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2024-05-11

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共9篇)

篇1: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教科院1001班黄佳2010105010132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机制,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并与中国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比较,归纳出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周期长且具有连续性,全员性和内容实用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要构建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适当延长入学教育时间,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比研究

【正文】

一、问题引出

科学、合理、及时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使新生消除对大学生活的陌生与恐惧,使其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自从1999年大学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每年的招生量都在稳步增加,2011年我国高校招生量达到674万(教育网2011年6月14日)。如何使众多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好人生新篇章的第一步,这是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而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笔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对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

(一)入学教育周期长且具有连续性

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入学前阶段,一般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相关部门组织,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上则包括与教师见面、校园游览、学校介绍等等。旨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详细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社会方面的适应,提出选择专业和第一学期课程的建议。这个阶段的实施,既消除了新生的迷茫,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是一种双赢的项目。第二是新生日/周阶段,一般在新生开学后的某天或者是某周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熟悉学校环境以及与教师、员工、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交流的机会,有些活动还会持续开展。旨在建立一个“小区”,为学生创造一种归属感,使新生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第三是新

生课程阶段,也是“新生年头计划”,该阶段以修学分和学分课程模式来实现,介绍和研读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校园文化、课程安排、安全意识、国际合作、社区住宿、餐饮伙食、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1】,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一年级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也就是在通识教育阶段,新生课广泛涉猎上述各科课程,大学二年级时刻根据爱好调整专业,也有利于其更好的规划大学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的选择,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必需的学术和社会环境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

(二)入学教育的双向性

新生入学教育双向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入学教育对象的全员化,即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对大一新生和大一新生家长的教育,把新生父母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是美国高校的一个特点,例如在哈佛大学,每位哈佛新生的家长都会被邀请写一封给哈佛本科院长,在信中要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家长的关注点,以方便各学院更好的服务新生,比如在搭配合适的室友方面等【2】。此外,各大高校不仅让新生热爱自己的学校,还邀请新生的家长来学校深度参观,可以参观新生的宿舍,认识子女的同学,认识同学的父母们,可以选择性的进入新生课堂听课,可以到食堂品尝饭菜,可以参观学校医院,可以到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跟子女一起聆听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也可以到学校的就业辅导部分谈谈子女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家长甚至可以跟学校校长对话,了解急切关心的问题,可以寻求校长的解答。这种把新生入学教育对象扩展到新生的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因为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全力配合。另一方面是入学教育参与人员的全员化,具体讲就是高校整合各个部门的的力量完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包括学校整合全校的资源为新生提供教学和后勤服务,一般来讲,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如把学生事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后勤服务等部门连结起来,各个部门的主管和分管人员均参与对新生的管理,从学生到教师,从员工到领导都要参与,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新生提供服务,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入学教育内容的实用化、方式多样化

美国高校针对新生入学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提高了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大体分为四块:一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迎新活动;二是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的辅导课程;三是个性化、人性化的周到服务;四是信息化的迎新过程。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许多国外的学者都认为这四块教育

内容是新生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形式多样的迎新活动,整个活动通常都会包括志愿者活动、午餐会和各类聚会、现场咨询和专题活动,特别是美国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让新生倍感亲切,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让新生对新生活有个初步直接的体验。据国外部分学者的跟踪研究表明:在迎新期间学校努力营造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新生尽快摆脱对大学的陌生感、融入集体生

【3】 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次是各高校各具特色的辅导课程,从检索的资料来看,国外大部分学者均将课堂教育视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环节。认为应该是为新同学提供开始学习的直接指导与相应的服务。这些辅导课程一般涉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工具的使用,语言学习,生活安全和专业课程介绍等。实践证明,这些人文课程的设置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国外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能够很快掌握学习方法,获取所需相关信息,并能较快融入大学生活中去。

再次是国外高校提供一系列人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信仰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家庭照顾服务、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法律建议和经济援助等方面都有自成体系的一套服务措施【4】。美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度,信仰服务主要是对新生提供精神和信仰上的关心。但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许多大学校园里会有提供宗教信仰的牧师,为信封特定宗教的学生提供服务。家庭照顾是为哪些结了婚,尤其是带孩子上学的学生提供的特别的服务,学校回协助学生落实住宿和小孩托管问题、包括直接提供合适的公寓和儿童托管中心或者是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法律协议是指为同学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以解决学生们遇到的相关方面的问题。经济援助是指学校设有专门的金融顾问,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经济事务,如贷款、各类资助的申请。

最后是信息化的迎新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构建个性化入学教育网站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教育载体。构建一个使用、有效的迎新网站,可以提高新生处理问题的效率,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例如在美国某大学的迎新网站首页是该校个性化标志和学校迎新委员会的欢迎词,主页上有四个链接:本科生、研究生、迎新中心和联系我们,让新生认识到入学教育的意义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在迎新主页中,有关于迎新团队的介绍,以及迎新期间的各项工作的详细安排,还采用问答式阐述入学教育的意义,以及一个入学教育完成后的调查问卷。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便于大学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还能激发新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便于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二、中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一)入学教育周期较短且连续性差

传统的入学教育只有一周,即新生报到的第一周,也有不分高校持续二十天左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新生要接受大量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信息,这种短时间段大容量的教育方法并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新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这么多内容尚有较大困难,更别谈新生能有多少理解的内容。陈正学先生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一书中指出:他曾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在短时间内的新生入学教育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有较大帮助的不到20%【5】。这说明大多数新生是在茫然中度过的,学界对入学教育究竟应该持续多久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但是一周甚至在二十天内的入学教育时间确实不能解决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入学教育的单向性

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单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未将新生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入学教育的体系之中,入学教育的对象单纯是大一新生,因为新生家庭成员对新生的生活、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对新生也有一定的知道作用,对新生的教育不仅仅单纯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把入学教育对象扩大到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另一方面是入学教育参与人员的有限性,一般新生入学教育的参与人员总是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即使图书馆和保卫处等相关人员参与,也大都只是做一个专题报告,报告的后续影响力很难保证。新生入学教育要做的细致深入,需要老师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况且在高校很多新生问题并不是辅导员层面能够解决的。新生入学教育如果只是几个教师的投入,其他职能部门在处理事务时会出现“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这样更会影响新生教育的效果,进而会让新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降低。

(三)入学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形式单一化

从校史校情、系史系情教育,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大都较为陈旧,逐年更新的内容不多,对学生来说缺乏实用性。在校史校情、系史系情的教育中,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发展动态介绍得太少,对各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市场也缺乏新的研究和探索,学生对最新的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并且在入学教育的形式上,新生入学教育通常是几百名学生同时坐在一间大教室或者一个大报告厅中进行,由领导和老师逐一进行主题教育。就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很有必要的,其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对从高中刚入大学的新生而言,针对性还不是很强,因为新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有限,讲座所讲的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和抽象化,单凭一两次规模性的教育讲座就是这些理念渗透到新生思想中还是很难的。如果这种教育形式的时间过短,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时间过长,新生们可能会习惯性的认为这是在理论上说教,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没有多少学生能够认真地听完,其内容更是不知所云了。而当入学教育结束后,新生能够记住和深刻领会的就没有多少了。

三、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虽然我国和美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国情,特别是教育方面的国情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过程,并且我国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跟美国有类似之处,因此通过上述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特点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构建入学教育体系,适当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随着高校竞争生源的加剧,我国高校应该构建完整的入学教育体系,适当的提早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特别是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将新生集中起来,组织参观校园、师生见面会、专业交流会等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到有效衔接和过渡,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新生增加对学校的了解,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新生开学初及时开展入学教育,并适当的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再次可以借鉴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中的新生课程模式,因为新生适应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课程模式在大一学年的渗透,新生会对大学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进而可以帮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

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新生家长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二是整个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参与对新生的入学教育。首先教育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达不到对新生满意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家庭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支持,发挥新生父母对新生的积极影响。学校可以把良好的理念传递给家长,通过家长给新生学习和生活上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教师能够很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亲密,对子女的影响相对也较大。其次是各高校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应该切实提高各部门负责人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各部门意识到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和学校的重大意义,并且入学教育不单单是辅导员以及各院系书记的事情,需要学校各部门领导的以及职工的全员参与。

(三)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是入学教育的形式上,不宜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形式,应该代之以形式活泼的活动,让新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或者是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借用美国的多种形式的迎新活动、人性化周到的服务以及信息化的迎新过程中的种种活动,或是采用网络形式QQ、论坛、网站、博客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达学校理念、通知以及开展公共课程的讲授,这样可以较大的提升新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内容上,要加强实用性内容课程的开设和各种有针对性活动的开展。同时各院系要根据各专业新生的专业特色,规划适合本学院学生的教育内容,逐步使新生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系统介绍各个专业的发展历史时,要特别注重对各专业科研动态的的介绍,让新生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形势,增强新生的专业归属感和对学习的信心。

五、结束语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内容之一,对新生和高校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参与人员以及时间安排方面对我国有较大的借鉴作用。笔者仅希望借此比较可以引起我国高等教育者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以提高入学教育的质量,帮助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哲 邵天舒 中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和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马桂兰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年4月第2期

[3][4][5]陈正学 欧阳晶晶晶,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2: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在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重点和选择的模式及对策.

作 者:宋立晓 Song Lixiao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G455 关键词:大学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对策  

篇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一、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新生多是独生子女,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 随着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丰富,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 容易感情用事, 往往会出现以下四类问题。

一是环境不适应。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放松下来, 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 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一新生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 树立大学生活目标, 决定着他们能否在新的环境中自如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心理不适应。有的新生因环境变化出现失落感;有的新生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时需要一个调适过程;有的新生由于在高考中发挥失常, 面对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时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弃学想法;有的新生来自农村, 在城市学生面前会有些心理失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不安定因素。

三是学习的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 没有固定教室, 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了解, 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 学习兴趣骤降, 从而产生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四是生活上的不适应。现在的学生都比较依赖父母, 当真正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时, 许多大学新生就会出现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二、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状况

近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一些国外高校, 甚至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例如: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和昆士兰大学, 要花整整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则安排整整四周时间对新生进行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么参与教学实践”“如何完成大学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活动”等内容的入学教育, 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国内高校也已经在进行形式各异的新生入学教育, 有的还开展了入学教育模式研究, 专门编制了《新生入学教育》读本。不过“很重视”和“很普遍”并不代表已经做得“很到位”, 国内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时间较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

1. 模式基本相同

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的模式, 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近年, 一些高校尝试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改进;还有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周”模式的基础上, 组织力量编写入学教育读本供新生阅读。

2. 内容差异不大

国内高校对入学教育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或要求, 入学教育内容一般包括校史校况介绍、校纪校规教育、专业和课程介绍、环境认识和适应等, 在学习指导、心理调适、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重视不够, 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3. 形式大同小异

持续扩招使高校每年入学的新生数量十分庞大, 而入学教育的资源又相对有限, 因此, 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集会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这种形式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由于缺乏双向沟通, 缺少个性化指导, 新生与教育主体互动的机会极少, 影响了教学效果。

4. 与新生思想现状脱节

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不同于高中的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生活不能自立、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在入学教育中解决。但是目前的入学教育却往往与新生的这些思想状况脱节, 不能对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影响,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确立正确的新生入学教育原则

1. 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多、任务重, 因此要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有计划地开展。一方面, 要利用新生入学后一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 要将教育贯穿一年级全过程甚至整个大学期间, 纳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2. 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痴迷网络等现象, 在对新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 还要重点做好发展规划教育和适应性教育, 使新生一入校就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个整体规划, 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 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实现良性循环。

3. 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

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注重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新生的传、帮、带作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新生从身边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4. 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新生的主体作用, 将引导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群众性组织的作用, 认真开展入学教育, 为今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

应将入学教育与关心新生的生活相结合, 为新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要以生活引导带动学习引导, 以学习引导带动其他方面的引导, 努力实现“通过关怀以情感人、通过教育以理服人”的工作目标。

6.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发挥学生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让家长了解学校, 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 帮助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四、探索建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又称始业教育, 其目的是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完善入学教育模式, 改进教育方法, 力争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 系统化教育模式

整合入学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系统, 应将现有的有关新生入学的学习资料和入学指南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汇总, 在此基础上汇编出新生入学教材;教育方法要科学有效, 尊重新生特点和教育规律;教育形式应以课堂式教学为主, 多种教育方式相配合, 开展生动的入学教育。要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保证学生在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找班主任、院 (系) 领导交谈, 或找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寻求帮助, 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目标转换和思维方式转换。

2. 分段式教育模式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入学教育。第一阶段是“大学适应期”集中教育阶段, 根据适应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 制定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应达到的目标, 建立以校史校情、大学适应、专业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让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的特点和规律、学校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大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第二阶段是一个学期的深入教育阶段。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发展, 明确奋斗目标, 规划大学生活, 并加强养成教育, 形成规范。第三阶段是职业准备期, 突出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注重专业知识与就业需要的结合。在此过程中, 要注重两个结合, 一是将集中教育与深入教育相结合, 使入学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整体;二是将集中授课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 引导学生把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增强教育效果。

3. 体验式教育模式

把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 结合杜威的“经验学习”“做中学”的理念和大卫·库伯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 建构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也就是让新生成为教育课堂上的主角,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 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舞台, 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尊重、真诚和感恩。通过参观实验实习场所、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召开优秀学生成长报告会等措施引导新生树立学业上的目标, 并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交往能力、学习能力, 及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这对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都是非常重要的。

4. 学长指导制模式

整合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 聘任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综合表现优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 以宿舍为单位对口帮扶、指导、教育新生。被聘任的学长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言传身教, 通过政治引导、学习辅导、生涯指导等进行“智慧导航”, 引领学弟学妹适应学校环境, 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培养个人兴趣,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5.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新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 共同关心他们的成长。学校在开学初应及时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 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情况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同时,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构建入学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建立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进一步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 符合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趋势, 也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和实际需求。但是, 入学教育模式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不断变化, 并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必须深入研究, 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 不断调整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使新生入学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龙, 陈小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2]刘鸿翔, 王建平, 丁立平.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篇4: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前移研究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前移

经调查,绝大部分国内大学会在新生入学两周左右时间,开展系统、完善、有序的入学教学。学校和个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开展此项教育活动,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再者,由于大学新生适应具有个体差异性、适应长期性以及适应影响的多重性等多种特性[1],探索新的入学教学途径,充分动员社会、家庭、地方多方面力量,将入学教学时间前移,多方着手、有序推进,对于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意义重大。

大学生的适应困难尤其表现在刚入学时,他们面对独立生活的考验,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各种情境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大学新生烦恼、不安、困惑甚至焦虑,这些都成为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障碍[2]分析大学生入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几下几点:

首先,新环境带来的冲击。新生入学面临着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部分同学还是异地求学,新的环境和资讯让大部分同学感到无所适从,压力倍增。新奇、紧张、焦虑状态下开展的入学教育,必然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式的单一。维护学生的安全和利益,是入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迫于时间和资金的限制,高校往往采取较为单一的播放宣传影片、会议讲解、宣讲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新生对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接受程度不高。最后,不当大学观念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升学率,家长、老师和社会营造出大学就是天堂的氛围。受此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许多中学生将大学想象的过于美好和轻松,具有非常高的期望值。新生入学之后,各项工作陆续开展,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的压力接踵而至,与他们观念中的大学截然相反,许多学生无所适从,造成了大学入学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以上原因,造成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做好新生入学教育,需要高校、家长、地方、学生多方努力,才能在大学生活的起点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一,高校要将入学教育切实落实到学生入学前,让学生入学既有正确的大学认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于信息更是有非比寻常的敏感性,获取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也日趋多元。但是信息时代利弊皆存,信息的爆炸势必带来信息的混乱和驳杂,如何从如此多的信息之中选取对于自身成长有意义的信息,对于心智处于发展和形成階段的青少年来说存在一定困难。高考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陷入到对大学的美好想象中,但苦于对高校不了解和信息交流渠道缺乏,他们不得不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传媒方式对大学进行了解,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他们在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及对信息的选取上出现重大偏差。而许多高校,在录取学生之后至学生入学之前这一时间段内,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向学生传达准确详尽的学校、专业、学习、生活信息。无论是高校、家长、学生,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作为大学生活的起点,入学教学尤为关键。高校、家长、学生都有着及时、有序、合理开展入学教育的需要和意向。尤其是高校,好的起点和认识,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如果开展较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来说,高校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制作统一的宣传资料或者短片,各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就业情况、学院情况、入学教学制作宣传材料,和入学通知书一并邮寄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特色有最基础的认识。其次,在学校官网上开辟出新生入学教育的专门窗口,及时发布和转载学校有关新生入学的信息,并以专题形式,将入学注意事项、职业规划、学校文体活动、学生组织等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集中展示,让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有较为明细的概念。最后,学校在高校赴招生宣讲阶段,应准确向学生和家长传达准确校园信息,以便家长和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人意向和发展趋向去甄选。

第二,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意愿,配合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将入学教育落到实处。调查结果显示,90%的高考学生志愿都不同程度受到家长志愿的影响。家长单方面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为学生的志愿和专业选择出谋划策,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喜爱和志向冲突的建议和决定,往往影响学生在大学的表现和学习,势必影响到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为了更好发挥家长在新生入教育中的作用,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只有真心喜爱的专业和特长,学生才能真正深入去探索和学习,并结合特长进行适当的职业规划。另外,也能充分动员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其次,要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切实意见,努力拓展各种渠道。

第三,地方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大学理念和成长认知。地方文化是地方自然、社会、人文、风俗习惯的统一体,它对个人的成长影响重大。学生从小学至高中的教育历程,往往是形成各社会认知的关键时期,地方的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更应充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时刻关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趋势,尤其是对大学认知上,抛弃中小学教育学习、大学教育享乐的理念。

第四,学生应该立大志向,上大舞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自身的认识和志向更是决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社会思潮多样化,市场经济全面影响社会生活,学生如何在各种潮流中把持自我、树立志向、提高本领,成为学生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将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统一到学习中,将民族道义和世界担负统一到进步中,在大志向中,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承受的关注和压力越来越大,大学如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出来,给当今高校提供了新的课题。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中心任务,就是关注的热点。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重中之重。“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开始的。”[3]因此,将入学教育前移,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考验的是高校、家庭、地方和学生的集体智慧。

参考文献:

[1] 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30-233.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5: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2008级全日制研究生新生

入学教育重点学习文件

一、2008级博士研究生新生重点学习文件

(一)培养工作文件

1.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规定的通知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跨学院选修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3.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 4.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要求的规定的通知 5.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的通知 6.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业务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试行)

(二)学位工作文件

1.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提高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3.福建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讯评议工作的意见(修订)4.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暂行规定(修订)的通知

(三)教育管理工作文件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的通知

3.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4.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试行)

5.福建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

二、2008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新生重点学习文件

(一)培养工作文件

1.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规定的通知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跨学院选修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3.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 4.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要求的规定(修订)的通知

5.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的规定(修订)的通知

6.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改革全日制硕士生外国语公共学位课程教学与考核要求暂行规定的通知

7.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业务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试行)

(二)学位工作文件

1.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讯评议工作的意见(修订)3.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暂行规定(修订)的通知

(三)教育管理工作文件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的通知

3.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4.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试行)

篇6: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1.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2.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3.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二、生活适应教育

1.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2.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3.正确使用手机交费机和自动存、取款机。4.顺利坐公交车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

5.说出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

三、个人成长教育

1.会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及应对方式。3.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4.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专业教育

1.说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它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以及它的就业前景及师资力量。

2.说出转专业的一般原因、利弊、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3.说出辅修双学位的原因、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五、爱校教育

1.说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品牌活动、杰出校友。2.说出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

六、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2.说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援助途径。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4.说出性健康的基本常识。具体目标: 安全教育

一、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心智运动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火灾的威害及常见的原因。2.说出宿舍常用的违规电器。3.说出平时宿舍防火的基本做法。4.说出火灾现场逃生的基本做法。

二、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校园内常见的骗局类型。2.说出应对各类骗局的方式。3.说出被骗后的应对方式。

三、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心智运动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校园盗窃案高发的原园。2.说出平时要注意的事项。适应教育

一、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目的分类:智慧技能 心智运动技能

1.说出校园内重要建筑的名称及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2.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找到这些位置。

二、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 1.说出图书馆的书目分布情况。2.说出在图书馆查找图书的基本方法。3.说出关于图书馆书目借还的基本规定。4.独立地借出自己需要的书籍。5.通过电脑正确续借书籍。6.独立还书。

三、正确使用圈存机和自动存、取款机。目的分类:智慧技能 心智运动技能

1.说出圈存机和自动存、取款机各自的功能。

2.正确使用圈存机进行转帐、余额查询、挂失、解挂、修改密码。3.正确使用自动存、取款机进行转帐、余额查询、修改密码、存款、取款。

四、顺利坐公交车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目的分类:言语信息

1.说出离本校最近的一个公交车站。2.说出经过本校的几条公交线。3.能独自坐公交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

五、说出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与新同学打招呼的方法。2.说出同学间常见的矛盾及产生的原因。3.说出解决试这些矛盾的方法。

成长教育

一、会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处。2.说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方法。3.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二、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及应对方式。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2.说出解决学习与社团工作冲突的方式。

三、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2.说出合理分配时间的方法。

四、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常见的几种学习方式。2.说出这几种学习方式适合的人群。3.说出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专业教育

一、说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它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以及它的就业前景及师资力量。目的分类:言语信息

1.说出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特点、优势及师资力量。2.说出本专业对学生的素养要求。3.说出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二、说出转专业的一般原因、利弊、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常见的转专业的原因。2.说出转专业的利弊。3.说出转专业的基本条件。4.说出转专业的基本程序。5.说出转专业前要做的准备。

三、说出辅修双学位的原因、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智慧技能 1.说出常见的辅修的原因。2.说出辅修的利弊。3.说出辅修的基本条件。4.说出辅修的基本程序。5.说出辅修前要做的准备。爱校教育

一、说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品牌活动、杰出校友。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言语信息 1.说出学校的办学历史。2.说出学校的办学理念。3.说出学校的师资力量。4.说出学校举办的品牌活动。5.说出本校的杰出校友。

二、说出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言语信息 1.说出学校学生评估奖励的相关规定。2.说出学校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3.说出学校违规处理的相关规定。4.说出学校资助管理的相关规定。5.说出学校日常生活管理的相关规定。心理健康教育

一、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目的分类: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1.说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说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说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说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援助途径。目的分类:言语信息

1.说出心理健康援助的方式。

2.说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所在地及联系方式。3.说出本校心理咨询室的地点及开放时间。

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目的分类:态度技能 1.说出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2.说出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重要性。3.说出大学生处理恋爱与学习的方式。4.说出大学生恋爱中常遇到的问题。

5.说出解决大学生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式。

篇7: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首先在专业介绍中本人认清了我要必学和需选学的内容,通过那次精彩介绍,我摸清自己的学习方向,我区别了大学与高中学习的许多不同之处,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物流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师带大家参观了校史馆,校博物馆以及海口市博物馆专门为我校举办的校内展览,在这些活动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海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校博物馆中展览的巨大砗磲化石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在参观校史馆时,我看见了老一辈校领导当初建校时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目睹了学校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

后来的安全教育讲座了解到如何在大学中更好的保会自己,在宿舍中的安全防范知识,通过这次的安全教育,使得我的安全知识面更广了,安全意识更强了,对注意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同时,校方为了激励大家学习,特意请来了学长学姐来为大家做讲座,学长学姐们精辟的讲座让我收获了许多的人生哲理,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我在努力地道路上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篇8: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一、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

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文明修养与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因为学科专业知识是区别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 是促进大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具备就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基础。

专业思想教育是指, 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就业前景、就业发展方向等内容,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科背景、行业现状、师资力量、学习资源, 从而帮助学生提前确定学习方法, 了解就业方向, 明确就业岗位应具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素质, 使新生初步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园艺学院宣传片的制作背景

通过调查了解到,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 他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是:来到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大学四年我能学到什么?园艺产业主要是指什么?毕业之后我能干些什么?新生入校后对于专业、学院课程设置、专业前景的迷茫是阻碍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保持学习主动性的最大障碍。

大一新生由于专业思想教育的不足, 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第一, 专业迷茫导致厌学心理。新生对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缺乏了解, 面对大一看似与专业毫无关联的基础课程及骤增的知识量无法理解与接受, 最终产生厌学心理, 学习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严重, 上进心松懈, 学习主动性不强。第二, 对于出路的焦虑导致专业归属感、荣誉感淡薄。由于不了解专业深造前景及园艺产业现状, 很多大一新生产生“园艺等于下地种菜”的错误思想, 对专业不自信、对前途不自信, 导致某些学生盲目推崇“好就业”的热门专业, 忽略自己的兴趣盲目转专业, 不仅造成学院人才流失, 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走好自身的学业、职业之路。

为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园艺学院一直认真组织开展院长论坛、导师论坛、校友论坛和学子论坛等新生教育论坛, 但效果未尽如人意。一方面, 传统论坛形式单一, 宣讲手段局限, 让愈发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稍感枯燥。另一方面, 传统论坛的宣讲者大多从自己所在的专业和产业阐述园艺学院, 内容深刻, 术语专业,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 园艺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入学教育工作方式, 多方筹备拍摄园艺专业思想教育宣传片。

三、园艺宣传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宣传片共分为《开篇》、《现状》、《贡献》、《根基》、《启航》五个部分。其中主要以现代园艺产业为背景, 以园艺学院的学科发展现状、园艺学院对园艺产业的科技和人才贡献、园艺学院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术科研成果之根基、园艺优秀学子未来发展起航为主线, 以“果、菜、花、茶、设施”为切入点, 将各部分紧密结合, 蔚为大观又极具教育意义。宣传片以“园艺,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深入果菜花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领域, 展现出园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 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园艺产业, 从而结合自己的兴趣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本片还介绍了园艺学院培养的多位校友自主创业、扎根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推广的事例, 同时也介绍了园艺学科所拥有的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山东省教学名师等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赞扬了他们为园艺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 激励青年学生树立学好园艺的信心,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将来在园艺产业和园艺学科的发展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宣传片作为园艺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新型手段, 其创新点在于: (1) 创新媒介, 用现代方式介绍老牌学院。 (2) 转换角度, 以新生视角阐释学院内涵。园艺学院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和丰厚的科研成果, 宣传片利用视频媒体, 融合图片、表格、动画、访谈等多种讲述手段, 做到形象直观、典型生动、案例丰富, 让新生在观影的和谐共振与情感认同中增进对园艺学院及所学专业的了解。另外, 园艺学院在制作宣传片前做了大量调研, 一方面从学科背景、专业体系、未来出路、产业现状等方面充分了解新生的困惑与需求, 另一方面在宣传片脚本撰写、宣传片内容剪辑的过程中多次邀请学生代表参与讨论, 力求真正从新生的角度答疑解惑。

四、园艺宣传片的实际效果和现实意义

凝聚着园艺人心血、历时半年之久拍摄的《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宣传片, 一经播放立即引起社会、学校、学院、学生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尤其对于园艺学院刚入学的2015级新生, 学院在新生报到之前即通过迎新工作通知、主题班会渲染、新媒体平台预告等渠道向新生宣传该片, 使新生对于宣传片的首映不仅抱着好奇和期待, 更带着探索园艺专业的渴望。实际结果证明, 宣传片让新生产生强大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认真学习、投身专业深造的热情。2015级园艺三班的王紫涵同学说:“宿舍里的同学在高考填志愿时, 对大学和专业并不了解, 大部分是误打误撞进了园艺学院。之前一直对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充满迷茫, 观看完宣传片后, 非常感谢学院对新生成长的关怀和用心, 更感觉一定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 走好专业道路, 将来在园艺产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愧对‘园艺人’的身份!”

《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宣传片取得了良好实际效果的同时, 作为园艺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第一, 答疑解惑, 让学生了解专业, 培养专业兴趣。园艺学院以宣传片的方式, 形象生动地向新生进行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尽快明晰大学规划, 增进学习动力, 营造园艺学子“爱专业、爱园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二, 为完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体系打下基础。一方面, 宣传片以视频为载体, 在有限的时间里高度浓缩了大量信息, 将专家教授从工作繁忙、时间难协调的困难中和年复一年重复宣讲的疲劳感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 《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宣传片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配合“舌尖上的园艺”果品专业认知班会等活动, 共同打造更系统、直观、有吸引力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体系。

第三, 增强新生的专业归属感、自豪感, 打造园艺学院品牌形象。本片作为“献给为园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新入学的青年学子”的山东农业大学首部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宣传片, 让园艺学子在增进专业了解的同时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 宣传片以新生为纽带, 面向全校、面向社会, 有利于塑造园艺学院形象, 树立教育品牌, 增强社会认同感, 为学校、学院的招生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成.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9) .

[2]魏剑波, 唐依, 曾永辉.新生入学教育的设计与探讨[J].教育管理, 2009 (3) .

[3]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学工广角, 2011 (14) .

篇9: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性;中美对比;弱势人群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63-002

作为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和基石,教育公平对推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会议上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考试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高考作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选拔途径,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如何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近年来发展很快,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学、政策学、法学、伦理、文化、教育等。学者们大多从教育政策学视角和教育经济学视角来寻求解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策略,大多依靠国家有关政策,集中在教育宏观层面的公平。另一突出现象是,基本处于对现象的观察、概括与总结的理论形成的初级阶段,结论较缺乏逻辑论证和价值取向的深层次分析(赵海燕,2010)。基于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辩证地对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平等入学机会的获得方面的发展、变化、衡量尺度,为我国的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1.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公共教育资源服务、教育对待、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周宏宇,2010),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课题。在伦理学上,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John Rawls所提出的原则,即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1988)。其中,机会平等原则是实质性的,强调每个人都享有同样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机会。而差异原则则为经济不平等设下了严格的限制, 只有在对弱势群体有利的情况下, 个人才被允许运用其先天或后天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利益。公正原则,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平等主义精神。在经济学上,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配置联系紧密相关。在法学意义上,教育公平就是在实践中保障受教育权利的普及化以及平等实现。而社会学视角则主要研究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均等之间关系(安晓敏,邬志辉,2007),已成为国外教育公平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之,教育公平的概念既有平等的含义,又有公道和正义的内涵 (周宏宇,2010)。

2.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

2.1我国现状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总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发展速度,入学率由1991年的3.5%上升到2013年的34.5%。近年来,教育部加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管理,通过招生计划调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和入学机会公平,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各地普通高考录取率,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二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城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周宏宇,2010)。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实现公平性的障碍也层出不穷。例如有研究显示,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与高等教育入学选择存在关联(Wang, 2011; Zhang, 2013)。但我国所面临的更为突出的问题,仍然体现在宏观政策上的权利保障。首先,城乡差异导致的对部分弱势人群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如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高考录取上保障部分弱势群体(如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子女,移民子女等)高等教育入学权利和机会(周宏宇, 2010)。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面对的挑战,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公平的首要现实任务。

2.2美国现状

美国也为促进教育机会公平采取了积极举措,联邦政府还将“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镶嵌在教育部总部的大理石墙上。程序平等是美国宪法赋予美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些程序保护了学生的多方面权益(许庆豫,朱永新,2006)。

随着美国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其教育公平问题集中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公平的一个表现是劣势群体的学生因为录取标准高难以进入竞争力强的大学。 美国多数高校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是SAT的成绩。SAT是美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校标准化入学考试, 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主办,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SAT的一个主要批评在于,SAT使得一些社会族群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难度增大。例如有研究显示,SAT的考题更有利于白人考生(Freedle, 2003; Veronica & Wilson)。社会经济因素(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SAT分数(Kahlenberg, 2010)。Rosser (1989)分析了所有族群的性别差异,提出应当取消有偏向性的题目、考察范围要更为平衡、关注考试的有效性以及增加考试时间等建议。社会的不平等与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是其高等教育公平要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有诸多学者研究了教育、种族、家庭背景等的跨代传递对入学公平性的影响(Hurwitz, 2011; Ermisch& DelBono, 2010; Nurnberg, Schapiro & Zimmerman, 2010)。考试委员会(College Board)、学术界、法律界、媒体、公众也一直致力于改善SAT的效度,从而缩小种族差异,促进公平性。例如在为残疾人参加SAT所提供的时间照顾方面,美国曾进行过深入探讨,有人提出对于残疾的界定有待商榷,因为有钱人比经济条件较差的考生能够更容易获得残疾证明,从而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再如2005年SAT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题型改革,增加了写作;美国媒体就此展开讨论,一方认为这种变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另一方则提出,这对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的考生不利。另一个焦点问题是,高校录取对SAT的过度依赖导致考试辅导班的盛行,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贫困家庭的孩子处于劣势。总体趋势是,通过成绩、录取数据作为分析依据,更为关注微观层面上的交叉性社会分层与入学结果的关联,在录取过程中,从形式上的平等过渡到对劣势群体的“优惠性”措施的落实,从多角度审视考试的各种细则对于弱势群体的影响,从而为公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正义。

3.启示

教育公平性是一个长期目标。中美两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性,在改革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和尝试。但可以看出,我国更多地致力于平等公正原则在宏观政策的完善,逐步实现和保障高考机会的平等;这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现状密不可分;而美国由于不存在录取分数和指标的区域差异,重点是在差异原则的实现,明显倾向于对弱势群体有利的原则,从而在结果上保障其真正地获得高等教育。正如许庆豫(2010)所提出,美国追求教育公平性的历程本质上是在将组间平等最大化,从而完善平等的教育体制。

两国国情不同,社会环境和体制存在很大差异,不可照搬美国的经验和做法。但可以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借鉴。教育机会的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可以更为细化教育公平性的衡量指标,进行可操作性探讨,以人为本,多方面地关注不同弱势人群的诉求,最大可能地实现其入学机会、以及社会流动性,尽可能地消除由于社会条件不平等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积极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教育政策的制定才能更为有据可依,真正为实现教育公平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安晓敏,邬志辉. 教育公平研究:多学科的观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22-24

[2]赵海燕. 近10年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10(10):22-26

[3]周宏宇. 教育公平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许庆豫,朱永新. 美国教育法规基本精神评介[J]教育研究,2006(7):84-89

[6]许庆豫. 组间平等:美国教育平等历程述论[J]教育研究,2010(5):100-104

[7]Ermisch, J.,& Del Bono, E. (2010).The link between the education levels ofpar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teenagers. London: The SuttonTrust

[8]Freedle, R. (2002). Correcting the SATs Ethnic and Social-class Bias: A Method for Re-structuring SAT Score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72, 1-43

[9]Hurwitz, M. (2011).The impact of legacy status on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at eli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0, 480-492

[10]Kahlenberg, R. D. (2010).Rewarding strivers: Helping low-income students succeed in college. New York: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11]Nurnberga, P., Schapirob, M., & Zimmermana, D. (2012). Students choosing colleges: Understanding the matriculation decision at a highly selective private institu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1, 1-8

[12]Rosser, P. (1989).The Sat gender gap: Identifying the causes. Washington: Center for Women Studies

[13]Veronica, M.,& Wilson, M. (2010). Unfair treatment: The case of Freedle, the SAT,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approach to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80, 106-134

[14]Zhang, Y. (2013) Does private tutoring improve students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performance?—A case study from Jinan,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2, 1-28

上一篇:我学会了诚实初一作文下一篇:真诚祝福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