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典型题

2024-05-11

初二数学典型题(共6篇)

篇1:初二数学典型题

初二政治下册典型题

第10课、我与集体共发展

1、一天,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佛祖说:“把它放到大海中,于汹涌澎湃的大海融为一体,大海不会干涸,水滴也不会干涸。”(1)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分)答:课本4页2题。

(2)想一想,作为集体的一员,你怎样为集体添光彩?(6分)答:11页3题。

2、肖冉是一家公司的现金出纳,近它管理的现金不下百万。突然有一天,她爸爸脑梗塞病复发,急需一笔现金去医院治疗,而此时家中无钱,又无处可借,这下可难坏了肖冉;如果没钱给爸爸看病,爸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拿公司的钱去看病,有违反公司的制度。(1)你认为肖冉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答:肖冉应该遵守公司的财务制度。课本9页第三段正文。(2)肖冉遇到了什么难题?

答: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

3、2002年5月30日,广西柳州市的一名中学生登陆美国雅虎网站浏览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信息时,发现该网站展示的中国版图领土不完整。他当即向雅虎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这一重大错误并要求及时改正。6月3日,这名中学生受到该网站回复的电子邮件,错误的地图也已经更正。他的母亲知道此事后,既为儿子的“中国心”自豪,又觉得此事还要向外交部报告为妥。不久,外交部回信称赞了他们母子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心。

你怎样评价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答:(1)该中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荣誉和利益。

(2)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国家的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3)雅虎网站的做法有损我们祖国的荣誉和利益,该中学生这一行为维护了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值得我们学习。

4、2004年8月,中国女排在希腊雅典以辉煌的成绩,在20年后,又一次站到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一个国家的强大,比的不是单个,而是整体的比拼,只有团体的项目才能显示一个国家整体的强大。所以女排的夺冠更加凝聚人心、更加振奋人心。拚搏与智慧,团结与个性成为新时代的新女排精神。

读了中国女排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答:团结就是力量。课本6页3题。

5、在刘翔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背后,有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教练、医生和科研专家队伍。他们分析它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录像,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便科学的调整他的状态,制定比赛策略和战术,帮助刘翔树立战胜对手的信心。在国家和集体的关心和支持下,刘翔成功了。面对鲜花和荣誉,刘翔非常冷静,他说:“我要把握住机会,在运动生涯中创好更多的奇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祖国铸就更大的辉煌。” 刘翔的成功给了你哪些启示?(1)课本4页2题.(2)我们应该自觉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在集体中发展自己,并为集体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3)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我们要学习刘翔为国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增光添彩。

5、开赛之前并不被看好的巴西队在2002年世界杯赛上获得了冠军,其关键就是全队的团结,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巴西队发扬团队精神的做法却鲜为人知。在世界杯筹备阶段,主教练斯科拉里为入选队员规定的先决条件是:除球技高超外,还要有好脾气、能与人为善等品质。正是有了如此“苛刻”的先决条件,这支球队才比其他参加世界杯的任何国家队都团结。

巴西队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课本6页3题。

6、小李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平时待人和气、工作认真,深受大家的喜爱,刚刚被评为劳动模范。因为厂里面临技术革新,他已连续两个月没有休假了。正当技术攻关到了关键时刻,小李得知自己远在外地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工作一直没让人告诉他。现在母亲到了弥留之际,非常希望能再见自己的儿子一面。小李陷入非常为难的境地,他知道自己一走,厂里的技术革新项目就要陷入停顿,会对厂里造成不小的损失;可是一想到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大的母亲,他心里就像刀割一样。

(1)小李遇到什么难题?答: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2)你认为小李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呢?为什么?

答:小李应该为了集体的发展牺牲个人利益。因为:9页正文3段。第11课、关心社会 服务社会

1、当选“感动中国”2006年年度人物的有一个集体:青岛“微尘”爱心团体。“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愿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展到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不同的名字——“微尘”。

(1)“微尘”身上有哪些优点?答: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不求回报。(2)“微尘”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答: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亲社会行为。(3)我们应怎样培养这种行为?

答:①学会谦让、分享、助人。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4)我们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为贫困灾区捐款、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等。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嘈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是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寂静。(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句话的?

答: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我们要学会谦让。②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礼让。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④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2)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我们要学会谦让。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②谦让突出的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④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3、有一个奇怪的盲人,尽管他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走路的时候却要手提一盏灯笼,不管别人恶意的嘲讽还是善意的询问,他都笑而不答。

聪明的同学,你能猜出他为什么这样做吗?你又从中感悟到什么?

答:(1)盲人这样做方便了自己,更有助于别人。能使别人看到灯后躲闪自己,也避免自己碰到别人。

(2)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从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4、(1)请写出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有何重要意义?课本16页1题。(1)有人说社会是本“无字书”,这是什么意思?课本16页1题。

(2)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课本17页3题。

5、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活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简单说,一切有利于

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都可以成为亲社会行为,比如谦让、合作、分享、助人、奉献等。羊城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答: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学会谦让、分享、助人。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第12课、感受大自然

(2006-2007年期中题)

1、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业迅速升温,一大批楼堂馆所蜂拥而起,这些建筑与周围青山绿水极不协调。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已有600多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

材料三:我国沙漠化土地已占陆地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64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受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系污染严重,全国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1)综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因素?(3分)答:①材料一反映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1分);②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物种在减少(1分);③材料三反映了环境状况不容乐观(1分)。

(2)阅读材料说明造成以上因素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①人类以牺牲生态、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1分)②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1分)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理由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1分)(3)结合材料你认为应怎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分)

答: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分)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1分)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1分)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促进人以自然的和谐相处?(3分)

答:标准答案:保护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植树造林,自觉捡拾垃圾,保护风景区的环境卫生,敢于和破坏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分)参考答案:也可答课本50页2①②③

2、(1)在我国,人与自然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答: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2)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学习环保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第13课、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1、近日,国家环保总局聘请了新一届“环境大使,”16岁的北京高一女孩姚远有幸当选,成为最年轻的“绿色使者”。在姚远的家中,垃圾被分类装进了桶中,还有的地方专门放置废纸和旧瓶子。姚远在北京还搞过许多环保小调研,写了许多环保方面的文章。姚远说,能获得“环境大使”称号,也非常愿意为绿色地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他制定了环保宣讲计划:每年至少一次到偏远地区,为当地的校学生讲授环保知识。

姚远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或者问:我们应怎样向他学习?)答:课本50页2题。2、1、某地市民倡议:“告别塑料袋,重拎布袋子;用我们的一双手装扮一个洁净、无害的家园。”元旦前夕,校园内雪片似的贺卡,飞向四面八方。面对此景,初三(1)班班委会提出倡议:“少写一张贺卡,多植一棵树木;放眼未来世界,共创美好家园。”(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提出上述两个建议的原因。答:存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2)为共创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实际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

答:①宣传百户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②节约用电;③不用一次性餐具;④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污染环境;⑤搞好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⑥美化环境;⑦爱护花草树木;⑧积极参加植树;⑨不捕杀野生动物;⑩依法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整治环境、保护资源的建议等。第14课、感受现代科技

1、材料一:10多年来,我国农业新品种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增产粮食10%以上。目前,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证实,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总值正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着大跨越,由10年前的3000亿元变成了现在的18000亿元。在国民经济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也由10年前的1%一跃而为现在的15%。材料二:截至2003年,我国的网络大学已有4年前的4所发展到67所,网络大学生达100万人。网络教育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分)

答:材料一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材料二说明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1分)(2)通过对第(1)问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答: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材料一的理解。(5分)(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5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①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分)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分)③我国的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分)④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分)

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课本61页正文。

3、中共中央政治局2005年6月27日下午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发表讲话。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性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课本61页正文。第15课、走创新之路

1、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于2006年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它吹响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必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有一里程碑。

(1)为什么党中央作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6分)答: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因为创新,科技才走出了神秘的象牙塔,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2分)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分)

③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2分)(2)党中央的这一决策对你有何启示?(6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6分)答: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1分)①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1分)

②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要“敢于想”。其次,要“能够想”。最后,要“善于想”。(1分)

③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1分)

④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1分)

⑤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1分)

2、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胡锦涛总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强调?(6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性)

答:①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2分)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分)

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2分)

(2)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你有何启示?(6分)73页1题。(3)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科技?(1分)空间科学技术。(4)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这一现代科技?(6分)67页1题。

3、爱因斯坦在幼年时曾惊讶罗盘的指针永远指向北方,并由此唤起他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后来,他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这说明,只要有了好奇心,就能有所发明创造。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5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课本71页4题。

4、材料一: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按照邓小平同志遗愿,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基金主要奖励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奖励在100人左右。

材料二:大连市某校一高二学生发明的新型剪刀项目经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审查合格,获得新型剪刀的专利权。这名同学平日就是一个好学、善思的学生,生活中善于留心观察、勤于探索。学校经常开展的“读书节”“科技界”以及开设的研究性学习等都为这位同学动手实践和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1)国家为什么特别重视科技创新?(5分)

答: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因为创新,科技才走出了神秘的象牙塔,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2分)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分)

③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谈谈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5分)73页1题。

5、俗话说得好,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与:前辈为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5分)同意。课本75页正文一段。

6、武汉市16岁的高中生胡登煌两年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胡登煌的创造多来源于生活,他遇见困惑就不轻易放过它。一旦有了想法,就记下想法或画一个草图,等到课余或放假时再研究。他说:“高小发明创造肯定会遇到困难,但关键是别放弃。”

胡登煌的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分)课本73页正文一段。

7、“快速测平仪”可用来搞农田基本建设以及水利建设;“多功能捣蛋机”可轻易将蛋黄贺蛋青分离;“简易快速播种器”将农民从一把把抓种子一粒粒播种中解放出来,播种速度是手工播种的七八倍;“改造普通显微镜使之能与多媒体(数码相机)整合”给普通显微镜装上了放置数码摄像设备的平台,将现有设备整合使用;“防雨淋自动收衣装置器”可轻松解决家庭主妇的后顾之忧„„谁能想到,这些获得省内甚至全国大奖的发明创造,竟出自一群中小学生。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中小学生们的发明创好让人啧啧称赞,更有的人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你不由得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无边界。(1)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

答: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2)这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答: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73页1题。

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正在全国几十个省市顺利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各学科的教学要求中,也都重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为什么要特别重视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6分)

答: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因为创新,科技才走出了神秘的象牙塔,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2分)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分)

③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2分)

④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2分)

(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6分)课本73页1题。

1、浩源发明的“带自动伸缩挡雨板的公共汽车”,是浩源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位以一项发明赢得五个国家级大奖的小科学家,该作品被放在北京的宋庆龄故居永久展出。当记者让他谈谈今后的打算时,他只是淡淡地说:现在进行的发明活动还都只是特长、爱好,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打牢固了,一定要与众不同才能取胜。

因此,有人说,积累知识比培养创新能力跟没重要。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二者都很重要。(1)提高创新能力,有所发明和创造,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证。(2)76页正文一段。

2、(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什么都特别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课本68页1题;70页江泽民名言、(1)B(2)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课本73页1题。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05-2006年期末题)

1、材料一: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

材料二: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拟定的。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说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答:材料一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1分)材料二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分)材料三说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1分)(2)通过对第(1)问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分)

(3)第(2)问的结论,对青少年提出什么样的要求?(3分)

答:作为青少年,A我们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1分)B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1分)C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1分)

3、现行宪法颁布以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对宪法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加以修改和补充。对宪法的每次修正都会受到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

为什么对宪法的每次修正都会受到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8分)

答: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应怎样对待宪法?

5、为什么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答: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6、材料一: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领导人都一再说自己要重视模范地遵守宪法。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同盟》的章程都规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材料三: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什么?

答:材料一说明: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材料二说明: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材料三说明: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2)通过对第(1)问的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第(2)问的结论,对青少年提出什么样的要求?(3分)90页2题。

答:在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都应首先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青少年,A我们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1分)B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1分)C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1分)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课本84页1题。

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全国再一次掀起学习宪法的热潮。请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宪法?课本90页5题。

4、李明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李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答:不对。89页正文2段。

5、2005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鲜明的把法制宣传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在一起,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时代脉搏、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宣传宪法? 答: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第17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近年来,国家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就会陷于混乱。

(1)上述材料集中说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什么基本方略?(2分)这一方略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课本93页1题。(2)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4分)

答: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分)②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1分)③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1分)

(3)你认为如何实施这一基本方略?(2分)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1分)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1分)

(4)这一基本方略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要求?(4分)

答: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里,就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1分)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3分)

2、“12345,有事找政府。”市、县(区)长公开电话是聊城市政府近年来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电话开通后,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充分行使公民的监督权。截至2004年3月,仅市长公开电话室就已督办市长热线2万多条。

(1)结合有关法律知识,谈谈你认为开展该活动有何积极意义?(4分)

答:开展该活动是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或批评建议权)。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分)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2分)(2)除了拨打市长热线之外,你还会通过那些途径行使监督权?(2分)答:还会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行使监督权。(3)行使监督权对青少年有什么要求?(2分)

答: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安徽省蚌埠一个普通村庄的普通农民庞文全就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向党中央写信。他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不仅收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复信且他的建议一一被采纳,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反腐倡廉之风的兴起,都和他的意见和建议有一定的关系。

(1)庞文全这样做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权利?(2分)答:监督权(或者批评建议权)(2)公民享有这项权利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课本104页11题②要点。

篇2:初二数学典型题

1.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2.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3.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4.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5.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

9.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10.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篇3:初二数学典型题

一、不经意型

例1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设向量m= (a, cos B) , n= (b, cos A) , 且m∥n, m≠n.求sin A+sin B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知:因为m∥n, 所以acos A-bcos B=0.

由正弦定理有:sin Acos A-sin Bcos B=0,

即sin2A=sin2B.

在△ABC中可得:2A=2B或2A+2B=π.

若A=B, 则a=b, 此时m=n, 不满足题意.

注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这种错误时不经意的, 我们应如何避免呢?我们在解完题以后不要急着解下一题, 应回过头来再看一下, 检验解题过程中是否有应该重复回避的方面.正如我们在求曲线轨迹时, 做完题后我们通常会检验题中有没有取不到的点或取不到的部分, 这也是老师上课讲解此类题时强调的重点, 我们在这里也应如此.另外, 我们还应该整理出平时自己容易出错的题目, 经常拿出来看看, 以免下次再犯.

二、按部就班型

例2抛物线C:x2=-2py (p>0) 上的动点P到直线l:3x+4y-12=0的最短距离是1, 求抛物线C的方程.

解点P (x, y) 到直线l的距离

正解∵由图可知, 抛物线上的点均在直线3x+4y-12=0的左下方,

注该题最好的回避方法是画出直线和抛物线的大致图像, 依据图像解题.另外就是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应用.本题也可用“平移直线”的方法求解.要想解决好这类题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解题过程中要多思考, 思考这类题型和我们平时解决与之类似题的区别, 只有注意到了这种区别就能解决好.正如, 我们在用“点差法”求与圆锥曲线相交的直线方程时, 对于椭圆部分的题型我们没有检验求出来的直线是否与原椭圆有交点, 往往就造成我们对于双曲线部分的题型也不知道去检验, 这就是我们想法上的按部就班造成的错误.

篇4:名词典型题例

A. ideasB. photosC. newsD. stories

解析:much 是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的, A、B、D三个选项均是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C项为不可数名词,因此选C。

2. I have two ____ and three bottles of ____ here.

A. orange; orangeB. oranges; orangesC. oranges; orangeD. orange; oranges

解析:orange 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可数名词意为“橘子”,另一种是不可数名词意为“橘汁”,此题第一空应填可数名词,第二空应填不可数名词,因此选 C。

3. Every evening Mr. King takes a ____ to his home.

A. 25 minutes’ walkB. 25 minute’s walkC. 25 minute walkD. 25 minutes walk

解析:句中的 minute应该用其复数的所有格形式,因此选A。

4. An old ____ wants to see you.

A. peopleB. person C. the peopleD. the person

解析:person与people 都有“人”的意思,但用法不同。“一个人”用 “a person”,“两个人”用“two persons”; people 泛指“人们”,是集合名词,表示复数;the people 指“人民”;a people 指“一个民族”。因此选B。

5. Help yourself to ____.

A. chicken and appleB. chickens and appleC. chickens and applesD. chicken and apples

解析:chicken 可用作可数名词意为“小鸡”,用作不可数名词意为“鸡肉”,根据题意应理解为鸡肉;apple为可数名词,故应用复数形式,因此选D。

6. Oh, dear. I forgot the two ____.

A. room’s number B. rooms’ number C. room numbersD. rooms’ numbers

解析:room number 房间号码。room可直接用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类似的还有my physics teacher,two bus drivers等,因此选C。

7. She has been in Tianjin for ten years. Tianjin has become her second ____.

A. familyB. houseC. home D. room

解析:family指家庭或是家庭成员; house指房子(住所); room指房间;而home 指家,因此选C。

8. ____ mothers couldn’t go to the meeting, because they have gone to Shanghai.

A. Mary and Peter’sB. Mary and PeterC. Mary’s and PeterD. Mary’s and Peter’s

解析:此句中“mothers”是复数,表示的应是两个人各自的母亲,因此选D。

9. Li Lei has been to ____ many times this month.

A. her uncleB. her uncle’sC. her unclesD. aunt’s

解析:此句意为 “李蕾这个月去过她舅舅家多次。”表示具体场所时,可省去所有格后面的名词,因此选B。

10. He is a success as a leader but he hasn’t ____ in teaching.

A. an experienceB. much experienceC. many experiencesD. a lot of experience

解析:experience 作 “经验”讲时是不可数名词,作“经历”讲时是可数名词。本句中应理解为“经验”,因此是不可数名词,排除 A、C两项。又因 a lot of , lots of, plenty of 只用于肯定句,不用于否定句,因此选B。

11. A classmate of ____ was here ten minutes ago.

A. youB. yourC. your sisterD. your sister’s

解析:此题考查名词的双重所有格。应选D。

12. A group of ____ are talking with two ____.

A. Frenchmen; GermansB. Germans; Frenchmans

C. Frenchmans; GermenD. Germen; Frenchmen

解析:Frenchman 是复合词,其复数形式为 Frenchmen; German 的复数构成为直接在词尾加-s,因此选A。

13. The team ____ having a meeting.

A. isB. are C. amD. be

解析:team 是一个集合名词,既可表示单数意义(指整个小组),也可表示复数意义(指小组中的成员),根据题意应为后者,因此选B。

14. “Would you like ____?”“____, please.”

A. drink; Three coffeesB. a cup of drink; Coffees

C. a drink; A coffee D. a drink; Three cups of coffees

解析:drink 和coffee都是不可数名词,可以用…of来表示数量, 如three cups of coffee, 当前面加a 时,则表示“一杯”,因此选C。

15. 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by ____, but also the flesh and blood of ____ men.

A. earth and stone; millions ofB. earths and stones; millions

C. the earth and stone; million ofD. the earths and stones; millions

篇5:初二数学证明题

初二数学证明题

1、如图,AB=AC,∠BAC=90°,BD⊥AE于D,CE⊥AE于E.且BD>CE

,证明BD=EC+ED

.解答:证明:∵∠BAC=90°,CE⊥AE,BD⊥AE,

∴∠ABD+∠BAD=90°,∠BAD+∠DAC=90°,∠ADB=∠AEC=90°.

∴∠ABD=∠DAC.

又∵AB=AC,

∴△ABD≌△CAE(AAS).

∴BD=AE,EC=AD.

∵AE=AD+DE,

∴BD=EC+ED.

2、△ABC是等要直角三角形。∠ACB=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做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ADC=∠BDE

解:作CH⊥AB于H交AD于P,

∵在Rt△ABC中AC=CB,∠ACB=90°,

∴∠CAB=∠CBA=45°.

∴∠HCB=90°-∠CBA=45°=∠CBA.

又∵中点D,

∴CD=BD.

又∵CH⊥AB,

∴CH=AH=BH.

又∵∠PAH+∠APH=90°,∠PCF+∠CPF=90°,∠APH=∠CPF,

∴∠PAH=∠PCF.

又∵∠APH=∠CEH,

在△APH与△CEH中

∠PAH=∠ECH,AH=CH,∠PHA=∠EHC,

∴△APH≌△CEH(ASA).

∴PH=EH,

又∵PC=CH-PH,BE=BH-HE,

∴CP=EB.

在△PDC与△EDB中

PC=EB,∠PCD=∠EBD,DC=DB,

∴△PDC≌△EDB(SAS).

∴∠ADC=∠BDE.

2

证明:作OE⊥AB于E,OF⊥AC于F,

∵∠3=∠4,

∴OE=OF. (问题在这里。理由是什么埃我有点不懂)

∵∠1=∠2,

∴OB=OC.

∴Rt△OBE≌Rt△OCF(HL).

∴∠5=∠6.

∴∠1+∠5=∠2+∠6.

即∠ABC=∠ACB.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过点O作OD⊥AB于D

过点O作OE⊥AC于E

再证Rt△AOD≌ Rt△AOE(AAS)

得出OD=OE

就可以再证Rt△DOB≌ Rt△EOC(HL)

得出∠ABO=∠ACO

再因为∠OBC=∠OCB

得出∠ABC=∠ABC

得出等腰△ABC

4

1.E是射线AB的一点,正方形ABCD、正方形DEFG有公共顶点D,问当E在移动时,∠FBH的大小是一个定值吗?并验证

(过F作FM⊥AH于M,△ADE全等于△MEF证好了)

2.三角形ABC,以AB、AC为边作正方形ABMN、正方形ACPQ

1)若DE⊥BC,求证:E是NQ的`中点

2)若D是BC的中点,∠BAC=90°,求证:AE⊥NQ

3)若F是MP的中点,FG⊥BC于G,求证:2FG=BC

3.已知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BC的平分线,EF⊥BC于F,AD与BE交于G

篇6:数学初二下册几何题

(1)求证:EF= 1/2AC

(2)若∠BAC=45°,求线段AM、DM、BC之间数量关系.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的中点,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

(1)求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BFE是菱形?为什么?

3、D、E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ABC(即AB≠BC≠AC)的边AB、AC的中点.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动点,连接OB、OC,点G、F分别是OB、OC的中点,顺次连接点D、G、F、E.

(1)如图,当点O在△ABC的内部时,求证: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DGFE是菱形,则OA与BC应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

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交BD于O.(1)求证:BO=DO;

(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D的长.

7、.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接EF、FG、GH、HE.

(1)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试探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四边形EFGH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8、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10,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

(1)线段A1C1的长度是多少?∠CBA1的度数是多少?(2)连接CC1,求证:四边形CBA1C1是平行四边形.

9、如图,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O为BD的中点,PO的延长线交BC于Q.(1)求证:OP=OQ;

(2)若AD=8厘米,AB=6厘米,P从点A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运动(不与D重合).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t表示PD的长;并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10、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是BC边上的高,将△ABE沿BC方向平移,使点E与点C重合,得△GFC.(1)求证:BE=DG;

(2)若∠B=60°,当AB与B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是菱形?试证明.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

(1)求证:△ABE≌△ACE

(2)当AE与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ABE≌△DFE;

(2)连结BD、AF,判断四边形AB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BC边上,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1)求证:AE=DF;

(2)若AD平分∠BAC,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5、在梯形ABCD中,AD∥BC,AB=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点E,并延长DE至点F,使EF=DE.连接BF、CF、AC.(1)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2)若DE²=BE-CE,求证:四边形ABFC是矩形.16、.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和∠BAC的外角平分线,BE⊥AE.(1)求证:DA⊥AE(2)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作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1)当点D在BC上运动时,∠EDF的大小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2)当AB=10时,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多少?

(3)点D在BC上移动的过程中,AB、DE与DF总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交AB于E.(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BC的中点,连结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CF(2)当BC与AF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C是矩形?并说明.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结BG并延长交DE于点F.(1)求证:△BCG≌△DCE(2)将△DE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MA,判断四边形M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21、.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到D’处,折痕为EF.(1)求证:△ABE≌△AD’F D’

(2)连结CF,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1)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说明理由.23、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结AE、CG.(1)求证:AE=CG;(2)猜想AE与CG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4、如图,在四边形ABF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CF=AE.(1)试探究四边形B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AB=1,BC=根号5,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于点E、F.(1)证明:当旋转角为90°时,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2)试探究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与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26、如图,B、C、E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连结BG、DE.(1)猜想BG与DE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指出,并说明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矩形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BOC≌△DOF;

(2)当EF与A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并说明.28、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CE,连结DE并延长至点F,使EF=AE,连结AF、BE和CF.(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判断四边形AB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9、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D不与B、C重合),△ADE是以AD为边的等边三角形,过E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F、G,连结BE.(1)求证:△AEB≌△ADC;

(2)四边形BCGE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1)求证:BG=FG;

(2)若AD=DC=2,求AB的长.

31、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DF.

3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求证:AE平分∠BAD.33、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的平分线,BD⊥AD于D,AB=12,AC=18,求DM的长.34、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DH⊥BC.(1)求证:DH=1/2(AD+BC)

(2)若AC=6,求梯形ABCD的面积。

35、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DC,PF⊥BC,E、F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的长.36、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二数学典型题】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数学压轴题06-04

初二数学05-09

初二数学反思04-13

初二数学书04-23

初二数学上册04-24

初二小班数学04-26

数学初二总结04-26

初二数学提高05-08

初二数学上免费05-23

数学初二论文范文05-10

上一篇:背影朱自清课文下一篇:开展世界避孕日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