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精神

2024-05-05

创新与创业精神(精选8篇)

篇1:创新与创业精神

第八课

创新与创业精神教案

时:1课时。

间:2014年4月30日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掌握创新思维的六种技法和创业精神培养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新技法,为创业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创新,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没有创新,将没有科技、没有文明、没有今天美好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去探究创新的深刻内涵、创新思维的技法和创业精神培养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一)创新

课件展示《小拖鞋“走”出新天地》情景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所设问题。

1、创新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办法、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用人机制等。创新由“想”和“干”两部分组成。创新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

2、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新颖性:是指新、奇、特的思维。是最主要的特征。主动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的自觉过程。整体性:多种思维方式相互协同、有机结合。灵活性:多答案的,思路是立体的。

3、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技法:

(1)、逆向思维法。特点:改变常态的思维轨迹,用新的观点、角度、方式研究和处理问题。

(2)、侧向思维法。绕开主流思路,走第三条路径取得启示的思维方法。(3)、换轨思维法。完全摆脱原有的思维轨道。(4)、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法。先发散,后集中或多次循环。(5)、灵感思维法。一瞬间出现,稍纵即逝。

(6)、联想思维法。是思考的深化,可分为相近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

(二)、创业精神的培养

课件展示《存志而后为英雄》情景材料,学生讨论思考所设问题。

1、创业意识的含义: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需要是创业的源泉。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我要创业”的意识,因为创业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实现自我理想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2)、动机是创业的不竭动力。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标志着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始。

(3)、理想与信念是创业者的精神支柱。理想是意识的高级形式,信念是创业活动的精神支柱,它可以使人产生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使人坚持不懈的向前奋进。

2、创业精神是指人的主观世界中具有开创事业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是一种敢于冒险、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精神。

3、培养创业精神需做到:(1)、志存高远,勇于创业。(2)、做到自信、自强、自主、自立。(3)、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4)、尝试创业,积累经验。板书:第八课

创新与创业精神 一创新

1、创新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3、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技法

二、创业精神的培养

1、创业意识的含义

2、创业精神

3、如何培养创业精神

篇2:创新与创业精神

创新与创业精神学案

班级

姓名

作:

成时

间:2014年4月28日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掌握创新思维的六种技法和创业精神培养的方法;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为创业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

1、什么是创新?

2、()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

3、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4、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5、创业意识的含义?

6、创业意识包括创业的()、()、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7、创业精神的含义?

8、如何培养创业精神?

名言赏析: 创意犹如原子裂变一样,只需一盎司,便可带来无以计数的商业效益。-----比尔 盖茨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布莱克

篇3:创新与创业精神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源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 革新在不断地进行。教育应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 而应该更努力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即学会如何学习”。面对这种新的发展态势, 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进行了改革实践, 突出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1 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基于SCANS标准的中国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需求模型, 最终将35项基本工作能力划分为五大类, 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除了五大类别的能力, 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1,2]。

创新性思维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独创性、多维性和实践性。创新思维的根本意义在于“新”, 它打破传统思维的方式, 具有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多从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具有联想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变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 多方面多角度观察, 比较分析利弊, 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 选择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实践性是指其能否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实践是否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实践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检验标准。

2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层面的缺陷分析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偏重于智力教育, 注重对知识的记忆, “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死板。目前大学生教育也就形成了基本统一的僵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忽视了个人的自立、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发展, 造成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能力较差。大多数本科教育发展中, 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 但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影响, 对实践教学活动不能进行有效引导, 实践教学还没有实现独立体系, 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要求过低, 而且缺乏信息收集、管理和反馈机制, 其质量得不到保障, 很容易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3]。

3 对我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研

我校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整合学院优势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建设;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校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3.1 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竞赛

将学生创新品质培养渗透到常规教学中, 设计全校性选修课、开展学科竞赛、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开放专业实验室、创建创新中心, 评选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自动化学院创新实践基地、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经管创新实践基地等4个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开发节能车一升油能跑800 km, “捷能车队”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Honda汽车节能比赛, 连续几年获得最佳技术奖。计算机学院在Intel (中国)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屡屡获奖。我校机器人“Water”足球队, 参加第18届在巴西诺昂佩索阿举行的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 经过激烈比拼, 勇夺中型组足球机器人世界杯亚军、规定项目冠军、自选项目季军, 取得历史新突破。其中中型组技术挑战赛规定项目冠军是我国自参加该项目以来取得的首个冠军, 同时也是中国队伍首次在同一组别的世界杯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我校承办华北五省 (市、自治区) 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共有51所高校参赛, 其中包括台湾建国科技大学, 参赛队伍多达537个。得到了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和Robo Cup中型组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与帮助。

3.2 创建创业指导中心

创新思维有了, 还要把创新成果转化出来投放到市场中去实现。我校加强校院两级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开展奖励激励政策, 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 引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占地600 m2。学生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将在这里得到“孵化”。为学生提供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免费提供基本办公设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协助其进行孵化及创办创业公司 (企业) 。

3.3 特殊人才, 制定特殊培养方案

第28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日前揭晓, 我校2011级本科生季逸超同学作为首都大学生科研创业精英顺利当选。作为《福布斯》中文版封面人物猛犸手机浏览器创始人, 季逸超的中国梦是把猛犸浏览器做成一家公司, 并取名为巅峰实验室, 他分享了“90后的新型学习方式”。学院领导得知季逸超因为创业影响学业后, 花了半年时间和多个学院沟通, 为这位大学生CEO制定了一份特殊人才培养方案。想学什么学科, 可以单独申请, 学校会安排相应教授上课。而且他所上的每门学科都由3人组成, 领头教师为教授级别, 以保证上课质量。他的考试也跟一般学生不一样, 公共课是开放式问答题, 专业课实行答辩制。除上课外, 其他时间他都可在校外度过。季逸超说, 他的成功和学校量身定制的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密不可分。卓越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支持密不可分。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 在综合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可替代实践环节。学校今年在招生专业上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一种模式保留下来。以后遇到合适的学生, 学校还会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培养。

3.4 加强校企间合作

与企业合作是大学教育实施专门化知识教育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近日召开的“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启动会上, 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宣布, “实培计划”等3个子项目是以提高学生实习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举措。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需要, 为北京市属高校学生到在京中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拓宽渠道。学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分会成立, 学会将联合学校举办多项竞赛、定期的项目化活动和培训, 组织本校学生会员参加国内各项科技创新大赛, 为我校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平台。与黄城根教育集团签订就业实习协议, 为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教育实践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与云南机器三厂、长春理工大学、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将在教学实习实践、就业实习促进、科研课题合作和员工在职学习培训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有效提升我校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4]。

4 结语

创新能力是人们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是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 创新教育不能采用常规优胜劣汰的评价方式, 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在创新教育中自由成长。这就要求学校发现学生各具特色的特长, 引导其创新学习。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生动和丰富的环境, 让学生充分享受在此环境中的创新乐趣, 实现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梁丽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社科纵横, 2012 (12) :67-68.

[2]冼颖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5) :17-18.

[3]陈小燕.创新思维的哲学思考[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篇4:“傻子精神”与创新创业

关于创新和创业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在探讨“聪明人”如何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然而,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却给予“傻子精神”极高的评价。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指“傻子精神”为返璞归真,大智若愚,符合“道”即自然无为的道家核心思想。

无独有偶,西方管理大师、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马奇同样提倡“傻子精神”。马奇曾专门撰文讨论“愚蠢的技艺”(the technology of foolishness),鼓励人们变得“愚蠢”。马奇对大众公认的傻子形象堂吉诃德情有独钟。他认为,堂吉诃德的一生,是充满想象力的一生,也是富有使命感的一生,更是快乐的一生。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就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堂吉诃德式人物。阿甘智商只有75,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阿甘的成功,正是因为他能傻傻地坚持,不去计算输赢得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胆提出如下假说:但凡能有大成就者,必须具备“傻子精神”。这大多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敢于冒险的胆量,二是打破常规的洞见,三是锲而不舍的决心,四是上善若水的方式。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有大成就者在成功之前常常被所谓“智叟”或“聪明人”看作是“不识时务”的“愚公”,“傻子”或“疯子”。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傻子精神”作为人生哲学,在人生旅程两大阶段中发挥不同作用,在前半生表现为“毫不犹豫”,在后半生则表现为“绝不后悔”。与此相反,自以为聪明之人,在前半生表现为“犹豫不决”,在后半生则表现为“后悔不已”。总之,正如民间常说的那样,“傻人自有傻福”,而“聪明反被聪明误”!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乔布斯还是任正非所说的“傻子精神”,其内涵都包括了四个不同的特质,分别是胆、识、定、修。所谓“胆”,是指一种敢为天下先,挑战主流常规的勇往直前的气魄;所谓“识”,是指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人弃我取的眼光;所谓“定”,是指抵抗诱惑,心无旁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态度;所谓“修”,是指对修身养性,苦练功夫的追求。胆、识、定、修这四种“傻子精神”的不同特质,分别对应了创新创业过程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中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和动力。

人生就像创业。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害怕别人的怀疑、眼光甚至嘲笑。不论是在什么时代,也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为了真正意义的成功,任何个人也都应该保持“傻子精神”。

篇5:创新与创业精神

课程论文

浅谈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课 程 名 称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教育考 试 方 式姓名学号专业成绩任 课 教 师

学习时间:2013年9 月至2013年11 月

浅谈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生命线”,“创新是科技腾飞的翅膀”,“创新是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动力”。江西“十一五”规划,制定了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实现“两个翻番”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在全。

社会导引一种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风尚,呼唤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因此,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业精神。

经济力与文化力

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业精神,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文化动力,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竞争,而且是蕴含在物质财富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较量。创新文化的差异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发展就没有后劲,就会走向衰退。如果有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创业精神,就会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会走向兴盛。

人类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创新,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的文化创新,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这些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成为推动这些国家走向兴盛的先导。工业化的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一旦创新活力丧失,就面临着竞争出局的危险。

文化力的表现之一是文化生产力或文化经济力,是指文化作为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蕴含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创造力,简言之是指文化在产品创意和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文化的创造力和文化的生产力两个层面或两大领域,这也是当今文化产业的主要内涵与实质,还是当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方面。

经济与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力与文化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就形成了具有新功能的经济文化力。经济文化力构成了推动当今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起飞的强力驱动器。

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制度设置

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文化虽有不同的论述,但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它包含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制度设置两个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表现为对创业者的重视,要求尊重创业者的个性,尊重创业者的个人选择,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注意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情感、行为、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上的个性培养,充分体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需求的统一,为创业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

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表现为不畏艰苦、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志在必得的拼搏精神,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脚踏实地、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经受住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练,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

三、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为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应该营造一个敢于冒险、理解冒险、支持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当创业者不顾一切

进行创业时,他需要支持和理解。在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里,人们能容忍失败,欣赏一往无前的精神,但不原谅沮丧,唾弃偶遇失利就偃旗息鼓的懦夫。

四、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合作是团结互助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调节好人与人关系中的利益矛盾。企业之间和员工之间善于合作,不应把竞争对手视为敌人,而应当作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合作伙伴。

五、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可以为企业创新品牌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新创企业应当借助于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和开放性的生产结构将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富于个性的形象。

六、诚信立业、诚信兴业的意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明清时期,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并称中国各系商人之首,有“北晋南徽”之说。他们之所以称雄中国数百年,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诚信二字作为创基立业的根本。

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

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理念上的突破与创新。现实告诉我们,许多阻碍创新发展的无形而顽固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于观念。目前,影响创新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仍然是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江西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才能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

其次,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要实现创新文化本土化,创业精神物质化。创新文化本土化,一是要以创新文化为研究对象,把创新文化形成、传播、发展中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通过本土化提升为理论;二是要把创新文化理论和江西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充分考虑本地区文化观念、行为和习惯在创新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最后,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如果说,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营造环境的主体则是党和政府。改善和优化创业发展环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好的环境对外是吸引力,对内是凝聚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强烈的进取精神、高亢的创业激情、坚韧不拔的拼搏意志,可以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潜能,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给社会发展注入生机盎然的活力。相反,一个社会、一个地区大多数成员萎靡不振,精神压抑,或人们的价值追求同时代发展潮流背道而驰的民族,是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取得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突出成就的。没有全社会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就不会有社会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因此,发展创新文化,弘扬创业精神,是实现创新文化本土化,创业精神现实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国内外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是确立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该文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教学体系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并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该文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制约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因素包括教育理念存在错位,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并提出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创新,以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和实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大学生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与用紧密结合,避免了人才浪费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高校的教学体系还不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实施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学体系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时间、方案。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目标以及就业的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技术的培训、教育和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跨入大学开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对高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需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此,大学生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难以正确把握的。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综合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16%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因此,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和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设置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了解和把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目标是人们选择职业和职业发展所围绕的中心。埃德加·施恩研究提出了5种典型的职业目标,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在其基础上拓展为8种,即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立/独立型、安全/稳健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职业目标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实践教学是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据此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三)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

大学生就业偏好于专业对口,因为这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待遇。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需求一般也首先考虑专业方面的特长。美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发现,专业与职业匹配的劳动力的月收入要高出不匹配的劳动力9.6%。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要强调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高校除了要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学体系

(一)明确人才培养这一主要职能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因此,高校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树立以培养人才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要确立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大学生成才的时间,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展个性化教育。高校要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知识、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跟踪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参加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作风;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感染和带动学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首先,高校要确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基础上,引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学状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就业率这一因素,还要把就业是否理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考虑进去。

(五)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首先,高校要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大学生入校后,要对其个性趋向、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和分析,掌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态,了解大学生选择的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其次,高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时允许学生在大学科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专业,并在每个专业设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导师制度,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某一层次或某一职业类型的学生的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第三,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学校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职业训练情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规划专家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为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合适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高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许多方面需要资金投入。例如,要提高教师素质,就需要增加培训、对外交流的机会;要实施个性教育,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实验室以及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产品开发基地等。

篇6:创新与创业精神

1.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4)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5)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开辟新的发展天地。

篇7:创业精神与创业教育(讲座)

刘学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计算机副教授、管理学教授。历任华德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创业园办公室主任。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培训部主任、经贸系主任。国家发改委第一期创业师资班结业,黑龙江人事厅创造学培训班结业,黑龙江省SYB创业培训指导教师。黑龙江市场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创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哈尔滨大学生 创业就业指导教师。

前 言

创新教育由来已久。“创业教育”概念正式提出,源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该文认为创业教育将是21世纪青年除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是具有国际化的大趋势。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创业的定义和创业者

二、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追求

三、创业者的精神、素质、能力、责任

四、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思考 2

一、关于创业的定义和创业者

我最早接触创业这个概念是高中的一篇课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开头就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刘备是创业。后来,有一个电影,反映大庆王铁人精神的,片名就叫“创业”,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农民创业,叫乡镇企业,开始是集体所有制,后来改制,变成民营,当时的大邱庄、鲁冠球、都很有名。后来,下岗职工创业,科技人员创业,像海尔、联想、华为、阿里等。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发布,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创新创业提高到了战略高度。什么是创业?谁是创业者? 广义的创业概念:成就一个事业

实现一个社会目标或创建一个事业的过程。建立一个国家、建设一个城市、实现一个科研题目、建立一个家庭,实现自我的事业目标都可以称为创业。政治上 创建一个国家,如刘邦 刘备。现代社会,孙中山,毛泽东都在创业,他们的产品是什么?是社会理想、民生希 3 望,他们的目的,为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我们的干部、教师科技人员,都在创业,设定一个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创业者。狭义的创业概念:创办一个企业

创办一个为生产某个产品或实现某个服务而成立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要经过有关部门注册并依法纳税。通常,对于有成绩的创业者称为企业家。

这就是创办企业。企业必须为他人或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报酬。我们通常所说的创业,大多指创办企业。创办企业的教育,成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就好像说发展体育运动,你总要有个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跑步、打球等。要把自己作为企业来经营

从企业是为他人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报酬的定义来分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个企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

每个人都必须为别人提供劳动而获得报酬,不管你是农民、擦鞋匠、送水工,教师、工程师、市长、国务院总理,都在和企业一样的运营自己。所以我们要改变打工的思想,改变雇佣的思想,你是在经营你自己。你的服务对象就是你的顾客,企业必须有顾客,你服务的顾客越多,你的企业越强大,现在叫“粉丝”经济。常说的顾客就是上帝,4 失去顾客可以使企业倒闭。打工者要把自己的岗位看成企业,为老板提供服务或产品,包括技术、知识、能力、时间、责任心等,才能获得报酬。你到街上擦鞋,擦鞋匠是企业,为你服务。如果他擦的不合你的要求,你就可以不给钱,或再不找他了,把他解雇了。他可能就失业了。你的老板不就是你的顾客吗?你服务的不能满足老板的要求,老板解雇你,不是很正常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理论和政策,还是建立在劳资双方的斗争上,所以才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说法,没有把 工人看成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把工人看成是企业的主人,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的多数人还是停留在打工挣钱的阶段。企业破产,工人下岗,都怪罪政府,怪罪老板,安排不好就抗议、示威。如果我们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就是老板的思想,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或者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己经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给每个人的成功的机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千百万具有创造素质、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栋梁的有效途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机遇,也是时代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大众、万众”就指明了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机会公 5平、资源开放的公共政策,充分活跃和调动千千万万名普通劳动者的能力及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创新、创业的历史。通过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创新,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际上,创业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反映人生价值、实现社会责任、体现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二、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追求

创业者都有个追求。

第一个动机是对机会的追求,追求环境的趋势和变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们注意的趋势和变化,所谓抓住机会,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历史上的刘邦,刘备的创业,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办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阿里巴巴的马云,抓住了电子商务的机会,创建了巨大的商业王国。这是英雄 6 不问出处的“平民创业”价值。创业意味着风险,创业初期,在最终的商业模式得到市场检验之前,创业者个人的背景往往成了重要的决定因素。尤其是被赋予 “高科技”概念的互联网行业,对学历、出身的推崇可能达到偏执的程度。然而今天,教育背景逐渐被淡化,职业经历和经验往往增加了更大的权重。这也是一个行业逐渐成熟的标志。

第二个动机是实现创新,实现梦想的追求。变革、革新、转换和引入新方法,创业者发现了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做生意的新方式。微软的比尔-盖茨,联想的柳传志,追求自己的创意成功。有的人认识到新产品或者服务的创意之后,十分希望这个创意可以实现,如果这个创意足以支撑一个企业或项目运行,他们就会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经营这个企业或者项目。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一个绝对的梦想家。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家庭都能用上互联网;飞机的发明源于莱特兄弟“人类也能在天空中像鸟一样飞翔”的梦想„„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起源于创业者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如果你想创业,就一定要先给自己确定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大梦想、大目标,这个梦想一定要能让你兴奋。

第三个动机是追求财富增长。这是创业基本要求,创业者追求财富增长,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小规模或现有的规模上,创业者希望他的企业能够尽可能的增长,员工能够拼命工作。因为他们在不断寻找新趋势和机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经营方式。国 7 家的强大,根本的基础是企业的强大。经济是基础,企业家是国家的栋梁。

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动机和追求是什么?

我们是不是创业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寻找机会,实现梦想,增加财富。做老板的创业和打工的创业区别在哪里?动机是一样的,但岗位创业比创办企业做老板有更小的风险。有些人认为岗位就是打工,雇佣思想,混日子,不必有创造思维,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在一些体制内,甚至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必为为企业的倒闭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往往计较待遇,不负责任,只觉得别人对不起他,从不考虑自己为别人提供了怎样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我们把自己作为创业者要求,把自己作为企业来经营,你就要按创业者的精神、素质、能力、责任要求自己,你就要感谢别人提供了岗位平台,热爱岗位,对平台负责,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建你的事业。这也是最实际的创业。

三、创业者的精神、素质、能力、责任

创业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素质、能力、和责任呢?

1、远大的理想追求,这是兴奋源泉

创业精神的首要涵义就是有理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和企业,能够有目标和激情,能够有坚持和隐忍。没有理想的人是做不了、8 也是不配做创业者的。在艰辛和漫长的创业之路上,理想犹如一轮明月陪伴孤独的创业者,使创业者能够满怀信心一路走下去。

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一个绝对的梦想家。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家庭都能用上互联网;飞机的发明源于“人类也能在天空中像鸟一样飞翔”的梦想„„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起源于创业者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如果你想创业,就一定要先给自己确定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大梦想、大目标,这个梦想一定要能让你兴奋。

创业者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威力这个目标,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这个目标不是财富,而是为社会解决一个问题,改变人们的生活。例如,我们林大的一个动物学院的创业团队,创业追求是提高中国毛皮质量。在这个目标下,通过创业、研究与开发,实现自我价值,增加财富。

2、坚强意志,坚持精神才是成功保障

创业之路注定充满艰险和艰辛。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和本来就不聪明的人,注定永远无法达到最高峰。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只愿意做逃兵。而那些真正的创业者,内心充满了力量,他们不善奢谈,他们不瞻前顾后,他们不怕重扼和挫折。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逃亡,而他们始终坚持不渝。

坚强的意志包括了坚持、专注以及克制诱惑的能力。很多实例证明,创业者不断坚持的精神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在管理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创业途中如果有今天、明天、后天,大多数人往往都死在 9 了明天晚上,而后天,太阳才会出来。”这是一种不幸和悲哀,因此,只要创业者坚持的方向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对人们有益的方向,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拥有坚强的意志,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

3、积极心态对待人生,发现机会

有了勇敢,还要有干劲。创业者一定是可以拼命的、一定是可以为了工作而忘我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因为,我们一无所有。要想超越,唯有拼搏。不但贪图安逸的人没有前途,就是和别人一样只围绕八小时转的人,也必将注定此生平庸无奇。不想付出,休想获取。天道酬勤。相信老天爷是公道的。

积极的心态是创业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毫无疑问,创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过程,只有拥有积极的思维模式和人生态度,才能从事物的两面中取正弃负,发现更多机会。

4、敢于冒险,敢为的气魄,必备品质

勇敢也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不怕权威、不怕挑战、敢于冒险。其实所谓勇敢,就是明知胜算不足,仍然无所畏惧。有了这种超然和决然的态度,创业者才具备成功者的禀赋。

虽然创业的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喜悦的过程,但他也同样是一个充满风险、艰辛与坎坷的过程,从风险的角度来说,创业的过程实际就是一种不断挑战风险的过程,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博弈的过程。真正的创业者不是要万无一失地去做事情,而是要去尽量 10 规避风险获得高回报。所以,拥有敢为的气魄,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5、诚信态度 精神基石

诚信是创业者精神的基石,也是创业者的立身之本。在创业者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6、善于合作精华所在

小富靠个人,大富靠团队。合作是创业者精神的精华。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创业者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创业者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创业者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7、承担责任甘于奉献

伟大的创业者不只是完全为了实现个人的财富梦想而创业的,而是为了帮助普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责任而努力的人,创业精神中也包括创业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并且拥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创业所作的事业,应该把实现社会价值和赚取阳光财富结合起来,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8、超强适应精神力量

成功的创业者一定要有超强的适应性,不但能够适应艰苦的生活,也同样要能够适应成功与富足,特别是在很多暂时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一定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只有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将自 11 己及企业的状态调整到符合新情况的状态,才能使企业一直走正确的道路,也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力量。

理想、勇敢、拼搏、诚信、合作、奉献、坚持。。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创业精神的最核心内容。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正如有人说过,只有疯子和傻子才能成功。而创业者,一定有疯狂的精神和简单的心境。

具有这样精神和素质的人,创业是必备的。而就业的大学生,在岗的教师、科研工作者、职员、公务员,甚至所有大众,都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对这样的人,企业能不欢迎吗?我们所说大众创业,就是要大众都具有创业精神、素质、能力。所说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是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的问题。

创业精神所关注的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价值”,而不在于设立新公司,因此创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创业过程能否“将新事物带入现存的市场活动中”,包括新产品或服务、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流程等。创业精神指的是一种追求机会的行为,这些机会还不存在于目前资源应用的范围,但未来有可能创造资源应用的新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创业精神即是促成新企业形成、发展和成长的原动力。

四、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思考

(一)高校要 按创业者的精神、素质、能力去培养人才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教学的必备内容,而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始终没有走出一条通路,我们曾提出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来,没有解决问题。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技能都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办企业的教育,是通过创办企业的教育,培养创业精神、敬业精神、敢于承担,奉献社会的新一代。多少年的教育改革,今天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一条道路。从传统的雇佣教育转变到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为创业精神、素质、能力的教育。对于创业者而言,传统雇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能力培养恰恰需要专业的创业教育来弥补。

(二)以创业带就业。大学生要从就业岗位的占有者,变成就业岗位的提供者。创业教育绝不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才要搞。实际上,现在的就业难不是没有岗位,招工同样很难。关键是,谁来创业,带谁就业。创业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事业型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应该是事业型创业,大学生要从就业岗位的占有者,变成就业岗位的提供者。我们并没有要求大学生都去创业,这也不可能。但是,提出创业教育开展了十三年了,有多少学校开设了必修课了,13 有多少学校建立了创业训练基地了,当前,创业大学生连1%都不到,前几天,黑龙江新闻有篇报道,说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占10%,不太准确,但说有10%的大学生参与了创业活动,则是有可能的。而据说美国的大学生创业率是25%。所以创业教育不是运动,这股风还要刮,要下雨才行。下雨的标志,就是创业教育做到了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就是学校领导和每一个教师都是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就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所有学科,所有课程。

(三)创业教育成为必修课。

教育部定位创业教育课程为通识类课程,成为本科院校必修课。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备创业精神的毕业生。但必修课如何开设,教材如何选择,多少课时,教师哪里来,如何把创新和创业有机结合,如何考核评价,大家都在探索。但学习国家的有关文件,落实有个规定,应该是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要求,学校开设2学分的创业课程之外,所有的专业都有必要嵌入创新创业课程。

首先考虑你的学科,你所在的专业、有哪些最新技术,如果有,如何引进,如果没有,如何创新。要学生了解本学科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作用、位置、重要性。改变多年来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思维。14 第二,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审辩式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研究,参与科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第三,专业和办企业结合。你的专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如何转变为生产力。教师应该是带头人。科技部门的领导提出,以前说创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现在说,是主要渠道。高校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办企业是最直接的渠道。学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四)创业教育和创办企业教育

现在有很多人误解了创业教育,以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出几个小老板,开几家店。有个校长跟我说,我们学校不培养小老板。言下之意就是没必要重视创业教育。这是把创业教育和创办企业教育混为一谈,创办企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企业只是载体,其实,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这些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得与众不同。牛津大学开发了一个项目——创业型大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个创业家,用创业的精神去领导大学,校长的观念决定了学校资源怎么配置。

创业是个应用型学科,像写作一样,SYB、KAB课程就有一个特点,即使你将来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你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学习了创业课程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外部创业,还可以选择岗位创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清华大学有三名创业大 15 赛的获奖者,没毕业就被抢走。写好一本优秀的创业计划书,超过一篇一般的毕业论文。

创业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教务处管教室里上课,抓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验室实习,校企合作,有的学校把专业建在车间。学工处、团委搞活动,组建社团,创业大赛等。而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孵化基地,一般应由专门的公司化管理,对创业者进行培训、指导、服务。孵化工作就是服务,而重要的是要解决资金、市场、政策问题。这个任务不是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之内的。现在文件提出一是创业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间轴,大学四年,都要做。二是创业教育是全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任务。你教什么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创新思维、创业精神教学。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投资管理公司,通过链接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开展创业社团、创业咖啡、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计划大赛工作,发现、培养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精神的学生。这次,我们学校举办的创业园杯创业大赛,就是一次选拔创业者的好办法。

(五)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

首先,是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意愿。黑龙江的科研能力很强,大学生很多,可是,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知道,南方的企业专人到哈尔滨招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哈尔滨的高校,创业 16 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比较活跃。我们林大也是卓有成效,陆昊省长也给予肯定。我们有个森林防火项目很成功。绝缘板项目有推广。信息学院的物联网+林业的项目,三D打印项目,大兴安岭电子商务项目,都具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但我们的大学生创业数量不多,教师创业更是没有形成风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和整个哈尔滨一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教师创业这么难,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里没有办企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备课,教课,搞科研,写论文,出书,评教授。当然没有人思考把自己和创业联系起来。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要改变教师的思想,培养教师的创业精神、素质,实现岗位创业。学校可以在政府的文件基础上,出台教师创业管理办法。

第二,学校评价标准没有创业。高校的评价标准是看有多少场地、设备、人员、教授、发过多少论文,出多少书、完成多少课堂研究,有多少院士等,没有评价你出来多少企业家,创办了多少企业。所以当然领导不积极。

现在,国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战略措施提出,改变对高校的评价标准,特别提出建设创业型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的评价标准。

第三,教师小富即安。我们的教师有点能力,搞点技术转让,捞点小钱,平平安安,满足现状,缺乏奋斗目标。所以要下力气对科技人员和教师进行创业教育。要以企业家的标准培养教师,培养教师的 17 创造性、抓住机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梦想,增加财富。

第四,搞技术的,搞研究的专家,不懂创业、或没有创业环境,不懂管理、市场,成果转化过程缺失,也是一个原因。所以现在大力鼓励科技服务,创业服务,包括培训,办理法律手续,报专利,申请认证、质检、等。建立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

第五,最主要的,老师们缺乏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敢于担当。现在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当官,是进事业单位,是做公务员,这种现象必须扭转。中国是公务员待遇高,风险小,大学生毕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官本位。中国必须变官本位为企业家本位。未来担起社会主流的脊梁应当是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大工匠。

国家鼓励下岗职工、农民工、转业兵创业主要目的是以创业带就业,解决就业难,主要是生存型创业。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创业和他们是有区别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创业更多的应该是事业型创业。大家都说创业难,创业有风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风险的事,推给那些文化水平低,资金少,没有技术,没有人脉关系,没有权力的劳苦大众呢?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为解放劳苦大众,为工人,农民服务,我们应该把困难抗起来,把风险担起来,大学生是有希望的新一代,创业是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今天,大家可以为生存致富而创业,但真正的动机应该是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而拼搏。今天,国家是为解决就业而鼓励自主创业,更高的层次是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建立创 18 新型国家而鼓励创业。今天,大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店铺,明天他就可能经营一家跨国公司。大学生今天是青春年华、桃李芬芳,明天他们就是中流砥柱、社会栋梁。

篇8:创新与创业精神

1 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必要性

1.1 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制造,因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对其数量的需求却不断地缩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即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中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学生就选择了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以及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培养、指导和扶持计划,为大学生提供非常有利的创业环境[1]。

1.2 加强创新和创业教育是民办高校长足发展的途径

民办高校发展起步较晚,但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实干型人才。民办高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长足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民办高校是否有很强的社会认同感,是否有市场需求。如果我国的民办高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等,它就一定会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2 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定位不合理

目前,在民办高校的教育培训中,许多民办高校机构认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是在学校的教育职能之外的“精英教育“,没有专门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有些民办高校甚至把创新、创业教育仅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补充,错误定位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2.2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包括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实践训练、评价监督、组织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可是目前来看,民办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自发、分散、摸索阶段,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组织管理、评价监督等机制还不是很健全。

2.3缺乏实践服务平台

民办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需要搭建一个实践创业平台,这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业实践活动需要资金、项目、场地、设施设备等,民办高校由于实力有限,常常会基于短期利益考虑,从而不会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投入过多经费,导致相关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创业环境不理想,缺乏实践服务平台,限制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

3 民办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方法

3.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念

民办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念时,第一步要优化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系统性,在课程结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实践性课程设置。第二步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方法。最后应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等。

3.2 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创业意识与才干、积累经验的重要平台。目前在校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民办高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最佳方法。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缩短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适应期[2],是大学生提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促使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

3.3 为学生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民办高校要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保障创业的条件,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在充分争取和利用社会各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还要发挥学校本身的优势为创业学生与企业的帮扶搭建桥梁,为学生创业努力争取外界的资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感,实现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民办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以及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小兰.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1):74-75.

上一篇:养生培训总结下一篇:我的春节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