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2022-09-11

随着历史的演变, 瑶族形成了多种多样、风格不一的舞蹈艺术, 其中的长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广西瑶族舞蹈。瑶族因大都是生活在崇山峻岭中, 所以和外界的沟通不是特别的便利。在这种条件下, 瑶族很多具有民族特性的民间艺术得以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其中包括本文所要阐述的长鼓舞。

以前, 广西瑶族的舞蹈主要有三种相传方式, 分别为宗教、家族和师徒。近几十年来, 各大高校逐渐开始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瑶族很多形式的舞蹈在高校里得到了系统、规范的发展和传播。瑶族的长鼓舞还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也促进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阐述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

一、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长鼓舞教学

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的独立院校漓江学院, 沿袭着广西师范大学的自治精品课程《广西民族民间舞》, 在这门课中, 瑶族舞的学习时间为一学年, 瑶族舞的学习以长鼓舞占主要地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开设《广西民族民间舞》主要主旨是强调古朴的原生态。所以在教学期间, 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对瑶族舞蹈的改变和发展上, 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扎根取材于民间, 将长鼓舞和当地紧密的宗教、山地、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 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完善和丰富课程内容, 挖掘更丰富的舞蹈语言,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舞蹈老师, 还会带领学生下乡采风, 向瑶族当地民间长鼓舞传承人学习长鼓舞, 锻炼学生归纳和总结采风素材, 用肢体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便更好的回归课堂学习。基于以上几点, 漓江学院的广西瑶族民族舞课程充满了原始民族古朴的审美。舞蹈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让学生知道瑶族长鼓舞的来源、形成和变化, 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长鼓舞, 从而达到更好学习的目的。

二、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瑶族长鼓舞教育对传统的传承

1、典型动律与舞蹈文化的挖掘

在所有的瑶族舞蹈中, 长鼓舞是其中分布最广, 影响最大的舞蹈, 以其独具风格的舞蹈技术占据着瑶族舞蹈的半壁江山。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开设瑶族舞蹈时, 对长鼓舞的典型动律进行了提炼, 所使用的教材《瑶族长鼓舞动律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中, 将瑶族的长鼓舞进行了调查分析, 将长鼓舞总结为三大动律, 分别是“屈弹动律”、“拧弹动律”、“矮弹动律”。在舞蹈教授中, 教师按照瑶族长鼓舞的特色、动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授课。

2、各支系舞蹈文化差异性的重视与研究

瑶族长鼓舞在高校的系统化发展和推广中, 带动了其他支系的舞蹈, 使其逐渐的受到重视并且应用于教学上。漓江学院在进行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时, 也将其他瑶族支系的舞蹈加入其中, 例如布努瑶支系和白裤瑶支系的舞蹈, 这些其他瑶族支系的舞蹈占据总学时的一半。布努瑶族的“蹲颤”动律和白裤瑶族的低重心跳等都是这两个瑶族支系舞蹈的风格特点。在长鼓舞的授课过程中, 也适当的加入了这些独有的动律特点, 既重视各支系舞蹈的文化差异, 又将风格不同的组合让学生进行比较,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使长鼓舞组合的区域性对比更加清晰。漓江学院授课教师定期深入各瑶区, 进行田野调查, 在各瑶区中不断的寻找当地瑶族舞蹈个性中的共性, 再从共性中审视个性, 重视个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更深层次的研究瑶族舞蹈。

三、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对原本瑶族长鼓舞的传承的基础上, 也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将原本零散、随意、原生舞蹈动作动律进行适当的改革, 使其更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随着这种变化的发生, 使得瑶族长鼓舞在审美上也有一定的变化。漓江学院对长鼓舞的教学改革主要分为三度空间、三维空间以及动作语汇三个方面。

1) 三度空间的改革。原生态的瑶族长鼓舞主要是以二度空间为主, 主要是一些小幅度的动作, 在低重心的基础上进行跳跃, 跳跃幅度非常小, 几乎贴地。但是现在这种小幅度的舞蹈动作, 往往舞台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在对长鼓舞的教学中, 将二度空间改革为三度空间, 将动作幅度加大, 与此同时, 还借鉴了其他的舞种技术, 更加丰富了瑶族长鼓舞。三度空间的瑶族长鼓舞视觉效果更好, 空间表现力更强。

2) 三维空间的改革。传统的长鼓舞活动范围都比较小, 大部分都局限于室内或者屋前, 有的仅仅在一张方桌上就进行起击鼓起舞, 跳舞的地方非常局限。而且因为传统的长鼓舞一般都和宗教祭祀有关, 所以, 舞步都有一定的表演程式, 舞步通常是“是步”“走十字”及“拜四万”之间的轮换。在这样的形式下, 长鼓舞的空间流动是成一个圆形或者是一个矩形, 虽然长鼓舞营造了属于自己舞蹈独特的审美特征,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长鼓舞空间的变化。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舞蹈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后,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 从艺术效果上更重视力度的强弱对比, 强调点、线、面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强调宗教因素, 更重视丰富瑶族长鼓舞的表现空间, 使二维空间变成三维空间, 让长鼓舞的空间审美也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3) 动作语汇的改革。瑶族舞蹈教学体系是近几十年来在高校中逐渐发展建设起来的, 因为由无到有, 所以开始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继承, 直到后来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 尤其是在动作上, 舞蹈编创者不断的深入瑶族去了解, 传承, 创新。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瑶族长鼓舞教材中, “拧摆动作”和“蹲颤动作”都是根据瑶族的风格和风俗改编和拓展而成的。既是对瑶族生活的凝练, 也是对瑶族生活的升华。目前, 漓江学院在长鼓舞动作语汇方面的改革重点是教学资源的开发, 而将其他地区的舞蹈技巧纳入长鼓舞的教学体系中,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的重视, 广西瑶族长鼓舞在传承中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这是对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视和欣赏, 也是对瑶族长鼓舞十分重要的传承和继承。但是在继承和发展瑶族长鼓舞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对传统的传承, 切不能因为求新而忽视长鼓舞本身的特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既需要本民族的力量, 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摘要:广西瑶族长鼓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的走入高校课堂, 这样既是对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也是对国家非物质遗产的推广。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从广西瑶族长鼓舞教学、长鼓舞教育对传统的传承、长鼓舞的教学改革三个方面来分析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漓江学院,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陆丽静.广西独立学院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艺术评鉴, 2016, 06.

[2] 刘慧明.刍议广西当代瑶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大众文艺, 2015, 09:217.

[3] 何永琳.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 2015, 09:239.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