, 或几个连在一起, 等等。使学生活跃思维, 寻找创新的灵感, 以使学生能创作出个性丰富、构思巧妙、富有情趣的好作品来。

当然, 自制的美术教具要体现生活化, 材料简单易取, 成本不能太高, 要尽量从身边可利用的物品中获取, 这样不仅容易得到, 而且在教学中使学生有亲切感。因此, 我们美术教师的家里应该有一个体积大一些的百宝箱, 专门用来收集废弃的工具材料, 当需要用时, 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二是电教媒体的制作。电化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 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如今大部分学校都有电化教室, 这些高科技的设备进入课堂对美术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录像机的应用可使范作由单一的挂画变成可活动的立体图像, 美术教具的定义也就更广阔了。如在《动态人物》一课中除了出示各种动态人物的图片外, 还可以通过录像把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录制下来让学生看, 这要比单单看图片的吸引力强多了。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也活跃了许多, 学生作业中的动态人物也丰富起来。除了录像机外, 许多电教室都配有实物投影仪, 这对教师在课堂上即席示范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如上《动态人物》前, 我用卡纸和铆钉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活动人, 上课时, 将活动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摆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动态, 学生通过大屏幕能很清晰地看到活动人的动作, 比拎在手上操作顺利多了。还有以前为了要照顾坐在后排的同学, 总要把范画画得比较大, 比较费时, 有了投影仪后, 只要在16开大的纸上作示范, 再通过投影仪把画面放大即可。对于细小的物品可以随意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这比拿着巴掌大的实物满教室给学生看要省很多时间。

2. 从生活中收集教具。

一是从过期的挂历中收集。将挂历运用于美术教学可以说是很有价值的举动。因此, 可以在每年岁末时发动学生把家中过期的挂历收集过来, 这种不费金钱、收集面广、内容又丰富、低碳环保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呢?不久, 我们的身边就会拥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挂图, 无论是风景、人物、静物, 还是工笔、写意, 总有一款是我们需要的, 总有一款适合于自己的美术课堂, 终究会为我们的欣赏课增光添色。

二是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挂图、幻灯片。由于课程的更改, 语文、自然、劳技等学科配有的大量挂图及幻灯片已不再使用, 把这些收集起来用于美术教学中, 又会为你的教学资源库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三是学生优秀作业的收集。学生的美术作业、劳技制作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要比课本中作为范画的学生作业好得多, 而且更接近学生的感受, 上课时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美术教具在应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美术教具出示的时机很重要, 直接关系到美术课堂质量的高低, 它的出现应当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的, 这个时候美术教具的出示更会奏效,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需要, 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2.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不同, 美术教具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 教师的设计观念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 适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口味”, 要时不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具资料库。

3.如果教学中需要将一些挂图留在黑板上, 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建议挂图的画面要大一些, 小的图片及实物应通过投影仪放大给学生看, 不能让教室后排的同学看得费力, 要统顾到全体学生。

课堂教具的变迁 篇8

一、借助交际头饰创设交际情境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课程中,设置了许多有情节的故事内容,故事中都有主要人物和动物图像,如何使这些有人物和动物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人物和动物的头饰,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角色头饰进行分演,进行语言对话操练,这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趣味性,而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英语交际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交际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译林版五年级英语“What do they do”一课时,引导学生制作了“Cook”“Doctor”“Driver”“Farmer”“Nurse”“Factory worker”等职业人员头像后,让学生佩戴头像分演这些角色,然后进行分组,让学生对相互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进行提问,以熟悉“Cook dinner or supper”“Help sick people”“Driver a car”“Plant the farm”等行为的应用语境。学生热情高涨、争相表演,亲身实践了所学英语内容使用的语境和氛围,加深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头饰进行角色分演,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所学英语知识的使用氛围和环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单词卡片开展游戏

在英语学习中,对作为英语的最基本组成元素单词的记忆必不可少。为了增强事物的形象性,教材中的英语单词主要是以具体事物为依托,如生活用品、常用文具、水果蔬菜、衣帽服装等。因此,为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单词教学卡片。卡片一面是具体的事物形象,另一面是英语单词,让学生边看形象的实物边记忆单词,这样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速度,强化单词记忆的准确性。比如,教师在对“apple”“banana”“pear”水果类单词进行讲解时,可利用对应的单词卡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讲“apple”时,一边放录音一边展示卡片上红红的苹果,并领学生大声拼读“a-p-p-l-e,apple”,这种形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经过几遍认读后,教师只向学生展示英语单词,要求学生说出这个单词的汉意,反之,教师只向学生展示汉字,让学生用英语翻译出来。为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教师可将已学的单词卡片和新学的单词卡片打乱,任意抽取一张,先遮住卡片上生词的前部分或上部分,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另外,还可以利用卡片开展“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小游戏,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看谁说得快、指得快,对获胜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强化了学生对单词记忆的准确性。同样,教师还可以制作文具类单词卡片、汽车类单词卡片等进行辅助教学。这种借助单词卡片进行授课的方法,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屡试不爽,很值得提倡和借鉴。

三、利用实物组织实践活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学习目的是用于生活中实际的交流。英语教材设置了许多与生活实物有关的教学内容,如:“My Family”“My Friends”“My Classroom”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实物资源,充分利用语言环境,使谈话题材真实、生活化,则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译林版三年级“My Family”一节内容时,教师有意带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针对“My Family”中的各个成员“My Father”“My Mother”“My Wife”“My Son”的年龄、职业、爱好等进行了一一讲解。通过这种“抛砖引玉”式的引导,学生们异常兴奋,都纷纷谈起自己的“Family”。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实物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早日掌握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利用实物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降低课堂授课的严肃性,激发学生进行交流实践的欲望,使学生想说并且敢说,从而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各种教具,对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学习英语、接受英语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策略运用恰到好处,不仅能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妙趣横生,更能推动英语教学走向高效。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借助交际头饰创设交际情境、利用单词卡片开展游戏、利用实物组织实践活动三方面入手,对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具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具,交际情境,游戏,实践

参考文献

[1]郑明慧.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课堂教具的变迁 篇9

一、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现有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摆设, 或者说实验室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布置, 不实用。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的缺乏使通用技术课成为理论课或欣赏课。目前很多高中学校有配通用技术实践室, 但很多工具设备使用率并不高, 成为装饰, 因为实验器材都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统一方案配置。它不仅是安全的问题, 还存在与教学活动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 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 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

加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 真正配置与教材配套的器材受到了限制。很多任课教师基本上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无法做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和亲身体验。以目前通用技术的教学现状分析, 自制教具应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1. 自制教具可以弥补教学的资源缺乏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 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可用自制教具来演示, 带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而且自制教具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往往更贴切, 在学生的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自制的教具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比起购置的教具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 高中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动手能力越来越不顺手, 有的甚至思想也僵化了。顾建军教授曾经强调通用技术课程应做到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强调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由“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1]因此, 鼓励学生参与制作教具, 可增强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实验与探究能力, 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 不但对于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自制教具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各大师范院校中没有通用技术这个专业, 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数从其他学科转过来, 其专业知识与通用技术联系较少。通用技术教师都必须认真了解课程的内容与标准, 进行专业化学习。而教具在制作过程中总是贴切课程内容,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 就必须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说, 自制教具也是提升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途径。

4. 自制教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 自制教具贴切体现教学内容, 化抽象隐蔽为形象直观, 化静态为动态, 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 自制教具用于通用技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

三、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具, 指教具在制作时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体现启发式教学, 要能在教学中说明问题, 除此之外在教具的大小和颜色上也应体现美学特征。以下是本人在近一两年的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的一些课堂案例, 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与大家交流共享。

1. 自制三视图演示教具及模型突破三视图教学重难点

在“技术与设计1”中, 理解并绘制简单三视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自制三投影面立体模型OXYZ能帮助学生理解和绘制三视图。将立体模型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 并使物体上的主要表面处于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的位置, 投影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 即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个视图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绘图有难度, 需要展开。这时就需要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怕学生觉得难, 利用教具, 让其中一面保持不动, 其他两面旋转到与其重合, 这样三个面就在同一个平面上了。学生观察起来较为容易, 这一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 自制稳定现象演示仪教具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的稳定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为后面的结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 我先分别用案例讲解影响结构稳定的各种因素.案例分析时特别强调: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时, 只改变其中一个元素, 这样比较出来的稳定性的结论比较有说服力.然后来个转折, 用一把自制的老爷椅 (用一次性筷子做, 就两个面, 先两面垂直, 后一面倾斜.) , 当靠背倾斜时, 重心降低, 反而立不住, 让学生思考原因, 是不是刚才那个结论是错的?在学生思考回答后, 再出示此教具, 让学生观察, 并且让两个学生上来, 一个移动砝码到不同的位置并用直尺测量出重垂线位置与支撑面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支撑边缘的临界位置;一个做记录和分析所产生的现象 (先一个砝码, 然后两砝码同时放上去) , 学生很容易得出: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基础上, 讨论怎样让结构更不容易倒。课堂上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 兴趣盎然, 教学效果不错。

3. 巧用学生作品当教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上, 利用学生设计制作好的技术作品当教具, 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创造思维, 产生灵感, 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体验设计过程和创新设计带来的快乐感。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 在“作品的评价与优化”课堂上, 告诉学生要从作品的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环保性、安全性、工艺性等角度去评价对比并做出选择, 面对我的理论, 学生显得有点目瞪口呆, 感觉教学有点索然无味时, 我把学生的作品“桥梁”放在讲台上, 看到结构各异、材料不一的生动有趣的桥梁时, 学生乐了, 他们各自尝到了积极思考的甜头, 教学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巧用学生作品当教具, 也是解决通用技术教具不足的一种方法。

总之, 通用技术教学要紧扣教材, 认真分析生活中案例, 要在吸引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增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当然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 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提高动手制作教具和利用教具的能力。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课程, 在高中阶段开设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通用技术近几年的教学现状, 阐述自制教具运用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三个系列教具为案例, 总结自制教具在学科中的应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自制教具,通用技术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顾建军等.技术与设计1[M].地质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合理策略下一篇: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