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2-07-04

第一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黄剑鸣

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青少年的品德教育问题形势-相当严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观念的碰撞,网络问题的出现等,社会上青少年中的品德缺失、网瘾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犯罪问题也日见严重,品德教育可谓任重道远。

我们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学生的品德素质问题也不断增多,当前职业学校除要加强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外,加强、改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刻不容缓。现在许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技能素质意见倒不是很大,而对他们品德素质却意见颇多。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考试不合格率不断上升,其原因可以说大多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缺乏上进心、懒惰、贪图安逸、逃避困难等品德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问题。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一切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意识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头脑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也有助于我国的全民道德建设。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除当今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儒、道等学派为精华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它们当中流传下来的许多篇章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大学》、《中庸》、《孝经》、《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等。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中有些内容已成为历史的糟粕,但许多精髓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仍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或简称“国学”)博大精深,当中许多学问都是关乎为人处世的哲理,并高度体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特征是特别注重对人的品德修养,如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记》上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对人怎样做到有礼、有孝、有上进心,并即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懂礼仪廉耻、品行端正的人作出了许多详细的规范。而且要求人们的品德修养是循序渐进,从生活的小事做,如《论语》里《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中的第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等。

学习根植于本土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对青少年以及全体人民的品德教育与修养。当前,我国民间出现了一股很可贵的力量,有一批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热心公益的人士,出来义务地为我国广大的家长、学生作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讲座,他们的足迹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给我国当前的青少年品德教育注入了一股春风。他们在全

国各地建立了一些基地,如“海口市孝廉国学中心”等,广州的教学点在惠福路大佛寺,开办的是“少儿诵读传统经典文化学习班”(免费)。这些学习班的效果很好,许多受过学习的家长、学生纷纷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有极大的帮助。受其影响,有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尝试加入这方面的元素,如上海有些中小学就尝试开展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感恩教育、孝的教育等,据闻效果很好。我国目前还出现一些专门教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民办学校,如上海的“孟母堂”等。虽然他们在办学模式和内容上还有许多争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他们办学的出发点和用意还是值得赞许的。广州电视台最近有则新闻说,西班牙某媒体报道:我国政府正在考虑恢复儒、道等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虽然还未得到证实,我本人认为这是一则绝好的消息。目前我国已悄然地出现了一股恢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就是因为出版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而成为当今著名的文化名人。

当今我国中央政府许多大政方针就很符合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等举措可以说就是孔儒所倡导的“仁”和“仁政”的体现。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这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本质矛盾,适当吸收这方面的元素有利于改进德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研究与传播近年来在一些著名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大等已举办了适合社会精英们研读的学习班,“国学”如能广泛深入地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甚至让普罗大众都加以学习,有利于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因此,我们倡议在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中应适当恢复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当然,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在行动中加以落实,而不是空谈,可让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礼貌、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等等做起,一步一步地向品德高尚迈进。

当然,对于学生的教育,除十分重要的品德教育外,作为职业学校,如何通过改革,建设有专业特色与吸引力的职业教育课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一是应加强探讨如何建设有专业特色与吸引力的品德、文化基础课。改革中重点是如何加入职业教育的元素,形成鲜明的、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职业教育特色。如品德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语文、英语课中的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学习等,使从普通教育转到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与兴趣。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会有许多困难,如教材的更新,备课工作的增加等,如同样是教语文、英语,老师对着不同的专业班要进行不同的备课,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学校方面应考虑对这样的备课工作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因材施教的积极性。二是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使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尽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提高的职业发展能力。三是增加以实操为主的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教学改革的全面提高。通过改革,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从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兰西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途径,着力解决教育办学思想、工作作风、师生行为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让学校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形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2.让教师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中,打造出师德高尚,具有人文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3.让家长伴随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家长都成为懂教育、会教育的优秀家长。

4.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原则,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目的。 2.坚持内化教育与外化教育相结合原则,做到知行合一。

3.坚持以德为先,以德促智的原则,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4.坚持长期教育和反复熏陶原则,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5.坚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原则,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内容

(一)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利用早晨中午课前15分钟的时间全校学生诵读《弟子规》。积极开展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教育活动。

2.每班每周设二节国学课,每月召开一次以国学为主题的班队会。

3.举行“读经典、唱经典、写经典、演经典”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国学经典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贯穿于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4.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

2 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以乐为怀,开展特长教育。

通过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3 5.以美为品,开展美德教育。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二)开展以“八德”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活动 1.落实“八德”教育内容: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谨行。

2.落实“八德”教育模式。

(1)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八德”教育,解决学生内在道德问题,实现“知”的教育。

(2)深入开展“八德”外化教育模式:一个特色、两个课时、三个活动、五个校园道德环境建设、六个道德礼仪、十个道德文化。主要解决学生言行外在道德养成教育问题,实现“行”的教育。

3.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地方课程、班团队活动,结合德育研究,逐渐研发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打造良好师德师风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对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培训,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

4 5.利用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一是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说明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二是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让家长参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培养子女成才。

五、领导组织

组 长:由国义

副组长:郭朝有

组 员:于海波 王小明 王世文

郭树山 郭立忱 兰西县红星乡中心校

2015年9月

第三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华文化就在这片争奇斗艳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今天,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仍保持着独有的活力。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中华戏曲、传统节日„„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华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它激励着无数的炎黄子孙向困难和命运发起冲击,顽强奋斗。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从古至今,中华人民从未缺少过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仍枝繁叶茂,以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世上 。

其次,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也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无论在敌人的强权侵略还是疯狂掠夺下,中华儿女从未胆怯,无数先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来维护国家的权威,也不苟活于世上。古代的屈原便是最典型的人物。在楚国即将灭亡的背景下,屈原极度苦闷、十分绝望,于农历五月五投身汨罗江自尽。后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将这一天命名为“清明节”。直至今日,每逢清明节,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依然会萦绕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头。

阅尽历史长河,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勤劳勇敢、团结互助、追求真理„„它们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智慧结晶,是别的国家所不能企及的。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整个民族拥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华民族孕育更好的未来„„

第四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们这一代做起

诵经读经活动

一、 缘起

2月24日,习近平说:“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基,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学习、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恢复礼仪之邦的美誉,便成了我们的中国梦。

由上海市爱的教育研究会、青少年校外活动联络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21家联合发起此次“诵经读经”活动,让国宝经典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 活动主要内容:诵读中华传统经典

1、教材:《三字经》《弟子夫》《论语》为必读书(书由学校提供),其他如《孝经》《朱子格言》《孟子》《礼记》等(书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可自选。

2、方法: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不强求理解,不要求 整齐划一,可借用自修课、课间或零碎时间。学校将组织《诗经》背诵比赛。

3、要求:我校将在全校范围内(初

三、高三除外)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每人一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要求在今年9月前读熟,《三字经》要求背出;并将经典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9——10月学校组织有关比赛。

三、 请各班今天中午12:20来德育处307领书。

四、 请班主任、年级组长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014.5.5

第五篇: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演讲者:魏优

非常荣幸站在这里演讲我这组的课题,先让大家看一组图片开始我今天的演讲,看到这组图片,大家会联想到什么。今天主要讲的是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侧重点是讲“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组员主要有魏优,赖健全,罗晨,于国兴。从四个方面来概述这一话题,第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三,弘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先来看下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像右边的图片就跟我们展示了一些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比如,礼仪,仁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精神。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有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通过这四点有助于我们判断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图片一些,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不止这些。还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有爱国主义精神,

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的精神,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的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简单地从四个角度讲一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 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从这四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还是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弘扬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传承文化发展不足,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外国人眼热的东西,我们却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二是缺乏人力资本,单从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我们比较有绝对的优势,但文化产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我们缺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三是文化产业界限不明,我国文化产业边界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产业内部的整体面貌模糊紊乱,产业的局部结构、门类之间的搭配和布局很不合理,产业的外部关联也没有建立起来。四是文化产业观念落后,1994年我国就开始酝酿探索文化产业,直到十六大的召开,才吹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号角。此外还有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就比如好多人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的节日,像什么圣诞节,万圣节,而忽略了我们国家的一些优秀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

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关键,主要也是包括四个方面,一,以扬弃的观点看问题;二,古为今用;三,洋为中用;四,文化创新。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学会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多多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是自己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要多向政府文化部门提建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总的来说,在传承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下面总结一下我今天讲的内容,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三,现在我国的社会风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忽视文化、道德的社会作用, 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就会大量滋生。四,要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就必须努力创新,承前启后,作为大学生更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己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杭州楼盘考察报告下一篇:红字发票开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