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适应学校新生活

2024-04-07

12适应学校新生活(精选8篇)

篇1:12适应学校新生活

引言

1.1 学校生活适应的界定

适应(adaptation)源自于拉丁文“adaptare”,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心理学中的适应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一般指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协调关系。关于适应的概念,国内有多种解释,许峰(2000)从社会心理角度,提出适应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程形成的心理行为模式的能力。贾晓波(2001)认为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学校生活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学校适应”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刘万伦(2004)认为学校适应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绪和情感、人际等方面的情况。李辉(2006)等人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和学校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以保证完成学业,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李晓(2009)等将大学新生适应界定为,个体在生活、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主动顺应,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认知和情感上的平衡,产生符合外部环境要求的行为。陈瀛寰(2012)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

综合上述观点和已有文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包括学业适应,主要指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内容加深、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学习任务,是否能胜任目前的学习;集体适应,主要指学生是否能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和各种规章制度;师生关系适应,主要指学生是否能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和谐相处;同学关系适应,主要指学生是否能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融洽相处。1.2 学校生活适应的研究现状

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学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方面,而缺少将大学生学习生活适应作为一个长期过程加以研究的尝试。党静萍(2006)从性别、生源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主要教育者及期望,以及学生对于未来的设想等方面对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以上因素均与大学新生的学校生活适应相关。李晓(2009)等认为,大学新生适应与心理应激、人格存在显著相关,人格能够显著预测大学新生适应。王建中(2011)认为,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呈现出城乡差异,在多数适应维度上,城市生源的适应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农村学生的调适状况优于城市生源。从以上关于大学新生学校生活适应的研究来看,大学新生的人口社会因素、人格以及家庭教育都是影响其学校生活适应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贯穿于其整个大学生活的,上述因素是否长期影响大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本研究寄希望于研究一般性环境下,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参照有关“青少年”、“中学生”以及“小学生”长时期学校生活适应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探究现有研究对于学生学校生活适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体而言,来自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个体因素(包括人口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等)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和学校环境以及认同等)。1.2.1人口社会因素

中小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是否独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李志(1998)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校生活适应上有16项内容存在显著性差异。王连峰(2005)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与性别、应对方式、个性等存在显著性相关。张效芳(2014)等人在研究初中生学校生活适应时发现,女生学校适应总体状况比男生好,独生子女自我接受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在常规、自我接受水平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学生,而年级不影响师生关系等学校适应的具体方面。1.2.2人格因素

此外,学校适应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方向。由于人格特征包含的侧面较多,各个研究者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的人格理论出发,研究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陈会昌和张红梅(2007)认为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也影响了学校适应情况,人格建构复杂性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好,更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毛晋平、何炎芬(2008)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宜人性和外向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情绪性存在负相关。徐富明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人格因素既有可能在学校适应与身心健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也有可能是引起身心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从前人的研究表面,总体来说,大五人格会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从具体的维度来看,大五人格中的一些因素会对学校适应的个别因素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如外向性对人际适应,谨慎性对学习适应等。1.2.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被认为是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环境因素,很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存在积极作用。陈君(2003)对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新生学校适应的作用依次是:大学同学、大学教师、家长和过去的朋友。董增云(2007)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各维度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耿宁(2008)提出,亲社会行为在儿童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正常发展中起到积极效果。1.2.4家庭环境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等。杨青(2000)的研究表明,因受到父母不同程度的关注,独生与否的大学生自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同,从而形成不同心理适应水平;父母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心理适应水平的发展,家庭出身背景对心理适应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张效芳(2014)等人指出,家庭情感温暖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1.2.5学校环境以及对环境的认知

对学校环境认同并接纳有利于对学校生活的适应。邹泓(1997)研究了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刘万伦(2004)的研究中表明,中小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发展与学校喜好性有关。张翼(2014)的研究表明,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对青少年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而在学校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和社会差异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阻碍作用。毕有余(2010)的研究表明,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生都感受和认知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校园文化认同感越强,就越会在校园中产生一种期待合力,激发他们为共同的成长目标而奋发进取,越能促进良好的学校生活适应。因此,研究学校适应和校园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述研究当中,关于中小学生的研究当中,提出人口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以及对学校的认同对中小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产生影响的观点,是否在大学生层面仍然成立,仍有待考究。故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研究群体聚焦于大学生群体,试图解读大学生群体长期状态下学校生活适应的一般特征和影响因素。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是否独生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总体状况及学校生活适应各构成因子的适应情况及差异水平。同时,在外在因素层面,选取校园文化认同视角,将其与学校生活适应以及人格的关系加以研究,从理论上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人格、校园文化认同的各维度水平和相互影响关系。

借鉴现有关于中小学生以及大学新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入戏假设: H1: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在性别、专业、独生与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生源地及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H2: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与人格、校园文化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3:校园文化认同在人格对学校生活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篇2:12适应学校新生活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我们的调查,此份问卷的调查内容的是调查大一新生的大学适应情况,请依据自己想法回答,非常感谢您的积极配合。

()1.你的性别是A 男B 女

()2.你是独生子女吗A 是B 不是

()3 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跟想象中的有差距吗?

A基本符合B有点差距C 差距非常大

()4.你对老师的授课方式适应吗?

()A.非常适应B.适应C.一般D.不适应E.很不适应

()5.上课你是否经常发言?

()A.经常B.有时C.偶尔D.很少E.从不

()6.你在学习大学课程时,觉得

A学习较轻松,掌握得还不错B基本能听懂,但学得较吃力

C完全听不懂D上课基本不听,也就无所谓听得懂与听不懂()7.你通常多久往家里打一次电话?

A 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 一周多次D 基本不打

()8.你打电话回家,是为了

A太想家了B太无聊,找父母唠嗑打发时间C心情不好,找父母倾诉D 有要事找父母商量或是向父母要钱

()9.你会自己洗衣服吗?

A 基本没有B 很少C 大部分D 全部

()10.你是否经常到食堂就餐?

A.经常B.有时C.偶尔E.很少F.从不

()11.你对食堂不满意的方面:(多选)

A.价格B.服务态度C.环境卫生D.饭菜质量E.饭菜种类F.餐具卫生G.饭菜口味()12.你觉得绍兴的气候怎么样?

A挺不错了,很快就适应了B刚来时很难适应,现在基本能适应C这儿的气候糟糕透了,目前还不能适应

()13 你觉得学校的住宿条件如何?

A 非常不适应B 不太适应C 一般 过得去D 比较适应E 非常适应()14.你和室友的关系如何?

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E.非常差

()15.是否经常参加班级活动?

A.经常B.有时C.偶尔D.很少E.从不

()16.你在进入大学之前有没有独立生活过,或者是在学校住宿?

A一直是一个人独立生活B曾独立生活或住宿C一直在住宿学校D从未住宿和独立生活过()17.你遇到问题时,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

A.同学B.过去的好友C.学长学姐D.辅导员E.任课老师F.父母亲人G.不找任何人,自己解决

()18.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

A 充实而有意义的B 单调无聊的C 复杂可怕的D享受惬意的()19.你在学校哪一方面最难适应?

A住宿生活B 理财C 学习方式的转变D 其他

()20.如何安排你的课余生活?(多选,但请按你分配的时间多少降序填写)

篇3:12适应学校新生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笔者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2级新生中随机选取55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1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问卷回收率为91%。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6%, 女生占44%;独生子女占48%, 非独生子女占52%;理科生占50%, 文科生占50%;来自城镇的新生占72%, 来自农村的新生占28%。

(二)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加详尽准确的反应我校新生的适应性问题, 本研究利用笔者自行设计的《警校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表, 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团队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各自习室、新生宿舍、图书馆中对部分新生发放问卷, 要求被试者独立、匿名答卷, 问卷当场收回, 随后调查团队进行数据统计、讨论分析。

2.个案分析法

笔者与一名适应性较差的新生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访谈的基础上对他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汇总, 并针对他心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查阅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相关的资料文献, 笔者对我国现阶段警校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统计结果

(一) 学习方面

如表1所示, 我校大部分新生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授课方式, 但存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浓或是不甚了解的情况, 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完全不感兴趣。很多新生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还没有详细的规划, 但有一部分新生对将来的规划已有了粗略的想法, 还有部分新生至今还很迷茫, 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生活还没有想法。

此外, 在“如果你需要帮助, 主要是哪方面的帮助? (多项选择) ”一项中, 大部分新生都选择了1, 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2, 获得课外实践的机会;3, 提升专业能力, 为将来做准备。

(二) 生活方面

我校新生大都能较好的与舍友处理好人际关系, 也有部分新生在宿舍里只与部分舍友关系较好, 但这并不影响舍友间的良好相处。很大一部分新生对学校的食堂态度不容乐观, 部分新生面对大学里那么多优秀的学生自信心一般。一般认为新生在大学里会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但经过笔者的调查, 我校新生很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即使遇到一些困扰, 也能及时地解决。详见表2。

此外,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与独生子女相比, 非独生子女更能较好的与舍友相处, 人际关系处理的也比独生子女好一点, 见表3。

笔者还发现我校新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有以下活动:社团活动、打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看书、做兼职、谈恋爱 (排序按所占比例从大到小) , 其中以打网络游戏和社团活动在新生中的比例最大。警务化管理方面经过笔者的调查, 我校新生在警务化管理方面都能较好的适应, 也对我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较能认同, 但也有一小部分新生在警校的内务、早操、日常训练方面不能很好地坚持。详见表4。

三、讨论

(一) 学习方面

警校新生刚摆脱了高考的压力, 进入到全新的环境中, 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及老师的教学方式。大学以前的学习, 完全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 而巩固知识的方法是题海战术, 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 成绩也会有所提高。进入大学后, 新生要重新适应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 老师在课堂上也只是提纲挈领的讲, 由于先前的依赖性心理, 新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之上没有掌握好知识, 课后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放任自流。很多人对自己降低了要求, 觉得考上大学后就该好好放松一下了, 不必再像高中那样压抑自己。大一新生在高中时只有一个目标, 很明确, 那就是考大学, 他们埋头为之奋斗, 但进入大学之后, 他们还没有大学学习计划, 失去了奋斗目标, 整天无所事事, 以打游戏和上网聊天为乐, 寻找感情寄托成为了他们打发空虚生活的一种方式, 久而久之, 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很多新生刚进入大学后,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 突然感觉自己的兴趣一下子有了发挥的平台, 整天忙得热火朝天, 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之外。学业上的一落千丈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大部分新生想获得课外实践的机会,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这些都说明新生大都渴望成功, 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二) 生活方面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家, 离开亲人来到异地他乡求学, 自主性很差, 以前很多事情都依赖家人, 高中时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学习,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了, 甚至是叠被子这样的小事。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没有了可以依赖的人, 所有事情都需要新生自己动手去做, 这时他们动手能力差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新生中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大都受到家长的宠爱, 习惯了以前的独居生活, 刚来大学, 难以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 和舍友不能很好地相处, 人际关系相处的较差, 特别是一些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 他们不善与人沟通, 心里的不快不能及时得到发泄, 不能和舍友进行良好的交流, 感觉没有朋友, 心理孤独。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城乡生活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也影响了新生的人际交往。各地方文化、饮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新生) 使得很多新生刚来学校难以适应学校的饮食, 这也给新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想象中象牙塔式的大学生活与现实中的差距使很多新生产生怀旧心理与对现实中大学生活的不满, 这些情绪影响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良好的接触。这种种的不适应使得很多新生对大学生活产生不适感。

由于我校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 新生与其他院校相比, 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新生一日安排严格按照警务化管理模式进行, 故很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遇到一些困扰, 新生也会自动找师兄师姐、班主任进行交流, 有较好地发泄渠道。

(三) 警务化管理方面

首先, 警校有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 警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 他们很注重个性的发展, 对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诉求较高, 进入警校后, 警校的一日生活、训练、学习都有着正规的秩序、严格的要求, 对警校生活的不熟悉使得很多新生感觉很压抑, 完全没有了自由, 并因此对警务化管理产生抵触心理。其次, 新生进校后要进行一个月的军事化训练, 早晨要进行早操和整理内务, 白天要在炎热的天气下进行各种队列训练, 强度较大, 晚上还要进教室学习学生手册, 再加上刚来学校饮食方面还不习惯, 很多学生常常又困又累, 感觉这与他们理想中的警校生活差别很大, 很多人都是看影视作品中警察英姿飒爽、勇敢无畏的形象才喜欢上警校的, 但他们却忘了影视作品是进行人为加工改造过的, 现实与艺术总是有一定差别的;他们只看到了警察职业光鲜亮丽的一面, 只看到了警务工作中警察的英勇, 但却没看到背后艰辛的训练与磨练。

四、提高警校新生适应警校生活的应对措施

(一) 学习方面

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如有奖征文活动、经验交流会, 让大四一些学习方面较好的老生向大一新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新生应“则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探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应向新生介绍一下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让大一新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规划, 并更好地给自己定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应循序渐进地引导新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让新生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新生应量力而行, 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两个社团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的能力, 但不应舍本逐末, 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学校应组织、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 以现实生活、工作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我校来自全国各地司法系统培训班学员沟通交流, 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 了解有关职业发展趋向, 提高学生认同感。

(二) 生活方面

大一新生应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 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可以报一两个社团) , 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 当遇到困难时, 寻求集体的力量, 特别是那些内向的新生更应如此。各班主任也应及时掌握学生的特殊情况, 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沟通, 教导并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时时掌握学生动向。在开班会时, 班主任应将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学生一个大概的介绍, 并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提高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 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并活跃团结气氛。新生应客观认识现实的大学生活, 努力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磨练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应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客观地进行自我确认, 准确的给自己定位, 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比较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 消除十全十美的幻想, 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 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三) 警务化管理方面

警校的特色就是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 这是警察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它在学生行为作风的养成、警察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有很显著地作用。因此大一新生应转变心态, 将警务化管理的严格当成对自己的锻炼, 清楚地认识到警务化管理的好处。新生应尽快努力适应警校生活,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老师应认识到90后新生的心理特性, 在强调管理, 加强警校的警务化管理, 强化班级纪律的同时, 应尊重新生的个性发展, 给新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43条浅析警校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意义。对警校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警校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警官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并认识到高中与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 激发警校新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助警校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归属感,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警校新生进行客观地自我评价, 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这也是警察院校培养有严明的纪律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预备警官的必要。

参考文献

[1]贾海军.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09) :117-119.

[2]刘磊.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 2008 (18) .

[3]严圭.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初探[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6) .

[4]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篇4: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

关键词: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性

我们把技工学校一年级的学生称为新生。他们从中学校园进入技工学校,所面对的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面对新的学校环境、新的生活,在生活方式、学习、心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的环境、学习和生活,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调查研究表明,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所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对于大多数的技工学校新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第一次远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很多技工学校新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新环境能力弱。在进入技工学校之前,缺乏独立的生活经验,在家庭因素的限制下,他们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家长、班主任几乎控制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技工学校环境相对宽松,新生深深体会到了离开父母和老师束缚的自由。同时,学校生活又需要自己独立地承担,失去了臂膀的呵护,不少新生由于缺乏自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不强,心理准备不足,感到无助和力不从心,不会管理和安排时间,不会独立做事,不善于融于新的集体,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愿主动与师长交往,对管理环境不适应,难以适应技工学校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要求,由于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生活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无助与矛盾,因而难以适应技工学校的生活。二是学习方面: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在学习上还一时难以适应技工学校的学习方式。比如,部分学生感觉专业课程多、课程的内容太难太抽象、每门课程的内容多、老师讲课进度快,不适应技工学校教师的讲课方法,不善于自主学习,不善于做笔记,不善于科学的支配和管理时间,缺乏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计划能力等,导致学习效果欠佳。还有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技工学校突然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习动机缺失。学习上的压力会转化为精神上的紧张,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失落感,出现迷茫、抑郁和自我否定情绪;学习动机的缺失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学习兴趣下降,无聊和空虚。在学习发展方面表现的特点是主体性不突出,不适应技校学习而迷茫。三是心理方面:原有的心理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新生对新鲜事物反应敏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已从少年时代的记忆优势向思维优势过渡,自我控制能力也比少年时代增强;精力充沛,神经系统发达,新陈代谢旺盛,骨骼、肌肉发展迅速,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与风度。随着见识的开阔,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他们富于幻想,对理想中的学校生活期望值往往很高,喜欢把理想中的学校与现实中的学校对比,面对现实的学校生活时常常产生心理落差,或者不愿正视现实中的学校生活;心理不适应,许多新生感到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不如他人,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这些心理矛盾或变化促使新生情绪波动大,情感表现不稳定,或者自负,或者时常受到失落感、自卑感的困扰。四是人际交往方面: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新构建,人际关系的变迁会给个体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重构则需要对人的了解与认识,同学之间表面的和谐与融洽往往会让新生更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心理距离的进一步加大往往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孤独感。新生企盼生活独立、经济自主,但又还摆脱不了对家庭、老师的依赖;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但又担心能力不足,缺少信心和勇气;他们渴望友谊,但又缺乏一些人际交往经验和勇气,害怕露短、害怕受冷落,常常拒人于千里之外,常常难以对他人敞开心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责任心不强。

鉴于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就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技工学校新生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激发新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氛围,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会学习的方法,帮助新生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从小事做起,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尽快适应的集体生活和新的环境。根据新生的身心特点,人性化地加强疏通与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生活,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机制,变矛盾为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带班经验,针对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存在的严峻问题,提出了技工学校应对新生学校适应的五策略。

一、做好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技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技校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技工学校新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技校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佳的方式、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果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技工学校生活的转变。技校一年级是技校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新生適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和人员(班主任为主)实施,学校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校专家教授、成功校友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在时间安排方面,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专业入学教育的模式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形式方面,采用会议(如班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集体参观(如校园、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史陈列馆参观)与集体活动(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等方式。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编发入学教育资料。通过编发系统的入学教育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初步认识学校的学习生活。比如:通过招生宣传资料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简介、专业介绍、人才培养定位等);在新生报到时给新生发放入学指南(包括学习指南、生活指南,主要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学生行为规范、党团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社团资料等)。(二)组织集中教育。例如集体参观考察校园、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教育,组织新生开学典礼、实施军事训练。(三)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都组织有新生运动会、演讲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征文比赛等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招新会员并开展系列活动,把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之中,让新生在参与中体会与中学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融于新的环境。(四)其他方式。例如把校园网、QQ群、微信、短信、博客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通过这些方式方法的入学教育对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和环境,尽快完成从观念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新生融入学习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nlc202309012144

二、引导技工学校新生适应新环境

人的一生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是不断地变化,“适应”不仅仅是技工学校新生所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一生中都要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环境适应有助于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完成学业。对于新生来说,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他们适应当前的新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技工学校的转变,顺利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有着直接的意义。从中学到技工学校、乡村到城市、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从依赖到独立,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是巨大的,环境的变化会给新生们带来诸多不适应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等等。能够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人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对社会环境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生的环境适应,不能只是就当前环境适应来寻找策略,而应以此为契机,通过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来掌握和锻炼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能力和方式方法,为他们今后适应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转变而导致新生普遍面临心理适应问题,即新生综合征,其本质上是个体原有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不能应对新环境而带来的一系列混乱,必然会影响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应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改變的。帮助他们在理论上明确自己所处的心理转折阶段,引导新生选择有意识地主动适应环境,教育学生要勇于“尝试错误”,并适时地提醒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要教育新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变化的环境。

四、指导技工学校新生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计划。

技工学校新生所面临的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人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的根本变化。学生来到技工学校以后,以为和中学差不多。指导新生如何适应专业学习,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应是技工学校新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课程设置,了解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技能等级考试及毕业证等方面的规定,了解各类学习奖励和今后进一步深造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介绍专业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专业学习的特殊要求,指导新生科学地运筹时间和利用校内各种学习资源,引导新生形成有效的自学方法。

五、引导技工学校新生健康生活与人际交往

技工学校新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复杂多样,且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宠爱,个性鲜明,大多数学生自主生活能力不够强。指导和帮助他们熟悉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室、实训室、图书馆、食堂等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开展情况,了解与其生活学习相关的学校所处社区、街道、城市环境,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状况特殊、宗教或民族习惯特别的学生要予以个性指导外,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在体育锻炼、文艺活动、技能竞赛与创新活动、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拓展能力、陶冶情操,从他律走向自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学会在生活中把握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享受健康向上的人生。指导他们把握成功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魅力,在新的环境中尽快构建新的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2(4)

[2]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北京:清华大学2007(158)

[3]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北京城市学院2006(76)

篇5: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情况的调查

对大学生在校生活适应情况的调查

你好!首先请原谅我对你的打扰!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校生活,满足在校大学生的身心需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我们特地开展了这项调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和班级,答案无对错之分,并严格替你保密,请不必有任何顾虑。同学们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上打“√”,或者在中填上适当内容。最后真诚地感谢你的合作与帮助。

1、你的性别是: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

3、你的专业科目是:

A文科B理工科 D大四E本科以上 C其他

4、南通大学是你理想中的大学吗?

A是B不是C超出意料

5、你选择南通大学理由是?

A理想B听家人建议

C没有别的选择C不满意 D糊里糊涂就考上了D不知道

6、你对自己现在学习的专业满意吗?A满意B无所谓

7、你已经适应在南通大学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和方式了吗?

A已经适应B勉强可以C完全不适应

8、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过规划吗?

A已经有长期的规划B已经有短期规划

9、你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A很满意,事情都在自己计划之中

C一般,偶尔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

10、对于在大学的学习,你会?

A延续高中学习态度和方法

C跟随同学一起学习C正在规划中 D没有 B比较满意D不满意,很有压力 B科学的利用时间学习D用不着多么认真,及格就行

D不寻求帮助

11、在日常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一般会向谁请求帮助?A舍友、班级同学 B老师、辅导员C以前的同学

12、你在班级中担任班委吗?

A现任B曾任C没担任过

13、在班级里,你的个人能力发挥的怎样?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14、在大学期间你是否参加了社团?

A现任B曾任C没参加

15、对于你来说,在大学里面交朋友容易吗?

A很容易 B较容易 C一般D较难E很难

16、你与同学以及老师相处融洽吗?

A很融洽B比较好C一般D差

17、你觉得南通大学周围的物价高吗? E很差

A很高,难接受 B有点高,但能接受C正好D很便宜

18、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 600元以内B 600元~1000元C 1000元~1500元 D 1500元以上

19、你做过兼职吗?

A在做B曾经做过C有机会的话会去做D没兴趣

19、对于学校安排的暑期社会实践,你的看法:

A很好,有利于锻炼学生B完全没必要,浪费学生时间

20、你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可多选)

A想要锻炼自己,增加经社会经验B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

D在家闲着也是无聊E纯粹应付学校

21、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你有些什么建议和意见? C无所谓 C赚些外快

篇6:学校12级新生军训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爱军热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作风,我校于8月16日至25日,组织了12级新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意志得到了磨练,增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认识到新一代高中生不仅要认真学习,担负起建设祖的重任,还要努力拼搏,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现就七天的军训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军训伊始,我校在校长室的统一部署下,政教处精心组织,对军训工作进行了统筹计划。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军训质量。政教处根据我校实际,安排了军训作息时间表,制定了《军训活动计划》,《军事训练实施计划》、《会操评分标准》、《学生请假制度》、《军训营行政管理条例》、《班级管理考评细则》、《寄宿生管理考评细则》等制度条例,让班级建设有章可循,尽快形成良好班风。

2、建立组织机构,确保军训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军事训练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督导检查组,各组职责明确,如后勤组负责安排教官生活、车辆调配等;宣传组负责挂横幅、广播站。各组人员由学校领导、各处室人员组成,专人负责。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

3、经常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前一天的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向班主任老师征求各类意见和想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

为了调动教官、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军训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我校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要求新生班主任下班级指导新生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时刻对其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2、加强与教官的合作,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交融。在整个军训期间,军地双方配合默契,为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学生的军训、生活等各个环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一的学习生活

三、注重活动开展,展示学生风采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政教处、团委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军训文艺汇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良好锻炼平台,展现了新一届刘中学子的个人风采。军训期间各班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通过军训,同学们的意志得到了磨练。在教官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逐渐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来支撑自己的行动,实现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是在疾风骤雨中,还是在骄阳烈日下,同学们总是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唱着嘹亮的歌声,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越过每一道难关。

四、严格管理,提高素质

篇7:12适应学校新生活

很多学生在升学之后都会出现一些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大学生是尤其突出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升学,进入新的环境,而且基本上大学生都是自己独自一人外出到外地,更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就要学着一切都要依靠自己。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的大一新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严重不适应者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障碍,在情绪方面易抑郁、自卑、自责、紧张、焦虑,行为方面容易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独来独往、寻求刺激、学习能力降低、回避社交活动等行为,躯体方面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生活、学习。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建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大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清源心理一般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并提出主要应对方法。

一、生活适应问题

上了大学就意味即将离开父母的身边独立生活,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多都很少离开过自己的父母,也没有独立生活过,所以生活适应也就成为了大一新生适应新环境所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可以独立生活、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只是惧怕和担忧冲淡了能力的展现。“我能不能做到?我可以吗?我能成功吗?万一做错了,万一失败了,那就惨了,算了,还是别做了。”很多学生在想的时候就已经狠狠地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就不迈出第一步,渐渐地就丧失了一种能力。

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依赖父母,不要以为自己不做就会有人帮你做,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也只能自己做。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最后,不要忘了身边的同学,别人也正在经历跟你相同的问题,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别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二、人际关系建立问题

远离家乡,在学校里学习生活,这中环境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我们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最终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很多人际交往方面有些障碍的学生在大一时候特别容易表现出来,面对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必要时应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寻求集体的支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和支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三、学习适应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目标迷茫、奋斗目标不清。中学时代的学习目的极其单纯——考上大学。大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围绕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的目标,对这些同学而言,既然已经达到目标,就不知道为何要学习,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试教育其实是曲解了学习的意义,但你不能让它扭曲了你的人生。你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是要考研、出国、工作还是其他?种种可能都等着你自己去实现。

很多大一新生也有学习的目标,但是缺乏学习的动力。以前中学时期,老师、家长都天天在背后盯着,一放松就有人站出来让你紧绷着一根弦,突然进入大学之后没人赶着也没人

篇8: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初探

生活适应课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 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内容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 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 根据生活适应课的这些教育目标, 要求我们生活适应课堂不仅是教师教, 学生听记, 它要求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 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 教师的讲解为辅, 做到以动手学的多少代替讲的多少。比如在生活适应课《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 我就将这一课教学分为多个实践活动课。我利用学生有住校的条件, 就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 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 一位老师进行讲解、分析、示范。一助教老师帮辅, 围绕他们进行操作指导, 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儿童个体需要。同时和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们在生活中多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特别是在自身问题的解决上多让他们自己动手, 家长教导。同时我们班中的几位老师达成一致目标:天天上课前检查个人卫生, 穿衣情况。让爱清洁, 讲卫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 逐渐养成习惯, 真正做到适应生活, 在生活中讲卫生, 爱清洁。又如我班第三节课, 我们一般都设计为劳动课, 让他们动手打扫教室, 擦黑板、门窗、桌椅板凳等等, 并轮流进行值班负责,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让他们在生活劳动中学会怎么增强自己的能力, 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 有自我调节能力、有自我提高意识的人, 从而真正地将生活适应课生活化, 将生活化方式真正成为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

二、重视个别化教学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 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的人, 真正融入社会。这就要求在生活课上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于是我就结合实际,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 知识水平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下面是为一学生制定的个别教学计划例子。Y某同学生活适应课个别教学计划目标, 年龄:12岁, 智力程度:二级;个人卫生:会洗手、脚;班级:润智三班;学习洗头发;刷牙;知道经常剪指甲;能区分男女;认识自己的身体;劳动卫生:认识笤帚、抹布等劳动工具并使用;能在指导或帮助下按要求完成简单劳动任务;安全:不玩弄利器;不擅自趴在窗台和攀高取物;学习上下楼梯;知道关闭门窗;了解教室、康复训练室等场所的安全知识;社会适应:知道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知道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了解校内环境和设施;认识任课老师;掌握常用礼貌用语;知道与人主动打招呼;知道承认错误、如何道歉。要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适应课中就要有前瞻性, 注意从个别化教学中, 培养他们将来毕业后可能遇到的或经常需要的技能。同时任课老师要总览班级中生活适应个别化教学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 哪些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生活技能训练。在实际生活适应课备课时, 都要思考这一节课能不能兼顾学生个别化训练。然后在不打破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 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重点, 精心设计内容和教学环节, 在生活实践中让个别化教学成为生活适应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三、重视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适应课中

使培智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能力, 是对培智学生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而生活适应课是这一目标的起点实践课堂。所以不管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 还是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也都是让培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通过生活适应起点课堂去实践操作。为此, 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适应课中, 不仅是对各科知识的巩固, 更是对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所以, 我常听各科教学的内容, 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在生活适应课的备课中都要思考, 这一节课能不能尽可能地将各个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生活适应相联系, 在生活实际中真正将它们能理解和掌握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如教授生活适应课中《认识常用水果》一课时, 除了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认识常见水果外, 还要让学生能说一说, 读一读, 认一认水果的名称 (生活语文) , 知道水果的颜色, 通过品尝让学生知道水果的味道 (康复训练) , 还可以结合生活适应课目标里“会清洗水果, 切水果”让学生动手洗水果, 数一数你洗了几个水果 (生活数学) , 最后进行将水果削皮, 把水果切成块, 分给同学品尝 (待客礼仪) 。通过这样一堂课, 培智学生不但认识了常见水果, 进行了感知觉康复训练, 还锻炼生活适应能力, 学生了招待客人, 又学习了一些生字词语。也将各科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巩固运用, 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动气息。

四、树立学生的信心

培智学生虽因大脑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造成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 表现为内向、怕生、胆小、自卑等情绪反复, 怪异的行为。要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 走向生活, 平时就要加强对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心的培养。不能因他们缺陷而冷落和歧视他们, 伤害他们自尊心, 更不能漠视他们的自尊、软弱就不鼓励他们面对现在及将来生活困难和挫折的自强、自立的坚强信心。而应在生活中精心地辅育和照料他们, 帮他们树立信心, 塑造坚强的品格, 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五、以表扬赏识教育为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培智学生也不例外, 用赏识教育他们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生活适应课上, 当讲授《我的书包》这一课时, 我让他们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 许多同学做得都不错, 但X某总是整理不好, 看到其他同学都整理好了, 他干脆不整理了, 坐在那里看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 于是我就号召同学们:“X某今天做得真的很棒, 已能将自己的书包整理的差不多了, 如果再仔细做一遍, 那一定更好, 我们一起来鼓励他一下吧!棒棒棒!X某真的棒!”, 在同学的掌声中, X某又开始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了一番, 比先前好多了, 他自己也开心地为自己鼓掌:“棒棒棒!我真棒!”看到他那开心的样子, 我也开心地为他高兴。在以为生活中他在整理自己书包的时候, 我常注意指导他, 现在他完全可以独自把书包整理得很好。

六、采用小步子方法

小步子方法是指根据培智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教育训练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教育训练方法。由于他们感知速度慢, 感知范围狭窄, 决定了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感知到的信息比普通儿童少, 又由于培智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这又决定了其一次接受教育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 他们的记忆力差, 这决定了其一次接受训练的内容不能太多。因些, 在对培智学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中, 采用小步子的教学可以降低技能的难度, 一步达不到, 可以分为两步, 三步,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 增强他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生活中真正地做到自立。如生活适应课中训练一重度培智学生可以自己独立的用勺子吃饭的能力, 就没有必要一下子让他 (她) 学会吃饭, 可以采用小步子教学法。将训练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将手伸向勺子。2.手摸到勺子。3.手抓起勺子。4.拿起勺子。5.勺子伸向盘子。6.将勺子碰到盘子。7.用勺子舀起一些食物。8.将盛满食物的勺子从盘中拿出。9.将勺子举起。10.将勺子中的食物送往口中。只要能进行一步就要表扬鼓励, 同时积极鼓励他 (她) 进行下一步技能训练。这样由易到难, 一步步进行, 直到最后掌握会拿勺子吃饭这一项技能为止。

通过实践教学我们知道, 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本, 依靠课堂教学, 而是要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 让培智学生真正的掌握劳动技能, 提高素质, 才能体现出生活适应课在整个培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 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 残而不废的人。因此, 生活适应课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性, 光凭教材还远远不够, 必须从生活中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 制定不同的个别教学计划, 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各科知识, 融合各领域的康复教育训练, 树立他们生活的信心, 提高生活适应课的学习效果, 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活适应,生活,个别化,融合,信心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 1994, (4) .

[2]邬平川.特殊教育工作指南[M].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3) .

[3]肖非, 等.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华夏出版社, 1992, (9) .

上一篇:救捞队纪录片选题策划下一篇:我的小鸟朋友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