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2024-05-06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通用8篇)

篇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三台县七一小学语文组

自课题研究工作实施以来,我们全体参研人员在县教研室总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关爱指导下,依据课题实施计划,着手对“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策略研究”这一子课题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现对我校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实施的基本做法

1、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属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近一年,我校改制,虽然也有部分来自农村小学的优秀学生,但受家庭环境和求学条件的制约,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同时也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活动开展和各种争创活动太多,挤占了教师们大量教学时间,为了抓质量,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工作重视不够。

(2)学生成绩良莠不齐,读书条件各不相同,造成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只停留在所教语文课的小圈子里,课外阅读时也只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领悟还很表面,语言的积累更少,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目标。

(3)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图书的数量虽然近几年也增加不少,可是没有加以归类和整理,有一些早期的图书已经不适合孩子们的阅读,适合阅读的图书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

2、充实图书资源,确保学生课外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并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确保课外阅读计划不成为一纸空文。两年来,我校新添置了数万册新图书,校外一些助学机构也为我们提供了几十万元的图书。此外,很多班级的图书角增添了书架,老师和学生踊跃捐书,每班藏书不少于100册。并且利用校内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室的书籍。我们规定,每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专用时间,任何老师,任何活动都不得挤占。同时要求这节课上,语文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与学生一起读书,给他们推荐好书,教他们各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教他们记录和摘抄优美词句,学做读书卡,名人卡片,写阅读笔记。此外,各班语文老师还提倡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规定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最初阶段,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和书做伴,与书交友,快乐成长。

3、借助校本教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阅读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的,更不是放羊式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学生自我阅读的目标。我们认为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我们结合现行语文教材,结合每单元训练的目标,在解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给各年级学生推荐与教材同步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阅读的方法,并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而且我校还规定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作为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4)广泛阅读教材上知名作家的作品,同名作品,同题材的作品,还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报刊,甚至生活中的各种阅读资源(比如广告牌,各种熟语等)。

4、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趣。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至少一次学生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加以表彰和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推进了课题的开展。比如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读书卡和名人卡片的制作与交流,阅读手抄报展评;师生优秀作文欣赏;讲故事比赛;名家美文欣赏等。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老师如此,小孩子尤其如此。在活动中,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而赢得的他人的赞许,哪怕只是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也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让他们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

5、结合各种教研活动推进课题研究的进行

(1)定期开展阅读教学主题研讨活动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便定期开展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研讨活动,每一学期,至少进行两次阅读公开展示课,定时间,定主题,定主讲人,课后全体老师评课议课也围绕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这一中心。在活动中习得的教学方法,老师们会主动在自己班级里加以实践并做出改进。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老师的教学技巧也有所提升。

(2)结合各级教研活动促进阅读课题研究的开展

每一学期,教研组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比如教学联谊,新教师汇报课,名优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活动,学校教学开放日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力求让老师们能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活动,并在评价中把教师们阅读方法的渗透作为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学生做好阅读示范

近两年,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7种语文阅读刊物,规定每个老师每周阅读,做好记录,还要写读书心得,并加以交流和考核。在寒暑假,也为老师们推荐了各种读书课题,规定了哪些必读内容,开校就检查业务进修笔记。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学生做出了阅读的榜样,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4)在师生中开展了各种以阅读为主题的展示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经验论文的撰写,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老师十余人次获得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大赛一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和读后感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两百多人次获一二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反思了两年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得于失,我们了解到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习惯等方面作出一定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我们仍存在不少困惑:

1、课题研究计划中如何加强四个联系--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学科间的联系、家长与学生等方面,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具体的工作还有待于下一步研究中加以强化和改进。

2、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蹶而就,课题的结题不应该是阅读研究的终止,而应让学生实现“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目标,这还有待于我们课题组和全体语文老师进一步努力。

篇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这一要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课成了语文耗时低效的 “负面典范”。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是制约我校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鉴于我校班级实际和教师配备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

二、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我们将致力于探索小学中段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段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的平台。期望通过研究达到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课外阅读。

教师可选择适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阅读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享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

其次,榜样示范,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同时,发挥同学榜样示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会把阅读看作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喜爱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特别是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更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很好的过渡。(2)、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阅读风采。

我们课外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阅读风采的平台,让他们浸润其中。

首先,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中年级学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服输、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师可多开展以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让他们在这些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真正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在校园或班级创设有关课外阅读的展示墙,以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环境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开展家长亲子共读交流活动。

要想引领儿童阅读,共享快乐童年,点亮孩子的阅读心灯,打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非常重要。闲暇时,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与交流,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课外阅读氛围,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终身都有对言语的“渴望”和“依赖”,学生对阅读的审美需求、交往需求、求知需求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感受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积极有序地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高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以后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中段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的调查研究。(1)、在中段的学生中究竟存在哪些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2)、他们都在看什么样的书呢?最受学生欢迎的书有哪些?(3)、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距很大的现象呢?

(4)、课题组老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展开问卷调查、采访家长、采访学生等方法展开调查。尽量做到数据精确,情况真实,具有普遍性。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

4、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

5、学校课外阅读常规指导和激励机制的研究。6、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的“美国教育行动”。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3、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不同目标。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六、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课题组设立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专题,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4、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省级获奖。

5、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6、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实拍照片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可谓极其年轻,年轻人热情、激情均高,再加上务实的工作作风、充沛的精力,这是强档组合。这样,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会有创新的思维,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本课题的圆满成功。

本课题组长邢勇是我校两室管理员,小学高级教师,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在完小任过好多职务,1994年的救救山里的学校在南疆开发报上刊登,随后先后被采用了30多篇;最近有20多篇短信被蒙自教育网采用,在蒙自工运这本书上也落有大名,多篇教育论文获省、州级奖励。

本课题组王凤娇老师是三年级教研组组长,80年代人,是教学能手,曾代表学校在乡教联体活动上讲授师范课,他的多篇论文在省级获奖。

课题组成员中的吴灵芝老师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长期任小学中段语文,对中段语文课外阅读有较深的研究和探讨;沈焕莲老师是学校的娇娇者,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获奖;邓烨老师是后起之秀,是学校打造精品课的对象之一,对中段课外阅读进行过独自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多篇教学论文获奖。课题组的人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对研究本课题有很大的兴趣。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大部分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研究方法、策略和原则

1、方法

(1)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文献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4)经验总结法。(5)学习成果展示法。(6)教育观察法。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①、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②、制订详尽的学生读书指导计划。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力争做到:

a、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互相评课,互相启发,有条件的情况下,请专家进行指导。

b、举行读书汇报会。、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④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a、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

b、在“家校联系本”上请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真正做到家校携手育英才。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四)、经费保障

篇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 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 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 尊重个性。低年级学生喜欢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书, 高年级学生喜欢新奇有趣、情节动人的故事;女生喜欢浪漫唯美的童话神话, 男生喜欢豪放惊险的武侠科幻。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书籍。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 可选择讲述益智、有趣的童话、寓言、科幻等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等特征的故事, 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 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2) 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 所以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习作训练中, 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 激起其他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 亮彩活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渴求读有所得, 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在阅读课上可定期评比班级的“阅读大王”, 组织举行“知识竞赛”、“读后感展览会”等活动。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搭建舞台, 激励学生阅读, 并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小学生好动又好自我表现这一心理特征, 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阅读游戏, 组织如相声、小品、话剧等各种表演, 通过情景再现, 以演促读, 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4) 激励赏识。为了让学生能保持读书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 发现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在作文或回答中妙语连珠时, 当学生在阅读时态度有些许好转时, 当学生对阅读的书籍颇有见地时……教师都应及时运用赏识这一锐器, 对学生的阅读推波助澜。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这时就更需要采用激励措施。比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 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卡, 读书笔记, 并在班级、学校的公示栏展示, 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延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尝试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一个时期分若干阶段, 一个阶段一个主题, 约束并吸引着学生去阅读, 找到阅读的快乐。

2 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促成阅读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 利用小学生强烈的从众心理, 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 我觉得应该创设读书的良好环境。

1) 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教室的图书角要有大量的图书, 让学生有丰富的阅读资源, 也可与学校图书室联系, 借阅学校图书, 不断更新图书, 在教室张贴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 教师要以身示范, 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阅读过程中, 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教师定期与学生一同读书, 或是在阅读课时与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教师把自己做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 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读书计划拿出来与学生交流。在读书会上,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交流, 说故事情节, 谈喜怒哀乐。教师只有自己亲自去读, 才能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 才能关注书中人物的命运, 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话题。通过这些方式, 使学生感知教师读书过程中的“一招一式”, 在师生互动中产生“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 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 搭建平台, 进行阅读交流。学生的阅读活动需要同伴的参与, 他们在互动中交流自己通过阅读感悟到的收获、心得。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小组内交流活动, 把自己近期内读了什么好书, 有什么收获, 进行汇报, 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不甘心落后, 讲起书中的趣事滔滔不绝。同时, 教师还要在班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在小组阅读交流的基础上,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进行读书交流发言, 并评选出小组、班级的“阅读之星”。在这样的读书交流中, 每一个人的观点表达, 都是对别人思维的一次撞击, 大家共同形成了一个活跃的阅读氛围, 在彼此分享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3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交给正确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小学生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静心阅读的习惯。每读一本书, 一定要认真读完, 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 走马观花。

(2) 静心观察的习惯。热爱生活, 留心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 与书对照, 做生活的有心人, 细致观察, 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3) 静心思考的习惯。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分析。

(4) 精心爱护书报, 注意卫生读书的习惯。对公共或别人的书报, 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画。注意读书姿势, 不躺着或歪着头读书, 不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2) 学会几种读书方法。

(1) 浏览泛读法。对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 可以采取浏览法, 即“随便翻”, 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沿等,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2) 勾画阅读法。对于属于自己而又有保存价值的书籍, 可采用这种方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画、点等多种符号, 在空白的地方写上阅读感悟或阅读情感。反复阅读, 可记下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从中看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从而不断提升阅读水平。另外, 勾画符号要有不同的区别意义, 并且要有一贯性, 逐步形成自己惯用的符号系统。

(3) 读书笔记法。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 可以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 随身携带, 随时翻阅背诵。还可以写阅读提纲, 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 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拟成提纲, 迅速准确地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也可以写体会或进行创作, 如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都值得提倡。

阅读的书籍不同, 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 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 阅读目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灵活使用。

总之,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 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 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 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

[2]温迪·威廉姆.读书, 从小养成的习惯.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4 (10) .

篇4:“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 调查分析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86-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农村小学很多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低效、盲目、随意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扎实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目前现状和原因分析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选择了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285位学生及家长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两个调查表格中看出,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容乐观,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学生极少读整本好书,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缺乏阅读兴趣。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既没有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又缺乏家长的指导,在家除了做作业、看电视,就是到外面玩耍。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这种阅读兴趣的缺乏,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2.缺乏藏书数量。调查发现,285名学生中家里有课外书籍的只有135人,占47.3%,学生课外阅读书人手一本都没有,可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贫乏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社区文化和公用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农村学生课外读物得来的途径也相对较窄。

3.缺乏阅读氛围。一是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利用率很低,图书陈旧,数量有限。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不力,重课内、轻课外。三是部分家长不支持和不重视子女课外阅读。

4.缺乏方法指导。古语有云: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部分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

二、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曾获得安徒生奖的钱伯斯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动力。

1.氛围激趣。教师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灌输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2.推介激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如语文课学习了《草船借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籍。

3.活动激趣。教师要经常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课外读书与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故事大王比赛、开心词典;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记诵能手”“朗读高手”。

(二)教给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依托课堂教学,剖析一些规律性的课外阅读,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爱读、会读,让课外阅读更广、更好、更高效。

1.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目的。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选读法,提高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

2.思考的方法。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为思维加工的过程。读与思共,思与读相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3.积累的方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语言材料。如指导学生把读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及时摘录下来;还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笔记形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4.读写的方法。读是吸收理解,写是倾吐表达。教师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方法,有感而发、有话就写,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抓住课外阅读中习作的结合点,鼓励学生动笔练写,及时练写,久而久之学生习作的热情和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善创条件,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扎实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1.制定阅读计划。制定计划是课外阅读的前提,课外阅读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一般一学期制定一次为宜,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年级读书量制定每学期学生读书的册数。

2.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初让学生自带好书三五本,暂时存放在班级图书角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每月更新一次图书,这样学生个人藏书就流动起来,学生共读书籍量就大了。同时年段各班之间还可进行图书交流,形成书库,拓宽阅读面和阅读量。

3.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每周在班级里开设一节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同时启动家校课外阅读方案,家庭阅读与学校阅读同步进行,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制定课外阅读检查表,并进行“亲子阅读”评比活动,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家长及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可以一天一小抽,一周一大抽的方式进行。

篇5: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观测与分析》中的问题,我开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好作品推荐会等。这些做法,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一刻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内容,在班上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三)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可以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读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指导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习《窃读记》

之后,让学生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篇6:“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是: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农村小学教师从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论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撰写,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化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I)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篇7:“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某某小学的某某,今天由我代表我校《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作中期评估小结发言,恳请专家指导。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点研究,但也还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小结。一、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概况

我们自确定了课题研究主题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研究、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对研究项目进行各方面研讨,明确研究方向,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研究成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为主,进行了课堂实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二、一年多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

一年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进行探索与实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等,令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的成绩。

(一)初步确定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指导目标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并将《课标》中有关阅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形成了各年段指导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指导教师从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方向,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迁移规律,由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阅读;

(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趣味的熏陶、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如何引领学生独立阅读,形成较强阅读能力;(2)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3)如何进行主题性阅读,并书写阅读感受;

(4)如何珍视学生读书体验,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导读教学流程及有效指导策略 我们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具体为以主题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爱国主义主题、热爱生活、人物相关主题。

(三)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 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一般模式。

1、书目推荐课:此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期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推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学期阅读计划。其教学流程为:激趣导入,创设阅读情境——介绍书籍,了解书目作者——走进故事,分享精彩内容——唤起期待,提出阅读要求。

2、阅读欣赏课: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或是品读整本书,或是品读精彩章节,或是品析写作手法等。其教学基本流程为: 整体感知——选择内容——品读分享——总结提炼——拓展迁移。

3、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各年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各有侧重,其基本流程为:提出教学目标——介绍阅读方法——选用范文引路——当堂练习巩固。

除了以上课型,目前还有“读书交流课”“ 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

(四)探求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如: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家庭书架等。

2、落实阅读时间。

(1)校园内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

(2)家庭里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3、营造阅读氛围。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还要善于在班级和家庭营造阅读的氛围。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家校联手指导,课题组成员运用美篇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与方法。

(五)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更加行之有效,我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与成长,用打卡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2、家长监督与评价,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在群里推介学生读书激励。

3、同伴互助与评价,在班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展示。

4、教师引领与评价,进行读书心得评比与在《小溪流》《鼎城教育》《科教新报》上推荐。

三、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我们的课题研究至今,还存在如下困惑与不足:

1、在阅读教学流程中,“拓展延伸”环节实践还不够。在阅读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教给孩子的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基本模式还没全部完成。

3、对于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到底包括哪些读书方法,如何指导还不够明确。

4、虽然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但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如何,还需跟进研究。

四、后段的设想

我们后段将开展以下大型研究活动:

1、以教材为蓝本,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进一步细化落实。

2、着眼于课堂,继续深入研究实施课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行点评—专家引领—反思提炼”等步骤,构建“读书交流课、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三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课题实施过程中,评价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得评价最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性阅读。

我们这个课题拟定于2020年3月结题。

最后,我想说,我们某某小学是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的,会尽最大可能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从人、财、物上加大投入,注重过程性管理,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搞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等,真正做到位。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悉心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我们这个课题做好!

篇8:“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与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本人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重点子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分课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衔接”的研究过程中, 探索、发现并运用以下方法, 与同仁研究探讨。

1. 激发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从而探索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真实、有效途径。

⑴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 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⑵激发阅读兴趣。实践证明,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 仔细阅读, 认真思考, 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 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⑶启发学生自觉性。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 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 及时强化这些行动, 克服懒惰的心理。

⑷指导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文章的讲述过程中, 有意识、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第一步, 初读课文 (或对话) 。根据课文 (或对话) 内容, 创设合适的疑问,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读, 对问题进行简单回答。第二步, 精读课文 (或对话) : (1) 先看题目, 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内容。 (2) 读完相对完整的一部分, 根据理解, 对该部分用英语语言做一简单的大意概括。第三步, 把握课文 (或对话) 。根据所概括的各段段落大意, 把各段连起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述或简述文章大意。第四步, 留心细节, 梳理知识点: (1) 生词与短语的含义与运用。 (2) 难点句子结构的把握和句意的理解。 (3) 成语或谚语的收集。

2. 课堂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的衔接与延伸, 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内容的提示与监管)

英语阅读的资料很多, 网络里也到处都是。但能够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当, 并受学生喜爱的资料却需要教师给学生指导或挑选, 毕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人物故事, 扩大学生视野,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如:中外名人介绍、历史故事、名作名画介绍等。

⑵选取与学生学力相当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材料阅读或口语对话。如:对运动明星姚明、刘翔等的宣传文章或本人兴趣、爱好的报道;娱乐明星周杰伦、张含韵等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口头介绍他们的个人爱好或与之相关的故事。

⑶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向上的歌曲, 在自习课或课间播放, 让学生学唱。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 也能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环境里对英语产生喜爱的感情。

3. 适时为学生创设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 巩固并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和长期阅读的热望。 (能力培养与监管)

⑴小组竞赛。在小组之间挑选代表或轮流每周每组一人, 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 与他组人员比赛, 记入小组得分, 最后累计各组分数。每月一评, 选出优胜组表扬。

⑵班级组织演讲比赛或阅读比赛, 人员由各组选出。评选优胜者进行奖励。

⑶学校范围的阅读或英语演讲比赛。通过更大范围和规模的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展示平台, 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 也更进一步推动课题探索与试验的进行和成果的推广。

上一篇:初中历史考点速记下一篇:大象版五年级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