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2024-05-02

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精选8篇)

篇1: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重度残疾人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新农合)

一、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情况:

我县自2003年新农合启动以来,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特困户等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缴纳基金由民政部门按照(皋政办发„2005‟17号)文件给予补助,凡是纳入上述特殊人群的重度残疾人(残联在册的一级532人、二级823人)也由民政部门缴纳,其余人群每年在规定时间内自愿足额缴纳参合基金。今年8月11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实施细则(修订稿)》的通知中规定(县政府以„2011‟195号转发了该通知),将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计生“两户”、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众个人参合费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范围。文件收悉后,我们及时与民政协商,民政部门明确表明由于医疗救助资金额度有限,如将所列人员全部纳入民政救助(五保户393人、一类低保户1460人、二类低保户4802人、农村孤儿133人、计生“两户”13000、重度残疾人1355人,共21143人),按照每人每年50元代缴 1

参合费,所需金额106万元,国家、省市民政没有下划此项资金,以目前的状况无法承担代缴工作,今年仍按照原规定执行,对五保户393人、一类低保户1460人、二类低保户4802人、农村孤儿133人共代缴参合费33.94万元。

二、新农合提高补偿比例报销情况:

2009年,我们根据市卫生局统一要求,执行全市统一的补偿方案,2010年全市又实行了新农合基金统筹,市政府办公厅先后三次下发了《兰州市市级统筹实施细则》,目前最新补偿方案规定,重度残疾人(指由政府替缴参合费的救助对象)的住院医药费用新农合补偿不设起付线,药品不分目录内外,诊疗项目只扣减不予支付部分,报销时提高逐级报销比例10%,现系统内已设置明确,已进行全面运转。2010年5月,我县结合卫生十一项目实施,与民政部门协商,开展了《皋兰县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县内“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和一二三四类低保户,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提交相关证件,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管人员予以确认登记,并在办理新农合审核补助时,除三四类低保户外,其余救助对象直接减免住院起付线,进行垫付报销。在新农

合现场直报后剩余部分,按照农村五保户100%、重点优抚对象和一二类低保户80%、三四类低保户60%的救助比例,同步实行直接垫付救助。2011年包含在低保户中的重度残疾人县内“一站式”救助15人次,住院总费用6.41万元,新农合补助4.37万元,民政救助1.51万元,新农合报销和救助额占住院总费用的92%。县外住院的重度残疾人报销时享受减免起付线和提高逐级报销比例10%的9人次,住院总费用

3.83万元,新农合报销2.46万元,实际报销比64%。其他民政没有代缴参合费的重度残疾人,《市级统筹实施细则》和我县对此类人群没有提出特殊优惠报销政策,多年来,在新农合住院补偿方案设置上,与其余人群享受统一的补偿标准。

篇2: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出路

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寻找出路2007-02-02 23:05:10

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寻找出路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从而使许多残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有了保障,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也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发展阶段,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

是我们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上级残联和县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如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县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概况

全县共有残疾人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残疾人人,占残疾人总数的。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常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县残联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率已达到,提前完成了“九五”制

订的目标。共有多人脱贫走向致富道路,其中近千人在机关企事业和个体私营或福利企业有了固定工作,一部分人在农村通过种养业,农业开发走向致

富路。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个体就业,为他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二是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家庭副业;三是推荐异地安置和本县福利企业及私营企业劳动就业;四是依法推行按比例安置劳动就业;五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二、做好宣传,提高认识,依法推进

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号文件均有明确规定,省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都有文件通知规定。为确保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文件印发,横幅标语,宣传窗等多样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如今年在第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我们抓住机遇,一是进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宣传,邀请了县司法机局名律师上街座台;二是

由名残工委成员单位每单位制一幅横幅,我们又专题制作了块宣传图版,形成一条街宣传;三是散发了多份《保障法》和有关劳动就业的法规;四是连续进行电视新闻、广播采访报道。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

理解,使大家既严肃执法,又献一份爱心。更进一步理清“四个关系”:即残疾人安置就业与用人用工自主权的关系;法定义务与乱摊派的关系;特殊保护与就业市场化的关系;开展残疾人劳动潜能与实现平等参与的关系。

三、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起到制约作用,同时也为培训残疾人,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劳动条件等提供资金保障。

我县从年开始在全县推行按比例

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为。目前止,共安置残疾人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人;私营企业人。四年共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万元。其中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领导重视,加强协调是关键。我县每年在收取保障金之前,首先是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拿出方案。比如有关私营企业按比例安置问题,今年月份我们就着手在全县个个私企业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共发放各种调查表多份,通过调查掌握了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向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召开协调会议,引起有关县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在年召开的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徐

永武亲自讲话并强调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是硬拍硬要收的,任何单位都不能讨价还价”;再如我们每年在收取保障金时总有极个别单位,难度十

分大,分管副县长林伟明就亲自打电话给有关单位,要求及时缴纳。在加强协调方面我们一般是主动上门与单位一把手沟通思想,讲清政策、道理,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第三,下发有关文件。如我县以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县财政局、县残联联合发文件《关于收取保障金的通知》。由于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又加强了各方面的协调,在收取保障金时措施得力,分工明确,使我县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连年翻番。

四、今年上半年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面所做工作

上半年,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多种形式,使这项工作又推进了一步:一是年初,劳服所对九九保障金的收缴进行了扫尾;二是为了加强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管理工作,设立

了一个“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站”,公开为残疾人提供劳动就业的需求信息,无偿服务;三是推荐名残疾人到本地企业就业,同时按比例安置了名残疾人就业;四是积极开展异地安置残疾人就业。到目前为止,已输送安置两批名残疾人到乐清两家福利企业工作;五是县残工委发出号《关于开展全县私营企业按比例分散安置

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文件,通过调查,全县家私营企业中有家私营企业原在职残疾人名,同时促使家私营企业积极主动新安置了名残疾人,共计名,这家私营企业占现有私营企业数的。这一调查工作的开展,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推行私营企业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奠定了基础;六是地区残联和县审计局对我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使用进行了审计检查,反馈结果表明该专项基金的收支符合规定;七是经地区残联和县教委批准同意创办了残疾人文化教育培训班,并已开设了由残疾青年任

教的英语辅导培训班,首期开学有学员名,其中残疾人名,并对残疾人学费实行减免优惠。通过创办培训班,一方面为任教的肢残青年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生活出路,另一方面为社会残疾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有志于学习英语的青年提供了社区优质服务。

篇3: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1 兽医行业财政支持政策落实情况

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始终是围绕兽医管理体制开展的。2005年, 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 ,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1 各级兽医机构改革不断深入, 经费保障情况各不相同

1.1.1 县 (市) 级兽医机构经费保障要好于乡 (镇) 级兽医机构

从调查结果来看, 改革后县 (市) 级兽医机构经费保障情况要好于乡 (镇) 级兽医机构。县 (市) 一级行政管理机构性质以公务员 (参公) 为主 (77.1%) ,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辅 (22.9%) ;兽医卫生监督所机构性质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主 (69.95%) , 公务员 (参公) 为辅 (21.13%) ,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补充 (8.92%) ;疫病控制中心机构性质主要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84.06%) , 公务员 (参公) (6.28%) 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9.66%) 为补充。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主 (67.76%) ,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辅 (30.84%) , 公务员 (参公) 为补充 (1.40%) 。从经费保障情况来看, 行政管理机构经费最有保障 (100%) , 其他依次分别是兽医卫生监督所 (91.08%) 、疫病控制中心 (90.34%) 和乡镇畜牧兽医站 (69.16%) 。

1.1.2 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公益性服务工作经费保障以两种方式为主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承担免疫注射、疫情普查、畜牧技术推广培训、畜牧生产和疫情统计等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按照《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 (农医发[2009]9号) , 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服务工作经费的来源可以有3种形式。一是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的畜牧兽医站直接实施, 人员工资纳入财政全额预算, 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全额上缴财政;二是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的畜牧兽医站按照公益性服务工作量, 聘任一定数量的防疫员, 由政府给予补贴, 所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比例返还作为工作经费;三是县级派出机构和乡镇政府共同组织, 通过招投标方式, 由诊疗机构或执业兽医承担公益性技术服务, 政府支付所需工作经费。从调查情况来看, 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服务的工作经费主要是第一种方式 (46.01%) 和第二种方式 (47.89%) 。

1.1.3 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及补助经费保障形式多样

从调查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标准多样, 既有按村配备、也有按养殖量、农户数、人口数配备等形式, 其中以按村配备 (67.91%) 和按养殖量配备 (18.14%) 两种形式为主。村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由中央、省、县 (市) 、乡 (镇) 四级财政保障。从调查结果看, 补助经费主要以县 (市) 财政为主 (53.33%) , 中央 (20.71%) 和省级财政 (22.23%) 为辅, 乡 (镇) 财政 (3.73%) 为补充的格局。此外, 各县 (市) 因地制宜,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

1.2 县 (市) 兽医工作经费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惠及面不断扩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 中央财政对兽医工作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各项目转移支付所惠及的省份和县 (市) 数不断扩大。2007—2009年, 动物疫病监测经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20个 (从57到77个县) ;强制免疫经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9个 (从89到108个县) ;动物扑杀补助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2个 (从57到69个县) ;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4个 (从32到46个县)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耳标经费) 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21个 (从78到99个县)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 (村防疫员补助) 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77个 (从74到151个县) 。

1.3 县乡级兽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从总体情况看, 近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县乡兽医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了县级动物防疫站、疫病控制中心、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乡镇畜牧兽医站3类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共投资建设站 (所) 1 536个, 总投资额度达到3.49亿元, 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达到70%以上。从投资重点看, 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是加大了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的支持, 该项目涉及141个县, 投资1 137个站建设, 总投资达到2.28亿元, 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分别达到68.2%和8.4%。从资金来源看, 兽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中央财政为主 (约66%) , 市 (县) 财政为辅 (约25%) , 省级财政为补充 (约9%) 。

1.4 动物疫病及防疫补偿政策落实良好, 各地补偿标准存在差异

2007年以来, 我国各种动物疫情频发。调查显示, 有52个县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占到调查样本的24.19%。发生疫情的县 (市) 总共扑杀大牲畜 (牛马等) 611头, 奶牛729头, 猪5.94万头, 禽类101万只, 羊350头。发生疫情后, 所有县 (市) 均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因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的损失进行了补偿, 但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县补偿标准均存在差异。大牲畜补偿标准从800~8 000元不等, 奶牛补偿标准从2 400~9 000元不等, 猪补偿标准从200~1 000元不等, 禽补偿标准从3~30元不等。有138个县 (市) 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因依法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进行了补偿, 占总样本的64.2%, 但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县补偿标准均存在差异。大牲畜补偿标准从600~6 000元不等, 奶牛补偿标准从2 400~9 000元不等, 猪补偿标准从50~1 200元不等, 禽补偿标准从5~20元不等。调查发现, 有28个县得到补助或支持, 12个县得到财政项目等支持, 10个县得到低息贷款, 3个县同时得到财政项目支持和低息贷款。

2 兽医行业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兽医机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村防疫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兽医机构改革缓慢, 经费难以保障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 和《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农医发[2005]19号) 的要求, “各地兽医工作机构的调整改革, 原则上要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然而, 调查显示, 截止到2010年4月底, 除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已纳入全额预算管理, 兽医卫生监督所和疫病控制中心分别还有8.92%和9.66%没有纳入全额预算管理。调查显示, 截止到2010年4月底, 仍有30.84%乡镇畜牧兽医站未纳入全额财政预算。

2.2 基层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少, 基础设施差

现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多数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 站房陈旧破烂, 缺乏实验室必备的化验检测和冷链设备, 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长期得不到更新。部分地区乡镇兽医站冷藏设备早已损坏, 疫苗只能寄存在有冰箱的商店或农户中。虽然从2004年以来, 中央和省级地方财政加大了对基层防疫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是总体来看, 还不适应当前疫病防控工作要求。在设施建设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 有97个县要求加强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占到总数的45.12%, 其中有78个县要求加强乡 (镇) 兽医站建设, 部分县 (市) 要求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县级疫病监测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在设备建设方面, 有54个县要求加强基层设备建设, 占到总数的25.12%, 其中有78个县要求加强设备投入, 重点是防疫设备车辆、疫苗冷链建设、疫病监控快速诊断设备。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主体来看, 缺乏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调查显示, 在设施建设方面, 有60.8%的县要求完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在设备建设方面, 有62.5%的县要求完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

2.3 基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经费短缺, 疫病防控任务艰巨

虽然我国逐年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投入, 但是我国动物防疫经费仍然比较缺乏。调查结果显示, 有97个县要求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津贴或补助, 有78个县要求增加疫病监测防控类经费, 有41个县要求增加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经费, 部分县要求增加扑杀补助、应激死亡补助、县级防疫工作经费等费用。另外, 部分县 (市) 在发生疫情强制扑杀和因强制免疫造成应激死亡的补偿标准非常低, 使养殖户对正常的防疫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调查结果显示, 在强制扑杀时, 部分县大牲畜只补800元、猪只补200元、奶牛只补2 400元、禽类只补3元;在强制免疫造成应激死亡时, 部分县大牲畜只补600元、猪只补50元、奶牛只补900元、禽类只补5元。

2.4 村级防疫队伍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 队伍不稳定

调查显示, 215个县村防疫员每年每人的平均补助为2 470元, 这一补助标准远远低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3元。其中低于 (或等于) 1 000元的有71个县, 约占调查样本的1/3, 特别是还有27个县的村级防疫员没有享有到补助。由于补助标准偏低, 对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不大, 部分地方出现村动物防疫员辞职改行或外出务工现象, 人才流失严重。

3 兽医行业财政支持的政策建议

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完善扑杀补贴政策, 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 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 今后必须加大对兽医行业的支持。

3.1 加快兽医相关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在巩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成果, 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机构改革, 全面完成各项机构改革调整任务, 尽快将兽医相关机构全面纳入全额预算管理。重点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 将基层畜牧兽医站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管理, 保持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稳定。鼓励基层畜牧兽医站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多方位抓好收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3.2 加大基层防疫体系基础设施投入, 改善动物疫病防控硬件条件

中央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省、县 (市、区) 两级财政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 逐步加强基层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一是建立和完善动物疫苗冷链体系, 使疫苗在冷链中运输, 确保免疫质量。二是升级和改造各级兽医检验室。动物的防疫和检疫, 乃至兽医卫生的监督必须以实验室的诊断和检验为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体系。必须尽快装备落实各级兽医部门的交通、检测和通讯等方面的设备和设施, 全面武装防疫检疫装备。四是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络。县 (市) 级安排专人对疫情实行网络化管理, 乡 (镇) 级有专职疫情报告员, 村要有兼职疫情信息员。

3.3 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

目前, 我国已形成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畜禽疫病扑杀补贴、基层防疫工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今后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一是提高疫苗补助, 扩大强制免疫范围。中央财政要逐步加大对疫苗经费的投入, 提高疫苗经费分担比例, 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逐步扩大强制免疫补助政策所覆盖动物疫病的范围, 追加兽医免疫的工作经费, 确保免疫工作的落实, 保障广大养殖场 (户) 的利益。二是提高扑杀补贴标准和扑杀补贴覆盖面。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动物补贴力度, 制定合理的扑杀补贴标准, 可按照动物的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稳步提高补偿标准, 减少养殖者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而造成的损失。对于经济实力较弱, 难以按市场补偿的地方, 中央财政要提高财政分担比例。逐步扩大畜禽疫病扑杀补贴覆盖面, 追加动物扑杀人员的工作经费, 避免动物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三是强化基层防疫工作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的投入, 重点保障基层实验室设备维护和日常工作费用, 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经费补助标准, 保证其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当时农民平均社会工资标准。要为其办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将其工资、工作经费和各种保险金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此外, 还要努力确保各类补贴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3.4 加强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扶持, 构筑有效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篇4: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一、种粮“三项补贴”兑现情况

(一)政策执行和发放程序。

1.政策执行情况。赤壁市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将“三项补贴”发放到位。一是严把资金分配关。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规定,会同乡镇、村组对受惠对象进行审核和公示确认后,再将资金按要求分配到人。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对受惠对象户名账号等信息,市财政局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后,委托银行将资金划入户主的“一折通”账户。三是严把资金监督关。构建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资金发放前,乡镇财政所将受惠对象姓名、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在镇、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资金发放后,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对“三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

2.发放程序。按照“财政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三项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发,把资金拨付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全市建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以监管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配套的“一折通”发放系统,把“三项补贴”纳入“一折通”系统管理,减少了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二)面积核实、公示,统计上报情况。

1.面积核实情况。“三项补贴”资金是否发得准,关键是对种植面积的核定。近年来,赤壁市采取了惠农补贴面积审核责任制。“三项补贴”面积的核定,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分季节(早、中、晚)、逐户对农户种植面积进行登记、核实,汇总填写《粮食补贴面积农户分户登记表》后,经农户本人签字认可,由乡镇财政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加盖公章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由农业部门负责全市粮食补贴面积的审核、汇总。

2.面积公示情况。各乡镇财政所对各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对照二轮土地延包资料,做好审核工作。并对所有农户申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村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由财政所专管员在村(场)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允许交村干部代为公示。

3.统计上报情况。各乡镇财政所按户填报相关数据表格,以村组为单位汇总,经组长、村主任、驻村乡镇干部审核签字,并加盖组、村公章,由乡镇财政所收集汇总,经财政所主任、主管农业乡镇长、乡镇长审核签字,汇总乡镇数据,加盖财政所、政府公章,将电子和纸质表格报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审核。市局商贸股负责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股负责良种补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再通过全省财政系统内网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室。

二、种粮“三项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变成了土地补贴。从调查情况看,各镇几乎是把种粮补贴按承包耕地面积平摊到户,种不种粮一样得补贴,耕不耕种一样得补贴,有承包地的农户一户不少地得补贴。一些乡镇把种粮补贴政策当成了国家对所有农民的定量补助,不种粮的农民把补贴政策当成了额外收入,种粮农民心里不平衡、不服气。

(二)种粮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3项相加,每亩仅111余元,对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的赤壁市而言,农民年人均仅补助百元,根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上近年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三项补贴”。

(三)补贴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有出入。在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赤壁市部分乡镇的耕地面积是以耕地等级计算产量,以产量折算面积,农户承包面积少于实际面积。在征收农业税时是按面积计征,一些乡村为少交农业税,统计上报时进行了逐年下调,拉大了与实际面积的差距。同时,修建道路、农用设施、建设用地、退耕还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但没有在耕地面积中减出。

(四)政出多门,难以管理。目前,“三项补贴”因为管理单位不同,发放依据、要求不同,形成了“一补一发”的现象,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三项补贴”的建议

(一)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层层宣讲动员,把国家对种粮农民“三项补贴”的政策宣传到户,彻底纠正基层干部把种粮“三项补贴”当成“天上掉馅饼”、见者有份的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实行种粮补贴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多增收的政策措施。

(二)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国家应对“三项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三)核实补贴对象。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的原则,对种粮补贴农户和种植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认一次。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统计(农业普查办公室)、粮食等部门沟通核对,确保数据准确,使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农民认可。

(四)改进补贴方式。种粮补贴最好以种子、农膜、肥料等实物兑现到户,这样可避免得补贴不种粮,降低种粮成本,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整合归并补贴。建议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因为其操作程序都一样;将“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归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减少差错。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八、罗桥和还地桥五个镇的13个村,访问残疾人55人。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执行了中央、省、市优惠残疾人、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不彻底不全面;少数村对政策不了解,农村中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的不多;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拉大的趋势;大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具体地说:定救方面,城市残疾人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优先享受人平156元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重残者还采取上浮50—100的方法来保障其基本生活。西塞山区无房无工作的残疾人洪斌在社区领到每月312元。黄石港区有残疾人特困户295户,而城低保扩大到696户残疾人。农村残疾人的定救主要通过农低保来实现,但农低保标准低、面窄,阳新王英镇是国家贫困县中最有代表性的乡镇,集边、穷、库区于一身,全镇4.7万人中贫困人口占80,县里分下来的农低保指标是610人,2240名残疾人中只有160人享受到,而且这人平10元标准的钱还不能按时发下来。税费减免方面,城乡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和工商执行优惠政策比较满意。阳新工商局北门分局辖区收取管理费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酌情减免残疾人39户,双生分局则全免残疾人“麻木”车主的管理费,减半收取个协会费。大冶工商局虽然没有接到专门优惠残疾人的文件,但一直采取扶持下岗职工,减免特困户工商管理费的政策,残疾人身在其中享受减免照顾。农业税减免政策出台以来,全市残疾人农民和健全人一样享受3的优惠政策。今年经济实力较强的灵乡镇率先取消农业税,黄石经济开发区也随后宣布取消农业税。湖北省农业税减免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残疾人按重、中、轻不同残疾程度分别减免税100、50、30的特别照顾政策因年初颁布,宣传没到位,此政策没有普及贯彻落实。多数残疾人担心往年拖欠的农业税款会在今后被村里抵扣,虽然去年就没收了,但村里没明确勾销。王英镇泉丰村就有残疾人反映村组没有和残疾人算清积欠款,擅自将国家发给库区农民的粮补抵扣,直到去年上级发粮补一律要村民本人签字时,才使蒙在鼓里的残疾人始知有粮补这回事。还有,残疾人困难户子女学杂费减免面不宽。医疗保障方面:访问的残疾人普遍对就医有意见,小病拖着不敢进医院,大病四处向亲友借钱,绝大多数残疾人医疗无保障。罗桥五个村七户残疾人家庭中就有五个患重病或大病,债台高筑,生活难以为计。他们都要求医疗救助。居住在西塞山八泉街办的前截肢世界冠军、省劳模陆林今年46岁,已有三十年工龄但因厂里今困难无法为他缴医疗保险,也时刻担心生病无钱医治。而其街坊陈新华因患高血压,为保命通过做副食小生意筹集医疗基金,才为自己买了医疗保险。冶钢村27岁的智力残疾人汪莉芬去年年底因突发糖尿病,住院治疗费1万多元,通过社会捐款才得以解决。可出院后每天还要注射两针胰岛素,费用无着落。今年大冶作为全省试点,全市4万多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只要个人投入15元就可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在乡镇,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灵乡镇凭借其经济实力政府为残疾人全部承担了个人出资的那部分。阳新县及其他农村暂时还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篇6: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邗江区残疾人联合会

(2008年3月31日)

近年来,我区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邗江”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各项助残政策,努力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全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工作重点,强化扶智助残 教育是残疾人改善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区大力实施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工程,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助学制度,有力提高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开始,我区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书本费、学杂费,对寄宿残疾儿童少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截至今年,共免除学杂费、补贴生活费10多万元。

(二)健全完善教育奖励补助政策。为了激励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好学上进,我区连续三年对考取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 1

生和残疾家庭子女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全区共有43名符合条件的孩子领取奖、助学金6万多元。去年,区政府设立了困难学生教育救助基金,区级机关工委组织青年干部结对助学,确保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无一例因贫失学。

(三)不断拓宽特殊教育途径。一方面,利用紧邻扬州城区的地域优势,把符合条件的且有特教需求的残疾学生输送到市特教中心,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另一方面,根据我区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探索残健合一、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在李典镇建起一所融普通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为一体的培智学校,现有16名残疾学生和700多名健全学生共同享受愉悦的校园生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是残疾人就业之本,立足之源。我区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紧紧依托农民学校,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服装缝纫和电脑技能培训,270名有创业意愿、有学习渴求的残疾人接受培训并全部取得资格证书,为残疾人走向就业岗位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结合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较多的实际,利用福利企业平台,对2000多名集中就业的残疾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促进了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以贯彻《条例》为工作主线,强化就业助残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广泛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主要途径,对于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发挥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集中就业。我区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厂方向,提高福利企业进入门槛,把残疾职工顶岗率、社会保险参加率、基本工资达标率作为福利企业年检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有力促进了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集中就业,目前全区75个福利企业共安臵残疾职工2838人。同时,严格按政策退税,2007年全区福利企业退税800多万元,为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力度,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坚持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手段,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区残联、地税、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严格审核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减手续,完善地税、残联部门联审机制,督促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就业含金量。两年来共按比例安臵残疾人290名。

(三)完善就业援助扶持措施,鼓励自主创业。通过扶持扶贫基地建设、奖励个体创业典型等方式,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去年,我区下拨资金4万元,资助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以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残疾人共同致富。方巷鹅业养殖和头桥银杏种植基地向残疾人提供技术、资金和销售服务,帮助20多名残疾人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三、以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为主要内容,强化康复助残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不仅是残联的起家业务,而且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我区紧扣“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目标,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积极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根据精神病防治康复“九五”“十五”规划要求,我区从2005年开始对全区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集中筛查,为全区3256名精神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37卷,4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按每人每年400元的标准实施免费给药,给药人数占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25%,救助标准高于省规定标准的11%,为全区有服药需求和服药必要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稳定的治疗保障,累计费用近50万元。

(二)大力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是“复明一人,造福全家”的民心工程。我区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期实施的原则,借助“彭年光明行动”和“慈善三笑光明行动”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007年我区杨庙、泰安、沙头三镇率先实现“白内障无障碍镇”,全区近6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阳光,这为今年“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继续推进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程。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程是2007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及时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区残联、卫生、民政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普查活动,经过筛查核准,共调查出0~6周岁残疾儿童34名,其中25名已于2007年进入五台山医院和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占总数的68%。今年将对所有有康复意愿和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四、以实现“三有四保障”为工作目标,强化解困助残

残疾人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人道事业、是民生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把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纳入了全区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之中,各类涉残扶持政策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残疾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一)落实最低生活标准,构建残疾人生活保障。一是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根据“因人制宜、分类施保”的原则,我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区1081户3240名残疾人全部享受了城乡低保,并提高标准15%,年发放低保金100多万元。孤寡残疾人进入“五保”范围;二是重度残疾人足额领取生活保障金。从2008年1月开始全区776名无固定收入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全部领到低保补助金;三是开展结队帮扶。在“千名党员干部连千户”活动中,全区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残困户1037户。春节和助残日期间,区、镇(街道)两级下拨解困金40多万元,妥善安排300多户残困户生活,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实行医疗保险和救助,构建残疾人医疗保障。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区里连续出台相关文件,将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险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出资按25元∕人的标准,统一垫付“低保”和“五保”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个人出资部分。现在全区所有残疾人全部参加农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3781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大病救助范围,享受医疗费无门槛报销。2007年48名重病残疾人在大病统筹范围内报销个人自缴费用22.3万元。

(三)实施“安居工程”,构建残疾人居住保障。“居者有其屋”不仅是封建社会文人眼中的理想生活状态,更是当今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区始终把“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自扶贫建房工程实施以来,已为2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草危房改造和新建住房,使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观。

(四)开展法律援助,构建残疾人维权保障。为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区专门为残疾人开辟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区残联与司法局联手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道)设立残疾人维权岗,免费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两年多来,已为30多名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篇7: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把2011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进展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今年,我区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自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有关工作顺利开展。

一、政府重视、各部门积极参与

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计划。为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小组,主管区长任组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并以区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2011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和责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开发办和区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2011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计划的通知》。同时,我们把培训城乡残疾人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区里的工作部署,都成立了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力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今年5月15日召开了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了就业培训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迅速 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村级残协和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做好入户核查和培训人员上报工作。区政府主管区领导亲自主抓这项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强调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区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体及电子屏幕、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培训有关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迅速行动,制作分发了鼓励和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宣传条幅270幅,张贴宣传标语2000余张。同时,各村(社区)利用村头广播、黑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工作。通过宣传,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全区广大残疾人参与就业培训的积极性。

三、完善信息,做好入户核查工作

按省、市残联有关工作要求,我区残疾人就业办公室对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数据库16—59周岁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残疾人进行了更新,对符合条件但未录入数据库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进行了补录,并将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信息进行了删除。今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掌握残疾人就业培训实际状况,我区各乡 镇、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员深入到辖区各村(社区)和群众家中,认真对各自辖区内残疾人进行复核调查,在核查登记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四不漏”,即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我区准确掌握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动态,逐步实现了残疾人培训就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

四、密切配合,稳步推进就业培训

今年,市残联给我区下达的残疾人培训任务为8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就业指导员培训100人。为确保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顺利完成,我区残联协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将信誉好、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确定为残疾人培训就业机构。经协调,2011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继续确定在市技工学校,计划从8月开始组织培训到10月结束。培训专业包括:计算机、果树栽培、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美发美容、缝纫、农机修理、家电维修、手机维修等。培训方式: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下乡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为鼓励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我区除了按照上级要求的人均1000元培训费用的标准进行免费培训外,还将对每一名参加培训的残疾人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同时,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农业部门确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扶贫部门确定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逐步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范围,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五、多措并举,确保残疾人就业

今年,我区将针对培训合格的残疾人,力争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计划完成490人就业任务。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培训学校签订学员就业协议,确保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学员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就业安置;二是组织残疾人学员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桥梁;三是积极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优先安置参加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学员;四是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帮助参加就业培训的残疾人创业,自食其力,为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同时,我们将认真做好新增就业人员基础台账,残疾人就业情况及时录入了省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系统软件。残疾人就业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发布,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安置。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组织残疾人参加培训有一定难度。一些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主动参加就业培训的意愿不强烈,加大了各基层乡镇、街道组织难度。二是存在残疾人培训资金紧张问题。残疾人就业培训资金来自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目前,我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企事业单位对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不理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存在较大阻力。由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不到位,造成残疾人就业培训资金紧张。

建议:加大残疾人就业安置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 前,联系好适合残疾人就业培训的企业,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对接性,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问题,解除广大残疾人的后顾之忧,确保残疾人安心参加培训。

篇8: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一、政策执行审计需要快速实施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属于绩效审计。除了绩效审计有效性、经济性及效率性的一般特点外, 政策审计还有时效性的特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相机抉择性的需要。政策措施落实是离不开经济政治环境的, 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 经济环境的变化基本以月为单位计量, 如制造业指数、就业率、货币发行量、物价指数。宏观政策根据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机抉择。评价宏观政策的执行情况必须充分考虑时效性。二是呼应社会民生关切的需要, 政策措施往往涉及民众切身利益, 受大众关注, 是社会热点。如果不能及时对政策执行情况出审计结果, 对审计机关而言是审计监督职能没有履职, 对民众而言是国家出台了好的政策, 却没有下文, 是民心的损失。三是有法必依的需要, 十八大四中全会明确以宪法及法治治理国家, 政策措施不落实本质上是有法不依的问题, 对政策执行审计情况进行审计目的就是解决有法不依的问题。

二、政策执行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审计检查的是政策的执行情况, 而并不是政策是否合理本身。

这个问题涉及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审计属于监督部分, 并不是决策机构, 政策是否合理不属于审计工作的范畴。

第二, 审计评价的是政策措施是否落实, 而不是政策的社会效果。

政策措施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并不是必然一致的, 符合长期利益的政策可能会有短期阵痛, 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是多年以后才可能进行的, 不是短期审计力所能及。

第三, 审计角度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的大力发展, 考虑政策执行的角度不能像财务审计仅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而是要考虑到混合所有制中的私人资本的回报率, 一方面是注意它的合法利益有无得到保障, 相关协议是否严格遵守;另一方面是注意私人资本有无通过与公共资本合作获得过多的盈利, 比如合作兴办的医院、学校。再融资的时候得到很多纯私人企业所不能得到的优惠条件, 最终回报远超同业, 形成新的不公平竞争。公众资金的使用不但要注意效率还要关注公平。

第四, 依法审计的需要。

审计机关要审计其他单位是否有法必依, 审计机关自身就必须依法审计。严格遵守宪法和党章是审计人员的立命之本。在说情、报招呼等情况下, 必须坚持操守, 秉承一贯作风, 同样的审计事项, 必须按同一个标准定性, 按同一个尺度处罚。

三、审计机关加快实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的措施

向社会公众公告政策执行取得的成绩不是审计工作重点, 报问题, 揭示不足, 提出意见才是审计工作价值所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制度建设, 为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保驾护航。在基本情况与问题之间, 重点突出问题, 用问题来带动整个政策机制的完善。因为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时效性, 在有限的时间里发现问题, 审计就要关注审计工作的流程性。高效的审计风险性导向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步分析, 发现疑点;2、内查外调, 发现线索;3、调阅被审计单位对象的资料, 映证疑点, 走访外围单位, 形成审计证据;4、对审计证据组织复核审理, 确保线索的调查及取证无误;5、报送案件线索, 按照权限上报有关部门查处或移送纪检、公安部门;6、配合案件查处, 与公安纪检部门密切配合;7、根据有关部门的反馈情况, 案件查处公告。

查处重大案件及重大违规、违法环节。重点关注以下8个环节:1、违规操作;2、利益输送;3、滥用职权;4、贪污受贿;5、骗取侵占;6、奢侈浪费;7、损毁资源, 破坏环境;8、渎职不作为。

四、审计对象如何配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1、相关部门要依法积极协助审计监督。

主要难度是民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中国有资本占有较低的部分, 有专项资金及国有资本理应接受审计, 民营企业相关事项也应积极配合审计取证查询。

2、提供完整的电子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 尤其是审计工作一盘棋的背景下, 没有电子数据, 审计工作就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政策执行的大格局就不可能有。审计与各业务部门相比的优势就是能自成多角度验证分析, 比如用住房数量与用电数关联可得到准确的空置率, 在银监、证监、保监分业监管的前提下, 审计多部门取证可形成完整的监督链。审计机关对税务与银行数据的联网审计, 都是以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为前提的。

总之, 当好党和中央重大部署和决策的监督员, 是新时期审计人员的光荣使命。打通政令畅通的最后一公里, 任务重大。审计人员理应为推动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4]48号) .2014.

上一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练好写完整句子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