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2024-05-12

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共9篇)

篇1: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艺术。讲礼仪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小学生的教育要求。身在礼仪之国,就应该做讲礼仪的好公民,讲礼仪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才能构建文明校园。要求小学生在学校做一个三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懂文明的好孩子是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行为不文明,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文明礼仪的困境

小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小学校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有的学生不喊报告直接闯进教师的办公室、在公共场合打闹。这些不良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呈增长的态势,所以对当代大小学生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与礼仪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的礼仪教育,如上课时起立,敬礼,上课不要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要从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开始,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尊敬师长是小学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对父母主动问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校园里,首先,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同学,在实现尊重教师的同时,做到学生间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一个单薄的群体,只有当班级力量聚集到一起时,才会发挥集体作用,在这个集体中,需要培养学生互助进步,团结友爱。其次,想要让学生热爱学生生活,热爱校园,必须得让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而爱学校从热爱同学和老师开始,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同时,要热爱家乡多一点,以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一般学生中,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女同学相对要安静很多,体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心智存在差异,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针对男女同学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在良好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礼仪规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来具备的品质。学校在培养学生礼仪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1)制定规范针对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文明礼仪”评选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年龄段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从使用文明敬语开始,促使学生用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

(2)舆论宣传学校的宣传要利用好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介宣传礼仪知识。校广播站在宣传弘扬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大力表扬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貌,与此同时,要宣传文明礼仪树新风的观念,在老师的带领和广播的宣传下,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使之成为学习的典范。

6.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引用名人的先进事迹、思想、优秀品质和典型的事迹行为,熏陶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惯用的思维就是以老师为模板进行效仿,老师的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好自身形象,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校园或者校外,一些学生遇到老师不敢打招呼,而是避开,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和学生打招呼,师生之间做到互助友爱,敢于表达自己,做到文明礼貌;对于遇到的问题和犯的错,要敢于认错,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老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要求礼仪为基础,逐步养成文明的做事风格。在文明礼仪等最基本的品质被学生接受后,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的教学推广。加强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蒋春梅.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赵雪.小学礼仪教育实施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儒家礼育思想及其实施方法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篇2: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一、叙事:一次“升旗仪式”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一早上。随着铃声,和着进行曲熟悉的旋律,全校师生整队来到操场。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

整队、仪仗队进场、奏国歌、唱国歌、„„一系列程序之后,主持人开始了“国旗下讲话”。今天的题目是:“文明礼仪”。

发言者从引用文明格言,逐步举事例,结合学校同学们的事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后是“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好学生”的“谆谆教诲”„„

环顾周围——学生队伍中不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偶尔,还会传来一阵骚动。班主任们似乎意识到什么,常常走动着、纠正着、维持着„„

教师队伍虽然比较安静,“为人师表”的古训似乎还起着作用,但是,只要仔细看一下他们的眼神,分明写的是“无奈”两字。

这就是在我们这个学校里每周都在进行的升旗仪式。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早已不计其数。它的过程更是耳熟能详——台上发言者的喋喋不休,下面听众们各行其是。我们不感反思:学校升降国旗,举行仪式,是为了使同学们通过升降国旗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仪式,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升国旗,是在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和场合中进行的,在礼仪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但并不是所有同学们能知道升国旗的礼仪,在参加升降国旗的仪式时,能自觉遵守有关的礼仪规则。

二、现状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受到重视,学校与家庭重视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重视升旗礼仪的规范,但还有小学生自觉遵守升旗礼仪的意识低下。于是,对学生升旗礼仪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为举行升旗有意义,如有的学生认为升国旗是热爱祖国的象征,有的学生认为升国旗能让人们记住伟大的革命烈士。有11%的学生则认为升旗是浪费时间,是无聊的。据调查,8%的学生能一直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范,43%的学生能经常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范,36%的学生有时能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范,11%的学生偶尔能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范,2%的学生从不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范。

三、教育对策

升旗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升旗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升旗礼仪习惯,经研究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最传统的讲课方式,教师在升旗礼仪教育中 ,既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 ,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中高年级比较适合这种方法。课堂讲授法主要是教师利用礼仪教育课、晨会、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等阵地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 ,对学生讲授升旗礼仪知识和有关国旗的知识,如国旗的由来、国旗的象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升旗礼仪意识,让学生了解国旗知识背景下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礼仪教育教材,如《成都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礼仪常识》、《小学生礼仪》等等。如在教育课上为学生灌输讲解少先队员如何戴红领巾,如何行规范正确的队礼,为什么要有升国旗的仪式等等。也有些关于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的文章被载入小学语文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就是讲述作者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作者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二)模拟训练法

所谓模拟训练就是创设一种升旗的情景,在情景中学生模拟升旗的情景,做好升旗礼仪规范,教师在这情景中对学生的升旗礼仪进行训练。除教师对学生礼仪规范进行指点外,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师的角色,寻找错误的不良的礼仪行为,利用这种可操作性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升旗礼仪行为和升旗礼仪意识。

(三)故事启迪法

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很多故事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选取一些涉及国旗方面的故事给他们讲解, 以生动、感人的事例介绍无数革命先烈为维持祖国尊严,为了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东方高高飘扬,用生命和鲜血铸起共和国的大厦的丰功伟绩。利用革命先烈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的情节和主人公的感人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方法形式多样,可以家长讲、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可以在课内讲,以在课外或家里讲;可分为个人讲,也可以是全校集中讲。

(四)榜样示范法

所谓榜样示范法就是利用平日在升旗过程中的或书中出现的良好的升旗礼仪之事或人,用这些人或事物的优秀表现来影响、感染、带动和鼓舞其他孩子行为的方法。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优秀或为什么规范,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 ,因用榜样示范的直观形象性 ,有利于学生升旗礼仪习惯的养

成。所以要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两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1、教师要率先垂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 教师是教育者, 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在升旗礼仪教育中 ,教师要有升旗礼仪的意识,在升旗过程中教师自己要遵守升旗礼仪规范,为学生作典范。

2、要塑造身边的典型 ,发挥学生中典型人物的作用。利用这种方法要重视示范引导 ,要注重利用个体 ,通过他们规范的礼仪来引导其他同学做到。如校升旗仪式上的旗手、护旗手;又如评选出升旗礼仪之星,让这些升旗礼仪之星利用良好的礼仪行为激励、影响其他同学。让所有同学争作升旗礼仪之星。

(五)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礼仪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 ,是促进受教育者的礼仪行为按确定方向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如 , 制定了《学生升旗礼仪行为考核表》,学校可成立由值周行政、值周老师、值周班级组成的值周机构 ,重点对各班的升旗礼仪进行检查、打分 ,一周一评 ,将得分的情况与学生评优、班级评先进挂钩,以此有效激励学生对规范升旗礼仪的追求和向往。科学正面的评价是强化升旗礼仪教育的不可忽视的必要方式。

(六)环境陶冶法

环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育者自身因素 ,对受教育者加以积极影响的方法。在实践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班级板报、图书角等进行升旗礼仪的宣传,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礼仪的氛围中。时时提醒学生遵守升旗礼仪规范。让学生在这良好的校园升旗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的熏陶。这无时不在的教育犹如一位无声的老师 ,引导着每一位孩子向规范升旗礼仪一步一步迈进。同时利用艺术的熏陶对学生进行升旗礼仪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看艺术作品触动孩子们,让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所以学校为孩子们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记录片。让学生编礼仪儿歌、在作文课中写升旗礼仪。

(七)实践活动法

教育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除了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升旗礼仪教育外,还可以走出学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性升旗活动,以形成良好的升旗礼仪。如组织学生到各大广场参加大型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升旗仪式的庄严,让他们体会升旗礼仪的重要性;还组织学生到各种革命先烈的纪念馆去看看,更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国旗是由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成的。

四、教育成果

孩子对新中国的成立了解不深,对中国的历史也很肤浅,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是一件难事。作为一名教师,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讲文明、懂礼仪的人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从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来,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活动中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是啊,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文明礼仪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升旗礼仪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排队要做到快、静、齐。升旗时要做到挺胸收腹,双手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眼看指挥,声音洪亮。从而达到爱祖国,爱国旗的教育。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纠正。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吸取其他老师的一些好的经验,取长补短,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六书校园礼仪活动指导(全八册)[M]南海出版社2005年01月

篇3: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1.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是近几年来, 由于生源竞争激烈,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数量”, 而忽略了“质量”, 在文化课成绩上“零入学”, 在德育考核上“零考核”。这导致了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二是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吸引生源, 紧跟市场变化设置热门专业, 学生盲目就读热门专业, 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 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 思想道德滑坡。三是学校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校本德育教材, 并且德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比较传统、单调, 不能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目的。

2.家庭方面的因素

上中职学校的学生, 一般出身于两类家庭, 一是单亲家庭, 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 往往心理脆弱, 自卑感强,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 思想放纵, 自由散漫, 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3.社会方面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冲击, 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职生, 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感染和冲击, 社会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可见, 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 尤其是网络世界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缺乏免疫力的中职学生危害极大。

二、解决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困境的对策

1.发挥学校正面主导教育作用

(1)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学校应通过学生填写社会调查表, 村委会、居委会和乡镇、街道办加注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学生入学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 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分制管理, 与学生毕业和就业相挂钩, 严把“入学关”, 控好“就业关”。

(2) 重视学生的特长。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 只要品行端正, 不管是什么专业, 在当今就业市场上都很紧缺。中职学校招生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根据特长选择相关专业就读,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克服自卑, 拥有自信,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 改革德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 编写校本教材, 增删教学内容, 改革过去在组织德育课堂教学时, 不了解学生实际而进行单纯理论灌输的学科本位思想。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口成“脏”、躲在厕所抽烟、跟教师顶嘴等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屡见不鲜。因此, 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树立法制观念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同时, 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正确的家庭教育

一是家长要多关心孩子, 让孩子健康成长。除了校内学习时间, 学生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 家长要善于分担孩子的困难与烦恼, 妥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父母, 要常回家看看孩子, 正确疏导和调节孩子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

二是家长要重视与学校多渠道沟通。学生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1) 通过播放积极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 出版宣传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书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通过政府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整顿管理, 让学生少上网、健康上网。

(3) 动员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为中职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 净化心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篇4: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 小学生 礼仪教育 困境 对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艺术。讲礼仪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小学生的教育要求。身在礼仪之国,就应该做讲礼仪的好公民,讲礼仪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才能构建文明校园。要求小学生在学校做一个三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懂文明的好孩子是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行为不文明,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文明礼仪的困境

小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小学校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有的学生不喊报告直接闯进教师的办公室、在公共场合打闹。这些不良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呈增长的态势,所以对当代大小学生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与礼仪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的礼仪教育,如上课时起立,敬礼,上课不要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要从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开始,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尊敬师长是小学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对父母主动问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校园里,首先,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同学,在实现尊重教师的同时,做到学生间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一个单薄的群体,只有当班级力量聚集到一起时,才会发挥集体作用,在这个集体中,需要培养学生互助进步,团结友爱。其次,想要让学生热爱学生生活,热爱校园,必须得让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而爱学校从热爱同学和老师开始,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同时,要热爱家乡多一点,以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一般学生中,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女同学相对要安静很多,体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心智存在差异,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针对男女同学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在良好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礼仪规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来具备的品质。学校在培养学生礼仪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1)制定规范

针对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文明礼仪”评选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年龄段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从使用文明敬语开始,促使学生用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

(2)舆论宣传

学校的宣传要利用好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介宣传礼仪知识。校广播站在宣传弘扬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大力表扬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貌,与此同时,要宣传文明礼仪树新风的观念,在老师的带领和广播的宣传下,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使之成为学习的典范。

6.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引用名人的先进事迹、思想、优秀品质和典型的事迹行为,熏陶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生惯用的思维就是以老师为模板进行效仿,老师的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好自身形象,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校园或者校外,一些学生遇到老师不敢打招呼,而是避开,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和学生打招呼,师生之间做到互助友爱,敢于表达自己,做到文明礼貌;对于遇到的问题和犯的错,要敢于认错,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老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要求礼仪为基础,逐步养成文明的做事风格。在文明礼仪等最基本的品质被学生接受后,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的教学推广。

加强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蒋春梅.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5: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发挥资助平台的正能量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困境;对策

感恩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学生可以与家长、教师以及身边的人和谐共处,会乐于帮助他人,会积极回馈社会。因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感恩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5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强,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尊重与感恩。学校教育应从基本的德育工作开始,而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训练导向无可置疑,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粮食,让其以一种良好的精神和行为状态在社会中生存更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类学校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纵然很多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对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依旧面临着许多困境。第一,家庭教育的忽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小开始,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因此在家庭中常常被家长所忽视,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会将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第二,学生观念的落后。由于从中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门槛低,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教育前未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对自我的要求较松,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从转化学生的观念开始,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大学生活之中。

三、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研究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针对其自身情况推出合理的德育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助平台,宣扬资助的正能量,设计更为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多样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将感恩教育最终落实到实处。

(一)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通过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其的考核大多是交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对思想观念的引导,让他们通过课程的教育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在行动上有所改变,这才是德育课程教育的目的所在。以感恩教育为例,让学生识别感恩的机会,做到知恩图报,需要体现在行动中。因此,课程考试的方式可多样化,感恩主题演讲,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是学生思维方式转变的行为体现,让事实说话,才能做到教育更富有实效。

(二)发挥资助平台的正能量教育

在各高校每年都会评定国家助学金,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对获得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资助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惠,以此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回馈母校,奉献社会,这是资助工作应发挥的价值所在。对于贫困生来说,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应存有感恩之心,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资助的平台,在大范围内进行正能量的宣扬和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获得国家资助。

(三)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场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其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就必不可少。如,针对特殊节日―――母亲节、父亲节安排相应活动。也可以设计成按照学生年级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感恩大学,责任意识培育等活动;大二学生的感恩父母养育,感恩教师培育以及自我成长反思等系列活动;更有大三毕业季的感恩学校,一路陪伴的专场教育活动,让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感恩母校,不忘为母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知恩、惜恩,并将其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校园中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将感恩意识内在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学习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广超.和谐社会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唤醒[J].文学教育(下),(9):57-58.

[2]杨渊,郑植文,李世书,等.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原因及对策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6(23):79-80.

[3]朱亮.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43-45.

篇6: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升斌 杨晓苏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6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凸显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使教育内容、环境、方法等各要素符合当前客观实际,并进行系统性地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网络的迅猛普及等,使得整个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问题和公共意识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发挥引导作用,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肩负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实事求是地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青年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完善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公共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健全的人。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而言,笔者认为面临着以下五个矛盾。

第一,大学生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和公共意识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科学技术达、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他们是时尚的一代,是创新的一代,是个性张扬的一代。网络的迅猛普及,是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打开网络,就好像走进了世界,可以“漂洋过海”,“畅游世界”,也可以穿越历史时空“博古览今”。大学生青年是主要的网络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显示,网民中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占30.60%。既可以通过电脑上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上网已经成为“随时随地”的事情。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更加便利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吸收新文化,新观念,追赶时代潮流;同时又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在网络上宣泄、炫富和恶搞等,促进网络不良文化更加泛滥。文化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各种文化交流、碰撞,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所谓的“红色文化”、“灰色文化”、“亚文化”等各种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青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辨别主流与非主流,任自己的兴趣爱好追逐各种文化形态,导致大学生青年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形势的严峻,又使他们成为迷茫的一代、心理失衡的一代、“坑爹”的一代。大学生群体是来自

五湖四海,由来自农村和城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青年学生组合而成。不同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不同和心理的落差,就会出现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这样的现象轻则导致学习生活气氛的不融洽,重则导致冲突,暴力事件;由于现代大学生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心理受挫能力较弱,面对失败和挫折,轻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重则自残,轻生。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低存在着心理问题,在一项研究调查中,“在调查的107名大学生中,14%的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非常满意;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学生分别为73%、13%”[1]。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发展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意识不强烈,部分学生面对需要帮助的孤、老、病、残、孕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也缺乏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意识,随时随地扔垃圾、搞破坏。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体上是好的。他们是切身体会和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的一代,看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比较强烈。近年来,大学生青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踊跃充当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上和网络上一些消极观念和错误观点的影响,或者自己眼前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就愤愤不平,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人民进行宣泄和表达不满,语言犀利,行为极端;也有一部分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不够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在一次关于入党动机的调查当中,被调查的大学生“37%的学生党员认为大学生入党对以后就业有好处,所以千方百计入党”。[2]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严重失调,使得大学生青年在人生价值观扭曲,部分青年追捧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精神低迷。他们把自己的未来的事业、爱情婚姻等完全金钱化,以物质条件的好坏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的标准。他们不清楚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和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走很长,很艰难的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将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拥护党、甘于为人民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强烈的公共意识;成为有精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青年,帮助他们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现实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态,属于精神层次领域,按照马克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理,要想改变“上层建筑”,就必须从“经济基础”开始。人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人的需要被不断满足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要想使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就必须关注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青年处于人生转折时期,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关注的焦点越来倾向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他们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奖学金助学金,关注就业,甚至关注物价、房价;他们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的“大道理”甚至会感到反感。以往的“你讲我听”,“你打我通”那种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远远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大学生青年对于所谓的“大道理”不屑一顾,觉得那些距离他们太遥远。只有关心他们切身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满足最基本的需要,才能使他们信服教育,才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由知识传授、情感体验、领悟体会、信念固守和行为转化环节有机连接在一起的大系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和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单个要素或单个环节的建设,忽略了将各要素和各环节有机组合成一个系统。有些高校或者只注重师资力量的壮大,或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或者只注重环境的建设等等,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某一个方面或环节的事情,而忽略了它是一个庞大而有机的“混合体”,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作用。

第四,校园教育环境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学不是封闭式教育,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学以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方式同社会之间进行频繁的往来。社会上的各种风气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校园里,对校园良好的文化形成了挑战,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原本正确的教育却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只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是整个社会的不良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细雨润物般地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成为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青年影响的有效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对先进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弘扬和宣传,网络环境的及时性、共享性和极限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也会对大学生青年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对网络进行趋利避害,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摆脱不合时宜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虽然没有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用一贯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明显不能够有效解决新问题和化解新矛盾,达不到预期效果。邓小平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些,但是时代不同了,条件也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知道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心的所想所思,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上,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不断领会现实情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该怎么做,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人们把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定位在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上,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将自己的生存、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努力奋斗,树立人生价值观念的标杆。因此,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大学生青年的现实生活当中,关心他们的现实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正如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4]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不能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隔离开甚至对立起来,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课堂上、校园宣传栏里的事情,也是宿舍里、食堂里的事情;不只是“你讲我听”、“你宣

传,我来看”的事情,也是促膝交谈,共同探讨的事情。暴力、自杀等恶性事件在高校校园里频频发生,这并不是偶然的发生,而是青年学生心里矛盾长期积郁的必然结果。关注大学生青年心灵的成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温暖他们的心灵,疏通他们心里的矛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优化环境、优化队伍、优化结构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学者对此就有很深刻的理论。如: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然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大学环境既包括校内环境,也包括校外周边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高校要联合当地政府部门整顿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取缔营利性娱乐场所和网吧等,治理“脏乱差”;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制定严格的校园环境美化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着力营造思想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文化是指“存在于高校校园文化大系统中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内容,具有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功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优化队伍结构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急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为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师资队伍新陈代谢。因为,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能走在时代前列,对新事物、新观点更具敏锐性;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能走近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工作;就是走进生活,贴近心灵的工作。这样青年教师做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青年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青年善于张扬个性,这样,就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政治方向,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不但要进行“岗前培训”,还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在教育性质、教育方向等重大问题上,要实行“以老带新”,让资历深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在充分准备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各个要素的同时,也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使教育达到“1+1>2”的效果。在优化结构当中,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对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要狠抓落实。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将优化自然环境和优化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等。

参考文献

[1]陈楠.当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调查及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

[2]杨晓苏.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有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5]滕金生.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构想[J].中国青年研究, 2007(5):78-80.

作者简介:

篇7: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1.教师流失:在实习支教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师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难之一。农村教师对更好岗位的追求,对更好环境的向往,离开农村而奔往城市,到城市中教授知识。也有农村教师放弃农村的教育事业,其追求创造自己更为喜欢的事业,这都是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得一个教师教好几门课程,这也使教师的精力分散,也导致了班级、个人的成绩下降。

解决对策:教育机关制定相应教师流失的对策,减少教师流失。还可以召集像我们这样自愿顶岗支教的大学生来填补农村流失教师的岗位。避免农村教师的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应解决的难题。

2.学生流失:学生资源流失是农村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学生流失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辍学在家,另一方面则是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家长都存在着好的教育并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的思想。在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将孩子送往城镇中去上学这样就使农村的学生资源流失。乡下的学校也开始合并,以前一个村一所学校现在可能一个乡一所学校。由于学生的大量转移乡村学校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另外一种生源流失 辍学,辍学在家的孩子有的是上学时学习不好,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家长不让读书学习的;有自己对于学习毫无兴趣的辍学在家;还有就是在学校 不遵守学校的校级校规被学校开除的学生。而在农村学校看来,这两点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解决对策:加强学校师资能力建设,在乡村中学校以及教师树立好的地位以及规范,让孩子的家长信赖学校信赖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的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孩子从小就没有文化,而让社会称他们为文盲。而减少农村学生流失也是重点解决困难之一。

3.教师队伍建设:当今农村学校存在的弊端是教师的“老龄化”,很多乡村教师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而年轻的教师少,老教师讲课很好,教学有板有眼,仔细认真但是课堂过于古板,在教学的活跃度、丰富多彩等方面老教师还是缺乏的,比如说音乐方面小一点的年级学生喜欢能歌能舞,又蹦又跳的活跃气氛。现在科技发大了,在农村也设有多媒体课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和设计上老教师在使用中还是有些不适应。

解决对策:聘用一些毕业大学生将学到的先进知识传播的农村校园,学校也的到了不一样的知识文化,刚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也的到了实践,也让学校孩子们觉得更加新鲜,学习的更加积极。老教师经常的去学习优良的文化知识,多多的培养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4.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发放:在实习的调查研究中,学校的发放资金的多少是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农村义务教育现实问题的首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基础性的建设是要全面、规整的。这样学校的事业才会发展的更好,比如说学校的桌椅的齐全,学校的房屋要安全,学校的教师的用书等等方面。而基础性设施的齐全就要看国家发放的资金多少,对与农村学校来说我们国家要多多的辅助使乡村的孩子们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想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习特长,这些都是要资金来决定。

解决对策:国家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 发展,发放大量资金来建设农村的教育事业,社会也加大力度来帮助建设农村事业,让农村的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是在不断的发展,而他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在现实面前我们为它找到解决的路,让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高更远。让农村的孩子们得到更为幸福的阳光和雨露。

篇8: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一、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和规律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专指《形势与政策课》。广义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除了《形势与政策课》外, 还包括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等对大学生进行以下四项教育:一是基本理论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内容的重要决议和纲领性文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二是基本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基本走向和我国外交原则立场等内容;三是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内容;四是国内国际热点教育。主要包括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热点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趋势和产生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狭义概念上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其他思政课具有相同特点的同时,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为三个“统一”, 即研究对象上知识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内容体系上稳定性与动态性高度统一、教学方式上规范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2]。

知识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 体现其在研究对象上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看, 既有国际形势又有国内形势, 既有宏观态势又有微观动态, 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问题, 既有社会变革又有政治经济发展, 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 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有着强烈的思想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高度统一, 体现其在内容体系上的特点。形势与政策本身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一方面, 政策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不可能朝令夕改, 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 形势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有时其复杂程度和变化之快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

规范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 体现其在教学方式上的特点。规范性是指该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应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 要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规范要求组织教学;灵活性则是指要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既是教学活动, 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 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要求。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 其受社会存在特别是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他郑重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做到警钟长鸣。”这些重要论断都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选择。充分发挥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 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 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要求。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 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然而,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科学思辨能力不强, 容易受到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具有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来观察形势、分析问题, 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分析其内在本质。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 引导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做到知行统一, 德才并进。

三、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困境

1. 形势与政策教育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与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之间存在矛盾。

形势与政策教育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特点, 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做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 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就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专业知识的多学科性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3]。但是从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 与这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当前很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辅导员, 其学科背景五花八门, 同时还要承担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党团活动、奖评助贷等繁重的工作, 用于钻研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显得不足。二是各高校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不够。最常见的做法是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备课, 很少有高校能将该课程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更谈不上有充足的专项经费作为支持和保障,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形势与政策教育稳定性和动态性的高度统一与固定教材的编写之间存在矛盾。

形势与政策教育稳定性和动态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特点, 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需要常编常新, 这就要处理好稳定性和动态性的辩证关系。然而, 各高校教材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授课教材。这些高校通常采取的做法是, 根据每学期教育部最新的《教育教学要点》, 列出几个专题制作授课课件, 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授课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国内国际热点教育, 对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少之又少, 甚至没有。二是少部分高校虽然自编了教材, 有的还正式出版了, 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周期, 等正式出版后, 书本的内容特别是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已经不再是热点, 这就给教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打了折扣。

3. 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与教育教学手段单一之间存在矛盾。

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特点, 决定了我们要在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然而, 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作为狭义概念上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即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却忽视甚至轻视了作为广义概念上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没有把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纳入进来, 这就势必影响教育效果。二是少部分高校由于受到排课受限、场地有限、师资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连教育部明文规定的每学期16学时的授课时间都难以保证, 而以大班多人、集体听取报告会等形式代替, 这也是引起学生普遍不重视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策

1. 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首要前提。

高校要树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上下一盘棋的思想, 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党委宣传部应负责教育教学内容确定和政策把关, 并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指导、监督与考核;教务处则负责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以公共必修课形式纳入培养计划和统一课表, 安排好每学期教学地点与教学设备, 组织考试、登记成绩, 并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给予一定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经费支持;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应共同负责邀请领导、聘请专家开设形势报告会, 对任课老师进行集体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开展上课教师的选拔、培训,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 开展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 确定课程考试方式、考试题目和评定标准, 负责“形势与政策”网站建设等。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障。

首先, 高校应把《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校建设规划, 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引进培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从而带动该学科持续良性发展[4]。其次, 高校应按照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 严把任课老师选配关, 大力培育和建设思想政治觉悟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可以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聘, 兼职教师可以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学校党政及党群职能部门相关干部和学生工作干部组成。最后, 高校应把《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计划, 采取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外出考察机会、集体备课等方式, 全面推进师资建设水平。同时应列出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3. 方法论教材编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力保证。

第一,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4]。没有统一教材的教学活动, 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可以说, 编写相对稳定的方法论教材而不是“新闻罗列型”教材,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首要前提。第二, 尽管当前形势与政策和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但是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与政策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决定了教材必须囊括以上四项内容, 缺一不可, 这也为编写相对固定的教材提供可能。第三, 固定的方法论教材并不能完全体现形势与政策的动态性特点, 还应根据随时可能发生和出台的新形势、新政策, 以“增发教材”的形式作为补充。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即时便捷的特点, 开发应用网络教学平台, 全方位覆盖教学内容。

4. 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选择。

第一, 应重视和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而要把专题讲授和重大事件教育相结合, 把专题教育和专家讲座相结合, 把教师讲课和学习研讨相结合, 把学生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清楚、讲透彻, 达到在理论上知晓、在情理上接受、在实践中履行的教学效果。第二, 应重视和发挥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 着眼于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 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 唯此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行为[5]。我们应把形势与政策教学和组织学生政治学习、青年志愿者活动、党团日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 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第三, 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 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如对于低年级学生, 应以课堂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对高年级学生, 应以实践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为辅, 这也符合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认识过程的变化发展规律。再如对以理性思维见长、注重实践的理工科学生, 应多安排实践教学, 把课堂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就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思维活跃、关心时政的文科学生, 应多安排课堂教学, 通过知识点的讲授, 答疑解惑,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形势, 自觉理解并执行政策。

参考文献

[1]邵明英.“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6, 增刊 (1) 总169.

[2]高明, 郭万牛, 张进明主编.形势与政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苑申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化探析.课程教学, 2011, 2, (上) .

[4]喻永红.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着力点.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1.

篇9: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1.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源竞争激烈,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文化课成绩上“零入学”,在德育考核上“零考核”。这导致了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二是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紧跟市场变化设置热门专业,学生盲目就读热门专业,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思想道德滑坡。三是学校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校本德育教材,并且德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比较传统、单调,不能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目的。

2.家庭方面的因素

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出身于两类家庭,一是单亲家庭,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往往心理脆弱,自卑感强,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思想放纵,自由散漫,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3.社会方面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职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感染和冲击,社会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网络世界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缺乏免疫力的中职学生危害极大。

二、解决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困境的对策

1.发挥学校正面主导教育作用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学校应通过学生填写社会调查表,村委会、居委会和乡镇、街道办加注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学生入学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分制管理,与学生毕业和就业相挂钩,严把“入学关”,控好“就业关”。

(2)重视学生的特长。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只要品行端正,不管是什么专业,在当今就业市场上都很紧缺。中职学校招生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根据特长选择相关专业就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克服自卑,拥有自信,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改革德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增删教学内容,改革过去在组织德育课堂教学时,不了解学生实际而进行单纯理论灌输的学科本位思想。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口成“脏”、躲在厕所抽烟、跟教师顶嘴等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屡见不鲜。因此,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树立法制观念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正确的家庭教育

一是家长要多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除了校内学习时间,学生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长要善于分担孩子的困难与烦恼,妥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常回家看看孩子,正确疏导和调节孩子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

二是家长要重视与学校多渠道沟通。学生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1)通过播放积极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出版宣传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书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政府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整顿管理,让学生少上网、健康上网。

(3)动员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为中职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净化心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渐进、反复、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我们要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贫困地区中职生道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GS[2013]GHB0845)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网页设计报告封面下一篇:5、论文提纲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