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2024-05-08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共12篇)

篇1: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1.分析法:把从所求结论追溯到已知条件的方法称为分析法。用分析法探求解题思路是初中解题中用得较多得的方法,也称为反推法。当遇到一个问题不知如何入手时,可从“结论”出发,一步步往回探索,这样就会摸清路子。分析法解题的程序为:

(1)反复读题找条件:找出题目给出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及隐含条件;

(2)确定对象作简图;

(3)分析过程找规律:在分析过程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4)返回列式求答案:按分析过程的顺序,一步步返回结论。

分析法解物理题的好处:目标集中,方向明确,过程严密,由果索因,步步为营,理论根据充分,很容易成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假设法:在解答某些物理习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有时对于某些习题的题设条件明显不足,给解题造成困难时,若能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则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3.整体思维法:就是把彼此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或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处理的方法。

4.简化法

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例如电路中的电流表可以当作导线,电压表当作断路对电路进行简化,判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

5.隐含条件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审题,从题目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给出的物理情境及元件设备等各个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这种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计算环节减少,而且所得到的答案误差也小.

6.极值法

这种方法也叫端点法.它对不定值问题和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这种方法解答问题时,应改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的物理量的值或者是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地计算取值.例如:连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当滑片P从a端移到b端时,求电路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或者反过来告诉你某个表的示数变化范围,让你利用这些数据求某个未知物理量等。

7.定义法

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式来直接求解问题的方法。比如利用速度公式v=s/t求速度;压强公式p=F/S(普遍使用)求压强;液体压强公式p=ρgh结合p=F/S求压力;浮力定义式

F=F2-F1求解浮力等等。

解题注意事项

1.认真理解题意。为了便于打开思路,对试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经常需要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或根据题意将“题干”中的一些信息迁移到图形上,从而“题形结合”形成一个直观的整体。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 等,我们在审题时只有抓住这些“题眼”,才可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明确所求逆向思维。有些计算题的题干很长,甚至还有一些“干扰条件”包含在其中,这时候,如果从条件入手短时间不容易打开思路,而抓住所求量,联想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往往会势如破竹,使问题迎刃而解。

4.关注细节问题。如单位要统一;相同符号所代表的几个物理量要用不同下标予以区别;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注意“同一性”,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要对应“同一物体”和“同一时刻”等。

5.对结果进行检查或初步判断。求出计算结果后,并非大功告成,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审查计算结果,看是否有错误或漏答。即使时间紧张,也要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例如,有同学在计算一瓶上标有“5L”字样,密度为0.92×103kg/m3的“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时,得出4.6×103kg的答案,如果联系实际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不合理性。

篇2: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审题

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帮助我们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和电路图,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助。

2、分析

根据判断的物理现象,找出说明这些现象所对应的概念或定律或公式是什么,题中给了哪些已知量,要求哪些未知量,以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同时,在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了隐含的已知量,即善于找出题内暗示的已知条件。例如,若题中提到“有一并联电路…”,这就表示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上的电流强度与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各支路上电流强度之和等于干路上的电流强度等等。在解题时,这些暗示的已知条件对解题极为重要。

3、列式

根据现象及对应的规律,找出已知量与求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列出两者的数量的关系式(在初中等量关系为最普遍的)。关系式可以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或物理法则的数学表达式,或相应的数学方程式。

(二)运用坐标图解法技巧

这种方法是利用平面坐标来证明两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图像直接读出待求量的大小;或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找出要求的量。此方法的优点是:1、培养利用特性曲线来解题的能力;2、巩固物理知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使得难解的概念、公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3、在数学知识不够的情况下,对某些习题不能用计算法来解答时,用图解法就能简单解之。

(三)电学试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1)识别电路图和改画等效电路图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解决各类电路问题的基础,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电路,往往是在识别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改画出等效的简化电路,然后选用有关物理公式或都列方程去求解。

如何识别电路呢?

①看清电路中各电学元件的连接关系。若在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而在电路中各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若在电路中各元件连接方法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是混联。

②能够根据题目所述,明确电路是通路、断路还是短路。若电路中各元件用导线连接,开关(电键)闭合后,电流能从电源的正极出来沿着导线通过用电器回互电源的负极的电路,就是通路。若电路中有一处断开,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形成,则电路是断路。如果电流不经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通过导线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就是短路。短路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电路发生短路,将严重损坏电源。

③必须弄清楚电路中各个开关的作用,弄清各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用电器。

④弄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情况,滑片的移动如何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引起其他物理量的改变,特别要注意的是由滑动变阻器连入可能造成的短路现象。区别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位置,弄清它是测量哪个元件或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2)识别电路的方法

①对于非常直观、简单的电路,可以直接根据串、并联关系的定义去判别。

②有些电路,通过开关来改变电流的流向,往往不容易区别用电器的串联、并联关系,对于这种电路,只要抓住电流路径就很容易解决。

3)列方程解题

把已知量直接代入物理公式计算的简单题,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有些题不能直接利用算术解法,找到相应公式,代入已知数据,算出某个物理量的值,直到得出最后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列方程来求解。

列方程解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什么物理量作为方程的求知数可使解题方便、简单,而并不一定是求什么就选什么作求知数。

4)利用比和比例解题

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很多,其中有些是用正比例或反比例形式给出,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列出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解题。利用比和比例解题好处很多,特别是不出现中间环节的计算结果可减少出错,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符合条件的不能随便写比例关系;二是要分清正比还是反比,一正一反,相差甚远。

经常用到的、能够列比例关系式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①欧姆定律有关内容

a、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②串联电路中的有关内容

a、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导体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c、导体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

③在并联电路中

a、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电阻成反比;

b、导体的电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电流通过各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怎么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学好初二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一、关于初中物理电功率公式如何运用

初中物理中关电动机的计算问题只可以用P=W/t或者P=UI,通常情况下 ,根据已知的条件通常用P=UI,不同于电功率的四个公式, 通常不知道怎么应用, 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公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定义公式:P=W/t。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推断出另外两个计算公式。在使用这三个计算公式时,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彼此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注意的是千瓦时,千瓦和小时的对应,一旦题目中出现不同的单位对应,同学们就一定要打起精神,注意单位的对应关系,避免单位换算错误导致物理题的失分。

第二,普用式:P=UI。通常有两种使用方法:1.已知U和I的情况下求P。2.当知道额定的P和U时,求I的额定数值。当考试或者做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者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准确判断出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 在对应的情况下用对应的公式。

第三,P=I2×R。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表示方法:1.当题目中已经出现I和R的情况下计算P。2.在出现了P和R的情况下求出I。3.通过两个电阻串联比较实际功率。

第四,P=U2/R。在实际考试中 ,经常出现三种运用的方法 ,已知U,R和P中的两个,求第三个,还有求并联功率和电阻之间的比值; 以及求同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值。由此可见,不同的电功率计算公式对应的题目要求并不一样,需要学生对公式进行准确掌握,才能够在解题中正确使用公式。

二、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电功率问题的解答步骤

第一,看题时,思路要清晰,知道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 元件之间的并联或串联关系, 哪些电路出现短路或断路,哪些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并在解题中明确表达出来。

第二, 搞清楚电路彼此之间改变的原因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电路的开启、闭合或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三,知道题目中关于电压表,电流表是测哪一部分的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避免因为理解错题意而导致题目计算出错,考试失分。

第四,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抓住题目中的电路中的已知量和不变量,通过自己掌握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物理解题和考试中避免不应该的失分,让学生在平常时就掌握好物理解题技巧,打好他们的物理解题基础。

三、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题总结题目规律和解题技巧

1.在对电功率计算题目的解题过程中 , 可以先求出一所消耗的电能,再求出功率。当需要实际的电压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电阻求得最终的实际电压。

2.在一些有关家庭电路的计算题中 , 求解电功率的计算时一般采用P=U2/R解答。这样可以根据已知的家庭常用电压 ,通过公式计算,最终得出电功率,避免了胡乱写公式导致的失分。

3.在解题过程中 , 一旦确定了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的范畴,通常的解题重点是通过所给的铭牌求得电流,再根据电流判断题目到底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并且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和规律求得其他的未知量。当无法判断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时,一般是根据铭牌求得所给电阻,并在此基础上同样采用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的规律求其他未知量,达到解题的目的。

以上就是在电功率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规律,这些规律和解题技巧对学生来说是无法自主掌握的, 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这就意味着老师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总结题目, 找出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不要让学生只是盲目地做题。题海战术在现代的教育中已经逐渐处于下风,学生需要通过做题目积累经验,总结做题技巧和规律,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类型题目时可以轻松解答,避免失分。

篇4: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关键字】初中物理 电学 计算题 解题技巧 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初中毕业的考试中,电学部分的电学计算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所占的分数比例大,大多数的学生在做题时找不到好的解题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使学生在考试中缺少自信。所以研究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计算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有位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电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在相似的问题中模仿使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电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帮助很重要。

虽然初中电学的内容丰富,但是最重要的骨架支撑就是三个系列的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和焦耳定律。识别电路、电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代表的含义等内容是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在电学知识结构中,两大基本规律和三个系列的公式如下:

1、两大基本规律

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电阻R1和R2串联为例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2)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

(3)串联电阻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4)在串联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电器消耗功率之和。P=P1+P2

(5)在串联电路中,电功的总和等于所有电器的电功之和。W=W1+W2

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为例

(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U1=U2

(3)在并联电阻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4)在并联电阻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电器的功率之和。P=P1+P2

(6)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的总和等于所有电器的电功之和。W=W1+W2

2、三大系列公式

(!)欧姆定律:I=U/R R=U/I或 U=IR

(2)电功率:P=W/t=UI P=I2R=U2/R

(3)电功:W=Pt=UItW=I2Rt=(U2/R)t

3、焦耳定律:Q=I2Rt

二、解題方法的分析

判断同学对电学概念、规律和定律是否完全掌握,就是看学生们能否正确的分析和解决电学中的计算题。在学完电学部分的知识时,有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解题,从而让学生们对电学的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并对物理学科产生反感,如果不能及时扭转,会给学习带来不好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同学们能够对电学知识结构有所领会,对电学部分有新的认识,就可能从排斥电学转变为接纳电学,那么将会有较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自信心。

其实电学计算题并不难,除了计算电功和电热的公式外,任何一个电学的公式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电学题的解法归类,即根据两个物理量去求第三个物理量的题型。电学中的计算题就是在串联或并联的基础上出题的,已知条件就是电压、电阻、电流或者电功率和电功,假如已知条件所给的两个物理量正好符合某一个公式中的物理量,那么这就是这个题目的入手点,下一步的计算就会变得相对简便。同时物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科同学们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题型分析

例一、如下图1所示,当S1闭合,S2、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电压表显示4.5v,求此时的电流表的示数和R1、R2的阻值。

分析:看到题目时,S1闭合,S2、S3断开时,电路是一种状态,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电路是一种状态,所以这道题需要两种解法。

解:当S1闭合,S2、S3断开时,R1、R2是串联,电压表测R2的所以:R2=U2/I=3v/0.5A=6Ω,电源电压U=4.5v

则加在R1两端的电压:

U1=U-U2=4.5v-3v=1.5v

R1=U1/I=1.5v/0.5A=3Ω

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R1、R2是并联,并联总电阻:

R=R1R2/(R1+R2)=3Ω×6Ω/(3Ω+6Ω)=2Ω

并联干路的电流:I=U/R=4.5V/2Ω=2.25A

例二、如图2是一个电饭锅的电路图,这种电饭锅有加热保温两个档位。分别为220V1100W和220V44W则当开关闭合时是 档。求R1、R2的阻值。

分析:看到题目时,我们可以联想到煮饭时要将电饭锅的按键按下,故S闭合为加热档,并结合日常生活可知加热档功率应较大。同时看到题目时要清楚,S闭合,电路是一种状态,此时只有R1工作,R2被短路,当S断开时,电路又是一种状态,此时R1、R2串联。我们可把电路进行分解,画出两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

由P=U2/R电阻较大时为保温。故S闭合时功率为1100W,R1=U2/P加热=(220V)2/1100W=44Ω,S断开R1、R2串联的总功率为44W故总电阻R=U2/P保温=(220V)2/44W=1100Ω,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得R2=R-R1=1100Ω-44Ω=1056Ω

四、结论

物理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具有逻辑性思维。本文中的例题基本代表了初中物理比较典型的电学计算题,今后在分析解答具体问题时,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于电路变化的题型最好根据题意分析出电路的不同状态,并画出等效电路图,分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不论做什么类型的题目都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平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典型例题举一反三,不断总结。那么学好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参考文献

[1]王学芹.巧辩串并联电路[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

篇5:十种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

(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㈠、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

㈢、守恒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NaOH

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

解:

㈣、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A

MgO

B

Na2O

C

CO2

D

SO2

解:

㈤、规律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组成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

A.20%

B.40%

C.48%

D.80%

解:

㈥、极植法:

例1.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解: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

=0.25克。由题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选A。

㈦、图解法:

例1.某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

B、23

C、39

D、56

小结图解法适用于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比或能将百分含量转化成元质量比的相关计算。

㈧、巧设数据法:

例1: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㈨、十字交叉法:

溶液部分涉及有关溶液的浓缩及稀释问题的计算,计算量有时比较大且计算步骤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东一下,西一下,无从下手,如果能使用十字交叉法,对此类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1: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㈩、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例1.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6

D.C8H8

篇6: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总结

清丰县双庙中学

李老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初中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八大方面。

一、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通过公式想实验 公式是实验的原理所在,从公式中想所要测的物理量,从所测物理量想所需的实验器材,再进一步想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规律——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四、仪器——学习物理学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五、联系生活——学习物理的灵丹妙药

物理现象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变知识为能力,才能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举了如下例子:

1、长度测量:太薄太短少积多,圆形弯屈细线法。

2、相对运动:月亮走啊我也走,巍巍青山两岸走。

3、蒸发:凉晒衣粮吹风扇,水中不冷上岸冷。

4、液化:“白气”不是水蒸气,水气液化小雾滴,雾露石油液化气,蒸气汤手更厉害。

5、升华凝华:灯泡变黑霜和雪,冰冻衣服直晒干,人工降雨用干冰,下雪不冷化雪冷。

6、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形成,瞄准射击日月食。

7、平面像:镜子潜艇潜望镜,水中月亮镜中花。

8、折射:筷子变弯眼受骗,叉鱼河底像变浅。

9、增大摩擦:凹凸花纹洒灰渣,筷子提米要挤压。

10、增大压强:磨刀宽带地基厚,履带大象和骆砣。

六、思路——学习物理的捷径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

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

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

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⑦漂浮悬浮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七、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便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八、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例如:

A、规则固体水平放,ρgh算压强

篇7: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高三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篇8: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一、“八字方针”过好物理审题关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 我建议在审题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1.“眼看”是前提。

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 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 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 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是解题之大忌。“眼看”过程中, 边思索、便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 正确还原各种模型, 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嘴读”是内化。

“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 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 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 平时学习中, 成绩较好的学生, 拿到一道题目, 不管是难还是易, 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 特别是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 他会更加兴奋, 认真、仔细地去完成。逐字逐句研究, 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不然, 看见难题有畏惧感, 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做题的思维, 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一些灵感解决问题。

3.“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草画图形, 搞清物理过程, 还原物理模型, 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 这是解决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 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 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 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

4.“脑思”是关键。

“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 一般不会太难, 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 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 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 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 一不留意就会掉入陷阱。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最要不得的是, 遇到一道难题, 看了几眼, 做不下去, 就看下一道;刚有了思路, 却又放弃, 去想下一道, 如此反反复复, 俩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 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 又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 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 结果两大题没完成, 前面的答案又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这样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 不必吓得不敢下手, 从简单的方面考虑, 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 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 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 也不要勉强自己, 影响全卷的答题。

因此, 考生在答题时, 应该在认真、快速读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个题目所涉及的范围, 用到哪些知识和规律, 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等等。在对问题进行快速诊断, 大致把握解题方向的前提下, 再动笔解答。

二、“三部曲”规范程序化解题

解物理计算题时, 要求在平时的计算训练中, 注意规范化解题, 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表达。一般来说, 物理计算题评分时, 有列式分和求解分, 我们可按照“三部曲”来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

1. 必要的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能反映解题思路, 展示思维过程。写文字说明时, 要根据题意, 弄清哪些文字必要、需要写, 哪些不必要、可以忽略, 做到详略得当, 言简意赅。必要的文字说明, 有以下几项:

(1) 指出研究对象;

(2) 设定字母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 使用恰当的连词或连接语言;

(4) 叙述一些重要的物理状态;

(5) 描述重要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

(6) 叙述所运用的具体的物理规律;

(7) 揭露隐含条件。

写文字说明要防止俩种倾向:一是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够完整, 缺乏内在的逻辑;二是啰唆, 分不清必要与不必要。

2. 写出物理公式。

写方程式是应用规律, 由已知推演到未知。因此方程式要按照原始公式、应用式、重要的演算式、结论式的顺序, 清晰简洁地展出。写方程式也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开始写出的方程式是演算步骤中的式子, 而不是原始公式或应用式。

3. 代入数据写出中药的演算过程, 并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列好相关物理公式的基础上, 就要寻找物理情景中出现的数据, 并代入公式, 并简练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 得出最后的解答, 写上单位, 并做好适当的说明。如果是纯字母的题目, 一定要检查最后的答案中出现的字母是不是已知的字母。

篇9: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幫助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庆旺.浅谈初中物理电路计算题的解题技巧[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6.

篇10:经济师考试计算题解题技巧(2)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相除。

例题:以为基期,我国20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为137.4%和164.3%。则20和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64.3%除以137.4%=119.6%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例题:1994年至我国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是114.99%。则这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是(14.99%)

商品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 除以 价格指数

例题:某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10.21%,价格指数为107%,则商品销售量指数为:110.21%除以107%

单位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 除以 产量指数

例题:某企业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50%,产量增加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今年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25%。150%除以125%―1,就等于成本提高的百分数,

备考资料

例题:某职工8月领取工资3000元,当月的消费价格指数为8%,则该职工实际工资为

3000除以108%=2777.78元

十、会计部分。

1.资产负债表。记住例题。

某公司年末营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元。200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200元。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原则,两个借方相加减去贷方数据。所以应该6000+2000―200=7800。

例题:某企业年末账户余额表中,“预付账款”借方余额是3000元,“应收账款”借方余额是2000元。那么在该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两个数字相加)

销售收入净额÷(年初应收账款加上年末应收账款的二分之一)

例题:某企业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10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480万元,年末的为240万元。则该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为:360÷(1000÷(480+240))=129.6天

篇11:初三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技巧

一般地 ,中考数学压轴题通常有3小问,其中第一问比较简单,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够比较轻易地解出来。所以,同学们看到压轴题,不要产生恐惧心理,拿下第一问还能得两三分。第二问通常有些难度,通常要利用第一问的条件和结论,所以,如果第一问做不出来,后面就别提了。第三问难度最大,考验的是同学的综合能力。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纵观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

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3、利用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

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已成为新的热点。

4、综合多个知识点,运用等价转换思想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换的思想,初中数学中的转换大体包括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而作为中考压轴题,更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换。

中考压轴题所考察的并非孤立的知识点,也并非个别的思想方法,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因此有的考生对压轴题有一种恐惧感,认为自己的水平一般,做不了,当然也就得不到应得的分数,为了提高压轴题的得分率,考试中还需要有一种分题、分段的得分策略。

5、分题得分

中考压轴题一般在大题下都有两至三个小题,难易程度是第(1)小题较易,第(2)小题中等,第(3)小题偏难,在解答时要把第(1)小题的分数一定拿到,第(2)小题的分数要力争拿到,第(3)小题的分数要争取得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获得中考数学高分的可能性。

6、分段得分

篇12: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一、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3、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二、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

(2)表述绝对化 例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例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3)前后矛盾 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4)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5)与题干无关

(6)概念混淆

三、选择题类型

1、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一定要看清楚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3、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再用排除法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4、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5、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四、地理选择题常见题型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答题技巧】 结合地理原理,运用计算公式来完成计算。

题型二: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答题技巧】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具体做题时经常用到下列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逻辑推理法:

题型三: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象。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

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答题技巧】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象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象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3)要重视对地理图象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

题型四: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题技巧】(1)先读图名。(2)细辨图例。(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

题型五:比较排序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

【答题技巧】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题型六:正误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判断正误是该题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答题技巧】 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题型七:最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答题技巧】 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

题型八:等值线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1)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2)等值线图是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答题技巧】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题型九: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答题技巧】 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得出结论。

①直选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

②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逆向思维法:即由结论推已知,亦称倒推法。

五、解题方法总结

1、直选法: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同意相溶法: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4、精确计算与估算法: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6、排序法: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7、图解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辅助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8、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9、优选法: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10、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1、特例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12、因果联系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假期打工问题的研究调查结题报告下一篇:写父亲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