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2024-05-24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精选8篇)

篇1: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① 公民意识;

② 价值观念;

③ 社会责任感;

④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⑥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⑦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⑧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 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② 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③ 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④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篇2: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3、解决办法:

(1)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深入浅出,讲解透彻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重点。对难点问题,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入手, 把难点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浅出,讲清讲透,最终达到融会贯通,掌握重点,克服难点的目的。

(2)重视实验教学,加深、巩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该课程通过设置“覆岩及地表移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膏体充填材料配比实验”、“开采损害监测实验”等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 的理解和应用,对有些重点难点问题也可在实验室通过运用启发式、交流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使学生得到开采损害与环 境保护的基本训练。

(3)重视网络教学资料建设,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山东科技大学建有校园网,并设有精品课程网站,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资料将全部上传至精品课程网站,以便学 生随时查阅。通过该学习的平台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不断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学资料,使同学们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事 半功倍。

(4)重视课后的复习、讨论和答疑

通过课后安排复习作业题,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对公式的熟练应用。讲授完每章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习题讨论课,培 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5)通过实际案例来阐述课程难点

注重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矿区生态重建理论与模式,通过课外查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通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典 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采矿理念,实现矿区安全“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实践教学思想

实践教学是《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实 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篇3: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一、触动心灵的管理是人性与人的思想的管理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 人的发展, 自始自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 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 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学校管理中, 校长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员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减少和消除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 在当前新课程实施中更要强调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设计师”角色, 淡化“指挥家”角色, 尤其是要创造一个尊重人的环境。“士为知己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同时也适用于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校长的生命在教师手中”。在“尊重”的环境里让师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助人、善于合作、宽容大度;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实践表明, 满足人的需要是重要的管理思想, 是调动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核心, 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教职工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 努力探求教师工作与身心愉悦的最佳链结, 营造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把学校的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二、触动心灵的管理是校本的管理

“校本”一词英文说法是“School—Bace”, 具有“基于学校”的意思。“校本教研”的新内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 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 也是教学管理的方向和重点。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 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校管理必须以校为本, 从学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 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 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校管理的目的, 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管理。以校为本的管理, 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 建立校本管理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整合学校人力和物力资源, 在学校营造起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同时, 心灵的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 在强调人文关怀, 尊重教师, 合作与交流的同时, 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管理案例。

三、触动心灵的管理是发展性评价的管理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这不仅仅是评价体制变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体系的变革。由此, 学校管理务必建立激励师生成长的评价反馈机制, 立足教师、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 着力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 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可见,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校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即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是否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准则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要求, 对教师的评价要将其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难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 (智能领域) 、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发展和变化发展的趋势 (非智能领域) 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评, 倡导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 重视教师个体差异, 体现评价结果的人文关怀性, 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 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触动心灵的管理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环境、绿化、标志等, 还包括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制度、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 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它看不见、摸不着, 可是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和生命力。学校的心灵管理,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 个性得到发展, 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更具有沉静的力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就会给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的心理优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培育“学校精神”, 关注“办学理念”文化的体现, 把握校园文化的“灵魂”, 张扬文化环境的“个性”。

篇4: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公安院校;“二学历”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在全国公安院校积极推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体系背景下,“二学历”教育成为实现警察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重要的体现形式。而“二学历”教育实施能否有效,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的设置。本文通过对“二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期使“二学历”教育逐步满足公安职业发展的趋势。

一、对“二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公安“二学历”教育是一项很系统的工程,首先应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地区发展形势,从公安工作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二学历”培养目标。

一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结合地区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突出的社会矛盾、严峻的国内反恐形势以及高发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都极大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公安民警需要经过更专业、更系统的培训,才能满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国内反恐形势的发展。新形势下对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单纯考虑普通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侦办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其具有应对恐怖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二学历”培养目标的制订应结合公安队伍知识结构的现状。新时期公安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这对警察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违法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增加,信息化、智能化特点突出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民警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公安系统新进人员主要来源一是各类公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二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其他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来源的不同,就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较为系统和深入,但缺乏公安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并且在公安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也十分缺乏,而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也存在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加之公安队伍还留有大量学历较低的民警,使公安队伍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而“二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在职民警,所以制订培养目标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队伍的知识结构现状。

“二学历”培养目标要通过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安专业人才、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安专业人才、公安队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的思考,最终确定公安院校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二、对公安“二学历”课程设置的思考

公安“二学历”作为适应“大教育,大培训”发展的产物,主要针对在职民警进行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二学历”培养在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的安排上都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课程的设置应源于专业的设置,由于“二学历”教育的主体是在职民警,他们平时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时常是综合、复杂的问题,如果“二学历”教育培训将专业划分的过细,则不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所以针对“二学历”教育的专业划分不宜过细,相近、相应或交叉专业可以合并。由此,“二学历”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避免过细、过窄、过死,而要向“拓宽口径,合并同类,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由于“二学历”教育主体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课程的设置。“二学历”教育主体可分为经过系统高校教育的和未受过高校教育的两大类,而受过高校教育的又可分为受公安院校教育的和其他高校教育的。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主体知识结构的不同,在课程设置时区别对待。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在职民警,应注重公安理论、公安专业知识、实战技能的学习以及实战经验的培训;来源于公安院校的在职民警应注意公安实战技能课程的传授和实战经验相关课程的培训;而学历较低的在职民警,则应侧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再次,“二学历”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及灵活可变的授课时间等因素。许多“二学历”教育主体都来自公安系统的各个部门,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这些专家可以成为兼职授课教师,同时不同专家也会带来不同的授课方式,有些或以讲座为主,有些或以学术讨论为主,有些或以实战培训为主。并且“二学历”教育的主体大多要受工作时间的制约,且大多数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二学历”教育的授课时间,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多变。

篇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一般可分为四种: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知识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可分为七类: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求知欲、道德体验、美的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三维目标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分别操作。“过程与方法”可以作为“知识与技能”生成的导控保障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作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而体现其价值,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高效和优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可以作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的凭借与途径,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方法与手段;“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服务于过程的体验与反思、方法的习得与训练。

其次,“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三维目标尽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对学生的具体需要可以各有侧重、互为目的,但从学科教学的总体上说,“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三维目标的逻辑结构寓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之中,三维目标教学的特点也蕴涵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特点之中。脱离了“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结构必将失衡,并失去其应有意义。

篇6: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一、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制定看似简单容易,不值得深究,实际上从新课程理念考查,就会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草率盲目,兴之所至,不假思索,或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如只要是揭露类的文章,就定为“认识……社会的罪恶”;只要是歌颂类的文章,就定为“学习……精神”。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科学性相当强的严肃而慎重的工作,怎能这么随便草率?

其二,大而空,笼统模糊,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了解”、“体会”、“品味”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鲁迅,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未免空洞模糊。“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而又清晰”,(施良方《课程理论》,P66)笼统模糊则无法落实。

其三,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学目标大都是一个个肤浅的、答案明显的、没有思考价值的知识性问题,这是造成封闭、机械、僵化的教学的主要原因。一位教师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总共列出十道练习题,带领学生做完这十道题,教学就结束了。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细细读一遍,更不要说情感上、心灵上有多少变化和成长了。

所有这些,都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来。制定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布卢姆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三类又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分为若干层。比如《背影》的目标可作如下分层:

(一)认知目标(其中渗透技能目标)

?知识:了解朱自清的简况与主要著作,掌握本文16个生字新词。

?理解:陈述本文细节描写的精妙。

?评价:体会本文借助父亲背影串联情节的技巧。

?运用:掌握本文行文的思路。

(二)情感目标(其中渗透技能目标)

?知识:了解本文表达的父子深情。

?理解:掌握本文细节描写的美感。

?评价:体味并准确理解用细节串联情节表达情感的美妙。

?运用:掌握本文以真情、真感著真文的特点。

&nbs

篇7:新课程《匆匆》含课时目标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四、课前准备:

1.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等散文。

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五、教学方法:

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采用设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主席称为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他是谁?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简介: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

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

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4、布臵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重点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

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过程: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

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

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

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

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

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

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

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

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2、精读第4自然段。

(1)作者面对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无痕迹的日子觉醒了么?他心里

在想些什么呢?(自责、后悔……)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给大家听吗?把觉醒读出来。

(2)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引导:在这段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下面两句话: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

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茫然、后悔和伤感。

(4)面对时光的匆匆,作者心情怎样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他的感受?(叹息)

引导: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他在叹

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吗?

3、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4、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5、交流名言警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

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

(三)、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三年级曾学过的-----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八、布臵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记自己整理的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

九、附板书:

匆匆

1(1)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去不复返----排比、反问)

2(2--4)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跨过

飞去溜走闪过如轻烟如薄雾

(无奈惋惜----排比、比喻、拟人)

3(5)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总结。勿谓时间短,既过难再获

(珍惜时间---排比、反问---首尾呼应)

篇8: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一、《新目标英语》对学习策略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2]那么, 如何教授学习策略?是集中式?分散式?还是附属教学式?有学者认为, 集中式教授需要特定的时间, 实施起来颇有难度;分散式教授则对策略的强调不明显, 容易被忽略, 学生也很难把策略一体化;附属教学式, 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 把学习策略交织安排在语言学习课程当中, 作为其有机部分, 让学习者在完成语言学习后, 花一定时间反思, 并尝试把所学知识迁移到课程其他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新目标英语》, 是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它采取附属教学式的布局, 加入了“自我检查 (Self Check) ”这一栏目。初中三年安排的五册教材, 每册12个单元, 每单元由A, B两部分和“自我检查”组成, 集中体现了设计者的学习策略理念。在此, 笔者按照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方法, 以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为文本, 探讨教材设计者对教授初中生学习策略的要求。

先看上册教材对教授学习策略的安排部署。

(一)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使用认知过程中的有关知识, 采用计划、监控和评估的手段, 对语言学习进行控制, 是属于较高层面的技巧, 有管理功能。在《新目标英语》中, “自我检查”的第一部分“单词自查”着重于自我评价策略, 让学习者以准确和完善作为标准对自己的语言学习结果进行检查。第二部分“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五个新单词”着重自我监察策略, 让学习者纠正自己话语中的语法、语音、词汇、语言的不得体之处, 在纠正中注意到新的知识项目并记录下来。这两项元认知策略贯穿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始终, 可见编者对元认知的重视程度。其他项目, 如计划、监控等, 因其自身无法作为技巧单独展示的特点, 暂时未多介绍。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各项在第三或第四大题中相继出现。

(二) 认知策略

1. 视觉形象策略

Unit 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write the conversations.Is this/Is that...?Yes, it is./No, it isn’t.Is that your backpack?No, it isn’t.

Unit 3:Look at Mary’s photos of Beijing.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s.

这两单元鼓励学习者利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新信息, 如在失物招领处找回自己的东西, 看照片完成对话等。

2. 迁移策略

Unit 4:Read the note and draw the room.

Unit 7:Read the note and fill in the price tags.

Unit 12:Zhao Jie doesn’t think he is a good student.Here is his notebook about his studies.

Write to Zhao Jie and tell him about what subjects you like.

这三个单元着眼于鼓励学习者使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新的语言学习任务, 如上文中的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图画和标签以及根据脚手架材料写回信等。

3. 重新组织策略

Unit 5:Write numbers in the boxes to make the conversation.

这一单元是把一段对话打乱顺序, 让学习者按内在逻辑排序, 重新排列组合, 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4. 目标语资源策略

Unit 8:Look at the photos of these famous people.Try to find out their birthdays.

本单元通过对几位名人生平的探究, 鼓励学习者利用课外资源, 并使用目标语进行扩展。

5. 推测策略

Unit 9:Look at Tom and Mike’s desks.What kind of movies do they like?Write your ideas about them.

本单元让学习者观察主人房间的布置摆设, 来推测他们对电影的偏好, 鼓励学习者发现不同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三) 社交/情感策略

Unit 1:Introduce two classmates in the cards below.

His name is______.His first name is______.His last name is______.His telephone number is______.

Unit 6:Ask your classmates what they like to eat for lunch.

Find someone who likes to eat the same lunch as you.

Unit 11:Design a survey to find out what your classmates do on weekends.E.g.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Tell the results to your classmates.

这三个单元训练学习者的协作策略。要顺利完成任务, 他们必须共同学习以获取反馈, 汲取信息, 如获得同学电话号码, 调查午餐内容和周末时间安排等。

整册教材共安排了以下内容 (见右栏表1) 。

七年级 (下) 册则以较多的篇幅, 强化了演绎策略 (有意识地引用规则去表达或理解第二语言) 和迁移策略 (使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新的语言任务) (见右栏表2) 。

这些策略有的指导总的学习方法, 有的指导具体活动。它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唤醒学习者的策略意识, 涉及范围既有语言活动, 也有非语言活动, 因此对学习者既造成间接影响, 也有直接影响。

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五步法”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 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

很多学习者会无意地运用各种策略, 但没有上升到学习策略的角度看待这一行为。教师要传授学习策略, 首先就要调查学生已知的方法, 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调查, 可以有多种方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一种。笔者通过调查活动, 努力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是与语言学习并驾齐驱的一部分。

(二) “有声思维”法示范

在具体语言学习过程中, 笔者用自言自语法把大脑中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听。例如, 在处理第八单元时, 笔者与学生一道在互联网上查找鲁迅、李四光、牛顿等名人的生日, 并从网上免费百科全书中下载了一段关于居里夫人的介绍。教师用“有声思维”把自己通过上下文、前后缀、图文结合等方法进行阅读的过程, 采用简单的口头语描述给学生听,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阅读技巧。

(三) 学生尝试

《新目标英语》是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而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与实践。在课堂中, 从具体的小处入手可能更为实际。例如, 让学生听问路的一段对话, 分析说话者运用的“Excuse me, Could you...?”“Pardon?Can you say it again?”“Did you mean...?”等句子都属于什么交际策略, 给他们以什么样的启示;或者给学生一个作文题, 让他们先用“头脑风暴”法写出所需要的关键词, 然后讨论合作策略与独自学习各有什么特点。

(四) 评价策略运用情况

策略的运用因事、因人而异, 学生自身情况各异, 对策略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 教师可以知道某一次策略对哪些学生有益, 以决定下次课程的设置与进度。

(五) 鼓励学生把所学策略迁移到新的学习材料中去

一次的尝试, 不等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策略。只有多次实践, 在摸索中总结经验,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 策略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更好地解决语言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优化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O’Malley, J, M.&Chamot, A.U. (2001)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上一篇:孩子的百日咳是父母传染的 打疫苗时间特别重要下一篇:个人现实表现材料范文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