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教学设计

2024-04-11

“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教学设计

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

教学设计

枣林中心小学

孙阳 2015.9.30 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

活动过程:

岐山是同学们的家乡,也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可是,同学们你们了解岐山吗?

先听老师介绍介绍。

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岐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的美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荣获“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等殊荣。

岐山这么美丽!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让它拥有这么多美誉的呢?

是文明和礼貌,是灿烂的文化,是人文精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展现的品格!

一、什么是周文化。

周文化是一种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的完整而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至今仍有其巨大的精神魅力。

二、什么是家风。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孩子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我国关于家训的专著有一百二十多部,其中有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有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这些家训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家庭成员制定了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

三、你家的家风。

你家有什么良好的习惯和规矩,你和家人是怎么做的?大家一起说一说。

四、家风的具体表现形式。

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家风的核心。讲究道德、诚实守信。高尚的道德可以让人形成充实、高雅的精神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名片,少年儿童养成诚信的品格,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给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学习的传统。家长以身作则,重视学习、崇尚知识,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中,很容易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千金难买的。

勤俭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勤俭的家风可以防止孩子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身上的娇气。劳动是创造一切幸福的源泉,孩子在尊重劳动的家风熏陶下,会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从小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养成自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性格。

和睦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学,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可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对有困难的邻居要同情、关心和帮助,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五、家风与校风、班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班级和学校是社会中的最小单位、小集体、小家庭。有好的班风就会有好的校风,有好的校风,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国家才能更和谐、稳定。

六、你认为我们的班风怎么样?

我们班的班风好吗?有什么优缺点?大家一起说一说。

七、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家风就是价值观,让家风内化为伦理道德,外化为行为规范,家兴则国兴,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建设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家庭风气及学习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篇2:“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教学设计

——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渝能建安公司的土建工程师杜斌,很荣幸能代表我们公司参加本次的“传承好家风”宣讲会活动。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向梁启超学先生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宣传家庭建设,不仅央视专门推出了系列片《中华好家风》,中宣部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也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的热潮。

要把切实弘扬优良家风,就离不开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三个注重”放在了建设家庭文明的重要位置,上升到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的高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升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承好家风家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在“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搞好家庭建设,就不能死板地生搬硬套某一种具体做法,比如古有孟母三迁传为佳话,但今天你要是讲话的模仿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就算你搬到清华大学旁边,没有北京户口你一样上不了清华呀!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要变化。我是80后,从小生长在厂区大院里,童年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掏鸟中度过的,那时候老爸叮咛我时常说,“你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总不能给你栓根绳子吧!”老爸这话现在看就有点落伍了,不是说不要注意安全,而是现在真的很多妈妈给孩子栓着绳子上街,生怕离自己远了出什么危险,那还能像过去那么放养啊。养育孩子的方式有了重大的变化,建设家庭的具体方法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孟母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学习孟母三迁那种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的精神。

下面,我就以“三个注重”为主干,“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有益于家庭建设为标准,结合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来阐述我对目前要如何传承好家风的一点理解。

一:注重家庭

梁启超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人,对每个儿女,都倾注了“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的爱,类似:“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 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样的表白在他写给孩子们的信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包容的爱。这种爱不仅惠及九个子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在写给二人的信中按捺不住他的喜悦之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他一生写家信超过百万字。梁启超事情很多,著作、讲学、办杂志、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很多信都是午夜之后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慈父爱子的拳拳之心。百忙之中,给孩子们写信,读孩子们的来信,成了他闲时的快乐和享受。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关心并不仅仅体现在书信上,子女们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他也尽量亲力亲为,竭力为孩子考虑周到。因梁思成和林徽因赴欧洲旅行结婚,梁启超不仅给予了5000元的资助,还在充分考虑他们各自事业的情况下,十分细致地安排了路线,“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头一件我反对由西伯利亚回来,你们最主要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太不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替我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如此精细而周密的安排,作为一个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大学问家是很少见 的。梁启超的对家庭的珍视于此可见一斑。

二:注重家教

在教育子女的方面,梁启超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而不只是父母的再现,采取引导子女而不是改造子女的教育方式,一直潜心为子女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受良好教育的条件。

梁启超一生育有九个子女,其中的三位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余六位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图书馆学家以及爱国军人,都在不同领域有相应的贡献,所跨领域之广实在罕见,也说明了梁启超家教的成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条件,鼓励他们实现心中所想的同时,梁启超并没有把教育的重担完全甩给学校的教师。

首先,他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子女做出表率,时刻把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谨记在心,并把他归纳为“无所为”来告诫子女们切莫事事都“有所为”,从内心杜绝那种“上大学就为了拿文凭,拿文凭就为了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就为了挣大钱,有了钱就为买房买车享受生活”的庸俗功利主义。他不希望孩子把求学当作一块敲门砖,因为一旦门敲开了,砖也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同时,当梁启超发现子女的国学根底不够时,一方面亲自指导他们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又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据其外孙女吴荔明回忆:“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在家里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室就设在老房子——原来梁启超所用的楼下的饮冰室书斋里。”

梁启超的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现代知识,而且由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枝干,可谓是全方面、无死角,为子女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其中,人生理念是家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传输科学的人生理念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充足的条件是物质的,那么,人生理念则属精神的,二者缺一不可。虽然父母不能强迫子女接受甚至必须按照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去生活,但毕竟父母有多年的生活积累,不乏经验乃至教训,将这些人生的感悟去告诉子女,影响子女,自然是子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理念决定人生的态度。

作为思想理论家的梁启超,总是从哲理的高度把人生的一些基本理念,抓住有利时机,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梁启超所谈的人生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而且感悟深刻,不仅对其子女有用,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精神财富。将这些论述大体概括起来,精华的东西是:做人应该尽兴、理智、随缘。

所谓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梁启超视兴趣为幸福 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时常教诲儿女们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对感兴趣的事尽自己所能去钻研。用现在的标准来说,梁启超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成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T字形人才。

所谓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他认为生活固然需要理性,但太理性了,生活就枯燥无味了。所以,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其子女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使是感情的事,也还是要有理性。

所谓随缘,就是对得失顺其自然。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梁启超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他一再用自己的感受和体认去谆谆教导儿女们。梁启超的基本思路是:遇到失败或挫折首先要平静地接受,任其自然;其次要看作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妥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克服困难中更上一层楼。

这样苦口婆心、情理相融的劝慰,活现出梁启超慈祥而负责任的家长的可人风貌。客观来说,梁启超归纳的这些人生理念,确实是非常实际而精深的至理名言。但是,对于思想家来说,常常是知易行难。客观地讲,就是梁启超本人,都未必能做得到,但这些精深的人生理念,却一直埋藏在子女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

在梁启超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九个子女,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他们不仅沿袭了父亲的爱国思想和治学态度,而且保

持了“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风,其中在国外留学的,学成之后纷纷回国,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四女儿梁思宁更是加入了新四军,真可谓“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

综上所述,梁启超先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内,梁启超先生仍旧坚持中西合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技术包容并蓄,其家风的开明,超过了很多现代家庭,在强调传承家风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当今社会,有很强的的借鉴性,梁启超以自身为榜样,以身作则的同时,没有因为公务而怠惰于家教,反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子女,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以上,我从“三个注重”的角度阐释了我在学习梁启超的家庭建设中的一些小感悟,我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三个注重”精神和梁启超先生的治家经验学习的还很不到位,在此抛砖引玉,如果有说的不妥之处,还希望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在之后指出了,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篇3:“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教学设计

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 更要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 完善人格修养, 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标, 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 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 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 完善人格的信仰。

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 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 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 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 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当今中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丞待加强

“重知识, 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重知识, 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 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 忽视文化低云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 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 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 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 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 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无庸质疑, 当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 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 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 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 (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 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 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 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 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 忽视精神内涵, 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立足传统文化, 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 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 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课程的比例, 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 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 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 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工夫。

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 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博物馆、美术馆, 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 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呢感走出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 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接受, 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 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 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

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 要结合中学实际,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 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 又注重发展创新, 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寻找创作灵感源泉, 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篇4:弘扬好家风 表彰好媳妇

说起杨奶奶,大井头村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杨奶奶名叫杨三妹,今年100岁,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村里口碑最好的老人。

“杨奶奶本身就是村民的好榜样!”在村主任、大井头文化礼堂总干事牟同贵看来,杨奶奶也曾经是村里的好媳妇,不仅对长辈好,还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成人。八十多年前,这个十几岁的台州姑娘嫁到大井头村,从此便在这村里扎了根,而她观念里的婆媳相处之道也就此在她的大家庭里传承下来。

“我们家就没吵过架,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杨三妹的孙子鲍庆平说,奶奶共育有7个儿子,到如今已是五世同堂,膝下子孙近百人。而在他的印象中,从未见过奶奶发脾气。“她常会跟我们说,能做的好事要多做,做不到的也要尽力去做”。鲍庆平的母亲告诉笔者,自她嫁入鲍家以来,婆婆从没有跟她红过脸,也没有对她提过要求,反而帮忙照顾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从来没有抱怨。除了好媳妇、好婆婆,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和事佬,谁家有矛盾了,总少不了她前去劝解,她总说家和万事兴。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大媒人,成功做媒二十多对。

但是近两年,村里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渐渐淡去了,一些嫁到村里的新媳妇开始抱怨村里条件不好,甚至有一些人对老人出言顶撞。杨奶奶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年春节,杨奶奶找到牟同贵,她说好传统不能丢,想着要把争做好媳妇的风气弘扬开来,要办一个好媳妇评选活动,让好媳妇们成为榜样,并表示自己还要给这些好媳妇发红包,以资鼓励。

随后,牟同贵等村干部便按照杨奶奶的意思忙碌起来,经过村民们多次推荐和评选后,陈韩英、黄冬彩、鲍梅兰、周菊兰、项小娇等5人获得了这个特殊的“好媳妇”奖。“因为是杨奶奶提议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奖项命名为‘杨奶奶道德风尚奖’,红包都是杨奶奶平日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她的子女说要出钱,她也不让。她说红包代表她的心意,多少不重要,但钱必须由她自己出。”牟同贵说道。

6月30日晚上,“杨奶奶道德风尚奖”颁奖典礼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在大家的见证下,“好媳妇”们一一上台领奖,并获得杨奶奶亲自包好的500元红包奖励,尊老爱幼的正能量在文化礼堂内得到全面宣扬。看着5位好媳妇一脸自豪,台下的杨奶奶拿着扇子止不住地笑。

篇5: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

有那么一种精神在鞭策我奋勇前进,有那么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徐徐前行,是它,教会了我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就是家的灵魂---家风。

总书记指出,“ 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是呀,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精神正能量。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将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家风的重要作用。少年时期像是成长的幼苗,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人格。孟母三迁,展现求知向上之志,造就儒家宗师;岳母刺字,铭刻精忠报国之情,培育爱国名将。良好的家风,是励志、修身的精神基石,是一生取之不尽,受益无穷的巨大财富。

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廉洁正能量。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中,有这样一批践行清正家风的楷模表率,他们以优良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

有一天,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打着父亲的旗号,刷脸逃票看了一场戏。焦裕禄知道后,严格教育孩子,并带着他重新补票,还专门针对这样的不正之风,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后来,焦裕禄的那句“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成为了儿女们一生的信条。“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临终前两立遗嘱,要求把财政部分配给他的两单元住房归还公家。正是这些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教,让家人亲属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优良品格,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党风廉政的建设!无论是少年、中年,亦或是暮年,家风总是温养着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家风,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篇6:弘扬传承好家风倡议书

弘扬传承好家风倡议书篇1

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学习型社会。家庭是社会最基

本的细胞,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学堂,对社会的变化反映敏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学习型家庭。家庭也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传承和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更是构筑法制防线和道德防线、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推动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巾帼建功精神,充分展示基层央行女性风采,我们全体女职工向辖区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提出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终身学习,以学兴家,营造学习型家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中第一所并且是终身的学校。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要使每个家庭成员树立“知识立家、知识兴家、知识富家”的学习观念,并将这种学习观念渗透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中,使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做到读书思进,读书明理,读书兴家,努力营造具有重视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学习型家庭。

二、乐于奉献,以勤治家,营造文明型家庭。家庭文明需要成员之间相互携手,共同创造。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文明治家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家庭生活质量,并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向邻里及周围的同事、朋友传播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单位、社会、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教育及公益性活动,还要对自己的配偶和子女在学习上多一份支持,在感情上多一份理解,在生活上多一份关心,在细节上多一份提醒,把家庭建设成为能够体贴他人、不追求虚荣,不贪图享受、乐于奉献社会的文明家庭。

三、尊老爱幼,以德立家,营造和-谐型家庭。尊老爱幼,以德立家,是营造和-谐型家庭的基础。我们要在家庭中积极培育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家庭美德,讲究职业道德的良好家风,努力形成以德治家的共识,引导家庭成员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家庭道德规范和要求,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评判水准,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使每个家庭的成员自觉做到崇尚科学、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切实营造家庭和-谐、和睦、和美的温馨氛围,不断提高家庭生活品位,共建幸福和-谐家庭。

四、净化环境,以廉护家,营造安全型家庭。廉洁自律是家庭平安的保障。我们要在家庭养成不慕奢华、学廉尚廉的思想意识,使每个家庭成员具备廉洁祥和的意愿和素质,净化家庭健康生活环境。同时从自身做起,做好廉洁自律的“守门员”,当好廉洁自律的“贤内助”,吹好廉洁自律的“枕边风”,算好廉洁自律的“流水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醒,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真正做到拒腐、拒赌,在廉洁自律方面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廉护家,营造安全之家。

学习进步,文明与和-谐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让我们积极投入到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之中,以实际行动构筑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基层央行作出贡献。

倡议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弘扬传承好家风倡议书篇2

全市领导干部家庭:

“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廉洁政风和清湛家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政风弊绝家风正,家风浩然政风清。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纪委、市妇联联合向全市领导干部家庭发出倡议:传递好家风,争当廉洁家!

要坚持以德治家,让家庭成为知礼重德的健康场所。温馨和睦的家风、血脉相连的亲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幸福家庭的基础。我们倡议家庭良言善行,引导每个家庭成员做到明礼于心、行礼于人,言行有规矩、做事有法度,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和文明家庭风尚。

要做到以书润家,让家庭成为静心修德的快乐天堂。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书香让家庭变得和睦,让家风变得清馨。我们倡议家庭成员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育良好的阅读生活习惯,积极建设“书香家庭”,激发家庭成员的读书兴趣、共同分享读书体会,在阅读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滋养美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养德。

要崇尚以俭持家,让家庭成为简约质朴的温馨港湾。节俭是绵亘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品质,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家之宝。我们倡导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倡导婚丧简办、移风易俗的生活态度,培养每个家庭成员树立勤劳致富、不贪不占、理性消费、绿色节俭的生活意识,让清正家风薪火相传,让廉洁奉公成为家庭的家庭准则。

要倡导以廉保家,让家庭成为远离腐-败的洁净阵地。家庭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国不廉则不安,家不廉则不宁,我们倡议从每个家庭成员做起,倡导廉洁之风,塑造廉洁品德,做到洁身自好、拒腐不沾、防微杜渐,“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用实际行动筑牢家庭廉政防线,使家庭成为温馨牢固的大后方。

让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携起手来,传递崇德向善的良好家风,争当廉洁家庭的优秀表率,积极投身到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中去,用实际行动共同铸就反腐倡廉的坚固长城,为建设“清廉襄阳”、构建平安温馨的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

倡议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弘扬传承好家风倡议书篇3

家,是社会的细胞,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温情和正能量的传递起点,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石。家风好,民风才淳,民风淳,社稷才安。为充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南营村在此向全村家庭发出倡议:传承文明家风,争做“最美家庭”!

让我们传承文明家风,做最美家庭的示范者。

要带头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用自身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他人、影响社会。要发扬好家规、好家风传递示范的力量,做文明和谐家庭的榜样,让家庭、村居、社会都能因我更文明,因我更美丽!

让我们发扬文明家风,做最美家庭的宣传者。

面向亲朋好友、面向邻里同事、面向社会公众,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展示最美家庭风采、讲述最美家庭故事,弘扬家庭美德、传播良好家风,努力影响身边每一个人,形成“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的社会好风尚。

共同努力,展示家庭之美。

要传承好家规、发扬好家风,传递示范力量,争做和谐楷模。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整个家庭、让家庭发动整个村庄、以村庄社区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的社会好风尚,让家庭文明成为社会正风正气。

共同参与,寻找“最美家庭”。

要面向亲朋好友、面向邻里同事、面向基层百姓、面向社会公众,只要您或您身边的家庭有融化人心的爱心事迹,有感动你我的家庭故事,您就可以自荐或推荐这些家庭成为“最美家庭”。让我们积极参与到这项全民幸福行动中来,在参与中传递社会幸福感、弘扬社会正能量。

每个家庭都是家庭美德的创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真诚期待广大家庭能积极参与到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来,让我们携手同心,共树文明家风,争做“最美家庭”,共享幸福生活、共建和谐美丽南营!

倡议人:_

篇7: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八婺好家风征文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篇8: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一、健全组织机构,打造红色团队

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特色”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学校以红色讲坛为先驱将我校的红色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先后开办了《红色文化知识讲座》《走进红色 走进荣成》《不忘国耻 奋发图强》《读书以明志》《雷锋精神代代传》《忆先烈 做时代新人》《劳动最光荣》等系列讲座。讲坛的开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耳目全新的视听感觉,也让他们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二、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1.营造红色氛围,芬芳我们的校园

学校新建了四层教学楼,我们集思广益,号召师生出言献策,在建设走廊文化上加大力度和深度,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墙”文化。一楼主要宣传“红色知识”,二楼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版块,三楼为“传统文化”专栏,四楼为“红色史实记载”。在学校“红墙”文化建设这一主旋律的影响下,班级也开展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的活动,在教室外的墙壁开辟红色文化长廊,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特色拟定红色班名,像“长征班”“红旗班”等,既体现了自己班的精神风貌,又为班级长廊的内容确定了主办的方向和内涵,孩子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2.开展多样活动,蓬勃我们的校园

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深入开展“十个一”活动,让红色文化扎实推进。

班级:(1)唱好课前一支红色歌曲。(2)每周黑板报更换一条红色活动名言警句。(3)每周一节红色文化活动课。(4)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5)每周上交一份班级红色活动书面资料。

学校:(1)结合升旗仪式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2)每月进行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交流与评比活动。(3)每学期至少一次全体师生红歌赛、诗朗诵、故事会、征文、绘画、书法赛等。(4)每学期至少请一位“红色”英模到学校作演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自励教育。(5)新学期学校准备选择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学习。

3.开辟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校园

学校加强了红领巾广播台建设,在每天的播音里设置“每月一歌”、“红色专栏”两个固定节目。每天中午,“蓓蕾播音”一开始,各班学生自发地跟随广播齐唱红歌,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学唱了歌曲,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在蓓蕾校园广播里还开辟了“红色专栏”,发动全校师生供稿,宣传红色知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新闻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广播已成为真正的“红色之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校开展红色活动的最佳依托,以此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如,5月1日的“红色五月朗诵会”、6月1日的“红色鼓舞演唱会”、7月1日的“党旗,我为你弯腰”演讲比赛、10月1日的“歌唱祖国合唱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精气神,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4.让红色走进课堂,丰厚我们的校园

学校将系列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发编写了《红色故事我会讲》《红色歌曲我会唱》《红色诗词我会背》等适合低、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我们完善了《伟人的故事》《少年英雄故事》《荣成将军》《荣成英雄》《可爱的荣成》《可爱的家乡》等系列红色教材,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一是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经常教读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定期开展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二是音乐教师每学期要教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之音唱响校园。三是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而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5.打造红色基地,夯实我们的校园

我们在特色办学、红色教育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清明节我们聘请社区革命老干部到学校做“英模事迹”报告,以真实而生动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读书,强我中华。中秋节、老人节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做力所能及的服务,给孤寡老人送去欢乐。总之,学校充分利用学区及附近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让争星活动彰显特色教育魅力

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肯定与否定,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在红色活动中,我们开展争星活动,对每级星都提出了具体的、综合的要求,包括红色知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每月举行一次争星活动,学生从一星级开始逐级争取,学校隆重召开星级学生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发送喜报;学校还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的照片,竭力彰显星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此一来,全校学生都有了行动的楷模和前进的方向,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固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我们激励家长积极参加并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让红色文化踏上科研之路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发展的市级科研课题《“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为载体,将科研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还以市级课题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红色文化活动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活动的内涵,红色活动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均有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一星级学生,156名学生被评为二星级学生,59名学生取得了3星级的荣誉。学校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参与率达到了86%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东山小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大队、四年级一班被评为威海市优秀中队;孟昱妍、毕彤雨、张瑞莹同学分别被授予为威海市优秀少先队员、荣成市少先队员和荣成市“感恩小明星”的称号,毕彤雨、刘杰、毕杰琛等20多名同学在红色活动中的作品分别在“小金星”报及各种征文活动中发表、获奖……

目前“唱红歌,扬神采;读经典,足智慧;听故事,明事理;看箴言,心不厌”已成为师生最为时尚的红色活动感言,师生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精神感召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摘要:被誉为“将军市”的山东省荣成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红色”热土,我们生长在英雄的故乡,亲密地感受到“将军”精神的滋养。多年来,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的灵活多样,精彩纷呈。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校园里丰收之果香飘千里,耀眼之星璀璨夺目。

上一篇:介绍故乡的秋天作文初一说明文下一篇:文学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