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帮扶制度

2024-04-16

学困生学习帮扶制度(精选7篇)

篇1:学困生学习帮扶制度

青龙山中学学困生帮扶管理制度

学困生是各类学校面临得一个严峻问题,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使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同学得引导和帮助下得以提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本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评优选模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实行学困生对口帮扶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帮扶1名学困生,并有一定成效。

六、对于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各帮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得转化措施,务求实效。

七、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困生生活的乐园。

八、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流失,学校给予表现差,敷衍、应付、搪塞工作的提出批评,影响恶劣的,予以相应处罚。

九、帮扶步骤及措施:

1.确定各班学困生名单,每个年级的大型考试的总分后90余名为学困生。

2.召开班主任会及教师大会,向班主任及各年级任课教师发布学困生名单,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帮困对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各班级组织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确定对口帮扶方案。

4.召开学困生会议,引起他们的重视,声明学校对他们的不弃态度,使学困生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5.以每一次考试为突破口,用每一次考试去证明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6.争取家长的配合,分年级召开家长座谈会,表明学校的态度,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并对家长提出共同帮扶的措施方法。

7.帮扶教师每学期要对学困生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并填写学困生帮扶记录表,个人帮扶和集体帮扶记录至少一次。

8.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掌握帮扶过程中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帮困经验,真正带出成效。

2014年9月

篇2:学困生学习帮扶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制度的通知》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初审和申请,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谢旭中

副组长:谢文华

成员:谢卫国 谢晚云

二、资助对象: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用于老、弱、病、残子女救助,用于特困户子女救助。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下列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优生资助:

(1)烈士子女、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1、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2、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

五、资助资金实行贫困学生家长亲自领取并签字确认,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免杂费、免费提供教材的资金全部发给贫困学生本人。

篇3: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小学生在第一天背着书包来到校园, 一直到小学毕业。在这六年里因智力、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有部分家长信奉“读书无用论”, 正是因为家长有了这些想法, 不注重孩子的学习, 这样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进步, 同时也影响了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 基础教育方面的因素

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 由于他们接触的现代化事物少, 有部分同学的智力开发较晚, 而且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 甚至连数字1~10都不会数。这样在课堂上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 如果教师再不注重引导, 久而久之, 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困难, 赶不上同伴, 因而成为学困生。

2. 心理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处于身心的成长发育阶段,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思想不稳定, 辨别事物的能力弱, 因此, 一旦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打击, 其意志和信心就会遭到打击, 从此一蹶不振。

生活中, 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很大, 有些家庭的父母或离异, 或不能尽到监护责任, 而把孩子交给长辈。我在家访中就看到有很多孩子的监护人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学习, 有些孩子的监护人由于年龄很大, 孩子还得照顾他们。很难想象, 一个身处这样环境中的孩子, 很难有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

学习中,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也会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因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由于没有考好萌生了自卑感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使成绩飞速下降, 沦为学困生。也有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没有评上优秀、没有成为班干部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 严重影响了信心和情绪, 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了想法而放弃学习, 成为学困生。

3. 教学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一位教师如果掌握好每一节课“教”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也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 教师只是在“教”而学生没有学会“学”, 就会产生学困生。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脱离了实际, 或只抓学习好的学生, 而冷落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困生。也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很简单, 或不认真备课, 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教学质量和效果不高。

二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对学困生的帮扶应始终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1. 找出学困生的困难所在及其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我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对待学困生首先是使其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我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我不但自己做到不歧视、不嘲笑学困生, 我更教育全班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对, 让学困生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让他们感到是班集体的一员, 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敞开心扉, 把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向你诉说, 这样就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困难。知道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原因, 才能对学困生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良方,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2. 帮扶学困生要因人而异, 注重培养其兴趣和信心

每一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都各不相同,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位学困生采取因人而异的帮扶方法。首先, 我对每一位学困生都制订了一套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些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改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很差, 我就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 兼顾那些学困生, “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 还要让学困生吃得着”, 并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乐趣。第三, 学困生有了点滴进步, 就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促使其树立信心, 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 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个长期而细心的过程, 因为有的学困生本身自控能力就差, 对学习的热情也是时高时低,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帮扶计划, 学生可能又回到从前, 甚至比以前更差, 如果那样再对学生重新帮扶可能就会更加困难。因此, 要拟定详细周到的计划, 做长期持久的帮扶工作。

由于情况不同, 学困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其源头和关键处抓起, 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4. 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事, 它需要学校、家庭、班集体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其中, 班集体的作用不可小视, 我在帮扶过程中就鼓励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与学困生互相帮助, 这样既营造了团结共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 又促进了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共同进步。

篇4:浅谈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帮扶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要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搞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给数学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在小学里基础就很薄弱,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随着知识的加深使他们更加茫然。

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基本上是“四不动”:不动眼仔细观察,不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不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不动脑思考。又加之学生各科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每天作业量大,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在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下就开始拖欠、抄袭。如此循环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给数学学习造成重重困难

四是受到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有些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各种习惯不佳,经常会受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责备,心理负担较重,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教师再用鄙视的眼神、嫌弃的态度、烦心的话语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温暖,必将滋生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将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困难,甚至会扼杀一代人才。如果教师能经常注意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到生活温暖,感到自己不是弃儿,感到身边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希望他们成才,从而从心灵深处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其次要为后进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及时体会到努力的成果、劳动的甘甜,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必然能获得成功。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宋朝朱熹道:“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学困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课堂上的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题和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最佳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思维将会更积极,更有效。抓住了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进生由于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如:可通过填空、改错、判断等变式练习的方法,使后进生得以接受;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后进生要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态度要诚恳、亲切,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后进生心灵奋发学习的火花。

四、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了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在备课时就要争取分层备课,既要照顾优等生,还应多关注学困生;其次在上课时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是靠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树立“我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念,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第三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到“四勤”,即勤动眼观察规律,勤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勤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勤动脑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布置作业最好也要分层次,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搞“一刀切”,对学困生的作业只要求达到最低标准,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的教学中,共同要求是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不同的是,对优等生出一些思维要求高的应用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能说出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中等生出一般性的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对后进生可通过让学生读题填空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出题中的数学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六要加强课后的辅导,每天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学困生能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的作业检查与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补救措施,在辅导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并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对他们的问题要热情、耐心地解答,做到不烦不燥,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只要在班上能培养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就能带动一大批,进一步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那样的话,学习上又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呢?

五、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学生,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要真正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还得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关爱。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是极脆弱的,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切忌对他们歧视、讽刺、揭短,以免刺伤他们的心灵,扼杀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给他们带来的温暖,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他们和其他具有平等的地位。课堂提问时,要给他们投向一种充满信任的眼光,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要热情耐心去引导,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掉心中的包袱,减轻心理压力,主动地提问,主动地接受学习,从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信服这样的老师。课余时间要和学困生多交流,多交心,做真正的朋友,从而拉近感情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而不要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那样只能使老师和学困生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给学习带来困难。

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助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所进步,并逐步得到巩固。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5:贫困生帮扶制度范文

一、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

对于此项活动的贯彻落实,学校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校会、班主任会,班主任认真组织举办了主题班会。通过学习有关文件,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要求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挽留贫困学生。

二、团支部率先行动,团员进步青年一马当先

支书陈亮老师在校会后及时组织召开团员和进步青年会议,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要求大家,用真诚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去实践自己的入团誓言或积极靠近团组织。并且规定,对表现积极的进步青年,将优先考虑吸收入团,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期末评选模范共青团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认真落实“一免一补”、寄宿生贫困补助实施方案。

政教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贫困生帮扶措施,贫困补助落道实处,确保百分之百贫困生享受到贫困补助。

四、实施“一帮一”特困生救助工程

1、学校领导已经开始筹划社会“一帮一”救助活动。计划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社会捐助人员帮扶一名特困生,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2、推荐孤儿就读我校,使孤儿能幸福地完成学业。

五、建立贫困生档案

学校计划将每学期确定的贫困生情况登记表和捐款情况表及时收存。建立完整规范的贫困生档案,一是确保三年之内被帮扶学生的经济支持,二是对每年一度的新生通过调查摸底重新确定入档,使整个贫困生管理工作落笔有踪、起始有序。

六、充分利用校务公开表彰优秀,激励后进

篇6:贫困生帮扶制度 Word 文档

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初审和申请,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丽莉

副组长:王红梅

成员:李守琴吴静李珊珊毕英姿王群李立娟南迪

二、资助对象: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用于老、弱、病、残子女救助,用于特困户子女救助。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下列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优生资助:

(1)烈士子女、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4、全校教师、教职工每人至少帮助一个贫困家庭,实行“一对一”结亲戚,以“一卡一册”建立帮扶关系、结成帮扶队子,解决平时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篇7: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1

指导思想———————————————————————— 1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2

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2

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性发展”。当今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会碰到不同的学生,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但要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还要去认真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提高帮扶的有效性。

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制定“珠街村完小学困生帮扶制度”:

1、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轻视、不讥讽学困生。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困难学生多关注、多关心。

2、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讽刺、挖苦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学困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3、根据学困生基础薄弱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耐心辅导,辅导内容要明确,每次有辅导记录,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4、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进行“学困生”转化研讨交流。教研组定期召开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各班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

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好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6、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年级每学期进行评选,教导处及时进行表彰,并颁发“学习进步奖”奖状,以示鼓励。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 2

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是最棒的”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

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收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且很有可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气氛的冷遇和嘲笑,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

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种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上一篇:剥的成语下一篇:秦光荣: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