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2024-04-27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精选6篇)

篇1: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悦纳他人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养成合群的性格特征。

2、帮助学生理解悦纳别人,养成逐步学会发现、肯定和欣赏他人的各种优点。

二、主题分析:

良好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平等,你要想别人接受你,那么你自己首先要能够愉快地接纳别人,如果只是悦纳自己,不能接受别人,就会形成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的作风,陷入自我的怪圈,久而久之则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的交往有个一互酬性的特点,即你尊重、接纳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接纳你。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接纳别人,使他们形成合群的性格特征,这样有助于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同伴团结具有凝聚力。同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怀着包容的胸怀,善于发现、肯定和欣赏他人的各类优点,真诚地接纳他人,正确地看待别人不同于自己的各类特点,使人与人之间的亲合关系顺利发展。悦纳别人是人际交往的必要准则之一,是有意识地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步骤之一。

三、活动设计

(一)学生尝试回答怎样才能“悦纳他人”。学生从资料中得到悦纳他人需要四点:心胸宽广、学会欣赏、换位思考、宽以待人。

(二)教师讲述第一个有关“心胸宽广”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1、老木匠为什么让每个人都进入小房子?

2、国王为什么请大家去王宫做客?

(三)看第二个故事“学会欣赏”想说就说 现在,试着去真诚的赞美你的同学,找出你认为他们身上有的闪光点,并大声的告诉他

(四)看第三个故事“换位思考”想说就说 1.为什么大使的态度转变了?

2.当我们对他人不满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看图“宽以待人”中的“负荆请罪”回答问题(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回答。)学生分组讨论:

小弟弟不小心把你的作业本弄脏了。

同学不小心把你的文具盒碰掉到地上,铅笔撒了一地。

四、总结:

同学们都知道世界上“人无完人”,也就是说,谁都有优点,谁都有不足,如果我们只接纳有优点的人,那我们还会有朋友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应该是接纳还是排斥?

想想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对不对?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五、小作业

写下你的收获,或者写写认为还有哪些是悦纳他人需要的品质,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篇2: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1.与依赖说再见

主题分析: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独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明白学会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活中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会独立做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 谈话交流 小组讨论 情境体验 分析案例 教学准备:学唱《幸福拍手歌》、课件、图片、照片、拍摄情境剧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平时老师对你们不太了解,今天想借这个机会我们来沟通交流一下,有关“依赖”的话题---与依赖说再见。你们在家有独自一个人过的时候吗?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呢?晚上一个人在家心理(心情)感觉怎么样?

二、分析依赖现象,在生活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一)观看情境表演《璐璐的一天》。学会分析帮助有依赖思想的璐璐

情节:星期日璐璐父母要外出,走时,交给小璐10块钱,让璐璐单独在家里生活一天。这天璐璐心里空荡荡的,感到很寂寞、害怕,不知怎么安排这一天的生活,心理压力特别大,还不断地埋怨父母不带他一起去,很不开心。

(二)提问:

1.看了璐璐单独一天的生活,你们有什么想法? 2.璐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3.请你们给璐璐提提建议。

4.如果是你,会怎么过这一天呢?让同学们谈自已的生活经验。

小结:可见同学们平时生活上克服困难,脱离依赖思想,从小锻炼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是很重要的。人要是有了依赖思想,无论多么简单的事,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5.类似像璐璐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会怎么样呢? 6.我们要怎样来克服依赖思想呢?

小结:对,同学们要勇敢地克服困难,从小努力锻炼自己,生活上才能独立。刚才我们谈了生活上存在的依赖现象,并知道怎么去克服它。

二、分析依赖在学习中造成的后果

(一)启发学生说出学习中存在的依赖现象

(二)请看一组图片并分析。(一张是学生考试偷看的漫画;另两张是学生在互相抄袭作业)(1)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这几张图片说的是什么现象?

(2)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不会做、不想做、作业没完成怕老师(家长)批评)(3)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这些依赖现象,会有什么后果呢?(4)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如何克服学习上的依赖行为?

三、联系生活 分享独立做一件事的快乐心情

先让同学们分小组互相分享快乐事,再请个别分享给全班听。

四、总结

有决心与依赖说再见的同学举起手来(全班有力地举起手)。非常好!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 “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内心,摆脱依赖,克服困难,就能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2、坚持就是胜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奥运图片、以及书中的图画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中只有能坚持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帮助学生找到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并找到督促自己坚持做事的方法。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让学生体会只有坚持做事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找到半途而废的原因,找回自信,督促自己要坚持不懈地做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的确不同凡响,它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至今为止还有许多幅画面让老师记忆犹新。

二、欣赏画面谈感想

1、学生欣赏图片。

2、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一些什么?

3、教师小结:他们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是因为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而最终坚持到底。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一起来聊一聊。

三、教学导航灯

1、刚才呀,我们了解了一些体坛健儿的事迹,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和你们同龄的小朋友,看看他是怎么坚持做事情的。

2、哪一幅给你感受最深,你来给大家讲一讲。

3、对照这位同学想一想,你自己平时有哪些方面是像他这样做的?

四、教学小诊室

1、这四幅图中哪一幅给你感受最深,你来给大家讲一讲。

2、那你有那些类似于他的行为呢?

3、名言交流,互相激励

五、制作坚持协议书

1、自己制作一份“坚持协议书”。

2、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一下是否设计的完整,你就是他的见证人,在见证人一栏签上你的名字。

3、通过积累展示有关坚持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要坚持做事情。

3、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主题分析:

11,12岁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教学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教学方式 :小组讨论 小品表演 社会调查 教学准备:

做好一份社会调查.一幅田园风光油画.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三,说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 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四,爸爸妈妈的话

1,教师: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五,消除烦恼

1,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2、补充活动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

4、学会和老师交往

教学目标: 1, 理解老师,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理解老师的行为,谅解老师的过失.2,树立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往的意识.3,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与老师之间矛盾,冲突,学会与老师友好交往.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理解老师的行为,谅解老师的过失.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请有关老师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话老师

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个关于老师的话题,你心目中的老师是怎样的.(板书:老师)2,指名回答:你过去,现在或者你看到的老师,还有什么行为让你无法理解或感到不满的,请你写在纸上.学生独立书写.二,理解老师

(一)漫画启示

1,过渡: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把心中的想法告诉我.与在坐的同学一样,我这里有几位同学对老师也很不满.现在请同学们以法官的身份来评判一下.2,(出示漫画图)你觉得图中同学的想法合适吗 ? 3,小组讨论.4,小结:老师自有一番爱,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或许有时候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粗暴,让同学们无法接受.但我想,对学生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的老师绝不会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二)老师的心里话

1, 播放录音。

2、深入分析:听了心里话,你是否对老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才同学们写了对老师不理解,不满的行为.现在你能否为老师找理由,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3,学生填表.(可小组交流)4,请理解老师的举右手,不理解老师的举左手.三,学会和老师交往

(一)情景体验

创设情境,学习交往.(小组选择一件讨论)A,老师正在给另一位同学讲解题目,而你也有问题要问老师.B,你上课一贯认真听讲.一次,同桌找你讲话,老师批评他时, 也批评了你.C,你考试时作弊,放学后,老师找你谈话,直到天色已完,才把你送回家.(二)我想对老师说

篇3: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长治市市区32所小学中选取28所小学作为参与学校(排除1所特殊学校,2所离市区较远的学校和1所不愿意参加的学校),从每个参与学校5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将28所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个班。从每个班随机选取最多10名学生及其2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如符合家庭数不足10个,可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与。学生入选标准:与至少2名家长共同进餐(单亲家庭除外);与家长平均每周午饭、晚饭在家吃饭的频率均不少于5次;长治市常住人口。排除标准:痴呆、有严重精神疾病;有语言障碍、表达不清楚;家人单独为其做饭者。家长入选标准:每个家庭分别选择男、女性家长各1名(单亲家庭除外);若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男性或女性,则选择2名同性。与学生共同进餐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不少于5次。排除标准:有严重疾病或行动不便;正处于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从外面买饭在家吃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超过3次。如符合条件家庭数不足10个,则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加。

共选取小学生279名(其中1所学校符合条件学生有9名),平均年龄(10.11±0.49)岁。家长553名(其中有5组家庭只有1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对照组275名,平均年龄(43.61±11.81)岁;实验组278名,平均年龄(43.50±12.52)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1,P=0.288)。健康教育后两组共有22人失访,干预组9人,其中儿童2人,成人7人;对照组13人,其中儿童3人,成人10人。两组间儿童和家长的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学历分布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方法

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餐情况、盐与健康相关知识、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基线调查采取入户的方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在干预组的14个班中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老师进行,每2周1次,共8次,为期4个月。教育内容包括:吃盐多的危害、减盐方法、减盐妙招等,并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家庭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健康教育期间发放减盐宣传册、画报和习题等让学生带给家长,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结束后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终末调查,学生如有失访,则其家长退出调查,调查方法和内容同基线调查。

1.3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首先选取2所学校进行预调查,发现问卷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健康教育老师为长治医学院专职教师,调查开始前健康教育老师和调查员均进行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整理核对后,建立EpiData3.0数据库,数据经双录入后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前2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或报告率/%;*P<0.05,**P<0.01;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

2.2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和对照组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提高(P值均<0.05),使用过低钠盐的家庭也比对照组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见表1。

2.3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前后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干预组的学生和家长均在食盐推荐摄入量的认知上有提高(χ2值分别为176.16,108.57,P值均<0.01),学生对吃盐多对身体有害的认识也提高(χ2=33.375,P<0.01),食用低钠盐的家长从1.80%上升到26.60%(χ2=6.822,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并没改变(χ2=2.786,P=0.248)。

3 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国家,也是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群盐摄入量过高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减盐行动来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负担[3,4]。

儿童期食盐摄入量高是儿童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易导致成年期高血压[5,6]。李子一等[7]调查显示,我国3~12岁儿童盐的摄入量为6.5~13.0 g,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食盐推荐摄入量6 g,儿童应酌情降低)相比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和家长健康教育前的食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偏低,与成都市[8]、北京市[9]调查结果相似。仍然有家长认为吃盐多无害,9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中国营养学会食盐推荐摄入量,95%以上的家庭没用过低钠盐。这种食盐知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家庭的减盐行动。

本研究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借助学校平台,通过对小学生的减盐教育来实现对其家庭的减盐干预。结合我国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对教师的依从性很好,并且选取高年级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向家长正确的传达知识同时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学校“小手拉大手”的减盐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减盐知识和意识,干预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后也有显著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食盐摄入量与家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0]。

有研究显示,低钠盐的使用是通过减少钠的摄入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之一[11]。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有26.60%的家长使用低钠盐,远超过对照组和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在外就餐是食盐摄入不可忽视的途径,占食盐摄入量的14%[12]。由于干预时间短和家长的工作性质等使得在外就餐情况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小手拉大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起到通过小学生来影响家长的减盐知识、意识和行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健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关键词:盐类,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学生

参考文献

[1]GROUP I C,GAUCI A A,LAASER U.Intersalt: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l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J].BMJ,1988,297(6644):319-328.

[2]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5.

[3]颜力,李妍,武阳丰.减盐防控高血压:中国人群的证据及应对策略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2):1192.

[4]毕振强,梁晓峰,马吉祥,等.遏制高血压危害减盐行动势在必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4-6.

[5]LIANG Y,MI J.Pubertal hyperten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adult hypertension[J].Biomed Environ Sci,2011,24(5):459-466.

[6]DELMIS J.Effect of diet and salt intak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cta Med Croatica,2010,64(2):111-114.

[7]李子一,张雅蓉,王金子,等.中国3~12岁儿童膳食种类及摄入量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9):78-82.

[8]冯敏,李晓辉,梅丽敏,等.成都市中小学生食盐摄入知识态度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401-1403.

[9]申同洋,马迎华,张普洪,等.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油盐知识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32-933.

[10]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等.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37-39.

[11]游凯,张月,王静雷.北京市顺义区居民低钠盐和限盐工具使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448-1449.

篇4: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PPT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有顺序地观察米奇,记录下你们小组的发现,填写《观察记录表一》。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讨论时音量适中,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6.学生汇报。

点评:刚才同学们通过有序地观察,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指着米奇的图比划出“圆”。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米奇最大的两个特点:圆、夸张。

这时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圆?)

学生回答。

点评:生活中,圆形让人觉得可爱,圆圆的脸蛋讨人喜欢,圆圆的苹果爱不释手,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用米奇头像做米奇产品的标志了吧?

7.小结观察方法:回顾一下刚才的观察过程,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

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

三、观察交通标志,比较异同

1.观察有意思吗?还有更有意思的呢。

出示9个交通标志。

2.请你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有三类。

3.出示分类图。

你们观察了哪些方面,从而进行这样的分类的?

点评:你们是观察了颜色、形状和里面的指示图的组合,然后进行了分类,真棒。观察力有提升哦。考考你们吧。

4.出示生活中的两个安全标志(禁止饮用和小心火灾),观察它们,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意思?

点评:这就是观察,它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留给我们的是智慧。

四、观察新闻联播视频

1.同学们,生活中的标志不都是静止的,还有一些是动态的,下面你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动态标志,你打算如何观察呢?

学生发言,师小结:一看内容是什么,二看变化过程。

2.放第一遍新闻联播。

师:看到了什么?(新闻联播的片头,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标志)

师: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放的是新闻联播?

这就是片头里的主要元素。

师:除了主要元素,还有什么?

师:对了,这些元素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容。如何观察呢?就要用到前面我们所学的方法,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主要元素由四个汉字和下面的拼音组成。细节观察,发现字的颜色和字体。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同样的方法观察背景。

3.既然是动态的,只观察内容够不够,不够,还要观察什么?(变化过程)

具体说就是主题和背景的变化过程。

4.放第二遍,看主体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5.放第三遍,看背景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6.小组交流,汇报。

7回顾刚才的观察过程,有哪些步骤。

出示:第一步:看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看变化过程。

8.新闻联播自开播以年,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发展,请观察四个版本的新闻联播片头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播放历年来新闻联播。

9.观察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地球没变?为什么字没变?为什么音乐没变?)

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观察中,你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新闻联播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那些没变的元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整体感知,有序观察,抓住细节,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复杂、多样,所以,同学们要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学会观察》这节能力训练课分成了三个板块,按照由单一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选择观察力训练的载体,每一个板块又侧重于不同观察策略的指导。

第一板块:依托经验,引导反思,获取观察策略。

开始的两个小游戏是两个观察类的趣味游戏,课堂教学从观察米奇开始。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力不是零起点,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某一观察对象都能有一个整体印象。在这一板块中,我选择了米奇这一卡通形象作为观察对象,米奇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象,它有着鲜明的特征,设计者在设计这一卡通形象时用到了很多的圆,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耳朵,圆圆的鼻子等,这就是米奇这一形象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米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可爱,或者是滑稽等。然后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圆”这一元素在这一卡通形象上的运用,从而发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事实上,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观察某一事物,有序观察才不会遗漏观察点,尽量避免观察的笼统、模糊和杂乱,使观察活动能获得更多信息。

第二板块:比较异同,抓住特征,提升观察能力。

第二板块观察的对象是一组交通标志。之所以选择这一组交通标志,我是这样思考的,在第一板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一个事物,生活、学习实践中,观察对象往往要复杂一些,会以多个或成组的形式出现,交通标志就是以成组的形式出现的,每组中的单个标志之间有相同也有不同,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掌握了它的本质特点。在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时,首先还是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水平。所以,我在这一板块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观察这一组交通标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是这是一组交通标志,可以分成三类。这就是他们已有经验的反映。分析学生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观察多个事物时,先是找相同,这是一个包含着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的心理活动过程。观察多个事物仅仅找相同是不够的,还要能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于是,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一次展开观察活动,发现交通标志组合的规律,交通标志中间图案传达的意思等。这一板块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实践,学习了又一个观察策略——比较异同,这是在观察多个事物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感觉。

第三板块:关注变化,自我提问,培养观察意志。

在学习了观察静态的事物之后,第三板块分别是观察一个动态标志和一组动态标志,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态标志的选择不能太复杂,其中出现的元素不能过多,过于繁杂,于是我从大量的动态标志中选择了《新闻联播》的片头作为观察的对象,片头中出现的元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很多,便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而且新闻联播的片头曾经经过多次改版,学生很感兴趣,可以激发起学生课后持续观察的动力。那么,对动态事物又该如何观察呢?首先,观察“有什么”,其次,观察“怎么动”。这些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一些观察策略都不是难题,所以,在这一板块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意志。在观察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问,从而推进观察活动的继续开展。在以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时往往观察一遍两遍就不观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我已经观察了,没什么值得再观察的了,而事实上是学生的观察往往很肤浅,只看到表面。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闻联播》的片头,学生看完后,都知道是新闻联播的片头,然后观察片头中出现了哪些元素,做好观察记录。如果到这里观察就结束,停留在“观察——获取信息”这一层次上,那么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就很难培养。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主动观察的动力呢?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自我提问:为什么新闻联播几个字用黄色的呢?为什么片头中一直都有地球做背景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观察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途径来解决,这样的自我提问使得学生的观察变得有意思,也有意义了。接着我又播放了历年来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新闻联播》的片头让学生观察,既是动态的,又是多个事物,观察时就是对前面学到了观察策略的综合运用,也是学习观察的课后延伸。

篇5: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面对不良诱惑

活动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抑制不良习惯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通过图片,设立情景,让学生观看,分析。同学甲放学后经过游戏机

室,他想什么呢?(让学生接着将故事:想进去玩)教师继续讲:但他又想起老师,父母的劝告,不知道怎办。

2.同学乙放学后,见到一个朋友拉他去抽烟,喝酒。他不喜欢,但又不知道怎样拒绝朋友。

二、案例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上的案例,学生小组讨论,为同学甲和乙出主意。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表简短的意见,说明理由。评比说得最有道理的。

(结论:应该坚决拒绝不良的诱惑,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劝告朋友戒除不良的习惯。)

三、比一比

1.分四人小组,坐“无影凳”,比谁坚持得最久。2.引导思考:当你快坚持不了的时候,别人的支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拒绝看不良的读物。(让学生先将答案想好)拒绝烟酒毒品。拒绝进电子游戏机室。

五、体验与同学分享你克制自己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的方法。板书设计:

面对不良诱惑

篇6: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学习创造 【单元提要】

创造是否可以学习呢?有的人认为创造是不能学习的,实际上,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外在的影响、训练、教育等途径加以提高。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的各种因素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备以下条件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善于鼓励和强调独立思考、好奇心、冒险性、自信、果断、尝试探索等。(2)教学作风民主,能尊重学生意见,允许大胆思考,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注意因材施教,语言风趣、幽默。(3)能够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研究法、模拟创造过程等。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创造条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创造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积极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并且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创造方法和技巧。

本单元继三年级《体验创造》和四年级《认识创造》之后,更高一个层次地《学习创造》。三节课的内容按照从易到难、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编排。首先是让学生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要学会创造,不仅要勤于动脑,还要认真观察,更要勇于实践,因此,要学习创造就要切实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拼拼凑凑出新招》介绍和传授一种简便易行的创造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运用“拼拼凑凑”尝试进行创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创造的一个基本技巧,它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相同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灵感。

一 益智游戏一起玩

【辅导目标】

1.通过多种趣味性的益智游戏,训练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等。2.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要注意经常锻炼自己的智力。【设计思路】

本课让学生动脑又动手。从观察训练活动入手,试学生的眼力;然后考学生即时记忆的能力;“想结果”则是稍难些的动脑思考活动,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一笔画”、“小猫钓鱼”和“兔子旅行图”主要要求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动手,三个题目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难度。【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火柴或类似火柴的小木棒十几根。2.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玩的益智游戏。

课堂组织 本课以锻炼学生的智力为主要目的,可充分利用教材的例子进行教学。

试眼力

答案为:A→2,B→1,C→3,D→4。要提醒学生,A、B、C、D四个图形和1、2、3、4四个图不是按照顺序一一对应的。

考记忆 可用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规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记忆力好。

想结果

横向和纵向的第三个数字都是由第一个数字与第二个数字之和减去3得到的,所以空格中的数字应该为“10”。

一笔画

要提醒学生笔画不能交叉和重复,而且要解释什么是交叉和重复。答案如下图所示。

小猫钓鱼 可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或者木棍进行解答。答案如下图所示。

兔子旅行图 答案为:家→21→17→18→12→11→6→5→2→1→4→3→8→7→13→14→19→20→15→9→10→16→家。

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智力训练题,如果许多学生很快就把教材中的题目完成了,可运用这些题目进行补充训练。课后拓展 经常和同伴一起现益智游戏。

【资料库】

智力和创造力

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基本因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而创造力是指人类的一种能够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综合能力。创造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创造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智力。智力的每一项组成要素都与创造力有关,人的智力水平自然差异很小,能否使智力水平在创造力开发运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各人所具备的某种人格特征,如好奇心、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

益智游戏集锦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燕子要从南方飞回北方。想一想,怎样移动3根火柴棒,帮助燕子飞回北方?

◎下面是一道字母乘法题,你能用数字替换字母,得到正确的积吗? FABCDE 142857 × G → × 3 ABCDEF 428571

二 拼拼凑凑出新招

【辅导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以及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和感受“拼拼凑凑”这种最为简单和实用的创造方法。

2.知道创造有方法,只要掌握好方法,创造就是一件有趣而不是艰难的事。

【设计思路】

本课从观察事物的组合开始,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不少物品就是通过拼凑组合起来的。然后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类似的例子,强化“拼凑也能创造”的意识。再通过“你拼我凑”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认识这个创造方法。最后,安排更难些的训练,提高进行拼凑创造的能力。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观察周围由不同东西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新物品,并且争取收集一两件。

课堂组织 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拼凑法,要始终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东西拼凑起来,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暖身操

孙悟空、龙、凤这几种动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想像,由不同的动物形象组合起来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寻找由哪些动物组合成了这些形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组合过程就是一种创造。

孙悟空:是由猴子和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而成的。

龙: 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图腾神物,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在龙的身上,可以找到鹿角、牛耳、兔目、狮鼻、驴嘴、马齿、蛇躯、鱼尾、鹫趾、鹰爪等动物身上的零部件。

凤: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亦称“凤凰”,其雄性叫“凤”,雌性称“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是一个集众多动物形象于一身的神鸟。观察与研究

所列的四件物品至少有2种以上的功能,它们的产生过程采用的方法就是拼凑法。还可启发学生回想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加一加”、“联一联”等方法。

你拼我凑

要提醒学生一个物品或者动作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两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两条直线”,但圆形、三角形的大小和直线的长短不限。可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先由学生各自进行拼凑,教师评比,然后请拼凑出不同图形的学生将结果画到黑板上。参考答案例举:

思维火花

可先让学生就其中的任意两件物品进行组合,给学生进行示范。比如:水桶+刻度尺就可以变成具有量水功能的水桶,铁锤+铅笔就可以产生带铅笔的铁锤,给木工师傅带来方便。如果时间不够,可将第二题作为课后拓展材料。

课后拓展 经常进行拼凑活动,一段时间后,班级举行成果展示。

【资料库】

拼凑和创造性思维

美国创造学博士罗杰·冯·欧可在《创造性的思维》一书中说:“创造性思维也往往是把两个以上以前看起来相互无关的设想联结起来,把它们变成新的东西。”例如,爱因斯坦将万有引力原理与狭义相对论联结起来,创造了广义相对论学说。冯·怀特将喷气推进原理和燃气轮机联结在一起,产生了喷气式发动机,电波测量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产生了雷达装置。科学家将汽车和轮船的长处综合起来产生了水陆两用汽车,将电话和电视综合起来产生了可视电话等。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酒和糖结合,产生了酒心糖;衬衫与裙子结合,产生了连衣裙;电子技术和手表结合,产生了电子表。所以,当我们在使用物品时,如果遇到困难和发现问题,就可以思考通过“拼凑组合”来改进。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辅导目标】

1.通过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灵感。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事物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设计思路】

本课从常见的左手和右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入手,先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认真观察,在非常熟悉的事物中,我们仍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后面的“找不同”和“找相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训练,提高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和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善于运用事物的独特性和相似性可以有所创造。小故事中充气地球仪的发明启发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方法在创造中的价值。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寻找异同点尝试进行小创造。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寻找出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课堂组织 从相同事物之间寻找不同点、从不同事物之间寻找相同点是本课的学重点,要引导学生善于比较事物。

暖身操

可引导学生从左右手的构造、功能、位置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之间其实存在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未能注意到罢了。

找不同

第一题主要检查和训练学生寻找细微差别的观察能力,答案是:Z、H、I、L、I,拼音为zhili(智力)。第二题主要是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训练学生寻找达到相同目的的不同方法。第三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与众不同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有所创造,我们要学会通过“找不同”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找相同

第一题主要是检查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找相同,也是找不同。答案为:图2、3、4的共同点是正方形被圆形分成了6部分,而图1被圆分成7部分。第 6 二题主要通过集中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寻找与足球具有共同点的东西。第三题引导学生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让学生知道正是事物之间相同性的互相启发,才有了许多发明和创造。答案为:鱼—潜水艇、草—锯、鱼鳍—船桨、蝙蝠—雷达。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主人公是运用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发明了充气地球仪的,要引导学生以这个例子为引子,展开讨论。

异想天开

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进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课后拓展 经常寻找事物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进行创造尝试。

【资料库】

思维训练材料集锦

◎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以上的共同特征。

(1)香蕉和柠檬(黄颜色、食物、皮厚、生长在树上……)

(2)蚂蚁和树木(生物、需要空气、需要阳光、需要水、有内部系统……)(3)团队和家庭(由一组人组成、有名称、有领导者、有一定规则……)(4)数字4和9(一位数、有精确的平方根、可以整除

36、不是质数……)(5)树和轿车(都具有各种类别、形状以及颜色;都会释放气体,吸入气体,且能活动;都能提供庇护;人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坐的地方;都具有多个组成部分……)

◎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以上的不同之处。

(1)圆形和三角形(圆形没有直线的边、圆形没有角、圆形没有顶点……)(2)猫和狗(猫能爬树、猫能喵喵叫、猫会逮老鼠……)

(3)报纸和书籍(报纸费用低廉、报纸可以每日发行、报纸刊登最新消息……)◎请列举下列事物之间三个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1)象棋和足球

象棋独有特征 两者共同特征 足球独有特征 A.需要棋子 A.由竞赛者直接参与 A.每方包含多个队员 B.每方一人参与 B.有一定规则 B.需要球 C.需用棋盘进行 C.都是体育活动 C.需要球场

(2)月亮和地球

月亮独有特征 两者共同特征 地球独有特征 A.围绕地球运转 A.圆形 A.具有强大的引力 B.没有植被生长 B.有特定轨道 B.有人类居住生活 C.没有氧气存在 C.反射太阳光 C.有广阔的海洋

◎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按照这种方式,确定什么样的事物与第三个事物有类似的关系?将你确定的那一事物填写在空白处。

鸟类和羽毛,就像鱼类和鱼鳞(鸟有羽毛覆盖,鱼有鱼鳞覆盖)蓝色和颜色,就像鹰和鸟(蓝色是一种颜色,鹰是一种鸟)胃和食物,就像肺和空气(胃用于消化吸收食物,肺用于呼吸空气)数字3和数字5,就像数字60和100(3是5的3/5,60是100的3/5)行走和动词,就像狗和名词(行走是一个动词,狗是一个名词)画家和画室,就像法官和法庭(画家在画室工作,法官在法庭工作)

第二单元 认识成功 【单元提要】

认识是行动的基础,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竞争,导致许多学生很在乎自己在各种表现中的成败。而目前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分析能力的限制,对于成功的理解更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他们更多地是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确定自己是否成功,很少把“自我超越”作为成功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对成功的评价标准往往也是单一的,更多的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其结果是导致不少学生不但没有感受到成功,相反更多的是感受到失败。因此,在成功心理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是十分重要 的内容。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成功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断超越自己就是成功”。正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的:“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在二年级《成功真好》和三年级《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思考成功是什么,启发学生树立“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是成功”、“人人都能成功”等成功观,使学生对成功有合理的认识。

四 成功是什么

【辅导目标】

1.思考“成功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成功观。2.知道自己的成功之处,对成功充满信心。

【设计思路】

本课先从学生各自对成功的理解开始,将学生对成功的看法展示出来。在讨论小故事之后,让学生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再请学生寻找成功的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思考成功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而 “成功备忘录”则让学生在不断积累成功中提升成功的信心。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从不同角度寻找成功的事例。

课堂组织 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是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让学生牢记“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是成功”这一理念。

暖身操

通过让学生列举他人以及自己成功的例子,可以发现,学生对成功的理解,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不正确的,教师不要马上给与评价,可以制造一个悬念,等完成本课内容后再回头看,问题就会很清楚了。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中的例子看似很小、很普通,但却有典型意义。要通过不断启 9 发,让学生认识到“只要现在比过去进步了就是成功”。根据这个判断标准,再让学生列举成功的例子,并且与 “暖身操”所举的例子进行比较,既回答了前面的问题,也端正了学生对成功的认识。

我的成功

有了正确的成功观,学生自然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成功的事情,这里要特别注意让那些学习成绩和表现一般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树立成功的信心。

七嘴八舌

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提炼,以准确地表述成功的概念。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时间不够,可将“成功备忘录”作为课后拓展材料。

课后拓展 做好“成功备忘录”。

【资料库】

什么是成功

成功就是发展。以分数和名次等所谓的统一标准评优劣,必定让多数人成为失败者。人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基础与背景各不相同。所谓素质教育绝非齐头并进,而是让人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而发展就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人能够可持续发展,甚至释放出生命的全部能量。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用是一元化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成功是错误的。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五 体验成功

【辅导目标】

通过参加多方面的活动,实现成功,体验成功的美好感受,树立成功的信心。

【设计思路】

成功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实现成功的信心,所以要让学生不断地实现成功,经常处于成功的体验中。本课从想象和感受别人的成功开始,是创造多种活动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顺利地完成,使每个人都能成功。“自由展示”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一步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最后要求学生回味成功,让成功经常伴随学生,以增强对成功的信心。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准备一副积木或类似积木的搭建材料。2.准备自由展示的项目。

3.教师准备“算24”比赛的题目。

课堂组织 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进一步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是本课的重点。

暖身操 表面上是要求学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像和感受成功,事实上因为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和返回等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学生也应该因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尝试成功 搭积木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如果积木不好准备,可用其他材料代替或选择其他的比赛内容。绕口令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并提醒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谈成功的感受,不断强化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和回味。走迷宫答案如下:

自由展示 以个人表现为主,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算24”可先让学生各自自由进行,熟悉怎么算,并且人人都体验到成功后,再由教师出题,按小组进行比赛。“猜谜语”答案分别为:独具匠心、森、乐在其中。“特长展示”可先在小组展示,再选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内容可以进行分类,作品一类、技能一类、特长一类等。

回味成功 可与前一节课的“成功备忘录”相结合,也可作为课外拓展材料。

课后拓展 经常记录成功,翻阅成功记录,回味成功,不断增强信心。

【资料库】

人人都是成功者

人人能成功。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成功者,并具有惊人的发展潜能。每个人当他生命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者。他是父亲体内最健康的精细胞和母亲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并且赢得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新生命诞生的战役,成为宇宙间最伟大的生命之星。每一个生命之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有千差万别,对于个人仅有一条最佳的路,即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所以成功之路有千万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学会消费

【单元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财和消费教育已成为儿童 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财和消费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的关于如何利用个人的经济来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教育和指导,包括让儿童了解市场,了解一个人的消费动机和如何购买商品 等。在我国,小学生基本不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学生的所有消费活动都由家长作主和负责。小学生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极其淡漠,有钱不会花、有钱乱花的现象十分普遍。本单元就是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设计的理财和消费教育。《用好零花钱》重点指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学当小会计》指导学生在学习消费的基础上,学习做出预算和消费决定,学会计划消费,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观念。

六 用好零花钱

【辅导目标】

1.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2.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设计思路】

教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预算、节约消费和独立做出消费决定。本课从调查了解学生零花钱的多少和用途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零花钱的拥有和使用情况。接着给出一些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常见方式,通过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各种消费行为,学会区分合理的消费行为和盲目、冲动、攀比、摆阔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习得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方法。最后指导学生将学习的结果进行实际运用练习,学会科学使用零花钱,合理消费。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按“暖身操”的要求,上课前一周要求学生开始回忆、整理,并和家长沟通,对自己的零花钱情况进行小结。可以是一年或一月的零花钱拥有和使用情况。

课堂组织

暖身操

可用举手的方式了解学生拥有和使用零花钱的情况。以了解零花钱的使用中的问题为主。

实话实说

可联系“暖身操”中了解的情况,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来谈。要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消费行为的利弊,引导学生认识消费行为的性质,区分合理消费行为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对不合理消费行为,不要急于简单地否定,要以设问和引导思考为主。以过生日铺张浪费为例,可让学生思考:生日送贵重礼物或请很多同学吃大餐有什么好 处?会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七嘴八舌 主要是针对学生对零花钱的一些心理,如虚荣、炫耀、摆阔、自卑等。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心理所导致的行为的危害性。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梦想储蓄罐

可作为课后拓展活动。

课后拓展

制定“梦想储蓄罐”计划并付诸实施。

【资料库】

比利时孩子怎样用零花钱

比利时孩子通常把钱存在银行里慢慢用。在接受零花钱方面,家庭境况不同的孩子之间差别并不明显。经济宽裕家庭给孩子的零花钱并不比条件差些的家庭给的高。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按月发放,有的每周现给。按月发放的家长比例达55%,他们通常都选择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将零花钱转入孩子的单独账户。这些家长的考虑主要是想通过孩子自己管账,让他们早些学会理财。而那些每周现给零花钱的家长一般都用现金,当面交给孩子。

孩子们如何支配零花钱,比利时家长一般都不过问,由孩子自由决定。而孩子们并非只懂消费,知道细水长流理财之道的还不在少数。80%的孩子有自己的银行储蓄,甚至1/3的孩子将自己零花钱的半数存到银行里

在消费方面,13~18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支出是手机费,1/3的零花钱都用在缴纳手机的话费上。家长们的态度很明确,用手机可以,但话费自理,家长绝不代付。因此,鉴于手头财力有限,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不得不自我限制。

孩子们还会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游戏盘和CD盘。伙伴们一起出去,买些饮料或糖果当然也是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是通过储蓄能够购得一辆轻骑,而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汽车梦”了。

七 学当小会计 【辅导目标】

学习按需要和经济条件合理制定消费计划,培养量入为出、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为满足各方面的生活需要而发生的消费情况,如学习费用、饮食支出、日常生活开支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消费需求,认识消费行为,制定消费计划,独立做出消费决定,学会合理消费。首先通过完成自己和家庭的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使学生了解消费有多种形式和方法,需要合理安排。接着对学生进行具体安排消费计划的训练,使学生明白消费计划是在一定的消费观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什么是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学习合理消费。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完成“暖身操”提出的问题。

课堂组织

暖身操

建议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做简单的汇总汇报。数值以小组平均数为准,或列举低、中、高的情况,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演练场

可以小组游戏的方式进行。安排晚餐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做完后在小组内讨论。指导重点:食谱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饮食口味,营养基本搭配合理,分量要适当,不能超出规定的消费数额。要学会比较和取舍。学习费用的支出计划可由小组集体讨论制定,然后在全班交流。

特别行动

可作为课的拓展活动。关于收支账本的建立,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记账方法,或作一个收支记账的示范。为家人安排节假日活动的计划,要

指导学生注意:(1)要不得尽可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如家庭的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需要、兴趣、爱好及个人的活动安排,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2)计划要详细,课本上的四项内容都要体现出来。(3)活动安排要符合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要求。(4)要与家庭成员沟通,共同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共同修改计划,并尽可能的付诸实施。课后拓展

1. 建立收支账本并做好消费记录。

2.制定好完成“特别行动”的要求。

【资料库】

美国家庭的金钱教育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金钱教育是美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钱教育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

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手段。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这些开支包括:孩子正当娱乐消费的开支,如看电影和吃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开销,如车费、买学习用品,再增加一些额外的钱以便为存钱创造可能性。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一般不直接干预。但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误时,家长一般不轻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教会孩子如何存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短暂快感的追求者,因此,家长不得不为他们存钱提供合理的理由。可以通过减少送给孩子昂贵物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要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大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然而要记住,对八九岁的孩子而言,为将来存钱意味着存钱在下个月买东西,而非明年。长时间为大额购物如一辆自行车或一套立体声音响而存钱,最好给孩子办一个存折,帮助他熟悉银行存款的程序,使他养成自觉存钱的习惯。存钱的习惯会使孩子珍视自己的劳动所得。

◎示范明智消费

琳达是纽约市一位心理医生,她曾带着6岁的儿子埃里克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父亲买一台物美价廉的收音机。作为奖赏,埃里克获得了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价10美元。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过程中,差价成为可触知的盈利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让他们自己支配零花钱则会教他们节俭。◎提供模拟成人生活开支的训练

许多青少年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经济世界里,因为他们住在家里,没有太多的生活开支让他们承担。处在这种状态中的青少年,当他们长大后不得不开始自己付房租、水电费,买食物和衣服以及付交通费用时,他们会震惊而束手无策。小时候不知道家庭实际开支的孩子将被迫改变以前的消费坏习惯。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可以让年纪大一些的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汽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一旦孩子成熟了,家长还可以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第四单元

我爱我家 【单元提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而许多孩子沐浴着父母家人的爱,却不懂得感受亲情;他们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家人为自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道自己也应该付出爱。因此,应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爱”的意识,知道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理应要报答的,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关爱;爱不仅是奉献,还包括理解,要学会理解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单元以“爱家”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爱家、爱父母和理解父母。《我的家》学生体验、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为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长辈感到自豪,初步懂得如何面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并产生为美好温馨的家做贡献、尽责任的思想感情;《我心目中的父母》让学生了解父母,直面父母的缺点,从而能够理解父母,懂得与父母沟通,更加爱父母。

八 我的家

[辅导目标] 1.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幸福。2.了解家、爱家,为家庭尽责。

[设计思路]

本课以一首充满浓厚家庭气息的歌曲导入,使学生在温馨的气氛中开始介绍自己 的家,在介绍中感受家的温暖幸福和父母、家人的爱。接着以追溯、介绍家族历史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家的源流,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再以“我家之最”,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家的可爱。通过回忆想家的心理感受,认识家的重要性。通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初步懂得如何面对家庭中的矛盾与问题,以自己美好的祝愿表达对家的爱,并努力为家做贡献。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歌曲《让爱住我家》或其他关于家和爱的歌曲。2.家庭照片或有关家的画。

3.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家谱、相册、纪念物等,了解家族的历史。

课堂组织 暖身操 所用歌曲是中央电视台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让爱住我家》,若找到此歌,可用其他反映爱家主题的歌曲代替。以歌声为背景,让座位前后左右的学生凑在一起,互相展示、观摩带来的照片。

追根溯源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让学生把有关材料先制成表格或图谱,然后分小组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族历史。可以详细介绍,也可以只介绍家族中的某个先人、某段光荣历史。应注意引发学生对自己家的自豪感,并以 “我的感悟”做小结。

我家之最 按照教材所列内容先填写,然后选择自己家最特别的一个“最”对全班同学说一说。可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允许说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温馨回忆 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里等的话,调动学生的情绪,再以《爱的盛宴》(见本课“资料库”)的故事感动学生,而后开启学生记忆的大门,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想家的体验和对家的感受。

我的祝愿 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并不意味着要回避每个家庭都会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相反,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与矛盾,使自己的家更加美好。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对家和家人的感情才是深刻而牢固的。本环节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在图的引导下,扬一扬“家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家庭中的“不和谐” 现象,可以让学生针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家庭问题进行讨论,群策群力提一些建设性意见,教师加以辅导和总结。第三、四步则要求学生把爱家、爱 父母落实到行为上,学生写好后,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去做。

最后全班学生共同朗诵“送你一首诗”。

课后拓展 按自己在课堂上所想的,为家里做一件比较特别的事。【资料库】

爱的盛宴

儿子在外地工作,长年不回,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讯。

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饺子,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制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她想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先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

看着已经包好的饺子,母亲绝望至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怎么办呢?聪慧的母亲居然想到从邻居那里讨来一个注射针管,调好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个针管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

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九 我心目中的父母

[辅导目标] 1.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2.学会与父母沟通,爱父母。

[设计思路] 19 本课以与家、与父母有关的饱含亲情的歌曲导入,使学生的心中充满温馨,定下了以平和、宽容的心来理解父母的基调。通过模仿表演父母的言行,一方面感受亲情,一方面也看到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接着展示两个学生对父母的做法感到疑惑的典型事例,使学生直面自己的父母,感受亲情,理解父母,并思考如何与父母沟通的问题;然后用一个故事,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缺点,真诚地与父母沟通;最后以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构想心目中理想的父母,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能”与“不能”,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父母,爱父母。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与家、与父母有关的歌曲。

2.让学生仔细观察父母的语言、动作、神态,了解父母亲最突出的特点。

课堂组织 暖身操 歌曲内容可包括歌颂家的温暖幸福、父母亲之爱甚至父母亲教给的歌曲。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学生凑一凑学过、唱过、听过的有关歌曲,试着唱一二句,然后选定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多数学生会唱的歌,全班一起唱一唱。如果学生还会唱,可放音乐跟唱。

咱爸咱妈 表演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父母身上哪怕是有缺点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爱意。教材上有一幅提示图,提示学生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应当注意掌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善意地表现自己的父母,可以有调侃,但要杜绝不尊重和丑化,避免把表演变成对父母的控诉。可分组进行表演。表演之前可先向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父母的外貌特征、脾性特点。也可以请准备得比较充分、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表演。在开心地演过、笑过之后,应启发学生从自己身上表现出的父母的遗传特征、父母的典型语言动作等方面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友好提示”可作为小结,让学生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我思我悟第一个事例是关于对爱的理解,要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感受、理解父母不溢于言表却深沉、细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被自己忽略、不曾察觉的父母之爱的点点滴滴,从而理解父母,加深与父母的感情。第二个事例中母亲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这件事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父母感到最不能认同的事情之一,很多学生可能会有同样的感受。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并提出 具体建议。

为我自豪 启示学生可以用其中的故事与父母沟通分享,让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而自豪。应借助教材的事例,侧重进行与父母沟通方法的辅导。

真情告白 是学习与父母真诚沟通、相互理解的一个实际操作环节。第一步让学生构想自己心目中的父母,把对父母亲的期望、愿望或者希望写下来,让父母了解自己的真情和想法。第二步是让学生也读一读父母亲的真情告白。教材所提供的《父母的能与不能》代表了多数父母的心声,充满理性又饱含深情。教师可以父母的身份读给学生听,并加以阐释。

课后拓展 把在课堂上构思好或已写好的“我心目中的父母”读给父母听,也听一听父母谈“我心目中的孩子”。想一想:如果彼此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差距较大,如何沟通解决?

【资料库】

马瑛瑛

有一次,我和妈妈闹了别扭。

我对妈妈说:“我永远不理你了!”

妈妈笑笑说:“你不到半天就会理我的。”

我执意不理妈妈了。

我躲在房间里看“小人书”,没有看完就丢了; 我搭积木,怎么也搭不成。半天还不到呢,我难过极了!我轻轻推开门,站在离妈妈远远的地方,妈妈说:“傻孩子,别和妈妈斗气了。” 我问妈妈:“你为什么知道我一定要理你?” 妈妈说:“因为你的心是妈妈给的。” 第五单元 品德与心理 【单元提要】

儿童时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品德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而健康的心理是优良品德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会品德高尚。品德心理形成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品德和心理教育的交叉重叠,可以说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只有恪守诚信,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心理健康的人。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即使是在学校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竞争,树立良好的心态。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法制、利益和操守、个性与人生等诸多冲突,错综复杂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选择、舆论和行为,如何应对社会上存在的繁杂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冲击,如何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敏感性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也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单元《人人讲信用》教育学生学会诚信待人;《你成功,我喝彩》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成功,学会欣赏别人,并提高自己;《左右为难,我该怎么办》则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十 人人讲信用

【辅导目标】

1.知道讲信用的重要性。2.做个讲信用的人。

【设计思路】

本课首先让学生表演“五毛钱的故事”,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讲信用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不讲信用、失信的危害性。然后展开诚信讨论,总结诚信的 好处与失信的危害,并通过举出与诚信有关的成语,让学生明白诚信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最后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诚信行为,养成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1.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名言。

2.表演“暖身操”演员。

课堂组织 暖身操

可以请两个学生表演故事,然后围绕教材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小故事大道理 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举例说明讲信用的重要性。七嘴八舌 先引导学生看明图意,然后讨论 “小三”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可结合生活实例来说。

智者见智 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提炼。

经典汇聚

可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增加趣味性。最后全班集体朗诵《感悟诚信》,体会诚信之美。

信用记录

可作为课后拓展活动。

课后拓展 做好诚信记录,做个讲信用的人。

【资料库】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民无信不立——孔子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法师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十一 你成功 我喝彩

【辅导目标】

1.学会欣赏别人,不嫉妒。

2.懂得学习别人的优点,共同进步。

【设计思路】

本课以真实情景入手,通过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学习真诚地祝贺与他人的成功,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接着通过互相分享和互相祝贺同学的成功,感受这样做的愉悦。然后通过分析面对别人的成功的几种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克服嫉妒心理,欣赏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从中获得进步。最后让学生从欣赏和向同桌学习开始做起。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奖状或作品、其他要展示的故事。

课堂组织 暖身操 可以由教师指定演唱者,也可以毛遂自荐或由同学推选,可以唱歌,也可以跳舞或朗诵,表演结束,全班学生要鼓掌喝彩,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祝贺词。

回忆录 可把写改为说,并引导学生体验真诚祝贺别人后相互间所产生的喜悦之感。

分享成功 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与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将贺词做成贺卡,互相赠送。

七嘴八舌 要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分析谁的想法是对的,谁的想法是错的,可重点分析讨论其中的某个情境。如分析第一、四图时,可以提出问题: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有嫉妒心理时该怎么办?可以给学生提出具体建议,如: 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客观分析自己,肯定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化嫉妒为动力等。要引导学生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以进步代替嫉妒。

顺眼看他人 可让同桌互相交流。要让学生明白,顺眼看他人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的不愉快,还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身心健康。

十二 左右为难 我该怎么办

【辅导目标】

1.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 通过价值澄清,锻炼道德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并能运用于实践。

【设计思路】

本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判断,感受什么是道德两难问题。接着通过道德两难的经典故事,让学生通过辩论,再一次进行价值澄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抉择能力,引导学生将道德判断正确运用于实践。然后呈现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考验学生的道德抉择能力。最后让学生推而广之,从回忆和总结自己和他人处理两难问题的经验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

让学生读“思索园”的故事,按自己的观点选择做正方还是反方,并准备辩论材料。

课堂组织 暖身操

在学生看材料并做选择后,提问学生选择时是什么心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左右为难。然后让学生阅读“知识链接”的内容。

想一想

教师要进行讲解,说明为什么难以选择,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两难问题。(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和问题。其暗含的道德规范往往叫人难以抉择。)可多举几个道德两难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激发学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思索园

这是本课的重点,要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阅读故事,然后选择正方或反方参加辩论。辩论的正反方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分成两组或四组由若干人担任主辩手,其他人作为支持者,可以帮助补充相应的观点。辩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理性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对是非、善恶标准的把握。注意:辩论无胜负之分。

七嘴八舌

上一篇:二上语文专项复习下一篇:生产部12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