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2024-04-17

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精选8篇)

篇1: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

篇2: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高三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高三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1.规范答题格式

做物理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2.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篇3: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一、原因 (理由) 类

在原因 (理由) 类主观题中, 原因 (理由) 一般是指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在试题中往往直接表现为“为什么”, 也可以表现为“必要性”“理由”“这样做的依据”等。

例如: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 说明省委、省政府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实事扎实开展工作的依据。

对策:回答本题, 需要从党、政府两个主体的角度分析原因, 涉及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及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围绕设问主题结合材料分析。

二、措施类

试题一般以“如何解决”“采取什么措施”“怎么办”等形式出现。这类试题有的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 如党、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则没有指定行为主体, 需要同学根据试题内容自己确定。

对策:一是看材料围绕什么设问展开, 确定答题范围, 找主体, 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及原理, 再以此为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二是联系教材, 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三是联系时政知识, 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体现类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运用什么道理分析材料”等。

对策:

(1) 要审清题意, 抓住设问的规定性。“如何体现”四个字, 意味着应该从材料与知识的结合来作答, 体现“怎么做”。“体现了哪些道理”, 只回答教材知识即可。

(2)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利用经济、哲学、政治原理加以分析。

(3) 答案组织一般可按“原理+材料”进行。

四、启示类

试题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的启示。

对策: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 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原理, 二是要求我们在原理的指导下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 偏重于回答“怎么办” (方法论) 。

五、意义类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 常见主体有市场、国家、企业、消费者等。

对策二: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 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 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三: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 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六、五种常见哲学设问题型的方法突破类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对策: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哲学单原理应用, 结合材料分析原理。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对策:围绕设问主题, 结合材料分析,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找体现了哪些原理。

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对策: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而是需要考生自己体会、分析。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内容”。

题型四:指出上述论断 (措施) 的哲学依据。

对策:此类题型是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得出某些论断的原因。注意把握材料, 体会材料所反映的哲理, 根据反映的哲理分析哲学依据。

题型五:是如何做到××的?

对策: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和“为什么”, 而是考查“怎么做”。最常见的设问有“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等。

篇4: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一、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注意的必要性在于,高考物理计算题得分点分明,对于计算题答题的规范要求较高,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忽视会出现答案对,但是分数少,思路对,但是扣分多的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物理高考成绩较为不利.答题不规范具体表现为表述错误、步骤简化、字迹模糊、字母书写错误等.答题规范包括步骤规范化,条理清晰化,不存在忽然出现的数据,字母书写正确规范,区分好大小写,公式正确,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带入,如重力加速度g,题目中明确表示g=10 m/s2,则用

10 m/s2带入,题目未进行说明,则用9.8 m/s2,必须使用题目所给的符号以及必须保证字迹清晰.

二、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难度降低的主要方式就是分析解题技巧,分析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解题注意事项等,让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模式固定化,解题容易化.

1.由问题为源头进行思考

在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对于题干简单,条件明朗的计算题,采取的解题方式为从提问内容出发,了解题目的意图以及所考核的内容知识版块,采取该种方式的主要原因就是题干越简单,所给出的条件越少,从问题出发能够明朗所需要的条件,在以题目中所欠缺的条件为中心进行解题思路开展,让解题的方向明确化以及解题过程中需要求解的内容清晰化.

例1 一质量为50 kg的滑块在7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g取10 m/s2.试求: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2)滑块在前4 s内发生的位移.

解析 第一问求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变速运动必须有力的存在,从题目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够确定加速度不变,也就是合力不变,则可以明朗化该问题所考察的是牛顿第二定律F=ma,从题目中能够得出的条件就是滑块所受到的所有力,进而求出合力F=F拉-f=F拉-umg=75-0.1×50×10=25 N,a=F/m=25/50=0.5 m/s2.

第二问所求内容为位移,考察的内容就是位移相关知识,公式为x=v0t+(1/2)at2,由题目可获知初始速度为零,因此x=(1/2)at2,将第一问求得的加速度带入,能够得到x=(1/2)×0.5×42=4 m.

分析 本题涉及加速度、合力、位移等物理量,需要学生熟知相应公式,根据题目信息以及提示,确定具体公式,以及公式变形,题中隐藏的信息为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因此,滑块与接触面的正压力为滑块的重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依次获取所需信息,细读题目,获取隐藏信息.

2.抓题干找条件建立公式

学生在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需要沉着思考,不要被多余的信息或者繁琐的条件变化所迷惑,要理清该计算题所表达的内容以及该计算题所要查考的知识,在提炼出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将条件的信息进行罗列,再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确定需要使用到的公式,进行公式建立,再将公式与条件进行结合,解出需要的数据,最终逐步推向所需要的结果,这样能够让解题思路一目了然,能够减少出现条件遗漏、公式建立错误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保证思考方向的准确性.

例2 质量m=1.0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 m,圆弧对应圆心角为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固定斜面与圆弧轨道在C点相切.小物块离开C点后沿斜面向上运动,能到达

B. 若将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W=W1+W22

C. 若D、C之间的距离为d,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W2dq

D. 若M、N之间的距离为d,该电场的场强最小值为E=W1+W22qd

解析 将带正电的粒子由A到B或由D到C,电场力均做正功,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但无法判断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由于电场是匀强电场,且M为A、D的中点,故M点的电势等于A、D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φM=φA+φD2;同理N点的电势等于B、C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φN=φB+φC2;故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WMN=qUMN=q(φM-φN)=W1+W22,则UMN=W1+W22q;若M、N两点处在同一条电场线上,且M、N之间的距离为d,则匀强电场场强的最小值为E=W1+W22qd.本题正确选项为BD.

点评 本题求解的关键要抓住M、N的电势与A、B电势和D、C电势的关系,由电场力做功公式求解WMN.在运用公式U =Ed时,要正确理解d的含义;要知道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变大.

例2 (2016年湖北5月模拟)如图3所示,真空中有一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方向与圆周在同一平面内,△ABC是圆的内接直角三角形,∠BAC = 63.5o,O为圆心,半径R=5 cm.位于A处的粒子源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初动能均为8 eV、电荷量为+e的粒子,有些粒子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其中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为12 eV,到达C点的粒子电势能为-4 eV(取O点电势为零).忽略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sin5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lc202309082001

A.圆周上A、C两点的电势差为16 V

B.圆周上B、C两点的电势差为4 V

C.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0 V/m

D.当某个粒子经过圆周上某一位置时,可以具有6 eV的电势能,且同时具有6eV的动能

解析 φO = 0,φC=EPC /e=-4 V,则φA=4 V,UAC=8 V,选项A错;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PA=

4 eV,故EPA+EkA=12 eV,由于只有电场力做功,故粒子的EP+Ek=12 eV不变;可知在B点的电势能EPB=0,则φB=0,故OB连线为等势线,UBC=4 V,选项B正确;作出过A、O点的电场线(如图4),由于α =2∠BCA=53°,则匀强电场的场强

E=UABRsinα=100 V/m,选项C正确;由图4知圆周上电势最高的点为D点,UDO=ER=5

V,φD=5 V,粒子在圆周上电势能最大值为5 eV,选项D错;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BC.

点评 本题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功能关系考查电场的相关性质,考查了匀强电场中U=Ed的理解与应用.求解的关键是构建电场情景.在以上的求解中我们通过找等势点,连等势线,再由等势线画出电场线,使电场图象变得清晰.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可通过带电粒子在该点的电势能求出,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有关.

小结1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功能关系:(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粒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粒子的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所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1)由公式W=Flcosα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qElcosα);(2)由W=qU来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静电场;(3)由动能定理来计算:W电场力+W其他力=ΔEk;(4)由电势能的变化来计算:WAB=EpA-EpB.

3.电势能增、减的判断方法:(1)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公式法.由Ep=qφp,将q、φp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p的正值越大电势能越大,Ep的负值越小,电势能越大;(3)能量守恒法.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加;(4)电荷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

4.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其等差等势线(面)也是平行等距的,且电场线与等势线(面)垂直.

二、非匀强电场

1.在非匀强电场中,不能用U=Ed进行定量计算,但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在同一方向取相同的长度d的两线段,线段处于场强较大的区域其两端对应的电势差U较大.

2.静电场图象的物理意义分析.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图象通常有电场的场强E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的图象(即E-x图象)、电势φ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图象(即φ-x图象)、电势能EP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的图象(即EP-x图象).

(1)E-x图象:E-x图象描述电场强度E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由公式U = EΔx知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

例3在x轴上电场强度E与x的关系如图5所示,O为坐标原点,a、b、c为x轴上的点,a、c之间的距离为d,a、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φb>φa=φc>φO

B.φO>φa>φb>φc

C.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大于eE0d

D.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质子的电势能增加

解析 在E-x图象中,图象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电势差,由图可以看出x轴上O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b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即UOc>Uac>Ubc>0,所以φO>φa>φb>φc;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E0d,即Uac>E0d,所以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大于eE0d;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质子的电势能减少.本题选项为BC.

点评 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移动正电荷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移动方向是从电势由高到低;移动负电荷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移动方向是从电势由低到高;若电场力不做功,则电势相等.

(2)φ-x图象:φ-x图象描述电势φ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由公式U =EΔx知φ=φ0+Ex,可知φ-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场强E的大小.

图6例4 x轴上有两点电荷Q1和Q2, Q1和Q2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6中曲线所示,从图中可看出 ( )

A.Q1一定大于Q2

B.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C.电势最低处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

解析 由图象可知,从Q1到Q2,电势均为正值,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故Q1和Q2均为正电荷.由于P点位于电势最低点,设想将某一正电荷+q放在P点时其电势能最小,电荷+q在P点应处于平衡状态,故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由于P点靠近Q2,所以Q1电荷量一定大于Q2;根据两个正电荷的电场分布图景可知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本题正确选项为

ACD.

点评 在静电场中一般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在正点电荷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正试探电荷放在电势最小的地方其电势能也最小,此处的试探电荷应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处的场强为零.我们熟悉等量点电荷场强、电势的分布特点,将陌生问题向熟悉的物理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会大大地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

nlc202309082001

(3)EP-x图象:EP -x图象描述电势能EP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在粒子运动中的某一小段位移Δx内电场力做功qEΔx.由功能关系知ΔEp =-qEΔx,可见Ep-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力的大小.

例5 如图7甲所示,直线AB是某孤立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该电场线从A点运动到B点,其电势能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电子在A、B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kA、EkB.则关于该孤立点电荷的位置及电势、电子动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孤立点电荷带负电,位于B点的右侧,φA>φB, EkA>EkB

B.孤立点电荷带正电,位于A点的左侧,φA>φB,EkA

C.孤立点电荷带正电,位于B点的右侧,φA<φB,EkA>EkB

D.孤立点电荷带负电,位于A点的左侧,φA<φB,EkA

解析 电势能Ep=qφ,由于电子为负电荷,q < 0,根据EpA< EpB可判断φA>φB,电场线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所以电场线从A到B,电子从A到B沿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EkA>EkB.由于电荷量不变,所以电势φ随x变化的趋势与Ep随x变化趋势相同,而φ-x的斜率即ΔφΔx=Ud=E

,由图象可判断斜率逐渐增大,即从A到B电场线逐渐变密集,孤立点电荷在B点右侧且为负电荷.本题正确选项为A.

点评 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知EP-x图线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的大小.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EP-x图象可以推知场强E、粒子的动能Ek、速度v、加速度a随x的变化规律.若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粒子动能的增加量,又因为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故粒子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小结2

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φ-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场强E的大小;Ep-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力的大小.理解与分析上述图象的物理意义,要正确理解电场中场强与电势的关系,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规律,学会用假设法、微元法分析处理问题.

即学即练

1.如图8所示,匀强电场中的△PAB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C点为AB的中点,D点为PB的中点.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WPA=1.6×10-8J;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 PB=3.2×10-8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PC为等势线

B.若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PC=2.4×10-8J

C.电场强度方向与AD平行

D.点P的电势高于点A的电势

2.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均为零,ND段中的C点电势最高,则()

A.q1与q2带同种电荷

B.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NC间场强方向向x轴正方向

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练习解答

1.正确选项为B.一个带电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还是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都做正功,P到AB间都有电势差,故直线PC不可能是等势线,故A错误;C是AB的中点,故C点电势为AB的中点电势,故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PC=WPA+WPB2=2.4×10-8J,故B正确;粒子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PB=3.2×10-8J,D点为PB的中点,故粒子从D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DB =WPB2=1.6×10-8J,粒子从A到B电场力做功为WAB=WAP+WPB=1.6×10-8J,故AD为等势面,电场强度方向与AD垂直,故C错误;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势升高,故点P的电势低于点A的电势,选项D错误.

2.正确选项BD.由图象可知,两点的电势一正一负,则q1与q2带异种电荷,故A错误.电势随x变化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C点处切线斜率为零,则电场强度大小为零,故B正确.由图可知:N→C段中,电势升高,所以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C错误.因N→D段中,电势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场强方向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则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D正确.

(收稿日期:2016-08-19)

篇5: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一、类型特点

1.力学综合型

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 对能力要求较高。具体问题中往往涉及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 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物理规律的综合运用, 有时也会与相关图象联系在一起, 使问题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隐含性。

【题1】如图1所示, 在距水平地面高h1=1.2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 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锁住, 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p。现打开锁扣K, 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将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离平台, 并恰好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竖直的圆弧轨道BC。已知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h2=0.6m, 圆弧轨道BC的圆心O与水平台面等高, C点的切线水平, 并与水平地面上长为L=2.8m的粗糙直轨道CD平滑连接, 小物块沿轨道BCD运动并与右边的竖直墙壁会发生碰撞, g取10m/s2,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 压缩的弹簧在被锁扣K锁住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p;

(2) 若小物块与墙壁碰撞后速度反向、大小变为碰前的一半, 且只会发生一次碰撞, 那么小物块与轨道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

本题是多过程运动的力学问题, 涉及极值问题与临界分析, 考查的物理知识内容有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弹性势能等相关知识。问题显得既基础又偏重能力, 基本又不失灵活, 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题2】一平台的局部如图2 甲所示, 水平面光滑, 竖直面粗糙, 物体B与竖直面动摩擦因数μ=0.5, 右角上固定一定滑轮, 在水平面上放着一质量mA=1.0kg的小物块A, 一轻绳绕过定滑轮, 轻绳左端系在物块A上, 右端系住质量mB=1.0kg的物块B, 物块B刚好可与竖直面接触。起始时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绳被拉直, 设物体A距滑轮足够远, 台面足够高,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忽略滑轮质量及其与轴之间的摩擦, g取10m/s2, 求:

(1) 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物块, 经t=1s, 则A的速度多大;

(2) 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物块, 同时也对物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2乙所示的变力F, 求物块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物块B经多长时停止运动。

解析: (1) 对A、B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有:mBg= (mA+mB) a , 得a=5 m/s2, v=at=5m/s;

本题是两体多过程运动的力学问题, 涉及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加速直线运动与a-t图象相结合等相关知识, 创造性地把多体多过程运动与以上知识点相结合。通过a-t图象的物理意义求变加速运动的速度, 此题的能力立意较高, 其求解方法灵活。

2.粒子运动型

粒子运动的综合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 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 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与组合场区。考查的重点是由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径、轨迹、速度、临界值等, 有时也会结合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进行综合考查。

(1) 从电场 Ⅰ 的边界B点处静止释放电子, 电子离开MNPQ时的位置坐标;

(2) 从电场Ⅰ的AB曲线边界处由静止释放电子, 电子离开MNPQ时的最小动能;

本题中的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涉及的知识点有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动能定理、极值问题等。题目的求解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

【题4】如图5 所示, 水平地面上方有绝缘弹性竖直挡板, 板高h=9 m, 与板等高处有一水平放置的小筐, 筐口的中心离挡板s=3 m。板的左侧以及板上端与筐口的连线上方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B=1T;质量m=1×10-3kg、电量q=-1×10-3C、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从挡板最下端以某一速度水平射入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与挡板相碰就以原速率弹回, 且碰撞时间不计, 碰撞时电量不变, 小球最后都能从筐口的中心处落入筐中 (不考虑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入筐情况) , g取10m/s2, 求:

(1) 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方向;

(2) 小球从出发到落入筐中的运动时间的可能取值 (计算结果可以用分数和保留π 值表示) 。

解析: (1) 因小球复合场中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所以有:Eq=mg得E=10N/C , 方向竖直向下。

2当n=1时为图7的运动情景。 有R2= (3R-h) 2+s2, 解得:R1=3m, R2=3.75m;

本题中的带电质点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涉及的知识点有物体的平衡、圆周运动及相关数学知识相结合。题目中的有些隐含条件需要通过几何知识获得, 求解时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对运动轨迹的分布与空间图形的构造具有一定的建模能力与想象能力。

3.电磁感应型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电磁感应现象与直流电路、磁场、力学、能量转化相联系的综合问题。有时也能与电磁感应的相关图象问题相结合。

【题5】如图8所示, 通过水平绝缘传送带输送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单匝铜线框, 为了检测出个别未闭合的不合格线框, 让线框随传送带通过一固定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方向垂直于传送带平面向下) , 观察线框进入磁场后是否相对传送带滑动就能够检测出未闭合的不合格线框。已知磁场边界MN、PQ与传送带运动方向垂直, MN与PQ间的距离为d,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各线框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边长均为L (L<d) ;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 线框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线框在进入磁场前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 且右侧边平行于MN减速进入磁场, 当闭合线框的右侧边经过边界PQ时又恰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设传送带足够长, 且在传送带上始终保持右侧边平行于磁场边界。对于闭合线框, 求:

(1) 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以及速度的最小值;

(2) 从线框右侧边刚进入磁场到穿出磁场后又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中, 传送带对线圈所做的功。

本题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依托, 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且涉及多过程分析与极值问题的求解, 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4.力电综合型

这类综合题体现在力学中的静力学、动力学、功和能等部分与电学中的场和路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带电体在场中的运动或静止,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或静止;交、直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或静止;电磁感应与闭合电路等问题。力、电综合问题往往思路隐蔽, 过程复杂, 情景多变, 在能力立意下, 惯于推陈出新、情景重组, 设问巧妙变换, 具有重复考查的特点。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综合分析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题6】如图10所示, 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的半径R=0.2m, 圆心为O, 下端与绝缘水平轨道在B点相切并平滑连接。一带正电q=5.0×10-3C、质量为m=3.0kg的小物块, 置于水平轨道上的A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L=1.0 m, 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2, g取10m/s2。求:

(1) 若物块在A点以初速度v0向左运动, 恰好能到达圆周的最高点D, 则物块的初速度v0应为多大?

(2) 若整个装置处于方向水平向左、场强大小为E=2.0×103N/C的匀强电场中 (图中未画出) , 现将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 试确定物块在以后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时的位置;

(3) 在第 (2) 问的情景中, 试求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路程。

本题将小物体的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往返多过程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力做功、功能关系等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综合分析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关于第 (2) 问求解速度最大的位置, 一般可由动能定理写出物块在圆弧上的位置 (与竖直方向成θ角) 与其速度v的函数关系式, 再通过数学知识求极值。以上的求解中巧妙地将重力场与电场等效为“合场”, 这样很容易找到圆弧上的“物理最低点”的位置, 从而化繁为易, 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

二、解题策略

1.对于多体问题, 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关键所在。选取研究或采用隔离法, 或采用整体法, 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正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对于多过程问题, 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 运用适当的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及过程之间的联系。一般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如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到力的瞬时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或加速度) 时, 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涉及做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当对象为系统且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 优先考虑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灵活选用相应的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 要深究细琢, 重点推敲, 挖掘出隐含条件, 建立相关的辅助方程, 这是问题求解的根本。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 甚至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也可通过画出状态或过程示意图, 找出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数学关系。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 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 周密探讨多种情况。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 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 再逐类进行探讨, 防止漏解。

5.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 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 熟练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物理问题求解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法、图象法、几何法等。

6.规范解题格式。答题是最后一步, 也是能否得分的关键。解题规范化, 简单地讲就是解题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 图文并茂, 书写整洁, 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结论明确。

三、考情预测

通过对近三年来全国与各地高考物理压轴题的分析, 物理压轴题的总分值为20分左右。问题一般设有台阶, 即对所求的问题设有两到三问, 但真正较难的往往是最后一问。这种命题思路与风格稳定, 在以后的几年高考中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篇6:高三物理28种类型题解题技巧与复习要点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它具有知识跨度大、分值高、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能力全面等特点,是中招历史命题常用的题型。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由于对材料解析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加之解题能力低,导致对材料解析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本文拟结合近三年河南中招历史试题,以材料构成为分类标准,对常见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分类指导,以期能给广大备战中考的九年级学生适当帮助。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题

文字型材料解析题是中招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在各地中招试题中使用频率最高、涉及范围最广。试题或以历史典籍、名人论著、外文翻译、影视、网络语等中的一段或几段文字作为试题材料,或将重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作为试题材料。解答好此类解析题要注意三点:

1.读。先读题目设问,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地阅读材料,有利于节省时间。阅读材料时要关注提示性、概括性、总结性的文字,它有可能暗藏某些解题所需要的信息,有引导、启发作用;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与注解等说明性文字,它有利于快速明白材料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材料中如有省略号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隐含着重要的信息。另外,阅读材料时还要关注材料中人物的阶级立场,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而失分。大事年表类的材料题要从题干所给历史事件的性质、领域、影响等方面判断其反映的脉络,审出其主题。

2.联。把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衔接整合,进行知识的再转化。大事年表类的解析题要从时间、背景、影响等角度理清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答。根据设问角度,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运用历史学科语言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地作答。答题时还应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注意语言规范化,以增加得分概率。

例如2016年河南历史中招试题非选择题第24题(节选):

材料一在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成为宿敌。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并交付大量赔款。从德国占领这两个地区的第一天起,法国就开始为复仇做准备,法、德结下了“世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德两国的“世仇”在20世纪有哪些表现?(3分)

我们带着题干设问,细读材料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法德两个大国的关系,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世仇”、“20世纪”、“表现”,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得出“一战前,法国和德国分属不同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军备竞赛;一战中法、德交战;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二、图表型材料解析题

图表型材料主要分为数据表格、曲线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等,中招试题中以历史数据为素材的图表题居多。此类型题常用的设问方式为:“依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概括)……变化”“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等,此类解析题的解题思路需根据设问而定。

1.回答与哪一事件相关时,要关注表格的具体事项的名称。一般来说,标题最能直接反映图表的主要内容。

2.概括变化时,要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在组织答案时,语言表述一是要严谨,多采用动态回答,常用“越来越……”、什么比什么多(快)、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步下降、整体增长(下降)等。

3.概括原因时,注意根据题目设问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从多角度分析原因,注意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用所学知识,是回答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还是回答主观、客观原因,国内、国际原因。特别是变化趋势有增有降时,要注意对应说明其原因。

例如2014年河南历史中招试题非选择题第22题(节选):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读懂图表数据,弄清楚表格横栏第一行列出的是“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等税收项目,第二行列出的是“数额”和“比重”。然后根据题目第一个设问,观察表格纵栏列出的随年份变化的数据,很容易看出“农业税收入比重减小,工商杂税收入及其他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等结论。题目第二个设问根据第(1)问的结论,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三、图片型材料解析题

图片型材料解析题可以分为地图类材料解析题和实物类材料解析题。

地图类材料多出自各版本教材中共有的示意图,体现了对学生解读历史地图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材料题首先根据图名寻找思考的方向;如果没有图名,要根据设问看地图中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图例等反映出来的关键信息找准思考方向,联系教材内容判断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然后根据设问作答。

实物类材料常以图片(事件图、建筑图、人物图等)为载体,利用图片间的共性设置相关的问题,在考查学生挖掘图片历史信息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解答此类型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找准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特点、方式、结果、作用、影响等方面思考。然后根据所分析的图片内涵信息,结合设问角度进行知识迁移,进而锁定正确答案。

例如2015年河南历史中招试题非选择题第21题(节选):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1分)

从材料二所给图片下的文字说明可以提取出洛阳在当时丝绸之路上是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所以它的地位应简洁地概括为“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大都市”。

再如2016年河南历史中招试题非选择题第23题(节选):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前的中国城市街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街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

首先,我们根据设问“城市的发展变化”, 弄清此设问是纯粹据图片答题,与课本关联不大;然后认真观察图片,通过注释内容弄清图片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对历史图片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比较,找出解题的突破点:“城市面貌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巨大变革(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

四、混合型材料解析题

纵观近三年各地中招试题,以上三种类型组成的材料题出现较多,解题方法可参照以上各类型的方法。

篇7: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物理计算题的功能: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较全面,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规范的答题技巧。

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化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

1.审题的规范化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审题规范是正确解答物理题的前提条件。一些学生往往会出现见到试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想到哪就写到哪儿,没有一个基本的审题程序。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弄清楚这些状态和过程是审题的关键。解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分析题意,了解题目中所述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画出题中所反映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简图,然后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和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对多过程物理问题,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简单过程来处理,同时还要兼顾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化繁为简各个击破。

条件和目标:条件是指“题目中告诉了什么”;目标是指“题中要求什么”。这是解题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条件的分析一是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一些学生往往因不明确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隐含条件的挖掘是解计算题的重要环节,有些隐含条件含在相关的概念中,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有的隐含在物理对象模型中,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有的隐含在物理过程模型中,如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还有一些题目所述物理模型是模糊不清的,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地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注意从临界状态前后变化中寻找临界条件。三是发现题中的干扰条件要大胆舍弃,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并排除就容易受干扰而误入陷阱。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来处理。

解题思路和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必然联系,这些联系就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关系来解题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中所述的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关系和题中所属过程遵循的那个物理规律相对应,有的对应关系十分隐蔽,需要认真分析和揭示,有的对应关系可能有多种,就会出现解法有多种。

2.语言表达的规范化

语言表达规范化要求学生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相应的物理过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能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结论等。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还体现在必要的文字说明上,这是学生常常容易忽视的地方。必要的文字说明是保证题目完整解答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地清楚明了,解答有据,流畅完美。具体来说计算题规范化表述过程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

(2)根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等有关图像;

(3)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

(4)指明要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

(5)物理量尽量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需自设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间过度量)要说明其含义;

(6)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相关词语来表达,如“由……定律得……”“将……代人……”“联立……”等句式;

(7)用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

(8)求得结果应有文字说明及带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必要时对问题的结果加以适当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

3.作图的规范化

作图是解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草图的习惯;解物理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便于构建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变加速运动等,作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图,是解计算题的常规手段。需要保留在卷面上的图必须用尺、规、铅笔,不能随心所欲徒手作图。作出的图应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4.方程式和主要步骤书写的规范化

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能反映出所依据的基本物理规律,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出现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有多个方程式,一般要分别列出并进行编号,以便于计算说明。计算时一般要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再代入数据计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计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和回顾检查。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求解方程时卷面上只要写出最简式,然后做出必要的说明,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运算过程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凌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

5.解题结果的规范化

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是整个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答案能清晰地反映出解题的最终结果。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有的题目对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明确要求,就要严格按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会被扣分。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上单位;结果用字母表示的,则要看题中提供的表示已知量的字母是否带有单位,如果不带单位,则最后的结果也不要带单位,反之则要带上单位。有时对解题结果要做适当的说明和讨论,例如结果是矢量的就要说明方向,方向的说明要与题目中涉及的方向相对应。总之,规范化解题是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解题格式规范化不仅可以让阅卷老师准确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答题意图,而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在规范化解题的前提下,还要谨慎细心,严防思维定势。在物理计算题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故意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或在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如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越大,同学们越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同时还要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篇8: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计算题 解题技巧

一、高中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1.力学中的综合问题运动情景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及往复运动三种情形。

2.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来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否则做曲线运动。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必在同一直线上,这也是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的常见隐含条件。

3.从规律选用来看:当物体受恒力作用,涉及时间问题时,常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时,通常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对于曲线运动问题,除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之外,常用功能关系求解。当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通常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2)设物块刚能通过B点时释放点距A点为s,由动能定理可知:mg(s+3L)sin?兹-F·3L=0,可得s=9L。

二、高中物理动量与能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打击、碰撞、爆炸等问题及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通常用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应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求解的问题,是中学物理涉及面最广、灵活性最大、综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许多同学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

1.理清两条主线:一是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二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

2.解题时要抓住特征及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特征,若只有重力、系统内弹力做功就看是否要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若涉及其他力做功,要考虑能否应用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关系建立方程;若过程满足合外力为零,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判断是否要应用动量守恒;若合外力不为零,或冲量涉及瞬时作用状态,则应该考虑应用动量定理还是牛顿运动定律。

3.应注意分析过程的转折点,如运动规律中的碰撞、爆炸等相互作用,它是不同物理过程的交汇点,也是物理量的联系点,一般涉及能量变化过程。例如碰撞中动能可能不变,也可能有动能损失,而爆炸时系统动能会增加。

例:如图2所示,质量为m0的小球随着质量同为m0的甲小车一起以速度v0向右做匀速运动,小球静止在甲小车内半径为r的圆弧形槽的最低点。运动中,甲车与另一辆质量同为m0的乙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求:

(1)甲与乙车相碰后,两车的共同速度为多少?

(2)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是多少?

(3)小球从最高点回到小车圆弧槽底部时,对小车的压力FN是多少?

(2)第二阶段:小球向上滚至最高点,这个阶段小球和两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2m0v0=3m0v2mv02+·2m0v12=·3m0v22+m0gh可以解得:点评:本题分段明显。第一个问题的求解,虽然两车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也守恒,但题目中只需考虑两车的动量;第二个问题中最后三个物体同速,小球在最高点,列式考虑的是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甲和乙相碰的时候有动能损失,小球沿轨道上升时,系统也有动能损失,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列能量式子时漏掉第一阶段相碰时的动能损失;第三个问题从情景上分析,小球回滚时,两个小车不再分开,所以有共同速度,又根据物理情景取解(1)舍去解(2),最后确定圆周运动的速度v4,求解FN也是一个易错点。

三、高中物理信息题的解题技巧

以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基础,创设新颖的物理情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考新热点。

解题技法:处理这类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被新颖的情景和众多的文字叙述所吓倒,要反复读题,做到读通、读透,从而挖掘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建立起熟悉的物理类型,进而解题。

例:某学校的一个实验研究小组以保护鸡蛋为题,要求制作一个装置,让鸡蛋从高处落到地面而不被摔坏:鸡蛋要不被摔坏,直接撞击地面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1.5m/s。现有一位学生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一个装置来保护鸡蛋,用两块较粗糙的夹板夹住鸡蛋,鸡蛋夹放的位置离装置下端的距离 s=0.45m,两块夹板与鸡蛋之间的摩擦力都为鸡蛋重力的5倍,现将该装置从距地面某一高处自由下落,装置碰地后速度立即为零,且保持竖起不反弹,不计装置与地面作用时间。g 取10m/s2 。求:

(1)如果没有保护,鸡蛋自由下落而不被摔坏的最大高度h;

(2)如果使用该装置保护,刚开始装置的末端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解析:(1)没有保护时,鸡蛋自由下落而不被摔坏,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2,则h==0.11m

(2)在装置开始下落到着地过程,对鸡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12。在装置着地到鸡蛋撞地过程,对鸡蛋应用动能定理得:mgs-2FNs=mv2-mv12,又已知FN=5mg。解得:H=4.16m.

上一篇:冷暖作文900字下一篇:报业广告的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