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知识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中学语文课堂要不要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笔者的回答是:要!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陷入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味否定中。语法教学被理解为不利于语感培养,以致矫枉过正。中学语文课堂很少进行语法知识教学,尤其是公开课、参评课更无语法知识教学立足之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外知识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外知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1: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摘要】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由于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特征十分突出的语言类学科,因此,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打好作文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深化学生的情感内涵,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出发,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语言、语文、写作能力综合提升,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突出“人文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期,全面加强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辅助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实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由于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對滞后,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心理需求、兴趣等进行引导式、激发式教学,而采用成人化以及固化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处于成人的视角看待及思考问题,从而违背了学生的成长与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说大话、写大话、写假话、写空话、写套话的现象十分突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更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学生养成不良写作习惯。再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感、所见、所闻表达出来,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阅读量不够,素材缺乏,教师却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传授的晦涩难懂的写作技巧学生也无法有效应用到实际写作过程中,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兴趣被抑制,更无法写出题材新颖、结构完整以及形象生动的作文。

(二)缺乏有效指导,学生的自我意识未能充分发挥

教学是包含“教”与“学”两个关键环节在内的教学实践过程,良好的教学体系始终离不开师生的积极、主动、有效配合,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尤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是“高高在上”,并且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被动思维,被动接受知识观点,而教师全程都在干预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忽视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严格按照教师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写作,导致学生从小就失去阅读兴趣,写出来的作文不尽如人意。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尤为看重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文分数,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采用的指标单一,“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作文习惯等指标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且在作文批改过程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简单地写出一些形式化的批语,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也无法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更不能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并不能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进,最终影响了阅读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读写结合融合渗透不够深入,学生人文积淀不够

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虽然“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学习过程,但二者并不是对立矛盾体,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良好的写作必然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语文写作的重要基础,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据了解,当前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喜欢阅读,更不善于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他们认为写作与阅读没有太大关系,课外阅读也仅仅是浪费时间。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及语文写作。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师生也会受到这种错误观念意识影响,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对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物进行观察与思考,阅读量偏少,课外阅读与语文作文写作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很多学生的写作素材少,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法准确运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作文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与融合课外阅读,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其进行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量与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折射和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能够根据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等,评判学生综合素养能力高低。对此,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可加强学生进行思想感悟,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基于此,教师要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与多分享,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语文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文章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对描写“秋雨”的相关课外书籍进行阅读,通过与课本中作者笔下描写的“秋天的雨”进行对比,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读及所感、所想、所见等,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眼中的“秋天”及“秋天的雨”进行写作训练及作文描述,同时也可适当启发学生选择一些课外经典诗歌或散文中的片段进行描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辅助作文写作,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与写作技巧。

另外,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扩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质量。毋庸置疑,大多数小学生眼界有限,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相对有限,所以他们在课外阅读或者作文写作审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理解不准而导致偏题的情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文写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其思想境界也会得到升华,通过与作者进行内心情感交流,必然能够升华其思想,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大大提升其作文质量与水平。比如,很多课外阅读资料都充满启发性与激励性,如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应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推荐类似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画图、拍照、作笔记、分享的方式将自己读到的精彩内容记录下来,也可通过章节拆分的方式,写出读后感,对文章中的经典语句进行回味,正如保尔·柯察金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不应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让学生学会将阅读到的素材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自身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时代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变革发展要求,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视角,教师必须要展开个性化、多元化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平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理念,为作文教学积累丰富素材,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丽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

[2]胡泽云.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读书文摘(中),2018(4).

[3]王艳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速读(上旬),2019(1).

[4]苏福秀.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1).

[5]刘舒婷.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读与写,2020,17(22).

[6]朱长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

作者简介:陈虹,女,1973年生,江苏徐州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作者:陈虹

课外知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2:

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有力抓手

中学语文课堂要不要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笔者的回答是:要!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陷入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味否定中。语法教学被理解为不利于语感培养,以致矫枉过正。中学语文课堂很少进行语法知识教学,尤其是公开课、参评课更无语法知识教学立足之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法知识教学,在修改病句、现代文阅读及文言文阅读等语言教学中运用语法,让语法知识成为语文学习的抓手,实践证明效果理想。

一、错误地淡化语法知识教学,带来了语文教学的别样尴尬。

学科课程内容的核心是知识,抽取了知识就不是学科课程。试想,如果语文学科教学没有了语文知识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教能力、教素养?能力和素养怎么教?能力和素养的形成要不要知识?做了20多年中学语文教师,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要抓好的“双基”,即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牢牢记得《大纲》对基本知识的八字表述,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而对于教师应该怎样教,《大纲》明确规定“好学、易懂、有用”。忘不了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为了给中学建立“暂拟语法体系”付出的艰辛劳动;忘不了吕叔湘、叶圣陶两位大师身体力行,在百忙中整理、编写了《给中学生谈语法》等小册子。也许是理解与实践的偏差,导致一线教师课堂基础知识教学嚼得过细过烂,甚至过死,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渐占上风。语文能力被强化,语文实践被突出,而语文知识则被边缘化,在教学中出现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的倾向。2004年,《中国教育报》发表的《重视能力:对轻视知识:错》、《课程改革需要怎样的哲学头脑》等文章,指出了这种对立的危险性。但是,知识在语文教学视野中还是被質疑、被淡化乃至被放逐。

时至今日,其后遗症渐渐显露出来:语文教学内容全凭教师结合选文解读,学生缺乏文章知识、段落知识,若干篇文章读过了,仍然难以阅读、鉴赏和写作,只有几个干瘪的“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比拟”、“象征”等名词套语;不学语法知识,不懂词类,不知词和句的构成形式,写作文丝毫没有动宾搭配得当的意识,修改病句仅凭感觉,更遑论复句的逻辑关系与意义;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了照着注释死记硬背的苦差事;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有甚者,欠缺语文知识的不仅仅是学生,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进而退,补充进的语文教师继续没有语文知识,在教师的“教学武库”里能拿出来耍耍的“兵器”越来越少。

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知识,强调“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把语法知识学习定位在应用上,完全正确,但语法知识学习更为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规范学习者的语言。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缺乏科学的引领,学生语法知识的空白让文本解读捉襟见肘,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没有办法解释,那么,语文教学也只能是在低效的摸索中前行。

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伟教授在《语文知识教学的更新与重建》中指出:“语文知识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占居重要位置。”、“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抓手,也是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主轴和基础。”、“语文教学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知识,怎样教知识,教知识干什么的问题。”、“知识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凭借知识来照亮心灵,发展潜能,并为形成能力提供捷径,奠定基石,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本身具有人文涵养价值和工具运用价值。”其实,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我不能同意淡化语法的提法。语法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大纲表述得很精当:好学、易懂、有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语文知识讲过了头,而是教师少有阐发,没能抓住教学契机建立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学生难以产生知识迁移,也就无从实现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教学契机建立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我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而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双重并举地教学和学习,即把前人归纳、总结出来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上世纪60年代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就是一个证明。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背诵,达到熟悉古汉语,形成语感的目的。

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艺术,又是一项培养学科能力的工程。什么时候传授知识,以怎样的方式传授知识?那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在学生需求知识的时候传授知识,在学生渴求学会学习的时候指导规律,在生成完整的知识点的同时,把知识学习与语文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1.考察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现状,适时补充语法知识。

第一、学生进入高中,文言文阅读篇目增加,选文变长,仅靠背诵的学法已经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会自己阅读文言文成了师生的共同要求。此时便是语法学习的良好契机之一。第二、高中生不再满足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努力追求理顺知识,概括规律。多读,多积累,多感悟固然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自有其道理,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很难安下心来耐心阅读、感悟,何况在规律指导下的感悟更科学快捷。现代科学证明:高中生的思维已经进入理性思维阶段;意义识记也远比机械记忆有效得多。此时便是语法学习的良好契机之二。第三、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书面语比较规范,从词义到语法与现代汉语都有着清晰的渊源关系,从现代汉语句子结构认识出发去了解古汉语句子特点比较便捷,高中学生能够学会准确运用。古汉语单音词多,一词多义非常普遍,虚词的作用又因在句子中的位置而变化,语法知识是编结它们的线索。此时便是语法学习的良好契机之三。因此,适当进行语法知识教学,是从古汉语自身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学习需要出发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对高中学生文言文自然学法关注与研究的结果。学生在语法知识的指导下准确理解语言、反复感悟,自然形成语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使文言文的教与学事半功倍。

2.传授知识以精要、好懂、有用为原则。

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在语言,而构成语言的句子则是关键。笔者从认识现代汉语句子结构入手,带领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古汉语句子的构成,从而达到准确把握词语、句子、文意的目的。

首先带领学生总结现代汉语句子基本结构及其成分的常见词性,形成大致的句子结构图:

带学生整理时,要讲清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概念,提醒学生状语和补语都是谓语的附属成分,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总是跟在谓语之前或之后。然后比照古汉语各种句子,找到二者的主要异同点。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做谓语等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古汉语的句子中出现了词类活用、结构倒装、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我们学习古汉语应该重视的。这些知识学起来方便,操作起来便捷、有效。

3.让语法知识成为文言文阅读的有效工具。

利用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句子结构知识,把握古汉语句子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学用结合,准确推断词义,分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甚至用它来断句,达到读懂文章,把握文意之目的。在不断强化中,尽快形成古汉语语感并提高对古代诗文的感受力。

(1)分析词类活用。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名词“箕畚”用在谓语动词“运”前,但二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只能做“运”的状语,可以看成省掉了介词的介宾短语做状语。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名词直接做状语现象。

(2)分析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例2: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不足?谋”是谓语,“与”位于中心词“谋”前,只能做状语,可以推断其后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因此,该句是省略介词宾语句,补全为“竖子不足与(之)谋”。

(3)把握重点虚词中的“之”、“其”的用法与意义。例3:今我睹子之无穷也(《秋水》)———“睹”是句子的谓语,“子之无穷”是宾语。而“子无穷”原可构成主谓句,因为“之”的加入,使“子无穷”变成了句子的宾语。这就是“之”字做助词的一种特殊用法: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同样分析“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4: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是主语,“还”是谓语。“其”处于二者之间,不能做主语即不会是代词,这是“其”的特殊用法:做副词,表示婉商的语气。

(4)进行断句训练。文言断句能力,是古汉语感悟力的综合体现,理所应当成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难点。笔者依然从句子结构分析入手,带领学生突破此难点。例5: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很多同学不做句子结构分析,误断为“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进行句子结构分析后可以明确:“尔辈”是主语,“究”是谓语,“物理”可以是宾语。如果“物理是非”做宾语,那下句主语该是“木杮”,而“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不符合情理。“是”在文言文中多为代词,这里代“石兽”,应是下一句“非杮”的主语。所以前句谓语“究”的宾语是“物理”,句子在此停顿,后句为“是非木杮,(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通过分析达到了准确理解。

对文言词句的解释可以见仁见智,但某些句子的翻译涉及历史事实、人物评价,有的还涉及读音,不能不慎重,也不能不讲究。学生运用语法作武器的分析结果,可能不全面,但师生力求在探讨中学得明白、透彻。以句子结构分析为抓手把握文言句子,进而把握文意,需要学习的语法知识并不繁琐和困难,学生很快掌握了准确把握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方法,颇有兴致地参与到文言文阅读之中。摆脱了等待教师传授,然后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的尴尬,也是对大量阅读———积累———感悟的整理与提高。学生不但能借助语法知识理解疑难词句,而且对语言现象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能发现某些阅读材料打印或者注释的错误。准确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提高。

三、教师要摈弃“畸轻畸重”的极端思维。

1.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语文读写实践,激活语言知识的现实关照。

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我们在追求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要求是: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事实上,高中一线教师从文本阅读的实践中早已发现,仅了解语法知识,满足不了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需求。同样从高考命题选择的语言材料、命制的试题、高中要求的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建议的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及读本上提供的文言文篇目中領悟到:高中文言文知识的教学,必须突破两个“标准”要求的“了解”层级,起码达到“初步掌握”并且“灵活运用”的能力层级。我们都知道,语言知识是“米”,如何运用是“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语法知识欠缺,何谈运用自如?又哪能掌握和运用规律,形成语文能力?

“以学得促进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封皮副题,或者说是该杂志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首先要学得知识,然后才是在练习中感悟语言,形成语感。现代语文教育,文言文的学习没有了现实习得的环境,只能靠多读,多感悟。因此,教师抓住教学契机,教给学生必要的古汉语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在实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基础作用,避免“畸轻畸重”的极端思维。结合教学实际,主动对语法知识以及“有用”的文体知识、听说读写知识及时纳新和补充。

2.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避免实践操作上的盲从。

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应该有一个善于思考判断的大脑,避免盲从。首先要尽量了解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出台的背景。笔者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对当僵化的“知识教学”愈发畸形而走向死胡同时的矫枉纠偏,是对以往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培养这种极端做法的矫枉过正,是对传授语文知识应当遵循“有用”原则的强调。这一点从三维课程目标也可以体会出来。它要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准确理解,积极把握,而非在实践操作上简单地把知识与能力、过程、情感、素养对立起来。语文大多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的实践能力的获得要以语文实践为途径,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规律,这是符合语文学习的实际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捕风捉影,跟随一些人的片面理解———语文学习不用学习语文知识,靠读写实践就可以了。因为很明显,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文言文学习的有效工具。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给知识,形成能力。语文知识要教、要学,必要的语法知识要教也要学。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精要、好懂、有用的知识,更新与重建知识教学的方法。让知识教学立足于规范学生的语言,立足于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解语言,准确得体地表达思想,使知识教学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刘淑媛

课外知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唐代杜甫曾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此可以看出,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作文写作是极具助益的,小学生这一学龄还处于写作启蒙阶段,其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强烈,可塑性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培养黄金期,通过巧妙引导,使小学生爱上阅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推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小学生作文写作辞藻少、素材少,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课外阅读不仅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与辞藻,还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做了阐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语文知识,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从而提升语文成绩,是一举多得的好习惯。针对学生素质教育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我国出版了越来越多适合小学生学龄阶段的丰富有趣的并且简单易懂的课外读物,无疑为培养小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更多条件。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补充了语文教材的局限性,有效扩充了小学生的知识面,还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使其通过对阅读的热爱,转而增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并为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以及文字基础。

二、课外阅读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时由于其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以及没有好的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往往难以下笔,而课外阅读能够为小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提供各种角度的写作素材,变化多样的句式句型,从风景描写、事件描写到人物描写、物品描写等方面,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不断累积,从而丰富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素材。同时,现在的课外读物为了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习惯来编辑的,这大大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及时指导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能只看热闹,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要记录下来进行仿写,有感触的部分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等等。通过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学生慢慢地就会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将其应用于作文写作中,从而提升其作文水平。

三、课外阅读提升了小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仅仅通过语文课本所掌握的词汇远远不能满足优秀作文的表达,而通过课外阅读,有效补充了语文课本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无限量的或华丽或朴素的词汇,使其在描写某一景、某一物,或事件,或人物时能够准确且优美地表达,从而提升其作文水平。同时,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教师依然须要求学生记笔记,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一旦碰到新的词汇或是华丽优美的辞藻就要记录下来,并尝试用其造句。这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不会再是由于词汇的匮乏,而纵使心中思绪万千,却无从落笔,辞藻的积累会使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厚积薄发,更上一层楼。

四、课外阅读能够让小学生增加社会意识

小学生在家庭以及学校的保护下,对于社会了解甚少,这也导致了小学生的社会意识薄弱,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小学生能够体味到社会状态。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挑选一些时事热点、社会百科等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扩展小学生的眼界,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从小培养其爱国情怀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使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面对复杂的社会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以及是非观,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感悟生活的本质,感悟人世间的感情冷暖,丰富其情感体验,使其在写作中能够更有深度,在面对通过分析题材自命题作文写作时能够有更广阔的眼界以及想法,提升小学生的人文情怀。

五、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想象力

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充分展现。文字的描述给小学生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每个人依照自身不同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体验会有不同的画面展现,无论是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还是诗歌、散文,其描写的各型各色的人、或喜或悲的情、美轮美奂的景,等等,这些都丰富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小学生充满想象力。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知识的丰富、眼界的拓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有效培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广泛的阅读使小学生在无形中吸纳了思维的精华、智慧的思想,使其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发挥其想象力以及发散思维,创造更优美的文章。

六、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颖悟力

颖悟力是一种通透的悟性,是人自身的一种能力。颖悟力的培养不是靠知识堆砌就能习得的,而是需要人们博览群书,从中感悟,并在生活实践中体察,当这一切感悟与体验内化成人们自身的涵养,在解决问题或是进行创作时就会厚积薄发,灵活应对。这种颖悟力应用于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灵气,通常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看待问题更全面或者是视角更独特,有独到的见解以及感受,能够准确表达内心所想,传达出浓烈的情感。

七、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措施

(一)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首 先,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培养小學生的阅读习惯。学校积极建设图书馆,多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且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小学生借阅。班级也可以设立图书一角,提供图书共享,让同学之间能够就阅读同一本书各自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此同时,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共同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与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常备笔记本和笔,每当遇见优美的辞藻、精彩的句子以及有感触与有意义的段落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理解并仿寫。读书的同时要注意写观后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从中学到了什么。长此以往,小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句式,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还提升了作文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的阅读有效转化成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制以“我最爱的书”为题材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和“读书之我见”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每个小学生不同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以及个性为小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以增加其阅读兴趣。

(四)亦师亦友,与学生成为书友

小学生的行为和情感都很直接,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爱 上一门课。语文教师要摒除以往传统的教书先生的严肃以及教条主义,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以和蔼可亲、亦师亦友的身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的课外阅读中有不明白的或是感到困惑的地方能够积极主动地来求助于老师。语文教师要细致耐心地讲解,并对此表示肯定,与学生积极交流其所读的课外书,建立书友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良性发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八、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挑选以及推荐适合小学生的书籍来增加其阅读兴趣,通过积极沟通交流,使学校与家长共同携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素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探析[J].快乐阅读,2016(11).

[2]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

[3]周晓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编辑:龙贤东)

作者:沈飞婷

上一篇:物资供应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高校资金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