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62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在治疗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篇1: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入选此次研究的对象及数量是我院在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把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配到参照组和实验组当中,两组的患者数量都是100例。参照组当中的所有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值的测定结果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在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有关数据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之后都在血糖数值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不过参照组患者平均血糖数值仍旧高于研究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护理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只到了78%。在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P<0.05的标准。结论 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数值,改善患者病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并发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便于在今后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成功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与利用。

关键词:糖尿病;内科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分类号:R473.5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并趋向于年轻化。临床上糖尿病诊断率和患病率显现出正比例关系,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要进行终身治疗,原因是当前临床上并未发现根治糖尿病的方案[1]。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对临床治疗工作的配合度。为确保糖尿病患者护理的顺利实施,需要深层次研究内科护理方案,加强对综合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以便获得患者的认可,控制患者血糖并提升其整体满意度。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内科护理得到了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对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入选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依据是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把患者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参照组当中,每组分别分配100例。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是38~72岁,平均62.1岁,患病时间是2~19年,平均7.5年,空腹测量的血糖数值是14.5~24 mmol/L;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是41~73岁,平均年龄60.9岁,患病时间是1.5-19.5年,平均8年,空腹测量的血糖数值是13~23 mmol/L。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之情自主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当中,签署了知情确认书。本院开展此次研究工作,也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空腹测量血糖数值等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对此次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进行研究对比。

诊断标准:结合世卫组织研究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作为此次研究当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判别标准。糖尿病的代表症状是多食、多饮、多尿、体重的减少。糖尿病患者空腹状态下测量血糖的数值超过7 mmol/L,或是餐后测量患者的血糖数值大于11 mmol/L,都可以认定患者患上糖尿病[2]。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常规护理服务,所確定的每种护理实践操作都严格遵照医院所制定的护理会议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与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和其他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耐心观察与记录,监督患者遵循医嘱按时定量用药,指导患者休息休养,给予对症治疗,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实验组则运用内科综合护理方案,以下是内科综合护理的具体方法。

1.2.1用药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并不存在特效药以及根治方法,所以患者需要终身用药。用药的类别主要是辅助降糖的中药类与西药类药物。用药治疗的长期性与不间断性给用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好血糖尿糖情况。服药时应该指导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对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在用药后观察患者反应与用药效果。假如用药后患者发生低血糖,比如饥饿、心慌、头晕等情况则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或是喝杯糖水。假如用药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加重,并伴随有恶心呕吐、头痛、嗜睡、食欲下降等问题,则提示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必须立即告知医生妥善处理[3]。

1.2.2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受到病情影响,除了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身体承受极大的痛苦之外,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折磨。因为患者住院休养时间相对较长,患病之后需要终生用药,所以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护理人员为帮助患者化解心理难题,必须重视和患者的互动沟通,提升对沟通技巧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及时开导患者,让他们能够乐观积极面对生活。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对自身所负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关注,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干预与指导。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压力,深受病情困扰,需要护理人员帮助企业建立信心,提高勇气,勇敢向病魔发起挑战,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始终维持良好心态,提升自身免疫力。

1.2.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内科护理工作当中至关重要的护理模块,不管是要配合临床治疗,还是确保护理效果,都需要指导患者严控饮食,做好饮食上的科学搭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因为胰岛素不足,所以不能完成正常糖代谢。对此,患者应该对糖类摄入量进行控制,提升自觉性。专业护理人员可以积极利用专业知识,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在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量、活动量等情况之后,计算出患者每日的热量所需,并设计健康营养食谱,提醒患者少食多餐,逐步改变不当饮食方式与饮食习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护理人员还需劝导患者戒除烟酒,以达成长期控制血糖目标。

1.2.4运动护理

运动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参与适当适量运动,能够降低血糖与血脂,起到控制血糖血脂指标的作用,顺利改善患者病情。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法是提升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年龄与体力会影响运动量,并不是运动量越多越好,只有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才能够体现出运动的价值。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运动量进行有效调控,在患者适应一定运动量之后,开始结合病情进行时间和量的调整,在患者投入运动的过程中关注心率变化,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提升训练质量。

1.2.5环境护理

要让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情,就需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有效减轻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所以要注意做好环境护理工作。专业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卫生进行全面改进,询问患者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与建议,并对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反馈给上级,尽可能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诉求,定期检验医院整体的卫生环境,降低噪声处理医院污染问题,检测房间内的温湿度,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和帮助,让患者对环境满意。

1.2.6生活护理

糖尿病患者想要对病情进行控制优化用药效果必须要保证作息规律其中,坚持早睡早起是最基本的生活准则。恰当安排作息时间,可以确保睡眠充足,提高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让患者有更加强健的身体对抗疾病。定期更换床上用品,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每日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清理,维护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与安全性。提醒患者每日用温水沐浴,以便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经常通风提升室内空气流通度,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同时控制其他疾病传播。

1.2.7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是提升糖尿病患者内科护理效果的一项基础措施,具体可利用组织座谈会、制作并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并发症、注意事项等的了解水平,增强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掌握水平,为病情治疗打基础。耐心说明各类治疗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等,告知在漏服忘服时的应对处理方案,提醒不能擅自增减用药量。

1.3评价方法

在明确了本次研究的测试对象之后,在对其进行护理之前先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数值,进行记录和统计。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完成之后,测试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数值,完成记录和统计、对比。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时,运用自制评分量表的方式完成,满意度分成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这几个等级。计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数据信息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实施x2检验。P<0.05时,两组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值监测

在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有关数据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之后都在血糖数值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不过参照组患者平均血糖数值仍旧高于研究组。两组在血糖值的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护理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只到了78%。在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P<0.05的标准。结果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高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的发病症状体现为高血糖。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总结是三多一少,分别是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的明显减少。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并且存在于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等等,这些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也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5]。如今糖尿病被称为现代疾病当中仅次于癌症的第二杀手,由此可见该病对人体的危害性。当前我国已然是全球糖尿病发病重灾区,发病人群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伴随患者的一生,且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并对病情进行控制。

糖尿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所以运用有效的内科护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综合性的内科护理方案,扭转患者错误心理观念与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都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6]。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患者选用的是内科综合护理方法,涉及到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等内科护理的不同方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所以获得了非常喜人的护理效果。患者的血糖值控制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高达96%。反观参照组患者选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血糖值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整体数值仍旧高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78%,低于实验组。

综上所述,内科综合护理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数值,改善患者病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并发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便于在今后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成功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0):158-160.

[2] 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9(18):127-128.

[3] 宋美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研究分析[J].临床医学,2019,33(8):142-143.

[4] 齐瑞丽.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及坏疽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5-196.

[5] 張屹兰.老年性糖尿病108例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06):990-991.

[6] 李婉.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有效性分析[J].饮食保健,2018,(11):132-133.

作者:张小娟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篇2: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62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在治疗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83.9%,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8.6±16.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61.3%和(54.2±15.4)分,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信心,改善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发热;护理效果

在艾滋病患者晚期,由于身体免疫下降导致口腔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常常引起发热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现象,体温持续数天达到39℃以上[1]。由于患者在发病晚期常伴随消极情绪,临床常规护理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62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并合并口腔、肺部和消化系统等感染,已排除脑炎和有意识障碍影响交流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5.8±11.6)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6例,高中以下学历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6.3±12.2)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5例,高中以下学历26例。观察组和常规组之间基本资料、性别比及学历等方面综合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对症给予药物控制,并配合常规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口腔、皮诊和腹泄等症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加强临床护理、做好心理支持护理和家属支持护理。

1.3疗效观察护理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并采取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护理效果:患者发热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并以正常心态面对生活,评定为显效;患者发热情况改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评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趋于严重,丧失生活信心,评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见表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83.9%,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8.6±16.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61.3%和(54.2±15.4)分,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本文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相对于常规护理,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护理过程中具体方法为:①加强临床护理。对于患者发热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呼吸异常、抽搐和神志不清等现象;配合药物治疗,以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9℃,则可采取温水洗脸、湿毛巾冷敷头部,或采取4%酒精进行擦拭降温;注意补充患者营养和水分,做好患者皮肤护理。②做好心理支持护理。患者从确诊到病情逐渐发展,负面情绪将随之加重,严重影响到治疗及康复效果[2]。保持与患者沟通,获知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全面掌握患者生活及家庭环境,并同其家属进行了解,以预测其可能出现和心理异常情况,制订出符合具体情况的心理支持方案。③家属支持护理。患者发病后不仅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还可能产生内疚感,害怕与亲人交流和接触[3],有必要对患者和家属作好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家属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

本文研究证实,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信心,改善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姑息护理在艾滋病晚期的应用及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0,(12):41-43.

[2]陳爱民,马淑焕,潘咏梅.护理干预对晚期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23-224.

[3]秦红英,郭瑞萍,陈爱民等.护理干预在晚期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91-792.

作者:余朝凤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篇3:

疼痛手册在癌症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 探討疼痛手册在癌症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癌症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实施癌痛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由管床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疼痛手册内容的培训,出院后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对疼痛情况、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并记录在手册上。研究人员每周定时电话随访1次,了解疼痛手册记录相关内容,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存在的问题。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疼痛强度(采用疼痛评价量表)、止痛治疗依从性(止痛治疗依从性量表)。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疼痛强度得分为5.03€?.080,低于干预前6.67€?.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3,P<0.001);低于对照组6.60€?.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P<0.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12.07€?.285,高于干预前7.6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3,P<0.001);高于对照组7.77€?.898,差异有统计学意(t=14.916,P<0.001)。结论:运用疼痛手册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疼痛手册 癌症患者 家庭护理

Application of Pain Manual in Home 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CAI Xiaoxi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Nursing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癌症病人的疼痛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反复出现的过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肿瘤患者约1000多万,其中死亡约600万以上,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以上的患者受到癌痛的折磨。持续存在的剧烈疼痛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是因为疼痛而失去生存的意志,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癌症疼痛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全面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1-2]因此探索有效的控制、缓解癌症疼痛的措施,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探讨疼痛手册在癌症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患者对癌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选择有效地缓解措施,使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临床护理向家庭护理延伸。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癌症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5岁(45€?.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9例,高中(职高、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8例;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3例,离异或丧偶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元8例,1200~2500元12例,>2500元10例;主要照顾者:配偶14例,子女10例,其他6例。诊断肺癌10例,乳腺癌6例,胃癌5例,食管癌5例,肠癌4例。干预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7-64岁(46€?.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8例,高中(职高、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7例;婚姻状况:已婚26例,未婚2例,离异或丧偶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元9例,1200~2500元13例,>2500元8例;主要照顾者:配偶15例,子女8例,其他7例。诊断肺癌11例,乳腺癌7例,胃癌4例,食管癌5例,肠癌3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疼痛程度、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

1.2 样本纳入标准

①病人有恶性肿瘤的病理、细胞学确诊依据;②病人一般状况: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acl)评分大于或等于50分;③临床医学诊断处于恶性肿瘤三期及以上;④病人依从性好,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⑤病人神志清楚,具有正常的表达能力,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⑥年龄15岁以上;⑦存在疼痛,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4分及以上。

1.3 研究方法

1.3.1 疼痛手册的制定

结合肿瘤护理专家意见,参考最新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癌痛护理规范,编制癌痛手册初稿,在临床进行预使用和相关专家咨询后,由研究小组成员讨论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版疼痛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①癌痛相关知识:如疼痛产生的机制、原因;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缓解技巧;镇痛资料等。②疼痛观察记录:如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方法的选择;效果评价等。③止痛药物使用情况:选择的止痛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副作用等。④复诊情况记录:如病情变化情况,各项检查结果及反馈等。

1.3.2 实施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由管床护士按照癌痛护理常规进行疼痛产生的机制、原因、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缓解技巧;镇痛资料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出院时患者及家属能够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及常用缓解方式,并知道按时随访的时间及重要性,随访时存在的问题由门诊医生或者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干预组由管床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疼痛手册内容的培训,包括疼痛产生的机制、原因、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缓解技巧;镇痛资料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和疼痛手册的正确使用;出院后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对疼痛情况、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并记录在手册上,没有明显变化者可一周记录一次,有变化情况随时记录。研究人员每周定时电话随访1次,了解疼痛手册记录相关内容,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存在的问题。每次复诊均有研究人员参与,研究人员可根据疼痛手册记录情况以及复诊时的相关检查对病人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指导,并记录在手册上。

1.3.3 评价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在项目实施前、出院后3个月均采止痛治疗依从性量表、疼痛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①止痛治疗依从性: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参照国内余红春等学者[3]设计的依从性量表(信度系數为0.891,效度系数为0.90)判别标准了解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依从程度,包括5个项目:痛时才服药、漏服药、减量服药、不按时服药、不服药。每个项目设3个等级,分别为没有(3分)、有时(2分)、经常(1分),选择“经常”、“有时”的为不良因素。总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总分≥12分时依从性较好,6-11分为依从性一般,≤5分为依从性差。②疼痛评价: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 0 分:无痛; 1~3 分:轻度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睡眠; 4~6 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 7~9 分: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10 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所有评价表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人发放,负责向调查对象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导语,指导患者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1.3.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眘”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价得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273,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疼痛得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682,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疼痛评价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6.383,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312,P<0.01,见表2 )。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得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722,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止痛治疗依从性得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16.173,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4.916,P<0.01,见表3 )。

3 讨论

3.1 在家庭护理中应用疼痛手册可以增加癌痛控制的效果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重要及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有研究表明,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均带来重大的影响。[4]将疼痛手册应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患者在家中通过对每一个治疗护理步骤和环节以及效果的记录,不断体验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作出修正,形成对疾病自我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循环,且在发现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时,能够积极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疼痛手册上一些治疗护理行为的连续记录也可以让医护人员及时、客观地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做出个体化的、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提高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

3.2 在家庭护理中应用疼痛手册可以提高癌症止痛治疗的依从性

患者不能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是癌痛控制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些患者不能做到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影响患者依从性差的因素很多,具体主要有居住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知识、信念、行为等。有研究发现,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患者对疼痛治疗、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要高于独居者,服药依从性也会比独居者高。[5]将疼痛手册应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病人和家属一起学习、记录、评价治疗和护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使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并且通过家属的支持行为激励、改变病人的一些不良心理和消极行为,实现了从知识教育向行为改变的转化,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另外在手册的应用过程中,要求家属与患者一起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且做好效果的评价和记录,所以家属在此过程和护士一起充当着监督管理员的角色,督促和帮助病人规范服药,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3 在家庭护理中应用疼痛手册能够充分发挥家属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癌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的照顾,家属作为主要照顾者在此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对治疗护理常常采取不配合的消极态度,而家属的支持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疼痛控制的效果。[6]同时,将疼痛手册应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病人和家属一起参加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效果評价,充分发挥了患者与家属的重要作用,使家属成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更加顺利,更易得到患者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性,[7]让其积极地配合相关护理及治疗,达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而且,通过疼痛手册,将家属放在与病人同等受教育的重要位置上,不仅增加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树立信心,有效预防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症状,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中。

综上所述,在癌痛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应用疼痛手册,突出了患者与家属在治疗护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重要性,减轻了医院、社区等医疗机构的负担,节省了医疗资源;发挥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疼痛控制的成效,提高服药依从性;搭建了从医院到家庭的治疗、护理、沟通平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册详细了解患者居家期间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情况,及时的、针对性的对患者做出指导,实现了医院到家庭护理的延续,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本课题由海南医学院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Y2014-001;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普通医学科研项目资助,14A200060

参考文献

[1] 李福霞,申洪昌,秦珂,等.癌痛患者基于BCW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应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7).

[2] 唐小丽,张婷,杨慧,等.四川省55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癌痛规范化护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24-428.

[3] Bhatnagar S . Individualized 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 in early stage of cancer pain: A desirable protocol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J].Indian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 2011, 17(2):91-91.

[4] 丘爱平,潘素群,钟肖兰,等.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6):3213-3216.

[5] 宋健,胡君娥,胡欢欢,等.住院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07):13-15.

[6] 王芳,伊艳丽,姚华强,康震,杜志超.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08):1018-1022.

[7] 黄美红,杨琼,葛君.家属参与中重度癌痛患者健康教育[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01):51-53.

作者:蔡小霞

上一篇: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研究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情感教育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