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2024-04-27

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通用7篇)

篇1: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治”的稽查工作思路,采取实地稽查和调账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严厉地打击了偷税漏税活动,保证了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在新形势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的经验,为治理税收环境,整顿税收秩序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创新稽查思路 不断完善稽查体制 在“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下,我们从完善体制入手,充分发挥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稽查有效手段。 积极推行“动态稽查”:XX年机构改革后,我局从完善体制入手,按照稽查工作的要求,应用现代统计学和日常管理经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结合的动态选案方法,改变了过去稽查选案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大提高了科学性、准确性、预见性,有效地提高了稽查选案的准确率。 积极试行“公示稽查”:我们在稽查工作中,对企业实施查前公示,督促企业自查自纠。上半年,我们先后对227户企业实施了查前公示,企业共自查出税款486万元,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 积极推行效益稽查:XX年,我们针对目前房地产、集贸市场、加油站、网吧、装饰装潢业、房屋出租业管理不规范、税收漏洞大的情况,日常稽查要加大对这些行业的稽查。并以查假票、查假帐、查假申报为主要内容,狠抓税务稽查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规定稽查选案中标率、查补入库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要分别达到60%,80%,10%,100%,案件审理科将考核指标纳入了目标考核中,并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将指标与奖金、待遇挂钩,有效促进了稽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稽查质量的提高。 实行涉税举报案件分类管理制度:对涉税举报案件按照案件来源、举报偷税性质、举报内容翔实程度等实行a、b、c等级管理,使举报案件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实行等级稽查员制度:我们在稽查系列中推出了等级稽查员制度,对稽查人员经过业务考试、综合评定等办法,确定稽查员等级。规定只有二级以上稽查员才能担任主查,并享受稽查津贴和相应的待遇。这一制度实施后,不仅进一步完善稽查体制,也增强了干部学业务、创业绩、保持量、争先进的思想意识,现在全局100%的干部通过了三级稽查员评定,10名干部被评为二级稽查员,3名干部评为一级稽查员。   二、实施稽查新办法 发挥稽查的监督管理职能 围绕省局开展的“依法治税年”活动,我局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以查办大要案为中心,以专项检查为主线,以复检为保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实现了由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的初步转变,实现了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 1、开展重点户检查,促使税源大户在依法纳税方面做出表率。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税收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每年都把把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列为必查对象,实施年年检查,以期通过检查,使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在法制的轨道上年年有新的进步,在依法纳税方面做出表率,带动全区纳税单位和个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2、开展热点检查,解决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富拉尔基的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从事建筑业的单位和个人日益增多,但由于在房地产开发、审批项目上税务部门与计委、城建、房产、规划等单位之间没有健全的信息交换机制,在税收上导致对建筑安装的单位及个人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对建筑安装业的税收征管不能及时到位,致使该项税收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地开展了税务检查。通过对20户建安企业的检查,查补税款190万元,并初步摸清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这些情况归类、汇总,积极反馈,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信息。为促进全区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3.开展行业检查,解决共性问题。XX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对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交通运输四个行业的税收检查。运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基本解决了这四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税务简报》形式在全局传送,为指导税收征管工作,起到了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  4.依据全区实际,开展针对性检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区汇聚了一大批施工企业和外来建筑安装队伍,这其中不乏有一批企业既无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又不办理登记、纳税申报,从而逃漏了应交纳的税款。为此,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外来驻富施工单位的税收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仅就建筑、道路施工等就查补税款133万元。这不仅堵塞了税收漏洞,促进了收入而且也使企业能在税负公平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5.开展回访检查,检验检查效果。所谓回访检查,就是对曾被检查过的企业进行复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前次检查的纠正情况。通过对部分企业回访检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能够根据被查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落实整改意见。但也有部分单位我行我素,屡查屡犯,纠错仅仅停留在口头,并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将整改意见落到实处。对这类企业查而再犯的税收问题,我们依据政策,从严处理。回访检查,查出了问题,也检验了检查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企业存在的侥幸心理,有效地堵塞了偷漏税的漏洞。     6.加强部门协作,打击偷抗税。税务检查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查处重大的偷抗税案件,更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而,加强部门协作,对稽查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公安局经侦科等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对偷抗税事件,在调查处理中,不搞孤军作战,而是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共同调查取证,实行紧密的协作,使案件处理做到了及时、正确。   三、采取稽查新措施,发挥稽查的收入职能 税务稽查在堵塞漏洞,打击涉税犯罪,维护税收秩序,提高征管水平,组织税收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的经济格局,使得纳税主体多

样化,纳税人经营分散、地域广阔,在银行多头开户,现金交易大量存在,加上管理上没有到位,使得税务机关税源控管困难,对纳税人收入、经营情况难于掌握。同时有些人没有纳税意识,对缴税、摆正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缺乏正确的认识,能少缴税就少缴;有些人死猪不怕开水烫,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有的态度,税务部门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还有些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匮乏,一时难以缴清。我局每年税费收入任务超过一亿元,但每年的任务缺口都在3000万元以上,一部分靠清理欠税,一部分就要靠稽查的查补税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从克服征管中存在的查补税款入库难问题,实现稽查在组织收入的作用.新税收征收管理法颁布后,我局提出了“执行不到位,稽查无作为”的口号,要求提高稽查执法强度,发挥稽查的震慑力。我们首先开展送税法进企业活动,尤其是金融保险企业,向他们宣传新征管法关于有关协助税务机关扣缴税款的规定,使他们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扣缴税款。其次依法运用法律手段,先后查封、扣押11家单位部分商品和财产,并于去年举行了抵税物品专场拍卖会,成交额60万元,有了地打击乐偷逃税行为,为国家挽回大量损失,并有效地震慑了税收违法犯罪分子,教育了人民群众,维护了税收秩序,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为组织收入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实行了地域户籍管理制度,有效地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有效控制和掌握税源出发,实行了全员参与的地域管理,使分局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达到了四准:开业停业准、申报情况准、经营状况准,税源状况准,为稽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XX年、XX年每年的查补入库额都在500万以上,占税收计划的5%。 四、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由于随机选案稽查人员对纳税人的基础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为确保收入和稽查面使稽查工作多停留在就帐论帐上,不能够全面,客观的针对企业的经营,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有些稽查户存在着查不全、查不透、出现“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的怪现象。 2、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资本渗透到社会的各行业。征纳双方关系,越来越变的对利和尖锐。纳税人的偷税手段越来越隐蔽,工具越来越先进。而我们的传统和方法,传统取证工具,以不能适应。加之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和部门配合,稽查工作很难发挥,快捷多变的打击偷、逃税的作用。 3、由于稽查工作担负着组织收入的任务,使稽查工作经常将有限的人力投向重点税源大户,而税源大户重点企业往往又是我们“双评“工作的评议单位,税收任务和”双评“工作的相互交叉,服务与执法的相互矛盾,使我们在稽查案件处理上存在着“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还造成稽查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针对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达不到“解剖麻雀“打击一个,震摄一片”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税收征管上的“两极分化”达不到以查处管的功效,影响税收征管的水平。 4、税收的整体性,决定了税务稽查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所以税收稽查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要同公民、纳税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水平相适应。税收稽查的法制化可以领先于社会,但不能相互脱离。税收稽查的各项管理指标、指令只能是稽查工作的动态反应和参考,决不能成为税收稽查工作的最终目的。税收稽查工作归根到底要为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服务。市场经济下,指标应是指导性的而不能是指令性的。指标要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征管质量、征管基础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充份的发挥税收稽查在税收工作中“轻骑兵”的做用。 总之,今后我们在稽查工作中将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不足,虚心学习兄弟局好的做法,工作中不断探索稽查工作的新思路。研究和了解掌握稽查工作的新动态,力争将我局的稽查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上一个新台阶。

篇2: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一、创新稽查思路 不断完善稽查体制在“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下,我们从完善体制入手,充分发挥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稽查有效手段。积极推行“动态稽查”: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从完善体制入手,按照稽查工作的要求,应用现代统计学和日常管理经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结合的动态选案方法,改变了过去稽查选案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大提高了科学性、准确性、预见性,有效地提高了稽查选案的准确率。积极试行“公示稽查”:我们在稽查工作中,对企业实施查前公示,督促企业自查自纠。上半年,我们先后对227户企业实施了查前公示,企业共自查出税款486万元,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积极推行效益稽查:2002年,我们针对目前房地产、集贸市场、加油站、网吧、装饰装潢业、房屋出租业管理不规范、税收漏洞大的情况,日常稽查要加大对这些行业的稽查。并以查假票、查假帐、查假申报为主要内容,狠抓税务稽查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规定稽查选案中标率、查补入库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要分别达到60%,80%,10%,100%,案件审理科将考核指标纳入了目标考核中,并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将指标与奖金、待遇挂钩,有效促进了稽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稽查质量的提高。实行涉税举报案件分类管理制度:对涉税举报案件按照案件来源、举报偷税性质、举报内容翔实程度等实行A、B、C等级管理,使举报案件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实行等级稽查员制度:1999年我们在稽查系列中推出了等级稽查员制度,对稽查人员经过业务考试、综合评定等办法,确定稽查员等级。规定只有二级以上稽查员才能担任主查,并享受稽查津贴和相应的待遇。这一制度实施后,不仅进一步完善稽查体制,也增强了干部学业务、创业绩、保持量、争先进的思想意识,现在全局100%的干部通过了三级稽查员评定,10名干部被评为二级稽查员,3名干部评为一级稽查员。

二、实施稽查新办法 发挥稽查的监督管理职能围绕省局开展的“依法治税年”活动,我局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以查办大要案为中心,以专项检查为主线,以复检为保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实现了由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的初步转变,实现了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

1、开展重点户检查,促使税源大户在依法纳税方面做出表率。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税收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每年都把把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列为必查对象,实施年年检查,以期通过检查,使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户在法制的轨道上年年有新的进步,在依法纳税方面做出表率,带动全区纳税单位和个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2、开展热点检查,解决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富拉尔基的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从事建筑业的单位和个人日益增多,但由于在房地产开发、审批项目上税务部门与计委、城建、房产、规划等单位之间没有健全的信息交换机制,在税收上导致对建筑安装的单位及个人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对建筑安装业的税收征管不能及时到位,致使该项税收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地开展了税务检查。通过对20户建安企业的检查,查补税款190万元,并初步摸清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这些情况归类、汇总,积极反馈,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信息。为促进全区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3.开展行业检查,解决共性问题。2001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对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交通运输四个行业的税收检查。运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基本解决了这四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税务简报》形式在全局传送,为指导税收征管工作,起到了稽查促进征管的作用。4.依据全区实际,开展针对性检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区汇聚了一大批施工企业和外来建筑安装队伍,这其中不乏有一批企业既无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又不办理登记、纳税申报,从而逃漏了应交纳的税款。为此,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外来驻富施工单位的税收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仅就建筑、道路施工等就查补税款133万元。这不仅堵塞了税收漏洞,促进了收入而且也使企业能在税负公平的条件下平等竞争。5.开展回访检查,检验检查效果。所谓回访检查,就是对曾被检查过的企业进行复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前次检查的纠正情况。通过对部分企业回访检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能够根据被查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落实整改意见。但也有部分单位我行我素,屡查屡犯,纠错仅仅停留在口头,并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将整改意见落到实处。对这类企业查而再犯的税收问题,我们依据政策,从严处理。回访检查,查出了问题,也检验了检查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企业存在的侥幸心理,有效地堵塞了偷漏税的漏洞。6.加强部门协作,打击偷抗税。税务检查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查处重大的偷抗税案件,更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而,加强部门协作,对稽查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公安局经侦科等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对偷抗税事件,在调查处理中,不搞孤军作战,而是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共同调查取证,实行紧密的协作,使案件处理做到了及时、正确。

篇3: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改革与创新是新经济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永葆生机与活力、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我党全力推进党建工作的动力支持。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 我党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开局面、提升水平, 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才得以贯彻落实。积极探究新思路, 健全新体制, 实现新突破, 不断开创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1 创新思想观念, 明晰党建新思路,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适应性

观念创新是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创新企业党建工作,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思路。从目前企业党建实际看, 当前要妥善处理两个关系, 在具体执行环节, 要在五个“点”上下功夫。

两个关系:一是企业党建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党建工作来凝聚人心, 夯实思想基础。反过来又能够有效地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 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促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因此, 企业党建与科学发展,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是务实与务虚的关系。有的管理者片面的认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比较务虚, 而经济工作务实。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员工, 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助推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党建工作恰好是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主要途径, 因此, 党建工作做的是实功, 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等重要。

妥善处理企业党建与科学发展、务实与务虚两方面的关系, 就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具体执行环节, 仍需注重五个“点”: (1) 突出重点, 加强学习, 力求在理论上寻求新突破; (2) 突破难点, 配强力量, 力求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3) 找准支点, 创新载体, 力求在企业发展上开辟新途径; (4) 打造亮点, 塑造典型, 力求在示范带动上创造新经验; (5) 把握脉点, 完善制度, 力求在整体推进上形成新机制。

2 创新涉足领域, 丰富党建新内容,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辐射性

新经济时代, 企业党组织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心, 不断创新党建内容, 努力拓宽涉足领域。在认真贯彻十七大政策方针的同时, 也要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实际, 准确把握我党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的主线, 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指导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措施和行动方案, 把握机遇, 狠抓管理, 做好对标, 推动企业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3 创新保障机制, 构建党建新格局,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整体性

3.1 健全保障机制

(1) 健全党建责任机制。构件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 统筹规划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 完善配套的监督考评制度, 明确党建工作的大方向及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切忌冒进。 (2) 健全党建工作日常运行机制。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统一部署党建工作任务, 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同步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者相互促进, 同步发展。企业党组织要调整好整体规划与分类指导之间的关系, 将二者有机整合, 形成延续企业党建工作的助推力。此外, 要坚持原则, 逐步健全企业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党支部日常工作制度、党内工作会议制度、党内表彰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等。 (3) 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以“细化、量化、科学化”指导党务工作, 立足企业实际制定工作目标, 逐级落实责任制, 将“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业务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4)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合理利用激励方式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 为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的党员干部提供一个公平的晋升平台。同时,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定期组织谈心活动, 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党内结对帮扶制度, 增进与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思想引导, 为党员提供真诚服。

3.2 创新执行方式

创新执行方式, 即立足企业实际, 探寻一种全体党员干部普遍支持的贯彻落实党政方针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方式。通过创新执行方式, 可防止党的方针大政和企业管理制度不浮于形式, 真正成为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推进器”, 以形成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一级促一级”的良好格局, 确保党建工作“事事有人管, 时时有人抓, 处处见成效”。

4 创新工作方法, 探索党建新途径,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灵活性

基于以往企业党建工作中总结的工作方法, 结合新经济时代赋予党组织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不断创新方法途径, 以期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首先要实现四个转移:一是从注重常规性、事务性工作, 转移至关系企业党建全局的关键问题上来;二是从开会、发文件等一般性指导, 转移到抓根本、打基础、固本强基上来;三是从面上部署、总体要求, 转移到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上来;四是从埋头拉车、孤芳自赏转移到开拓开放、相互学习上来, 改变“上下不沟通、横向不联系”的现状。其次要积极运用新手段。在党建工作中引入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科学和领导科学, 运用现代管理和系统管理理论, 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同时, 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和先进科技手段, 加强党建硬件设施建设, 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逐步走出一条依靠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加强企业党建的新路子。

5 创新活动载体, 搭建党建企业新平台,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企业党组织应该准确把握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主题和中心工作, 强化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敦促其树立政治信仰和责任意识,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 如党务知识竞赛、党员交流讨论会等, 促使党建工作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 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注重五个原则:第一, 政治思想原则。企业党组织要立足实际, 基于党建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寻求新的载体, 切实解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的问题和矛盾, 切忌南辕北辙做无用功;第二, 激励带动原则。首先对个体采取激励措施, 进而一点带面形成整体效应;第三, 促进工作原则。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创新载体, 保证新载体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以免其成为脱离实际、哗众取宠的花架子;第四, 广泛认同原则。新载体要充分考虑党员的兴趣点, 迎合大部分党员的需求, 这样才能赢得党员干部的支持, 激发其工作热情, 更好的服务于全体员工;第五, 精炼准确原则。新载体的形式不仅要追求创意, 同时要满足大众需求, 体现准确性, 以免产生误导作用。

6 结束语

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就是要反应大众需求, 体现时代特征, 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增强吸引力, 力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体现出企业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企业党组织必须立足企业实际, 着眼大局, 统筹规划,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 推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伟.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J].农电管理, 2000 (10) .

[2]许力双.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 2009 (09) .

篇4: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一、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缺乏创新

企业的党建工作一直存在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影响

一直以来党建工作都是进行优秀党员评选、组织党内活动,召开党内会议等。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使得党建工作缺乏创新,绝大多数党支部的活动只是按照党委的工作安排应付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手段,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再加上党员流动性大,部分党员长期出差不能参加组织活动,党支部又没有充分发挥思想导向的作用,致使一些党员党性观念逐渐淡化,职工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性逐渐弱化,党组织感召力下降。

2.创新管理的形式过于单一化

在企业内部虽然长期倡导创新党建管理工作,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经常出现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情況。例如,比较常见的就是“建立健全制度”,每年全国各地就关于党建工作制度可谓是名目繁多、花样百出、数不胜数。但是这些制度却不能长期坚持。又如:有的企业会设计“几大行动”“几大工程”“几大计划”,又或编些数字名称,诸如什么“123工程”“235计划”之类的,虽然名称变化了,但是实际的创新管理内容仍然不变,使得创新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总之,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企业的党建管理人员必须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的束缚,大胆尝试,勇于作为,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地谋划机关党建工作。

(二)改革发展任务艰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由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变革的迅猛发 展,使企业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这种经济时代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 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以不断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虽然是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发展任务使得经济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发展目标,而忽视了党建工作,使得企业内部的腐败情况严重。在现实工作中“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党建工作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总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抓也可不抓也可,对业务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使得党组织成了“虚职”,有组织无活动,有形式无实质;党员成了“虚牌”,混同于普通员工,甚至工作还不如员工;员工对入党的态度“冷漠”,认为入不入党无所谓,对党的认识比较淡化。这些情况必须尽快转变,因为实践证明,要使企业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求就必须要重视党建工作发展。

(三)市场经济落差影响

随着企业市场化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职工与外界的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多,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盲点”和“空白点”。例如:目前职工对于网络信息获取更多,而目前网络针对党建工作的正面信息较少,多数员工对党建活动缺乏信心。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融入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造成部分人的期望值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落差,心理失衡,影响职工队伍稳定。例如:企业职工的心理平衡与不平衡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职工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其他行业的人作比较,也同个人的历史收入作比较,出现经济落差后就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党员也有这种心理影响,为企业奉献,带来非党员员工进行积极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少。

二、改革创新精神为企业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

1.“融合”转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国有企业党的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企业要将党建工作的全面融合做为出发点。因为党建工作必须要融合在生产活动之中,将党建工作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制度之中,使得党建工作不是口头上的,而应该是从制度方面融合加强党建工作的随意性,确保制度管理的完善和长期性。例如:多数党建工作人员也会担任相关的生产管理工作,使得党建工作更贴近群众。另外,党建工作的融合要联合企业内部的各个组织,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工会组织等都是党建工作融合的主要群体。

2.“实功”转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实际发展的前提下,党建工作必须追求“实功”,实现从虚到实的转变。本着党建离不开生产经营,生产经营也离不开党建指导的思想,随着矿区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调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主动参与经营管理,改变了就党建抓党建的“务虚”局面。

3.“责任”转变

改革创新精神要求党建工作要保证实现全面的群众影响,因为任何脱离群众的党建工作都是不成功的,也是无实效的。在改革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党建工作要结合群众团体,就必须要实现“责任”转变。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影响群众的责任;在工作方法上要重视对职工工作责任态度的影响和效果评估;在工作范围上要尽可能扩大空间,保证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在工作管理方面要交叉管理,保证工作对职工影响的辐射能够有实效作用。

nlc202309040440

三、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实现多角度融合

为了转变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形式的现状,在改革创新精神的影响下企业要推行创新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的多角度融合,确保党建工作有新的局面。具体的融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观念创新

企业的领导组织必须要建立“企业要发展,党建必先行”的大局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党组织的主体是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由此决定了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2.多角度融合

党建工作要融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例如,班组文化建设,推动班组管理、强化安全培训、联合工会、联合人力资源培养等都是有效的融合。为了确保融合的实效作用,必须要保证实际效用。例如,通过班组文化建设发现了优秀的班组工作人员,就要对这些职工开设“绿色通道”,以党组织为基础培养他们进行培训,确保企业发展有更多的人才,而这种发展也是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完美融合。

(二)功绩承诺,实现创新服务

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党建工作也要配合发展任务,推行功绩承诺的党建管理,实现创新服务。具他来讲,要转变党建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征订一下报刊、收缴一下党费、发展几个党员、帮扶一下贫困的传统模式,要樹立“坚持高标准、创造性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思想。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思考工作,不坐等上级指示;主动提供服务,不坐等别人上门;主动开展工作,不事事按部就班,要开展主动服务。例如:在企业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党建工作要适当组织娱乐活动,让职工有放松的心情,以便更好地工作。同时,要在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党组织形象树起来”,积极推行“服务群众联系卡”“党员挂牌制”,“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服务活动,使党员有岗有责、有事可干,增强党员群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之,在改革任务下要完善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实效工作,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使党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就必须要立足改革创新的精神主旨,转变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推行创新管理,实现多角度融合;实效功绩承诺,实现创新服务,全面确保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更实用当前改革开放的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篇5: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雷灯照: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打造四支国家级科技航母舰队,是2013年以来,濮阳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创新发展思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提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努力打造四支国家级科技航母舰队的宏伟构想。

一是打造“濮阳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航母舰队”,命名为“企业号”。以濮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基础平台,把各县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规范整合,组团发展,一体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资源,共同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2013年11月,濮阳市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层层筛选,参加了科技部答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打造“濮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航母舰队”,命名为 “农业号”。着力打破行政区划,以濮阳市开发区农业园区核心区为平台,整合示范区、辐射区内的农业科技园区,纳入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体系,享受国家的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濮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航母舰队。2013年9月,科技部批准濮阳市农业科技园区为“河南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号”航母舰队率先入列,濮阳市10年创建的愿望成为现实。目前,该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2万亩、示范区面积10万亩、辐射区面积100万亩。核心区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科技型龙头企业3家,建有农产品加工、高档蔬菜和花卉种植、信息服务仓储物流、花卉苗木新品种展示及休闲观光4大产业园;示范区涵盖濮阳市开发区、华龙区、濮阳县和清丰县四个县区;辐射区将辐射整个濮阳市及周边城市,整个科技园区拥有各类科技型龙头企业60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航母战斗群”。

三是打造“濮阳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航母舰队”,命名为 “进步号”。2013年,濮阳市加大创建第二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力度,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县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提高濮阳市的整体科技实力。2013年11月,濮阳市再次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清丰县、华龙区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全部通过了考核。濮阳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航母舰队编队入列。

四是打造“濮阳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航母舰队”,命名为“持续号”。2013年12月,濮阳市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河南省第三个以省辖市为主体创建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目前,濮阳市华龙区和清丰县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乐县和范县是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濮阳县和台前县也有了较好基础,上下联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刊记者:雷局长,咱们濮阳市再次创建成功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是我国对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综合性最高评价,您觉得濮阳的城市创新力和科技实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雷灯照:说到这一话题,我们感到很自豪,又有很大压力。 就濮阳的城市创新力和科技实力而言,我们觉得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逐步增加。2011年濮阳市财政科技支出1.4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21%,其中市本级5 572万元,占1.70%;2012年濮阳市财政科技支出1.8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22%,其中市本级7 207万元,占1.74%,两年均超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要求。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77项(其中国家项目42项、省项目132项)。项目实施投入科技经费12 765万元,撬动企业投入99 850万元,实现产值75.61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3项,市科技进步奖120项。申请专利3 291件, 授权2 32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居全省第5位。

三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2011年以来,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家,居全省第9位。培育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7家,居全省第7位;培育濮阳市创新型示范企业13家,总数达到27家。培育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9家,总数达到15家,居全省第4位;培育濮阳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6家,总数达到12家。

四是创新载体不断丰富。2011年以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7家,居全省第13位。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其达到43家。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9家,其达到16家。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 全省仅有4家。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达到2家。组建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家。培育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

本刊记者:华龙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清丰县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全部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说明我们濮阳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做法和措施?

雷灯照: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们不断创新思路,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出台政策,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2013年,濮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重点解决了工业强市战略、科技投入、体制创新等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第一,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13年,安排工业领域重大重点科技项目40项,经费1 500余万元,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促进产品升级。中原特车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丛井钻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远销委内瑞拉。贝英数控的高速铁路轴承数控磨床, 成功解决了磨削精度重大技术难题,填补了省内空白。第二,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成效显著。濮阳市诚农公司的“蔬菜新品种引进及标准化育苗技术研究”,实现了育苗管理标准化,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带动2 000余农户。第三,突出民生改善,实施民生科技创新工程。巨烽能源的生物质能供暖系统,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科技惠民计划。

三是着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第一,推动濮阳、范县、 台前三县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科技发展。濮范台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工作及时跟进,2013年面向濮阳、范县、台前三县投入科技经费1 060万元,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0项,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第二,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扶持县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2013年,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台前的羽绒、范县的稻米产业化开发得到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台前县成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范县成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目前,濮阳市6个建制县区中5个成为国家和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区,居全省前列。

四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3年,濮阳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3年濮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20亿元,同比增长25%;濮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入孵企业9家,在孵企业达到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管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五是着力抓好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2013年,我们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引进来,走出去,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成功举办了6次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目前,濮阳市共有290家企业与国内247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359项,濮阳市产学研合作工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2013年5月,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濮阳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濮阳市企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4项,签约金额3.6亿元。2013年7月,邀请西安交大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濮阳市14家企业,进行科技服务。

六是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启动了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发明专利提升试点工作。2013年申请专利1154件,同比增长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5件,同比增长28%。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个,省级优势培育企业和区域各1个,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3个,优势培育工作居全省前列。

本刊记者: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融资难是普遍问题,濮阳在科技金融等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和优惠扶持政策?

雷灯照:在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投入保障机制。2013年在出台《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时,我们重点对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措施。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踊跃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切实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经费法定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公共支出比例不低于1.4%,县(区)不低于1.1%。用足用好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要求到2020年,濮阳市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5%。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专营科技支行,对设立科技支行的金融机构,除贷款贴息外,财政资金给予一次性开业奖励。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科技投融资专项基金,综合运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地方性债券等手段,逐步建立“投、保、 贷、补、扶”一体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12年出台了《濮阳市关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100万元,建立了质押融资项目数据库,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2013年又出台了《濮阳市专利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惠成化工单笔专利质押融资贷款达到2 500万元

本刊记者:请问雷局长,2014年,濮阳的科技工作思路有什么新的亮点?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雷灯照:今年濮阳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抓手(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突出六个着力(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着力抓好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着力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推动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科技发展,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七大科技工程(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民生科技创新工程、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打造四支国家级科技航母舰队,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组织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围绕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七大科技工程,安排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0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及现代农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围绕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的科技计划项目,分类指导企业科技创新。

二是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大各类创新型示范企业培养力度,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市级以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6家。丰富发展创新载体,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

三是着力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民生科技创新工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总体部署,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关键问题。

四是着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弥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短板。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搞好与濮阳市签约的20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 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托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工程建设,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五是着力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六是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修订完善《濮阳市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区技术协同创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

七是着力支持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科技发展。支持三县建立一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三县发展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八是整合科技资源,继续打造好四支国家级科技航母舰队, 提高综合科技实力。

九是推动科技管理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实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完善科技业务网上办事大厅, 全面开放濮阳科技数字图书馆,办好9600175科技服务热线,完善科技服务手段,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是转变作风,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篇6: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5年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扩大了100多倍;2006年,网络音乐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50%;网络动漫持续升温,涌现出一批深受欢迎的原创作品……

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已经在3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1、网络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发,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未来5年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内容与技术携手,发展和管理并重,重点支持原创环节。基于当前我国网络游戏运营环节比较强大而原创开发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文化部、信产部提出要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2部门还联合筹建“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主要开展动漫游戏等相关数字娱乐产业的培训、研发、产业孵化与国际合作。3、净化网络游戏,保护知识产权。2005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成了净化网络游戏工作联席会议,在网络游戏集中净化行动中,文化部先后查处了3批52个违法游戏及相关运营单位;同时,相关部门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社会反响良好。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各级主管部门应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此,我们要在以下5个方面勇于创新,抓出实效: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篇7: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

一是事业规模稳步发展。全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521所,在校生13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为我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79所,在校生76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广泛参与,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具有江苏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现代农业、数控、电子、计算机、汽车、旅游、商贸、财经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了200个实训基地、500个中职示范专业和8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现已评估认定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57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74所。三星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吸纳了80%的职业学校在校生。

三是改革创新实现突破。我省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在十大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了200个课改专业实验点和100个实验学校。为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全省成立了商业、农林、现代服务、建筑、旅游、信息、艺术等14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我省重点支柱产业领域。融合了400多所职业院校和700多家企业,形成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的可喜局面。各市积极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职教园区与地方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同步发展。成为我省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四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我省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大力拓展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教育等。近两年,根据省政府要求,我省职业院校积极开展退役士兵培训,共招收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学员近2.5万人,其中已完成培训的4700多名短期培训学员普遍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获证率达97%,有92%的学员实现了就业。

五、教育成效不断显现。2009年和201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江苏代表团中职组、高职组双双蝉联全国第一,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特别是中职组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唯一的团体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上,我省在4个项目的竞赛中获得征文、摄影、动漫3个项目一等奖总数第一名,设计项目一等奖总数第2名,江苏省教育厅获得唯一的组织工作特别贡献奖。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传统文化、制度设计、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为:职业学校整体办学条件还比较薄弱。南北、城乡和校际差距仍然较大;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理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与企业需要和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还不尽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还不够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机制尚未建立。纵观我省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可以说成绩与困境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省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有效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教育权利,实现顺利就业和有尊严生活的有效途径。作为与经济社会和国计民生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省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带来的新挑战,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省走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我省切实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三类产业的结构发生变化,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产比重快速上升,三产比重随人均水平提高而增大,2009年全省三类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6.4:54.1:39.5。其中,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软件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行业加速发展,支柱产业的构成明显改善。但目前我省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这要求我省职业教育加快调整布局结构、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在目前。我省制造业为主的基本产业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缺乏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和质量水平不高、靠低廉的劳动和资源价格向世界供给产品等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将面向大众和产业者的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切实提升工业水平和产品质量,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以改善民生和促进公平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第一位,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今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我省作为人口大省,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极其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加快,促使产业生产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就业岗位对就业者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求不断提升。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使得产业结构及其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许多原有岗位逐渐消失,新的岗位逐渐出现,对就业者的能力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一方面

使大批适龄青少年有条件充分接受基础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工人、新市民、复转军人等能够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致富能力,提升他们的生存本领、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进而在增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我省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早在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以教育的率先基本现代化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2007年,在党的全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第一次被明确写入了大会报告,成为重要的纲领性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我省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和完善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三大体系,最终达到国家《纲要》中提出的“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和“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站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真正实现面向全民、面向全社会,使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基础上,实现“上好学”的愿望,保障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机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迅速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以此为契机,全面谋划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确立了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我省不久将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的形式,正式公布未来5—1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优化发展方针。未来5—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整体上将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将坚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决心,继续保持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根据初中毕业生生源变化情况,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的布局调整,把职业学校调优调强。不断拓展职业学校招生对象和服务空间,广泛吸纳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农民工、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比例。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技能考核,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制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规模和比例。继续做好东西部对口支援和援藏援疆工作,促进西部和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为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贡献。

二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建立沟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其变化的渠道和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围绕岗位变化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设置课程,有效增强服务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紧紧围绕我省产业振兴规划、物联网建设和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专业设置调整升级的措施。职业教育将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通过职业学校和专业的重新布局。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形成合理分工,突出办学特色,打造优势品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打造优质职教资源。将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普遍提高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的水平和比例,推动争创四星级学校。着力推进高水平示范院校、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职业院校。启动高水平示范性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继续完善各级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在全省遴选并加快培养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我们将充分依靠该委员会及其各成员单位,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多样化、普及化。根据行业和产业的特点,将学校办到企业,将企业办到学校,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贯彻“德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式,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嵌入式,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式”的课程改革理念,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继续实施创业行动工程,大力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以创业创新创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弘扬“三创”新江苏精神。第一,全面深化创业教育,继续引导全省职业学校从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实践锻炼,积极鼓励、扶持在校生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主动的学习观和创造的价值观。第二。积极开展创新型学生的教育培养。省、市每年继续举办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围绕生产的、生活的、身边的技术。进行技术产品改造和制作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形成创新思维和习惯。第三,创优师生技能水平。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和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把提高师生实践动手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学生对新技术、新市场、新环境的适应性,切实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继续开展以“三创”为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表彰,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评价模式,着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上一篇:做能力和道德都好的语文老师下一篇:观杨善洲有感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