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2024-04-18

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共8篇)

篇1: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摘要: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本文通过人美版第18册《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一课教学实例,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个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设计应用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生活 设计 教学

随着人类文明的加速迈进,生产力的提高,现代设计活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就像不可分割的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满足人类所需,追求的目标是造福人类。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现行的浙美版实验教科书,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安排了占有较大比重的设计·应用领域课程;“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而如何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线美术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经过反复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设计课程要把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下面以人美版第18册《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一课教学实例,浅析现实生活融于设计应用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在上《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一课时,老师由世界人口不断爆炸导致未来粮食短缺问题,引出比利时的设计师文森特·卡莱鲍特设计的一座外形像展翅的蝴蝶的巨大的垂直温室,激发学生对仿生建筑物的兴趣。再通过欣赏与观察其它仿蝴蝶设计作品,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植物和生态环境,在给予人类生存与美感的同时,也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素材。以此导入新课题——《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为深入学习新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结合生活素材----感悟体验

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重视体验和感悟,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美术资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心,通过欣赏、联想、想象,凭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理地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融入作品的生命,领会作品的意义,亲历美术的实践活动。其中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二者是彼此交融,密不可分的。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了艺术设计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本环节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通过网络信息搜索,建立作品信息资料库,选择一些生活化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以《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这一课为例,解析结合生活素材进行感悟体验的过程。首先老师富有感情地吟诵唐代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意境,调动学生情绪。接着让学生观赏多媒体视频《大理蝴蝶泉》,提出问题:①观赏了壮观的蝴蝶泉,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在哪里?②一只蝴蝶美还是首尾相接的一片蝴蝶美?③静态的蝴蝶美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美?在诗与画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蝴蝶产生新的认识。为下面深入了解蝴蝶的结构、蝴蝶翅膀颜色的搭配特点等内容做好准备。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思维

学生的思维空间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广阔性。那么,如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设计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例如:上《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这一课时,老师首先出示蝴蝶图片让学生欣赏评析,打破学科界限,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蝴蝶的优势,提出一些问题:①你了解蝴蝶的结构吗?②蝴蝶翅膀花纹颜色的搭配有什么特点?③蝴蝶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模仿的?④我们可以把蝴蝶的这些优势运用到哪些设计中去?接着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归纳并适当补充:①蝴蝶的身体由四大部分组成:头、胸、腹、翅等。②蝴蝶美丽的翅膀(图案设计、面料设计、防伪纸币设计„„)。③蝴蝶的外形(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日用品设计„„)。④触角、复眼(电视墙、机器人传感器、国防、科技等设计„„)。在讨论的过程中探究设计规律,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理解现代仿生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从中提升思维品质。

四、凭借生活阅历----个性创意

创意是美术教学领域里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美术教学贯穿始终的重中之重。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初中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预示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涵养、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当学生带着一己的经验水平来到课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衍生”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已有的经验世界进行重组、提升和再创造。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的课堂练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件蝴蝶的仿生作品(建筑、服装、玩具、图案、日用品等均可)。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避免机械地模仿,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巧妙地模仿蝴蝶,大胆联想,设计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

五、依据生活需要----交流评价

当学生完成一件件新颖有趣的设计作品时,他们便陶醉在自己所创造的美之中,教师应及时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他们展开自评和互评。当多数学生完成《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的作业时,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最喜欢的蝴蝶”作品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评价前老师先出示评议标准:(1)是否突出了蝴蝶的特点?(2)构思是否合理,创意是否巧妙?(3)是否突出实用性和审美性?(4)你认为这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吗?表现在哪里,或者反之。(5)你对仿生设计内容产生兴趣了吗?接着让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按提出的评议标准进行互评,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相互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最后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从作品创意、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方面给予奖励。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设计工艺的实用和审美功能,达到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的目的。

物质的相对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要求,肩负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任,并且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选择何种途径和方法去展开设计应用课教学?是程式化、注入式?还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创造、表现?本人认为美术设计课教学,应强调教育的生活性,处理好教材与生活、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体验中观察、发现。提倡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去个性化、表现性地进行创造练习,这一教学过程状态是放松和愉快的,有生活情趣的、有创意动态的综合性教学过程,才能焕发课堂生命力!使学生从听讲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与设计的统一。

篇2: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就一这而展开。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困难我们只能去面对。要改变窘境只有改革,改革才有出路。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只有调整思路,走出自己的教学模式,才有希望。

1、重课堂,强模式教学之路。及时转变思想从课堂入手落实“五步”教学模式。

2、抓课外重辅导,落实好“311”辅导模式。

3、重说课、评课,落实好“1+3”评课模式。

4、从思想理念入手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明白五步教学模式。

5、从备课程序抓起要求全体教师备每一节课都能按这五步教学模式进行。

6、从课堂做起要求全体教师上每一节课都能灵活应用这种模式教学。

7、从课堂评价起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严格按这种模式进行评价。

8、从上课的时间上把做握起每一节课学生学的时间教师讲的时间要分好不能顾此失彼。

9、从教学常规核算起不能按五步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学常规视为不合格,评优表模一票否

决。

三个统一:备课与上课相统一,上课与课内比教学相统一,比课与评课相统一。

篇3: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分解任务,互助合作

在全国实行“农村城镇化, 企业园区化, 人口集中化”大转型的过程中, 中职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我校借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之势,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改变传统旧习, 实施“五步教学法”, 抓好课堂设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教案变学案, 课堂即岗位, 转变学生观念, 增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是展示自我的舞台, 是探求知识、体验学习过程的主阵地, 是走向工作岗位的训练场, 教师要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只要学生能做到的事, 老师不包办;学生做不到的事, 则由老师引导去做。在课堂上, 教师是导演, 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启发者, 老师的任务是针对性的发现、点评、追问和总结。就我校提出现行的“五步教学法——导、学、议、赛、结”的大背景下, 根据本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多年经验和亲身体验,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应归纳为“导、学、练、评、结”, 具体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导。创设教学情境, 引情激趣, 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为指导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确定方向。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教学。可以从企业岗位出发, 让学生充当企业人员, 在工作情境中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思想上以岗位服务为目标。

第二, 引出课题是交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相关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出示学习目标, 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而设立的, 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 使课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成效。教师应根据课本的重点、难点、疑点、做简单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笔记, 通过查阅资料等, 使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具体地说, 教师在本环节要将本课的课题进行分解, 产生多个小任务或小问题, 让学生从任务中明白解决问题需要用哪些知识来配合完成, 以及所学知识在任务中的位置, 若有效果图或成品, 可供学生观察和模仿, 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目标。

第二步:学。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这一环节, 是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 上升到解决问题需学习的知识, 带着求知的欲望, 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 首先要激励学生进步,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其次, 要适时鼓励学生对复杂问题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 重视合作的必要性和时效性;最后, 要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只要达到完成学习目标即可, 要追求实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时, 教师应进入各个小组, 了解或参与讨论, 及时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自学情况, 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 以便在后面的环节中点评。

第三步:练。协作互动, 实操训练。

将在上一环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本环节中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实践任务, 在小组内“兵带兵”、“兵教兵”, 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习, 将理论知识升华, 变为实际操作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供学案步骤, 同时将企业岗位中实际工作的注意事项引入到实际操作中, 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个人独立、小组合作或互助完成, 养成上课如上岗、学习即工作的习惯, 使当堂知识能得到充分练习, 任务的完成也会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这样既训练了技能, 又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合作意识。

第四步:评。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升华。这一环节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环节。学生任务完成、提交作品或任务、小组汇报或让学生自问自答,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感受成功体验, 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点拨的重点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作品的优缺点, 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 并进行及时纠正、规范。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出示相关的拓展题目, 进行复习、强化学习目标,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五步:结。教学小结, 归纳提高。这一环节, 主要形式是老师围绕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优势, 以及教学过程中需改进的措施, 组织学生归纳知识、成果评价, 形成系统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易于掌握、易于复习, 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立体的印象记忆, 在应用上针对性更强, 应用更准确, 表达更清晰、更明白。

总之, 在五步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做到:目标定位, 方向明确;任务分解, 自主学习;合作互助, 操作练习;成果展示, 交流提升;总结复习, 易于扩展。

篇4:五步拳.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武术五步拳演练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有很好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指导思想

本次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人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进一步掌握五步拳动作,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尝试练习,使学生掌握五步拳的技术动作,发展身体综合素质,以及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武术五步拳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动作连贯。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课的导入和热身

1、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做到快、静、齐,规范到位。队形: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

××××××××× ××××××××× ○○○○○○○○○ ○○○○○○○○○

2、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绕场慢跑

要求:认真,充分热身。

队形:一路纵队(如图:老师领做)

○○○○○○○○○××××××××× ▲

3、徒手操:(4x8拍)

教师镜面示范同时口令指挥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学生听口令模仿教师一起做。

(1)头部运动

(2)扩胸振臂运动

(3)体转运动

(4)手腕脚踝运动

复习基本手型,步型

1)弓步

2)马步

3)仆步

4)弓步冲拳 要求:动作整齐、有力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进行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五步拳动作:

1、教师示范、以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最高点。

(1)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转向左边。

(2)搂手弓步冲拳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搂后抱于腰间,右拳前冲成平拳。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

(3)弹腿冲拳

动作要领:重心前移至左腿支撑,右拳先屈膝提起再向前弹踢。同时左拳前冲成平拳,右拳收抱腰间,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4)马步架打 :

动作要领:右脚内扣落地,身体左转九十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向右侧冲成平拳,头右转,眼看右侧方。

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胯。

2、学生尝试。

(1)教师逐一示范单个动作(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4)学生自我展示,汇报表演。根据学生展示表现,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队形:学生成四列体操队形站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模仿教师动作,动作有力度到位。

(三)课的结束

1、教师鸣哨,集合整队。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给予学生评价(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3、师生再见:成四列队形集合××××××××× ×××××××××

○○○○○○○○○ ○○○○○○○○○

场地:篮球场地

篇5:五步拳教学设计

他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五步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虚步挑掌

预备姿势:并步抱拳(图6-6-1)。

动作说明:(-)弓步冲拳

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图6-6-2)。弓步,一腿向前方迈出一大步,约为脚长的四至五倍,同时膝关节弯曲,大腿近于水平膝盖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左

腿在前为左弓步,右腿在前为右弓步。前腿弓,后腿蹬;挺胸、塌腰、沉髋;两脚左右相距约一脚。

(二)弹腿冲拳

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图6-6-3)。弹腿是一种以屈伸性腿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手法、步法所组成的拳术套路。

(三)马步架打

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图6-6-4)。马步,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这样能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四)歇步盖冲拳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图6-6-5-1);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图6-6-5-2)。歇步,武术五大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之一。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右脚前脚掌着地,膝部靠于前小腿外侧,臀部接于右脚跟处。左腿在下为左歇步,右腿在下为右歇步。

(五)提膝仆步穿掌

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图6-6-6-1)。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图6-6-6-2)。两腿左右分开,两脚距离约脚长的四至五倍,一腿屈膝全蹲,膝部与脚尖外展;另一腿伸直平仆,接近地面。仆步,两脚全脚着地。左腿伸直为左仆步,右腿伸直为右仆步。

(六)虚步挑掌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图6-6-7)。虚步,两脚平行开立,宽约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重心于两腿之间。两手握拳于腰侧或平伸。挺胸,塌腰,脚跟外蹬,膝不过脚尖。虚步要求前腿虚,后腿实,虚实分明。要把身体的主要力量放在支撑腿上,虚步占三分。

(七)并步抱拳

篇6: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从学校层面来说, “减负”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增效”, 即提高课堂效益。对于广大教师而言, 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目标急需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的操作办法。

在我校, 如何在现行的课程改革和高效教学背景下, 将传统的“学习学”研究成果融合进去并加以深化, 探索出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逐渐成为一个中心课题。

从2009年暑假开始, 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回顾历史, 上世纪80年代, “学习学”创建者郑秉洳先生就率先提出了“爱学—会学—活学”, 简称为“三学”的科研课题, 当时我校是天津市第一所实验校。“三学”曾经在较长的时间内覆盖河西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 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成果并成为当时全国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一个亮点。20多年之后,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效教学”的提出, 课堂更加关注“教与学的关系”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认识到, 通过构建模式, 将新课程和“高效教学”的思想具体化, 变成教师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同时传承、深化“学习学”的研究成果, 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010年10月, 我校通过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验收, 专家对我校的“三学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其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策略有效、操作简约, 更主要的是一线教师认同。

二、“三学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组成和实施

1. 模式的组成。

我们将传统的“三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变革。“三学”是学生“学”的目标, 也是模式的主导思想, 即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爱学”;学生落实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会学”。

“五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般环节, 也是模式具体实施的基本步骤, 即“自学质疑—释题定标—合作探究—巩固拓展—检验小结”。

“三学”与“五步”融为一体。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 对教师来说, 课堂可划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对学生来说, 也就是“学习的准备”、“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只有紧密相关、同步进行, 才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与学过程的共享和对教与学成果的评价和欣赏。比如“自学质疑”, 它可以视为准学习阶段, 学生有强烈的愿望——“爱学”;“释题定标”、“合作探究”和“巩固拓展”, 可视为实施阶段——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检验小结”是教学评价阶段——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经历了过程与方法, 有了成功体验, “爱学”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而形成“爱学—学会—会学”这一学生“学”的良性循环,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2. 模式的实施。

(1) 自学质疑。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书后问题、学习目标等, 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积极主动地阅读教科书——知道学什么;独立思考——初步了解为什么;温故而知新——感知知识体系结构;主动获取新知识——增强求知欲。学生总结出的自学方法有: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等。

教师在实践中将“自学”的概念进行了拓展, 即只要是具有“独立”特征的学习, 都称之为“自学”。如语文学科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的“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圈点、批画、记录读不懂的问题;数学学科采用学生自己看书、尝试做题的方式进行自学;英语学科让学生先听录音模仿读文;音乐学科采用学前先欣赏的自学方式, 让学生领悟歌曲情感;美术学科采用看书后尝试动手做一做的方式进行自学, 等等。

自学环节, 教师可放在课前, 也可放在课中, 采用“放”、“扶”结合的办法。课前自学, 基础知识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达到学会, 新知识学习要“扶”, 引导学生思考“新增长点在哪里、为什么”等问题;课上自学, “放”手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学, 对中等生和有困难学生要“扶”, 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相应的“点拨”方法。

学生提出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没有提出但又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比如语文学科总结出了兴趣激发、课题出发、提示引发等“引疑法”;数学学科总结出了设计生活问题、设置矛盾冲突、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等“引疑法”。

(2) 释题定标。

释题要重锤定音, 明确学习研究的核心。

教师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激活动力系统。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学, 在学生质疑基础上, 依据学情、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目标或适当调整学习目标。

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形式灵活的方式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告知学生, 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状态, “有的放矢”, 从而获取知识和方法。

(3)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第一要义是师生合作。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过程。课堂上坚决摒弃“满堂问”, 更不能搞“一言堂”。

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 全员参与, 采用“异质同组”的原则, 一是要有明确分工, 二是要互助合作, 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学生在合作时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分工、如何互助、如何倾听、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汇报等, 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引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指导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师注意在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上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教师要善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的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学法: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科学学科探究的方法, 数学学科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平时普遍采用的方法, 如阅读的方法、倾听的方法、发言的方法、提问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等。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 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 养成“讲究方法”的意识。

(4) 巩固拓展。

教师在巩固拓展环节中要做到“三化”。知识的深化:教师主要通过变式、求异、拓展等方式,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就是平时说的“举一反三”, 课堂只满足学“一”而没有反“三”就不是高效益,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实现由个别问题向一般规律、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课堂才能增值。学习方法的固化: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教师注重及时反馈矫正。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巩固练习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矫正, 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5) 检验小结。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在检测环节教师要做到“三关注”: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另外,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 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用多种形式检测达标情况。可采用全班提问、全班练习、小组内检查、小组间批阅、教师收取部分学生练习批阅等方式, 反馈验收当堂知识落实的情况。

教师引领全体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点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予以总结、提炼和升华。

三、“三学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系统

1. 对教师的要求。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三学五步”模式的实施要靠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予以支撑, 对应以学为本的“五步”。对此, 教师要有相应的策略, 即备课预设、梳理展标、授法导学、发散训练, 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科素养、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须明了课标要求, 科学把握教学内容, 对知识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位置与作用、内涵与外延、重点与难点、知识点与训练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发展、增长与生成等了如指掌、融会贯通。这要求教师深钻教材, 加工整理,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练习方式等。

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 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 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 使全班学生彼此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跟进、评价、反馈, 全情投入;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全力实施, 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更高。

2. 对管理的要求。

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管理, 只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引领, 才能自觉构建“以学为本”的课堂。

其次, 课堂教学管理的方式根本在于强调独立钻研、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 手段是引领、服务、搭台。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 几乎所有学科、所有教师都不止一次地接受过专家和市、区教研员的直接指导和点拨, 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真正受益。

最后, 对课堂教学管理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7: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一、适量导入,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 更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在设计导入过程中, 可以针对文本中出现的背景或新的语言点, 紧扣教学目标, 进行适当适量的铺垫, 为语篇的有效阅读打好基础。

案例1: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How old are you?”板块的目标用语是“How old are you?”, “I’m…”和“Here you are.”等。

Step 1:请学生欣赏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 并请学生来说说歌曲中出现的数字。

Step 2:教授新单词ten, 并结合学过的数字类单词, 进行一个telephone number的整合类游戏, 意在巩固所学的数字类单词。

Step 3:自主提问:PPT出现歌曲中的一个Indian boy, 他是老师的新朋友, 请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

如问到name:Lovely boy/girl, look, what’s his name?

S:Jack.

如问到age:Wonderful boy/girl, listen, how old is he?

录音:I’m ten.

T:How old are you?

S:I’m ten.

T: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Ss:Mike, Helen, Tim.

T:Now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How old is Mike/Helen/Tim?”OK?

分析:教师以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入手, 巩固数字旧知, 并激发学生以其中一个Indian boy为突破口, 让学生来对这位新朋友进行自主提问, 并从这位新朋友过渡到文本中的三个小朋友的年龄, 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并为文本的有效阅读打开了窗口。

因此, 导入环节既要吸引学生, 又要为阅读语篇作好铺垫。在教学中, 可以有这样一些导入的方式:

1.从学生熟悉的东西 (旧知) 出发, 就语篇的主题展开讨论。

2.老师扮演语篇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开始导入主题。

3.放一首跟故事主题或主人公相关的歌曲导入, 并结合教学目标, 逐步渗透一些目标知识点。

4.让学生猜一个与故事主题或主人公相关的谜语引入, 逐步渗透一些目标知识点。

二、整体感知, 初步了解

Story time作为新教材的核心板块, 是一种相对完整并有语境的语言素材。通过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环境等要素, 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

案例2: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8“We’re Twins!”的Story time讲述的是由于学校进行开放日的活动, 重点句型是Who’s he/she/that boy/that girl?He’s/She’s…

Step 1:由于在低年级已经初步学习掌握了句型Who’s he/she?He’s/She’s….所以利用班级同学大合照, 进行闪光灯的呈现方式, 让学生来猜Who’s he/she?He’s/She’s…并在男生的头像边上总结“We’re boys.”在女生的头像边上总结“We’re girls.”

Step 2:PPT呈现问题, 请学生看动画并回答:

Question1: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twins”?

Question2:There are some people at school, why?

1.学生通过看动画, 出现的Su Hai和Su Yang这两个人物的衣着, 打扮, 就能够很容易地猜出twins的意思是“双胞胎”, 从而解决了本文的课题“We’re twins!”

2.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大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看动画, 他们会发现在动画中, 对open day这个内容进行了短暂的停留, 再结合教材中的插图, 学生不难回答出这个问题的答案open day, 并为下一个环节人物信息uncle、aunt的处理做好了铺垫。

分析:在这个Story time的整体理解的第一步, 问题的设计就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指向整个文本。

三、研究细节, 层层深入

对Story time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感知之后, 接下来可以要求学生来抓细节, 层层深入进行活动设计, 从粗读、泛读过渡到精读, 并在此过程中, 关注没有解决的语言点, 进行逐个突破。

案例3: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这个单元的Story time是故事教学。

Step 1:Pre-reading:

通过Free talk引出了讲故事这个话题, 创设整体情境。利用Listen and guess,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导入故事的地点———forest。并结合森林的动画, 来渗透句型There is…

Step 2:While-reading:

1.初步感知:PPT出示句型There is a girl in the forest.

2细读课文:

(1) 回答问题:

T:What’s in the house?

S:There’s some soup.S:There are some beds.S:There are three bears.

……

(2) 细读故事的第2幅图, 以时间为线索, 突出Goldilocks is hungry and thirsty.描述三份汤的特征:

T:It’s twelve o’clock.What’s the matter with Goldilocks?

S:She’s very hungry and thirsty.

T:So she eats some soup.Which soup does she like?What’s wrong with the soup?

请学生听录音, 来依次表达The soup is too cold/too hot/just right.

(3) 细读故事的第3幅图, 突出Goldilocks is tired now.通过听床软硬的不同声音来描述三张床的特征:The bed is toohard/too soft/just right.

(4) 细读故事的第4幅图。PPT出示Goldilocks害怕的表情, 突出She is afraid.再次请学生精读课文, 找出原因。并请学生对人物的语音, 语调进行模仿。

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对故事进行了分层处理。以Goldilocks的四种状态为线索, 逐步解决每幅图出现的零碎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进行模仿、朗读、复述。具体的语法、词汇等可以在接下来的课时中进行滚动式的复习。

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 理清思路, 从而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等设计一些带有层次性等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 探究语篇的意义。

四、以生为本, 适度拓展

文本在整体性感知和细节处理之后, 需要创设平台, 帮助学生使用目标语进行综合性的语言输出, 基于文本, 设计一个有挑战性的拓展活动, 让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启发。当然这些拓展活动的设计, 都要以学生的基础为根本出发点, 围绕本课时的目标语进行拓展, 切勿盲目拔高, 要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体会到阅读后的成就感。

案例4:仍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 在整体朗读过后,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拓展。

Step 1:请学生根据板书进行故事的复述。

Step 2:请学生给故事加一个结尾。

Step 3:编写一个新的小短剧并表演:

分析: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拓展应用, 是整个语篇教学的升华。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 或续写故事, 或结合身边的人或者事, 来创设新的情境, 让学生编写对话。这样既检测了学生语篇阅读的质量, 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更拓展了文本的空间。

在该案例中,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语言的基础之上, 通过板书的提示, 就能够很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表述出来。

同时接下来, 给故事加一个结尾。学生本身对故事抱有浓厚的兴趣, 让他们自己来发挥想象, 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尾, 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又让他们享受到了故事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个环节, 编写一个新的小短剧, 目的是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进行目标语的运用。这个环节的难度比较大, 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法完成, 所以拓展的环节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要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到阅读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五、善用Ticking time, 科学评价

新教材里增设的新板块Ticking time, 通过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体验进步和成功, 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Ticking time不单是单元的固定板块, 也不仅仅是单元后的评价, 更可以贯穿一课多个环节或单元的多个课时, 灵活地呈现一个过程性的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 在Story time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 借鉴Ticking time的做法, 让学生自评、互评。

案例5: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My Day”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以Mike为第一人称, 介绍自己在一天的生活和活动情况。教师在After-reading这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复述的活动:

现在如果你是Mike, 你能复述一下Mike的一天吗?记得开头打招呼哦:Hello, I’m Mike.…

Retell one of the parts, you can get one star.

Retell two of the parts, you can get two stars.

Retell the whole story (复述全文) , you can get three stars.

If you can make a new story of yourself, you can get five stars.

S:OK.Let me have a try.

分析:“My Day”的Story time是一篇以时间为线索的短文。所以在第一课时, 请学生把Story time全部复述出来, 难度比较大。鉴于学生的基础, 教师在阅读后, 这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复述, 并请学生互评。一星和二星的设置可以调动部分后进生的积极性, 而五星的设置更是为优秀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 在Story time的环节中加上评价这一环节,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有所了解, 也能让学生明确一个进步的方向。

六、结语

Story time的教学, 从整体介绍文本, 通过提问等方式寻找目标差, 再分步解决重、难点, 通过练习帮助理解、巩固, 再进行整体呈现, 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一定的指导。最后让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 归纳和总结, 使信息的输入得到强化和巩固, 并对输入的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反馈和输出。

篇8:浅析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课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1.1洋思中学模式及邱学华尝试教学模式的启发与思考。

1.1.1闻名教育界的洋思中学以其有关于“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模式建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和精神。

1.1.2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在“做中学”, 更是符合新课程关于学生体验知识过程, 培养基本素质的新理念、新精神。

以上两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 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是新课程的精髓。

1.2相关理论阐释及启发

本文依据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法所述的简明教育理论, 来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基础。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主体理论、智力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1.2.1学生学习主体理论。

邱学华先生在尝试教学体系的建构中认为:教学双边活动中, 教师的“教”是变化的条件, 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变化的根据, 是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而起作用。如果学生不愿学, 教师的教将失去作用;如果学生不会学, 教师的教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如同恩格斯曾指出的“就个别人来说, 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这样看来, 教学过程中, 学生理当作为主体角色出现 (邱学华, 2005:143-147) 。

新兴教育学特别关注“金字塔效应”的理论价值, 其实验研究认为师生教学体系呈现这样的结果:教师讲述讲授能够实现5%的效应, 个体阅读能够实现10%的效应, 视听 (看图片、影片等) 能够实现20%的效应, 演示能够实现30%的效应, 而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却能够实现50%的效应, 学生动手实践更能够75%的效应, 最为理想的是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教别人, 几乎能够实现90%的效应。鲜活的数据告诉我们, 真正成功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应该转换为指导者和帮助者,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不在学, 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教与学必须合一”,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1986:41) 。

1.2.2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理论。

传统的教学观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 而把发展学生的智能放在自发的或可有可无的地位, 只偏重于知识的灌输, 却忽视学生智能、个性、才能的发展。另外一种观点又走向另一种极端, 认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是无所谓的, 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论则认为: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习系统知识, 因而必须重视教科书。在方法上用尝试题引路 (本文所涉及的模式构建充分借鉴了这一做法) , 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他们多想、多看、多讲、多动手, 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又听教师系统而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地统一起来。

1.2.3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斯在作教育研究时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儿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种能力——已然的发展能力和可然的发展能力, 并且, 在已经发展了的能力和未形成的能力之间却有一个过渡区域, 按维果茨斯的说法, 这个区域是“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 通过模仿, 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前述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这个“最近发展区”, 无论从智力还是心理诸方面都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在本论文的思考中, 认为“练、学、教、测、评”五步法中, 特别是通过先练后学, 而在学的环节中又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同伴互助方式来进行, 即有同学间的示范引导作用, 因“趋众心理”的作用, 可能会出现以一带多、共同发展的良好教学气象, 这样, 以“最近发展”为基点, 学生可望获得更大更理想的发展。

2模式建构的具体阐释

2.1模式解说:五步法课程教学模式包含如下环节:课前计划——课前练习——自读梳理——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专题示范——达标检测——评析突破——课内 (外) 小结。

2.1.1“练”:包括“课前计划”和“课前练习”, 具体体现为课前目标展示,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要求自编或自选题组须紧扣本课目标, 目的在于引发“惑点” (因“惑点”及教师的适机激励而引动学生的求解欲) ;

——教师操作要件:适量的题组和时间控制。“练”之后可别忙着给答案, 答案让学生自已通过自学来找。教师巡看学生练习情况, 有监督, 有指点, 有适机的鼓励性评价。

——评价:变课后练为课前练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较快进入状态且自已形成问题, 增加求解欲, 体现自学效益。

2.1.2“学”:包括“自读梳理”和“合作探究”, 基于课标强调个体自学与小组合作相配合, 求得学习资源的共享及学习素质的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要求, 在“自学” (教师引领与控制) 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协作发展。

——内容与形式定向:“练”中之“惑”;教师设计的自读情境问题;自读自解与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 。

——教师操作要件:给学生的问题题组有目标指向性, 即将学生导向新课内容的学习, 并渐渐通过努力可以获知更多更好的参考答案。教师退居幕后, 但其实花费的心思更多更深, 适机控制 (难度时间合作方式鼓励评价) 尤其重要。

——评价:学生“先练后学”的意义在于他有事可做, 带着问题去读去学去合作讨论, 可能获得解答, 成就感即可获得, 学习兴趣随即产生。这一模式即可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学生发展动力内核。

2.1.3“教”:包括“教师点拨”和“专题示范”。新课改背景下必须明确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在学生“练”和“学”的信息反馈基础上, 你只教学生不懂的。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能够解决的, 你只作激励性评判就行了。在知识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 教师的典型例示与讲析起最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操作要件及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学案式备课中就所教授内容在问题设计上应预计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以求随机有效解惑;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1.4“测”:包括“达标检测”与“评析突破”, 此环节检查“课”或“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 再次在“练” (求变式, 练思维) 的环节上下功夫, 目的是强化知识过手与拓展应用。

——教师操作要件及评价:变式训练, 应对高考题型和深广度拓展是教师在题组编制时应当考虑的方式和方向;课时预定目标因学生差异性及时间关系未能完成的, 则应在“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中有专项规划和落实。“学”前有“练”, “教”后有“测”, 首尾照应, 知识循环呈现体系化, 于学生学以致用有即时性效应, 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亦可循序渐进。

2.1.5“评”:包括各环节中的激励性评价与“课堂小结”, 而“课外小结”更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完善。

——教师操作要件及评价:知识学习的适机评价, 学习效果的随机评价, 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评价。评价中既本其知识应用, 亦植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教给学生以真、善、美。

2.2课堂教学流程图示:

2.2.1讲授课流程图示:

2.2.2讲评课流程图:

注:教师选择典型题和错误集中题讲评, 而非全讲评每个试题。

2.2.3复习课流程图:

注:复习也须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 引导其能够从思维层面居高临下梳理已学知识, 尽量形成知识体系的树型结构。

2.2.4练习课:由任课教师根据知识目标和时间控制, 灵活采用“练——评 (含交流) ——练”形式完成。

在英语“练、学、教、测、评”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应用中, 还包含学生自主学习 (含自主计划, 自主参与, 自主评价与自主控制等内容) 与教师主导引领等问题的深入探索。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 这种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研究应该是可行的。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从发展的角度来建构学生的学习体系, 从而实现学与教的创新, 而在创新中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它需要学生和教师为之付出艰苦而长期的努力, 但也必将收获英语教学成功的甜果。

参考文献

[1]“读、理、练”三段教学法 (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钱昌明) :http://www.teachercn.com/Jylw/Lslw/2006-1/8/20060110175234598.html;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97.

[3]龚春燕、邱国权、胡方.中学教学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4]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43—147.

[5]邱学华、苏春景.邱学华与尝试教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

[6]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广东嘉应学院朱开炎514000)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31645.htm.

[7]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下一篇:九间楼中心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