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2024-04-29

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精选8篇)

篇1: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尺桡骨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 功能锻炼的方法: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

(3)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4周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

15、图 16)。

(4)7至8周后,如X线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即可解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3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篇2: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僵硬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外伤病史, 均为桡骨下端骨折, 复位2~3个月后经X光片确认骨折复位已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 但腕关节仍僵硬, 活动功能存在障碍。所有患者屈伸活动复位均无法超过45°, 旋后功能均无法超过45°, 环转运动基本无法进行[2]。将7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38例患者, 年龄24~72岁, 平均 (43.5±4.95) 岁;治疗时距离骨折发生时间8~17周, 平均 (10.56±2.34) 周;左腕关节僵硬13例, 右腕关节僵硬15例, 双腕关节僵硬10例;观察组38例患者, 年龄25~76岁, 平均 (45.5±6.08) 岁;治疗时距离骨折发生时间8~21周, 平均 (11.32±4.02) 周;左腕关节僵硬14例, 右腕关节僵硬13例, 双腕关节僵硬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中药热敷方法进行治疗, 1次/d, 2周/疗程。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理筋手法和功能锻炼的联合治疗。

理筋手法主要步骤如下 (以患肢为右肢为例) : (1)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 医者左手握住患肢前臂的下段, 右手的拇指与其余4指在患肢腕部及各指间不断揉按, 松弛腕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 疏通局部气血, 缓解关节疼痛; (2) 医者用拇指的指腹顺着腕关节周围的上下肌腱不断弹拨, 松解粘连组织; (3) 医者左手握住患肢腕部, 右手分别握住各指实现对抗牵引, 不断松弛粘连挛缩的肌腱; (4) 医者左手握腕部固定患肢, 右手握手指, 以虎口相对, 逐个往复行极度的屈腕和伸腕活动, 并顺、逆时针引导环转摇动; (5) 医者左手握肘部固定患肢, 右手以虎口对大鱼际的姿势握患肢腕部沿着前臂纵轴行来回旋转运动, 并着重加强旋后运动[3]。理筋手法1次/d, 2周/疗程。其手法的重点为松解粘连, 以被动的关节屈伸、旋转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并逐步恢复周围软组织的弹性。

在理筋手法治疗的同时, 也应鼓励患者多做“鲤鱼摆尾”、“云手”、“拧拳反掌”、“上翘下钩”等功能锻炼, 在平时做好督促和指导, 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使劳损痉挛的腕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实现充分的牵拉和放松, 利于修复。

1.3 疗效评定

治疗疗程结束后,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定两组疗效。治愈:僵硬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各项功能基本恢复, 腕关节屈伸复位、旋后功能均可超过80°, 环转运动可正常进行[6];显效:僵硬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的功能活动大部分得到恢复, 腕关节屈伸复位、旋后功能均可超过65°, 环转运动基本正常进行;有效:僵硬症状改善, 关节功能部分得到恢复, 腕关节屈伸复位、旋后功能均可超过55°, 环转运动可适当进行;无效:僵硬症状无改善, 关节功能完全无恢复, 腕关节屈伸复位、旋后功能仍无法超过45°, 环转运动无法进行。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验, 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用理筋手法联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 痊愈14例, 显效12例, 有效1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高达97.37%;对照组应用中药热敷方法进行治疗, 痊愈8例, 显效10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8.95%,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 ]

3 讨论

桡骨下端骨折在临床骨科中非常常见, 若治疗不当或者过分强调复位而忽视功能的恢复, 导致关节周围筋脉、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损害, 即便X线或临床检查证实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往往容易造成气滞血瘀、静脉痉挛、筋肉障碍、肌力减弱、周围软组织粘连等不适症状, 最终导致腕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 极大地影响到上肢关节的灵活运动[4]。针对此类患者, 我们常见的中药热敷, 起到镇痛, 解除肌筋痉挛和分解粘连组织的作用, 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但是这种方法起效较慢, 且疗效无保证[5]。

理筋手法联合功能锻炼的运用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主要是考虑到桡骨下端骨折后腕关节的僵硬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固定和局部的血肿机化, 而采用手法治疗来改善腕关节及其邻近组织的血液供给, 加速腕关节渗出物及其周围组织病理产物的吸收, 从而加快肌肉关节的气血流通, 主要起到活血祛瘀, 舒筋活络, 解痉止痛和松解粘连等作用[6]。在应用理筋手法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功能锻炼, 可以更好地松解肌肉和软组织粘连, 缓解腕关节附近肌肉紧张和痉挛, 消除局部组织中的非特异性炎症, 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极大地提高疗效。

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运用理筋手法联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 有效率高达97.37%, 对照组患者运用中药热敷方法进行治疗, 有效率为78.95%,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僵硬, 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运用理筋手法联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减轻了患者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英杰, 张文龙, 林晓燕.功能锻炼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障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8) :2891-2892.

[2]赵颖, 孙倩希, 代飞.功能锻炼联合自拟手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僵硬58例[J].临床医药, 2009, 17 (7) :60-61.

[3]孙倩, 周萼秋, 刘伟, 等.综合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僵硬5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9) :37-40.

[4]刘裕忠, 周秋伟, 储文华.浅析桡骨下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J].吉林医学, 2010, 31 (30) :53-54.

[5]黄殷, 叶涛, 王启琴, 等.中药熏洗结合理疗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关节僵硬[J].现代骨科, 2009, 19 (23) :113-114.

篇3: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應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结论 LCP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LCP;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中图分类号】R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57-01 尺桡骨近远端分别参与构成肘关节和腕关节,两骨之间有骨间膜相连,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的旋转功能至关重要。上下尺桡关节司前臂的旋转活动,对手部功能发挥至关重要。尺桡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若治疗不当,往往遗留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不良,因此对尺桡骨骨折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处理,应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处理。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且疗效满意。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作者初步的临床体会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病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闭合性,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按致伤原因分类:车祸伤10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放在托板上,上臂使用止血带,前臂旋前时可暴露尺骨,旋后时可暴露桡骨。先处理尺骨后桡骨,在尺骨嵴表面偏后或偏前切开,沿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暴露,尽量不剥离骨膜,将骨折解剖复位,使用LCP置于尺骨背侧,接骨板可不要求与尺骨紧密接触,以避免对骨膜压迫,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桡骨可选用Henry切口,此切口可上下延长,对于蝶形骨块尽量保留软组织附着,下1/3骨折可见接骨板置于前侧,中上1/3骨折可置于前侧或前外侧,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骨折固定,骨折端加压。对有明显骨质缺损的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植骨时骨块不应放在破损的骨间膜附件,以免发生交叉愈合。切口均一期闭合。1.3术后处理: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1天,抬高患肢消肿,在24h拔除引流条,术后1d开始行屈伸肘腕关节、前臂旋转等锻炼。2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局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3讨论尺桡骨除组成肘、腕关节外,又是前臂旋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尺桡骨骨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关节内骨折,要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来治疗[1],不仅骨折断端要求解剖对位,而且必须恢复尺桡骨正常生理弧度、长度及骨间膜的张力,若前臂骨折成角>10°,旋转畸形>30°,将严重影响旋转功能。桡骨全长有两弧度,即旋后弓(13°)和旋前弓(9.3°),尺骨则全长较直。保守治疗时由于尺桡骨附着肌群的存在会加重成角、旋转移位,给复位造成困难。即使复位成功,外固定后再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手术复位可以恢复解剖结构,骨折坚强固定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较保守治疗有很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尺桡骨中段骨折应行手术治疗。为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需进行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之所以要解剖复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恢复尺桡骨的长度,防止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半脱位,重新恢复肌肉的长度,重新恢复手的功能;第二,恢复旋转力线对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非常重要,而恢复桡骨正常的桡侧生理弯曲对保持前臂的旋转功能也很重要,这一点用髓内钉固定难以做到。因此,髓内钉不适合前臂骨折的固定,尤其是桡骨骨折。解剖复位后接骨板固定可减少疼痛,促进软组织早期康复,且不需要外固定。在尺桡骨骨折的固定中,接骨板可作为张力接骨板、加压接骨板、或作为中和接骨板[2]。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固定后形成稳定“内固定支架”,尤其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能形成较稳定固定。本组26例尺桡骨骨折病例,应用AO原则,将骨折解剖复位,以及使用LCP实现稳定内固定,术中轻柔操作,最大程度保护骨膜及软组织,术后骨折均能达到愈合,未出现不愈合、交叉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满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3-894.[2]J.Schatzker,M.Tile.The rationale of operative fracture care.2nd ed.: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2005:137-166.

篇4: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76例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患者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 (48.2±0.7) 岁;骨折发病时间1~16 h, 平均发病时间 (5.7±1.1) h;治疗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6例;患者年龄33~75岁, 平均年龄 (48.1±0.9) 岁;骨折发病时间1~18 h, 平均发病时间 (5.9±1.2) h。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①对照组治疗方法:用健手对患侧手指依次进行伸直和屈曲运动, 然后使双手相对, 手指保持交叉相扣状态, 对患腕在能耐受的疼痛范围内, 实施主被动的屈伸和旋转, 每次至少锻炼50次。②治疗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锻炼之前, 采用海桐皮汤加桂枝进行熏蒸, 每次持续15 min, 每天1次[2]。

1.3 观察指标

两组研究对象的桡骨远端骨折症状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桡骨功能复常、住院治疗总时间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优:没有任何疼痛感, 活动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功能没有损伤, 握力与对侧基本相同, 掌屈或背伸的减少程度不足15°。良:偶尔会有疼痛感出现, 剧烈活动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功能及握力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掌屈或背伸的减少程度达到15°~30°。可:经常出现疼痛症状, 工作时活动会受到轻微的限制, 功能及握力有所减弱, 掌屈或背伸的减少程度达到30°~50°。差:仍然存在持续性疼痛, 正常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 功能及握力存在明显异常, 掌屈或背伸的减少程度达到50°以上[3]。

1.5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 ,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桡骨远端骨折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恢复期经功能锻炼治疗后有6例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 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良, 有13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可, 有12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差,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及格率68.4%;治疗组恢复期经海桐皮汤加桂枝与功能锻炼相结合治疗后有11例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 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良, 有9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可, 有3例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差,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及格率92.1%。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骨折愈合时间、桡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8.42±2.16) d, 治疗后 (83.27±3.18) d骨折完全愈合;治疗后 (95.38±3.62) d桡骨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25±2.08) d, 治疗后 (65.93±2.14) d骨折完全愈合;治疗后 (81.57±1.98) d桡骨功能恢复正常。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桡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海桐皮汤中的海桐皮和透骨草作为其中的主药, 可以对拘挛现象进行缓解, 以达到滑利关节的效果;川椒、威灵仙、白芷、防风具有通经活络、除湿止痛、活血行滞的功效;当归、川芎、红花主要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作用;乳香、没药可以达到化瘀镇痛、行气活血的效果。本方药物联合应用不仅仅可祛风湿、通经络, 还能够祛瘀血、止痹痛。中医认为桂枝善于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 且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桂皮醛是桂枝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和体内抗血栓作用非常理想[4]。

摘要:目的 对应用海桐皮汤加桂枝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对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38例。采用单纯功能锻炼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恢复期治疗;采用海桐皮汤加桂枝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恢复期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桡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海桐皮汤加桂枝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对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海桐皮汤,桂枝,功能锻炼,桡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黄金亮, 唐辉, 范新字, 等.桡骨远端骨折发病分布调查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3) :209-211.

[2]余可和, 陈临炜, 余洋, 等.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生物活性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 2011, 23 (9) :53-54.

[3]许佑杰, 刘斌, 雷庆良, 等.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人加CPM综合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24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l, 17 (10) :33-35.

篇5: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中医正骨;尺桡骨双折;治疗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4-01

尺桡骨双骨折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通常是由间接暴力或是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后手臂局部地方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疼痛、前臂翻转障碍、水肿等不良现象。传统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产生的最大难题是,怎样处理复位中断端产生旋转、成角与固定后再移位现象,对青少年来说,中医手法复位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创伤、骨折部位愈合快,并且不会产生感染。文章回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与治疗效果,现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4到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1.6)岁;对照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3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4)岁。对比这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中医组在治疗时主要使用正骨三步法治疗,也就是旋转拨伸,折顶回旋和夹挤分骨法,夹板固定三种方法。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

1.3 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骨折的解剖复位或是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处产生连续性骨痂,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是基本恢复;有效:骨折复位超过1/3,对线效果良好,前臂最多可旋转45°;无效:骨折部位产生畸形,愈合效果不明显,生理功能受阻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患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用卡方对两组病患的各种对比情况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医组中病患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与治愈时间 详情见表2。

2.3 并发症

中医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双折尺桡骨病患时,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产生并发症的人数也不同,对照组并发症6例,中医组中的病患没有产生并发症,全部被治愈,对比两组病患产生的并发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往往没有异样的手术指征,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操作原则是用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对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病患进行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避免因手术感染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因为,前臂受到骨折的部位较浅,所以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较为容易,同时患者都是青少年,使用手术方法难免会留下疤痕,这将对病患就业、生理、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减轻病患的经济压力。由于病患自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治疗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因为尺桡骨双骨折的发生时间短、距离地面高、创伤发展快,因此其具有的特点主要为:①都是在尺桡骨下端产生骨折;②骨折产生位移的类型都是背侧位移,同时产生程度不同的尺桡骨偏移情况;③相较于前臂双骨折现象,重叠位移更为严重,受骨折部位都是短斜型骨折或是横断骨折,严重时还会产生尺侧开放性裂口,一些病患还会产生同侧踝骨骨折。

综上所述,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前臂旋前体位恢复治疗,在进行旋前位手法治疗时,旋前两侧肌肉与骨间膜保持在一种放松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整复时产生的不必要阻力,另外由于暴力冲撞袭击较大使前臂滑板产生骨折,因此肿胀的产生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对旋前臂使用手法治疗能有效促进折顶稳定作用,为治疗加大 成功机会。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时,要将骨折远处的牵引力融入到整复全程操作中,牵引力在整个整复中的力量变化是,折顶前的力量要大些,折顶操作中的力量要适量降低,等病患感觉到骨折远近端的骨折 相接触后再反折,并且将骨折远端的牵引力加大,在整个整复操作中,尽量一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国帅,朱晓东,马云,王炳南,张志海,等.中医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J].中国骨伤,2011,16(09):165-167.

[2] 卢耀明,赵卫东,蔡桦,黄文华,庄洪,魏合伟,等.中医整骨治疗尺桡骨双折的临床效果[J].中医药学刊,2011,18(02):284-287.

篇6: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 例, 男10 例, 女2 例;年龄22~57 岁, 平均为38 岁。左侧4 例, 右侧8 例。病史3~13个月, 平均10.5个月。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 例, 闭合骨折9 例;桡骨双段骨折2 例, 10 例为尺桡骨单处骨折。初次手术内固定选择: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5 例;桡骨应用钢板, 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 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 例。其中尺骨应用钢板的5 例中, 3 例应用1/3管型钢板, 其余钢板均为前臂窄动力加压钢板。12 例骨折不愈合患者, 尺骨骨折不愈合11 例, 其中5 例钢板内固定者4 例断裂, 1 例松动;7 例克氏针固定者6 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 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

1.2 方法

12 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后均行二次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采用患侧臂丛麻醉, 常规切开断端, 取出原有内固定, 咬除骨折端增生的肉芽、坏死硬化骨质, 开通远近段髓腔复位, 7~9孔有限接触式窄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12 例患者根据术前X线片骨折端吸收情况, 术中均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术中行骨折端加压, 术后限制患者前臂旋转运动1个月。

2 结 果

12 例骨折不愈合患者, 尺骨骨折不愈合11 例, 其中5 例钢板内固定者4 例断裂, 1 例松动;桡骨骨折不愈合1 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二次内固定治疗后无内植物折断、失效等病例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个月。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 优9 例, 良1 例, 可2 例, 优良率83.3%。

3 讨 论

3.1 前臂尺桡骨的解剖特点

前臂骨是由尺骨和桡骨构成, 两骨以环状韧带、骨间膜、盘状软骨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以数块肌肉为动力。两骨的上下端形成了复杂的多个关节结构, 近端尺桡骨形成上尺桡关节, 远端形成下尺桡关节。上尺桡关节中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关节, 参与前臂肘关节的屈伸运动[2,3,4]。肘关节屈曲90°时, 前臂旋前达到85°, 旋后90°。前臂旋转运动时, 桡骨头绕尺骨近尺桡关节旋转, 尺骨近端相对固定不动;下尺桡关节在前臂旋转运动中参与运动的尺骨远端相对运动范围较小, 前臂的旋转轴是桡骨头中心到达尺骨茎突基底部, 桡骨头在上尺桡关节可以做自由的旋转运动。因此在前臂旋转的运动中, 前臂尺桡骨中承受的扭转应力主要集中在尺骨, 桡骨相应承受的扭转应力要小得多。尺骨相对较直, 近段粗, 远段细, 桡骨则相反, 上段细小, 下段粗大, 有向外向后的弧形状, 构成了临床所称的桡骨弓。桡骨弓的存在是完成前臂旋转功能的解剖学基础, 其平均弧度为9.3°。在正常情况下, 尺桡骨长度是固定的, 有利于前臂的旋转和肘腕关节的屈伸, 而且在做前臂复杂运动时, 尺桡骨承受的张力和旋转应力是均衡的。

3.2 内固定物对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影响

本组12 例骨折不愈合中, 尺桡骨采用钢板内固定5 例;桡骨应用钢板, 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 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 例。其中尺骨应用钢板的5 例中, 3 例应用1/3管型钢板, 其余钢板均为前臂窄动力加压钢板;12 例骨折不愈合患者, 尺骨骨折不愈合11 例, 其中5 例钢板内固定者4 例断裂, 1 例松动, 7 例克氏针固定者6 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 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王亦璁等强调[2], 前臂具有旋转功能, 其对手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对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 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来处理。朱伯通等[5]也强调, 前臂骨有结构复杂的旋转肌使尺桡骨互为轴进行旋转。对于前臂双骨折, 传统的小夹板和前臂石膏的固定力是通过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传导的, 其固定作用松散有限, 临床报告骨折不愈合率和延迟愈合率可达30%, 前臂功能不满意率达到65%。对成人有移位的双骨折, 采用切开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治疗, 骨折愈合率和功能满意率可达90%。前臂骨折的治疗是对骨科医师的又一考验, 必须采用稳定而持久的固定, 如果不能满足这要求, 骨的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比较常见的[6,7,8]。分析本组12 例骨折不愈合的原因, 尺骨克氏针固定不能达到有效坚强的固定是主要原因, 尺骨克氏针内固定不能抵抗前臂旋转锻炼时尺骨受到的较大的扭转应力, 使得在后期功能锻炼时, 前臂骨折近端相对肱骨固定不动, 而骨折远端在骨折线做旋转运动, 导致尺骨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4,9]。在尺骨钢板内固定5 例中, 有3 例发生钢板断裂, 均为1/3管型钢板从钢板的强度看, 1/3管型钢板较薄, 抗扭转应力较差, 应用于尺骨骨折不能提供满意的内固定和较大的抗扭转力, 容易断裂出现尺骨骨折不愈合。

3.3 手术技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 尺桡骨长度是固定的, 有利于前臂的旋转和肘腕关节的屈伸, 而且在做前臂复杂运动时, 尺桡骨承受的张力和旋转应力是均衡的。尺桡骨发生双骨折时, 往往受到较大的暴力, 骨折端粉碎, 在手术复位过程中, 难免发生尺桡骨中一根骨折复位满意, 另外一根短缩或者延长, 没有同时达到解剖复位。在这种内固定状态下, 相对延长或者短缩骨的内固定钢板在骨折端既要承受前臂运动锻炼时扭转力, 又要承受静态下的张应力, 容易导致内固定疲劳, 出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等, 导致骨折不愈合。另外, 有些医生在前臂骨折钢板内固定中, 没有将内固定钢板按照尺桡骨的解剖外形进行必要的塑形, 导致将直形的加压钢板牢固固定, 骨折端分离、扭转。使钢板和螺钉承受运动时的扭转应力和静态下的张应力, 也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因此, 在尺桡骨双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中, 将尺桡骨均达到解剖复位, 内固定钢板依据尺桡骨的弯曲和旋转进行必要及可靠的塑形, 可以有效地减少内固定失败和骨折不愈合。

3.4 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多数学者建议在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中, 固定一定要坚强和持久的理论[5,9,10]。坚强可靠的内固定可以提供前臂较早的功能锻炼, 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 提高前臂功能恢复满意率。但是, 如果由于患者自身损伤的原因不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 或者由于医源的原因不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 那么早期的功能锻炼就不能进行, 否则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如果再治疗中不恢复原来的解剖长度, 也会造成医源性的尺桡上下关节不适合甚至脱位。术后尽早复查患肢X线片, 摄片时应包括上下尺桡关节范围, 便于观察上下尺桡关节是否发生医源性脱位, 骨折复位是否满意, 已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否则要辅助石膏外固定限制前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 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固定环境。

综上所述, 前臂骨干骨折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除了肢体损伤本身软组织情况和骨折的粉碎程度外, 骨不连还与特殊的解剖关系、治疗方案不妥、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固定不牢靠以及功能锻炼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 但关键在于手术医生对尺桡骨骨干骨折认识不足所致。完善术前检查,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坚强的内固定, 提高手术中的操作技巧, 根据内固定情况决定功能锻炼的方式和时间, 是预防尺桡骨双骨折中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手段。及时的随访和诊断骨折不愈合, 再手术中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地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保证二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锋, 罗轶.三种方法治疗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和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5 (6) :483-48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93-894.

[3]王岩.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683-2687.

[4]徐建春, 曾少规.21例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2) :189.

[5]朱通伯, 戴戎, 郭世绂, 等.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01-308.

[6]Muller ME, Nazaran S, Kochped.Classfuation AodesFractures:LES Longs[J]Berlin:Spinger Verlag, 2007, 3 (2) :33.

[7]韩庆斌, 刘国辉, 熊家伟, 等.尺桡骨骨折治疗体[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4) :353-355.

[8]张明元, 王建滚, 徐振华, 等.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 (60例分析)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7 (12) :1235-1236.

[9]宁峰, 刘亚云.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

篇7: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康复训练护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8-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95例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符合要求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有48例患者,其中男30人,女18人,平均年龄在13~25岁,一般在受伤后3~7天到医院接受就诊;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其中男27人,女20人,平均年龄在15~27岁,一般在受伤后2~6天到医院接受就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对尺桡骨双骨折的诊断情况作为诊断标准[ 1 ],所选病例都是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病住院。排除以下四种骨折患者:①病理性骨折;②代谢性骨病;③发生骨折且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复发性骨折。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实验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两组患者同时都进行一些固定、功能训练等基本的临床治疗,对实验组进行的康复训练护理一般分为四步进行治疗:心理状态恢复、体位恢复训练、主被动训练、刺激训练。①心理状态恢复:骨折一般是在某一情况下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受伤后患者的气血不畅、经脉受损,会出现一些局部的瘀伤,同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受到较大的创伤,心里紧张不安,对治疗充满恐惧,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剧痛,对于身体上的残疾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心理状况不佳,不配合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在进行恢复治疗之前,要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并正确的对待,不自暴自弃,不能让患者由于康复训练时的疼痛而放弃痊愈的可能性,强调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必要性。②体位恢复训练:手术成功后,需要接受一定的体位恢复训练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由于不正当的运动造成骨头连接不正常,进行一些常规的手臂恢复训练,双手握拳、张开运动,手指灵活训练,经常活动肩关节、肌肉,每天进行3或4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切忌做前臂旋转运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部中立位,至感觉轻微疲劳时停止训练。③主被动训练:在患者不进行体位恢复训练、卧床休息期间,医护人员应该教给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主动训练方法。轻轻旋转按压手臂内侧、逐渐增加按压力度至各关节,由其家属或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被动训练或用运动器材进行辅助性训练,活动患者发生骨折手臂的关节、肘部,同样,时间不宜过长,与体位恢复训练的时间相似即可。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制定的标准作为评判患者治愈情况的观察指标,将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三种情况。完全治愈:骨折处恢复良好、前臂功能恢复;好转:骨折处连接、对位基本可以,前臂功能基本恢复;未愈:骨折处没有完整对位,前臂功能没有恢复等三种。

1.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处理。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在石膏拆除90天后手臂功能的恢复效果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接受康复性治疗的48例患者的手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恢复效果(P<0.01),统计学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有差异,实验组共有3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14例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显著(χ2=4.172,P<0.01),实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骨科疾病中,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护理,以确保骨折处可以正常地对位,尽早痊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否则,如果没有接受康复训练,骨折处对位不正,会对手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并且会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要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和受伤程度进行康复训练,强度要逐渐加强,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本次研究的康复训练分为患者心理状态恢复、体位恢复训练,休息期间主被动训练和外界刺激训练等四步。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患者的手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说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帮助手臂功能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試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9):356-369.

[2] 侯凯波,胡建山,陆萍,等.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3):13-14.

篇8: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重建钢板,治疗

前臂骨折是日常劳作及运动中常见的损伤, 约占全身骨折的11.2%。由于其旋转功能对手部功能灵巧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前臂骨折如何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 是实施治疗的关键[1]。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42例,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 男36例, 女6例, 年龄16~65岁;闭合性骨折32例, 开放性骨折10例 (GustiloⅠ、Ⅱ型) ;尺桡骨双骨折20例, 尺骨骨折12例, 桡骨骨折10例, 其中孟氏骨折2例, 盖氏骨折1例;致伤原因:跌伤18例, 矿石砸伤12例, 机器绞伤6例, 交通事故4例, 炸药炸伤2例, 其中多发伤6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A型28例, B型10例, C型4例;均为新鲜骨折, 伤后距手术时间3h~13d。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下进行, 上臂绑气囊止血带, 上肢外展或肘关节屈曲90°置于胸前;采用后侧途径将尺、桡骨骨折部分别显露, 先行尺骨固定:沿尺侧腕屈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分离, 显露骨折端, 清除骨折断端之间的凝血块, 尽可能减少骨膜剥离, 然后按骨尖齿形状准确地复位, 用夹式持骨器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 放置接骨板, 钻孔、测深、攻丝, 拧入适长螺钉固定;再行桡骨手术, 沿桡侧入路自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进入, 直视下复位, 重建钢板依据桡骨骨折部正常弧度加以改形, 以适应桡骨桡侧和背侧的弧度, 选用重建钢板至少7孔, 比较粉碎的、长斜形的或多节段的骨折需用较长钢板 (见图1) 。

注:a:术前X线片;b:术后X线片;c:术后1年复查X线片骨折已愈合, 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

1.3 术后处理

肩肘吊带固定前臂于功能位, 术后第1天行上肢CPM机功能锻炼及各手指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1周嘱患者主动行肘、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孟氏及盖氏骨折患者前臂石膏托固定前臂于功能位, 4周后去除外固定, 嘱患者行肘、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6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1~5d。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 平均随访15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2.5~4.5个月, 平均3.5个月。未发生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 优31例, 良8例, 不满意3例, 优良率为92.9%。1例伸拇指活动轻度受限, 考虑术中粗暴操作损伤拇长伸肌有关;1例术前合并桡浅神经断裂, 术中行神经束膜缝合后3个月逐渐恢复感觉功能;1例出现患肢前臂部分旋转功能受限, 骨折类型为C型骨折, 考虑骨折端骨痂生长有关。

3 讨论

前臂骨干骨折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对于其复位、愈合和功能恢复的要求均高。如治疗不当, 其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手和上肢的功能。因此, 应熟悉尺、桡骨的解剖功能特点及尺桡骨干的治疗要求。有学者提出前臂骨折应作为关节内骨折处理, 要求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1]。

3.1 解剖功能特点

尺桡两骨构成前臂支柱, 其两端组成结构复杂的多个关节: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腕关节及桡尺远侧关节。这些关节结构上的细微变化, 将会妨碍前臂所特有的旋转活动功能。尺桡骨干之间具有坚韧的骨间膜相连。骨间膜除供前臂肌肉附着外, 对稳定尺桡骨近、远侧关节及维持前臂的旋转功能起重要作用。在前臂旋转活动中, 骨间隙的宽度和骨间膜的紧张度均不断变化。前臂完全旋前时, 尺桡二骨相互交叉, 骨间隙最窄, 骨间膜最松。前臂完全旋后时, 骨间隙最宽, 骨间膜最紧。前臂中立位时, 骨间隙很大, 接近于旋后位的宽度[2]。

3.2 治疗要求

显露和复位时尽量减小骨膜剥离范围, 可通过2把前臂复位钳分别把持两骨折端进行复位, 避免骨膜环行剥离, 复位必须精确以保证完全地纠正旋转畸形。由于在前臂旋转过程中存在桡骨绕尺骨旋转, 接骨板必须足够长, 内固定必须牢固。因此在每侧主骨上至少有3枚螺钉固定6层皮质[3]。

3.3 治疗体会

(1) 根据骨折类型, 选择合适有效长度的钢板, 可适当延长切口, 不必片面追求小切口, 因显露充分有利于骨折复位与固定, 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手术创伤。 (2) 若尺桡骨均有骨折, 应分别显露和整复两骨, 先选择非粉碎的、形状稳定的一个骨折, 然后固定另一骨折。斜形、蝶形及粉碎性骨折应通过骨折片使用拉力螺钉固定, 如粉碎骨片较小, 使用拉力螺钉困难, 需取髂骨作髓腔内植骨, 修复骨缺损, 以免出现骨不连等并发症。 (3) 力求复位与放置钢板一次到位, 避免反复调整钢板和放置螺钉, 防止人为造成骨缺损和骨不连发生。 (4) 治疗尺桡骨干骨折时, 应保持前臂完全旋后或前臂中立位, 以维持骨间隙的宽度和对抗骨间膜的挛缩, 减少复位后再移位, 防止形成尺桡骨交叉愈合, 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5) 置钉过程中应从背侧垂直掌侧置钉, 有利于防止骨间膜损伤, 减少尺桡骨交叉愈合发生率。 (6) 治疗桡骨时, 重建钢板依据桡骨骨折部正常弧度加以改形, 以适应桡骨桡侧和背侧的弧度, 避免因贴附不够, 钢板与螺钉间产生反向拉力, 使螺钉松动。 (7) 孟氏骨折及盖氏骨折的处理:正确复位尺、桡骨后, 大多数情况下桡骨头或下尺桡可自行复位, 必须术中拍摄X线片检查复位情况。如不能复位, 则应行切开复位修复韧带及关节囊, 必要时克氏针固定, 术后石膏固定4周。

本组42例患者, 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均未出现骨折端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现象, 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干骨折, 固定牢靠, 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恢复前臂功能, 并发症低。鉴于重建钢板价格低廉且与骨质的弹性模量相近, 易塑形且强度大、抗疲劳, 有较好的对抗骨折端旋转、轴向应力作用, 组织相容性好[4~6]。该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峰, 李晓林, 沈国平, 等.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 (7) :1973.

[2]邱贵兴,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96-299.

[3]Thomas PR, William MM.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345-348.

[4]邴佩旭, 宋长福, 徐钢.重建钢板治疗尺骨鹰嘴合并冠突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 (10) :878.

[5]陈松, 张国川, 董利飞,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9) :776.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件太阳系下一篇:临边防护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