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2024-05-05

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精选8篇)

篇1: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生物和心理教学工作。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三名同学(车乐木格

王琦

包云龙)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我选择了王琦作为学困生帮扶对象。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开发学困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学困生”,使其得到转化。特制订本计划。

二、黄玉莲基本情况分析:

黄玉莲,女,居住在青腰镇兰洞村麻子垅组。父母在家务农,母亲稍有点神经不正常,家里还有个弟弟,就读幼儿园中班,家庭较贫困。黄玉莲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喜欢玩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动;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拖拖拉拉;接受能力差,同样的错误会犯多次,老师对其常教育、谈话,但过一阵子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相处不是很融洽,常被其它同学欺负,矛盾纠纷多。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同时还要给予纪律教育。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姿态和集体的信念。没有纪律的人,是有害社会的人。破坏纪律就是破坏集体利益。所以要教育这些学困生懂得守纪律的重要性,变违纪为守纪,到自觉护纪律。

2、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展示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自觉形成。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准备 课间做好课前准备,拿出相应的教科书和学习用具,摆放在课桌右上角;上课铃响后,坐端正保持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

4、注重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有关计算的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抓好了学困生的计算,那么学困生的成绩会有显著的提高。

四、在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

篇2: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一、找出原因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二、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三、主动出击,帮扶前进。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1. 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 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四、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单词竞赛,每个模块1次的单词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背单词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因此我对学生的奖励可分为四种:(1)发表扬信(2)发奖品(3)作业减量(4)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五、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六、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这是我们学校张主任教的绝招。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总之,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问题学生帮扶措施

黄莉媚

一、掌握学生心理,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对于问题学生,由于他们对学习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习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要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次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而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等,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还要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任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

们的上进心。

2.理解、尊重、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

向家长及告

状。

这些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要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

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问题学生

一个教学班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差生,需要从基础入手,科学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绝大部分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的轨道。班级的学习气氛浓,成绩好,这对那一部分差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的学习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我不

能?在强烈的学习气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

4.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

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用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他们 自己想学的目的。

学习C未成年人保护法D心得体会

黄莉媚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共同议论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走上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差。因此,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活动场所和建立一个适应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良氛围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就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自治区还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实施办法列入了全区“二五”“三五”普法规划,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宁夏日报》等主要媒体开设了保护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栏目,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已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其主观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我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家庭教育不到位,管理不及时,是一些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父母整天忙着工作,忙着做生意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了解,对他们每天的学习很少过问,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致使孩子的一些恶习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加以改正,从而使孩子慢慢走向歧

途。

2、学校教育“一头沉”。搞好学校教育是普及法律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有的学校却重学分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学校甚至按分数高低编班,把一些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分配到一

起,又不

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致使一些未成年的学生走上邪路。

3、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等行业相继出现,部分学生沉浸在游戏厅的轰炸、摔打声,录像厅的色情画面及歌舞厅内震耳的“的士科”音乐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为了到这些场所玩个痛快,先是向家里人找借口要钱,一旦遭到拒绝,则开始琢磨其他来钱的途径继而产生邪念、走向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我认为不能一味的予以责怪,也不能一概予以打击处理,而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 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认识犯罪的危害。

因此,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预防犯罪。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21世纪强大中国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就是针对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讲的。人类一切努力的成果,最终都要留给孩子们。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更应关心

篇3: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小学生在第一天背着书包来到校园, 一直到小学毕业。在这六年里因智力、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有部分家长信奉“读书无用论”, 正是因为家长有了这些想法, 不注重孩子的学习, 这样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进步, 同时也影响了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 基础教育方面的因素

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 由于他们接触的现代化事物少, 有部分同学的智力开发较晚, 而且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 甚至连数字1~10都不会数。这样在课堂上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 如果教师再不注重引导, 久而久之, 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困难, 赶不上同伴, 因而成为学困生。

2. 心理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处于身心的成长发育阶段,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思想不稳定, 辨别事物的能力弱, 因此, 一旦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打击, 其意志和信心就会遭到打击, 从此一蹶不振。

生活中, 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很大, 有些家庭的父母或离异, 或不能尽到监护责任, 而把孩子交给长辈。我在家访中就看到有很多孩子的监护人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学习, 有些孩子的监护人由于年龄很大, 孩子还得照顾他们。很难想象, 一个身处这样环境中的孩子, 很难有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

学习中,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也会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因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由于没有考好萌生了自卑感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使成绩飞速下降, 沦为学困生。也有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没有评上优秀、没有成为班干部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 严重影响了信心和情绪, 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了想法而放弃学习, 成为学困生。

3. 教学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一位教师如果掌握好每一节课“教”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也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 教师只是在“教”而学生没有学会“学”, 就会产生学困生。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脱离了实际, 或只抓学习好的学生, 而冷落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困生。也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很简单, 或不认真备课, 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教学质量和效果不高。

二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对学困生的帮扶应始终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1. 找出学困生的困难所在及其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我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对待学困生首先是使其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我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我不但自己做到不歧视、不嘲笑学困生, 我更教育全班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对, 让学困生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让他们感到是班集体的一员, 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敞开心扉, 把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向你诉说, 这样就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困难。知道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原因, 才能对学困生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良方,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2. 帮扶学困生要因人而异, 注重培养其兴趣和信心

每一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都各不相同,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位学困生采取因人而异的帮扶方法。首先, 我对每一位学困生都制订了一套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些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改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很差, 我就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 兼顾那些学困生, “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 还要让学困生吃得着”, 并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乐趣。第三, 学困生有了点滴进步, 就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促使其树立信心, 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 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个长期而细心的过程, 因为有的学困生本身自控能力就差, 对学习的热情也是时高时低,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帮扶计划, 学生可能又回到从前, 甚至比以前更差, 如果那样再对学生重新帮扶可能就会更加困难。因此, 要拟定详细周到的计划, 做长期持久的帮扶工作。

由于情况不同, 学困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其源头和关键处抓起, 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4. 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事, 它需要学校、家庭、班集体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其中, 班集体的作用不可小视, 我在帮扶过程中就鼓励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与学困生互相帮助, 这样既营造了团结共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 又促进了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共同进步。

篇4: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帮扶措施

一、引言

目前,高校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这支特殊群体也正逐步扩大,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对贫困生来说则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心里状况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校园的稳定,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帮扶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准确掌握贫困生心理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二、高校贫困生的概念、比例及来源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据统计,全国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0%,最高达35%,平均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从其构成可以分成固定人群和非固定人群。固定人群一是指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还有部分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沿海等高消费地区就读的学生,收入与支出标准差距较大,使得生活更加拮据。二是家庭收入不稳定者: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只靠土地为生,收入随着自然环境时好时坏,生活不稳定;来自城镇家庭,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难以承担学生的固定生活和学习开支;家庭负担沉重者,多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非固定人群如家庭变故,近年来较多出现的下岗职工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固定开支受到冲击,无法承担高额学费支出;经济变故,家人或本人病重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甚至负债累累,生活难以继日;婚姻变故,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生活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学习生活费用也就成问题。另外还有由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经济来源,加入贫困生行列。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表现及成因分析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生把取得高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彻底改变现实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现实生活中,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较高的学习目标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学习时间和因勤工俭学而不能保障学习时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急需通过勤工俭学自立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拼搏得以解决的矛盾,都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在学期间学习压力更大,久而久之,部分贫困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感情,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很少与同学交流,不常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人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另外,对于贫困生,他们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借债或自己贷款供给,将来要靠自己的薪水偿还,面对就业压力,可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虑或没有信心,外在情绪表现抑郁消沉,言谈举止具有不稳定性。个别贫困生产生退学、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一个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其学习成绩。这样,无论是城市贫困生还是农村贫困生,都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爱,即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然而步入大学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贫困生的成绩相应地失去了明显的优势,且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校园中凸显,而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感情的沟通,常伴随着一些物质联系,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可能出手阔绰,交际面广泛,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匮乏,难以支付这类额外开支,如果不能另外开辟人际交往空间,易导致一部分贫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由于贫困生时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长期处于郁郁寡欢的不良心境状态,且又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故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少数贫困生好攀比、讲究衣着打扮,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生活上不勤俭节约,也不愿参加稍微艰苦的勤工助学劳动,他们虽然也属于贫困生,但却由于图虚荣,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入阔人之列,想让大家刮目相看,常用资助的钱或者父母辛苦借来的钱大肆摆阔,而对家庭经济困难视而不见。还有些贫困生自尊心极强,且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5.行骗、犯罪心理。个别贫困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我素质低、自制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受不住贫穷的磨难或者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触、敌对、报复心理。无视校规校纪,在校内外从事行骗或者进行刑事犯罪,这类贫困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对社会影响很坏。可见,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现象。

四、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2],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贫困生很大一部分抱着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在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顽强拼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如何发现问题并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贫困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4.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对于高校来说要建立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生群体与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融洽和谐。贫困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这背后也暴露了整个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问题。

五、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帮扶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结合国情以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能够正视困难、积极进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以及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国家为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从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设法使各种补助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兑现,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要合理安排、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锻炼,促进学习。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另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宋美英.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

[2]彭玲云,吕广振.当今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挂科”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2010,(10).

[3]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石庆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李婷.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助[J].邵阳学院学报,2009,(10).

篇5: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帮扶计划

计划目标:

全面带领学习困难生,鼓励他们,给他们创造发挥长处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由此使他们学习进步最终增多良好学生的数量。

计划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末成年人保护法。为了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做以下的工作:

1.按照学习困难生的基础情况个别带领他们,按照他们的缺点来布置作业。

2.让学习好的学生负责带领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各方面关心他们,解决他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4.在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问一些问题,鼓励他们而启发他们的积极性,由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让他们与学习交好的学生相互比赛,提高他们的竞争观念,由此争取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6.加倍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的参与意见和提出意见。7.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按时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自己的故乡而贡献出一份力量的爱国主义精心。

8.教学过程中多给他们发展自我的机会。

9.指导班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并让他们进步,缩小和班里其他学生的差异。

10.每周给他们安排合理的作业,提高他们的水平。11.每周与家长交流一次掌握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进步情况。1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得到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特别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13.每周两次通过班主任教师了解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14.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关于学困生提高的工作经验交流,奖励改进明显的学困生;

15.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6.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

篇6: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刚察县寄宿制完全小学

孟庆莲

.小学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学困生学习问题。从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学困生学习的现象。特制订帮扶计划及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困生”大约有5人左右,作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包括这些学困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此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从这5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有一位男同学,智力水平不低,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总是在班级的后边,而且在任课老师的课堂上,还总是出现问题,扰乱课堂纪律,周围的同学都十分的讨厌她,她自己也是不求上进。

智力水平较低:有三位同学的学习态度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牢固,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更是卡壳。

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位同学本身不求上进,总是扰乱课堂纪律,思想教育工作作了不少,也请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不见成效。

学习习惯较差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以前没有认真学习,学习习惯较差,有时想学,但是不知怎样学,这样的学生就应当从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鼓励,不要让他们丧失信心,使他们重新鼓起勇气,不断前进,追上集体的步子。

二、辅导措施

1、协调科任老师打破“定局”论。

转化他们的关键在于统一好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使各学科的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有些科任认为学困生心理素质差、学习素质差、前途黯然,不值得把力气花在学困生身上。因此,在学期初,我坦诚向各位任课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学困生的基础虽然比较差,但他们是热血青年,具有可塑性,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学困生,使他们茁壮成长。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向同学了解,掌握他们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向班上和他们要好的同学了解,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向他本人谈心了解,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向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学困生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学困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

3、为后进生转化创造条件。

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差,有的是学习差,有的是行为习惯差。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学困生多数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步,我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了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课堂上可以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个问题、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让学困生听懂理解,并采取“三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的做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请同学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定期组织全班性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要求学生留心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总结提高。

篇7:学困生帮扶措施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一假期走访,我了解了部分学困生的情况,而且认真的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了“学困生工作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群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主要是课上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任课教师的联系,了解到该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三、具体帮抚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存档。

3.培养学习习惯(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

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学困生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5、在班级里建立学困生的学习档案,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6、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过程。如试行“今日我当家”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学生的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

7、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衔接,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达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

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8、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9.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篇8:学困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此外, 学困生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新一代的学困生除一部分有上述特点外, 又有了新的特点:他们行动迟缓, 反应呆板, 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都抱无所谓的态度, 但却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这些学生并非所有的功课都很差, 只是某几科比较差;或者所有功课都不是很差, 但却全都学习困难, 不时地想要放弃学习;还有一小部分其实英语成绩很不错, 但却总是担心自己要掉队, 老师同学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 所以整天神经紧张, 反而学了这里忘了那里, 考试的时候不能正常发挥。经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 并非家庭对其学习不重视或周围环境不利于学习, 而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习过分关心造成的。有许多家长, 自己小时候不能很好地学习, 现在尝到了知识少的苦, 因此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四处求学, 学完这个学那个, 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除了让他们学习之外, 不许玩, 不许交朋友, 不许与同龄人交流思想, 不让干家务, 不必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 一切都由父母代劳, 久而久之, 这些学生不但对交友和交流失去了兴趣, 甚至玩也没有了新意, 整天让父母盯着学习, 经常很晚睡觉, 身心极度疲惫, 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 很难集中注意力, 如此造成恶性循环。渐渐地他们不但漠视周围的一切, 对自己的学习也不关心了, 好像学习也成了父母的事, 与己无关, 因此慢慢地会记忆力下降, 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 直接导致成绩下降。但他们内心又觉得自己学习不够好, 很对不起父母老师, 因此千方百计想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理, 逃离现实。

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精神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出现了焦虑症、忧郁症和强迫症的症状。如果这时一味地对他们强调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结果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呢?

第一, 要在精神上安慰他们。孩子应该有权力决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多花点时间。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爱学习, 那么就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也就是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同时, 还要消除学困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戒备心理, 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对学困生要爱得真、爱得深, 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重新燃起渴求学习的火焰。

第二, 要用细心培养他们的习惯, 用耐心促进他们的转化。我们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 要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小的进步, 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 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得多。”新一代的学困生往往对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或评价比较敏感, 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一个学困生转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也可能毁掉其一生的成才之路。适度的表扬, 能让生理和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克服困难, 继续前进;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 正确地评价自己, 发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爱到爱自己、爱老师、爱父母朋友、爱学习及周围所有的可爱之处。如果他们爱自己的话, 他们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比较有利;如果他们爱老师、父母和朋友的话, 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表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大家在怎样地为他们担忧和着急, 大家又是多么殷切地期望他们的转变和进步;如果他们爱周围所有可爱之处的话, 他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广阔与温暖, 那么多人都在这温暖的世界里奋斗着, 他们没有理由置身其外, 必须改变自己。对于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来说, 转变是一种成功和幸福, 但转变同时也是很辛苦的。一个人的转变必须从改变习惯开始, 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逐渐发展到改变学习习惯。学困生生活学习习惯的改变, 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和稳定四个阶段, 所以老师要有充分的细心与耐心, 持之以恒, 反复教育, 才能巩固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最终达到彻底转变的目的。

第三, 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与关心。老师除了要对学困生多加鼓励之外, 还要在学习上多作辅导。在辅导过程中, 逐渐纠正其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给他们一些灵活运用的小窍门, 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让他们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第四, 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多与家长沟通。英语学困生的转变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家庭和社会对学困生的作用也不可轻视, 如果家长不懂心理学, 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 往往会使学校的工作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很有必要多与家长沟通, 共同研究其子女的转变方案, 逐步纠正家长在认识上的偏颇、行为上的失当,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五, 英语老师平时上课时, 可以有目的地“偏向”于学困生, 多给他们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 让他们能不断地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促使其上课专心听课。同时班里其他同学会因此而对学困生更加友好、关心, 这样学困生就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有利于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新一代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更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今天的学困生, 也许明天又会成为另一个爱迪生、牛顿、瓦特。想方设法转变学困生, 那么我们的英语教育会更有效, 更成功。

参考文献

[1]红日.中国学生心理咨询.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2]刘芳.情绪管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

[3]赵永平.外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1993, (3)

上一篇:2018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下一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