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诗文的情感——以初中古诗文为例

2022-09-11

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决定了古诗文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教材的古诗文更为大众所熟悉, 并且初中教材古诗文篇目众多, 因此本文以初中古诗文为例浅析古诗文的情感。

一、对己的自爱自信之感

自爱、自信是一切情感的基石,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不爱的人不可能真正地爱他人、爱社会。

1、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典诗文中充满着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思考。“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把对人生的美好愿望无保留地表现在诗词作品中, 即便是他身处逆境、老年多病, 仍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 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 积极地面对人生。许多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 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 但他们不轻易放弃, 积极的面对困难。唐代大诗人李白怀才不遇, 郁郁不得志, 曾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语, 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远大的志向

建功立业是历代文人共同的志向, 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必然会克服万难向着目标而努力, 反之, 一个人缺乏远大的志向, 只计较个人得失, 必然会缺乏动力, 遇到一点困苦就退缩不前。《岳阳楼记》中藤子京虽被贬仍心念百姓的高尚品德,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身受苦依然同情百姓的悲天悯人情怀, 范仲淹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这些古代先贤不计个人得失, 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3、完善的人格

中国古诗文中有很多篇目体现了先贤崇高的人格力量, 古诗文作品表明作者的美好人性追求——安贫乐道、洁身自好、清廉奉献、壮志凌云、品德高尚、舍生取义等等, 这些完善的人格至今依然被中国人所赞颂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这些先贤为榜样,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二、对他人的关怀同情之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 同情是道德情感的重要内涵, 古代圣贤的恻隐心、仁爱心都是同情心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关怀、同情之心, 不仅是情感发展的要求, 更是更高尚的情操形成的基础性情感。

1、人伦之情

人伦之情虽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当代人的情感共鸣。亲情是最基本、最稳定的感情,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曾受到影响。《游子吟》这首古诗真实的亲情细节足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内心。

友情是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可以在他的诗歌中得到诸多体现, 如《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 李白就把自己的思念寄托给了明月。王勃又把友谊推向了新的高度, 无论身处天涯海角, 友谊使人们感觉彼此并不遥远, 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在这个过于重视物质的时代, 更需要真挚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爱情是古诗文永恒的主题,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诗人的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描绘了一幅精细而充满生活点滴的画面, 写出了对远方妻子的思念。《无题》这首千古传诵的爱情诗描写了爱人之间的离别, 全文都贯穿着一个“别”字, 其中至死不渝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温庭筠的《望江南》, 佳人梳妆打扮一番之后, 眺望远方, 等待爱人归来, 作者将对爱人的等待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情感, 中国人从未停止对故乡的思念, 思乡怀人是古诗文经久不衰的主题,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诗人借景抒情, 借故乡之水、行舟等意象表现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唤起了无数游子惆怅的思乡情。

2、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石壕吏》叙述了在战乱中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 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之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在自己遭受困苦时, 还想着如何帮助穷苦的人民脱离苦难;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的穷苦劳动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极力刻画了农民的艰苦生活, 抨击了当时苛捐杂税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危害;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也有相同的感慨, “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他认识到了社会的现实, 即无论是在乱世还是盛世, 百姓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艰苦,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对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意

康德认为, “热爱自然之美是人性善良的表现之一。”因为真、善、美有时是统一的, 审美感是情感的重要内容。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对自然的热爱赞美成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其中主要包括田园诗和山水诗两大类。田园诗大多借景抒发诗人的情感, 有对田园的热爱之情, 有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在《饮酒》中创造出的意境堪称完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作者闲适的生活环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 让无数人为之向往。除田园诗外, 教材还有很多对山水描写的佳作, 有王维的山水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等。文言文里亦有很多优美的山水游记, 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作者往往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未来社会人是自然的朋友,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因此要教育学生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要学习中国古人对生存环境的热爱之情。

四、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正是因为有了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文明才一直延续至今。杜甫是爱国主义诗人的典型代表, 在国家危亡的时候, 诗人吟出了“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的悲歌, 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又唱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为国家喜极而泣的情景跃然纸上, 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令读者感同身受。文天祥的诗也体现了家国之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是诗人爱国精神的鲜明写照, 也激励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 甚至牺牲生命也无怨无悔。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通过追忆自己的峥嵘岁月,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渴望。

摘要:本文以初中古诗文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文的情感。古诗文的情感主要有三类:一是对己的自爱自信之感;二是对他人的关怀同情之心;三是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之意;四是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古诗文,情感,初中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孟庆茹.论《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2004 (8) .

上一篇:高中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下一篇:执行回转中善意取得的适用问题研究——从法经济分析视角剖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