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调查

2024-04-11

全国残疾人调查(精选8篇)

篇1:全国残疾人调查

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national sample survey for the handicapped)中国对全国范围内残疾人情况进行的专项调查。调查的标准时间是1987年4月1日零时。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原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0个部门负责组织。在2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1579314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查出视力、听力和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等5类残疾以及综合残疾774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以此推算,全国有各类残疾人约5164万。其中,听力语言残疾约1770万人,智力残疾约1017万人,肢体残疾约755万人,视力残疾约755万人,精神病残疾约194万人,综合残疾约673万人。5164万残疾人中,0-14周岁的残疾儿童约有817万人,按数量多少排列以此为:智力残疾儿童539万人,听力语言残疾儿童1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儿童86.6万人,单纯语言残疾儿童29.4万人),综合残疾儿童80.6万人,肢体残疾儿童62万人,视力残疾儿童18.1万人,精神病残疾儿童1.4万人。“词条内容来源于七维教育支持中心与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

篇2:全国残疾人调查

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篇3:全国残疾人调查

1.1 城镇社区偏向行政化

城镇社区宣传力度较强,但服务对象覆盖面广,各社区残疾人工作是分支。因此服务对象结构差异大、再加上社区内各类人群间交流缺乏,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偏低。

1.2 农村群众层次不一

农村社区入户走访、调研相对简单,服务对象针对性强,但是农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层次不一,接受新理念能力较弱,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1.3 如何保证残疾人服务措施的城乡一体化

要轻车简从,真正深入基层,围绕主题,采取体验式、蹲点式、问诊式、恳谈式等方法扎实开展调研工作。要积极协助各地区残联做好相关准备,协助做好调研工作。也可以制订当地调研工作方案,推动调研工作全面开展。

2 出门无障碍已改善,科技无障碍未普及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残疾人出行无障碍方面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区无障碍逐年完善。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已开通电视手语新闻栏目和助残通短信互动平台,并在2016年5月开通12385残疾人热线。为残疾人融合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用于残疾人事业。

3 特殊救助及边缘政策

要坚持特别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既要通过普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和优先保障,又要通过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特别是可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

4 兜底保障服务情况

(1)特困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涉残项目的开展需要多部门的积极协作,一是需要认真参与各地兜底办组织的兜底保障网络审批平台的培训工作,组织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培训,并开始组织网上受理审批工作。二是需要继续开展数据比对交换工作,与民政部门对各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比对,基本摸清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底数。三是需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共同推进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先后与民政部门协作特困残疾人生活兜底保障,对特困重度残疾人、特困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困残疾儿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予以规范、与人社部门和民政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医疗参保工作,对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以及参保程序和资金来源进行明确,与住建与房产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住房兜底保障工作,对城乡无房或住危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或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约定,为基层残联实施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依据。

(2)要加强检查指导,稳步推进涉残兜底项目全面实施,一是加强对兜底保障工作的检查指导,将机关全体干部分组,分片到各区、开发区、街办进行检查指导。认真向基层单位宣讲政策,帮助了解相关涉残项目的操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尽力帮助试点单位负责同志解答实际办理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加强宣传,编印特困残疾人都地保障工作手册,发放到各地和残疾人手中,帮助基层残联和残疾人掌握和了解政策。二是认真开展医疗教育保障兜底工作。帮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办理住院医疗兜底;组织特困脑瘫、聋儿、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在定点医疗和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根据残疾儿童康复进度拨付康复训练或治疗费用;帮助康复幼儿园在训的残疾人儿童补贴保教经费补贴。三是认真实施服务兜底保障。为方便残疾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开发区和街办,并拟定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实施方案,为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的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服务,为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办理了居家托养服务,发放服务补贴。

5 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

(1)苏柳英同志是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工作者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2010年“感动湖北年度人物”,2012年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自2011年市残联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个“苏柳英小组”,积极帮助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为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市委因势利导,联合号召在各级党组织中以各领域各行业党、团员为骨干,组织成立“苏柳英小组”,在全市各级机关和服务窗口设立“苏柳英小组”服务岗,推行苏柳英工作法,通过“苏柳英小组”这个载体,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亲和力,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环保、送平安、送健康、送文明六大志愿服务。

(3)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成立“苏柳英小组”近393个,小组成员3000多人,广泛开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主动为2100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人人学习苏柳英”的热潮,还纳入了全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我们提炼了《苏柳英工作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规范》,并将推广到全市各级各单位和社会组织。

(4)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总结推广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五心”工作法。在2015年,鄂州市委组织部组织鄂州市文明办、鄂州市团委等多家残工委成员单位对苏柳英工作法进行了反复讨论,总结提炼了“五心”工作法———即真心倾听、细心梳理、用心实干、诚心回访、爱心传递。随后鄂州市委组织部将此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向全市进行推广与部署,苏柳英“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家事”的为民情怀和工作精神正在全市广泛深入传播。

6 志愿服务

(1)志愿服务各项现已成为助残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没因为其作用最贴近民生,也可以更好地将服务内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志愿服务活动非常丰富,在鄂州市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潮。

(2)2014年4月,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鄂州市残联发起,在全市开展“走进残疾人,洗涤我心灵,争当好干部”活动,各成员单位党员干部纷纷加入“苏柳英小组”,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不单单是这些,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还开展以“关爱残疾人,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的残疾人心愿上墙活动,呼吁、号召鄂州团市委、烟草局等十多家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分赴14个社区认领残疾人心愿,为残疾人送去急需的书籍、电脑、取暖器等物质,为残疾人写春联、理发、解决邻里矛盾……实现残疾人心愿300多个,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2015年7月,各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围绕“邻里守望,阳光助残”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等志愿活动,引起了全市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粉丝”加入了“苏柳英小组”志愿队伍。

摘要:残疾人联合会承担管辖范围内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事务工作,业务上接受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方针,拟定完善残疾人事业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规划,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工作。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建于1989年10月9日,是市委和市政府联系残疾人的重要纽带,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部、宣教就业部等3个部室,部署完备。2015年5月,中残联、团中央、全国志愿者协会授予鄂州市残联“苏柳英小组”——“全国阳光助残基地”称号。文章将残疾人事业极具代表性的湖北省鄂州市作为观察点,将全国残疾人现状分析作为抓手,以鄂州地区残疾人事业帮扶情况分析全国助残事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鄂州地区,残疾人助残事业,兜底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廉串德.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受益残疾人就业状况及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4(16).

篇4:全国残疾人调查

《管理规定(暂行)》明确,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此外,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残疾考生的外语科成绩,按“笔试成绩外语科总分值/笔试部分总分值”计算。

《管理规定(暂行)》要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将残疾人报考办法、途径、针对残疾考生的合理便利措施等纳入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制定具有适用于残疾考生特点的专项预案,并对相关考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报名参加高考并申请提供合理便利的残疾考生,应按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提出正式书面申请。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当将已确定为其提供合理便利的残疾考生情况提前通知有关考点,考试过程应全程录音、录像并建档备查,并组织专门的学科评卷小组,对无法扫描成电子格式实施网上评卷的残疾考生答卷进行单独评阅。

篇5:全国残疾人调查

第11期

2006年2月22日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编 目 录

●广东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部署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广东省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队医务人员培训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座谈会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会议 ●积极投身排头兵教育活动,争当抽样调查工作排头兵 ●韶关市积极行动起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广东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 精神,部署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2006年2月17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广东省套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部署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会议由省残联理事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德勤主持。省政府副省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李容根副省长对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前阶段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我省抽调工作与全国的节奏保持一致,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同时,李容根副省长指出了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领导对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市、县(市、区)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地方工作经费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方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够细,有些环节还要进一步跟进。李容根副省长指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有关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和邓朴方同志 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切实做到“六个到位”:

(一)认识到位。李容根副省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李容根副省长强调,新形势下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广东的迫切需要。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

(二)领导到位。李容根副省长重申,各市、县(市、区)分管领导即当地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是抽样调查的主要责任人、直接负责人。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的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协调,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调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研究这项工作,把调查工作的人、财、物等落实好,解决好,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职责到位。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任务。要充分发挥统计、民政、卫生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各自优势,在残疾人抽样调查,特别是入户调查阶段履行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四)措施到位。李容根副省长强调,这次调查所采用的工作标准、工作手段都比过去要求更高,近阶段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确保调查队伍的培训质量;二是保证调查人员稳定;三是认真组织好模拟试点;四是对物资准备工作进行查遗补漏。

(五)资金到位。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地在安排经费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调查的特殊因素,适当加大投入。并参照省的做法,给所辖的经济困难的抽中县(市、区)适当补助。李容根副省长强调,残疾人工作要“特事特办”,特别是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全国有统一的时间进度,不能等;要多方想办法,把所需要的经费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各级调查机构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使用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六)宣传到位。李容根副省长指出,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给社会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要广泛宣传发动,争取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提高调查见面率。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相关市、县(市、区)要精心组织、策划,搞好、搞活三月份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宣传周活动,配合全国统一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 各种宣传阵地,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抽样调查宣传工作,在我省形成一个宣传高潮,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残、助残、扶残和大力配合抽样调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会上,省残疾副理事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孙俊明作工作报告,总结了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前阶段的准备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人员及在穗参加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省级会场会议;各相关地级以上市、38个抽中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抽样调查办公室人员及调查队调查员、统计员在相关地级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

调查队医务人员培训

2006年2月14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广州市举行。省残联理事长、省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德勤,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孙俊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省卫生厅、省抽样 调查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省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38个抽中市、县(市、区)调查队及省级预备队的33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开班仪式。

孙俊明主任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艰巨性。孙俊明主任强调,医务人员是这次抽样调查的一支重要力量,医务人员的残疾鉴定、康复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调查的质量,甚至成败。孙俊明主任希望医务人员明白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严格培训纪律,认真参加培训,把残疾鉴定的要求、标准吃透,把残疾鉴定的程序、技巧掌握好。

郭德勤理事长会上指出,最新的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广东是经济强省,全国的排头兵。郭理事长希望广东的残疾人抽样调查要把问题想在前,把困难估计足,把工作做在前,把准备做充分,争做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排头兵。

根据全国的统一安排,调查队医务培训兼顾理论,注重实践,公共课统一上,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及医务副队长等专业分开培训,并安排大量的现场实习,让学员接触更多的个案,提高了医务人员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训班历时8天,于2月22日结束。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2006年2月9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在广州召开。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省统计局人口科技处处长彭启鹏、副处长刘建民,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副主任龚春光及省统计局相关抽样技术人员参加了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抽样方案和省的实施方案,全省12万人口样本量,38个样本县覆盖除珠海外的20个地级市,包括2个不设区的地级市、12个县级市、12个市辖区、11个县、1个自治县,基本体现了广东城乡比和人口分布特征;38个抽中市、县(市、区)样本单位中,152个街镇、304个村(居)委会的304个调查小区的抽样数据分布,与总体分布较为接近,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偏差最小-0.21%,最大2.01%,小于国家5%的标准,对总体的代表性较高,可以作为本次抽样调查的调查总体。

孙俊明主任在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上说,根据专家评估,我们的抽样结果是科学的,与广东的省情是吻合的。孙 俊明主任感谢省统计系统对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希望省统计系统一如既往地支持此项工作,特别是在下一步的现场调查、数据处理和开发利用等工作中,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座谈会

2006年2月9日,省卫生厅、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联合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座谈会,专题研讨即将在广州举办的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班课程、实习安排。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吴少林、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副主任龚春光,及医务副队长培训导师和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评定专业培训导师参加了座谈会。所有培训导师均为省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分批于2005年11月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导师培训。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模拟试点工作会议

2月15日,省抽样调查办、番禺区政府联合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会议,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样调查办主任、试点领导小组组长孙俊明,广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梁左宜、番禺区政府副区长万志成等试点领导小组副组长及省统计局、省抽样调查办、广州市残联、番禺区政府相关部门、试点(街)镇、村(居)委负责人和番禺区调查队全体调查员近80人参加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孙俊明副理事长、万志成副区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模拟试点在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中锻炼干部、检验流程、摸索经验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全力以赴,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做贡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积极投身排头兵教育活动 争当抽样调查工作排头兵

2006年2月6日,省抽样调查办公室办公会议上,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希望所有参加抽样调查工 作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正在开展的共产党员排头兵教育活动,勤奋工作,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工作,争做抽样调查工作的排头兵,为高质量完成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做出应有贡献。会议专题研究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模拟试点、宣传发动等近阶段重点工作。

会上,孙俊明主任强调,20年一次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各级残联、抽调办一定要头脑清醒,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力做好抽样调查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孙俊明主任指出,现在离4月1日正式入户调查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非常时期”要用“非常办法”做工作。要充分调动目标管理、检查督促、分级分类指导及工作简报、网络宣传等多种有效的工作手段,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到队,责任到人。对因经费不落实、准备不充分、工作不得力而影响全省工作进度和调查质量的,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孙俊明主任要求各级残联、抽调办关键时候要不辱使命,站得出,担得起,冲在前,敢争先。

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总结了前一阶段全省抽样调查准备工作情况,并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详细分工。省抽调办副主任龚春光、省残联宣文部副部长肖培坚及省抽调办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韶关市积极行动起来

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2月17日,韶关市及被抽中的南雄市、仁化县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队代表60余人依时参加全国、省的电视电话会议,并套开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会议。

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建华要求,参会人员会后要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主席和李容根副省长讲话,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入户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现场调查乃至整个调查工作圆满成功。

黄建华副秘书长强调指出,4月1日至5月底的现场调查,是整个调查工作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动员力量最多、质量要求最高的一个阶段。抽中县(市)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马虎不得。如果由此造成失误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进一步认识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纳入议事日程,分级分片负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按照时间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决不拖全省后腿。

(韶关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各地级以上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协调机构,抽中市、县(市、区)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

篇6: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一、重点工作

落实“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要求,将在第四季度组织开展“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期检查,全面检查督导“十一五”各项康复重点任务的总体实施进度,特别要加强对工作基础较差的地区和“十一五”新开展的业务领域的督导力度。为各地康复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好组织、政策、制度、经费、技术、人力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完成各项康复任务。完成“长江新里程计划”康复项目目标。

继续加快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贯彻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和朴方主席关于社区康复的有关讲话精神,与有关部委共同制发《关于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深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典型引路作用,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规范》,丰富社区康复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进行调研,启动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工作。督促落实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研究保障农村残疾人医疗、康复权益的途径与办法。

制定下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验收方案》,启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阶段审评工作。

加强省级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贯彻全国省级残联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会议精神,依照会议通过的《省级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省级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检查验收办法》,组织全康办成员单位开展省级残联康复机构建设检查验收,全面推进省级残联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

按照《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实施细则》要求,全面实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训的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资格认证等工作,加强地方残疾人康复协会建设并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康复学术交流活动,带动残疾人康复工作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残联系统康复人员的培养,除按照逐级、分类、系统内培养为主的原则外,逐步与卫生、教育、民政系统的有关教育培训接轨,逐步建立并完善康复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各地要积极联合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强化卫生、教育系统内有关人员康复知识、康复训练技能和辅助器具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级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优势,采取多途径办学,多层次培养,多形式授课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和力度。加强对康复管理干部的培养,全康办将举办省级康复工作管理干部培训班,强化康复管理知识,提高康复管理干部的能力与水平。

提高康复工作管理水平

按照《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康复项目实施的督导检查,重点做好项目资金、实施质量及统计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加强康复工作管理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级康复协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各级康复机构的定位、走向、功能、管理等问题进行研讨。

举办康复工作管理研讨班,为广大残疾人康复管理者创造理论研讨、工作

交流的平台,不断更新康复观念,提升康复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拟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康复管理工作研究和指导。

注重康复政策研究与保障制度建设,启动《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

完善重点业务领域的相关政策、标准与规范,提高各业务领域的康复服务质量,建立长效的康复工作机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重点领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的研究和建设,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

启动《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筹备成立残疾人康复条例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和地方残联共同做好康复立法的调研工作。

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残疾预防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目标,开展“康复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做好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启动多部门联合推动残疾预防新一轮国家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残疾预防,推动康复工作从抢救康复向抢救康复与残疾防控并重的转变。

筹备第四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

全面总结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功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工作体系的优势,完善康复服务内容和手段,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推动康复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成立筹备工作小组,共同做好第四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重点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工作;全康办、省康办与省、市政府共同推进白内障无障碍省、市、区创建工作,制定《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标准》,推进“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工作,并组织检查验收;做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终期总结工作;组织实施“爱心永恒启明行动”。指导地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立低视力康复部,加强低视力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工作,出台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坚持“六结合”,即与社区康复相结合、与盲协工作相结合、与盲校工作相结合、与就业培训相结合、与cbm合作项目相结合、与筹办残奥相结合,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组织开展“走出家门 感受奥运”盲人定向行走大型宣传活动。

实施重点工程和彩票公益金、“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等项目,做好贫困聋儿康复救助工作;选择有条件的省、市试点开展成年听力语言障碍者耳聋预防、听力筛查、康复咨询指导、助听器验配等工作;宣传、落实《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制定《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规划》,加强基层聋儿康复机构建设;组织开展以“奥运精彩——我听到”为主题的第九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首届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开展省级残联康复中心规范化建设检查验收,推进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业务全面发展,提高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肢体残疾人受益;结合“十一五”康复工作中期检查,加强各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任务的督导检查,开展业务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十一五”任务顺利完成。

启动全国25个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培育活动,指导各地加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以试点机构培育为重点,促进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训练服务,提高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水平;配合“十一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任务,发挥示范窗口作用,培训社区康复人员和残疾儿童家长,指导社区和家庭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逐步完善智力残疾康复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

加强对“十一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督导,确保任务完成;加大对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的监管力度,使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继续做好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工作,普遍利用各类社区康复站等社区服务设施进行精神病患者日间照料和职业康复;加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加强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指

导基层稳步开展工作。

篇7: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标准

一、东部地区

(一)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过问残疾人工作,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主管领导履行职责。

2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计划和规划,形成运转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机制。

3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得到保障,并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

(二)残疾人的社会参与

4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的残疾人先进典型,效果好,影响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的人数有所增加,残疾人的需求和呼声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得到反映。

(三)康复 5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6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康复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7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8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残疾人进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80%的街道、乡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8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科(室)、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80%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均达到80%;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达到80%。

10具备手术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白内障患者,95%以上得到手术复明,贫困患者复明手术费用能得到减免或补贴,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区;建立省、地级低视力康复机构,形成医院眼科、盲校低视力班、定点眼镜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网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配用助视器和家长培训任务。普遍开展定向行走训练。逐步试用导盲犬。

11加强各级聋儿康复机构行业管理,形成以聋儿康复机构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经过训练的聋儿言语能力和智力发展较之训前有明显提高,进入普幼普小率达到 70%以上。

12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服务机构、残健融合的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农)疗站等,对智力残疾儿童和成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有康复训练需要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率达到8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50%;完成本市“十一五”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重点工程任务,承担社区康复工作任务的县(市、区)普遍开展成年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

13形成“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达到精神病患者检出率6‰、监护率95%以上、显好率80%以上、社会参与率65%以上,肇事率下降到0.02%以下。贫困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医疗救助。广泛开展精神病患者日间照料、托养、工(农)疗、娱疗等多种形式康复服务。

14综合医院康复科完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诊疗服务,承担社区康复培训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有康复训练室,配置专业人员,开展肢体残疾康复医疗和训练服务,指导社区和家庭开展训练,提供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咨询和转介等服务;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8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50%。完成本市“十一五” 肢体残疾康复重点工程任务,使肢体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

15完成国家下达的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和假肢矫形器装 配任务,建立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网络,宣传普及知识,提供咨询服务,组织配送产品,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

16切实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四)教育

17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

18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创造条件满足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19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逐步实现残疾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有条件的开展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训练。

20加快发展并提供有质量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机构扩大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数量,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扩大招生规模,原则上地(市)级城市建立盲人、聋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机构。

21保障残疾考生能够进入普通大专院校学习,不断提高高等特殊教育质量;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并广泛开展;残疾人教育师资数量充足、质量较高。22建立残疾青少年助学制度,对接受义务教育、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减免有关费用,优先提供助学金和教育贷款。

23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手语推广工作。

(五)就业

24基本初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体系。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面实施,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发展较好,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培训,培训后就业率明显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经费逐年增加。

25残疾人就业服务符合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要求,服务机构建设标准,业务流程规范,服务职能完善,内容全面,信息化建设良好。

26盲人按摩事业有较大发展,经过培训的盲人按摩人员全部实现就业。

(六)扶贫

27各级政府及扶贫机构将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工作计划,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贫困残疾人稳定解决温饱,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农村残疾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困农村残疾人都纳入了农村低保范畴。28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29举办针对农村残疾人特点的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使贫困残疾人得到较好的培训。

30坚持以直接扶贫为主,因地制宜,选择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和扶贫项目,带动残疾人脱贫。

(七)社会保障

31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城镇残疾职工全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城镇个体从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面明显扩大。

32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残疾人按规定享受生活、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社会救助。

33城乡广泛开展对残疾人的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开展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达到规定目标。

(八)宣传文化

34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公共文化场所普遍对残疾人开放,社会公众文化生活广泛吸纳残疾人参加;公共图书馆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角),积极开展免费借阅服务;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栏目,广播电台开播了残疾人专题节目,社会综合类报刊开设 有反映残疾人内容的专栏(版)。

35在大、中、小学思想道德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等内容,普遍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

(九)体育

36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管理机构和组织,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残疾人体育人口达到30% 以上,特奥、聋奥、残奥竞赛项目不少于50个,下一级辖区和专项性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不少于20次;加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根据残疾人运动特点,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场所和指导,城市每5万残疾人至少拥有10个残疾人专用或挂牌体育场馆为其提供优惠或免费服务。

(十)维权

37按照中国残联要求,加强维权机构建设,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完善法规体系,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市辖区、县(市)、乡镇(街道)普遍制定扶助残疾人规定,村(居)民公约中有扶残助残的内容,各项法规政策均落实较好。

38执法检查力度大并形成制度,各级残工委每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残疾人法律法规专项检查,人大、政协每年开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专项调研或视察活动。39制定残联系统普法规划,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关法律法规,将法制教育作为残联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各类残疾人开展灵活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

40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制度,法院落实对残疾人的司法救助措施,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和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

41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重点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大要案件;积极贯彻落实公安部、中国残联等7部委文件精神,妥善处理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42新建、改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重要公共建筑物、居住区以及住宅时,认真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无障碍规范,城市原有道路、交通设施、重要公共建筑物、居住区以及住宅没有无障碍设施的,要制定计划,按规范要求,完成改造,推进城市无障碍化。

43市(地)级政府成立主管领导任组长、跨部门的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无障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宣传和检查。

44电视新闻、电视剧等普遍加配字幕,公共服务机构和场 所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触摸模型等基本的无障碍服务,服务行业人员掌握基本手语,残疾人的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取得较大进展。

45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集体上访案件得到较好解决,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十一)组织建设

46市及市以下残联组织机构完善,机制健全,富有活力和效能。

47市及市以下残联领导班子“为公、勤政、团结、廉洁”,残疾人工作者思想素质高,业务娴熟,热爱残疾人事业,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为残疾人提供周到、专业化服务。

48市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驻会盲人、驻会聋人理事,配备了专(兼)职的智力残疾人亲属和精神残疾人亲属,残联机关残疾人干部比例至少达到15%;所辖县(区)级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全部配备了残疾人干部。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建设完善,市级残联人才库库存人才数量不低于80人,所辖县(区)残联不低于30人,并切实发挥作用。

49市及所辖区、县(市)的各类别专门协会组织健全,有经费、场地、人员保障:有独立办公场所,有专门工作人员,市级 每年每个协会15万元以上,区(县)级每年每个协会1万元以上。能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经常开展各项活动,活跃残疾人生活。专门协会工作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

(十二)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50县级、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充分发挥作用。

51形成以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村(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村(社区)残疾人工作机制,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帮扶服务。

52村(社区)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并选聘有残疾人专职委员。

53村(社区)有残疾人活动室,能经常组织残疾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4村(社区)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文体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扶残助残等广泛开展。

(十三)社会环境

55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并有机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标准,以及“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帮包带扶”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效果显著。

(十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56要建有功能齐全、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规模不小于800平方米,“七位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57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内设备完善,能满足辖区内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流程合理、美观适用,具有示范作用。

58对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本地区各有关部门将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59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档案齐备。60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率平均不低于80%、房屋、土地证办理完成率平均不低于80%。61保障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编人员经费支出。

62保障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必需设备的配备。63保障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房屋修缮经费支出。

64保证辖区内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持续正常运行。

(十四)信息化建设

65各级政府应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总体规划,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经费预算,并逐年增长;各级残联应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具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具有专职技术人员、信息报送人员和专职统计人员。

66各级政府应将残联纳入当地政务外网,残联应有内部办公局域网,实现与上级残联和当地政府部门横向信息交换,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到75%的县,80%的县能够实现业务数据的本地录入。

67各级政府网站应开辟宣传残疾人事业、服务残疾人的窗口;各级残联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公众信息网,提高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

68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渠道,加强县级残联统计台帐 的管理,通过统计软件顺利完成统计数据的传输与汇总,全部实现统计数据到县。

篇8:全国残疾人调查

一、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政策比较

残疾人医疗保险是免除残疾人疾病后顾之忧的重要制度安排。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残疾人显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保障群体之一。当前,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在残疾人医疗保险方面,各地的政策目标也是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即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全体残疾人。例如,河北省《实施意见》指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内蒙古则规定,要“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山东省提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他省、市、自治区在《实施意见》中的有关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面的规定也与以上三省类似。

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仍然采取自愿投保原则,“全民医保”的目标还难以真正实现,还有很多下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贫困居民游离在这一制度之外,残疾人就是其中主要的群体之一。2005年北京市残疾人千分之一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33.6%的城镇残疾人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87.1%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虽然四年前的数据难以准确描述当前残疾人群体的医疗保障状况,但可以推测,由于就业不稳定、收入无保障,目前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残疾人群体还难以享受医疗保险。因此,各地《实施意见》在将残疾人医疗保险对象确定为全体残疾人的同时,有必要制定出更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激励游离在制度之外的残疾人参加到医疗保险中来,通过社会的力量帮助残疾人化解医疗风险。

二、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政策比较

残疾人群体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对医疗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残疾人医疗保险遵循“普惠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在一般性医疗保险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对残疾人群体给予了更多的照顾,即残疾人医疗保险在保障残疾人所面临的一般性医疗风险基础上,内容有所扩展。

资料来源:各省《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同)

就各地《指导意见》来看(见表1),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但未明确列明项目名称,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安徽、湖北、新疆、福建等省市属于这一类情况;二是将列明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各地根据本地的情况规定不同的康复项目,例如,山东、辽宁、山西、江西、河南、内蒙古、甘肃、重庆、广西、贵州。一般而言,各地的康复项目目前都包括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治疗、畸残矫治手术等。

总的来看,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的政策尺度相对灵活,但操作起来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容易引发寻租行为;后者的政策限制性较大,但易于实施。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建设正进入制度定型化的关键时刻,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也应当更加规范化。对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康复项目进行明确规定,显然是有必要的。具体的实施办法,不妨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基本组合包,各地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并有所增加。

三、残疾人医疗保险资金补贴的政策比较

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是各级政府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之一。对此,各地《指导意见》从资金来源、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等方面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资助政策进行了规范。

在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的资金来源方面,各地《实施意见》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见表2):一是规定了由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险补贴,但并未对政府资金性质进行明确说明,上海、天津、辽宁、福建、江西、湖北、重庆、新疆都属于此类。其中,湖北规定了补贴资金由县级以上政府提供,重庆规定的是由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提供,而其他省市尚未对补贴资金的财政责任进行具体划分。二是规定由医疗救助资金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险补贴,例如,河北、广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广西、甘肃等。从目前各地已有的政策实践来看,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医疗救助资金,此外,还有少量的资金来自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

在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对象方面,各地的划分标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总的来看,分为五种情况,即贫困重度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贫困残疾人以及普通残疾人(见表3)。其中,河南的补贴对象范围最窄,城乡补贴对象都仅限于贫困重度残疾人。新疆的补贴对象范围最广,包括了城乡所有残疾人。其他各地主要是以重残、低保或贫困残疾人为对象,有选择地进行补贴。有些省市的补贴对象政策还存在着城乡差别,例如,在湖北、天津、广东等地,就补贴对象的限制条件而言,农村要优于城镇,放宽到了所有残疾人;而在陕西、江西等地,城镇补贴对象的限制条件要优于农村。

有关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补贴方式,各地主要分为了三种情况,即个人缴费全额补贴、个人缴费补贴和适当补贴三种(见表4)。北京采用的是全额补贴;天津在城镇地区全额补贴,而在农村地区政策却有所区别,仅对重残、低保残疾人个人缴费进行全额补贴,其他则是适当补贴;辽宁、新疆都规定了适当补贴;其他省市的规定较为含糊,仅规定对个人缴费进行补贴,但未说明具体的补贴比例。

注:天津农村地区重残、低保残疾人个人缴费全额补贴。

资金补贴的来源、对象和方式是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各地《实施意见》差异最为明显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在体现了目前各方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具体政策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虽然残疾人的医疗需求比健全人要高,但其支付能力却相对较弱。为了减轻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与普通医疗保险相比,残疾人医疗保险在某些项目上的给付待遇相对优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见表5):一是减免就医费用,例如,天津、江西、陕西都制定了减免残疾人就医费用的政策措施。二是提高报销比例或保障标准,从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提高报销比例或保障标准的待遇给付方式最为普遍,北京、浙江、湖北、重庆、陕西、甘肃都普遍采取了这一做法。三是取消起付线或降低自负标准,目前湖北和甘肃两省已经开始试行该项政策。四是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特殊保障,例如,北京和辽宁两省分别从用药和门诊两方面制定了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殊保障政策。

总体而言,以上政策在减轻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却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一方面,政策的规定过于笼统,以原则性的意见居多,缺少客观指标,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分割、制度碎片化,身份不同的两个残疾人即使在同一地区患同种疾病,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也会有很大区别,这将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总结与建议

(一)各地《实施意见》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分割显著。我国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分割现象,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的资金补贴和待遇给付两方面。从医疗保险资金补贴对象来看,城镇补贴对象的范围要大于农村地区;在补贴方式和金额方面,城镇的标准也要优于农村地区。从医疗保险待遇给付来看,以职工医保为主体的城镇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则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形成这种城乡分割现象的原因在于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这一方面是源于我国医疗保障政策自身的城乡二元化问题,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套制度,因此各地在制定实施意见时,很容易将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割裂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另一方面,政策制定缺少公平、平等的价值理念,这是制度分割的深层次原因。[3]如果不从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这种现象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

二是政策指向模糊。从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来看,虽然各地《实施意见》在政策目标上高度一致,即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但却没有一个省市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大多数省市都仅模糊地规定为“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资金补贴方面,各地《实施意见》的规定也含糊不清,补贴资金从哪里来,补贴给谁,补贴多少,从各地现有的《实施意见》中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方面,很多省市也仅原则性地规定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缺乏可操作性。残疾人医疗保险待遇给付方面的政策与此类似,也只是建议“提高残疾人报销比例”、“减免就医费用”等,但具体如何落实却没有下文。现阶段的残疾人医疗保险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将《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三是财政责任不明。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对于残疾人的保障,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就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但就目前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大多数地区仅泛泛地规定了政府应当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仅有少数省市提到了“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责任”、“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财政责任”。虽然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对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的资金来源有所规定,例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是医疗救助基金,但这都属于政府的间接责任。所以,还有必要对政府在残疾人医疗保险中的责任边界、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进行更明确的划分。

(二)完善《实施意见》的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城乡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势所趋,残疾人医疗保险更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推动制度在城乡的均衡发展[4]。目前来看,农村的残疾人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当务之急是推动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险与城镇的整合与衔接。政府应当以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重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渐缩小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城乡差距,实现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从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天津市已经提到“将农村残疾居民纳入到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二是全面提高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残疾人群体是一个较为弱势的社会群体,在医疗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更大的需求。根据一般性保障与特殊性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有必要通过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的方式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例如,增加相关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降低残疾人自付比例、提高报销比例。就《实施意见》来看,目前各地已经开始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经验,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落实相关责任。

三是明确界定残疾人医疗保险的政府责任。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制度建设中,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为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残疾人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参保率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因此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以帮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在这一点上,各地的《实施意见》是一致的,即“政府有责任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但就具体的责任边界划分而言,目前各地的差异较大,有的省市将医疗保险补贴的对象扩展到全体残疾人,有的界定为低保残疾人,有的则限定为重度残疾人;补贴方式上,有的是全额补贴,有的则是适当补贴。因此,有必要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将补贴对象从贫困重度残疾人扩展到全体残疾人,将补贴方式从适度补贴扩展到全额补贴。

四是合理划分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各级财政责任。各级政府是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主要财政责任主体,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目前各地《实施意见》关于财政责任划分部分还相当模糊,只有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市对此有所涉及,但并不具体。划分各级政府财政责任是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险资金来源的重要政策保证,有必要在政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中央必须承担主要的财政责任,其次是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承担部分财政责任。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18.

[2]齐心,厉才茂.北京市残疾人医疗保障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7,(2):48-50.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4-88.

上一篇:读活法心得体会下一篇:半联小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