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2024-05-01

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精选6篇)

篇1: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摘 要:从注重形象引导,实现创造教育;强化情感熏陶,以实现素质教育两方面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学生;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32-01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就不利于个体生理、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实现不了全脑教育;也不利于完善个人人格,实现不了全人教育,不能最终实现人的真正自由。而人们具备了艺术精神,就能“全面发展自己一切的能力”“从而能够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使他们的实践活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早就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注入艺术精神的教育,反对纯科学主义。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就提出对“健全理智的呼吁”,要求每一门学科、每一种教育形式都应该是艺术的和生机勃勃的,从而唤起“智慧和美感到生活之中”。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能学贯中西、文理兼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极高的艺术素养,正是这种教育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必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呢?

一、注重形象引导,实现创造教育

形象引导就是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形象的作用,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慧,让他们带着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光去掌握知识,领悟规律,既重理性,也不轻感性,促进其和谐的发展,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共同提高,以实现全脑教育。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的形象和形式,引导学生去感知美。新教材增添了文学性,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体悟文章中的语言美、构思美,进而领会文学的美,以“打开”他们发现美的眼睛之“门窗”。至于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文体结构的形式之美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设置教学情境,以凸现美的形象,引导学生来观赏、领悟,就能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掌握知识,以促进左右脑共同发展,特别是形成基本的艺术感知力。其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美的过程。语文教师尤其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注重自身的仪表,并且精心设计教案,使得堂堂语文课都上得精美:能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去感染学生,以行款讲究的板书去吸引学生,以精妙绝伦的教学构思去启发学生。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仪表、姿态、表情乃至整个人格形象都是教学中美的形式的组成部分,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以自身的完美形象在学生的眼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启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心智,促使他们面对彩虹既能明晰形成之理,也会怦然心动,这就是全脑教育理应达到的效果。

二、强化情感熏陶,以实现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它是当代人才观所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三张教育通行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的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突出情感教育,就能培养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智慧。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备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情感就是其中的润滑剂。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的因素,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进行情感陶冶,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感情层次进入意境。或“大江东去”或“小桥流水”;或引导学生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体会爱国主义激情,或引导学生从《岳阳楼记》中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读《一件小事》学会勇于自我解剖,或读《驿骆梨花》学会关心他人……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感情世界丰富的人。其次,为发挥情感对于认识的促进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必然实行愉快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并能深层地赏析到语文独特的美感,以丰富他们的情感因素。愉快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和训练的僵化教学模式,设计适宜学生接受的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师完全可以针对语文教材中各种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再次,情感教育还必须致力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职业独具的优势,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沟通学生的桥梁,通过和学生共同赏析,交流心得体会,交流感情,绝不拘泥于教参内容,绝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和学生共同探讨,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使得师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中,形成和谐的关系。同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各自的见解、感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实现全人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以突出形象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精神的有效途径。而“形象性”“情感性”是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充分伸展语文教学中的这对双翼,让学生的全脑得到发展,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人,以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2]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

篇2: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爱国情操筑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爱国情操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知道培养爱国情操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实例、针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爱国情操的精神力量,掌握培养爱国情操的途径和方法。

思想觉悟目标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爱国情操的作用;

怎样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多媒体显示学生活动)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1.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国外考察时,面对西方一些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就在一块小木牌上端端正正写上“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挂在胸前,昂首走在美国大街上。

2.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时,正值新中国刚刚成立,当美国科学家劝他留在美国时,他坚决地回答说:“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他便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学生1:吉鸿昌将军的行为,体现了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

学生2:唐敖庆等老一辈科学家,能够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加祖国建设,体现了他们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

学生3: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师:对。正是他们心中所具有的爱国情操的力量,才促使他们做出了这些感人的选择。可见,培养自己具有爱国情操,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尤其是对于我们青少年的成长进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讲授新课]

三、立志培养爱国情操(板书)

1.培养爱国情操的重要意义(板书)

教师:立志培养爱国情操,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要培养爱国情操。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操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爱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美德和高尚品格(板书)

教师:同学们,谈到爱国,你首先想到的爱国人物是谁呢?

学生1:我首先想到的是林则徐,他“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表现了为国除患的决心。他曾写了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这种赤诚的爱国之心、无畏无惧的英雄本色,为世人所敬仰。

学生2:我最先想到的是爱国诗人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为世人所传诵。

学生3:我想到的是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如《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方志敏烈士,敌人曾用高官厚禄引诱他,用严刑拷打折磨他,他毫不动摇。他说:“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居住在简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苍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学生4: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写过的一首《爱国歌》:四万万人的中华,四万万人的国家,四万万人一心一意地爱他!

学生5: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爱国者。他叫吴天祥,他在任武汉市某区信访办副主任期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问题近千个。为了帮军属解决住房困难,他曾骑自行车在武昌与汉口之间跑了7趟;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厕和污水管道,他亲自跳进窖井清除障碍;为了资助有困难的群众,他省吃俭用……他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学生6:我收集了一些共和国建设者的照片,想请大家来认识一下:

(多媒体显示图片)

(左起:“乘客的贴心人”李素丽,“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徐虎,“饮水思源的模范团长”李国安)教师:同学们讲得太好了。其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志士是无数的,它既包括那些在祖国危亡时刻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也包括那些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各个行业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的建设者。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爱国者都会得到人们的赞誉、尊敬和称颂;而那些卖国贼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必然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和唾弃。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呢?

学生1:像历史上的秦桧、汪精卫等人都是遗臭万年。

学生2:像邪教头目李洪志,不仅在国内制造了一起起残害生命的罪行,而且在国外公然投靠反华势力,多次在国际公共场合制造事端,损害祖国的尊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学生3:台湾的李登辉倒行逆施,留下一个“麻烦制造者”的恶名。

学生4:现在的陈水扁图谋制造分裂,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立即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谴责。教师:对。一切爱国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尊敬,而一切有损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必定会受到谴责和唾弃。可见,爱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美德。为了能使这种美德更好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得以弘扬和发展,我国政府还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形式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确定下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有关内容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

教师:这就是说,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感情,而且是每个公民都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徐特立老人说过:“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今天,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方面的先进典型。

学生:我给大家讲讲两代“铁人”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为了早日给祖国开采出石油,摘掉“贫油国”的帽子,老铁人王进喜立下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志,甚至不顾多病之躯,冒着严寒带领工人跳进水泥池里,用身体搅拌水泥。20世纪80年代,又涌现出了新一代的“铁人”王启民。他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他刻苦钻研,认真进行科学研究,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王启民在发扬老“铁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又立下了“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的豪情壮志。

教师:讲得非常好。现在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两代铁人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并不断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呢?

学生: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祖国,装着祖国的石油事业,正是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使他们的精神不断趋于高尚。

教师:非常正确。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才使他们敬业乐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也正是爱国情操的一个重要意义:爱国情操使人精神高尚。

(1)爱国情操使人精神高尚(板书)

教师:爱国情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良好心理品质的结晶,它能促进人的精神趋于高尚。那么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实现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1: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第一方面:爱国情操决定了人们对周围事情的态度,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学生2:第二方面:爱国情操使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和发展融为一体。

学生3:第三方面:爱国情操使人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对。爱国情操对人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三个方面逐步实现的。同学们能否通过事例,具体说明一下这三个方面对人产生的促进作用。学生1: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那就是当我驻南使馆被炸,当使馆的五星红旗被鲜血染红,当数百万记者、大学生,以及无数的工人、农民冒着大雨在街上示威游行时,我感到爱国主义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

学生2:我记得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一位老华侨讲述了他在美国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他说:“第一件事情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在海外的中国人十分希望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比赛的场景,但当时美国电视主要转播美国运动员的情况,所以我们到处写信、抗议,说我们一定要看到比较公正的报道,这个事情让我感觉到海外的华人非常爱国,希望中国强大。第二件事情是1997年香港回归。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在纽约附近住,当时纽约的华人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庆祝游行,建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当时没有什么人组织,也没有说去了会有什么好处,但是有很多人从比较远的地方赶过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以及当时参加的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教师:说得很好。两位同学讲的例子,正是爱国情操使人精神高尚第一方面的表现。的确,任何一个关注祖国命运的人,都会对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事情,感到欣喜和鼓舞;而对有损于祖国和人民的事情,则会感到愤怒和憎恨。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会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学生3:我给大家讲一个鲁迅三改个人理想的故事。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青年时期,看到海外列强用海军侵略中国,无比愤慨,就抱着当海军的愿望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入学后,他开阔了眼界,感到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重要的是发展工矿业,于是他又到南京矿务学堂学习工业技术。毕业后,鲁迅面对中国现实,认为中国要富强,首要任务是治病救人。于是,他又转而到日本学医。他希望用医学把古老的中国从昏暗愚昧、贫病交加的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学医期间,有一次他看了一部电影,画面显示:一个中国人给沙皇军队当侦探,被日军捕获,要被枪毙,而围观的都是中国人,他们体格健壮,可是精神麻木,表情冷漠。鲁迅十分气愤,进而认识到中国人急需治疗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为了救国,他毅然放弃了即将学成的医学,拿起了文学这个武器,用笔呐喊,唤醒亿万人民,用笔和敌人作斗争。正是由于鲁迅心中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操,才使他三改个人理想,最终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融为一体。

教师:这位同学给我们讲的鲁迅三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鲁迅为了报国,始终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命运、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的利益他可以舍弃一切。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能都贡献给了伟大的祖国。这种精神,这种情操,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很好学习的。这也充分表明,具有爱国情操的人在确定个人理想时,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从祖国的需要出发,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这正是爱国情操使人精神高尚的第二方面表现。

学生4:明末清初的爱国志士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流传于世。这句名言,不仅反映了顾炎武自己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也反映了所有爱国者的共同心声,它始终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学生5: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如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等,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这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它更是一种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一份使祖国富强的责任。

教师:两位同学讲得非常好。这正是爱国情操使人精神高尚第三方面的表现。一个具有爱国情操的人,必然会对祖国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的需要和发展中,在为祖国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爱国情操促进青少年奋发向上(板书)教师:爱国情操不仅促使人们精神高尚,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它更是促进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这就是爱国情操的第二个重要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录象:2001年12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全国第七届文代会联欢活动,江泽民指挥合唱《毕业歌》)

歌词:“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哀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沧桑。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教师:看了录像,听了歌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1:我从歌词中感受到我们青少年身上的重担,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但是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同样要求我们努力学习,勤奋进取。

学生2:我看到演唱这首歌时,那些老一辈唱得都流泪了,这是他们那个时代对青年们的呼唤,但我觉得今天这种时代的呼唤仍然存在。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竞争的世界。我们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更需要我们青少年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师: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教材中关于好少年小杨的事例,得到具体的启发。

(指导学生阅读小杨勇夺国际中学生信息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事例,讨论促使小杨忘我学习的动因是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杨之所以能够忘我地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为国争光的想法。正是这种想法、信念,鼓舞、激励着他奋发向上,使他在简陋的条件下,发奋忘我地学习,并最终实现了他为国争光的美好愿望。所以,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是一个人保持奋发向上精神最可靠、最有力的支撑。那么,怎样培养自己具有爱国情操呢?

2.怎样培养爱国情操(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关于培养爱国情操,教材上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途径与方法?

学生:教材给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一是努力学习,丰富爱国情感。二是利用情境,陶冶爱国情感。三是在报国的实际行动中,增进爱国情感。

教师:回答得很正确。

(多媒体显示板书)

(1)努力学习,丰富爱国情感。

(2)利用情境,陶冶爱国情感。(3)在报国的实际行动中,增进爱国情感。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种方法,看看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正确地掌握它。

(多媒体显示学生活动内容)

趣味竞赛:四人小组合作,请每个小组列举出我国的5个中国之最。

准备时间:2分钟。列举不出为输。

(教师可让学生当堂列举,也可事先准备抢答题目,题目可以是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小组1:我们列举的五个中国之最都是中国的世界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国家;(2)我国的夏朝有世界上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载;(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它的使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北宋,我国已在航海方面使用指南针;〈4)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第一人;(5)我国东汉时期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一一地动仪。

小组2:我们列举的五个中国之最有:(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2)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例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3)我国不仅最早发明了指南针,而且印刷术、火药、造纸术都是我国人民最早发明的,它们被称为古代的“四大发明”;(4)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也十分发达。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5)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小组3:我们小组列举的中国之最是:(1)中国的蚕丝织品,长期令西方人羡慕不已;(2)中国的瓷器早就名扬天下,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3)中国铁器在世界上领先了两千年之久,其产量和质量都令西方望尘莫及;(4)中国的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人所瞩目;(5)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小组4:我们组准备了10道竞赛题,想与其他组展开擂台赛,不知你们敢不敢应战。下面五道题请第五组回答:(1)我们常用的阴历,也叫农历起源于哪个朝代?(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3)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哪些?(4)谁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5)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

小组5:农历起源于夏朝;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小组4:回答完全正确。下面5道题请第六组回答:(6)2002年我国男子足球冲出亚洲,全中国为之欢欣鼓舞,你知道足球起源于我国的什么活动?(7)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是我国的哪一部史书?(8)请列举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9)请说出《离骚》、《天问》的作者是谁?(10)请举出我国古代有名的青铜器?

小组6:足球起源于古代的蹴鞠活动;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书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离骚》与《天问》的作者是屈原;我国古代有名的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小组4:回答正确。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祖国的知识了解得真是不少。通过刚才有关祖国之最知识的竞赛活动,以及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觉得我们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爱我的祖国。

学生2:我认为古代的中国确实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在我们落后了,有很多方面不如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我们应该勤奋刻苦地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师:说得真好。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们的爱国情感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对祖国的认识了解,情感也越深厚。这就是“有所知,方能有所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的道理。而要想做到深刻地认识祖国,就必须努力学习。因此,努力学习是丰富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

学生1:要学习有关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2:要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学生3:也要了解跨入21世纪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

学生4:党的十六大刚刚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还应好好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

教师:对。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

学生1:通过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学生2:还可以通过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学生3: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教师:当我们对祖国知识的了解积累得越来越多,并在我们头脑中经过认真思考后,就会上升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稳定而持久的爱国情操。这是我们培养爱国情操的第一种方法和途径。

形成 丰富 培养

努力学习

爱国认知

爱国情感

爱国情操

教师: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快乐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而悲哀的气氛,会让人产生悲痛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学生1:当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迎新春联欢活动时,心情就很愉快。

学生2:清明节扫墓,当我置身于烈士陵园时则会产生悲壮的肃穆感。

学生3:当我置身于考场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

教师:这就说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产生也同样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它是爱国情操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所以,利用情境陶冶爱国情感,也是培养爱国情操的有效方法。利用情境又分为利用自然情境和利用创设的情境两种,它们都可以陶冶爱国情感。例如,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去过哪些地方呢?

当你在欣赏这些美好的风光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两名中学生在观赏了自然风景后的感想)

教师:祖国的风光是秀丽美好的,充分利用自然情境可以培养我们对祖国的依恋之情、热爱之情。同时,利用创设的情境对我们爱国情感的形成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可展示学校开展过的活动的图片,如歌颂祖国的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庄严的升旗仪式、活跃的主题班会等)

教师:当我们置身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等情境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1:每当我参加升国旗仪式,耳畔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注目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我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2:上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颂党、勤学”诗歌朗诵会、,还获得第二名。在整个朗诵会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感受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都很激动。

教师:所以,我们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时,还应该善于和利用创设的情境,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受到更多的爱国情感的陶冶和教育。这是我们培养爱国情操的第二种方法与途径。

陶冶 培养

利用情境

爱国情感

爱国情操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构成爱国情操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

学生:构成爱国情操的三个要素是: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行为。爱国认知是爱国情操的基点,爱国情感是爱国情操的核心,爱国行为是爱国情操的归宿。三者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只有化为实际行动时,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感人的力量。

教师:说得很好!这就是说,我们培养爱国情操不仅要在认识、了解祖国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还要拿出自己切切实实的爱国行动。在报国的实际行动中,增进爱国情感,这就是我们培养爱国情操的第三种方法与途径。

增进 培养

爱国行动

爱国情感

爱国情操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拿出自己的爱国行动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爱国行动就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些大的贡献,取得一些大的成就才能算得上是爱国行动。这种认识对吗?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则小故事:

(多媒体显示材料)

闻名中外的卢沟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中外游客来这里游览。卢沟桥上有许多石狮子,形象别致,栩栩如生,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品。游客们出于好奇,常常用手去抚摸石狮子,天长日久,石狮子脏了。附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为了保护文物,使这些石狮子重放光彩,定期给石狮子洗澡。他们带着水壶、脸盆、洗衣粉、抹布和刷子,把一尊尊石狮子洗干净。中外游客看到红领巾的行动,赞不绝口,少先队员们也感到无比骄傲。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使石狮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为祖国做了一件好事。

教师:可见,爱国行动也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小事里。实际上,爱国与否并不在于行为的轻重、事情的大小,而在于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把祖国放在首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两则材料)

教师:通过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爱国行动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祖国建设的推进,将为我们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爱国行为的舞台。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名言:

(多媒体显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一一高尔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培养爱国情操对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培养爱国情操的途径和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些方法,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设计

篇3: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一、注重形象引导, 实现创造教育

形象引导就是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充分利用形象的作用,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慧, 让他们带着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光去掌握知识, 领悟规律, 既重理性, 也不轻感性, 促进其和谐的发展, 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以实现全脑教育。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 首先, 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的形象和形式, 引导学生去感知美。新教材增添了文学性, 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因此, 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体悟文章中的语言美、构思美, 进而领会文学的美, 以“ 打开”他们发现美的眼睛之“ 门窗”。 至于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文体结构的形式之美随处可见, 只要教师充分设置教学情境, 以凸现美的形象, 引导学生来观赏、领悟, 就能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掌握知识, 以促进左右脑共同发展, 特别是形成基本的艺术感知力。 其次,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美的过程。 语文教师尤其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注重自身的仪表, 并且精心设计教案, 使得堂堂语文课都上得精美:能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去感染学生, 以行款讲究的板书去吸引学生, 以精妙绝伦的教学构思去启发学生。 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仪表、姿态、表情乃至整个人格形象都是教学中美的形式的组成部分, 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 语文教师要以自身的完美形象在学生的眼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启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心智, 促使他们面对彩虹既能明晰形成之理, 也会怦然心动, 这就是全脑教育理应达到的效果。

二、强化情感熏陶, 以实现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它是当代人才观所提出的“ 教育四大支柱、三张教育通行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人的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 语文教学突出情感教育, 就能培养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智慧。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使他们的“ 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备方面因素结合起来, 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情感就是其中的润滑剂。 在语文教学中, 突出情感教育的因素, 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 进行情感陶冶, 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感情层次进入意境。 或“ 大江东去”或“ 小桥流水”;或引导学生从《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体会爱国主义激情, 或引导学生从《 岳阳楼记》 中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读《 一件小事》 学会勇于自我解剖, 或读《 驿骆梨花》 学会关心他人……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只要我们用心引导, 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感情世界丰富的人。 其次, 为发挥情感对于认识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必然实行愉快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 并能深层地赏析到语文独特的美感, 以丰富他们的情感因素。 愉快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就是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和训练的僵化教学模式, 设计适宜学生接受的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授知识。 教师完全可以针对语文教材中各种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再次, 情感教育还必须致力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职业独具的优势, 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沟通学生的桥梁, 通过和学生共同赏析, 交流心得体会, 交流感情, 绝不拘泥于教参内容, 绝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感受, 而是和学生共同探讨, 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使得师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中, 形成和谐的关系。 同时, 要充分肯定学生各自的见解、 感受, 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从而实现全人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以突出形象教育和情感教育, 是培养学生艺术精神的有效途径。 而“ 形象性“” 情感性”是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充分伸展语文教学中的这对双翼, 让学生的全脑得到发展, 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人, 以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摘要:从注重形象引导, 实现创造教育;强化情感熏陶, 以实现素质教育两方面进行探究, 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学生,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 2010 (07) .

篇4:走进戏曲艺术 培养高尚情操

关键词:高校教育;戏曲文化;培养情操

优秀的戏曲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组成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让戏曲走进校园,在大学校园中推广戏曲艺术,对于传承民族艺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与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生成,提升校园文化意蕴,净化校园文化氛围,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戏曲艺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过程的体现。因此,加强对高校戏曲艺术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有所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中国戏曲种类繁多,集演唱、表演、舞蹈、服饰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可以通过鉴赏分析不同剧种特点,全面培养艺术欣赏力。

(三)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优秀戏曲艺术中所宣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契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一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戏曲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受到启发,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强大的震撼,其教育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优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影响。因此,戏曲艺术教育既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应当看到,目前在大学生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优秀戏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倡导戏曲文化进校园,不但可以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教育激励高校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传统美德,学习先进楷模,使他们在艺术化教育模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寓教于乐中走向成熟,促进健康人格的生成,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戏曲文化活动的展开对于高校思想教育深有辅佐价值和积极意义。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为引导大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积极成果,提高思想品德与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此,教育部、文化部等部委近些年来相继组织了一系列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近年来,已有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江西、陕西等多个省份的多所高校在“地方戏曲进校园”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这些探索和经验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和进一步的推广。

三、高校戏曲艺术的开展途径

(一)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首先,要注重做好学校专职艺术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制定学校戏曲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定期召开艺术教师戏曲教育研讨会等方法,经常开展普及性的戏曲基础知识培训和交流等活动,促使戏曲艺术教师们共同提高。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聘请在戏曲表演及理论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业演员来校兼职戏曲教学,充实师资力量,多渠道的为开展高校的戏曲艺术教育特色项目提供师资保障。

(二)注重在校园文化中添加戏曲艺术元素

高校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要有计划地增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活动。要将戏曲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应该经常在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中加入戏曲艺术的元素,使戏曲艺术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营造戏曲艺术教育氛围

高校要多途径的营造校园戏曲艺术环境,譬如可以专门开辟“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平台;可以举办校园戏曲节活动;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开设“戏曲名曲欣赏”专题节目;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戏曲名曲作为课间音乐欣赏等,激发学生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四、注重高校戏曲教育的艺术实践

(一)国家要加强对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视。国家要加强对戏曲艺术的宣传教育,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戏曲文化当做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国家和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制具体的改革措施,把戏曲艺术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让戏曲艺术在高等学校中切实得到全力推广。

(二)高校要重视戏曲艺术课程开设与教学。首先,高校可以将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课。其次,为保障戏曲艺术的教学质量,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戏曲老师的方式进行授课。

(三)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戏曲艺术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首先,要把知识学习和戏曲欣赏结合起来。其次,戏曲教育要做到由浅入深,要尽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的戏曲。再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戏曲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

(四)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戏曲艺术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要传承发展中国戏曲文化外,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戏曲美的能力。

总之,戏曲作为我们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走进高校校园,并成为校园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审美水平和艺术品位,净化校园文化环境,自觉抵御当代各种鄙俗商业文化的侵扰,必将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在高校全面有效的实施戏曲艺术教育,通过戏曲艺术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任红星.地方戏曲进入地方高校藝术教育的可行性思考[J].艺术教育,2009(11)

[2]毕玉娟.谈戏曲进入高校艺术课堂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篇5: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 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 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 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 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 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 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 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 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 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 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激发情感, 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讲《背影》一课时, 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 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 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 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 不用说教, 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三、充分发挥语文的生活实践功能, 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 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机会。今年, 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 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 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 磨炼了意志, 锻炼了思维能力, 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 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 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 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 陶冶情操, 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篇6:培养艺术情操优化语文教学探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去并获得快感, 在学习《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中, 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风景画面, 配上欢快的音乐创设情境, 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并提出问题, 诱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境, 拉进和生活的距离。再如, 教学《多变的颜色》一课时,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 说明原因,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个个踊跃发言。将课前画好的颜色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感受由各自最喜欢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 问整个构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视觉印象。

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 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 产生某种行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 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 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 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 发展审美能力。

二、精心设疑, 激起探究欲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学习兴趣的精髓。例如, 在教学《物品上的花廊》一课时, 播放《春天在哪里》, 出示投影, 让学生欣赏, 创设情境。课程改革中,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 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 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 刚才我们观察到生活中的花被装饰到物品上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花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劳动人民把花装饰到物品上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鼓励参与, 挖掘学习潜能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例如, 在教学《打开的喜悦》一课时, 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在哪些情况下, 你会送卡片给你周围的人, 比如亲人、老师或同学?这些卡片可以传递我们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小结: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情境, 我们可以分别送祝福卡、感谢卡、致歉卡、友谊卡等, 它们能够传递我们的友谊、亲情和美好的祝愿。在《生活中的图表》一课中,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 在欣赏的同时认识图表的特点, 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留给让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图表的特征和艺术魅力, 渗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知识。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 重新认识外部世界, 关注社会和生活, 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上一篇:本科大学欢送晚会主持词下一篇:统计局主要职责及部门决算单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