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

2024-04-11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精选6篇)

篇1: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

作者 | 纸盆

1、思维条理性差

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有太多的想当然了,没有经过严密的分享和判断就直接凭借自己的第一直觉来进行判断,这是很不应该的,比如说,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浮力越大”等等都是看似有理其实全都错误的概念,所以学习物理要有理有据,不要太想当然了。

2、 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物理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食物或者现象都与物理有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学习物理也可以从生活中出发,把我们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想结合,这样既是在复习也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增进我们对物理的兴趣,还有提高学习物理的趣味性。

3、 锻炼逻辑思维

物理和数学一样,对逻辑思维很是看重,我们做题的时候要了解总各种现象与解释是否一致,学习物理不能对概念的认知模糊,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会梳理,避免做题的时候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知识。

篇2: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

初中物理学学习技巧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初中物理学霸的学习建议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

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1)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2)语言简炼,记得快

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3)反复强化,记得准

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学好初中物理的诀窍

一、死记硬背?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全力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坚持做笔记。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整理好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上学路上、等车时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突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端正态度,对外开放,取长补短”。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最忌讳自暴自弃,“反正我成绩不好,也考不上重点高中……”这类言谈,是自杀式的无药可救性的自毁。它会让人丧失进行的动力。

九、重视知识系统性。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

十、重视语数与“副课”——认识学科间互补的重要性。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到大学后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必须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样也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含义更准确。如果能把生物、地理等学生认为的“副课”学好,对学习物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学课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而且现在学课综合性题目非常流行

篇3: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

素质教育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而学会学习,则是其他几种学会的基础”。教师教会学生的重要途径则是进行学习指导。因为学习本身就包含着发展。今天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可是,明天的社会在前进,新的知识在激增,不会学习的人将无法适应新的需要,所以,学习必须着眼于发展和创造,即学会学习。

初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小学升入初中后,随着学科的增多,知识面的拓宽,往往感到应接不暇。初中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某同学的学习很努力,智力也正常,就是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方法已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为学习虽然复杂,但知识是有序的,知识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只要掌握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就能逐步做到深层次地掌握,可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指导学习方法时往往只注意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下多做练习,这虽然是必要的,可对多数学生来说无疑是机械的重复,只能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重学习负担。试想,初中八九门学科,各学科教师都这样要求,学生哪来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厌学。所以,想真正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既掌握好知识又有发挥个性和特长的时间与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得会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学习指导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经历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理解了概念和规律,才能解释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达到掌握的目的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以概念的引入为先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在引入概念时,首先还原到人类历史上研究、认识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带领学生从零开始,找出规律,然后认识新知识。这样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思维,教给学生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方法。不论多么高深的知识都是建立在最基础的知识之上的。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认知方法迁移到其他物理概念上,养成一种良好的认知方式和有序的思维习惯。

二、以概念的建立为突破口,培养思维的多维性。

在概念建立时,让学生敢于“离经叛道”,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书、不唯上,打破思维定势,善于迁移,培养发散思维。仍以速度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这样的导学问题:日常生活中要表示物体运动快慢你会采用哪些方法?学生经过思维后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在相等的时间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二是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然后教师接续提问:这两种方法哪种更适合表示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可能难以回答。这时教师举例引导:某部队进行两天行军,要知道哪一天走得快,怎么办?几位学生进行百米赛跑,怎样比较谁快?谁慢?学生会立即回答出分别用前者和后者更方便。教师再问:课本上采用的是哪种方法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若不是前人选择了前者,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后者呢?通过这样层层发问,渐渐深入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学无定法的原则,培养其求异、创新的精神和独特思维与多维思维的能力。

三、以对概念的探究为主阵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揭示事物的隐蔽性本质,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核心,深思细研,寻根究底,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挥。仍以速度为例,课本是这样说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速度等于路程。学生立即会反思:速度怎么会等于路程呢?速度与路程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联系与区别呢?然后进一步分析定语:“单位时间里通过的。”学生马上明白区别就在于路程本身仅仅是长度,与时间长短无关;二速度则是在“单位时间里”这个定语限制下通过的路程,区别显而易见,而联系又是紧密的。然后教师紧追不舍,接着再问:“单位时间”是多长时间?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变速运动的快慢又怎么表示呢?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但会对速度的概念理解深刻,而且会对定义式和单位很自然地接受,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概念上,充分理解才是记忆和应用的基础。学生一旦养成这种深刻思维的习惯,就很容易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概念上,这种迁移一旦实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四、以概念间的联系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规律为双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注意概念间的贯穿对比和知识结构规律,特别是在复习时抓联系,找特征,运用分析,鉴别、归纳等手段,以表格、网络等形式为载体,将类似概念、知识结构对比、贯穿,使学生通盘掌握,必将为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物理概念分为两类:

第一,直接定义的概念,如质量、温度、力、电压、电阻等。这些概念的特征是直接给出定义。他们都有规定的单位,大多能用相应的仪器进行“直接测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这个概念表示的是物质或物体的什么性质?(2)他的规定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3)他的测量仪器是什么?怎么使用?

第二,间接定义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比热、热值等,在教学中要善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列成表格形式,并从中找出区别之处。

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如果我们善于分析,整理使各部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就像“串起来的珍珠”,是不易丢失的,当你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提取”。在物理中,许多这样的网络是现成的,只要同学们多思维,勤动手,用自己的语言经分析、综合把知识体系表述出来,无疑是学好物理的一条捷径。

篇4:如何学习初中物理概念

关键词:物理学习;物理概念;初中生;教學实例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生刚刚接触的一门自然学科,有许多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很有兴趣。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但是也存在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只重视现象、不重视概念的现象,导致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也深深体验到,要想学好物理概念,选择的教学实例很关键。

教学实例是物理概念教学中所列举的物理事例,包括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实验等,教学实例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选择的实例也是不同的。

一、引入概念的实例选择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应使学生领会概念的客观性、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进行细微的剖析,对学生可能出错的问题事先提醒,而结果是许多学生仍不注意。如果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真实思维过程获得结果,再引导其对所经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使其发现不完善之处,并A主动、独立地做出补救,这样就能提高记忆效果,并且有助于对本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学中不仅不能怕学生出错,有时还需要设置某种诱导情境,让其上当、出错,再通过反思获得正确认识。

例如,为了引入“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可以举这样的例子:一天,小王和小张乘车去旅游,小张惊奇地对小王说:“瞧外面的树,向后跑得多快。”小王说:“你的眼睛有毛病,树怎么会跑呢?”于是他俩争论不休,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去讨论、判断。选择这样的实例导入参照物的概念顺理成章,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概念的实例选择

概念引入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一些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属性,从而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在讲授“密度”概念时,我们可以演示一组实验:【实验一】选择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头块,称量二者的质量,并且进行比较。【实验二】分别取不同体积(v和2v等)的铁块,研究它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计算并比较每次实验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实验三】分别取不同质量(m和2m)的木块,研究它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计算并比较每次实验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

通过上述三个演示实验,学生很容易悟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同一物质的比值m/v相同,不同物质的比值不同,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密度”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概念的实例选择

在概念初步建立起来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运用概念,尽量避免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

例如,在学习密度概念的应用时,学生往往容易用纯数学的观点去看待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针对这种错误,我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与密度概念进行比较。例如,到文具店买铅笔,显然购买的数量越多,付款就越多,但无论买多少支,所附的钱数与笔的支数比是不变的,即笔的单价不变,在这里单价与铅笔支数和所付款数无关,与单价相类比,密度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得,但它与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四、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尽量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教学,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而在好的教学方法中再融入美好的情感,更能事半功倍。心理学研究显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们的需要,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们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局面与师生和谐融洽气氛是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保证。

总之,要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就不能忽视物理概念的学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考虑要结合生活实例和生动的实验教学,配合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事实也证明,选择正确的教学实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

篇5:初中物理解题技巧与规律学习

一、等效法:把一个陌生的物理过程替换成熟悉的物理过程

例1、请作出物体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P:

分析:矩形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初中物理只学习了发光点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矩形物体划分成无数个发光点来研究,如图取其中两个边缘发光点S1、S2来作图得两个边缘像点P1、P2。最终得出物体S通过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P。

二、特例法:通过对极限值的讨论得出一般性规律

例1如图两支蜡烛在杠杆两端平衡,若把它们同时点燃,则杠杆如何运动?

分析:两支蜡烛同时点燃多长时间,题中没有限制,因此可用极限法。设两支蜡烛燃烧到较短的那支燃烧完,另一支还有一定的质量作用于杠杆上,其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0。因此右端下沉。

例2、完全相同的甲、乙容器中装着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则比较在高度相同的A、B处,两者压强的大小关系。

分析:A、B两点高度相同,但题中并没有限制A、B的具体高度,因此设A点恰好为水面,此时水对A点压强PA=0帕,而B点仍位于液面以下,此时酒精对B点压强PB>0帕;因此PA

三、定义法:充分运用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例1、半径为r的半球体放在深为h的水底,求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 分析:根据定义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压力是由半球体上方的水的重力作用于它表面造成的,而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其正上方的水的重力,因此只须算出如图阴形部分水的重力即可得出答案:F=G水= pg(пr2h-2/3пr3)。

四、整体法:把几个不同研究对象的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例1、水池中有一装石块的船,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抛入水中,水面如何变化?

分析:将石块和船看成一个整体,未抛石块时整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石块抛出后整体受到的浮力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池中水面下降。

五、易错题:审题不清,概念模糊,受思维定势影响

例1、物体A在F=75牛的力作用下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时,求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许多同学一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认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与拉力必然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得出 f=75牛。事实上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不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不是平衡力。正确的思路应从做功的角度去考虑:由W总=W有+W额和W额=fL可得出f=15牛。

规律学习——物理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沉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做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恒。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篇6:初中物理概念学习技巧

文增良

摘 要:物理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拟就这一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关键词:物理概念

认知同化

认知结构

一、引言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体系的基础,物理概念的学习是掌握物理学科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前提。概念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求甚解,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有效迁移。这种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学习概念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奥苏贝尔(D.P.AuSabel)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即意义学习理论,为物理概念的教学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二、分析

(一)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基本理念

认知同化理论是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3年提出,核心内容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一般条件为:第一,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第二,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既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第三,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的意义的学习动机。有了第一和第二条件,表明新旧知识的同化有了可能性。但同化不能自动实现,还必须加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辨明二者异同的努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浮力概念时,教师直接告知学生浮力的定义,学生首先要接受这一新概念,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联系起来,把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浮力是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遵从力的一般规律);其次,学生必须精确分化新概念和原有相关概念(如重力、压力等);最后,还须使这些相关概念与新概念

上一篇:之我见道德课堂下一篇:物业财务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