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论文

2024-04-13

童声合唱论文(共8篇)

篇1:童声合唱论文

浅谈小学生童声合唱技巧

一、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

童声合唱发声训练最佳的位置就是“头腔共鸣”,即:位置高,音色明亮、优美、流畅。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歌声是在鼻子上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声音走向是靠前的上方。在歌唱中有一种遥远感。如果让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必须要形象地去形容、帮助学生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课前我让学生做寻找“头腔共鸣”的辅助动作:(1)扬眉;(2)微笑;(3)提颊。变被动的“要我唱”为主动的“我要唱”。声音是高山流水的感觉,从上往下走。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科学歌唱方法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呼吸,呼吸应是平稳、自然、连贯的,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如①静坐练习:坐正、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肋下,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这才向他们说明歌唱时吸气的正确位置。②用“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然后将气息保持住,然后发出短促的“咝、咝”声。③像小鸟张开翅膀去做深呼吸发长音“嘶———”,将气吐尽。

三、声部的和谐与音准的协调

合唱的和谐是指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这能否准确、谐调而言。这就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音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音阶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2.多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是进行音准训练的重要途径。3.多奏。借助口风琴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现技能。

四、准确的节奏感和唱谱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区分,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完全一样,学生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必会事倍功半。

五、正确的咬字、吐字

在歌唱当中,语言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歌词,同时歌词也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歌词的语言本身就具有艺术特点,每个字都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咬字吐字也是歌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对歌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要让观众听明白自己唱的是什么。具体做法就是采用高位置朗诵和哼鸣熟悉歌词,做到抓住字头准确,掌握字腹丰满,字尾轻收的规律,强调字头、字腹、字尾的相互关系和比例。求得字与声的统一,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当然,要想把课堂合唱教学继续深入,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复调、作品分析及律学等,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行们的指导,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篇2:童声合唱论文

一、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

童声合唱发声训练最佳的位置就是“头腔共鸣”,即:位置高,音色明亮、优美、流畅。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歌声是在鼻子上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声音走向是靠前的上方。在歌唱中有一种遥远感。如果让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必须要形象地去形容、帮助学生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课前我让学生做寻找“头腔共鸣”的辅助动作:(1)扬眉;(2)微笑;(3)提颊。变被动的“要我唱”为主动的“我要唱”。声音是高山流水的感觉,从上往下走。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科学歌唱方法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呼吸,呼吸应是平稳、自然、连贯的,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如①静坐练习:坐正、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肋下,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这才向他们说明歌唱时吸气的正确位置。②用“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然后将气息保持住,然后发出短促的“咝、咝”声。③像小鸟张开翅膀去做深呼吸发长音“嘶———”,将气吐尽。

三、声部的和谐与音准的协调

合唱的和谐是指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这能否准确、谐调而言。这就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音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音阶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2.多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是进行音准训练的重要途径。3.多奏。借助口风琴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现技能。

四、准确的节奏感和唱谱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区分,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完全一样,学生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必会事倍功半。

五、正确的咬字、吐字

篇3:小谈童声合唱

合唱是音乐培养的可靠方式。合唱作为表演艺术是大众最容易接受, 最喜欢的儿童创作类型。它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花销, 因为每个人都有嗓音, 是大众化, 普遍化的。孩子们在表演音乐作品时不仅参与到音乐文化中, 而且本身也创造了音乐文化和艺术价值。合唱可以积极地唤起每个人的综合能力, 通过乐团伴奏等形式与每个合唱者很好的配合展示合唱者所有素质:音乐能力和个人素质。

我国从学堂乐歌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合唱课一直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 它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持久而深远的作用。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儿童、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都有着重大意义。在俄罗斯有一些学者研究过与儿童合唱有关的不同问题。尤.波.阿利耶夫, 得.耶.阿卡罗得诺夫的作品是写有关在学教唱歌过程中音乐能力的发展;夫.阿.芭卡图尔洛夫的作品--培养以及保护儿童嗓音;耶.母.玛琳妮娜, 夫.夫.叶梅利杨诺夫;阿.克.灭娜别恩, 克.伯.斯图罗夫, 勒.阿.维恩科卢斯的作品——培养歌唱技巧。

对声乐教育的最近研究及成果上, 俄罗斯的研究学者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有效的发展童声的问题上。儿童唱歌在演唱方面区别于成人演唱。对儿童演唱的要求应该严格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保证声音的正常发展。儿童演唱是复杂的心理解剖过程。只有在发声器官正常发挥功能时, 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应有的水平上完成演唱表演任务。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研究发音过程的独立方面, 了解童音发展的规律。

声乐技巧可在综合学习过程中逐渐地, 连续地获得。在综合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个演唱者唱歌的质量与声音的发展上。最终, 合唱是养成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及音乐鉴赏力的有效方式。这要求有高超的艺术表演水平。艺术表演取决于培养对细腻感的能力, 对周围活动灵感的能力以及理解作品文艺形象, 合理使用音乐表达方式的能力, 为此, 声乐技巧本领是必备的。

声乐技巧经过系统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形成, 但在音乐课合唱时保持独特的童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众所周知, 专业的合唱团是要求音调, 音律, 甚至是发音力度和修饰都要浑然一体的。在由成年歌手组成的团队中, 他们嗓音的音色是要配合的, 这样的要求是完全正确。机械地照搬到儿童合唱上,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儿童的唱音还在某个形成阶段, 必须创造一个条件, 可以促进他们最大程度旺盛, 而不是雷同。童音的特点并不是很明显, 音质、音色、音量和音域都大体相近。如果童音的演唱发展很正常, 儿童会用没被强化的声音唱歌, 并且在声音中没有鼻音或喉音的附带音, 那么发音特点不仅能打破全体合唱的发音, 还能使其变得丰富。可以通过系统练习来掌握合唱技巧。而且在以理论作为基础的练习过程中, 合理的使用是合唱作品成功的保证。

许多学者教育学家都研究过培养学生演唱技巧的过程。夫.阿.得拾勒夫斯卡, 耶.雅.克母笔兹卡, 耶.母.玛丽妮娜, 恩.得.熬尔洛夫, 特.恩.奥夫期泥科夫, 克.伯.司徒洛夫, 夫.科.杰弗丽娜, 斯.阿.克拉特卡。这些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在不同年龄段合唱时培养童音的方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童声合唱里最大的问题还是儿童处在生理发育时, 导致变声的问题。

根据支持儿童正常唱歌的会议 (俄罗斯音乐教育学者组织的会议, 专门研究儿童唱法) 结果, 采用了明亮的, 响亮的, 完全自由的, 也就是尖声的唱歌方式。唱歌尖声被承认是所有1 0-1 1岁之前的儿童发音的基础, 也就是在变声之前。

与已经形成的观点一样, 当代形成了新的儿童声乐培养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以使用胸腔发音为基础的。奥卡罗德诺夫和他的追随者是这些观点的捍卫者。

奥卡罗德诺夫用了2 5年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州和莫斯科市的寄宿学校基地研究了综合的音乐歌唱培养方法。这个方法最广泛用于利佩茨克市的4 7号普通教育学校的课堂上。奥卡罗德诺夫的书“在普通教育学校儿童音乐歌唱的培养”被简单的翻译成保加利亚语。

该方法的主要任务是精心培养嗓音, 丰富它的天然音色, 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所有音乐能力。根据奥卡罗德诺夫想法, 现代的音乐培养方法应该是综合性的, 以便发展学生们所有创造能力的天赋, 其中包括音乐才能, 知识和情感的活跃性。

发声器官是有复杂肌肉系统的运动器官, 具有很高的感知力, 节奏感以及富有神经组织。

奥卡罗德诺夫, 在结合手的运动和发声器官时, 把他们划分为最复杂, 但是同时又很完善的系统。作者创建了专门的练习系统, 这个系统中所有一切都是从最简单, 最容易完成的动作开始的, 而每一个紧接着的练习都和前一个有稍许差别。奥卡罗德诺夫把这个叫做“计划中的最小一步”, 这个是该方法最重要的特点。

所有严格的计划都是在严格的音乐形式中编写的, 并包括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 学生和谐感, 节奏感, 音乐形式的发展问题。该方法的中心是学生甚至老师正确充分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

综合的音乐歌唱教育包括集体合唱作品中6种文艺音乐动作:

1 文艺定时

2 关于发声严格规定的作品以及培养声乐技巧和音乐感

3和谐的声乐手势

4带手势的朗诵

5研究唱歌的声乐作品中的辅助动作

6在听音乐时, 寻找富有表达力的动作。

前三种动作是做说教式的, 因为他们中的每一种方式都被理论严格的限定了, 并且要求完成方式的准确性。剩下的具有创作性, 也就是形式的即兴创作和情感内涵的随意。在发声作品教学方法中奥卡罗德诺夫建议依靠语言技巧, 这些语言技巧很大程度上超过声乐技巧的发展。为了帮助广大音乐教育者, 这里提供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听觉跟着声音走, 脚步紧密的跟着手上动作, 手和眼睛步调一致, 就像听觉和眼睛一样。

2如果你想在演唱方面有所成就, 请从基本做起。嗓音的基础位于音域下方。那里是音色的储藏室, 那里也是自由的。请开始挖掘并发展音域下段, 然后是中段。

奥卡罗德诺夫是儿童综合声乐培养的特殊学派的创始人和教学先驱。在奥卡罗德诺夫教学框架内发展的学生都热爱唱歌, 唱歌时很有音乐感, 能够感情充沛的体验音乐以及语调。著名的研究学者叶梅利扬诺夫的观点也是这样的。继承奥卡罗德诺夫传统的同时, 叶梅利扬诺夫创造了“发展声音的语音矫正方法”, 这个方法不仅在专业的声乐家那里得到了广泛推广, 而且还在普通唱歌爱好者那里也得到了普及。

在“声音的发展, 协调以及练习”一书中讲述了发音作品中观点和方法的体制, 该书针对最广泛的读者而著的。叶梅利扬诺夫因此表达了发展声音语音矫正方法的原则:

1任何表现声音活跃性的生物声学基础都是在人类进化的远古时期形成的发音机构, 该发音机构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保存下来:语言交流前的声音信号

2发音系统的自我调节原则:通过发音器官可控部分的精准动作, 为自然的自动发声功能创造最佳条件, 为使用发声现象创造有利条件, 这些现象作为唱歌自我调节的起动机构。

3 初级动作原则:

养成唱歌发声的复杂动作技巧, 这要通过最简单的, 直觉上未能分开的动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来实现。

4 重复原则:

多次重复同一个动作, 该动作要能够优化同生物合理性和省力有关的所有系统的活动。

5 观察性原则:

视觉和触觉方面的。

6 自我模仿能力:

重复的不是能听到的, 别人的声音, 而是综合了声乐-身体感觉的自己的声音 (振动感觉, 气压感觉, 本体感觉)

7 审美抗拒原则:

用非常难听的声音唱歌, 目的是把注意力从音色的检查转移到振动感觉, 气压感觉, 本体感觉的检查和语音检查上来。

叶梅利扬诺夫把术语“语音矫正法”定义为“综合教学的影响, 目的是通过专门的练习, 矫正呼吸, 甚至是改正学习者的个性来逐渐活跃和协调咽喉的肌肉-神经器官。有这样的第三种声乐合唱作品流派--儿童和理论方法先驱斯图洛娃教育副博士合唱作品流派。为了发展声音的开始阶段, 斯图洛娃建议在尖声体制 (变声前) 下使用高音范围。斯图洛娃和奥卡罗德诺夫的建议都有理有据, 严肃的, 科学的。从这里开始, 合唱指挥们在实际中使用他们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随着时间推移, 教育家, 合唱指挥, 语音矫正医生们得出结论:不可以片面的解决童音发声及其发展的问题。可以分出两种合唱团模式:

1带有尖音的合唱团。带有空洞的, 贫瘠的音色, 用狭窄的动态音域发音, 尽管上部发音中宽广的高音区足够用。

2带有胸腔音的合唱团。具有比较丰富的音色, 比较宽广的动态音域, 但是靠近窄的应用音域的高音区有很大的限制。上部发音紧张而且刺耳。

因此, 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不是理想的, 不可能作为唯一可靠的模式被建议使用。教儿童唱歌的各种现代教育流派都是根据童音音区结构概念来形成的, 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儿童声乐作品中方法基础的必要性, 并要考虑到童音音区理论。

唱歌要有情

文韩晓霞

摘要:声乐演唱艺术作为一种舞台艺术,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听觉的层面上, 而应该是听觉与视觉的紧密结合, 只有把感情贯穿于歌唱的始终并且用外在的表演表现出来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声乐演员要想把歌曲唱好, 一定要注意以情带声, 要有感情的歌唱。要想有感情的歌唱, 声乐演员首先必须要“得曲之情”, 也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揣摩歌曲的内容, 全身心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外在的表演表现出来, 被观众所感知。“唱歌兼唱情”、“声情并茂”也是中国传统《唱论》一贯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投情表演声情并茂

第十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 当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选手罗菲演唱完歌曲《我就是中国》时候, 评委丁毅点评:“唱歌一定要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如果没有感情, 很难打动人。每一位歌手在一出场时, 就应该有感情的投入, 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评委们的心, 抓住观众, 才能感动人”。笔者曾经观看一位女歌手演唱《故乡是北京》, 这首歌曲本来应该用甜美、明亮的声音, 用很自豪的情绪和自如的表演来演唱, 这位女歌手的声音还是不错的, 笑容也够灿烂, 只是表演太糟糕, 让人感觉声音和表演是脱节的, 声音是声音, 表演是表演, 可以说是为了“表演”而做出来一些肢体动作。比如第一句“走遍了南北西东, 也到过了许多名城, 静静地想一想, 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她演唱时候瞪着两只大眼睛, 笑肌抬起, 看起来满面笑容, 但她只是机械的演

最终, 唱歌不仅给歌者带来满足感, 而且还能强壮体魄-锻炼和发展听力以及呼吸系统, 而最近的呼吸系统紧密的与心血管相连。所以, 歌者随意在做呼吸练习时, 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唱歌锻炼发声器官, 没有发声器官的积极合作, 语言是不清晰, 不合逻辑的, 语言的主要结构, 内容传达不到听者那里。正确的清晰的语言是具有正确思维的。

以上所说的确定了从儿童发展唱音的必要性。

培养儿童的歌唱技巧在于:儿童还不会整体分析提出的问题, 不具备把所取得的成就从一项任务转到另一项任务的能力。更复杂的是, 看不见单独技巧之间的联系。于此同时, 在正确培养时, 生理学家会注意到:儿童及年龄唱着。整首歌曲唱下来, 观众根本找不到她“走遍南北西东, 到过许多名城, 最爱北京”的自豪情绪, 也看不见“天坛的明月、潭柘寺的松、北京的四合院”的场景, 更感受不到“油条豆浆家常饼的甜滋滋、脆生生”的滋味了。好不容易看见她伸出手来, 还是手自己在旁边瞎比划一气, 眼睛还是牢牢的盯着前方, 给观众的感觉她的手和她的演唱内容没有关系, 而且泾渭分明, 自个儿管自个儿。

伟大的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 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 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而我们现在很多专业的声乐学生在学习与歌唱的过程中只

小的小学生对观察和效仿很有兴趣。他们唱歌时具有这样的特点:有目的, 可控的。在教儿童唱歌时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 发现每个孩子集体学习时的独特方法, 使用可以保证技巧连续养成的综合声乐练习来训练他们, 并以重复和常见音律词组作为基础的综合声乐练习, 这样能够促进这些词组在喉部肌肉练习的巩固。教师要很好的引领儿童进入演唱地状态, 以发展好的唱音做基础, 这样的童声合唱会事半功倍。

篇4:童声合唱训练浅议

【关键词】发声训练 合唱能力 激发兴趣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一、根据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

合唱队在发声练习时要求要以姿势、口形、呼吸、发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但每次发声练习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 教师在训练初期应时常提醒学生用轻声去歌唱,避免声嘶力竭。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嗓音发育尚未开始,歌唱音准的控制能力也不稳定,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一般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如让学生朗读“妈妈”“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叠词,或有代表性的儿歌,要求语速放慢,将第一个字的音节拉长,并为这些字加上语调相符的音高。在发声状态方面,要求学生自然通畅地练习,不能过分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有碍童声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学生唱起来轻松自如、自然亲切,教师听起来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即可。

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 应在低年级学生发声训练的基础上加深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等。在音域方面,应继续向高低音两头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发声状态,要求学生做到气息通畅,喉头稳定,声音保持高位置,共鸣腔打开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唱练耳,难度适宜

视唱练耳是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拍感的一种练习。它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包括音程和声的练习,还可选择一些声部合唱练习,根据合唱队的水平自选自编,长期系统地练习。在合唱训练中,练习曲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练习时的情绪,在经过学生练习二到三遍能基本掌握时,学生学得比较开心,兴趣提高了,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当一首曲子唱上四五遍还未能掌握时,他们就开始显得浮躁、不耐烦,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反过来,太简单、一唱就会的学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视唱训练中,练习曲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并要做好二部合唱练习。

1.加强音准训练。统一和谐是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为二声部训练打下扎实基础。快速时要防止音趋高,慢速时注意音偏低;强音要防止音趋高,轻声注意音偏低;遇到难唱的音程,必须重点突破,把好音准关。

2.辅助训练,在教学中二声部合唱可以先由老师担任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慢慢放开声音跟老师唱,渐渐地让两声部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注重体验

为了更好地表现合唱艺术作品,除了要对学生加强发声、视唱、练耳等基础性的训练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歌唱时,始终保持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平时排练,学生的姿势很重要,同时还应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不能把劳累带进排练厅,如垂头弯腰的坐形、交叉双足等。精神不振、呼吸不畅会直接影响横隔膜的活力,音自然趋低。

1.教师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鼓舞。

2.合理地安排各种演唱形式,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进行一些观摩和学习活动。如观看专业童声合唱团的录像、光盘或对录音进行欣赏学习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合唱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活力。

3.在训练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阅历等方面的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合唱训练的进行,这时,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以最佳的训练方式来吸引他们对歌唱的注意力。

4.注重审美体验,多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培养浓厚的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好的作品很容易感染人,教育人,引起演唱者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要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引导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培养他们会发现美的音乐耳朵,提高合唱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激发自身学习、参与合唱的兴趣,如此,常常会在训练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四、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要达到表现音乐内容、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思想感情,最终还得走向舞台面对听众,完成合唱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发现,实践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实践能让学生感受把合唱作品传递给听众的那份成功和喜悦。因此,在童声合唱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童声合唱教学才能起到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直至达到审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杨洪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篇5:四季的歌 童声合唱

四季的歌 童声合唱

歌词:

春天走来,叮咚,叮咚,溪水歌唱,叮咚,叮咚,百花儿齐放,春耕春种忙。夏天走来,知了,知了,金蝉歌唱,知了,知了,绿树儿成行,园里瓜果香。春天溪水来歌唱,夏天金蝉来歌唱,溪水金蝉来歌唱,唱得园里瓜果香。呼啦啦啦呼啦啦啦,呼啦啦啦呼啦啦啦,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四季的歌唱一唱。秋天走来,沙沙,沙沙,红叶歌唱,沙沙,沙沙,稻谷儿金黄,粮食堆满仓。冬天走来,呼啦,呼啦,北风歌唱,呼啦,呼啦,雪花儿飞扬,新年好风光。秋天红叶来歌唱,冬天北风来歌唱,红叶北风来歌唱,唱得新年好风光。呼啦啦啦呼啦啦啦,呼啦啦啦呼啦啦啦,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四季的歌唱一唱。

篇6:童声合唱团组建经验

组建合唱团之前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本校的现状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的力量水平,来确立一个目标----合唱团短期内达到的水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依此来确定所建合唱团的规模和它的声部配置。这样,在组建合唱团时会使组建者心中有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下面从组建童声合唱团中合唱团的规模、合唱团声部的配置、合唱团队员的招收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浅略的见解。

一、童声合唱团的规模

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规模(人数的范围)大约在30人―60人之间比较适宜。如果少于30人,那只是一支小合唱或小组唱的队伍,同时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都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一般的规律,学生合唱团的规模与其水平、能力、管理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规模大,其阵容强、影响力大、普及作用好,但合唱水平提高较难、整体效果偏低、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规模小,其阵容弱、影响力小、普及作用差,但合唱水平较易提高、整体效果相对高、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减小。正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所以要实事求是地来确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规模。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因为各种合唱比赛较多,有些学校和团队为了保证声势宏大、声音嘹响,比赛时不吃亏,尽量的追求人数上的最多。但这恰恰忽略和削弱了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和作品的表现能力。单纯的追求人数,往往会把乐感不强、发声和音准上有问题的学生吸纳进来。歌唱时这些学生不但增加的音量不大,而且会影响周边的队员和合唱团整体水平的发挥。要认识到,合唱团声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乐训练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多寡。

二、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与划分

由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作品,超过四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所以合唱团声部的配置一般为:

1、二声部配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声部配置,只有高与低两个声部。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声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中声部,这就是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训练、演唱范围的扩大,队员们演唱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的声音相近似。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的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外声部基础上,加入两个内声部(中高声部和中低声部),这就是四声部配置。这样的作品不少,可以包括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的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有二点:一是声部的训练要由易到难、顺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二是演出作品的选择,要与合唱团的演唱能力相吻合,切忌好高务远。前者能使队员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后者则不致因作品太难,队员力所不能及,而造成无法准确、完美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为了参加第三届国际童声合唱节,笔者组建了一支由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的童声合唱团。刚开始时,笔者把二声部作品《啊,老师妈妈》作为基础曲目来训练,在队员二声部能力得到巩固后,又用三声部作品《童心向往的世界》来进行提高训练。5月份参加宁波市中小学合唱选拔赛时,由于作品难度相对较小、合唱团演唱能力强,在29个合唱团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四声部作品《太阳出来了》的排练,并参加了7月份在宁波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童声合唱节闭幕式的演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合唱团声部的划分,即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那个声部;又要强调合唱团各声部间的平衡,以及从低声部到高声部之间的力量对比。这里有个原则,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低音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多点、声音要大些。高声部的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

三、合唱队员的招收

1、招收的方法

①在音乐课上挑选。通过抽查个别学生的歌唱,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音色、表现力等)。

②在学前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挑选。这是挑选队员的好时机,并可加深对这些学生的了解。

③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挑选。可从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2、招收的要求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不少的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等,但这些可在学生进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较强的节奏感,这四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下面就从这四方面谈谈如何考查学生、挑选队员: ①音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二种:一是,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准确的,则说明这位学生控制音高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二是,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如1 b3 5,135,1#35,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辩和模唱。

②声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让学生演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对于存在着声音个性突出而融合度又差、用声习惯不好等问题的学生的入选,关键在指导老师是否有能力加以纠正、解决。

③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来进行声部的分配,高音唱得上,就分到高声部,否则就分到低声部。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分配法不利于组建成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按照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④节奏感。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辩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考查时抓住上述的四个重要条件,就

能招收到合格的合唱队员。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使整个合唱团能够完美的来表现作品。

篇7: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 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为例)正 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 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童声训练的基本原 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

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童声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变声期前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还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童 声训练,我是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 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先练“声音”,后练“呼吸”,容易给学生增加生理负担,精力也无法集中,满脑都是声音的概念,很少顾及“呼吸”,这就必然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 ——— 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 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如果象挤压气球一样 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有的同学向里瘪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有的同学既不扩涨也不瘪,他是把支点放到胸部,有的在喉部,和平常生活中的气息状态一样,是不能够发出歌唱的声音的。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接下来再进行声音的训练。

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音开始在中音区练习,然后再向高音或低音扩展。切记,这是成年人的练声法,少年儿童则应以较高的C1音开始。这不仅保持了童声音色,还能使其明亮、集中,也避免了过早以中音区训练而造成声音过散和童声成人化的毛病。

为了使童声合唱的声音集中,统一、清澈、透明,我选用了一个“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体会快速吸气,似“惊吓”如“喝水”张开上口盖,拉开喉咽壁,上提笑肌,微夹两腮,———以上状态一定要保持住。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唱好了“噜”字之后,不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这—点比光练声更有收获),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噜”字是怎样唱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然后,慢慢向中音区(l-3音)扩展。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练声最终要与语言,(歌词)相结合,为了在范音“噜”的发音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语音范围,我选用了“嘿、哩、啦、来、啷、唠”等元音字,并按次序进行声音过渡训练,“嘿”字能很快找到高位置,增加假声成分,其他几个字的字头都是“L”音,有利于把声音打在上颚上,直冲嗅觉区,虽然韵辙使口形有些变化,但能保持面罩音,使声音挂住掉不下来。练习音阶也有原来的由中音上行改为由高音跳跃的下行,并且速度要快。

以上练习从g2音作5降为f2作5依此类推直至作g1音为一个字音的练习段,然后逐个字进行练习。还必须注意的是,中、低音区声音练习要“微微含着”,不能让声音从口里直着喊出来,避免出现音色松散,字音“白”的毛病,可以用“啃苹果”的感觉,打开牙关,下颚放松,使劲张上口盖,“竖”着唱。

在童声合唱的和声训练方面,作为指导教师对你的学生的和声素质的高低要胸中有数。训练有素的,自然就少费劲,对于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学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唱技术方面;一是和声思维方式。•

合唱技术训练要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练二部和声练习,然后再练三部、四部和声练习。和声音程以三度或六度为宜。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先练长音(气息要长),最好是先轻声练习,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使声音归到合唱的统一“点”上。只要找到了音质,其他方面,如:声音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都能通过训练很快地得到解决。

关于和声思维方式,在这里不是指和声理论上的进行与发展,是指同学们对和声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及主动反映表现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唱主旋律声部(多数是在第一声部)的 同学很快就能学会,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学得慢,忘的快,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甚至即便你下了很多功夫,单独让和声声部学得很好了,一旦合起来,还是会失败。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和声音乐整体思维方式问题。因为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 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从心理上就打怵,主动性就没了,这就容易“随了大流 ”。另一种原因是,中国的音乐,文化,形成了合唱歌曲以旋律为主导,和声为辅,容易对旋律偏爱和敏感,也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它,造成“跑音走调”。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及快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l)根据选定的合唱曲目,把合唱队员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或(高一部、高二部,低一部,低二部)四个声部,进行简单地三度、六度长音和声练习。

(2)分声部学习合唱作品的词曲。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其他声部的同学暂且回避,以免“串音”。

(3)如果作品是一部旋律,两部和声的,先让和声的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再同旋律声部结合练习。

如果是四部和声,先让高声一、二部结合练习,或是低声一、二部结合练习,然后四部同时结合练习。

(4)在四部和声结合时,旋律声部可暂时轻声唱,以突出和声声部(这是对和声声部同学的鼓励),然后逐步达到作品所要求的声部间平衡的音量。

(5)如 果对于低声部无论是对歌手的选拔,还是人数多少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话,那是不太妙的。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部和声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 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非莫削弱,而且还需增强。最好是挑选几个嗓音条件好的骨干来充实带动低声部,人数也相对的增多。

(6)指导教师和指挥要热情地调动每位队员的演唱情绪,特别是,对和声声部(包括低声部)的同学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主动地“我要唱”,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别人“溜”。

篇8:我的童声合唱教学

合唱不是一个人唱好就可以了, 更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 这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 它拥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及人声最丰富多彩与细腻的和声效果, 而童声在所有的人声中最为纯净, 它清脆明亮、甜美动人、充满生命的力量。童声合唱以其特有的声音效果和音乐表现因此在合唱教学中, 必须进行一些与成人不同的集体训练, 根据自己的童声合唱教学经验, 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歌唱的姿势

歌唱时的姿势非常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 正确的站立姿势对其身体骨骼的生长, 后天的气质、仪表的形成都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而且声乐的演唱不仅需要喉部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也需要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 产生共鸣, 从而发出动听优美的声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姿势正确的姿势是积极歌唱发声的基础, 应要求学生站立时要自然挺直, 微挺胸, 双肩放松稍后扩,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重心落在前脚掌, 为了避免疲劳, 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坐着演唱的时候, 只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 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 始终保持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 这样能有效的给呼吸和发声器官创造一种畅通无阻的工作状态。面部表情要自然, 还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化表情。歌唱时精神状态激扬, 保持主动的“我要唱”, 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反之, 如果唱歌的姿势是错误的, 如身体僵直或懒散, 状态低迷, 就会造成呼吸位置错误, 使声带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 从而声带闭合不完全, 加重声带的负担甚至迫使声带扭曲挤压, 不只发不出好声音, 久而久之, 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 甚至影响演唱生涯。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

二、歌唱的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这句话道出了呼吸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 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技巧的基础, 同时也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自己快七十岁时还在谦虚地说:“我到现在还在学习和研究歌唱的呼吸。”由此看来, 呼吸在歌唱时具有何等的重要地位。

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 如果没有正确的呼吸的支持就谈不上声音的统一和平衡。合唱的呼吸训练是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的生命所需要的空气就是通过一吸一呼, 不间断地吸进和排出, 歌唱的呼吸也是这个原理, 不同的是因为演唱时发出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区别, 需要歌唱者掌握一种特殊的气息控制 (胸腹式呼吸) , 气息通过口鼻同时吸入, 经过胸腔、腹腔, 最终保持在肚脐下二指左右的位置,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丹田。气息吸进要快、深、多, 呼气时则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控制, 呼气时通过小腹外扩支持气息往上走, 到达横膈膜处变细, 呈一小缕出来, 此时横膈膜起到一个挡气的作用, 这样的呼气才不至于“漏气”, 浪费大量的气息, 呼出的气息做到慢、稳、匀。歌唱呼吸训练有以下几种:急吸慢呼、急吸急呼、慢吸慢呼、慢吸急呼。由于气息是无形的, 所以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控制它, 所以做吸气训练时可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联想, 如吸气时像闻花香, 用吸管喝饮料, 呼气时像轻轻地吹蒲公英的花絮等。

三、歌唱的共鸣

很多小朋友觉得声音大才是声音好的标准, 于是拼命地喊, 这样不但不能唱好歌曲, 反而导致声带损伤, 所以在进行声音训练时, 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头腔共鸣, 扩大头声, 增加假声, 从中音区往高音区演唱时应逐渐混入假声的成分, 声音越高, 假声的成分就越多, 从而积极地追求头声, 因为有头声共鸣的声音位置高, 声音轻柔, 演唱轻松, 能大大地减轻声带的负担。头声训练时, 可以让学生找打哈欠或吃一惊、吓一跳的感觉, 打开口腔, 另外, 哼鸣练习也可以帮助声音找到高位置, 做哼鸣练习时, 教师必须集中精力, 细心聆听孩子发出的每个音, 正确的声音是通过鼻腔往上走到头腔, 产生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而不是停留在鼻腔, 更不能把鼻音认为是高位置的声音。同时也必须作正确和错误的声音对比, 把孩子的歌声引导到统一的、具有高位置的音色上来, 随着声音与气息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演唱状态越来越积极, 声音就会越来越集中, 共鸣腔体就会振动均匀, 从而产生美妙、清脆的头声。

随着学生的成长发育, 我们还应注意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 要懂得学生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发声方法, 从而避免训练不当给他们的声带造成伤害:1至7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 4至7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 音域为一个八度;7至11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 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 自然用声的音乐为十度。11至14、15岁是童声的晚期阶段, 也是童声发育的变化时期, 可以用轻声高位进行唱歌。

四、合唱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具体包括对于音准、节奏、音色、旋律、调式、速度、和声、复调、曲式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分辨和反应、把握能力。而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 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也是合唱中较难训练的一个问题。

音准方面:有时仅仅相差四分之一个音分 (甚至更少) 在多声部合唱中就会出现声部不协和, 在一定调式范围内各和弦之间不稳定;和声效果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 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 与演唱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 之后让演唱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 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自己一起唱, 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 老师的伴奏或演唱可以逐渐减小音量, 之后再让两个声部的学生合起来, 这样双声部同时进行就完成了。必要时, 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 最终使两个声部能顺利地、和谐的完成艺术作品。

节奏方面: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骼, 优美的旋律要靠适合的节奏撑起。许多音乐教育家强调节奏训练的教育价值, 美国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齐佩尔在中国讲学时谈到:节奏训练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训练, 音乐教育的训练最先应该是从节奏训练开始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也主张让孩子们以身体为乐器, 通过身体的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

具体的方法是:先作视唱练习, 而在视唱练习时, 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和组合,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挥拍唱谱, 从而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来掌握节奏, 对于学生准确掌握节奏是有很大帮助的。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用脚打拍子, 这个习惯是非常有害的, 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学生对于内心节奏感的培养, 用脚打出来的节奏跟内心打出的节奏完全不同, 所以有些学生会犯速度分歧的毛病, 由于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 导致两种方法打出的节奏不统一。至于内心的节奏和用口数出的拍子, 也是会出现不一致, 用口数出的牌子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出的音响, 也不符合乐器上奏出这段音乐时的身体动作, 所以挥拍唱谱是最能准确表现音乐节奏的方法。

五、合唱中的个人情感与艺术处理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 除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之外,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还必须融入演唱者的二度创作, 即加入个人对作品的情感处理, 形成一种自己的风格。在小学阶段, 由于学生的年龄有限, 情感的体会不够深刻, 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所以在合唱作品排练中, 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表现音乐, 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 摸索和总结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 如:在训练一些合唱作品时, 我会讲述作品的一些创作背景、音乐情感, 其次,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走势, 重点处理歌曲的强弱快慢, 唱好标注出来的表情记号等, 作品的副歌部分会用较多的时间, 因为副歌部分也是艺术作品最精髓的地方, 需要更加深刻的情感和更加细腻的音乐处理, 以此让学生在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基础上, 通过老师的身体语言、手势的大小、强弱等变化, 用童声合唱的形式表达出歌曲的真正情感, 在一些个别乐句上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根据情感发展的需要进行二度艺术处理, 可以多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该怎么处理, 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

六、合唱中的团结协作

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 其成败取决于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统一的声音、高度的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 良好的纪律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知道, 小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而合唱队的人数至少都要在40人左右, 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集中的注意力, 训练就肯定无法进行, 几十个人就有几十种声音, 所以在发声练习中就必须做到:心齐而气息平稳, 看到指挥的手势要迅速做到, 讲授的发声方法领悟快而声音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合唱训练的质量。

另外, 学生与伴奏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熟悉的美妙的旋律一开始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 指挥也会得心应手, 观众也会为之激动, 好的伴奏引人入胜, 能起到画龙点晴之功效。反之, 伴奏与合唱不协调, 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 磨合伴奏与学生演唱的统一也是至关重要的。

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连续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 绝不能急于求成, 它需要指挥、学生等各方面全身心的投入, 互相配合来演绎出优秀的作品。在训练中, 我们注重的是让学生用心灵在歌唱, 真正发自内心呼唤, 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或“表演”, 我认为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苍白的。我们进行的童声合唱, 不仅让学生学会这首歌, 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接触和演绎这些经典的音乐使我们更快乐, 有着更加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更加纯洁的心灵。这些才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上一篇:11月工作计划下一篇:《芳华》读后感: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