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2024-05-01

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精选6篇)

篇1: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主要 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之一是将产业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混淆,认为产业投资基金就 是投向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没有看到在中国特色下产业投资基 金也包括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设施基金和从事企业重组包括国有企业 重组的企业重组基金,以及一些新型的产业基金形式。误区之二是把产业投 资基金当做无风险品种诸如国债来投资,以为可以保本,不了解产业投资的 风险性。误区之三是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认识只停留在其融资功能上,不了解 产业投资基金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工具,是具有产业特色或对产业有扶持 效应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目前缺乏专门的针对产业投资基金方面的法律法规,加之由于产业投资 基金涉及多个主管部门的权益纠葛,致使对其设立程序、治理结构、运作机 制、转让方式、监督管理以及违规制裁等难以及时作出必要的制度规范。

3.产业投资基金发起和设立的问题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大多是由政府牵头发起设立的。一些基金的发起 人、经理人和托管人合而为一,违背了基本的信托原则。有的基金资金来源 于政府拨款,基金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不当干预,难以体现出市场 经济条件下应有的自动调节和适用功能,也难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他的目 标;另一方面.由于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基金的投 资收益甚微。

4.缺乏高素质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才

目前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是一项新生事物,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包括投资管理、金融工程、财务审计、国际律师等方面的人才紧缺,这是我 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经 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主体必然是从政府主管部门转向规 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和相关的投资公司,这将进一步加大对基金管理人才的 需求.使我国基金管理人才紧缺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5.资金投向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大多数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其目的基本是为了 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投资基金对投资对象的选 择,也制约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产业投资基金由地域型转化为行业型是产 业基金的发展趋势。

篇2: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对公募基金有《证券法》调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私募股权基金中以各类投资公司名义出现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相同的投资机构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没有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对投资人的资格审查也缺乏法律依据。由于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在登记注册、税务管理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尚不完善,目前很多地方对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登记注册仍然处于摸索状态。

2.缺乏细化配套监管措施。涉及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各类制度有待健全。新的《合伙企业法》尽管对有限合伙制度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然而在实践中还是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出台一些细化的监管措施予以解决。比如,新《合伙企业法》既未规定有限合伙人出资首付比例,也未规定其剩余出资到位的时间界限,而是交由合伙协议约定,难免会发生出资迟迟不到位的情况,制约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3.存在内部风险。有限合伙风险投资机构中,两种类型合伙人的关系不总是一致的。有限合伙人以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得成为合伙事务执行人,不参与经营管理;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可以成为合伙事务执行人,具体从事经营管理。有限合伙人提供绝大多数资金但是却丧失了对资金的控制权,普通合伙人在此时有很多机会利用这些投资人,经营决策权为普通合伙人独揽,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问题。作为普通合伙人的自然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情况下,对于普通合伙人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二、建议对策

1.完善法律制度。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制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条例》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退出以及法律责任等加以规范,同时完善《合伙企业法》有关有限合伙的规定。一是规定投资额下限,保护债权人权益。建议考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分别规定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额下限,并明令禁止银行贷款及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社会资金投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等。二是对不按合伙协议出资的合伙企业合伙人作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三是加强对有限合伙人的监管,增加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四是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避免逃废债务的情况发生。

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与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较,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兼采纳了普通合伙的人合因素和有限公司的资合因素。从人合因素的角度看,合伙人之间往往具有较强的信赖关系。建立基金管理人信用档案,切实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减少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道德风险。

篇3: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阐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项金融创新, 在国外并没有产业投资基金这个名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但一直未形成较为规范的定义。1999年和2005年, 原国家计委和国家发改委都曾牵头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但两个文件均未正式出台。2009年, 发改委起草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草案) 》中, 曾将产业投资基金列为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 与创业投资基金并列。2014年7月, 证监会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 未再提起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 但其中第二条指出“非公开募集资金, 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 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 其投资活动适用本办法”, 实际上是将其纳入了管理范围。

陈芳 (2010) 认为, 产业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中国的一种特定名称, 本质上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刘琦认为, 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比较, 具有很强的政府干预色彩。郝国胜、徐洁 (2011) 对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政府主导性。在2005年发改委起草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讨论稿中, 曾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 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私募方式筹集资金, 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集合投资方式。其中特定机构投资者包括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事业单位, 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及实践, 笔者认为,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专有表述, 本质上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对产业或者区域有扶持效应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是指投向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

现有文献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词的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涵盖了所有投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基金, 其中既包括综合股权投资基金, 也包括影视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动漫投资基金、信息与传媒投资基金等各类专项投资基金, 这些专项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既有股权投资也有项目投资或实物投资。而狭义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即上述所说投向文化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 近似于广义概念中的综合股权投资基金。本文在讨论中特定使用的是狭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有很大差异。近年来,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不少省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如2007年开始, 江苏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政府鼓励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 初始资金为每年1亿元, 2010年以后增加为每年2亿元。专项资金为政府直接投入, 一般规模较小, 主要采用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资助形式。由于其性质上的公共性和规模上的有限性, 难以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起到显著的资金催化作用。与之相比,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用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 能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投资特点。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也有所不同。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融资工具, 基金具有较长的资本链, 从企业初创期到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 可由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予以支持。其中, 创业投资基金多侧重于成长初期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的企业, 而产业投资基金更注重“产业”而不是“创业”, 侧重于投资已经产业化、规模化的, 处于成长中后期到成熟期之间的企业, 或者风险性较小、收益稳定的产业基础建设等。

二、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及发起模式分析

2002年, 中国电视家艺术协会下设的卡通委员会和湘财证券曾尝试设立卡通/传媒行业伞型基金, 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首次尝试, 但因当时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以失败告终。金融危机后, 随着文化产业地位的提升,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再次得到发展。2009年4月,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11年7月, 首只国家级也是目前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至2013年末, 全国已有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57只, 募集资金超过1350亿元。

在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模式上, 周正兵、郑艳 (2008) 认为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国家财政直接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由该管理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 以私募方式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二是由具备实业投资经验和资本经营经验的金融企业和产业公司发起, 吸收国家财政的文化专项基金加入, 并向社会以私募方式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是国家将原先拟拨款投入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专项资金, 以股权的形式投入国有投资公司, 再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从而间接投资于文化产业项目。

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 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政府介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另外三种模式:

(一) 政府财政主导模式

在该模式下, 中央或者地方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直接出资方式联合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典型的如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以及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这类基金通常规模较大, 投资行为有“半官方”色彩, 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目的主要是通过新的财政投入方式, 落实各级政府产业政策。

以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基金为例, 该基金于2010年组建, 初始规模为20亿元, 其中江苏省财政出资10亿元, 江苏高投集团、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资10亿元, 基金委托江苏高投紫金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2010-2011年, 该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投资了南京时代传媒等7家本省较大规模的文化企业。从2012年开始,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委提出的“既要投资成熟期的顶天立地行业龙头企业, 又要大力投资省内中小文化企业, 达到铺天盖地的广泛支持效果”, 该基金连续三年累计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 以股权、债权或者可转债的方式, 对经文化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中小文化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二) 国有资本主导模式

该模式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通常以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或集团为主。主要发起人一般拥有较大产业规模, 熟悉行业发展规律, 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典型的有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广东广电基金等。一般而言, 此类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国资和行业背景, 通常围绕主要发起人的产业链战略布局、集团内企业发展壮大或资本化再造以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任务而展开投资, 政府对该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影响是通过国有资本间接实现的。

以广东广电基金为例, 该基金成立于2011年10月, 首期募集50亿元, 由广东广电网络公司与广东中广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创立。基金运作依据“国有资本引导, 市场运作, 专业管理, 放大价值”的原则, 依托广东广电网络的资源与项目优势, 引入民间资本, 盘活国有沉淀资源。该基金重点投资于广东广电网络上下游相关行业以及广东省内文化产业拟上市企业。该基金成立后先后投资了上海未来宽带、深圳茁壮网络、武汉长光科技等多家公司, 涵盖了多元化宽带网络建设及经营、电视频道业务代理、三网融合新技术研发等方面, 为广东广电网络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打下基础。

(三) 创投机构主导模式

该模式产业投资基金通常由创投机构为主要发起人。为了充分结合地区或产业资源, 设立时一般还引入具有政府或国资背景的机构作为联合发起人。典型的有华映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映东南文化产业基金、浙江天堂硅谷七弦股权投资基金等。此类基金发起机构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资金管理能力, 引入的LP (普通合伙人) 拥有一定的政府或者行业资源, 可为机构在资金投入、项目储备、行业判断上提供较强支持。基金一般规模不大, 行为更具市场化的特征。

以华映苏州文化产业基金为例, 该基金成立于2010年6月, 由华映资本与苏州高新创投集团共同设立, 首期规模10亿元, 其中苏州高新创投出资1亿元作为政府引导基金。该基金借助华映资本在文化领域丰富的投资经验, 依托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经济环境, 重点对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和传播、新媒体、互联网、教育等行业企业进行投资。目前, 该基金已投资了煜唐联创、掌上极浩、上海锦和、上海寅酷网络、恩牛网络、聚橙网络等公司。

三、当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快速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现实运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运营缺乏法律政策依据

一方面, 自上世纪90年以来, 我国对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甚至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还未能形成一致, 影响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反观发达国家, 通过政府和市场共同推进, 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及一整套法律、法规, 为股权投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对金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两者的必然结合催生文化金融, 而目前对文化金融推进远落后于科技金融,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今年3月份, 文化部、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 但政策效应的显现和理念体系的完善尚需要一定时间。

(二) 文化产业投资呈现冷热不均、资金闲置现象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呈现投资资金闲置和资金饥渴并存的现象:一方面是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有钱投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一些文化行业、企业资金需求旺盛但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 一是部分具有较强政府或者国资背景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受利益驱使, 利用掌握的资源, 将资金投向大中型或者即将上市的成熟型文化企业, 追求短期高回报利润。通常这类企业并不缺融资来源, 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 对本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予以大力支持的公益性、基础性文化产业项目或者小微文化企业支持显著不足。二是中小文化企业常具有项目化、投资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 同时文化产业种类繁多, 产业投资基金相应的专业人才缺乏, 对企业或项目的风险难以有效判断。在风险不能有效掌控的情况下, 不少产业投资基金宁可将募集资金闲置。三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还不成熟, 不少企业创意不足、产品生命力短、盈利模式不清晰, 影响了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意愿。

(三) 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一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完成, 不少优质文化资源仍未能进入市场,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而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备的相关政策;三是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基金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退出机制, 否则投资者无法获取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 将会影响到基金规模的扩大。虽然2013年以来IPO重启, 但排队上市企业较多, 企业上市进程缓慢, 此外产权交易市场也不成熟, 基金推出渠道不够通畅。

四、加快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在政策环境营造和产业基金投资导向上的作用, 重点是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投资理念、加快配套机制建设。

(一) 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顶层设计

一是明确文化金融内涵和发展定位, 从战略层面加快制定总体发展规划, 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纳入其中。二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一方面, 政府通过资金注入和政策支持, 扶持文化基金的发展, 并建立起“协调、统一、高效”的运作监管体系。另一方面, 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 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和小微文化企业支持。三是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释放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二) 提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理念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产业链的中间一环, 其功能在于通过挖掘有潜质的文化企业, 使它们占有更多的资源, 推动其发展壮大。而不是在其上市之前突击进入, 仅为在资本盛宴中分一杯羹。同时, 产业投资基金应参与企业管理, 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战略资源和后续增值服务。从这个角度讲,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仅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 还应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 汇集各类文化企业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促进文化企业发展。

(三) 加快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配套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退出机制。加快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股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畅通文化产业基金退出路径。二是完善财税制度, 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兴文化业态、文化小微企业等予以支持。三是推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合作, 建立适合文化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融资体系务。四是建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为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提升文化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等提供专业化的中介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正兵, 郑艳.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2]陈芳.我国VC、私募投资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的联系及发展中的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3]李宁, 谷怀玉.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4]张娜, 王彦林.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现状与调整思路[J].河北学刊, 2013.

篇4: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后续管理;增值服务

0.引言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重要意义。产業投资后续管理,是指产业投资基金对所投资的企业(以下统称为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参与活动。目前,国内对产业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特别是缺乏专题研究,而产业投资后续管理的实践迫切需要有关理论的指导。

1.目前产业投资基金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产业投资后续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规范制度仍不完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还没有跟上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速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缺乏有效的监控模式,监控乏力

在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方面,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做得不够好,缺乏诚信,监控机制不健全,对被投资企业监控目的也不够明确,具有随意性,监控过程持续性差。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完善,投资工具匮乏,中介市场发展不平衡,缺乏法律、咨询管理等专业管理机构,致使监控力度差,手段单一。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责任不清,出现问题后,基金项目投资经理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互相推卸责任,而不去考虑补救措施,这些都会导致投资目标的偏离。

1.2缺乏对被投资企业系统的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是产业投资基金为被投资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咨询服务的统称。然而,一些产业投资基金缺乏增值服务的概念,认为挑选好的投资项目就事半功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信贷、购买债券、股票和炒房地产等其他业务上;一些基金虽然有增值服务的想法,但重点还是放在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上;再有就是一些基金能主动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但服务内容不全面,服务方式不规范,因为这些投资经理基本都来自证券公司,仅熟悉被投资企业的上市、收购和并购。

1.3产权代表的代理风险问题

产权代表是产业投资基金委派管理基金在被投资企业股权的代表,一般是由负责该项目的投资经理来出任。投资后续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权代表对项目管理的好坏,我国产业投资后管理的滞后与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的产权代表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执行不力有关。综合分析有两点:缺乏对产权代表的管理和缺乏对投资经理投资后的绩效考评和监控。

1.4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后续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国内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目前尚没有能适应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规律特殊性的特殊监管政策,导致国有产业投资基金只能遵照针对一般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来运作,以致严重影响国有产业投资基金在进行股权投资资本运作时的灵活性和效率,这极大地阻碍了产业投资基金事业的发展和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促进作用。

2.加强产业投资基金后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这些困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它投资的效率和收益,使得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这些困难,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投资后续管理工作,使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得以发挥地淋漓尽致。

2.1加强投资后续管理的监控及问题处理模式

首先,产业投资基金应组建专职的项目监控小组。如何适时监控被投资企业的运行,取得最高的投资收益,成为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首要管理问题。项目监控小组由产业投资基金统一管理,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定期制定工作计划并及时将被投资企业的信息反馈给基金投资经理。其次,项目监控小组应适时监控被投企业的经营运作。此外,产业投资基金还可以根据其责任的大小给予相应惩罚,若责任重大,基金可以选择置换管理层人员。

2.2有效及时地向被投资企业提供适当的增值服务

产业投资基金对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协助制定被投资企业发展战略,协助整合战略资源,改进被投资企业经营决策;协助规范被投资企业治理,优化被投资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协助制定重要管理策略,规范和优化企业管理;为被投资企业管理提供咨询诊断,协助被投资企业建立良好企业形象;设计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协助被投资企业进行管理层成员及关键人员的选配和招募等等。增值服务的种类和范围较广,不同的被投资企业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产业投资基金要针对不同的被投资企业的特殊情况具体来采用何种增值服务。

2.3提高产业投资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应围绕建设高绩效团队的宗旨来进行。产业投资基金应给予项目管理团队必要且足够的授权,使之真正做到权责相符;应深入研究和探讨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的规律,提高对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目的是尽快提高我国产业投资事业的水平,促进我国相关投资人员尽快成长,为我国产业投资事业培养一支高绩效的产业投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

2.4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产业投资基金本身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后续管理法规制度,从而利用法律手段来加强产业投资的后续管理工作。因此,应根据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度地修改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利于产业投资基金做好后续管理工作。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国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标准,此时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就可以适当地修改为国有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3.结论

篇5: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①教育投资的总量仍然不足。

②中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其一,教育投资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所占比例仍然偏高;其二,教育投资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合理。

③地区及城乡教育投资差距较大。首先,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其次,城乡之间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

④政府间教育投入财政责任的划分不合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使得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主要来自县级政府财政,而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财政财没有担起应有的责任。

⑤教育投资配置效率较低。

⑥教育投入市场化与其面临的观念和政策法规的冲突。

(2)对策建议

①建立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其一,制定明确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目标;其二,加快与教育投资相关的法规建设。

②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首先,中央政府的支持责任在于确保全国范围的公民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获得与公平性。其次,省级政府依靠本级财力和中央的转移支付,在省内进行以各地区基础教育经费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加速建立农村地区平稳亿、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③加快教育投资渠道多元佬的建设。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方法有:发行教育债券;发行教育彩票;实行教育股份制办学体制改革,“引股入教”,缓解教育经费的短缺状况;扩大学校销售和服务收入;建立与发展教育投资基金;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扩大教育捐赠等。

6.我国教育投资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投资总量和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指标的比例还将继续增加与提高;

(2)教育投资结构更加合理;

篇6: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投资制度尚不完备,因此市场很难完全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从相关理论导入,先对中国投资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作了一个小结,接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投资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几点看法.

作 者:江晶晶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 “”(8) 分类号:F8 关键词: 

上一篇:贝类区组长岗位职责下一篇:第一次当志愿者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