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操优秀的名人名言

2024-04-09

情操优秀的名人名言(精选6篇)

篇1:情操优秀的名人名言

关于情操的名言语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虞世南《蝉》

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九章·涉江》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明代于谦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宁为忠臣,不作庚仆——明代王廷相《答薛君采论性书》

11、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清代李丕《清忠谱·傲雪》

12、人无刚骨,安身不坚。——明代施耐庵《水浒传》

13、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明代夏完淳《狱中上毋书》

14、士穷乃见节义——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5、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1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7、与其生无义,固不如烹——《史记·田单列传》

1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

19、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宋代梅尧臣《古意》诗

20、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代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附常赞府》

21、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唐代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23、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代李清照《乌江》

2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6、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篇2:情操优秀的名人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虞世南《蝉》

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九章·涉江》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明代于谦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宁为忠臣,不作庚仆——明代王廷相《答薛君采论性书》

11、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清代李丕《清忠谱·傲雪》

12、人无刚骨,安身不坚。——明代施耐庵《水浒传》

13、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明代夏完淳《狱中上毋书》

14、士穷乃见节义——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5、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1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7、与其生无义,固不如烹——《史记·田单列传》

1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

19、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宋代梅尧臣《古意》诗

20、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代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附常赞府》

21、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唐代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23、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代李清照《乌江》

2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篇3:优美情操——美育的灵魂

美育的内容十分宽泛, 从对一幅画、一句诗、一首歌的玩味, 到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观赏, 从语言、行为、性格的修养, 到意志、品质、情感的磨砺, 这都属于美育的范畴。然而, 美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却在于优美情操的培养, 它是美育的灵魂所在。由此看来, 优美情操的培养, 不止是个人人格的完善, 也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标志, 将其提高到“美育灵魂”的高度, 实不为过。

也许有人将情操培养归结到德育的范畴, 将美育归于德育的任务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优美情操的内涵, 其实包括两个重要的层面, 即伦理的和美学的。从伦理角度看, 它是至善的, 从美学角度看, 它是至美的。如果用道德的训教、行为的规范去培养优美情操, 那根本是无济于事的。这一点, 我们古代教育家早已经深明其理。《论语》中有一段总述儒家教育宗旨的话:“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一个仁人君子, 即具有优美情操的人, 是起于诗歌的学习, 立于礼仪的把握, 成于音乐的熏陶。这里说的诗、礼、乐, 自然都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区别在于, 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对道德条文的被动遵从, 而是其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 对于非善的一切, 他具有居高临下的厌恶, 而不是外界压力的结果。而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只有美育——怡情养性, 培养优美情操。

怡情养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绝非一蹴而就的。从可塑性较强的孩童做起,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他们的兴趣与爱好, 提早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 都可以点燃他们智慧与情操的火花。种种情感的和知识的获得, 都发生在娱乐和玩赏之中, 而游乐与玩赏又恰恰是青少年的天性, 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培养优美情操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究竟该谁来执行呢?对此, 人们通常认为, 实施美育、培养优美情操是学校的事情, 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这种观点有道理, 但不全面。是的, 国家设置的基础学科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美育的教育因子, 把这些学科的教学处理得恰到好处, 学生自然就会接受到美育教育了。比如美术课, 通过对自然风光、社会景物、人物形象的写生, 对各种名画的观赏临摹, 就能培养学生视觉的审美能力;音乐课, 通过对各种歌曲的学唱与欣赏, 就能培养学生听觉的审美能力;体育课,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欣赏体育比赛, 可以使学生感受运动的力量美、和谐美和造型美;语文课,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体味, 可以使学生对绚丽多彩的文学形象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这些确实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如果局限于此, 是远远不够的。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 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自然也是美育的第一阵地。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启蒙教师, 对于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习惯等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从美育方面说, 襁褓中妈妈的催眠曲, 爸爸送的彩色玩具, 给孩子的穿衣打扮, 教孩子唱歌跳舞, 指导孩子的交友游戏, 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的习惯养成等等, 都取决于父母。家庭环境的熏陶则更加重要, 古人云:“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由此可见, 家庭环境对子女成长的意义至关重大。古人以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作为人们信赖的条件, 依据是什么呢?仔细一想, 其实不难理解。一个孩子自小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氛围中长大, 伴随他的又是才华横溢的父兄姊妹, 长期耳濡目染, 再笨的人也会胸有点墨;再说官宦人家, 做官的父兄显现的政治谋略、机变手腕乃至处世之道, 都会在子女的人生中留下烙印。

篇4:“五老”的革命情操

“五老”在惜别瑞金和长征途中,互帮互助,患难与共,充分体现了战友深情。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用诗和谜语惜别战友,鼓舞斗志,战胜艰险。

何老赠衣 徐老赠粮

在惜别红都瑞金时,林伯渠向何老辞行,两人依依难舍,何老送给林老一件毛衣。林老感其深情厚意,特回赠一首《别梅坑》诗:“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送衣赠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和对革命早日胜利的期盼。

谢觉哉过草地断粮,饿得寸步难行。徐特立将自己仅剩二三斤麦子的干粮袋,全部塞在谢老怀里。如今看来二三斤粮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宛如以生命相赠。谢老即脱口而出:

“漠漠沮洳也,峨峨暴冻冈。是谁皆束腹,赠我竟倾囊。”

此诗中的“沮洳”指草地,“冻冈”指雪山。在雪山草地上,饿着肚子,把粮食倾囊相赠,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吟诗猜谜 鼓舞斗志

红军长征途经信丰的一座山上时,“四老”正与几个干部在树林里开会。突然一架敌机飞过,丢下一颗炸弹,落在大家围坐的空地中间,幸而是个哑弹,有惊无险。董必武抖落溅在身上的泥土,打趣地吟道:

“炸弹落地不开花,全凭马翁在保驾……”

在红军长征的岁月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四老,他们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融化在战胜罕世艰辛的征途之中。年逾半百的“四老”,在组织的关怀下,凭着自己的坚毅,不仅不掉队,不落伍,而且还以自身的文化优势,鼓舞同行的战友。过草地、越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时刻。“四老”在草地上燃起篝火,给战士们讲故事和猜谜语:

“慢步走”——猜红军中一位指挥员的名字。大家你猜我猜,热闹一阵。最后“四老”给大家讲,这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知哪个是雇农”——何长工;“读书常哈哈,傲雪报春花”——红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文笑梅。

这些谜语,很快就在全军中广为传播。既启迪了战士们的智慧,又鼓舞了士气,消除了征途中的疲劳。

马皮有毛难入口 为爬雪山强吞下

当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大雪山——打鼓山时,已是饥寒交迫、人困马乏之极。一天,“四老”在半山腰的小村前,拾得一块烂马皮,准备煮吃好爬山。“四老”从先头部队住过的地方,找来半个铁锅,把马皮煮熟了,可是嚼了几口,都觉得不对劲,那皮块里的毛茬子,刺得嗓子像针扎似的,怎么也咽不下去。这时,林老指着雪山说:“革命要紧呀!咬着牙吞吧。雪山留得生命在,全国革命就开花。”说得大家都笑了。

徐谢二老组诗篇 长征胜利显曙光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长征的终点——陕北吴起镇。此镇是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窑洞挤不下数千名红军。徐特立、谢觉哉二老和战士们一起,露宿在麦地里。次日醒来,两人摸摸结霜的衣服,兴致盎然地凑诗一首:

“露天麦地覆棉裳,铁杖为桩系马缰。稳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觉满身霜。”

铁桩系马,说明胜利抵达,无须再走,故霜天露宿也暖如春。诗虽含蓄,仍掩不住长征胜利的由衷喜悦,充分显示出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乐观豁达的情怀。

篇5:爱国情操的名言警句

2、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蒲柏

3、爱国如饥渴。——范晔

4、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法)拿破仑

5、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6、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

7、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8、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9、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0、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11、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前苏联)凯洛夫

12、爱国主义怎么会和悲观主义一样呢?爱国主义的支柱是希望。——劳合·乔治

13、爱家的人才人爱国。——柯尔律治

14、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肖伯纳

15、古人有九死而未悔的爱国之心,今人有百折而不挠的爱国之情。——佚名

16、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17、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18、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国行为来衡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9、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篇6:《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优秀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好处,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不可分离的,正如温总所言: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佚名

本科攻读经济学,导师曾推荐我读《国富论》,那个时候我知晓了自由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而这本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点道德与情感的气息。

读硕士的时候在人大学行政管理,刚刚涉及到行政伦理学,正好温总来人大的时候曾向我校学生问及是否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接触到亚当?斯密的这本巨著。静心潜读,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读大师的《国富论》会曲解大师的本意、误读大师的思想。

它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思考,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其实,亚当?斯密是说,同情(利他)与利己都是人的天性。因此他指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通读全书我们能够看出,《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必须要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透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到达“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和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此我们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临其境的人们也无法抑制泪水。灾难面前,我们久违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无需任何动员,人们就放下狭隘的私利,自发组织起来帮忙灾区。正是正因这种仁爱、仁慈、天伦之情、友情、尊敬等发自内心的感情倾向的伦理美德使得社会团结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而这种最深沉的美德并不需要匹配华美的修辞,它只是能够同情他人的想象力而已。我想,只要这种同情的想象力不从人们内心深处消失,人类社会就永远存有期望。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韵味不乏与其相似。正应了那句话:智慧是跨越时代、地域、宗教和种族的。东方圣人出,西方出圣人,其心同,其理也同。《周礼》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儒家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一日三省”,正是从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他们基于内心的探索,终生将其用心的付诸于实践。因此,饱读经书的文人志士走入仕途后,大都期望以才为政,施德于民。

上一篇:广福小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_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下一篇:对余秋雨和文化散文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