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善洲有感党课

2024-04-27

观杨善洲有感党课(共12篇)

篇1:观杨善洲有感党课

观看《杨善洲》《杨闇公》观后感

周末,单位组织了我们观看《杨善洲》《杨闇公》这2场电影。观看后被这位”草鞋书记”的先进事迹所感动, 也被杨闇公烈士追求真理、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兢兢业业做工作,踏踏实实为人民实事。退休后22年如一日的守候着家乡的大亮山,将光秃秃的“大亮山”培植出连绵不断的树林,影片中这位书记总是和书有着不解之缘,他爱树,爱种树,他的人生也像他种的一颗颗松树一样正直,朴素,不畏严寒。都说退休是是享清福的时候,可杨善洲书记退休不退志的精神为家乡为祖国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取得的伟大的成绩。那不是一个退休老人的余火残光,而是强大意志与伟大人格升华出的太阳般的力量,照亮着云南省的大亮山,也照到的我的内心。

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当下所有的年轻人学习,也提醒着我反思自己的不足,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尽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研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保持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杜绝利用职权之便,损害人民,损害他人利益。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人才。

《杨闇公》虽不是一部制作精良、考究的商业电影,也不是像《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场面恢弘的主流电影,在观看完这部制作朴实电影后在心灵上的震撼也是相当大的,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重庆早期党组织主要创建者杨闇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生动诠释了杨闇公坚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人生理想。哪怕是在面对敌人残酷折磨,哪怕是临死的最后一刻,杨闇公烈士用他钢铁的意志捍卫了共产党的信仰与尊严。

杨闇公、杨善洲这两位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承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把他们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时刻敲打自己。

2011年9月24日

篇2:观杨善洲有感党课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在我看来,这皆源于信仰的力量。杨善洲同志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正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使他做出了这一系列令人敬佩的举动。

因为信仰,杨善洲获得了一种快乐——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杨善洲同志的信仰让他对自身的价值坚定不移,并且终其一生以求实现。他的吃苦,他的耐劳,他的坚持都因为信仰而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快乐。这种恪守信念,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境界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把党员履职履责升华为对事业的乐观、激情和热爱,让日常工作变得有意义,有章可循,而不是只为工作而工作。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忠诚而执着。我们应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严以修身,一心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农民的儿子,能够体会群众疾苦,知晓群众心声,因而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我们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辈子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篇3:观杨善洲有感

——观《杨善洲》有感

最近,在党支部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看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给人以心灵的洗礼。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有限,我们就该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永恒的奋斗精神屹立而起,为世人所敬佩,永垂不朽。

整部影片朴实无华,讲述杨善洲的真实事迹,他 30岁担任县级领,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向我们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

他爱自己的家人。但是无论是作为儿子、丈夫还是父亲,杨善洲似乎都是不称职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父母安排好高档别墅,没有让自己的妻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早早准备好未来,让他们几辈子衣食无忧。看似无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他的正直和廉洁,他不仅让自己活得清清白白,他也让自己的家人活得问心无愧、平静安宁。

他爱身边的他人。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他们。平民书记实至名归。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他爱生活的环境。

杨善洲为了人民为了党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该该享享清福了吧?而他又开始了另一段征程的跋涉,他竟然做起了新时代的“愚公”!只是,他不是“移山”而是“造林”,他也不是“愚公”而是真正的“智者”——他知道“保护环境”比“改造环境”更重要!靠着微薄的个人力量,他影响着周围的人,最终让光秃的大亮山变得郁郁葱葱,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也要将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给国家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大亮山,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为绿色天地。杨善洲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停下脚步,他瘦弱的身躯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他的奉献之光将会照亮更多的地方,永不磨灭!

观看这部影片后,大家都感慨万千,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继续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办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氛围。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

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的执着、坚持、无私,使每个党员受益匪浅,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辛文贵

篇4:观杨善洲有感党课

今天午后看到中央台《对话》栏目,播出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后,我真的被感动了,一种久违的心灵感动!

《对话》栏目请了原在杨善洲身边工作的秘书,曾多次采访他的保山市电台记者,还有他的二女儿及原林场的老同志,他们分别的讲述了杨善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我是流着感动的泪水看完了这场《对话》的。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他的秘书说“当年他陪书记下乡,午饭是当地政府请客,在回来的路上他得知不是他们自己花的钱时,就自己拿出30元钱,让秘书半路下车,坐客车去将饭钱还上……”

曾多次采访他的电台记者说“杨善洲是个很难采访到的一位人物,因为他觉得自己所作的事都是应作的,没有必要宣传。有一次记者和他在车上时,看到了路边一幢高层宾馆,杨善洲说‘这一定用了很多的钱才盖的呀’记者就问他‘您住过这样的高档的招待所吗?’他说‘住过呀,那是在深圳学习时住的,一宿就一百多元呢,相当的豪华’……”

他的二女儿说“父亲对她们相当的严格,从不为自己的孩子走后门,二女儿得知当地公安局招人时,自己就报上名了,然后给父亲打电话想让父亲为其说情,可是当录取名单下来时,却没有她的名字,女儿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并没有为她说情……”

在林场工作中的老同志说“杨善洲给他一件他自己穿了多年的衣服留作纪念,说是这件衣服自己穿着去省里参加过会议…...”

记者在采访他时特意用世俗的态度问他“您在二十多年来义务建造林场,您图的是什么呢?他说:‘我图的是给我的这份公粮’”

杨善洲的事迹太多了,我只说了这几个,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了他更多的感人事迹。

杨善洲走了,他这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世间,感染着后来人,如果说杨善洲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那么我说他也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大菩萨,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演绎出了他自己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活菩萨形象,为大众作出了表率。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象杨善洲这样的信念和行动,就是当今学佛人的榜样,虽然杨善洲不信佛教,但是他所作的事情就是佛菩萨所应作的。

“道不用修,但莫染着”“心性无染,本自圆成”,杨善洲就真正的作到了心性无染,我真的被他的信念和事迹所感动了!

篇5:杨善洲党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前段时间,学校党组织组织我们观看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一名老干部,杨善洲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帮助林场种树,把自己本该享福的几十年全部奉献给了云南大亮山林场。他帮助人民绿化荒山,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爱国爱党,在他的眼中,人民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家庭的利益。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当时省委书记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住,颐养天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在他的家乡大亮山,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毁林开荒,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杨善洲认识到,只有绿化荒山才能在以后帮助大家发家致富。于是他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在大亮山,环境恶劣,不仅没有电,而且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到了夏天,杨善洲通知甚至放下自己的尊严,到大街上的垃圾桶里捡果核,一个老地委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来帮助改善大亮山的环境。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其中,视频里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杨善洲早些年前还是地委书记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另外两个县委去调研,调研工作结束时,他们三个人去吃饭,他们吃的很普通,一共是花了6.5元,秘书去结账,县委书记推辞:“菜很简单,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回保山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秘书如实相告。“停车,你立刻搭班车回去结账!”他的口气不容商量。仅仅是六块五啊,从这件事里,完全可以看出杨善洲的态度,公私分明,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

1975年的夏天,因为家里边的房子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漏水,家里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住,杨善洲的妻子找他去抱怨,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2009年底,因为杨善洲为保山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政府为他颁奖,奖金一共是20万,这是杨善洲辛辛苦苦工作二十载,本该得到的。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政府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他吩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用好这笔钱来孝敬她们的母亲。

杨善洲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杨善洲曾经说过他就是到山沟里自找苦吃的,他的苦为群众们换来了甜。在他的苦日子里,杨善洲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体验着奉献的乐趣,他的一生是无比光荣的一生。他的自找苦吃也是也使我懂得了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保持和发扬前辈的吃苦耐劳,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优良传统

以上是我前段时间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汇报人:马乐

篇6:观《杨善洲》有感

最近,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杨善洲,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的感动。

他坚持、倔强、忍耐,给保山人民铸造了一位心怀大爱的“草鞋书记”。我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感天动地的,竟然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我们不能忘却,影片中关于这位老人的很多记录曾无数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震撼,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场景一:久逢大旱,杨善洲用50万工程款打井抽水,虽未找来水源,但其行为感动上天,最终天降甘霖,百姓脱离苦海。

虽然最后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人觉得有些偶然,但是,当很多偶然堆叠在一起时就成了必然。杨善洲从未心存侥幸地以为上天会在短期内普降大雨,为了掀翻持续大旱这道坎,他事事亲力亲为,带领当地百姓作出了很多努力,可惜这道坎实在是太大了,人的力量已然不能左右,正当他准备为百姓厚着脸皮向国家请求救济粮时,天空却突降暴雨,这场雨滋润着龟裂的大地,清洗着百姓脸上的愁容,大旱这道坎转瞬间不攻自破。今年,我们家乡也出现了大旱,也有像杨善洲一样的好干部,但多数的干部都没有替百姓服务。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很多的东西。

场景二:二女儿结婚,由于要参加水稻的收割仪式,杨善洲差秘书送去搪瓷盆和床单被套作为贺礼,自己没能亲自到场给女儿祝贺,女儿无法理解阿爸的做法,继而将贺礼退回。

“只要关乎老百姓,就是大事。”温家宝总理这样说。可是时下,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空喊了无数次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到头来真正享受服务的却是自己本人。

场景三:二女儿远在外地教书,想调回家乡的学校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于是上山请自己的父亲出面请人帮忙解决,作为父亲的杨善洲严辞拒绝了,女儿很绝望的离去,只是最终,女儿依靠自己的努力考调回了家乡。

这一幕让作为人子的我们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亲的冷漠,不理解父亲的固执。在杨善洲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出来,面对至亲的苦苦哀求,杨善洲在破旧的草屋里徘徊、哀叹,甚至坐立不安,内心挣扎片刻之后,在情感与章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是好人,也是坏人,只是杨善洲的“坏”换来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我们需要这样的坏人。

场景四:对于县政府十万元的奖励,杨善洲以县里老百姓生活贫困为由婉拒了。对于市政府20万元的奖励,只留下了四万元给妻子,其余的投资给了老百姓。

看着杨善洲老书记对政府的赠予如此“挥霍”,不由得让人思考我国一些官员贪腐问题。有这样一种说法,我国官员的腐败问题根源是制度问题。只是,人类社会对制度的转变到接纳必须经过时间的考证,十年,百年,甚至上千年,当下我们需要更多像杨善洲这样的官员去引导、建立健全适合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制度。

影片最终以乡亲们去医院深情探望杨善洲同志的故事情节收尾,而且在影片的最后通过航拍郁郁葱葱的万亩山林来寓意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和人类改造自然的不竭动力,最终并没有用煽情的镜头、文字去记录杨善洲同志逝世的瞬间,我想这也应该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她大概是想给我们留下一个活着的杨善洲吧,因为广大的平民观众希望他活着,永远地活着!

我们现在是大四的学生了,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要好好学习杨善洲的精神,将来踏入社会,能够为人民做点实事,少讲空话。

李飞艳

篇7:观《杨善洲》有感

观《杨善洲》有感

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篇8:日记:观《杨善洲》有感

杨善洲对当地的人做了很多贡献,但对家庭却有亏欠:没有长期陪伴在年老的母亲身边;没有照顾好妻儿,让她们生活的很苦。尤其他女儿,被分配到外地工作,和丈夫孩子分居两地,她本只需要杨老的一点关系就能调回本地,但杨老没有这么做。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民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公平。杨老可以给他女儿一个机会,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他这个口子不能开。我们试想下,一个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人,帮亲朋买张火车票不过举手之劳,尤其在春运或长假期间,但每个铁路部门的人都这么做,除了沾亲带故者,还有那种高价售票获利者,这样普通人就更难买票。

身为官员,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简单的原则:公私分明。按理,杨老应该也有不错的养老金,这部分钱可是堂堂正正而来,但他没有用来改善家人的生活环境,而是全力用在林场种植、开垦。这有点不合情理了。然而,像杨老那样高尚人格的人,显然不会眼见自己家里环境变好,而同一个地区的其他人生活继续艰苦。以他的资金,又不可能周济所有人,所谓散尽家财在现实中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方案,此为短见。对杨老而言,最优化的策略,就是做一件能造福大众的好事。但他,一做就是22年。

在西南旱灾的时候,在其他地方的人等着老天保佑时,保山地区的人能喝水,能用水,这时候,我们再去感念杨老,这时候,才知道他的伟大。当你请他利用职权帮个忙,被他拒绝,你会嫉恨他;当你看到一个堂堂退休地委书记在街道上拣种子,你会忍不住嘲讽他。然而,等你最后喝上因他而来的那一杯水时,你会真切的感受到他的伟大荣光。

虽然瘦骨嶙峋,但杨老让我有种平地里拔起一座山的感觉。用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话来说即是: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於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最后,再让我引一位中国最著名之伟人的事迹结束本文。诸葛亮死前给刘禅的书信中写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第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篇9:观看电影《杨善洲》有感

近期,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再次重温了电影《杨善洲》。一位退休的老领导、原保山地委书记,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大山的老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就是杨善洲。观看影片后,心里对他满是敬佩之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他的精神:

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那一年,我们作为一名优秀代表上了党课,接受了组织的教育和培养,那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是被群众认可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从群众中脱颖而出,走了出来,靠的是我们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作风,或者我们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品格,总之,总有个闪光点在你身上,你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组织接纳了你。是否还记得在众多积极分子中被推选为预备党员时的那份神圣和庄严?是否还记得当年我们入党时面向党旗的誓言和决心?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入党的宣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是一份承诺、一份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定格的答卷。杨善洲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他真的做到了。他紧密联系群众,勇于担责、敢于担难、善于担险,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带领着保山州的父老乡亲,在艰苦的环境中攻破一道又一道的难关,积极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行。

二、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退休后,老人家带着几个富有干劲的年轻人上山种树,那句“大山,我来了,我要让你们全部穿上绿装”,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从一片荒山搭帐篷开始,到建立自己的“小基地”,他不等、不靠,更没有主动向政府要,全凭着自己的信念、自我奉献和刻苦专研的精神坚持了下来,并且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自己的精神家园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更像是一种无产阶级特色的修行。他又成功了!

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回到家又是一名至孝的好儿子,挤时间回家看看年迈的老母亲。他为事业奉献了年华,牺牲了小家的温馨,却换来了大家的和谐。以小看大,我们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要带领着十几亿人口,凭借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时代的变革,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推升幸福指数;但离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目标来说,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的就是广大党员同志,积极服务群众、带领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一个典型感染一群人,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走上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

三、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平情怀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官就是为了金钱、美色?就是为了满足欲望的渠道吗?总书记曾说:党员干部的腐化,其本质是党性问题。这些干部同志在入党时候,曾经也都是群众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为什么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利的加大,越来越找不到方向,甚至在金钱美色、享乐主义面前俯首称臣? 杨善洲同志做为地委书记,专车不私用,子女亲属不开后门,连女儿出嫁,他都是用特殊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父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杨善洲的心里,他是女儿的父亲,更是保山人民的父母官,他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退休之后,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人民。一系列的小事和细节,愈发彰显了这位地委书记、优秀党员的崇高,这种伟大、这种光辉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历史会记住他、保山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儿子!

电影中有个意志坚定的年轻配角,一直跟随着杨书记开荒种树,他看起来憨厚正直,工作任劳任怨、从来不讲条件,结果他被老书记看中,这是老书记在镜头中唯一一次替人解决“私人问题”;表面上是私人问题,其实是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组织上的特殊关爱。然而,意志坚定的小伙子,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带上家人,更加坚定的投入到了伟大的事业中来,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这与我们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积极表现,为的是升官发财,达到自己“为官”的目的;有的是做事讲条件,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有得更是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没关系,别人的进步都是靠“关系”得来,完全扭曲了价值观。

篇10: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今天晚上系党支部再一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老革命影片,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耳濡目染,感触颇深。杨善洲同志1953年入党,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觉得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创新锐气。

总之,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位置上作出自己的成绩。

软件工程系

11级CSDN-java班

篇11:学习杨善洲有感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

读了杨善洲的故事我知道他是1988年3月出生,今年61岁。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为何一去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我觉得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力量在支撑着他,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杨善洲一名了不起的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育人成才是他最壮丽的事业,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他人生的真谛。杨善洲老书记在自己构建的60年精神家园里,把博爱、大爱完完全全洒在自己深爱着的土地上。是爱让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是爱让杨善洲使5.6万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袍,是爱使杨善洲与大亮山谈了一次感天动地的恋情。杨善洲让大亮山绿了,杨善洲让大亮山笑了!这是一种兑现承诺、坚守信念、穷尽一生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杨善洲培植了千千万万棵树苗,为施甸的父老乡亲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家园,他是施甸人的优秀代表,是施甸人民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而对我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我虽不能像杨善洲那样做出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但我一定能教好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学生就是我的事业,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我要用师爱浇灌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13年前,我怀着美好的梦走出学校大门,当时我满腔热情,带着对教育

事业的无限憧憬,走进了分配的学校上宝闸小学,在那所学校我担起了快乐的娃娃王。在这片热土上,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忙碌着,为上宝闸小学娃娃的健康成长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把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当成自己一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现在我已经换了几所学校,在惠农区简泉小学任教,还是带我喜欢的科目语文。但我始终把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作为我人生的目标,为学生营造和谐友爱、乐教乐学的环境。用我博大的胸怀和友善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自尊、自强,平时上课我保持一颗率真的童心,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和学生交流、沟通,学生遇到困难我总是第一个知道,并努力帮助他们一一解决。13年里,我当了11年班主任,在当班主任的日子里,能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和学生一起排练节目、一起打扫卫生、参加社区服务,带着学生外出劳动,参加合唱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舞蹈比赛„„,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觉得当老师真幸福。

在社会、学校和各界掀起学习杨善洲的学习热潮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使我深有感触。杨善洲一位了不起的共产党员,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

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正是了不起的共产党员。

篇12:学习杨善洲精神有感

他走了,一生兢兢业业,却又清贫如洗;一生淡泊名利,却又志存高远;一生心中只有他人,而却没有自己。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是谁?他就是我心目中崇高的英雄——杨善洲。他的离去,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无私的精神、高尚的情操触及到了我的心灵深处的一件往事。

这件事说起来,我感觉自己很惭愧,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准备购买一袋洗衣粉,然后乘车去往学校。,我到了一个批发部,选了一袋9块钱的洗衣粉,于是我掏出10元钱递给了老板娘,繁忙中老板娘递过来11元钱,我当时有些奇怪,伸出的手在空中顿了一下,见我此状,老板娘问道:“怎么?你给我的不是20元吗?”我一听,心里顿时明白了:老板娘补错了,她多补了10元钱。怎么办?接还是不接?犹豫中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声音“难得有这样的好运气,不要白不要”,“怎么?不对吗?”老板娘又再一次问我,不容我多想,我赶忙答了一声:“哦,对的。”便把钱接了过来,尽管接过的时候,心中掠过一丝的不安,但我还是提着东西走了。回到学校,不知怎么的,我的内心开始有了更多的不安,我的脑中又闪过了一个声音:“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占了这样的便宜,是否有愧于心?”是的,我不可以这样,我怎么可以这样呢?我有愧于心!就这样,我在惶恐不安和愧疚与自责的心情中我度过了一个星期,经过几天的心理煎熬,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应该把多拿的10元钱还给店主。于是,星期六早上,我便乘车直达县城,下车后直奔那个批发部,一见到老板娘我便向

她说道:“不好意思,老板娘,我记错了,上个星期天我在你们家买了袋洗衣粉,您多找了我10块钱,诺,给你!”说着便把钱递了过去,老板娘一听疑惑地说:“是吗?有这回事儿?”隔了这么几天,她大概忘了。但这一次,我坚定地说:“是的,有这么回事!”。愧疚的我不好意思再解释得更明白了,便把钱塞到了她的手里,转身走了。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知道那是我的良心安稳了。

多年以后,我一回想起这件事,虽然心里还是会有一丝的愧疚,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良心发现得及时,能够在后来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安心。可有些人却没能像我这么庆幸,良心的发现总是在酿成大错之后才会警醒,这是我在前不久看了《社会纪实》栏目的一篇报道后深刻体会到的。报道的标题是:原河南省南召县委书记刘建国的忏悔录。内容如下:刘建国,曾任河南省南召县委书记,南阳市政府市长助理。2009年1月因涉嫌贪污、受贿罪被刑事拘留,同年2月2日被逮捕。2010年11月因贪污、受贿罪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上陈述,不禁让我们反思:是什么驱使他走到了如此的绝境?

我们可以先听听他忏悔录中的这个片段,他说:“我犯罪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学法、不懂法,而是利益的驱使让我不能自觉地守法。例如,在我的受贿过程中,刚开始接受别人的财物时,心里也十分害怕,也曾有拒收、事后退给本人和上交组织的举动。但后来,随着我任职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我放松了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要求,忽视了法律的规范,逐渐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尽管

口头上高唱着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高调,但是内心深处却总打着如何为儿女们以及自己退休后积累些财富的小算盘。慢慢地,我错误地把收受贿赂犯罪看成是逢年过节的人际交往,最终酿成了大错,悔恨终身。”

是啊!从刚开始的“害怕不安”到后来的心安理得地所谓的“人际交往”,可想而知是利益驱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在忽视法律的同时,也蒙蔽了自己曾经有觉悟的心。而相比之下,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他的心灵就显得那么地无私与敞亮,因为他在对祖国和人民作出承诺时,他所付出的不是喊一句口号,抒一腔激情,他所付出的是严肃的态度及其一生一世的实践。

现如今,他的事迹已传遍了祖国大地,无不令人感动与敬佩,但大多数人们在感动与敬佩之余又不禁会这样的感慨:他真傻!为官多年,自己的家人却还在栽田种地、刨土取食为生,辛苦经营几十年的林场却要无偿捐献、甚至政府给的奖金都还要想着捐资助学。。。而我不禁也要说一句:他,不傻!我们的老书记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国家的信任、对得起人民的爱戴,他的一生是大智之举,大智若愚!

朋友们,我觉得杨善洲书记就像是一块明镜,我们都应该照照自己: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当你手持父母的血汗钱,面对学习,不积极、不上进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否心安?如果你是一名商人,当你短斤少两、坑蒙欺诈顾客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否心安?

如果你是一名司机,当你载人超量、载货超重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否心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观杨善洲有感党课】相关文章:

观杨善洲有感党课07-02

观杨善洲有感范文05-27

观电影杨善洲有感06-30

观影片杨善洲有感07-02

杨善洲04-30

杨善洲感想04-30

4学习杨善洲04-08

思想汇报-杨善洲04-17

向杨善洲学习心得04-07

杨善洲同志事迹范文06-20

上一篇:用创新精神开创税务稽查新局面下一篇:写写作业的满分作文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