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知识测试题

2024-05-05

课外知识测试题(共8篇)

篇1:课外知识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试题

分数

一、成语大闯关40分

(一)成语填空。8分(每空1分)

目不()接 出类拔()雷()风行

花团锦()惊涛()浪 鞠躬尽()

满腹经()颠()流离

(二)趣味成语填空。6分(每词1分)

()言()语()然()()无()无()()言()语()然()()无()无()

(三)从下列词语中,各挑出一个字,连成一句古诗。3分

不远万里 舍近求远 高瞻远瞩 低声下气 各抒己见 不约而同 同心同德

(四)成语之最。8分(每题1分)

最长的一天——()

最遥远的地方——()最高的人——()

最大的差别——()

(五)照样子,成语接龙8分(每词1分)

例:洗心革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1、一衣带水→水深火热→()→()→()→()

2、急中生智→智勇双全→()→()→()→()

(六)下面每行两个成语中,各故意漏掉一个字,你能用一个成语把漏掉的字包含进去吗?4分

例:(狼)心狗肺 十(室)九空 —— 引狼入室 A()通广大 光天()日 —— B 巧夺天()()事如神 —— C()接不暇()面兽心 ——

D()飞凤舞 谈()色变 ——

(七)把下面互为反义的成语用线连起来。3分

欣欣向荣 直言不讳 理直气壮 垂头丧气 乱七八糟 标新立异 兴致勃勃 井井有条 含沙射影 理屈词穷 故步自封 每况愈下

二、古诗大比拼

(一)按要求填写古诗10分(每空0.5分)

1、()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填颜色)

2、泥融飞(),沙暖睡()。(填动物)

3、()里河东入海,()仞岳上摩天。(填数字)

4、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填地名)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填花名)

(二)根据语境,填诗句。18分(每空1分)

1、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深秋,校园的梧桐树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地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4、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如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芽,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句填成语12分(每空2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人未还。

____________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总相宜。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不须归。

____________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____________。

三、习惯用语轻松过20分

(一)、下面的一些俗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写出来。(5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小和尚念经——()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个巴掌拍不响——()此地无银三百两——()

(二)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5分

1、()的居处——开门见山

2、()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用兵——以一当十

4、()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三)、在下面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谚语。10分(每题2分)

1、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主要是因为()。

2、他自从从监牢中放出来以后,就()了。

3、俗语说(),只要你肯努力工作,你也可以成为一位专才。

4、这位老公公的年龄已达六十,但他仍不断向人学习,这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所以保卫国家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篇2:课外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14分)

1、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3、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宋时期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6、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

7、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是( )

A、北京

B、罗马

C、希腊

D、美国

8、我国现任GWY总理名叫

A、朱镕基

B、温家宝

C、胡锦涛

D、江泽民

9、下面各组词中,没有错字的是( )组。

A.莫名其妙 胆大妄为 意然决然

B.无忧无虑 络绎不决 无可奈何

C.迫在眉睫 仪态端庄 头晕目眩

D.郑重其是 生气勃勃 全神贯注

10、“盛”(shèng)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兴旺;②丰富,华美;③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1、下面各组词语中,表示人物神态的是( )组。

A.全神贯注 垂头丧气 满不在乎 忍饥挨饿

B.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胆大妄为 安然无恙

C.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垂头丧气 面如土色

D.全神贯注 迫在眉睫 提心吊胆 依依不舍

12、“好高鹜远”中的“好”字的意思是( )。

A.优点多

B.友爱

C.很

D.爱、喜欢

13、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14、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①陈述句②疑问句③反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么远,箭哪能射到呢?

(2).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

(3).陈赓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①②③

二、填空题(22分)

1、下列“洋文字”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QQ : ________ MTV: _______

WTO: _____________ 3?15: ___________

2、照样子,成语接龙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①握手言欢—→( )—→( )—→( )

篇3:高中地理课外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外知识,获取途径

现行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 有的只有几句, 许多知识点到为止, 并且教科书中的地理知识信息有些是动态的, 需要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把各种地理事项割裂开来, 孤立理解, 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 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而高考试题涉及的地理知识方方面面, 知识面远远超出课本内容, 学生有时在做题过程中对出现的新知识点感到茫然, 手足无措, 不知从何下手。现在的高中地理成为了大多数高中生头痛的学科, 甚至成为很多学生放弃的学科, 他们没信心学好。为了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完成知识间的迁移组合, 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扩大知识面, 提高地理素质, 适当补充一些地理课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经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思考, 整理总结出地理课外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地理课堂上教师适当补充课外知识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 学习时间紧, 课下时间非常有限, 他们获取地理课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依赖教师课上的讲授。同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课外知识的选择和运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注意力专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地理教师把地理课外知识有侧重的、分阶段地穿插在地理课堂中, 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课外知识的关系, 避免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 课下什么也没记住的现象。教师选用的课外知识要与教科书自然地融为一体, 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 学习地球运动部分时, 课本中没有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没有最短航线的阐述, 故需要教师及时补充, 适当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地理题中给出一个区域让学生描述其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的试题较常见。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时, 教师补充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主要要素: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等, 再通过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把这些要素的基本含义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明了地呈现给学生。人文地理部分需要教师补充的内容也很多, 比如课本中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的阐述很少, 学生只是学习课本的话, 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很难全面,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疑惑。教师可以把这部分知识以我国的珠江三角洲产业的转移及产业升级为例进行系统讲解,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及时活跃课堂气氛, 讲一些有趣的地理常识或者地理奇闻趣事。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补充课外知识, 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积累, 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扩大知识量,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地理素质及地理成绩。

二、阅读地理方面的课外书籍

现在的地理试题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学生没学过的地理事物, 如果教师没有补充, 靠学生现有的知识是很难做出正确答案的。比如, 有两道选择题, 一是问巴基斯坦的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二是问该调水工程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这样的选择题, 只是直接问地理事物的目的和出现的问题, 而没有该事物的相关介绍, 学生都是毫无依据地乱选, 在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之后, 学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道文综试卷上的综合题, 问我国北方竹子种在山脉的南坡, 而南方竹子种在山脉北坡的原因, 几乎没有学生能全答对的。在学生不了解竹子的生长习性, 不知道竹子不能暴晒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 做不对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学生阅读过以上问题的有关文章, 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作为一名一线的地理教师, 我感觉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地理课外知识, 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以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学生要进行地理课外阅读, 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 有阅读的意愿和需求, 这是地理课外阅读必备的首要条件。在教学期间, 我不断地和学生交流, 了解到许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 很多题的知识点都不知道, 感觉到了自己地理知识的贫乏, 想读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希望教师介绍有关书籍等, 可见高中生有阅读的意愿和需求。

第二, 有阅读时间。我们知道高中生课外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学生自己虽然明白考试与阅读之间并不矛盾, 但很多学生很难正确处理自己时间的分配。在家里, 家长往往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觉得是浪费时间。

第三, 有必要的课外地理读物。从阅读方式看,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电影电视形式, 其次是书本。但是学生没有时间去看电影、电视;从书本来看, 地理阅读内容的界定, 比较困难, 纯粹的地理课外阅读书籍很少, 大量的阅读书籍中都或多或少涉及一些地理知识, 如果把这部分也算作地理阅读, 地理阅读方面的书籍很多很多。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地理课外阅读给予科学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主要有:结合学生实际介绍合适的地理类阅读书目;教师自己或请电教教师帮助把课外地理知识进行剪辑制成短片或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选取地理类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推荐给学生, 以方便节假日学生观看;适时布置精当的地理阅读任务。通过阅读了解民族的优秀文化、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三、参加地理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地理有关的单位, 如天文台、气象台、地震预报台、水文站、自然博物馆、地质陈列馆、海洋水族馆、植物园、动物园、污水处理场以及车站、港口、油田、矿山、钢铁厂、发电厂等。通过观察观测, 如天象观测, 可以利用天文设备测定本地地理纬度;观测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向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观察星座和寻找北极星等。沿江沿海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江海滩涂的观测, 观看海岸侵蚀的情况, 了解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 思考宜于发展哪些养殖业等。教师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 根据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旅游活动, 一方面饱览祖国的美丽风光, 另一方面观察、了解旅游区内的地质、地理、气象、生物和文物古迹与构景的关系, 通过旅游获得知识、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抒发美感, 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教师还可进行野外考察, 组织学生亲眼看一看没有见过的地理事物。如地质地貌考察, 选择典型的考察点, 考察特殊的地质构造、奇异的地形和石灰岩溶洞、小型冲积扇等, 观察它们的形态, 分析它们的成因, 评估它们的作用。学生还可考察地质灾害, 了解灾情,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地理幻灯片、录像片、电影等, 让学生观看一些介绍中国或世界的纪录片, 如《美丽中国》《野性俄罗斯》等。

学生通过参加地理课外活动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还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解原来只是抽象概念的一些事物。比如, 很多学生只是知道有一种地貌是冲积扇, 但不能和实物相联系起来, 以至于不会应用, 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冲积扇什么形状, 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每次遇到相关的试题都不能顺利完成。如果实际考察过或通过多媒体看过有关视频的话, 他们就会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相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篇4:诗歌课外知识穿插艺术

关键词:诗歌;教学方式;教材

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老师讲明、讲深、讲透课内知识,还需要补充一些和课文知识点有关的课外知识,这一课堂教学环节我们称之为知识拓展或课外延伸。比如,在教授人物散文时,我们就会相应地给学生补充一个课外环节,就是小结讲授人物散文专题;在讲授文化散文时,会补充文化散文的阅读等等。

一、教材和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占据了很大一块,说实话,诗词的讲授很考验一个老师的功底,它需要一个老师有深厚的积累。诗歌学习的主要问题在于:(1)把握不好每首诗歌的讲授重点,本来以为诗歌的讲授无外乎抓住其思想和表现手法,但是后来才知道不同的诗歌讲授的重点其实是不同的,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问题;(2)教授方法的选择,既然每首诗歌的学习重点不同,那么讲授诗歌的方法自然也应该是不同的,关于这一点的认识,我是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之前意识到的。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对教授的知识做了一定的修改。所以在讲授后面的诗歌、复习诗歌专题时,我不但注重学生对于课内这首诗歌的理解,还会更加重视让他们通过学习一首诗歌,学习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这也是我本文中要讲的诗歌课外知识的穿插艺术。

知识的学习有时候需要全面,但是全面地讲尚且不易,而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接受那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与其教给他们很多但是每一次都只是点到即止,还不如每一次都选择一个点作为重点让他们掌握,效果会更好。以下,我将就必修四第三专题的诗词来具体讲一下诗歌课外知识的穿插艺术。

二、诗歌课外知识的穿插艺术

课外知识的补充穿插不但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二次消化课内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的知识。穿插恰当的话,教学重点会更加突出,学生也就会相对更加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诗歌课外知识的穿插艺术有很多种,以下,我将从文本切入来讲。

1.手法角度切入艺术

首先接触到的是李白、杜甫的两首诗歌,李白《蜀道难》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诗人怎样表现蜀道难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研究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本诗运用的手法主要有衬托、夸张、烘托、动静结合。说多不多,但是四个手法说少也不少了,所以在穿插课外知识的时候,我主要还是将每一种手法作为一个切入点,找来其他运用了相同手法的诗歌带着学生一起赏析。

2.诗人詩歌角度切入

杜甫的诗歌《登高》看看只有四联八句,但是学习的内容真得很多,整首诗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写景和抒情共同组成,所描写的景物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悲情。这些都是课内知识的教授。那么这种情况下,课外拓展就可以考虑从同一诗人的诗歌切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也可以穿插讲一下律诗的特点。

3.具体意象切入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雨霖铃》很好地运用了悲景写悲情、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但是在选择这首词的课外拓展时,我没有选择这些手法进行巩固,而是选择词中出现的几个意象进行课外拓展分析。

《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意象的运用,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读本词,应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我选取了其中的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和月这些古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进行了扩展,主要是通过这些意象出现的诗句赏析,让学生知道诗人采用这些意象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以上诗歌课外知识拓展的方法是本人在讲授诗歌专题时的一些小小体会,其中还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备的部分,将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补充。综上所述,诗歌课外知识的拓展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但是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切入的角度恰当而有效。

参考文献:

崔宏伟.江令君诗歌校注及创作考论.江西师范大学,2011.

篇5:课外知识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0分)

1、《三字经》中有“子不学,非所宜;,老何为”。

2、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踏歌而来”的人是。

3、腊月是指农历 月。

4、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浙江绍兴人,他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这个人的名字是。

5、《山行》的作者是

,是

代诗人。诗中描写霜叶的诗句是,.6、我知道重阳节是 月

日,其中思念亲人的两句诗是。

7、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留传下来,如李白的《赠汪伦》写道。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道

。高适的《别董大》写道。

8、由于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且流经区域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使它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9、明朝时,曾经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二、根据提示写出合适的成语。(6分)

最高大的人:()最强的记忆:()最快的阅读:()最吝啬的人:()最昂贵的稿费:()I最遥远的地方:()

三、根据意思用“自”字组词填空。(4分)

例:自己尊重自己叫(自尊)

(1)只顾自己利益叫()(2)自己克制自己叫()(3)自己感到骄傲叫()(4)自己相信自己叫()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饮用下列哪种开水对健康有益?()

A、反复烧开的水 B、搁置三天以上的开水

C、自然冷却到20摄氏度—25摄氏度的温白开水

2、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王子是通过 找到灰姑娘的。()A、漂亮的衣服 B、帽子

C、水晶鞋

3、在《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中,渔夫的妻子是一个()。A、善良的人

B、贪心的人 C、力气很大的人

4、《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5、在下列食物中,是食用植物的根。()A、南瓜 B、芹菜 C、胡萝卜

6、什么鸟是最不怕冷的鸟?()

A、天鹅 B、企鹅 C、麻雀 D、翠鸟

7、如果有异物进入眼中,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A、揉眼睛 B、轻闭眼睛,让泪水将异物冲出来 C、用眼药水将异物冲出来

8、给刚移植的树木绑上稻草,是为了()

A、减少水分蒸发 B、防虫 C、更加漂亮 D、补充营养

9、《一千零一夜》讲述的是 的民间故事。()A、阿拉伯 B、印度 C、中国

10、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

A、麋鹿 B、长颈鹿 C、大象 D、马

11、身上被母亲刺上“精忠报国”字样的是()

A、关羽 B、张飞 C、岳飞 D、武松

12、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足有五百年,是因为()

A、偷吃蟠桃被王母娘娘所压 B、偷吃玉液琼浆被赤脚大仙所压 C、偷吃仙丹被太上老君所压 D、大闹天宫,屡犯天规,被如来所压

13、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14、传说中月亮上的吴刚所砍的是()

A、柏树 B、桂树 C、松树 D、凤凰木

1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为什么“赵”放在第一位?()A、当时的皇上姓赵 B、当时姓赵的人最多 C、编撰的人姓赵

16、被称为“诗圣”的唐朝诗人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牧 D、杜甫

1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D、短——长——短

18、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炼石补天的是()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

19、下列昆虫中,属于益虫的是()

A、蚊子 B、七星瓢虫 C、苍蝇 D、蝗虫 20、“八仙”来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八仙”?()A、曹国舅 B、张果老 C、太上老君 D、铁拐李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皇帝的新装》中的两骗子称他们纺织的衣料非常美丽,最不称职的官员或最蠢的人是看不见它的。()

2、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纸鸢”就是我们现在的风筝。()

4、聪明的甘罗砸缸救出掉在水里的小伙伴,长大后,他成为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5、牛郎和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

6、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比月亮小得多,实际上它们大多比月亮大。()

7、我国的国旗上有一个大的五角星和五个小的五角星,中间的大五角星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

8、三国时有一位七步成诗的诗人,叫曹操。()

9、跑得最快的鸟是鸵鸟。()10、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周年。()

六、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20分)

《春晓》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回乡偶书》 杜 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池》 柳宗元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草》 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行》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绝句》 杨万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雪》 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游园不值》 苏 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渔歌子》 叶绍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惠崇春江晚景》 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

一桶水倒在沙滩上,水立刻无影无踪,沙子表面却湿漉漉的,好象吸满了水,但是抓一把沙子却挤不出一点儿水来。这是因为沙子并没有把水吸进去,而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能算“过水”。这样的沙子再经风吹日晒,就会立刻干燥如故了。

而海绵呢,却与沙子不同。将一块海绵侵入水中,再拿出来看时,它已经喝得饱饱的了,用手一捏,就可以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是吸到了水,并且储存起来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学习上存在的与此相似的两种情况。有的同学读书很不认真,一翻就是几页,一目十行,只看字面,不动脑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书本一撂,一无所获。这正是“沙子过水式”的学风。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在看书学习中,不但作笔记,而且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正是“海绵吸水式”的学风。

我们应该提倡“海绵吸水式”的学风,吸得进去,挤得出来,读了书就长了见识,增加了学问,而不能像沙子过水似的,看了一遍书却一无所获。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无影无踪 无()无(); 无()无()

2.用“~~”画出“沙子过水式”的学风,用“——”画出“海绵吸水式”的学风(6分)

3.为短文选择恰当的题目,在()里划“√”。(2分)

篇6:课外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望一乡。”描述的是。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____ A:教学能力

B:知识

C:才华

D:兴趣

3、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系统,组成了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是。

A:基本知识

B:基本技能

C:基本技巧

D:基本方法

E:重视个别差异

4、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是()

A:现代教学理论

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教师的自我判断

D:教学的实际需要

5、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

B:杜威

C:格拉斯

D:巴甫洛夫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 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8、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文学家是()

A:李白

B:韩愈

C:柳宗元

D:杜甫

9、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__。

A.布鲁纳

B.赞科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10、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13、下列全部属于卡通片的是()

A:《大耳朵图图》、《花木兰》、《喜羊羊与灰太狼》

B:《三个和尚》、《孔雀公主》、《小蝌蚪找妈妈》

C:《黑猫警长》、《猪八戒吃西瓜》、《牧笛》

D:《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阿凡提》、《鹿铃》

14、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____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16、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____ A:启发原则

B:导向原则

C:疏导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19、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__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0、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加涅

B:弗拉维尔

C:维果斯基

D:列昂捷夫

21、— I’m going on a trip to Hainan after the exam.— Really____!A:Have a nice time B:Congratulations C:OK D:It’s nice of you

22、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的。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23、密切联系各科任课老师,及时反映同学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是()的职责。

A:班长

B:副班长

C:学习委员

D:宣传委员 24、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____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A:教师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2、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__。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3、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外面“出汗”,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酒从瓶中渗出

B:空气中水蒸气汽化

C:啤酒瓶上的水汽化

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5、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属于__。

A.象征性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6、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7、游戏是幼儿的。

A:自发学习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C:自我学习

D:有目的性的学习

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____、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__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0、无论哪一类型的课都不可缺少的因素是__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学习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布置课外作业 11、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__。

A.凯洛夫

B.杜威

C.布鲁纳

D.赞柯夫

12、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13、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__。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1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16、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的是____ A:个案研究法

B:历史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相关性研究法 E:叙事研究法

1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__。

A.层次性

B.综合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E.计划性

1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__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定教学内容

C.确立教育目的D.选择教学方法

19、下列哪一个学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____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退行作用

D:升华作用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C: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2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其中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属于____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22、当代心理学家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认为,()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强烈的和持久的,它的责任与影响力是不可取代的。

A:学校

B:环境

C:家庭

D:社会

2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24、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__。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篇7:五年级课外阅读测试题

(一)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好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出根烟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泌出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里,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污秽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的,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抽搐:

骤然:

2.“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其中“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和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标上 “ ________________”。

4.“小川脸有些发红……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这句话表现了小川

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文中大姑两次“眨眼”,含义相同吗?第一次眨眼,表现了她在想什么?第二次眨眼,又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锁》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广大读者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连标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它走。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到:“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在文段()中添上恰当的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掩盖——()惊奇——()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声音顺延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5.“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句中的“没”字读音不同,第一个的读音是();后一个“没”字的读音是()。

6.“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什么?

()

7.这则寓言刻画小猫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先总后分 B.总分总 C.先分后总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做人要乐于助人,不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B.做人要真心待人,不能自作聪明,瞎乱猜测。

C.做人要诚信实在,不要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D.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要固执己见,狂妄自傲。

11.小猫的性格特点是()。

(三)耳朵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车来了,你坐哪一趟车?”他像一座雕像,丝毫不动。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终于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满。“车来了,你坐哪趟车?”我忙说,并向外指指。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小说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篇8:在课外阅读中正确积累知识

一、明确目标, 把握主旨

1.有目的地开展阅读

传统语文课外阅读缺乏目的性, 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只是为了凑热闹, 至于课外阅读具有哪些效果, 他们很少去思考。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故事、看内容, 至于书籍材料中所提及的知识、词句等, 他们很少去关注。笔者认为, 这种阅读方式不但缺乏有效性, 而且会浪费宝贵的阅读时间。所以, 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把握阅读主旨, 这恰恰是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重点课题。那么, 具体该如何操作这一环节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为例, 假如将这篇课文当做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材料, 我们可以这样帮助他们制定阅读目标: (1) 寻出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 如“鸦”、“瓶”、“叼”、“渐渐”、“乌鸦”等, 尝试将这些生字和生词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2) 纵观全文, 探析一下文中的乌鸦到底要做什么, 它是怎么做的,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乌鸦的聪明; (3) 通过这则故事可以悟出哪些道理, 假如同学们在解决一件事情时陷入了瓶颈之中, 你们会如何借助周边的事物和环境去解决问题。通过上述阅读目标的导入, 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并让他们明确“读”的方向。

2.探寻阅读材料重点

课外阅读重在把握主旨, 剖析精髓, 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心思想, 认知文章涉及的生字生词。但是我国小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时很难顺利完成这些内容, 有时还会顾此失彼, 难以发现重点。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渗透培养机制, 增强小学生探寻课外阅读的质量和能力。以《狐狸和乌鸦》为例, 小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往往会将重点放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上, 比如有的学生惋惜“乌鸦失去了那块肉”, 有的学生感叹“狐狸太过聪明”, 更有学生认为“乌鸦太不自知”。但是, 这篇文章具体交代了哪些道理和思想, 学生们却很难总结出来。有时, 当他们遇到不理解的生字和生词时, 虽然会查找字典, 可是事后当他们再次遇到这些生字和生词时, 却依然读不出来, 不明白其含义。笔者认为, 上述两类问题恰恰是缺乏压力和思考积极性的体现。所以, 教师有必要培养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剖析重点、挖掘知识的习惯, 从而让课外阅读的时效性和功能性得以体现, 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

二、关注质量, 把握技巧

1.有序跳读, 提高效率

跳读法是众多阅读技巧中的一种, 有效性强, 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间接培养小学生索引重点、把握关键的能力。其中, 跳读法主要体现为:用有限的时间尽量获取更多的文章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文章中的生字和生词, 以及一些经典的句子和重要内容。有序跳读具有“快”的特点, 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培养他们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初步跳读时由于缺乏经验, 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所以需要教师的系统指导。

2.全文批注, 发现亮点

所谓全文批注法是指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批注的一种阅读手法。在指导学生使用批注法进行课外阅读时, 首先要帮助他们确定批注所用的格式和符号, 比如圆圈、正方形等, 然后鼓励他们边读边批注, 并在正方形框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 他们对某个精彩句子的感悟, 或者是对某个生字生词的翻译等。这种阅读方法不但需要学生手脑并用, 还能促进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生成。当然, 有时书籍的空白区域面积不够学生书写或批注之用, 所以,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特制的卡片和笔记本将这些值得采摘的句子和观点存储起来,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灵光一现的火花记录下来, 从而形成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三、资源整合, 把握实效

1.科学整理, 明确内涵

课外阅读绝非是“走过场”, 所以小学生必须严格对待这一活动, 并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明确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知识。譬如有的课外读物科普性强, 可以让学生明白许多科学知识和生活小窍门, 有些课外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历史和哲学, 更有些课外读物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真理的兴趣与动力。但是, 由于缺乏经验, 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难快速整合这些知识, 有时, 就算他们整理了一部分知识, 也只是符合他们自身需求和喜好的, 至于究竟哪些知识有价值, 他们很少会给予考虑。所以, 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科学整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知识, 在明确内涵的同时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含量。

2.仿写续写, 有效锤炼

正如上述所言, 只看不练是无法发挥课外阅读真正价值的, 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在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正确积累的基础上开展锤炼活动, 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此外, 有些课外读物的结局时常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小学生经常会抱怨这些故事吊人胃口。我们不妨将这类课外读物当做锤炼素材, 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续写。

上一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卡发放与补卡管理办法下一篇:名著读后感引出自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