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2024-04-27

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精选10篇)

篇1: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的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教育是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可是近年来,农村初中生辍学学生越来越来多,小小的年纪加入了打工的行列,新的“半文盲”在出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得不到巩固,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络得不到落实,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知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从以上可以看出孩子辍学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寻找一套适合我市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控制措施,走出这样一个反弹“低谷”,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在实际意义上来帮助这些辍学的孩子,使这些孩子能够回归课堂。

三、研究的内容

辍学的原因:1来自家庭 家庭困难(子女多,无力供读)

单亲或留守子女,家长不负责

2来自社会读书无用(打工赚钱)网吧3学习困难底子差生活乏味(学校)控制策略1家庭创造育人环境

2政府让网吧远离青少年

3学校进行家访

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改变评价学生体制

四、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法,座谈法,实验法

研究对象:选09级初二为实验班级。

五、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

2009、12-----2010、2 完成课题的前测。

2010、3------2010、6 完成课题的论证、制定实验方案、教师采取教学方法进行试验。

2009、7------2009、11 总结一年的实验情况,修订实验方案,得出防辍、控辍的最优化策略。

六、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来的研究调查和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辍、控辍的最优化策略。

首先,我们看一下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生活所迫,很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隔代抚养是不少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年轻的父母们只有尽可能地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些磨合亲子关系的机会,才能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希望社会和学校给予一些物质上的资助。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孩子们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其次,是政府方面的原因。现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很多,尤其是以网吧不文明经营为主。由于网吧不限制未成年人出入,致使很多孩子不分昼夜的在网吧玩游戏、上网、聊天,最终荒废了学业。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倡网吧文明经营。

最后,来自学校。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家访,进一步的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以便获得最新的信息。学校平时还应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还有学校要改变评价学生体制,让学生重拾自信。

七、研究的反思

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礼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由衷的赏识它、挖掘它,学生的自尊就自然而然被唤醒了。老师总是被学困生的不良学业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有的学生的成绩差,但是他的交际能力很好。一个学生的学业落后,对他的一生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的老师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会有所发展。呼吁一下大家,请给学困生们更多的情感关怀,使他们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也能健康成长。

篇2: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滕兴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近年来,中小学生辍学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于此,确立该科研课题,集中研究农村初中生辍学情况并探索、总结出相关措施,降低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策略,政府改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现行的招生制度,则是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根本措施。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辍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寻求一套科学的控制辍学的办法与措施。

2、研究的内容:

(1)辍学的原因:

【1】 家庭方面:家庭困难(子女多,家长无力供其读书)。单亲子女或留守子女,家长不负责,无亲情。读书无用论(打工能挣钱,还省学费)。重男轻女,女生辍学率高于男生。

【2】 社会方面: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尤其是春节期间,在外打

工的青年锦衣回乡,刺激特别强烈,从而导致寒假前后农

村学生辍学的高峰。

游戏厅,网吧的诱惑。

【3】 学校方面:政府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现行的招生

制度,部分教师,班主任采取让成绩不好的学生辍学的对

策,以确保个人的名利。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 司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虽然明确规定了

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地方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

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强。

【5】学生方面:学习困难,学业上看不到前途。

学校生活单一,不能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没有

成就感,得不到应该有的认可。

对课程缺乏适应性。

(2)控辍策略:

【1】 家庭方面:改变观念,男女平等,增加亲情,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父母必须有一方在家。

【2】 社会方面:提倡网吧文明经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干净的环境。

【3】 学校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丰富学

校文化娱乐生活

【4】

【5】 司法方面:地方部门制定一些操作性强的办法。学生方面:加强教育,更新观念。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社会是致使学生辍学的一个大背景,农村的绝大部分家长成员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引导与城市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相比,相差甚远。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不细心,督促不及时,或因忙于生计,无

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我们认为,家长,和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是继家庭之后的引领学生成长的第二空间。我们认为合理的、科学的教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学生流失。而且

能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甚至是栋梁之材。综合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分析、总结、归纳控辍保学的一般步骤和常规方法。

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座谈法,实验法。

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完成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学校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撰写阶段报告。

第一步(2008年12):确立课题,完成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 第二步(2009、1——2):搜集、学习相关理论,整理相关材料; 第三步(2009、2——3):假期调查,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第四步(2009、3):正式研究课题;课题总结交流,并形成文字作为积累。

第二阶段:预防中学生辍学的对策,杜绝、缓解学生辍学的方法和措施。第一步(2009、3 —— 4):研究预防辍学的对策;

第二步(2009、4 ——5):研究、整理空辍保学的方法和措施;完成阶段。

第三阶段:教育辍学生的对策,和教育辍学生家长的策略及常规方法。第一步(2009、5——6):研究教育辍学学生及家长的对策;

第二步(2009、6——7):研究教育学生家长的常规方法;完成阶段报告。

第四阶段:连同社会各部门共同控辍的一般步骤和常规方法。

第一步(2009、7 —— 8):研究、归纳连同社会各部门共同控辍的一般步骤和常规方法;

第二步(2009、8 —— 9):有效连同社会各部门的保障措施;完成阶段报告。

第五阶段(2009、9——11):研究结果集中试验期;得出防辍控辍的最优化策略。

第六阶段(2009、11 ——12):形成课题研究成果,结题。

(四)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篇3: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教育对策

一、个人因素

首先, 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失去自信心。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 学习科目的增加使学生无法适应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 再加上一些学生自低年级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学习跟不上, 基础差, 形成一步跟不上, 步步赶不上的恶性循环。其次, 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 例如有些学生, 无视学校纪律, 到校外上网玩游戏, 跟老师捉迷藏。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从根本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耐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家庭因素

学生辍学与家庭也有很大关系。一是“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的流行, 致使某些家长不让子女上学读书。分析其原因是现有的就业市场, 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 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 实行双向选择,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 而赋闲在家。因此, 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读书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 何必再去读书, 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 农民的这种观念, 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二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 并且影响深广。在男女孩之间, 男孩优先, 女孩次之, 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 供其读书白花钱, 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针对上述情况,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扭转“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其实读书与就业是两码事。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不太好, 但是暂时的, 政府正在创造条件改善就业环境, 况且有知识有技能可以自主创业。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并非仅为升学, 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况且“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考上大学并非唯一的出路。二要改变家长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事实证明男孩女孩都一样, 男孩子能做的事情女孩子同样能做到, 女孩子有了出息照样能发家致富。老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深入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辍学的学生重返课堂。

三、学校因素

首先是教师因素。“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大多数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但有极少数教师教育学生方法不当, 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以致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或者只偏爱优秀生, 对后进生要么却放任自流, 要么横眉冷眼;或者对犯错误的学生, 缺乏宽容的心态教育, 甚至拳脚相待,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干脆破罐子破摔, 直至退学。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仍然坚持“满堂灌”, 讲课枯燥无味, 先进的教学仪器不会使用, 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细致的指导,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是学校因素。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 歧视差生, 缺乏对差生必要地关心和帮助;有些学校管理措施不得力, 各种制度不健全, 管理松懈, 学生纪律涣散, 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进取心, 得过且过,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最终辍学回家。

综上所述, 学校、教师对学生要齐抓共管, 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积极进取, 用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 以智慧建设国家。教师要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善待每一位差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的风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在教法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将来走向社会有用武之地。

四、社会因素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耳濡目染许多不良现象后, 很容易被甜言蜜语迷惑而上当受骗, 沾染上不良习惯, 以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为伍, 轻者由逃学到退学, 重者误入歧途,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除此之外,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一些家长把赚钱的算盘打到孩子身上, 认为只要能挣钱就行, 上学无用, 在家长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支配下, 一些学生被迫辍学, 过早踏入社会务工挣钱。以上情况导致的学生辍学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净化社会风气,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切实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篇4: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辍学 原因 对策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1.厌学。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2.观念落后、错位。农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并有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比较流行,致使某些家长不积极或拒送子女上学读书。

3.农村教育缺失。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为了保证合格率和升学率而被劝退的。

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扶贫力度

落实“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要像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基地一样,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具体措施。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要从图书、微机、实验仪器等方面支援农村中学建设,使其物尽其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吸收社会教育捐助,建立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做到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等。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1)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2)依法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要依照教育的有关规定,积极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教师工资水平监控制度,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度。对于拖欠教师工资的违法典型,认真追究责任。(3)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管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改革农村课程设置

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

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

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2.改善农村学校管理

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

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润勇.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3]彭冰.中国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N].中国青年报,2004-06-14.

篇5: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解决措施

衡阳师范学院200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3班 刘丽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衡阳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村更是突飞猛进,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都有大幅提高。但是,目前我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找出学生辍学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对加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原因;控辍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已解决了过去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回家的主要因素。但学生辍学却高居不下。从我看来,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家庭、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原因

1、法律上防止学生辍学缺少实施细则。

从法律规定上看,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教育法规定的,谁都知道。但是如果孩子没完成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教育法规定的,谁都知道,但是如果孩子没完成义务教育,这有谁承担,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实提到社会,家长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对他们没有完成这个“应该”的义务时,责任由谁来执行却没有相应可操作性的规定。虽然《实施细则》里规定了对监护人的责任,但是谁来进行罚款,不交罚款怎么处理都没有再明确规定。此外,相应法律也曾禁止雇佣童工,可童工现象却很普遍。缺少执行和监督机制的法律是没有威慑力的。或者说“不管是对学校,对家长,还是对相关部门,都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责任监督机制”。

2、人才观念陈旧、成材方式单一。

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后,“读书无用论”强劲反弹。社会现实证明,连本科生、大专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就更不要说中师、中专毕业生了。这无疑给正在送子女读书的家长们劈头盖脸一盆冷水,让他们感觉到送孩子读书前途渺茫,从而丧失信心。社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招工、招干,还是公务员考试,你不走走关系,你能行吗?农村孩子片面认为走关系无门,就只有将其拒之门外;而不去正确的分析当今社会只要真才实学、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又何愁社会无容身之处呢? 于是就选择放弃、盲目退出读书舞台。

3、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人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学生,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新鲜的生活、新鲜的事物对农村中学生的冲击更大。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工作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录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敢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从而坠渊,特别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男男女女,双双对对有些年纪只有十三四岁,也跟着父母或者其他伙伴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周身打扮得很漂亮,显很有钱,很有本事的样子,使许多在校的学生羡慕极了,他们巴不得自己也去闯一闯,特别那些学习本来就厌烦的,或者家里比较难支持的,他们就想,迟去不如早去,因此只要有亲戚在大城市或熟人从大城市回来,他们就想办法要求介绍工作,一旦同意他们就搬书走人了,或者在假期里先联系好工作,第一学期就不来了,有的家长明知道,但也不反对,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自己的在校子女去打工。

(二)家庭原因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者。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流失有60%的是因家庭因素造成的。

1、一些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有些家庭比较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调查,田尾的农民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寄宿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2000左右。如果只有一个小孩在读书,家长还是能负担的,但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负担两个以上同时在读的孩子。所以,部分初中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走上辍学之路,过早的承担家庭重担。

虽然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退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

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大器,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及早步入社会自谋生计。同时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褒贬走极端化,“成龙上天,成蛇入草”的思想,让学生我行我素,随意放弃学业。

3、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思想僵化。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缺乏监护,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群体意识。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均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生活状况不闻不问,孩子的衣食住行靠自己或者依附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思想教育,谈什么学习,而学校则成了真正的“托儿所”,这一部分孩子,受不了挫折,稍不顺其心,便撒手离开了学校。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和“三率”达标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无条件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量。教师轮流上阵,学生则处于盲目应考,争先排名的惊恐状态。学校这种近乎非人道的教法,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从“乐学”转为“辍学”。

2、教学质量低下。

教学质量低下,“学困生”“差生”没得到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素质教育之风此起彼伏。但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能否上大学,仍然全凭考试分数。所以学校教育仍然还是应试教育这面大旗。加之,农村初中,每年能够考上重点高中,最终考上重点大学的也就是少数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到了初

二、初三,知道自己成绩不很拔尖,便萌生了辍学念头。再者,“学困生”、“差生”被部分争名夺利的教师遗忘。他们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反而会被视作“包袱”“累赘”,对他们不加以引导,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着部分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这严重性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格的自尊心,致使他们被迫接受中途退学的残酷现实。

3、学籍管理混乱。

目前城乡差距大,不少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要让子女将来有好的前程,必须把孩子送往城镇学校就读。城镇学校占据天时、地利、人才广的优势,海纳百川,只要是学生便大开方便之门。少数学生在甲校违规违纪呆不下去,便转乙校,学生流动,学校也没办理任何转学,休学手续,造成一部分学生进入学籍管理的真空地带。转去转来,学生酿成了自由散乱的恶习,社会的不良风气加以侵蚀,便造成了“几不管”的学生,及早步入社会。

(四)自身的原因

1、学习碰到困难,成绩跟不上而厌学弃学。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就取消了升留级制度,每个学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其中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些接受能力较差,有些学习比较专心,有些学习比较随便,纪律散慢,年长月久就产生比较大的差距。对这样基础差距大的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法,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就接受不了,况且初中的教材比小学多了,知识也深了,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吃力,因为他们看又看不懂,听又听不懂,所以只好弄东西,或者与同桌讲话,甚至干脆伏头睡觉,老师发现后批评几句或找他谈话,心里又不舒服,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厌烦,进教室就像进监狱,度日如年,所以不想读了。

2、认为读书无用,读书缺乏劲头。

由于现在读书没有工作分配,而且受打工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学习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对读书不读书无所谓;;作为家长,有的发现自己的子女不想读书也听之任之,特别是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不读书更合自己的意;而且,现在学校的学习风气不浓,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最后产生辍学的念头。

二、控制学生辍学的措施

1、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方法。我们的家长、社会、政府只有彻底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方法,不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采取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教师更有精力,有信心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潜能,开创出“百花齐放”的教育新局面。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学校,要多开展有宜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作为社会,家庭要多关心学生,使他们有一个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3、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严格学籍管理,减少非正常流动。转学、休学学生应统一办理手续,每期应对初中学籍进行审理。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应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白“孩

子不上不上学,不是自家的事”,而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5、转变人才观念,要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教兴农”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使学习文化、掌握科技成为农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农村孩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6、实施好“两免一补”政策,帮助贫困生入学。近年来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生入学问题,但还应加大住校生生活补助的力度,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施“爱心助学”,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

总之,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辍学,是一项极其艰巨任务。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围绕“全民防辍学”去做大量的工作,相信学生、辍学现象必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罗时茂主编.素质教育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2]现代教育理论.[3]朱宏.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思考.当代人口.1995年第1期.[4]中小学政策法规、教学与管理

[5]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

[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6] 张春光.免费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1):79-80

[7] 曹友君.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14):614

篇6: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宜君县棋盘中学——陈建平

说到学生辍学,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是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可为什么许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事实上,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主要原因是厌学。那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为什么会感到厌学呢?我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依旧停留在口号阶段。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们的呢?农村中学的教师仍以灌输、管教、批评主线,教师仍是神圣的说教者、权威者。教育形式还是教学生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强制。学校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的讲解,反复读背、一张接一张的习题„„而学生面对这些枯燥的说教和反复乏味的刺激,很难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对很难活跃他们思维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看到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全力讲解中打着瞌睡,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有多么的厌学。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就与学生斗智斗勇。如果学生很不听话,他就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变相体罚甚至打骂。违纪学生的人格尊严就得不到尊重,心灵得不到关爱,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由此形成。于是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

二是学校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淡化,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流失。

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要面对五大主科,八年级就是六大主科,而每一科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但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特别是所谓的体、音、美、劳、生、地等小科教师更是珍宝,同时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又是非常僵乏,甚至连录音机都难得有几台好的。一学年下来,那些特色的“小科”很难看到老师上一节课,也很难开一组学生的分组实验,尽管实验报告上填写得慢慢的。学校图书室一般也是摆设,有旧书无新书,有制度无人管理,自然学生就难得借到几本书。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限制,也很自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最该产生兴趣的年龄阶段却失去了兴趣、再最喜欢动手的年龄没有动手,在最该了解世界形成人生观的时候没有看到几本好的课外书。于是兴趣在单调中平淡,在平淡中流失,在流失中寻找刺激。于是游戏机、网吧、甚至早恋等不该他们接触的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我在这儿不是怪我们的教师,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每天的课程是很重的,一般正科加早中晚辅导,一周有二十节课左右。换药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写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作业批改记录、教后记、学困生转化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教师的口和手闲着的时候本来就少。我们可以设想每一堂课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合作和探究,不花点心思备课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重负下,教师们整天就像只陀螺在转,哪有精力和心思去精心准备呢?只有带着一脸的疲惫走进课堂,这哪有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焰呢?

三是考试和升学也让学生的身心倍受煎熬。面对学校的考试评比,面对社会对孩子升学的关注。我们的各科教师迫于这些压力就必

然地会将这些压力转化给学生。而考试后的成绩呢?如果英语平均二十几分、物理平均二三十分„„总分,除了语文、政治、历史外,其他科目平均分是很难及格。每位学生心中就加重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学生的累也是双重的,在身体方面,我们农村学生一天含早中晚辅导在内要上10节课;在心理方面,不少学生花了那么大的劲学习,那么拼命的努力,如果考试的分数却是失败。再加上如果有的老师将成绩的排名写在后面的黑板上。我想,排在最后的学生是很怕进这个教室的,更害怕看到这块黑板的。身心的双倍煎熬让不少学生选择了逃避,最后就很难面地产生厌学。我常想,这些过早离开校园的孩子们就从没有想过要好好读书奔个好点前途吗?我们的学校又给了他们多少机会呢?他们心中阴影太多,以致他们中间少数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就丧失了求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考试科目能少一点,升学的压力小一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一点,他们还会选择离开吗?

当然,他们厌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留守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农村中的家长的认识、还有农村中教育环境等问题。可这些问题短期内也是难以改变的。那么,针对以上学校中出现的现象,我们学校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呢?我认为:

1、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如何事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多关爱一些他们;在教学中少一些灌输多一点交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漠视多一份赏识。让学生意识到是自己主动要学,而不是被动接受。

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青春期,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终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习一些习惯性、品质性的东西,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更有动力、有后劲。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确立明确的、高尚的学习目的。开展多样多彩的活动,培植学生学习兴趣的幼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习的记忆力,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果能将这些方面做好,相信他们一定会受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当学生违纪违规后,教师要冷噤不要冲动,要有耐心,要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从对本班大多数人负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引导教育。如果一定需要惩罚,就要在学生信服口服的前提下进行,不要做出有损学生人格尊严的处罚。要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他擅长的事去让他去做,给他一个表现自我优点的机会。并趁机鼓励他想这方面努力,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校园生活应丰富多姿,充满志趣,点燃学生求学的热情。校园的生活应是宽松的、有趣的,不能搞“管住了学生的时间就管住了学生”这样有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做法。学生在学校应该有充分放松身心的时间。首先,上述的“小课”课不能随意占,这至少能起到放松一下学生的作用,如果能上好美术、音乐课就更能增强学生多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们还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球赛、艺术节、讲演赛、社会劳动实践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营造一种“天

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校园氛围。对那些在学习上不成功的学生,我们教师尤其要鼓励他们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评价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元的,“事业没有高低,成功没有标准”只要能焕发出他们生命活力的活动,都是要参加和努力的。

学校应该将现在现有的各种教学设备都毫不犹豫地用到教学和学生身上,并要尽量提高其使用率,不能再让教师们总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也不能让学生在学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让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引到学生愉悦身心上来。一个个在校园生活中一脸阳光,充满各种良好的兴趣,让有成就感的孩子远离游戏厅和网吧、远离不良习气。

3、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让教育资源投入的重心偏向农村中学。这几年我们国家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可这些投入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地向城市集中。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加上不少优秀教师也因为耐不住农村的清贫和单调而调往城区。更使得农村初中的教育举步维艰。优秀教师外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下降导致生源减少;而生源减少又反过来影响学校经费;经费不足又影响教师待遇,待遇不好又使教师人心思浮,这样恶性循环形成了。

我们国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在教育方面,我们企盼农村教育的教学设备能得到大的改善,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和成立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一样做实验、一样能有很好的课外阅读书刊。同时我们企盼城里的优秀教师能正真下到农村中学来支教。更希望农村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真正留得住优秀教师,同

时培养更多自己的优秀教师。我记得有一首歌的结尾是这样的“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会有春天”。我再也不想看见孩子们走出校门时失落的背影和他们这样走进社会后四处碰壁的无奈,我期待着农村教育早日迎来属于她的春天。

篇7: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行以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转变成了非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虽然辍学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导致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好像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

二、“读书无用论”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农村小学进入初中、考入高中,继而进入大学的学生仅为农村学生总数的25%;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完成相应学业后都要回到农村。因而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耗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上学读书,其结果都是要回到农村,读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无用”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学期间的教育

成本不断增加,收费连年增长,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对于少数即使能够升入大学的佼佼者而言,上学也成为一种不堪其累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生活中、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加重了人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三、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教育上的痛,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另一方面,负责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龄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带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甚至结帮拉派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长应根据学生本身情况,确定目标和方法,对子女的学业要实事求是,不要过高要求。家长要学会为孩子排忧解难,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克服厌学情绪。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习贯彻素质教育,而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大

道理,关心学生,以诚相待。

二、通过各种渠道转变家长观念,当今社会是经济知识竞争的社会,让家长认识到只有让孩子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只有参与到竞争中才能挖掘其潜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篇8: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及对策

一、乡村教育体制僵化, 教学内容单一

教育体制、尤其是乡村教育体制僵化, 教学内容单一, 学生所学知识与乡村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当地经济建设、农民奔小康严重脱节, “学而无用”, 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当前, 我国的教育模式, 从根本上讲, 还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模式。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本人, 都把升学当成学习的唯一目标和动力。反映在教育上, 就是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 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轻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条块分割严重,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成一家, 致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优势得不到互补。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扩招以来, 大批毕业生不能就业, 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艺, 长期处于失业或亚失业状态, 这对于出生在农村、家庭没钱又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大学生来说, 尤为明显。因此, 就出现了“学与不学一样, 学多学少一样, 学好学坏一样”的“怪”现象, 致使“学习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又有不同程度的抬头。

二、农村经济的落后

农村家庭的极端贫困, 也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农村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 从总体上看, 农村经济还是很落后的, 与城市经济相比, 差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随着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在一些贫困边远山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近年来, 学费尤其是高中学费、大学学费飞速猛涨, 许多乡村家庭不堪重负。可以说, 教育收费偏高是大多数、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心头之痛。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农村教育收费, 广大农民均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

义务教育实际上并不“义务”。近年来, 虽然政府决定对农村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但实际情况是: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 却允许学校增收杂费等其它费用, 这一规定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学校因为资金短缺, 便找种种借口, 把负担最终全部转嫁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讲, 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实际收入低, 无力供孩子上学。农民实际收入, 其实远没有象现在一些媒体宣传那样高, 有些地区, 甚至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此外, 还有一些父母离异、父母病重、父母早故家庭的孩子, 在当今学费高居不下的情况下, 其上学更加困难。

三、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资金短缺, 学校硬软件建设严重滞后,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 教育投入少, 这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农村, 这种投入又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 这种困难表现得更加突出。税费改革后, 乡村学校旧的收入渠道被堵塞, 新的渠道又未建立, 乡村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一方面, 学校硬件建设上不去。在许多乡村学校, 还存在不少的危房。另一方面, 由于没有必要的资金, 学校软件建设也上不去。一是缺乏合格的教师, 二是教师的素质不能得到提高。表现在教学上, 就是教学方法落后, 知识老化, 教学理念脱离实际, 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更为严重的是, 在一些乡村学校, 教师工资都得不到保证。这样的学校, 其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生厌学的情绪十分严重

由于教育、教学内容老化、枯燥、无味, 远离现实,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学生厌学的情绪十分严重。也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学校学生厌学十分严重, 这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公认的一个事实。原因如下:许多乡村学校, 图书室没有, 实验室没有, 微机室没有, 语音室没有……学生只能天天啃课本。即使学校安排了体育、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 由于缺乏专业教师, 缺乏设备, 在实际上课中, 几乎全部都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本来应该是充满了天真想象的学生生活, 整天都变得沉闷起来。此是其一。

教师由于缺乏“充电”, 知识老化, 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学生不愿学;加上受应试教育和现有教育评估机制影响, 教师对那些成绩不好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 导致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此是其二。

当前农村高中还没有普及, 远不能适应学生需求, 有大量学生还不能按期升学, 导致差生升学无望;即使就是那些考取高中乃至大学的学生, 由于高中、大学花销很大, 毕业后又很难就业, 更增加了乡村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此是其三。

为了生计, 农村地区年轻父母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家中留守学生缺乏有效管理。还有一些父母离异、父母早亡、父母病重、父母极端贫困、父母素质低下等家庭的学生, 要么无人管理, 要么拿不起学费, 长此以往, 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此是其四。

当然, 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 除上述几个主要原因外, 还有其它因素。这里就不再一一再述。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乡村教育辍学问题, 已成为当今乡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其一, 在广大乡村,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使农村社会“幼有所养, 中有所用, 老有所终”。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 应该在农村社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彻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其次, 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使农民生大病、生重病时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和医治, 并不至于影响生计;再次, 真正把《义务教育法》落到实处, 严禁农村学校乱收费。

其二, 改革教育体制, 必须把学校教育同当地经济建设、农民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融为一体, 把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广大学生“成才有路, 致富有门”。

其三, 中央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承担农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义务和职责。关键是改革目前实行的“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的办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到税费改革以后县乡两级财政大幅减少的事实, 中央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大幅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广大教师工资应列为国家财政支出, 学校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应列为省级财政支出。保证拨付给学校的资金和教师的工资能按期、足额到位。

其四, 改革教学内容, 增加一些有益于农村经济建设, 有益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题材和内容, 增加一些生动活泼、符合和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的题材和内容, 增加一些实用知识, 把学习与生产劳动、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摘要:当前, 我国初中农村学生存在大量的辍学, 主要是由教育体制僵化、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金短缺、教学内容老化等原因造成。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把教育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政府必须承担起农村社会义务教育更多职责等。

篇9: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一、辍学原因

第一,招生并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本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真正技能的好措施,但新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不上学无所谓,没有了“铁饭碗”,不如早做其它打算。加上大学学费昂贵,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很多家长只着眼前利益,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部分学生被迫早早离开课堂。

第二,近年来。我县农民到外地打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出开拉面馆的越来越多,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管理出现空缺,学习后进的容易掉队,产生厌学情绪,易造成流失;有些孩子随父母到外地后是否上学,学校无法监管;有的饭馆经营者为减少开支,专招未成年孩子到饭馆打工;未到法定年龄提前结婚;男孩子进寺院念经等,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制止辍学的力度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护人辍学的,在城市由市或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实际工作中,宣传教育,调查摸底,发催学通知,上门动员,大部分工作要靠学校教师去做,除了说服教育外没别的抓手,而政府职责履行不是很到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家长。要制止学生辍学,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就推进素质教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群众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仍是盯住学校的升学成绩,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拿升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也就拿学生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这就势必刺激教师把目光盯在考试成绩上。题海战术,对后进生的歧视,给一些学生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辍学也就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二、学生流失的主要环节

学生流失一是在六年级升七年级这个环节。六年级学生升入七年级,学校目前还无法解决住宿问题,有的学生每天往返要走好几公里,同时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和家长感到没有上小学方便,这不愿上学;二是在八年级升九年级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在14~15周岁之间,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些家长便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或务农、经商。

三、主要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全面协调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特长,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整洁、文明、美丽的校容校貌陶冶学生,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吸引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给学校排名、给教师排队,全面科学地评估学校、评价教师。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驱赶后进生。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因材施教,防止学生因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二,重视法制教育,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向学生和家长做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家长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利用家长学校或其他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具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合理引导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认清形势,积极选择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学生辍学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对未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及时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有效措施,促使辍学学生尽快返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校的学籍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学生流动跟踪制度,要认真执行学生转学证明制度,了解流出学生的去向。

第四,把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工作。落实留守孩子教育管理措施。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经常找他们谈话,多交流多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同学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和同学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温暖,防止这部分学生流失。

第五,“控辍保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乡,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杜绝学龄少年到寺院念经,到饭馆、摊点或工厂打工,杜绝早婚现象发生,为在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10: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控制策略

昭通市绥江县凤池中学:魏志英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没有巩固好普九

成果,致使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造成农村中小学辍学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从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对策

我国到二十世纪末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毛入学率高达到95%以上,但失学率、流失率也高,竟达12%左右,而且尤其以农村最为突出,那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以及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

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可仍然把应试教育摆在了首位,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

1、老师罚学生。在我国广大农村,虽完成了普九工作,但有些学生没有完成法

律法规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中途就退学了。根据调查,很多老师就因为一点小事找孩子的麻烦,老师采取各种怪异的办法,比如对没有考及格的学生要抄试卷几遍,或者没有背书的学生要抄课文,听写英语单词不过关者进行千遍抄,最令学生们接受不了的便是到老师办公室“站着”,一站就是一节课,要么接受老师的批评,要么就是站着“自学”,这些学生站的次数多了,也就对上学厌倦了,往往自己干脆不来读书了------退学。

2、老师看不起后进生。有些学生好动,坐不住,在课堂上经常违纪,再加上个

性强,脾气怪,老师批评他几句,他有不服的地方还顶撞老师,还有学习成绩又差,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经常叫其家长来学校,并委婉地给家长提意见,让孩子回去一段时间,反省反省,改造好了,家长再送来学校,久而久之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到学校去,孩子辍学后回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弄不好还学坏。如今,一些小升初或初升高的差生被老师劝道:“反正你们都考不及格,干脆你们都别去考了”。于是中小学生辍学率就增高,老师们的升学率相对就提高了很多。

二、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看管

当今,父母离婚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更是有增无减。从我校初中生调查来看:全校七百多名学生中,父母已离异者达0、8%,对这些离婚后的学生而言,残缺不全的单亲家庭给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1、随着经济对农村的开放,使大部分农民有了剩余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源源

不断地转移到城市,农民外出打工人数与日俱增,很多农民凭借自己已有的文化科技知识,承包工厂,兴办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当起了老板,过上了安逸舒心日子。几年不回家,更不要说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包二奶”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又怎能与自己的老婆白头谐老呢?自然女人也就重建家庭,对于孩子来说,一颗受伤的心灵是多么渴望父母能在身边给予呵护,给予关怀,给予温暖。爸妈没了,无人看管,无人照顾的孩子们也就只好三天两头逃学,甚至干脆不去学校了,伙同同病相怜的孩子白天捉鱼虾,晚上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赌博上网,偷鸡摸狗等违法事件也屡 1

次发生。

2、父母的感情确实破裂。我所见过的几个邻居,就是夫妻感情不和,男的忙着

挣钱,女的天天不是打牌就是讲穿着打扮,夫妻整天由吵到骂,由骂到打,最后走上法庭,孩子的学习无人问津,作为一个懵懂的小孩子来说,既然父母都不管自己,很快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由原来的好孩子、乖孩子变成了坏孩子,迟到、早退、旷课、吸烟酗酒,通宵达旦上网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哪有心思来学习?最后也只好辍学在家,悠闲自在,无所事事。

三、受“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

由于就业困难和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使很多农民都有了“考上也不分配,分配不了学了也用不上”的观点,于是读书无用论迅速在农村重新传播开来,目前,党和政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另有个体或集团捐资助学,使得农村子女读书已不再是梦想。但据我们老师下乡调查发现,我们每到一处,当地的农民并不急于致富,而是摆出一副悠闲自在的姿态,这可能与其他地方的农民不一样,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成年人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书读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马上回家,外出打工或者跑跑运输。即使考上大学又怎样,一来家里没有钱供孩子读书,二来读了大学也很难找工作,回家当个技术人员工资又多,还不如趁早不读。农民如是说,我们望其兴叹。

面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每年在不断回升的这一现实,这就给我们国家、社会各界人士敲响了警种,农村的教育在走滑坡之路,那么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或对策去解决呢?

一、发展农业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经费的投入

1、放开农业经营,搞活农村经济建设。即放开第二第三产业,迈开步子在农村

搞好绿色产业,种蔬菜、水果、种茶叶、竹子等绿色产品,同时兼副业生产,科学养鸡、养兔、养羊、养猪等产业,另外也可采取招商引资的政策,让外来的商人或老板到农村去投资,兴办小型企业、大办乡镇企业。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应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腰包鼓了,自然有钱送子女读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我认为放活农民,教育就有希望。

2、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必须施行农村税费制改革。目前中国农村税费制改革已

在全国全面展开,农业人口达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三,减负幅度在30%以上,农民得到的好处预计在300亿元以上①,我们相信,这条措施的实施会使农民直接受益,从制度上完善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渠道,从而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为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样也就使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得以控制。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1、教师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一点小事就采

取各种手段来惩罚学生,这在教学管理中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即使学生有过激的行为,我们做教师的要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当心与心面对,心与心的交融,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②。否则只能导致学生辍学。

2、做好转化后进生的细致工作。后进生也叫“双差生”,即纪律散漫,学习成绩

差,面对这部分差生,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最终的结果是“走人”,那么转变后进生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从许多转变后进生的个案中,我们发现:有的通过找闪光点,使后进生找回了自信;有的通过赏识教育,让后进生找到了好学生的感觉;有的通过情感对话,层层深入递进,让后进生悟出生活的真谛;有的通过真情的付出,滋润后进生干涸的心田;还有的通过义正严辞的敲山震虎,使后进生猛然醒悟③、、、、、、。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还怕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升学率提不高吗?

三、父母离异造成家庭教育弱化,部分学生辍学--------如何面对这些“特殊学生”

呢?

1、家庭中离异后的父母或者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应积极帮助孩子树立信

心,克服自脾心理,因势利导给予孩子学心上的辅导和督促,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去奋斗,这样就不至于辍学在家务农。

2、学校的教师应该设法用学校、班集体的温暖去弥补失衡家庭温暖的不足,努

力用师爱去补其父爱母爱的不足④。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培养身心健康的祖国花朵是中小学教育的使命,面对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特殊学生”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四、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源于我们教育事

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读书、不多学知识,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再重蹈历史覆辙:“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根除破旧陈腐的观念,消除“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师资力量,能使更多的学生圆自己大学的梦想,同时整个社会就业渠道拓宽、畅通。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大学生不念大学也得长大,也得有个劳动岗位,但多学些知识路更宽一些。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就更没有理由辍学而不读书。

总之社会各界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严重这一问题加大力度来加以控制,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农村教育不再成为一块心病,使高辍学率变为高入学率,从而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① 《农村税费制试点促进分级管理》-------《现代教育报》2003年。

② 《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1期第9页。

③ 《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5期第36页。

④ “特殊学生“解读与对策--------《现代教育报》2003年。

上一篇:致创业者下一篇:党员生活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