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2024-04-29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共5篇)

篇1: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

菁华铺九年制学校

王国强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有教师感到教学没有生气与活力,学生乏味无趣,教师无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通过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思考,体会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缺乏美感所致。那么怎样才能在政治课教学中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鼓舞,从而增强政治课生气与活力呢?我的体会是要运用电教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形、声、色等方面有美感。

一.“形”,是教学的形象性,即寓基本原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通俗化,给学生以形象美。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 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 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在讲授初一思想政治“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 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 旋律,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 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 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过现代电教手段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 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二、“声”,就是教学的音色声调,即教师以“音美”去感染学生,强化学生掌握知识,强化教学效果。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 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初一思想政治“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 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 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 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

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 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 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色”,就是情感色彩。即教师讲课要丰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因为审美者(学生)是审美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师)有感知、感受到感动的过程始终是伴随着情感活动进行的。当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现象、感情的美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得进入美的境界中去,体验着美的情趣,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必将使教学具有吸引性,充满生气。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作用是由感受开始,由感受到形成激情和情绪,再由强烈情绪发展为意向过程,最终是发动意志行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以教师炽烈的、深沉的感情力量去影响学生的感知行为,这一过程又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既影响学生,又受学生影响。因此,政治教师上课不仅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思想精深,而且还应定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只有教师富有情感,以理动情、以情助理、以情打理,才能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鼓舞,对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得以理解,铭记难忘。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力争具备“形”“声”“色”俱佳,寓教于美,以美启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精神满足和鼓舞、陶冶美感情操,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篇2: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插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篇3: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教学;审美能力;情绪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所以,语文这门语言类的学科就是一门工具,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生活阅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拥有敏锐的审美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需要教师采用直观感性的、形象化的教育手段,而电教手段正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笔者就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思考。

一、展现美,培养学生发现美

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来自生活,对审美观念的认识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把生活中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感知、享受、欣赏生活中的美,切实体会到语言文字材料构建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学《题李凝幽居》时,通过有效运用投影,引导学生理解“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句诗所描绘的幽居环境,这样不仅把美有效地展现给学生,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又如,在教学鲁迅笔下《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对少年闰土“对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有所了解”与少爷公子们“素不知道这一切”和“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发现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活泼可爱、知识丰富,而那些少年公子们却是孤陋寡闻、目光短浅。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文章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培养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美、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工具,通过制作图片、幻灯以及背景音乐组合的课件,带动学生进入课堂,融入课堂,将这个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知识丰富、聪明、活泼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虽然小学生受教育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审美观念和对美的鉴赏能力不高,但我们不能否认小学生想象能力的丰富。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建立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具体、形象的事物图像和声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活化那些刻板、死的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白居易的《忆江南》这课时,可以制作一个《忆江南·欣赏》的微课和利用多媒体创设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如播放《忆江南》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歌,下载一些江南美景图片供学生欣赏,这样很快就能引领学生进入这首诗的情景,帮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也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打造深邃的艺术意境,让学生跨越时空,假设自己就是诗人,想象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打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也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感受语文知识的美,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华少年》时,很多句子学生阅读后无法理解其含义,需要教师从侧面引导,运用电教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才能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这句讲的是旧体制的落后保护不了民族的身躯与思想!然而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引导,很难体会其含义。通过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被定义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以及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教手段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学生创造美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正确把握美的特征,科学、合理、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陈贞琴.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能力[J].成才之路,2012(02):5.

篇4: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一、利用电教手段感悟政治课美的声律。美感教育形象直观。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而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能拓展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能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二、利用电教手段体味政治课美的神韵。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高中政治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韵飘然而出。神韵美的体味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扩散型思维的拓展。

三、利用电教手段直接凸现政治课美的形象。美来源于形象直观。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

四、利用电教手段剖析政治课美的结构。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电教手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能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背景,能拓宽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统一。

篇5: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陶冶学生美感情操专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电教媒体 创新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教学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电教媒体凭借其直观、生动、易用等优势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阅读手段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阅读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的反复探索和实践,将电教媒体运用于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电教媒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素质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觉醒,它是创新素质的先行者。巧妙的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形象化的认知,并通过联想和思考,把感知性表象同过去已有的经验性表象及想象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表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上升为源于感知而高于感知的概括性表象。这种概括性表象如果在记忆中保存下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进一步促进感知,在理解阅读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例如,《海底世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但是,如果学生对真实的海底世界缺乏了解,那就算再优美的辞藻和生动的描述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通过电教手段展示几张海底生物和环境的图片,教师配以生动的讲解,甚至可以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那样学生就会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再辅以引导性的教学,例如让学生回忆家里或市场里活泼游动的鱼儿、漂浮的水草、缓慢爬行的乌龟,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海底世界一个小小的缩影,学生即可通过联想和想象描述或描绘一幅海底世界的画面。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之形成创新思维。

二、运用电教媒体,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需要我们在使用电教媒体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而非纯知识性的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的核心,而电教媒体恰好具有容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阅读中,诗歌由于常常运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并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都会觉得抽象难懂。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容。

此外,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的想和做,激发新的学习欲望和活力,同时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此,电教媒体对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课堂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能够通过不断主动的获取、选择、批判、结合、加工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还应包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学生学习能力应体现为思学、好学、会学和善学,而创新能力突出表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上。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拓展电教媒体的运用空间,使其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理解、表达、鉴赏、评价等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后给学生播放与阅读课文相关的电影、戏剧、电视剧录像,使他们扩大阅读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运用电教媒体组织语文知识竟赛、进行优秀作文鉴赏、组织学生习作评改等;三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朗读、复述、口头作文、演讲录下来,事后给他们播放,让他们研究自己的语言,从语言、语音、语调、语速、语气、音质等方面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

此外,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调师生问的交流,并进行点对点的教学,使教学资源高度共享,教师也能从中得到针对性反馈,增强了课堂师生信息传输的密度。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对话,使封闭的阅读教学变为开放性的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有利于使封闭的阅读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將电教媒体引入阅读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封闭的阅读教学变为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电教媒体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良好素养,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雯.电教教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中国电化教育,1997.

[2]周湘.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素质[J].中小学电教,1997.

[3]闫正新.电教手段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1996.

[4]张均华.电视散文赏析与语文读写教学,1997.

[5]李晓芹.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时机的探讨[J].教育技术现代化在教育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1997.

上一篇:昌都地区积极稳步推进强基惠民工作下一篇:华圩中学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