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教学说课稿

2024-05-03

通分教学说课稿(精选6篇)

篇1:通分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通分》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通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分和约分一样,也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同时通分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数大小的比较,体现了把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的把两个分数通分。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的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经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的迁移类推的思想。

情感目标: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通分的方法,并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新课标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遵循讲练结合,引导启发,点拨的教法。

2:学法: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中,体现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小问题,“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么呢?”然后导入情境问题:去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去游乐园玩的小朋友有很多,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进”,有的玩“疯狂老鼠”,游乐园的管理人员做了一个统计,在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进”,有3/4的小朋友玩了“疯狂老鼠”,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玩哪一项游戏的人比较多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表意见,明确异分母分数的比较,进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自然引出本课要探究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为学生学知丰富了情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4时,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问题。上学生看世界地图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并使学生明确,要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大小,只要比较这两个分数就行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方法,明确通分母分数比较的方法。在教学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73页“再比较一下”,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上下两行分数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点,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比较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73页做一做,然后汇报方法结果。

2:教学例5时,在例4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么比较大小呢,课件出示例5,提出问题,黄豆和蚕豆哪个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明确只要比较2/5和1/4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好了,接着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分数的特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汇报时,有的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有的同学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然后明确为了便于分数相加减,所以我们来学习把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此时引导公分母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最后引导学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完成例5,之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通分的意义,概念和方法,板书通分概念,之后在做一做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先观察,根据分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堂小结。

(三)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是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完成教材75页第1题,接着巩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页第2、3、5题,最后是通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完成75页第4、6题,练习题的设计从浅到深,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总结。

(四)评价与反思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图导入,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篇2:通分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教学例3时,我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的,让学生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课本第93页的两行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十八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篇3:“通分”教学设想

一、找———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为通分做好准备

按照《课标 (实验稿) 》“在1~100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1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目标要求,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 采用“找”的方法, 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为学生学习通分做好准备。

教学时, 直接出示例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 试着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除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外, 还可以作如下设想:

(1) 先写出6的倍数, 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 从中找出最小的。即:6、12、24、30、36、42……其中24、48……既是6的倍数, 也是8的倍数, 它们是6和8的公倍数, 24是最小的, 叫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 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 边写边看是不是6的倍数, 第一个6和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即:写出8 (不是6的倍数) 、16 (不是6的倍数) 、24 (是6的倍数) , 所以, 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4。

当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 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并结合练习总结出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两种特殊情况:a.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 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3和6、5和10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6和10。b.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 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5和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40。这两种能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就不用从头去找了。

二、比———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为学习通分做好铺垫

三、通——用快速口答的方式穿插新内容, 教学通分

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之后, 我们可以采用快速口答的方式插入新内容。如,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师:同学们用多种策略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这些策略中, 有一种运用了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究竟哪一种是利用通分的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4页有关通分的知识, 把通分的概念勾画下来, 读一读, 想一想, 在这个概念中, 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关键。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什么是通分, 同时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找出此概念中哪些词语最关键, 说明“相等”表示什么, 怎样才能保证和原来的分数相等。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

教师巡视之后, 引导学生看部分学生的通分过程:

进一步说明异分母分数化成了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相同的分母叫公分母, 它们的公分母分别是多少? (48、63、24、18)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是怎样通分的? (通分的步骤。)

(1) 先找出两个异分母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大小不变的同分母分数。

四、揭———揭示通分和约分的异同

篇4:《通分》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通分》是一节概念课。传统教学中往往由教师将通分的定义和方法先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机械操练形成知识技能。而本节课,我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入数学课堂,并在“做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一节操练课变为一节充满创造性的探究课。

◆ 大胆地调整了教材内容,以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作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必须把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通分”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尝试、交流、观察、对比等探索活动中,感受通分产生的必要性,发现两个分数间的变化规律,并能自主地概括出通分的定义和方法,最终达到灵活、正确通分的目的。

教学资源及环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表示一些分数的图。

教学过程

1.课前设疑

为了让学生感受通分产生的必要性,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小松鼠和妈妈到森林里采松果,妈妈采了千克,小松鼠采了千克,它们一共采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 + =?。这是一道异分母分数加法题,而学生只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办呢?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帮助他们尝试解决这个新问题。

2.交流探索

(1)概念的形成。

学生把课前的思考带进课堂,他们果然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将 和 转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我随着学生的汇报,将它们一一记录在电子白板上。并调用白板中的图片,将信息直观化、具体化。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像的观察对比,进一步明白了,即使选择不同的公分母,转化后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一样的,分数大小也没有改变。

通过以上学习,“通分”的概念已经水到渠成,呼之欲出。此时,我告诉学生,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通分。“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什么叫通分吗?”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通分的定义: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解决通分的方法。

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所以,他们轻易地总结出:只要求出两个分母的公倍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计算就行了,其中最便捷的方法是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灵活应用

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通分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不同的情况又会有不同的最佳解决途径。为了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我决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各种情况进行归类。我设计了6组分数,先要求独立通分,然后观察题目特点和解决过程,再利用电子白板 “拖曳”的功能,让学生自由拖动题目,将具有同样特征的摆放在同一边进行归类。

在这一环节中,白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展现的不是静止的知识结果,而是学生动态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通分的三种具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得到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随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的分层、擦拭功能,开展通分比赛。学生在紧张而有趣的活动中得到了速度与准确度的提升,我们在热烈的气氛中进入到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4.回顾总结

以往的黑板,难以重现学习过程,因此,总结的环节常常流于形式。利用电子白板保留、复制、粘贴等功能,我和学生一起将板书逐页回放,并由学生找出每页中重要的内容,将其复制、粘贴到新的一页中,通过回放,梳理了全课,再一次突出了教学重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反思

我在吃透了教材、把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后,第一次上了这节用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工具的课,感觉颇新鲜,学生学得也很高兴。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

1.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

为了让学生了解通分这一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教材编排了“比较3/4和5/6的大小”作为教学引入,但比较3/4和5/6的大小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完全不必用到“通分”(如化成小数、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都可以比较出分数的大小)。上课时,我大胆地调整了教材内容,以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作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必须把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通分”的必要性。果然,一上课,学生们就讨论起来,他们思维活跃,带着自己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数的基本性质)、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地解决问题,进而层层深入地探索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2.展示思维过程

通过引入部分,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通分这个知识的必要性,接着我提问:还可以把这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然后,运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当然,这些过程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也是任意调用的。有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通过图片展示,才得以让学生真正概括出了通分的概念,理解了通分的含义和方法。

3.神奇的电子白板

整节课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活动高潮迭起。从堂上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电子白板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但是教师教的工具,还成为了学生学的工具。回过头来看这节课所用课件的每一页,只有零星的几个文字,有些页面甚至是空白的。但上完课后,它们都变得满满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那里堆砌思考,每一页的价值都是沉甸甸的。

(1)白板资源库中的图片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这节课所用的图,全部放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我不能预知学生要用到哪个图,所以,不能像PPT一样,点一下,出一个内容。资源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跟着资源转,丢失了自己的思想。本课中呈现的8个长方形阴影图,使通分过程更为直观,易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白板页面处理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可在白板中根据需要自由拖动、翻页、复制、粘贴,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帮助他们将知识结构化,把握方法间的联系。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并观察总结,白板的拖位功能、聚焦功能很好地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

(3)白板的即时记录功能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从尝试转化到概念的形成,再到方法的提炼,白板中的板书都是随着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即时生成的。这使学生成为了推动课堂的主人,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常,结尾最不受教师重视,往往是一句带过。其实,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系统整理,或出示一些提纲,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这样的课堂结尾,简明、扼要、有条理,理清了学生纷乱的思绪,强化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在电子白板里学生经历过的每一页,让学生找到重要的内容,放进图库,又调出来整理,以备以后复习时再用。所以,是电子白板让这种回顾与总结得以真实再现和永久保存。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如在让学生将6组题归类的环节中,原本想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板书在白板上,然后将题目和过程一并观察,其归类的依据就会更加明显。但由于学生白板操作还不够熟练,怕板书时间会过长,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只是对题目进行了归类。我想,随着白板使用的常规化和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这种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点评:传统概念教学的全新演绎

本课原本是容易陷入单调和枯燥泥潭的传统概念教学课,教者以全新的理念和形式(交互电子白板)进行了生动演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者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入,创造性地采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通分的需要,使新课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

2.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学生提取已有旧知中的相关经验——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然后通过交互电子白板,进行呈现和对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通分的概念。

3.探索方法的机动灵活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通分的含义之后,为使学生形成通分的技能,教者提供了几组异分母分数让学生通分,同时,在有了感知经验的积累之后,探寻灵活通分的方法,并采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拖曳”和“聚焦”等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总结反思的灵动设计

教者充分发挥了交互电子白板的保留、复制、粘贴等功能,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回放相关板书,将重点知识进行复制和粘贴,形成本课的结构化知识,灵动地梳理了课堂的教学,反刍了方法的探究,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篇5:《通分》评课稿

一、注重复习环节,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刘老师以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练习导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再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引出通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深度的把握,对学生实际参与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学导结合,让学生畅所欲言,多种思维方式的冲突,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在教学中,学生有的利用分数的基性质变成分子相同进行比较,有的.进行比较的分数有特殊性,用“1”去减后分子相同,再进行比大小,这些方法在比大小中都适用,在方法的多样化中,刘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最优化的数学思想。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公分母为什么要用最小公倍数,让学生通过探讨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导他们在体验、比较、感悟、归纳的基础上达成理解的目的。

三、形式多样的练习,思维训练进一步提升。

刘老师注重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异分母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通分。

篇6:《通分》教学的探索

一、过程描述

教师在进行完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教学之后,在出示的练习中出示了2/5和1/4的比较大小,引起了认知冲突 ,老师引导同学们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解决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策略。

生1:画图比较法。

生2:化成小数比较大小。

生3: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生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师:为什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呢?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呢?

生5:因为可以转化成单位“1”相同的分数。

生6: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师:请给下列几组数进行通分:5/6 和 7/8 3/7 和 2/9 4/9和 7/18。

生7:5/6=5×8/6×8=40/48 7/8=7×8/8×6=42/48。

生8:5/6=5×4/6×4=20/24 7/8=7×3/8×3=21/24。

生9:3/7=3×9/7×9=27/63 2/9=2×7/9×3=14/63。

生10:4/9=4×2/9×2=8/18 7/18=7×1/18×1=7/18。

师: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通分会更简单。

师:急于出示难度比较大一些的通分问题。

……

研讨时听课领导老师针对这几节课总结了以下优缺点:

优点:1.选材特别好。 2.讲课过程中合作交流讨论效果不错。3.注重了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倾听发言能力的培养。

缺点:1.小组合作只说结果是不够的,交流出为什么不一样,哪个更完美,小组成员要补充。2.程序“老式化”要避开一问一答式,教师要起到导的作用,讲答式要改进。

二、我的思考

(一)對于教学环节

1.相信学生——变“告诉”为“引导”。

在本学期中我参加了几次这样的教研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授课教师在尽量的想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但是总是不知不觉犯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在通分这一课中教师在关键的环节中让同学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意识很好,但是偏偏在引出通分这一概念时却显的迫不及待,自己全盘脱出。其实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同学观察这几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实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观察发现转化成分数的特点是什么。从而概括出什么是通分就比较水到渠成了。我们经常说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会更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许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2.基础练习——挖掘简单背后的教学价值。

在本节课练习的环节中教师尊重教材,出示了书中三组比较有特点的分数进行通分,当教师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后,直言不讳的自己再一次总结了这道练习所要给出的结论:“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单”,授课教师剥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缺少了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的意识,显然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每一位教师要真正的读懂教材,理解教材想让我们通过提供的素材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数学素养,要立体的理解教材,而不是平铺直叙。一种意识决定一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深入挖掘基础练习背后隐性的数学价值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每一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不要只认为难的问题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其实一些简单问题的背后存在的思维含量更加有数学价值。

(二)对于教学评价

1.选材特别好——什么样的选材是不好的。

教学评价毋庸置疑对于一线的教师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积累反馈信息、明确教学方向等等。可是这样的评价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对于任课教师有好什么教学指导价值,无论是何等级别的公开课,我认为目的都是教师在进行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的一种方式。其核心不言而喻是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学和学什么的问题。编入教材的内容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任何一节课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难免会偏离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者请多一些深思熟虑,少一些信口开河。

2.合二为一 ——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既要改进也要融合。

上一篇:的自我检查材料下一篇:举党旗 铸党魂 坚定信念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