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2024-05-04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共9篇)

篇1: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为粉碎型。间接暴力常发生于老人、青壮年、儿童。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两个年龄阶段: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表现为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有骨擦感。临床中医分型:无移位型、伸直型、屈曲型、半脱位型。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患肢疼痛、局部肿胀、皮肤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腕关节疼痛、肿胀、血运、功能障碍情况。

(2)注意观察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及被动手指活动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中药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应合理膳食,宜选择高营养,多进食补益肝肾气血之品。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与患者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证施护

(1)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拌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

(2)冬季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防止受凉。

(3)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针刺或药物止痛。

(4)患肢淤血肿胀,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5)如需手术者应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七、并发症的护理

(1)压迫性溃疡多由于夹板位置移动未及时调整、使用绷带过紧、或者加压垫放置位置不正确造成。患肢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时,要求衬垫质地柔软、吸水、散热,厚度适中,过厚影响固定,过薄压迫骨突部,尤其对皮肤已有挫伤、青紫、血供不好时,更应注意。

(2)腕关节僵硬患者害怕疼痛,骨折固定后很少锻炼手指,腕关节及整个患肢肩关节及肘关节的活动。为防止关节僵硬,早期可配合清除水肿、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使用加以预防。后期配合理疗并不断练习患肢可逐渐恢复。

(3)骨质疏松骨折后不紧局部需要锻炼,更应加强全身锻炼,使气血运行,消散局部淤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坚硬。

(4)创伤性关节炎各种原因造成复位不良或复位后再移位未能及时纠正,可导致桡骨短缩3.0mm以上,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有1.0mm以上台阶,后期常常出现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八、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的配合治疗方法及疗效。

(3)解除固定后,指导患者做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旋转锻炼。

(4)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5)定期来院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篇2: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获得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促进腕关节的早期活动。如果正确的进行掌侧钢板固定手术,有许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在近期的 Injury 杂志上,比利时的 Vanhaecke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理论基础

在桡骨掌侧放置掌侧锁定钢板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中和背伸肌力造成的应力。带有角度稳定螺钉的钢板可对远端骨折块进行支撑,将应力传导至桡骨干(图 1)。软骨下支撑意味着远端关节面骨折块不仅仅获得稳定,而且按照软骨下骨解剖形状扇形分布的螺钉也能对其形成支撑。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增加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允许早期活动。

其次,和背侧钢板相比,将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分水岭线(分水岭线是桡骨远端掌侧面的一条横形骨嵴, 位于旋前方肌与掌侧桡腕韧带之间)远端可以减少对肌腱的刺激。那里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操作,肌腱很少能够与内固定产生接触。而且,大多数的内固定都可以被旋前方肌覆盖。

图 1 a 典型的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 3 维 CT 重建:背侧骨块严重压缩;b 对骨折进行虚拟复位后的 3 维 CT 重建:骨质缺损需要通过钢板进行支撑;C 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后的侧位片:箭头指示应力传导的方式 手术适应证

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如果闭合复位后仍然存在骨折移位,背侧成角大于 20°、掌侧压缩超过 5 mm、桡骨短缩超过 3 mm 以及远端骨折块移位超过 2 mm 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关节内骨折,如果骨折移位大于 2 mm 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骨密度下降预示着骨折容易出现继发移位,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其手术的适应症要较年轻患者更宽。手术禁忌证

与其他普通骨折类似,主要为身体情况无法接受手术只能接受局部麻醉、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疾病、腕关节掌侧皮肤存在问题。骨折的相对禁忌症取决于骨骼的质量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背侧骨折,例如背侧 Barton 骨折、腕关节脱位、单纯桡骨茎突骨折、掌侧缘小的撕脱性骨折、背侧关节面无塌陷型关节内骨折以及掌侧皮质无移位型骨折是掌侧钢板内固定的禁忌症。

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对于下列骨折应避免使用掌侧钢板固定,那就是高能量损伤造成的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和 / 或骨质缺损的骨折。这些骨折发生远端骨块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很高,取得解剖复位的可能性极低。

同样,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严重粉碎和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很难进行掌侧钢板的固定。对于远端骨块很难完成软骨下支撑,远端螺钉可能穿过骨折块进入关节间隙。但是在近期的一项纳入 42 例关节内桡骨骨折掌侧钢板固定的报道中,作者并未出现上述情况。像他们在文章中陈述的一样,其原因可能是将掌侧锁定钢板放置到远端骨折块的合适位置。手术技巧

那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医生对于掌侧钢板的手术技巧非常熟悉。一个完美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技术上的细节就会导致临床结果明显不同。一般通过手法复位将压缩的骨块进行复位并恢复掌侧皮质的连续性。推荐使用 2 到 3 枚克氏针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图 2)。对于比较难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可以使用手指皮套水平牵引或者采用外固定架轴向牵引间接复位。

图 2 a 采用两枚克氏针对骨折进行临时骨折。掌倾角未得到充分复位,而且关节面还存在台阶;B 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钢板被固定到桡骨的远端(远端骨块首先复位技术)。通过将钢板的近端靠近桡骨干来完成掌倾角的复位;C 在关节镜下对关节内骨块台阶进行复位,置入远端锁定螺钉并完成近端钢板的固定

对骨折显露时,我们比较喜欢采用 Orbay 介绍的掌侧 FCR 入路(桡侧腕屈肌入路)。从腕横纹处向近端切开,根据骨折类型和医生的需要选择切口的长度。对桡侧腕屈肌进行分离和保护,获得最大长度的暴露。将桡侧腕屈肌向尺侧牵开保护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经 Parona 间隙(腕筋膜间隙,在深屈肌腱与旋前方肌之间)在拇长屈肌和桡动脉桡侧显露旋前方肌,在桡骨止点部位附近剥离旋前方肌,保留一点肌性部分以利于后期重新修复。将旋前方肌向尺侧牵开以充分显露桡骨远端,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桡骨尺侧边缘(图 3)。

图 3 桡骨远端的掌侧入路,桡骨的尺侧角骨块得到良好显露

对于更为复杂的骨折,建议对肱桡肌的远端止点进行松解以减少它对桡骨茎突的牵拉。这时,打开背侧第一间隙的掌侧面,可以暴露远端骨折块的桡侧面以及桡骨茎突。将桡骨干旋前就可以对关节内骨块进行撬拨复位。采用关节镜技术辅助复位可以帮助处理复杂的骨折并对关节内骨折进行精细复位。

复位之后,按照常规放置掌侧锁定钢板。钢板必须要放置在分水岭线的近端,覆盖桡骨的尺侧切迹,同时钢板近端要与桡骨干轴向对齐。如果无法很好的放置钢板,那么就有可能是钢板的型号错误或者骨折的复位不理想。

掌侧钢板内固定后大多数与屈肌腱有关的并发症都是由于钢板的位置错误所导致。如果钢板过于偏桡侧,拇长屈肌腱就会有损伤风险。如果钢板位于分水岭线的远端,指深屈肌就有可能损伤。骨折复位不良会造成骨折存在背侧移位,而这又会造成钢板向掌侧突出与屈肌腱直接接触,最终导致肌腱炎或者肌腱断裂。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在不越过分水岭线的基础上,钢板应尽可能的放置到骨折远端。可以通过在钢板最远端克氏针孔置入克氏针到软骨下骨的方法来完成上述操作。锁定螺钉应放置在软骨下骨最多的部位以避免出现骨折块的再移位。

当钢板放置好之后,在钢板近端通过椭圆孔置入一枚螺钉,并在钢板最远端尺侧螺钉孔位置入一枚克氏针。通过前后位、标准的侧位和抬高 30°斜位的透视来确认骨折的复位情况与钢板的位置。如果钢板位置良好,但是克氏针进入关节内,那么有可能是因为元旦骨折块的掌倾角复位不好。按照图 2 所示的「远端骨折块首先复位技术」对钢板进行调整。在桡骨远端背侧尺侧的骨折块无法获得良好复位或通过闭合复位方法无法复位时,有三种方法可选择:(1)采用撬拨方法将近端桡骨干从骨折部位撬开,通过扩展桡侧腕屈肌入路经月骨将腕骨向外推挤;(2)在腕关节背侧第

4、第 5 间隙做一小的背侧入路来显露骨折块,使用钢板上最尺侧的螺钉孔进行螺钉固定;(3)闭合经皮复位或者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微创切开复位。

钢板位置放好之后,螺钉固定就非常简单。如果尺侧近端的那枚克氏针位于正确位置,没有螺钉进入关节面,就可以确保骨折解剖复位(图 2)。由于背侧皮质粉碎,有时螺钉的长度很难测量准确。太长的螺钉会对肌腱造成激惹,太短的螺钉又会降低背侧骨块的把持力。出于这种考虑,除了最尺侧近端的螺钉(它是直接固定乙状切迹骨块)以及固定桡骨茎突的螺钉之外,我们建议使用平头螺钉。这样即使螺钉在背侧皮质突出也不会对肌腱造成损伤。对于桡骨茎突骨块,有时使用多角度螺钉较好。对螺钉长度的精确测量非常关键。螺钉不应超过骨质对拇指伸肌造成影响。除了现有螺钉,也就是最初从椭圆孔里置入的那枚螺钉,还可以使用两枚锁定螺钉对骨折近端进行「交叉锁定钢板」技术。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成为一种趋势。良好的疗效预后直接取决于正确的手术适应症和良好的手术技巧。

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可以取得更好的功能结果,但是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它的晚期功能和影像学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接近。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以及石膏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复位丢失和钉道感染,而钢板固定的并发症伸肌腱和屈肌腱的问题也非常常见。

篇3:桡骨远端骨折整复术后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 男49例, 女36例;左57例, 右28例, 年龄最小42岁, 最大89岁, 平均年龄66岁。车祸伤18例, 其他意外伤67例;就诊时间:30 min~2 d, 平均就诊时间3.9 d。

1.2 整复及固定方法

患者来院确诊后, 即行闭合骨折手法整复, 整复成功后小夹板外固定。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骨折复位前护理干预

患者刚刚骨折, 对疾病有较大的恐惧感, 骨折产生剧痛, 以及对患肢的愈后情况不明, 会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等重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针对以上这些原因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特别应该加强心理护理, 可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2]。护士应对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关心, 体贴和鼓励患者, 并耐心、细致地介绍骨折的情况, 治疗的方法以及过程, 建议患者采取配合的体位, 根据医嘱采用合适的镇痛药物。采取以上措施, 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不利的心理顾虑, 增强对疾病恢复的信心, 以利于下一步对骨折的处理。

1.3.2 骨折整复后护理干预

患者整复术后, 由于整复过程中的疼痛, 患者往往非常紧张, 而且对整复的效果处于担心状态, 害怕整复失败。此时护士要安排患者平卧休息, 必要时监控心率及血压情况, 同时要尽力安抚患者, 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 陪同患者复查X线片, 打消患者对整复效果的顾虑。叮嘱患者行相关的功能锻炼, 并反复交代患者如何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 避免因患肢肿胀引起的血运障碍。

1.3.3 复诊时护理干预

患者复诊时, 护士要和医生结合, 医生诊查过患者后, 护士要及时介入, 指导患者继续功能锻炼、观察血运以及营养等问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 及时纠正患者锻炼的错误之处。辅导患者合理饮食, 摄取足够的营养, 帮助骨折愈合。

2 结果

本组85例均得到随访, 骨折整复术后6~8周去除小夹板外固定, 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 优82例, 良3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 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骨科的经典处理方式, 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临床大量采用。但在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医患联系的缺失, 很多患者不能彻底贯彻医生的指导, 导致患肢发生手腕握力减退, 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出现了不必要的纠纷。

桡骨远端骨折确诊后, 患者由于骨折引起的疼痛和对骨折愈后的未知, 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 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此时护士应即时介入, 安抚患者, 打消患者对治疗的疑虑, 可以采取详细描述治疗过程的措施, 并举出典型病例, 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整复术后, 患者由于整复过程中的疼痛, 会出现面色苍白、血压降低、心内难受等情况, 此时护士应该安排患者及时平卧, 检测心率、血压, 必要时吸氧及开放静脉通道, 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 及时告知医生。在患者平稳后, 陪同患者复查X线片, 并详细告诉患者如何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及如何功能锻炼。由于骨折后患处会出现肿胀, 如肿胀加重, 又不能及时调整小夹板上的扎带松紧, 会导致末梢血运及感觉的障碍,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护士要反复辅导患者, 必须要患者明确。患肢的功能锻炼应该从整复后立即开始, 良好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肢消肿、减轻疼痛, 可以极大的减少患肢遗留功能障碍[3,4]。

患者在复诊时, 咨询完医生后,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 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 让患者采取正确的锻炼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应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并且可以指导患者食用具有活血接骨功效的食疗饮食。

由于护理的介入, 极大的减少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增加了患者的认同程度, 让患者体会到医院的关怀, 改善医患关系。临床疗效表明, 护理干预后, 能促进桡骨远端患者康复并更好地回归社会,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跃林.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杂志, 2011, 9 (17) :230-231.

[2]冯林红.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术后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217-218.

[3]Sommer C, Brendebach L, Meier R, et al.Distal radius fractures retrospective quality control after conservative and operative therapy.Swiss Surg, 2001, 7 (2) :68.

篇4: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5-02

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薄弱之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骨折,又称辅骨下端骨折、缠骨下段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1],且多发于中老年,以女性较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患者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8~80岁,经治疗后,治愈72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为91.84%。

1.2 桡骨远端骨折的证侯分类

1.2.1 无移位型 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1.2.2 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折骨突。腕、尺侧倾角分别<5°或10°或为负角。

1.2.3 屈曲型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合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1.2.4 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1.3 桡骨远端骨折相关治疗

1.3.1 手法整复 伤后应尽早复位,对于无移位者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根据不同的证侯分类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如伸直型骨折采用两人复位法,屈曲型骨折多采用三人复位法。

1.3.2 固定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采用固定法为小夹板外固定。

1.3.3 药物治疗 早期宜选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为主;中期宜选用合营生新、接骨续损的药物;后期宜选用调养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

1.3.4 其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骨折治疗仪、红外线、针灸疗法。

2 护理要点

2.1 护理要点

2.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骨折的疼痛、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变化,应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病情解释,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一般护理 按照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安全宣教及护理,尤其对于老年人应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1.3 药物护理 遵医嘱可给予患者局部中药外敷、熏洗,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反应,如有过敏者应及时停止用药,并密切观察。

2.1.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血运情况。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脉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时的反应、外固定的松紧度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节,并做好护理记录。

2.2 相关指导

2.2.1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提供更多营养,促进骨质的形成和生长,保持并恢复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3]。

根据病情程度,骨折患者可分为如下几期:

2.2.1.1 愈合期 伤后3周以内。(1)患者睡眠时宜仰卧在木板床上,两肩之间用薄枕头垫高,保持两肩外展后伸拉,避免侧卧;(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躯干运动、下肢主动运动;(3)指导患者做握拳、伸指、分指、肘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4)第2周增加捏小球,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第3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2.2.1.2 恢复期 骨质愈合,去除外固定后。(1)第1~2天,患者用前臂悬吊带挂在胸前,练习肩关节外展、张、后伸、前屈、环转运动,并增加以下练习:站立位上体向患侧侧卧,做肩前后摆动;上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做肩内外摆动。努力加大外展与后伸的运动幅度;(2)第3~4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面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内收和肩带肌的抗阻练习;(3)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力的肩内收和前屈练习;(4)第3周,增加中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

2.2.2 饮食指导 (1)骨折早期(1~2周):以清淡为主,忌食酸辣、燥热、油腻,万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 g,当归10 g,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1周。(2)中期(2~4周):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可在初期食谱上加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 g,炖煮1 h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3)后期(5周以上):饮食上可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羊筋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薏苡仁50 g,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3~4个疗程。

2.2.3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即嘱患者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效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患者了解相关禁忌食品,如忌盲目补充钙质;忌多食肉骨头;忌食过量白糖等;(5)指导患者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2.3 评定标准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选转受限在15°以内。腕、尺倾角>10°和15°;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在45°以内。腕、尺倾角>5°和10°;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腕、尺倾角<5°或为负角。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树森.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676.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3] 马永红.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6):81-82.

(收稿日期:2012-02-24)

篇5: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prn;

3.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

4.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5.准确记录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处理:

1.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

3.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

4.TAT测试,使用TAT;

5.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

6.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

7.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

8.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

2.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

3.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

3.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

4.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

5.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6.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7.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

8.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术后护理常规:

1.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

3.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

4.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5.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三.出院前护理常规:

1.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

2.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功能锻炼后有无不适,功能锻炼坚持3个月以上;

3.掌握下床活动的正确姿势,注意坐、行走及劳动姿势;

4.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定期门诊复查,需转入二病区继续治疗者应解释原因消除顾虑。

三.下肢骨折病人整体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内容包括对其心理、生理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并教会病人进行自我照顾。不同时期对病人的护理情况简介如下:

l 术前护理:

1.根据需要留陪,术前要对病人讲解不良情绪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发挥自护能力,增强信心,并准确及时陈述不适症状;

2.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配合完成术前各种检查,并讲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给予营养丰富饮食;

3.局部制动,置患肢于恰当体位,保持骨折处无移位或移位加重,局部肿胀得到控制;

4.抬高患肢减轻水肿,讲解患肢肿胀的原因以及抬高患肢的重要性,肿胀严重的注意有无骨筋膜综合症的发生;

5.术前一日备皮及药物过敏试验,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晨遵医嘱给术前药;

6.讲解手术目的和方式,介绍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7.避免受凉,保持健侧肢体平常活动。

l 术后护理: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注意观察神志是否清醒;

2.妥善患肢体位,保持患肢于功能位,保证手术效果;

3.随时给予帮助,并让病人对术后情况及术后护理有一定了解,解除术后的思想顾虑;

4.告诉病人及家属长期卧床易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定时更换体位,每日按摩受压部位,自行扩胸运动深呼吸,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水果蔬菜;

5.告知其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使病人能主动配合、遵循原则、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l 出院前护理:

1.加强营养,注意安全,避免再次骨折;

2.给予出院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定时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并嘱其定期复查;

3.了解拐杖的用法;

根据病情需要转科继续二病区治疗的应解释原因消除顾虑。

四.膝关节镜手术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进行卫生宣教,讲解有关关节镜手术的知识以及同种疾病病人的恢复情况,使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对手术的顾虑减到最低程度;

2.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3.术前戒烟酒,下肢备皮,做麻醉药过敏试验以及生化检查,告诉病人术前术后禁食时间;

二.术后24小时内的护理常规:

1.让病人对术后情况以及护理有所了解并随时提供帮助,可给予止痛剂,把病人术后的不适减到最低;

2.指导正确的冷敷方法防治冻伤,告诉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使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3.平卧位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观察伤口、患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三.术后24小时以后的护理常规:

1.讲解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2.指导正确地使用功能康复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教会病人发挥自护能力;

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无骨折者可下床活动;

四.出院前护理常规:

1.争取在出院前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到最好程度;

2.给予出院指导,注意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

3.解答有关康复锻炼的疑问。

五.牵引病人整体护理常规

一.牵引术前护理常规:

1.讲解牵引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的康复情况,使病人能配合术前检查使恐惧和顾虑降至最低,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牵引治疗以减轻疼痛;

2.进行卫生宣教,介绍牵引前后注意事项,并教病人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3.清洁牵引部位皮肤,卧床休息,准备好牵引用物;

二.牵引期间护理常规:

1.解除病人牵引期的各种顾虑,告诉其牵引的效果,并定期测量肢体的长度;

2.冬天注意保暖,注意多喝水和增强营养;

3.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或中断牵引,而且要避免重物压在牵引绳上;

4.预防穿刺针眼部位感染,介绍如何预防并发症;

5.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鼓励有效的咳痰、深呼吸;

6.保持有效牵引并保持肢体功能位,观察患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

7.骨牵引穿针处局部用酒精消毒每日2次,预防感染;

8.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应抬高床尾并保持正确体位;

9.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三.出院前护理常规:

1.解除思想顾虑,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2.注意皮肤清洁;

篇6: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桡骨远端骨折病人48例, 男16例, 女32例;闭合性骨折43例, 开放性骨折5例。

1.2 治疗方法

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 配合中药薰蒸、低强度超声仪理疗等综合护理干预。

1.2.1 闭合性骨折

予以手法复位, 用4块已经塑形好的夹板分别放置腕关节四周, 用绷带包扎固定。如果移位明显, 骨折复位后上下需加分压垫, 背侧和桡侧下端固定应超腕关节 (Smith骨折掌侧夹板超过腕关节) 。X线片检查复位满意后, 屈肘中立位悬吊胸前, 固定时间4周~5周。

1.2.2 开放性骨折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规清创后将骨折复位, 逐层缝合伤口, 无菌敷料包扎。夹板放置同闭合性骨折的处理。术后定期创面换药抗感染。

1.3 结果

本组48例病人骨折前后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随访6个月~12个月, 均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中药熏蒸

药物以血府逐瘀汤合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熏蒸患肢, 并锻炼腕关节功能活动。将中药饮放入中药熏蒸仪内, 按操作规程煎好中药液后, 将药液调至45 ℃, 以热气熏蒸患处, 不时变换体位, 使关节部位得到充分的治疗。每日2次, 1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注意熏蒸部位皮肤温度不宜过高, 以免不必要的烫伤。如熏蒸部位有皮肤伤口或皮肤病则不宜采用。

2.2 低强度超声理疗

在病人了解低强度超声治疗法的安全性和同意后, 将超声探头紧贴病人腕背, 开始进行超声治疗。超声强度30 mW/cm2, 每次20 min, 每天1次。疗程4周~6周。

2.3 饮食指导

骨折早期指导病人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 特别是浓骨头汤。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含胶原纤维多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米粥之类, 以少食多餐为宜。

2.4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突发事件引发骨折, 多会出现恐慌、恐惧、紧张、茫然、对预后的信心不足等心理, 护理人员要热情对待病人, 给予安慰、疏导和帮助, 要耐心讲解骨折的注意事项和治疗预后情况, 让病人了解骨折治疗和康复过程, 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以利于伤肢的早日康复。

2.5 夹板固定后护理

2.5.1 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

特别是在固定后1 d~4 d。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 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 说明静脉回流障碍;感觉指端的温度, 若温度偏低, 说明动脉供血不足。本组32例病人出现患肢末端肿胀现象, 经及时护理后消失。

2.5.2 患肢置于功能位置

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 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 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2.5.3 夹板松紧度调整

一般在复位后3 d~4 d, 由于复位继发损伤, 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 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 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 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 cm为宜, 以使夹板固定有效, 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本组48例病人均出现不能程度的疼痛,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镇痛、松动固定板、按摩等护理, 结果良好。

2.6 功能锻炼指导

①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面的生理功能, 防止肌肉萎缩。向病人说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 功能锻炼不合理可能会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粘连以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锻炼原则为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适应[3]。②骨折一经复位, 早期应积极主动进行手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 以利于患肢骨折处一同损伤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修复。由于远端骨折常向背侧和桡侧移位, 故2周内禁做腕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 以防复位的骨折端再移位。2周~3周行功能位固定后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及前臂旋转活动, 4周~6周全部固定解除后, 可做腕关节屈伸、旋转及桡侧偏斜活动直至功能恢复[4]。

2.7 注意观察并发症情况

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发生肩肘关节僵直、Sudeck骨萎缩或称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伸拇长肌腱断裂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病人的体征, 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并发症是否出现。一旦出现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处理, 确保病人恢复良好。本组病例未出现并发症。

2.8 出院指导

病人伤口愈合良好, 肿胀消退, 可让病人出院休养。出院时, 护理人员要告知病人以下注意事项。①定期复查。定期来院换药和移动固定夹板, 6周后回院拍片复查,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再决定是否拆除外固定架。②主动进行保护下功能锻炼。在主动功能锻炼确实有困难时, 还可以辅助理疗来弥补主动功能锻炼的不足。③加强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能更多地接触到紫外线,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④增加与外界的交流, 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关照有利于病人心理康复和恢复社会化[5]。

3 讨论

中药熏蒸法是中药外治法之一, 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特点。通过中药熏蒸予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通利关节, 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从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低强度超声可通过信号传导提高基因表达、改善血流、刺激骨组织构型、重塑及增强骨痂的机械属性等多种生物学机制, 非特异地作用于骨折愈合的炎症、修复、重塑3个关键阶段, 它不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机制或愈合过程的某一特异阶段, 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良好的夹板护理、血供和肿胀观察有利于防止关节移位, 同时也避免肌肉萎缩, 利于肿胀的及时消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指导则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 生理的不同营养需求, 相应满足了其营养需要, 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正确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让腕关节囊及肌腱内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 可使其中部分挛缩的胶原纤维相邻胶原分子间横键断裂, 致使胶原分子滑动, 从而产生塑性延长, 具有松解粘连纤维组织、改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总之,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后, 实施中药熏蒸、低强度超声理疗等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缩短疗程, 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勇, 崔秀仁, 王雷, 等.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J].中国骨伤, 2008, 21 (10) :800-801.

[2]陈丽萍.桡骨远端骨折微创治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8) :52-53.

[3]童志丹, 李英.骨折内固定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 (5) :24-25.

[4]贺爱兰, 红明学.实用专科护理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6.

篇7: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关键词】护理干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90-02

距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即称之为桡骨远端骨折,此种骨折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多表现为腕部肿胀和疼痛,且存在活动受限。以往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常在经手法复位后采用可塑性夹板固定,但是效果不理想[1]。因此本文研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患者,观察其效果,报告详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9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所有患者经采取X线检查,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分别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5例和22例,年龄44-71岁,平均(57.19±2.17)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6例和21例,年龄45-71岁,平均(57.97±2.81)岁。

观察组和对照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术前及术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固定护理、饮食干预以及功能锻炼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1.3.2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腕关节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2]。患者无疼痛、活动不受限且功能无损伤为优;患者有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为良;患者呈持续性疼痛,正常活动受限且功能明显减弱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用( )表示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检验,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腕关节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2%,差异显著(P<0.05),见表一。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18±2.86)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4±2.89)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通过为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在愈合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关节僵硬、功能障碍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的此类状况,应采取系统地、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研究中,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经过复位治疗后,为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将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相关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②饮食干预:嘱咐患者术后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并且耐心为患者家属讲解合理的饮食规范,避免在术后过早食用滋补性食物,在患者骨折愈合中期,饮食应以去瘀生新和接骨续筋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蛋白质,愈合晚期以滋肝补肾为主。

③固定护理:观察患者远端血运,若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或肿胀等现象,及时向医生汇报,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被动活动,以防止肌肉出现萎缩。

④功能锻炼干预:在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严密制定相关锻炼计划,让患者的手指关节以及指掌关节得到活动,如用力握拳训练,每2h一次,每次10min,之后逐渐加大锻炼强度[3]。

本文研究中,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经过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腕关节的优良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8±2.86)周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短,数据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患者,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可满足患者不同需求,从而提高患者腕关节的优良率,不仅如此,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尹罗娟.护理干预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25-126.

[2]曹惠萍.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65-166.

篇8: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150例, 男84例, 女66例;年龄最小10岁, 最大85岁, 平均52.6岁。均为开放性骨折, 受伤的方式有高处坠落伤、机器轧伤、车祸伤、摔伤和击打伤等。

1.2 手术方法

全组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 先予彻底清创, 然后扩创, 骨折整复, 满意后利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做固定, 最后逐层缝合伤口, 用纱布、棉垫包扎。

1.3 结果

随访时间为3个月~10年, 平均12个月。据文献报道, 这种方法的并发症几率在27%~62%之间[2], 主要是钉道感染、钉道骨折、钉松动和桡神经炎等。术后发现钉眼处感染30例, 发现固定钉松动6例, 螺钉松动伴骨折再移位4例。上述情况一旦发现均给予控制及纠正。个别钉道感染严重者, 拆去外固定支架改用夹板外固定, 同时适当的输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5~10个月, 平均2.5个月。本组中有2例患者骨折延期愈合, 多功能支架固定时间较长, 拆除支架后腕关节功能部分受限, 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很明显。

2 术后康复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因外固定支架固定后, 固定支架暴露在肢体的体表外面, 给患者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 心理负担也较重, 加上患者术后患肢疼痛明显, 对骨折愈合及功能状况担心。应同情患者, 介绍相同病例的成功经验, 必要时可以用图片和以往治疗患者时拍下的照片给患者看, 稳定患者情绪。护理患者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疑问, 消患者的恐惧心理,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疼痛处理

伤肢在手术后由于特殊体位, 肢体的肿胀淤血及针眼处皮肤被牵拉等原因可引起疼痛。应将肢体尽可能地置于舒适位置, 小范围的移动肢体, 使受压部位经常更换;患肢抬高, 按摩局部, 保持针眼处皮肤平整、无牵拉等。必要时可适当调整支架螺钉, 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等。

2.3 感染预防

外固定支架还可出现针道感染、第2掌骨骨折、桡神经浅支损伤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若出现针道感染, 应及时清洗针孔, 切开周围皮肤, 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严重时应在清创后更换针道[3]。近年有条件者可住单人房间, 并按常规进行房间消毒。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脱落, 伤口无渗液时, 更换敷料1~2次/周, 更换时用5%碘伏棉球消毒。伤口有渗出者 (由于脂肪液化、软组织损伤及组织反应等) 应及时更换敷料, 每天1次, 必要时随时更换;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 促进伤口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 2~3滴/次, 结痂不必剥去。操作时应检查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螺钉有无松动, 钢针是否弯曲、滑出, 防止因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螺钉松动造成骨折移位。随着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的延长, 钉道感染及松动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有30例术后外固定器螺钉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疼痛, 大部分经创口的局部处理或者选择有效抗菌素口服治疗均能获得痊愈, 个别需经输液后痊愈。只要处理及时, 螺丝钉一般不会松动, 只有感染反复不能控制或者多功能支架固定时间太长感染多次的患者, 才会造成螺钉的松动, 进一步导致骨折的移位。

2.4 预防和消除肢体肿胀

术后1周抬高患肢, 平卧时可以把患肢置于胸前及侧方, 坐位及下床行走时可以用三角巾固定置于胸前, 以利淋巴、静脉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肿胀明显者, 可静滴20%甘露醇250 ml, 30 min滴完, 1~2次/d, 或用七叶皂苷、甘油果糖等输液退肿治疗。手法按摩3~4次/d, 每次5~20 min, 手法宜轻, 也可用红外线照射。因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为热能,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及免疫力加强, 有缓解痉挛、消炎、消肿及镇痛的作用。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患肢肿胀明显, 经以上措施处理后肿胀逐渐消退。同时也可以让患者做手指的伸屈和握拳运动, 以便防止肌腱的粘连和减轻水肿。

2.5 严密观察指端血运及神经功能

骨折早期患肢局部肿胀明显, 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致使血管、神经过度牵拉, 易发生指端血液循环和感觉功能障碍。因此, 应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关节活动和动脉搏动情况, 如有敷料包扎较多的患者, 可以打开敷料观察创口的血供情况, 以早期发现血管神经损伤。

2.6 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期间, 纵向力的剪切作用可致螺钉固定夹松动, 造成骨折端不稳定, 影响骨折愈合。此外, 外固定支架具有早期静力性固定、中后期弹性固定的特点, 可于中后期取下加压器使骨折端产生纵向加压力, 减少应力遮挡, 加速骨折愈合[4]。首先应向患者讲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以取得合作。术后24 h即指导患者做手指伸曲、握拳运动。鼓励患者进行各手指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无限制屈、伸活动及手内肌功能锻炼。在锻炼时间、强度和负重程度上还必须循序渐进。主张患者不要过早用力和持重, 等X线摄片见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后, 方可嘱其适当持重和用力。也可以根据患者骨痂生长的情况, 先将多功能支架的远端万向节松开, 以便让患者保持前臂等长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功能锻炼。第一次提拿重物, 最好是有医护人员在旁指导辅助, 防止用力过度。病人活动后密切观察固定螺钉有无松动、骨折再移位现象。

3 讨论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对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尤其对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患者, 应作为首选方法。该方法与内固定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而且便于伤口观察及处理, 不影响关节活动[5]。然而由于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针尾攀露在皮肤外面, 致使皮肤的屏障遭到破坏, 并且外固定支架放置时间较久, 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 外固定器手术后的适当护理相当重要, 它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针道感染, 从而增加钢针的使用寿命[6]。在应用外固定器的最初几天内, 针孔可见血性或浆液性渗出, 这时, 应用无菌干敷料覆盖针孔, 并且每天至少更换2次, 因为渗湿的敷料是细菌的优良培养基。每次更换敷料时, 都应该用50%生理盐水和50%过氧化氢混合液将针孔清洁干净。加过氧化氢的目的是去除针与皮肤之间干燥的血和血浆[6]。同时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较久, 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 心理造成压力。所以要时刻提醒病人生活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开导病人放掉思想包袱, 这对治疗能够圆满完成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Capo JT, Swan KG, Tan V.External fixationtechniques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2006 (445) :30-34.

[2]McBirnie J, Court-Brown CM, Queen MM.Early open reduc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J].Jbone Jiont Surg, 1995 (77) :571.

[3]黄健华, 陈一心, 宋知非.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5) :132.

[4]涂青虹.单侧外固定架结合锥型松质罗纹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9) :85-87.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8-111.

篇9: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方法:运用中药涂擦加TDP灯照射及中医理筋手法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护理58例桡骨远端骨折后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为“差”的患者。

结果:经中医特色护理后仍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达89.6%。

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的功能康复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橈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僵硬中医特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8-02

桡骨远骨端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骨折累及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特别在桡远骨折后长期外固定,腕关节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组织弹力纤维少,关节僵硬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我科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患者进行中药涂擦加TDP灯照射及中医理筋手法等中医特色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17例,女4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6岁,均系新鲜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整复术小夹板固定术后,固定时间4—6周,平均时间4.5周,拆除夹板后,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评为“差”的患者。

2护理方法

2.1中药涂擦加TDP灯照射。先用郑氏舒活酊(本院自制)涂擦腕部,轻揉片刻后用浸湿舒活酊的方纱贴敷于腕部同时用TDP等照射敷药部位。每次15—20min,隔日一次,10—15次为1疗程。

2.2中医理筋手法。采用本院郑怀贤教授“郑氏”按摩手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坐位或仰卧位,①采用轻中度的滚法或推按类手法沿着肌肉或韧带的走行向心方向依次对腕关节周围各肌群进行治疗5min。②用适度的手法沿着经络走行点按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及痛点,各10-15s,弹拨腕关节周围各韧带起止点5min。③长轴牵引,治疗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近腕关节处,一手握住手掌根部作长轴牵引并缓慢小幅度屈伸腕关节。④腕关节左右侧方滑动前后滑动;下尺桡关节前后向滑动。⑤屈腕振动:一手固定前臂远端近腕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部作长轴牵引并缓慢屈曲腕关节到最大限度时,小幅度振动30-50次,共2-4min。⑥伸腕振动:同上法固定前臂远端,一手推手掌掌侧,背伸到受限的终点附近小幅度振动30-50次,共2-4min。⑦同上法进行腕桡偏和尺偏振动。⑧前臂转动:一手固定肘部,一手握住手掌部,进行前臂旋前或旋后。⑨以推拿中理筋类手法,如推按或点按患肢结束治疗。隔日一次,10—15次为1疗程。

3疗效标准及护理效果

3.1疗效标准。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A.畸形(0~3分)B.主观评价(0~6分)C.客观评价(0~5分)D.并发症(0~5分)E.最终效果:优0~2、良3~8、中9~20、差21以上。

3.2护理效果。本组随访58例,经治疗1疗程后随访,再次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进行评价,优27例,良25例,中5例,差1例,总优良率89.6%。

4讨论

4.1腕关节僵硬是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常见并发症,多因关节滑膜损伤、出血、粘连、关节囊萎缩,或整复不良,或固定时间过久,或病人担心骨折移位,畏痛,或认为肿胀时不能活动等原因造成。而运用中药涂擦加TDP灯照射及中医理筋手法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护理58例桡骨远端骨折后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为“差”的患者1疗程后,再次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进行评价,护理效果良好。

4.2外涂中药为我院郑怀贤教授秘方制成的中成药“郑氏舒活酊”,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TDP(特定电磁波谱)灯,在电功率的作用下,可产生带有各种元素的电磁波,很容易被生物体吸收,产生对生物有益的生物效应,从而提高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改善体内的微循环系统,提高和调动自身的免疫功能,产生出更多的免疫体液,消除炎症和痛症。而中药涂擦加TDP灯照射,两者合用,能迅速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从外穿透皮肤直达病所,更好的起到活血化瘀、理筋化坚、止痛、抗粘连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不过,在使用本护理方法时,有1例患者出现中药过敏现象,及时停药后,给患者涂抹地塞米松软膏,症状两天内缓解,无需进一步处理。因此,在外涂中药前一定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中药过敏的患者禁用此法。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现发红、出疹等情况。要告知患者,如果感觉皮肤发红发痒要及时告诉护士,以便及时处理。

4.3中医理筋手法有许多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可松解关节周围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纠正骨折后经络的翻转、扭曲,使关节经络舒展滑利,改善活动功能,在骨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院“郑氏”按摩手法除一般中医理筋手法的治疗作用外还有独特之处:①按摩手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陈伤经久不愈或软组织劳损,属虚证、寒证,当用补法及温法,以补其气血,温其经络。强调术者在施术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胖瘦进行施术。②手法和理论紧密联系。有机的将点、线、面联系起来,治疗时,采用走线、落点、带面。③传统经穴和郑氏独特治疗点相结合。这些治疗点具有恒定的部位和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中医文献中尚无记载、亦无名称,但在临床治疗中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按摩效果的好坏除术者本身掌握手法的熟练度、压痛点正确与否、力度大小适宜等因素外,手法的频率也很重要。所有采用此法的患者对我院“郑氏”按摩手法接受度良好,配合度都较高,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每次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都较上一次有所提高。

4.4通过临床观察,几例疗效不好的患者均为担心或惧怕活动关节时骨折再次移位,以及护痛心理,不愿或不敢自行活动,导致筋肉障碍,肌力减弱,周围软组织粘连等,最终致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因此,治疗此症的关键应是早期进行护理干预,要做好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告知患者尽早配合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消除患者护痛和惧怕的心理。另外,针对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我们会及时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使其尽早配合进行功能锻炼。

中医的特色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非常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诸法合用,从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确实能使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陈冠希英文道歉信下一篇:黄石市下陆区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