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04-09

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精选7篇)

篇1: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宾阳县“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宾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春亮

(2018年3月28日)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市“双高”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双高”基地建设各级会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工作开展,我县“双高”基地建设呈现出“由‘政府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的良好态势。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我县2014年度“双高”基地建设任务7800亩,8个片区。目前已全面完成土地整治、水利化项目、良种良法和生产机械化等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

2015年度“双高”基地建设任务为11500亩,22个片区。目前已完成土地整治、水利化项目建设、良种良法和生产机械化等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

2016年度“双高”基地建设任务3万亩,43个片区。目前已完成土地整治建设任务并组织验收,验收面积3.08万亩,完成任务100%;水利化项目建设已完工2.98万亩,已验收2.642万亩,完成任务的88.1%;良种良法完成验收2.982万亩;生产机械化项目已全部完成验收。

2017年度“双高”基地建设任务3.5万亩,49个片区。目前土地整治项目49个片区已全部动工建设,动工率100%,其中有10个片区已完成土地平整;水利化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46个,动工率87.8%,其中有3个片区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良种良法完成验

收2.984万亩。机械化项目,机械化整地面积2.98万亩、种植2.98万亩、中耕培土2.98万亩、机械收获0.11万亩。

2018年度“双高”基地建设任务6.05万亩,落实上报102个片区。截至3月23日,102个片区已全部完成红线图勾绘,面积7.03万亩,63个片区已完成红线图范围实地勘测,31个片区已完成土地整治项目设计评审。其中,51个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已动工建设,面积3.95万亩,动工率50%,3个片区已完成土地平整;21个片区水利化建设项目正在勘测设计,21个片区水利化项目已动工建设,面积1.88万亩,动工率20.6%。

二、资金拨付情况

2014年获得项目建设资金2133.4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整治1174.31万元,水利建设724.79万元,良种良法234.3万元。目前各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资金已拨付完毕。

2015年获得项目建设资金3707.22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整治2129.71万元,水利建设1239.71万元,良种良法337.8万元。目前各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资金已拨付完毕。

2016年获得项目建设资金6124.82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整治3210.22万元,水利建设2020万元,良种良法894.6万元。目前各项目已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已拨付资金4901.56万元。

2017年度上级下达土地整治和水利化项目建设资金5300万元,其中土地整治中央资金3500万元、自治区资金300万元,水利化建设自治区资金1500万元;下达良种良法1048.8万元。截至目前,土地整治已拨付资金804.5万元,拨付率21.17%,水利化建设已拨付资金376万元,拨付率25.07%.三、主要工作做法

在“双高”基地建设中,我县以“六个到位”为标准,扎实推进“双

高”基地各项建设工作。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县高度重视“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把它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好抓实。一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地指导工作,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明确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为“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协调、亲自落实。

(二)整改措施到位。一是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负责挂点镇“双高”工作,切实解决土地整治“小块并大块”工作难题。二是督促建设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快资金拨付,按时完成建设目标任务。三是积极对接糖厂,2017/2018榨季调整砍运安排,优先对“双高”基地的甘蔗进行砍运入厂,确保基地能及时动工建设。

(三)宣传发动到位。我县把宣传工作作为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的重要推手。一是通过采取在宾阳电视台、《今日宾阳》等县属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二是将双高基地建设中做得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村干部、经济能人等组成宣讲团到后进的镇村进行巡回宣讲。三是组织后进的镇、村到县内外做得好的基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

(四)服务保障到位。一是抓好培训指导。组织熟悉业务的人员对镇村干部、基地负责人进行政策业务培训,让干部群众都了解政策、宣传政策、执行政策。二是发挥主体作用。在基地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主心骨”、基地负责人的作用。三是做好资金保障。根据工作进度及时申请拨付项目资金,采取限时办结制拨付项目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申请、审批、拨付等程序,确保既提高拨付

效率,又保证资金安全。

(五)政策扶持到位。一是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推动“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按上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县财政兑现良种良法补贴100元/亩。二是鼓励制糖企业加大对甘蔗种植户的扶持力度。农户砍伐果树、桑树、香蕉、速生桉等改种甘蔗的,给予500元/亩的物化补贴;非蔗地新种植甘蔗连片40亩以上的,给予200元/亩的种苗补贴。

(六)督促检查到位。一是从2018年2月起,由县政府督查室、“双高”办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对“双高”基地建设工作进行督查,每周通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对连续2周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启动约谈机制,对连续3周排名后三位的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并作为年度绩效考评依据。二是根据每周工作简报的进度排名情况,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双高”办联合到进度排名后三位的乡镇进行现场实地督查,推进建设工作。

四、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双高”基地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双高”基地石芽多,土地整治难度大,影响“双高”项目建设的进展。二是因水源问题,导致部分基地水利化项目建设难以实施。三是南糖大桥糖厂榨糖能力有限,致使很多片区甘蔗无法砍运进厂,只能滞留片区,影响了“双高”基地建设进度。

五、下步工作计划

根据全区“双高”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双高”基地建设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2017年“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确保今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采取集中审批工作措施,加快基地建设资金拨付进度。2016年建设资金要在今年5月底全部拨付完毕,今年年底前争取2017年建设资金拨付达到60%以上。

三是全力推进我县2018/2019年“双高”基地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2018年“双高”基地建设任务的50%以上工程量。

四是加强“双高”基地建设业务指导和工作服务,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篇2: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大力推进“科教兴镇”

——浔中镇“双高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浔中镇委员会

浔中镇人民政府

(2006年4月3日)

近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双高普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德化县“双高普九”乡镇及有关部门实施职责》,把“全面实施‘双高普九’,大力推进‘科教兴镇’”作为我镇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坚持依法治教,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办学布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两基”成果,大大提高了全镇教育发展水平。镇政府获市“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现将我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标完成情况

㈠普及程度: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

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8.35%;

4、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2005年按时毕业率92.5%;

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99%,2005年按时毕业率98.69%;

6、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69%。

㈡师资水平:

初中教师:教职工总数164人,专任教师127人,其中本科76人,本科学历占59.84%;专任教师中有2人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3人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19人;现有专任教师中具备教师资格100%;全体教职工均接受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其中50周岁以下教师均取得合格证书,中级培训34人,占26.77%。

校长:5名中小学正、副校长均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㈢办学条件:

1、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5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初小4所,学校布局合理,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3、中学现有校舍面积16990m2;体育、卫生、美术、劳技等常规教育器材和设施均按省级初中示范校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及设施均达到省颁ii类以上标准;物理、化学实验室各2间,生物实验室1间;学校图书馆面积197m2,藏书49586册,报刊52种;拥有多媒体教室1间、多媒体电化教育1间、计算机教室2间,学生电脑120台,语音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电脑11台,所有功能室采光良好,水电、防盗、消防、排气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安装了高速宽带网,自建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现有绿化面积1060m2。

㈣教育经费:1、2003、2004、2005年镇财政投入教育分别为100、130、150万元,逐年增加。

2、全镇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㈤教育质量:

二、主要做法

㈠加强领导,巩固普及教育成果

㈡整体规划,明确教育发展新目标

镇党委、政府把文化教育事业纳入镇整体发展规划,提出“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建设一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并努力付诸实施。一是调整小学布局。及时调整学校布局,创办仙荣寄宿制小学,将附近三个村的小学全部并入,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小学生源不足、布点分散、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效益不高问题。二是整合中学资源。为适应我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和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003年8月德化五中与德化八中互换校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目前,德化五中成为全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初中校,德化八中成为我县第二所高级中学。三是突出重点建设。重点加强中心小学等和中学的建设,投入巨资,加快校舍、校园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进一步满足“大城关”战略带来的教育需求。目前浔中中心小学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德化五中成为我县第一所省级“普通初中示范校”。

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㈣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㈤抓住关键,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先是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民主考核干部制度,对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学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管理,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其次是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地开展学校干部的培训,组织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校长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办学经验。第三是组织学校班子成员大练基本功,组织完小校长进行公开教学和开展“十个一”活动,选拔和组织校长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努力使校长队伍成为教学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二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精神,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和“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竞赛活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学科教改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敢于冒尖,脱颖而出。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绝大多数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为我镇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㈥完善体制,建立科学民主管理机制

我镇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决定,在全镇中小学中全面推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下放权力,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校长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推行满负荷工作量原则,构建激励、竞争、制约机制,形成人人肩上有压力,积极工作有奔头,消极应付被淘汰的管理新体制,启动了学校内部活力。同时实行对外公开招聘教师制度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在全镇中小学中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行风和廉政建设,保证了改革的健康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㈦延伸“普九”,加快发展成人教育事业

我镇根据“大城关”发展战略和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把加快发展成年教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上,把它作为延伸实施“双高普九”的重要措施。以镇文技校为龙头,辐射村级文技校办学,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开展陶瓷雕塑、食用菌栽培、蔬菜种植、电器维修等长短期培训60多期,受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开展讲座20多期,受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为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镇文技校在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上发挥了积极的龙头阵地作用。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资金紧缺。随着“大城关”战略的深入,我镇做为城关两重镇之一,担负着全县教育的重任,尤其是农民大量进城打工带来的中小学生源激增,中小学的校舍改、扩建及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困难仍较大;

二是切实防溜控辍。初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还需要长抓不懈;

三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

四是教育观念需进一步转变,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实施“双高普九”工作重点,扎实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我镇基础教育发展。下阶段,我镇将以此次检查指导为契机,认真研究落实各位领导、专家的反馈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双高普九”。把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和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抓好初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二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步伐,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住国家新一轮课改机遇,深入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深化教育科研和课题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以中学和中心小学为龙头,加快全镇中小学信息教育的普及。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使在较短时间内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学基本功有较大提高,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是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探索新形势下农科教结合新路子,全面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镇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篇3: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边远山区;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52-02

1 基本情况

1.1 边远地区情况:调查的4个自然村分布在2个乡镇,均属我县边远地区,自然村离所在乡镇政府最近8公里,最远20公里,离县城最近32公里,最远51公里;共有户籍人口1613人,常住人口556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4.47%。

1.2调查方式:通过面对面与群众访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1.3调查对象:边远村屯群众共29人,其中男14人,女15人;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其中30岁以下3人,38-43岁9人,50-60岁7人,60岁以上10人,平均年龄52岁;文化水平分别为高中3人、初中12 人、小学 12 人、文盲2人。

1.4调查内容: 主要是农民对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每张问卷调查了10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政策的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情况和参与情况。

1.5调查人员组成:均为县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流调人员,具有较丰富的流行病学调查经验。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边远山区农民对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总体知晓率为37.93%(110/290)。见下表:问卷

内容按时

接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是否收到宣传单是否建档免费

2.2 结果分析

2.2.1群众对预防接种等传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较高,知晓率为82.67%;对新增的项目如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的知晓率较低,均低于30%,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知晓率最低仅为6.9%。

2.2.2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人数与收到宣传单的人数一致,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的了解主要渠道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形式获得。

2.2.3 居民建档率为55.17%,略低于我县建档的平均水平(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建档率为58.96%)

2.2.4边远山区群众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的机会极少,仅为3.45%。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边远山区群众对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总体偏低,特别是对新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项目知晓率极低。

3.2边远山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留守在家的农民以老人为主,很少有青壮年。

3.3边远山区农民对外界了解信息的渠道单一,主要靠宣传人员上门发放宣传单或到卫生院诊疗时获得信息,从网络、广播等形式获得的信息较少。

3.4群众对疾病重医治轻预防的思想还未得到根本改正,对高血压、糠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未予以重视。

3.5群众对某些疾病特别是精神病普遍存在隐讳忌医思想。

4 建议

4.1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我国一段时期内重大的惠民工程,是充分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4.2加强宣传。以政府为主导,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平台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依靠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建设,从各个层面针对不同人群从不同切入点进行广泛宣传;对一些常规宣传形式覆盖不到的边远山区,可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对精神疾病等群众敏感病种,可实行个性化的宣传,提供个性化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要引导群众从重治轻防向防胜于治转变。

4.3强化培训。各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的业务指导机构,要切实担当起培训的职能,积极行动,精心策划,使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掌握相关服务项目的技能和技巧,并以自然村为单位举办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适当选择或倾斜边远山区,让山区群众公平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篇4: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和平区“双高普九”工作统一部署,我校依据“和平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规范化学校检查验收评估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办学条件自查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1、校舍场地情况:

十九中学占地面积9138平方米(约13.708亩),建筑总面积8597平方米,建筑用地5462.97平方米,运动场地3675平方米,绿地面积214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四边平房数十间。

按天津市规范化中小学占地标准,我校总体情况不达标。

2、功能教室、实验室情况:

我校已按市规范化标准配齐全部专用教室、实验室。其中,物理、劳技、计算机(第二间计算机房设备拟于下半年落实)各两间,化学、生物、史地、语音、美术、音乐各一室,合计12间。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教学设备均已达到国家教委一类校标准,计算机房、美术专用教室设备已达标。

其它,如:体卫器材设施配置、音乐教育器材配置不达标,语音室设备需更换。

3、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2间,面积158.4平方米,藏书14529册,生均12.61册,比规定的人均40册差距较大。其原因,一是无资金购书,二是校舍拆建,两次搬迁造成严重损失。

4、生活设施:

饮水、厕所等设施基本能满足师生生活需求,提供热水(油炉烧)和矿泉水饮水机(设置在各楼层)。厕所坑位50个。

冬季取暖已改煤锅炉为油锅炉。

(二)经费情况

以200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为参考。说明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已对我校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予支持。

2002年学校总收入5515,213.36元,其中财政拨4310,013.78元,自筹1205,199.58元;总支出5515,213.36元,其中人员支出4886,179.73元,公用经费支出373,639.65元,资产购修支出255,393.98元,职工总支出人均23,468.99元,学生总支出人均4,359.85元

二、队伍建设

(一)教职员工情况

教职员工总数126人(男

45、女81),专业技术人员114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42人,35岁以下44人。

学历情况:本科51人,专科56人,中专以下7人。

职称情况:高级职称39人(含政工师职称4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28人(含助会师2人),见习3人。

一线教师情况:一线教师66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19人,46——50岁6人,45岁以下41人(其中35岁以下34人)。

学历情况,本科36人,专科29人,高中1人。

职称情况,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17人。

(二)实行聘任制情况

2002年实行聘任制,聘用教职员工109人,17人未聘用(其中,内退6人,外借5人,长休2人,出国2人,储备1人,待岗1人)。

(三)编制情况

教职工126人,学生1272人,按文件1:13.5配备

教职员应为94人(其中教师80人,职员14人)

现有一线教师66人,缺编14人

现有二线人员43人(不含其它17人),超编29人

(四)资格认定情况

96年认定初级教师资格120人。

2002年认定教师资格:高级教师资格20人、初级教师资格26人。

三、“双高普九”工作主要做法

十九中学是一所具有80多年建校历史的老校,是一所国办初中校。现任领导班子是在1999年末组建的。学校在市区教委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双高普九”工作做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来抓。近年来,以史局长为代表的局领导多次到学校进行调研,区政府督导室、局财务科、基建科、设备站等部门领导多次来校考察,对学校“双高普九”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区局领导的支持,政策上的倾斜,财力物力的保证,为学校“双高普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双高普九”工作中,我校先后制订了《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争创优质初中校方案》、《争创师德风范校方案》、《跨世纪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方案》、《校本培训方案》等,对“双高普九”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

即在继承和发扬老校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精良有特点;学校设施完备齐全;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机制灵活;质量效益显著的和平区初中示范校。

“双高普九”工作具体目标:

(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是:“两个更新”、“三高”、“五种能力”

“两个更新”:即更新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

“三高”:即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

“五种能力”: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长的辅导能力。

学校为青年和骨干教师建立“指导教师制”,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实施“达标工程”,对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工程”。

硬性指标:

学历、能力水平指标:

学历英语水平计算计水平

大本研究生硕士四级六级以上中级高级

2003100%20%30%1人100%100%

2005100%60%20%50%3—5人100%100%

承担教育教学等工作指标:

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兼职教研员

市级区级校级市级区级校级市区年级、学科组长

2003***

200515—8362101211013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制订了具体实施措施,并有组织和专项经费作为保证。

(二)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目标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达到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100%。

中考成绩名列和平区前列。

(三)实现“一流的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目标是: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优化德育队伍;整体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

达到学生日常行为合格率100%,犯罪率为0,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合格率100%。

优化德育骨干队伍;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大德育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注重文体、科技、艺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发挥“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的作用。

我校德育工作要实现“四化”:即:教育内容层次化,教育活动系列化,教育安排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四)实施“一流的科研、信息工程”

科研、信息工作目标是: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指导思想,整体规划学校重点科研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支“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科研、信息工作要继续保持全区领先的水平。

“十五”期间,我校将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市区级课题11项。

(五)争创“一流的办学水平”

办学水平目标是:学校综合实力、教育教学实绩、管理工作水平达到全区初中校领先水平。

1、实现超前的办学思路

学生培养目标:“合格+特长”,即思想品德、文化基础知识、身心健康合格;有某一方面特长。

办学方向:“规范+特色”,即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创新的素质教育模式,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完善的学校章程:“以法治校”,教育、教学、管理章程健全,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

有明确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要求;

培养学生树立“五自”精神:学习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尊人格自主。

2、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

3、有效的竞争机制

全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聘用——考核——奖励”、“竞争上岗”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改变教师队伍人员组成结构;建立“人才资源库”;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

4、实现良好的育人环境

全面建成精品化校园,实现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教学设施方面,完善校园网,校园网、电化教学系统“二网合一”,继续保持在全市、全区领先水平。

学校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经济创收等方面均保持全区领先水平,为创办“初中规范校、优质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双高普九”工作取得的成绩

按照天津市教委下发的“2003年市内六区公办初中规范化学校建设验收要点”精神,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区局提出的“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抢时间,讲效率,加快了软、硬件建设步伐,我校“双高普九”工作稳步推进。

(一)硬件建设情况

1、自2000年以来,按照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硬件建设”工程逐项列入日程:

教学楼、实验楼外檐粉刷,操场改造一期工程;改造学生厕所;装备学生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房”,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礼堂改造、装修;改造报告厅,加装电器及座椅;图书馆及书库装修等……,学校投入总资金达160万元。学校旧貌换新颜。2、2003年实验楼综合改造工程

学校的实验楼按照市区教委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自6月初开始施工,至7月底已全部竣工。在原理、化、生实验室,语音、美术、音乐专用教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劳技、史地学科专用教室,建成了多功能电化教室、电子图书馆……。原单一功能的实验楼,现已具备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综合功能,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局投资计划为学校建设的第二间“网络教室”,土建工程已经完工,计算机等设备的安装工作即将进行。

4、教学楼粉刷工程已经完成。按照计划,教学楼内外全部进行粉刷;按24间教室的设置,新初一年级全部使用局调拨的新课桌椅,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课桌椅已维修、油漆一新。一楼开辟了“图文资料”长廊,楼道墙壁上悬挂着革命领袖、名人画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学校校园网进行升级,为教师备课、教学,为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操场改造工程

拆除原锅炉房,扩大操场面积。扩建后,操场面积将增加到2500平方米,学生每人活动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为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操场铺设人造草坪。操场四周设置隔离网。

以上工程全部完工后,十九中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展现国办初中校的新姿。

为实现国办初中校达标,学校在局领导的支持下,2003年“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为:基建工程投入60余万元,仪器设备、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投入70余万元。

(二)软件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国办初中校的关键之所在。学校按照规划,从师德、师能、师风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采用多种形式强化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1、按照学校“校本培训”五年规划,到2003年,一线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13人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计算机全部达到高级水平;按照“两个转变、三高、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现有市级“跨世纪骨干教师”3人,区级7人,校级13人。

2001年,市第四届青年教师“双优课”大赛中,学校有4名青年教师参赛并分获一金一银二铜的好成绩。2002年,学校荣获天津市第四届青年教师“双优课”大赛“优秀组织奖”,同年学校荣获和平区“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2、学校在区局“师德风范校”创建工作中,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标准、有过程管理、有阶段总结,创建活动既深入扎实,又轰轰烈烈,实效明显。“师德”建设重点突出,重在建章立制,让创建活动融入教职工自觉的行动,“争先创优”形成良好的氛围。

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是在“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处组。他们以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艰苦创业精神,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以及骄人的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青睐,脱颖而出。2003年被评为“市级模范集体”,成为“师德建设”中的一面红旗。

学校领导及时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做出了向“信息技术中心”学习的决定。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校内形成了,“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用典型引路,促进学校“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创造的新鲜经验。

学校现有市级“师德”标兵1人,区级青年“师德”标兵6人.区级“文明学科(年级)组”6个(语文、数学、化学、政治、美术、初三年级组)

在“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中,学校向社会做出了“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不让一个‘特困生’辍学”的承诺。学校内形成了“人人关爱‘后进生’,人人扶助‘特困生’”的良好氛围。

管好、用好“校园希望工程基金”是该校的一大举措。从现在开始,由学校党支部负责组织全体教职工募捐,每学注入足够的资金;每学资助10名优秀“特困生”完成学业。

对“后进生”,学校加大课题实验研究力度,全面推广“七优先”成功教育法,原则是“决不放弃一个差生”,这是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

前期,学校编辑了《“七优先”成功教育法论文专集》,收入了论文13篇。每一篇论文中都蕴含着十九中学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

(三)“双高普九”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获得多项荣誉

近年来,我校在“双高普九”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被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学校“双高普九”工作经验,多次在市区会议上进行交流;学校获得多项荣誉。

2002年,我校“争创优质初中校建设”在全市初中校建设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校本培训”经验在天津市基础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被指定为经验材料下发各单位。

我校“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被《中国教育资讯报》以《普通校何以育人成才》为题刊登。

“校园网建设”被《天津电教》杂志以经验交流方式进行刊登。

2001年被评为全国“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实验校”。

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和平区“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劳动技术教育先进校、天津市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全市仅一所中学)、市级优秀家长学校。

连续三年被评为社区志愿者团体先进单位、标兵单位、模范单位。

“电教信息中心”被评为“天津市模范集体”。

结束语

今年暑期,尽管天气异常的热,但学校领导们一天也没有休息。为统一学校干部的思想,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组织了暑期研讨。大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总结了“双高普九”、创办“初中规范校、优质校”等工作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新学期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十九中学教学处、总务处及相关同志,冒酷暑,战高温,争时间,抢速度,按计划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大家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学校的面貌,为发展和平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九中学

2003.

篇5: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双高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和平区“双高普九”工作统一部署,我校依据“和平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规范化学校检查验收评估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办学条件自查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1、校舍场地情况:

十九中学占地面积9138平方米(约13.708亩),建筑总面积8597平方米,建筑用地5462.97平方米,运动场地3675平方米,绿地面积214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四边平房数十间。

按天津市规范化中小学占地标准,我校总体情况不达标。

2、功能教室、实验室情况:

我校已按市规范化标准配齐全部专用教室、实验室。其中,物理、劳技、计算机(第二间计算机房设备拟于下半年落实)各两间,化学、生物、史地、语音、美术、音乐各一室,合计12间。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教学设备均已达到国家教委一类校标准,计算机房、美术专用教室设备已达标。

其它,如:体卫器材设施配置、音乐教育器材配置不达标,语音室设备需更换。

3、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2间,面积158.4平方米,藏书14529册,生均12.61册,比规定的人均40册差距较大。其原因,一是无资金购书,二是校舍拆建,两次搬迁造成严重损失。

4、生活设施:

饮水、厕所等设施基本能满足师生生活需求,提供热水(油炉烧)和矿泉水饮水机(设置在各楼层)。厕所坑位50个。

冬季取暖已改煤锅炉为油锅炉。

(二)经费情况

以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为参考。说明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已对我校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予支持。

学校总收入5515,213.36元,其中财政拨4310,013.78元,自筹1205,199.58元;总支出5515,213.36元,其中人员支出4886,179.73元,公用经费支出373,639.65元,资产购修支出255,393.98元,职工总支出人均23,468.99元,学生总支出人均4,359.85元

二、队伍建设

(一)教职员工情况

教职员工总数126人(男45、女81),专业技术人员114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42人,35岁以下44人。

学历情况:本科51人,专科56人,中专以下7人。

职称情况:高级职称39人(含政工师职称4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28人(含助会师2人),见习3人。

一线教师情况:一线教师66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19人,46――50岁6人,45岁以下41人(其中35岁以下34人)。

学历情况,本科36人,专科29人,高中1人。

职称情况,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17人。

(二)实行聘任制情况

20实行聘任制,聘用教职员工109人,17人未聘用(其中,内退6人,外借5人,长休2人,出国2人,储备1人,待岗1人)。

(三)编制情况

教职工126人,学生1272人,按文件1:13.5配备

教职员应为94人(其中教师80人,职员14人)

现有一线教师66人,缺编14人

现有二线人员43人(不含其它17人),超编29人

(四)资格认定情况

认定初级教师资格120人。

2002年认定教师资格:高级教师资格20人、初级教师资格26人。

三、“双高普九”工作主要做法

十九中学是一所具有80多年建校历史的老校,是一所国办初中校。现任领导班子是在末组建的。学校在市区教委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双高普九”工作做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来抓。近年来,以史局长为代表的局领导多次到学校进行调研,区政府督导室、局财务科、基建科、设备站等部门领导多次来校考察,对学校“双高普九”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区局领导的支持,政策上的倾斜,财力物力的保证,为学校“双高普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双高普九”工作中,我校先后制订了《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争创优质初中校方案》、《争创师德风范校方案》、《跨世纪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方案》、《校本培训方案》等,对“双高普九”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

即在继承和发扬老校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发展,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精良有特点;学校设施完备齐全;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机制灵活;质量效益显著的和平区初中示范校。

“双高普九”工作具体目标:

(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是:“两个更新”、“三高”、“五种能力”

“两个更新”:即更新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

“三高”:即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

“五种能力”: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长的辅导能力。

学校为青年和骨干教师建立“指导教师制”,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实施“达标工程”,对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工程”。

硬性指标:

学历、能力水平指标:

学历英语水平计算计水平

大本研究生硕士四级六级以上中级高级

100%20%30%1人100%100%

100%60%20%50%3―5人100%100%

承担教育教学等工作指标:

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兼职教研员

市级区级校级市级区级校级市区年级、学科组长

200315221710177

200515―8362101211013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制订了具体实施措施,并有组织和专项经费作为保证。

(二)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目标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达到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100%。

中考成绩名列和平区前列。

(三)实现“一流的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目标是: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优化德育队伍;整体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

达到学生日常行为合格率100%,犯罪率为0,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合格率100%。

优化德育骨干队伍;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大德育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注重文体、科技、艺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发挥“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的作用。

我校德育工作要实现“四化”:即:教育内容层次化,教育活动系列化,教育安排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四)实施“一流的科研、信息工程”

科研、信息工作目标是: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指导思想,整体规划学校重点科研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支“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科研、信息工作要继续保持全区领先的水平。

“十五”期间,我校将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市区级课题11项。(五)争创“一流的办学水平”

办学水平目标是:学校综合实力、教育教学实绩、管理工作水平达到全区初中校领先水平。

1、实现超前的办学思路

学生培养目标:“合格+特长”,即思想品德、文化基础知识、身心健康合格;有某一方面特长。

办学方向:“规范+特色”,即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创新的素质教育模式,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完善的学校章程:“以法治校”,教育、教学、管理章程健全,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

有明确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要求;

培养学生树立“五自”精神:学习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尊人格自主。

2、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

3、有效的竞争机制

全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聘用――考核――奖励”、“竞争上岗”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改变教师队伍人员组成结构;建立“人才资源库”;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

4、实现良好的育人环境

全面建成精品化校园,实现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教学设施方面,完善校园网,校园网、电化教学系统“二网合一”,继续保持在全市、全区领先水平。

学校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经济创收等方面均保持全区领先水平,为创办“初中规范校、优质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双高普九”工作取得的成绩

按照天津市教委下发的“市内六区公办初中规范化学校建设验收要点”精神,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区局提出的“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抢时间,讲效率,加快了软、硬件建设步伐,我校“双高普九”工作稳步推进。

(一)硬件建设情况

1、自以来,按照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硬件建设”工程逐项列入日程:

教学楼、实验楼外檐粉刷,操场改造一期工程;改造学生厕所;装备学生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房”,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礼堂改造、装修;改造报告厅,加装电器及座椅;图书馆及书库装修等……,学校投入总资金达160万元。学校旧貌换新颜。

2、20实验楼综合改造工程

学校的实验楼按照市区教委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自6月初开始施工,至7月底已全部竣工。在原理、化、生实验室,语音、美术、音乐专用教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劳技、史地学科专用教室,建成了多功能电化教室、电子图书馆……。原单一功能的实验楼,现已具备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综合功能,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局投资计划为学校建设的第二间“网络教室”,土建工程已经完工,计算机等设备的安装工作即将进行。

4、教学楼粉刷工程已经完成。按照计划,教学楼内外全部进行粉刷;按24间教室的设置,新初一年级全部使用局调拨的新课桌椅,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课桌椅已维修、油漆一新。一楼开辟了“图文资料”长廊,楼道墙壁上悬挂着革命领袖、名人画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学校校园网进行升级,为教师备课、教学,为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操场改造工程

拆除原锅炉房,扩大操场面积。扩建后,操场面积将增加到2500平方米,学生每人活动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为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操场铺设人造草坪。操场四周设置隔离网。

以上工程全部完工后,十九中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展现国办初中校的新姿。

为实现国办初中校达标,学校在局领导的支持下,2003年“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为:基建工程投入60余万元,仪器设备、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投入70余万元。

(二)软件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国办初中校的关键之所在。学校按照规划,从师德、师能、师风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采用多种形式强化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1、按照学校“校本培训”五年规划,到2003年,一线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13人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计算机全部达到高级水平;按照“两个转变、三高、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现有市级“跨世纪骨干教师”3人,区级7人,校级13人。

,市第四届青年教师“双优课”大赛中,学校有4名青年教师参赛并分获一金一银二铜的好成绩。2002年,学校荣获天津市第四届青年教师“双优课”大赛“优秀组织奖”,同年学校荣获和平区“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2、学校在区局“师德风范校”创建工作中,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标准、有过程管理、有阶段总结,创建活动既深入扎实,又轰轰烈烈,实效明显。“师德”建设重点突出,重在建章立制,让创建活动融入教职工自觉的行动,“争先创优”形成良好的氛围。

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是在“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处组。他们以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艰苦创业精神,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以及骄人的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青睐,脱颖而出。2003年被评为“市级模范集体”,成为“师德建设”中的一面红旗。

学校领导及时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做出了向“信息技术中心”学习的决定。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校内形成了,“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用典型引路,促进学校“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创造的新鲜经验。

学校现有市级“师德”标兵1人,区级青年“师德”标兵6人.

区级“文明学科(年级)组”6个(语文、数学、化学、政治、美术、初三年级组)

在“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中,学校向社会做出了“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不让一个‘特困生’辍学”的承诺。学校内形成了“人人关爱‘后进生’,人人扶助‘特困生’”的良好氛围。

管好、用好“校园希望工程基金”是该校的一大举措。从现在开始,由学校党支部负责组织全体教职工募捐,每学年度注入足够的资金;每学年度资助10名优秀“特困生”完成学业。

对“后进生”,学校加大课题实验研究力度,全面推广“七优先”成功教育法,原则是“决不放弃一个差生”,这是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

前期,学校编辑了《“七优先”成功教育法论文专集》,收入了论文13篇。每一篇论文中都蕴含着十九中学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

(三)“双高普九”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获得多项荣誉

近年来,我校在“双高普九”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被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学校“双高普九”工作经验,多次在市区会议上进行交流;学校获得多项荣誉。

2002年,我校“争创优质初中校建设”在全市初中校建设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校本培训”经验在天津市基础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被指定为经验材料下发各单位。

我校“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被《中国教育资讯报》以《普通校何以育人成才》为题刊登。

“校园网建设”被《天津电教》杂志以经验交流方式进行刊登。

20被评为全国“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实验校”。

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和平区“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劳动技术教育先进校、天津市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全市仅一所中学)、市级优秀家长学校。

连续三年被评为社区志愿者团体先进单位、标兵单位、模范单位。

“电教信息中心”被评为“天津市模范集体”。

结束语

今年暑期,尽管天气异常的热,但学校领导们一天也没有休息。为统一学校干部的思想,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组织了暑期研讨。大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总结了“双高普九”、创办“初中规范校、优质校”等工作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新学期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十九中学教学处、总务处及相关同志,冒酷暑,战高温,争时间,抢速度,按计划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大家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学校的面貌,为发展和平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九中学

篇6: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县教体局督导室:

根据扶教督发【2014】1号文件精神,我校认真研读了扶风县人民政府督导室《扶风县“双高双普”督导意见书》,对文件中指出的涉及我们学校的问题高度重视,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牵头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小组长,下设五个工作组,组织人力财力,对照检查组提出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室使用率低,使用记录资料缺少”问题

学校组织部室管理员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对部室管理员进行了档案资料完善培训和统配部室管理员操作技能轮流培训,明确了使用要求。将全体教师分为两大组六个小组,采取学习边使用的方法,推行制度保障,确保了部室使用的常态化,利用一月时间完善了2013年所有资料,并对使用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完善情况按省颁标准进行了自查验收。

二、“教学楼后面和校门口存在卫生死角”问题

督导结束后,校领导积极和校门口农户联系,克服困难,共同动手,清理了校门口东侧堆积的木材。同时,将教学楼后卫生死角纳入六年级清洁区域,坚持每天打扫。

三、“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不明确,无特色”问题

针对督导中指出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不明确问题,我们三次召开校园文化建设专门会议,结合学校实际,讨论制定了以“托起每个孩

子的梦想”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现正在逐步落实实施,三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四、“不能坚持开展大型德育活动”问题

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和德育行动方案,各项活动设计到位,夯实了德育工作的责任,不让计划、制度停留在纸面。德育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成员自加压力,纳言献策,共同努力,下一步要使得德育大型活动经常化,收集活动资料规范化。

五、“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

根据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并坚持全面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探索建立“三个评价体系”。第一,德育目标体系。科学确定德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第二,能力目标体系。确立学生能力培养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能力”。第三,体质目标体系。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争到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平均身高较2012年增高1—2厘米;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比例明显下降;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六、“体、音、美、科学教学亟待规范完善”问题

在体、音、美、科学教学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端正教育思想,切实摆高位置。

2、依规开齐开足课时,把课程计划落到实处。

3、加强能力培训,强化师资保障。

4、除统配部室以外,增添体育器械。

5、重视督查考核,严格常规落实。

七、“课程开设不齐,两课两操一活动未落实”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课程编排已全面调整到位,两课两操已得到落实。学校还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力度,正积极试行筹备特色大课间活动,做到教师带队,师生同活动、同锻炼。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和考核,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完善了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提高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校园活动,从制度上严禁挤占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足体育课,严禁挤占体育课。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信心,增添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法门镇宝塔中心小学 二0一四年三月五日

“双高双普” 整改工作汇报

篇7:宾阳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二一九小学“双高普九”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鞍山市铁东区二一九小学为纪念鞍山解放而命名。自1958年建校以来,几经改建,现在是一所占地18300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2023名学生,87位教师。学校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课间先进单位、省模范学校、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艺术教育、普实、语言文字等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图书示范校、市先进集体、模范学校、双文明先进单位、鞍山市名校等荣誉称号100余项。

一、办学目标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创建现代化双语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之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确立了“为发展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分解为:为教师的发展,实施专业化的引领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实施生命化的个性教育;为学校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人文教育。而且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智慧,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制定了近中期发展规划,全面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各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以教学为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学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双高普九”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我校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汇报如下:

二、“双高普九”各项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入学率:

我校是全日制普通小学,学制五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校7―12周岁适龄儿童2023人,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残疾适龄儿童9人(视力残疾5人,听力残疾1人,智力残疾3人),在校接受义务教育9人,入学率100%;适龄流动儿童62人,入学率100%。

(2)辍学率:

我校学生无辍学;按时毕业率100%。

2、师资水平

(1)学历提高比例:

教师学历100%达标,1人研究生毕业,10人本科毕业,35人本科在读,计算机中级及格率100%,有中学高级职称5人,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0%以上。

(2)教学能力

落实《基础教育纲要改革课程》后,87名教师经过校本培训,专任教师胜任率达93%以上;95%教师取计算机省级一级合格证书,35%教师已获得省级二级合格证书,90%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85%教师利用假期自己制作课件,现在部分教师陆续参加省二级培训。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学校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型组织的三个平台,即: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TT合作);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两年来,教师撰写反思性材料1000余份,仅今年上半年就公开发表18人次,学校出版了四期《行思集》。

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业引领。我们与东北师大附小结成姊妹校,多次聘请其校长熊梅和知名教师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平时常常请市、区教研员、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施专业引领。我校有24人获省公开课,38人获市公开课。学校教师学历100%达标,全国科研型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3)师德水平: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如徐小丽、关媚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在测评中99%以上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徐晓丽被评为市师德标兵。

改革三好学生的评比制度,变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档案。思品课坚持以培养学生道德为核心,以心理辅导为载体,开展大面积读书活动。实行每周一升国旗和重要会议奏国歌制度,好人好事报告、报导、树立典型制度,差生帮教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军事训练制度,校风、校训、校规、校纪及班团队制度,家长学校制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检查评比制度,德育工作年度总结、汇报、检查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4)队伍建设:

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为教师创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机制;生师比在20:1左右。建立起完善的“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十五”期间拥有省、市、区课题研究,60%以上教师拥有研究课题,教师主动探索的精神已蔚然成风。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必须首先帮助名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具体从以下“五个一”入手:

第一:每月写一份教学随笔。

第二:每月借一份教学杂志,写好教学信息卡。

第三: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书,期末每人20分钟读书心得交流,编辑成校刊。

第四:每学期写一份和谐师生关系的小例子。

第五:每学期上一节现代化技术课。

这样帮助老师以亲身经历的大量实践为基础,促使其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探索其教育规律,使教师教育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办学条件

(1)教育设施:

学校拥有6800平方米塑胶操场,建有篮球和乒乓球场;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4平方米;校舍配备设施较为齐全,有一流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标准专用教室,教室的课桌椅按要求配置;常规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现有图书38000万册,生均18册,按要求生均达25册,缺14700册。

(2)现代化教育条件:

多媒体教学教师占班级总数的比例为3.3%;微机配备,生机比34:1;学校配置一个微机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每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现代化。

4、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经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保持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

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家庭困难学生资助:

每学期设立义务教育助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促使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转。

5、教育质量

我校从落实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德育实效性、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五个层面抓教育质量工作。

(1)落实新课程: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以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意见》为依据,通过新课改实验启动,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实际的学校课程实施指导方案,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从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英语教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辅导。

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严格抓学习质量。学校严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学校采取不打招呼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我们的教师的课堂,从生命的高度,以人的素质育成为目标,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体现了学生是发展为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创编辅助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是另一大难题。所以,这就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刚刚搞双语,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为此,我们的校长四处奔波,为我们取经探宝,每次“取经”回来,都为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开拓创新的信念。我校双语、英语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翻阅了大量的儿童英语读物、上网查寻,合作创作编辑了一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题材广泛、儿童喜闻乐见的课本辅助教材。此书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特别迎合小学生的喜好。此书也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已在全市双语示范校中推广。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校际研训联合会辐射作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突出表现在;a、开放性;b、自主性;C、过程性。课堂都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并有效地将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当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氛围。

(3)德育实效性:

上一篇:律己不严整改措施下一篇:明荣辱廉耻扬浩然正气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