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探析

2022-09-11

一、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教育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厌学”一词, 前人留了许多触目心惊的研究数据:我国教育界1977年调查显示:84%的中小学生对学习态度呈“冷漠”;2000年北师大教育家在全国中小学学习发展的大型调查数据, 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只有8.4%;21世纪初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 59.3%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在我县县城的两所重点小学的问卷调查显示, 61.7%的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 其中深度厌学占26.4%。

二、形成学生厌学的因素

造成学生厌学现象原因众多, 本文试着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探究。

1、客观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1) 中国主流传统文化性格, 道德规范的积淀, 造成中国式的内敛谦和的个性, 导致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潜意识中适应性和适合性减差。笔者认为这一点是造成厌学情绪的前提之一。 (2) 社会和家庭因素国内外的论述众多, 此文不再赘述。简单地说:社会的世界观、物质观、家庭生活压力、家居环境、教育方式、家人的文化程度、监管程度、人际关系等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3)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 虽然力主推行“素质教育”, 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大多空洞无物。在学生眼中, 什么创新、和谐、求实等对他们来说都非常抽象, 没有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学校近功求利, 片面地追求分数, 多采用“填写式”教学方式, 不顾学生身心健康, 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 “疲劳轰炸”, 或者冷嘲热讽, 体罚等手段, 让学生不得不厌恶学习。

2、主观因素。

(1) 个性性格的不同, 厌学的程度不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 通常性格外向、活泼、关于和别人交往的学生热爱学习, 成绩较好, 并情绪稳定, 心理健康。像这类型的学生不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而性格有些偏执、怪异、常表现为焦虑、担忧、常郁抑不乐, 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精力不集中, 又自尊心强, 产生厌学的机率大大增大。 (2) 学生学习动力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也是产生厌学原因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严自家长、教师的要求和压力, 特别是小学阶段, 部分学生对未来只是充满憧憬却不稳定, 部分学生连憧憬都没有, 更不要说理想和学习的目标。一旦有阻碍, 多数选择逃避和退缩, 久而久之, 自信心下降至随波逐流, 对学习毫无兴趣。 (3)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行为相互影响。“昔孟母, 择邻处”充分说明 (此处除社会以外的原因) 学生间“厌学气氛”或“好学气氛”具有传染性。在不良的学生关系中, 乐学的学生常常冷落, 甚至鄙视厌学的学生, 导致厌学程度加深。 (4) 针对以上的原因的分析, 本文作者试图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来探究应对策略。

三、学校教育对厌学的应对策略

学校应确立具有亲和力和轻松的教育理念。

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多数来自间接要求, 表现极不稳定。对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能正确辨别与对待, 世界观、人生观处在可塑期极异产生偏差, 学校德育必须紧紧抓住这点, 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特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兴趣和爱好,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竞争异常快速和激励。“幼而学, 壮而行”, 没有知识文化, 缺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难有未来。但不能过分夸大这一点走入“左”的误区, 增大学生压力, 造成心理恐惧和心理障碍,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管理机制, 健全全方位管理系统、联系和反馈系统。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 及时修正教育策略与方案, 预防、控制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和加深。通过这一机构, 对反馈信息加以科学总结、反思、分析, 及时调控各方面管理手段:调节教师工作方法和工作积极性;监督、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调动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与热情。

“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最大学习动力源泉。高明的教师不主观, 不强制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得法地“诲人不倦”。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是社会大背景形势下时代的要求, 教师应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和不适宜的教学方法, 树立起新型教学引导观、辅助观, 设立民主、生动、直观、开放的氛围, 用真挚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受用于教师的“授之以渔”。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现状, 大部分教师都是60—80年代出生的人, 教师教学素质、知识结构对于教育发展稍有滞后, 学校应设立教师培训机构, 利用各方面资源来提升学校教师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小学生厌学这一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 每所学校、每个个体的厌学具体原因各不相同, 本文就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教学模式, 实践推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对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对现行教育模式起到了必要补充作用, 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注入了新型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摘要:当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上升趋势, 引起了社会、有关部门和教育单位普遍关注。本文就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从客观、主观方面作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特别是从心理学、遗传学方面进行系统探究, 同时综合国内外厌学应对策略提出了解决厌学情绪一个新的切入点:创设新的教学模式, 从厌学学生某种潜力中表现出的亮点为起点, 加强某方面、某一长处专项培养, 形成成绩,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 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 然后转化成全面学习的动力, 从而达到减轻、消除厌学情绪,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自信、自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应对策略,教学模式,兴趣倾向

参考文献

[1] 金晓叶《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温州教育2005

[2] 张梦阳《悟性与奴性一一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上一篇:简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下一篇:空斗墙房屋加固及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