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2024-04-21

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精选6篇)

篇1: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以少数民族“竹竿舞”为例,从其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方面来阐述其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

Abstract: China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very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colorful form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events, oneself to minority “bamboo dance” as an example, from its form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wind custom aspects elaborated its into prima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necessity as well as in the sports teaching the relevant question.Keywords: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events bamboo dance

正文: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广泛。随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又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体育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运用,使体育教学走上了新的征程。它突破了原有体育教学及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模式,使学校体育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更加大众化。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竹竿舞”的起源

我国疆域辽阔,55个少数民族因其地域、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差异,民族歌舞可谓是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竹竿舞就是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一种。竹竿舞流行于我国南方的黎族、苗族、佤族、壮族、傣族、基诺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舞蹈场面以及极强的娱乐性、参与性,使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竹竿舞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在少数民族古老的祭祀活动和丧葬活动中已经有了它们的身影。据说数百年以前,每逢丰收季节,黎家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煮上新米饭,宰杀禽畜,祭祀神灵和祖先。每当这个时候村民就会在山坡上点燃熊熊的篝火,跳起竹竿舞。人们认为清脆的竹筒声会带来好运和来年的好收成。每年,在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耶苦扎”的时候,哈尼人民也会跳起竹竿舞,祈求消灾避邪,五谷丰收。而在过去,佤族的竹竿舞是在人死之后,族人为寄托哀思跳的一种舞蹈。基诺族竹竿舞早期也是用于葬俗的。发展到现在,这两个民族的竹竿舞都可以在其它场合表演了,基诺族甚至以竹竿舞来贺新房。竹竿舞也是歪头山花苗喜爱的民族舞蹈。传说苗族的竹竿舞是描述了人们通过门楼到京城游玩的热闹景象,表达苗族人民对京城的特别崇拜,和对京城繁华生活的向往。

“竹竿舞”是黎族、佤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其形式是:平行摆开两条腿,一样精细的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苦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根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中,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可见,竹竿舞是一种艺术活动,又是一种健康活动。同时,竹竿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开放性和普及性,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理想项目。

二、在小学课堂中进行传统项目竹竿舞教学

竹竿舞是一项民族性浓厚、开放性及普及性较强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引入“竹竿舞”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运动的反应更加灵活。其次,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竹竿舞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也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急需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项目之一。在将竹竿舞和校园体育文化相融合与互动的基础上,认为开展竹竿舞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凝聚力.

三、竹竿舞可以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竹竿舞是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体育课上的引入,只是传统文化与体育相结合的一个内容。“竹竿舞”是具民族性、健身性、趣味性及普及性等为一身的传统性体育项目,把竹竿舞引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学生们能够享受到自由活动的乐趣。同时,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小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将“竹竿舞”这一民间体育运动引进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也正是充分考虑到此项运动的特点: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极具有趣味性和桃战性。通过对它的学习与尝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在竹竿间来回的跳跃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节奏性和协调性。“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建立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竹竿舞所用的器材比较简易,一般的竹竿,比较直的木棍或者跳绳,将绳拉紧,离地一定距离,用跳绳的把敲出节奏,学生根据节奏可以在“竹竿”中来回跳舞。将“竹竿舞”作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值得推广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蕰和内涵,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将“竹竿舞”引进小学体育课堂,并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将使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竹竿舞”在小学课堂中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受、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学生阶段性实践开展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观摩的形式在体验尝试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实践,学生观察掌握跳多要平行竿的动作方法,在提高动作熟练的基础上,体验创编不同形式的跳竿引法。从而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弹跳素质,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利用结伴过竿,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与好相处,感受运动乐趣。同时,根据小学学生年龄特征,“竹竿舞”是需要一定脚力和身体平衡力的运动,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讲,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是不适宜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教练一些简单的跳杆动作及让他们了解竹竿舞的基本知识。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竹竿舞”已经可以渗透进去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不能进行快节奏或提高过竿的难度。

五、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三、四年级阶段的基础学生和训练之后,已有一定的过竿能力,可以从基本技术阶段: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打竹竿的方法和以及进出竿的基本主要步伐,过渡到提高技术阶段,从而提高学生过竿的数量和训练性,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通过讲解、提示、指导及学生在练习中对学生的引导、示范、表扬与鼓励等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从整个练习环节的情况来看,小学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和兴趣很容易分散。在分组练习时,如果单调而又枯燥的重复每一个动作,学生必然会感到很乏味,不利于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好奇心,学生们总想尝试一番,这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很容易激发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动机和愿望,体会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成功与快乐的感受,从而主动去理解、掌握、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提高过竿的难度,同时指导和组织学生讨论探索如何过竿。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闯关”的游戏,将过竿的数量成本增加。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的基础上,根据年龄阶段已经可以作一定的练习的提高了。

总而言之,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引入课堂不但使学生增强了体质,体会了运动的快乐,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锻炼了身体,同时大致愉悦身心的效果,丰富和延续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推广竹竿舞一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刘少英,龙佩林,宋加华.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篇2: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摘要】体育课堂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竹竿舞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出现在体育课堂中,深受学生欢迎。竹竿舞又称竹杠舞,起源于黎族,是广受黎族人民欢迎的一项健身运动。将竹竿舞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有利于捕获中学生的吸引力、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学习一项跳舞技能的同时有效锻炼身体,可谓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体育项目。【关键词】初中体育竹竿舞教育价值教学方法竹竿舞最早起源于海南黎族,黎语中意为“跳柴”,最初是一种祭祀活动。竹竿舞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观赏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将其引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既新颖又独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对传统体育课(跑、跳、掷)的懈怠心理,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能获得一项跳舞技能还能加强锻炼身体。另外,竹竿舞教学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竹竿舞的引入海南黎族竹竿舞作为一种地方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据有关专家考证,竹竿舞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宋朝时期,苏轼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曾写下“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以表达其对黎族歌舞的欣赏和崇敬。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被外国游客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将其引入初中体育课堂,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教育创造性结合的成果,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进而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引入竹竿舞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有节奏和规律的竹竿碰击声中活跃思维,锻炼其多种感官功能,进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二、竹竿舞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1.健身价值。竹竿舞是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的有机结合,它要求跳舞者根据竹竿碰击的节奏和规律,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跳跃,同时还要做出优美、自然的动作。这是一项全身细胞都参与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参与者的四肢更加灵活,肌肉韧带更富弹性,整个身体的灵活度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2.缓解心理压力。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看,跳舞比做操产生的健身效果更好。在跳竹竿舞时,学生的身体随着打竿的节奏不间断地跳跃,身体快速进入兴奋状态,能让其暂时卸下各种心理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跳舞的乐趣中。在玩中缓解了学习压力,活动了身心。同时,竹竿舞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自身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相比一般的现代舞蹈,它更适合在体育教学中加以推广。我相信一定可以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篇3: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既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 经过收集资料、试验、操作, 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智商, 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的性, 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 培养学生对竹竿舞的兴趣

以音乐为主线贯穿课堂。在《兔子舞》的音乐下, 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兔子舞主要是对下肢关节进行针对性的活动, 从而达到充分运动髋关节目的, 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广播体操《青春与活力》的音乐下,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从头到脚的准备活动, 使得身体各个关节充分得到热身。设置竹竿舞的图片展示, 询问“图片中的运动是什么项目?”从而进入课堂主题, 教师加入对竹竿舞的简洁精辟的介绍, 并且展示一张“竹竿舞来源”的简介, 让学生朗诵, 从而让学生更加明朗我国传统文化“竹竿舞”的历史来源。

二、分解与整理教学, 加强学生对竹竿舞基本技能的掌握

首先教师讲解示范对竹竿舞手上“打竿动作”和脚上“跳竿动作”进行最直观的展示。其次, 学生在教师的口令“开合开合开开合”和带领下, 对手上“打竿动作”和脚上“跳竿动作”进行徒手的分解教学。最后, 针对脚上动作“跳竿动作”在课前已经画好的模拟竹竿线上进行模拟跳, 从而更深了学生对“跳竿动作”的亲自体验。动作由易到难, 数量由少到多, 节奏由慢到快, 使大部分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对“竹竿舞”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深化学生对竹竿舞基本技能的理解与运用

为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克服学生对竹竿夹脚的害怕心理, 特意准备了教学自制工具“橡皮筋”。橡皮筋两头打活节, 成两个圈, 套在打竿者的踝关节处, 橡皮筋的中间也套在另一个打竿者的踝关节处, 形成手“打竿”的模型。要求, 两个打竿者尽量拉大距离, 减少橡皮筋的弹性。在民族音乐《竹竿舞》的音乐下, 学生在橡皮筋上有序的进行尝试和自主体验。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加深对基本动作的理解。最后, 用课前早已准备的竹竿, 进行真正的实践。

四、自主思考、相互协作, 引导学生对竹竿舞的自主创编

学生踊跃参与, 活动兴趣依然高涨, 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此基础上, 教师提出要求, 要求各小组合作创编, 自主思考。同时点拨学生, 可以在舞蹈动作上或者打竿造型上, 甚至舞蹈节奏上进行创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相互协作。自主创编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五、对比展示、总结反思,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在《竹竿舞》的音乐下, 各组将自己组的创编动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展示, 并且让学生对比评价各组的“创编成果”, 课堂氛围相当的活跃。其次在教师的总结下, 提出创编反思, 对创编动作更上一层的完善。在最后的放松部分, 主要以下肢的拉伸和手腕的活动为主, 在放松音乐的节奏和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对下肢肌肉和手腕关节的放松。从而达到身心的全面放松。

篇4: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我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为:54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2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6.27平方米、20个教学班;体育教师3名;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小,体育活动项目少,急需开发体育锻炼项目资源;在跑、跳、投教学时,学生怕苦怕累,情感体验少,易产生厌倦感。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市县和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中小学校及举办少数民族班的厅直属中学开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各有关中小学校要以校为主,结合学生的愿望需求,从竹竿舞、龙舟、珍珠球、射弩、陀螺、板鞋竞速、押加、武术、独竹漂、藤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绿翠小学体育老师黄德娥组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和实际需要决定围绕竹竿舞开展特色项目建设,2013年对竹竿舞的分类、分布、形式等进行考察,发现竹竿舞注重上肢锻炼而轻下肢锻炼,而竹筷舞则侧重上肢锻炼轻下肢锻炼,如果两者结合并形成校本教材,既锻炼学生全身协调又提高学生兴趣;于是引导师生开展竹竿舞、竹筷舞创编;通过大课间、課余时间开展试点活动;形成竹竿舞、竹筷舞的校本教材《翠竹舞影》。全校范围开展普及化、大型化、艺术化的竹竿舞活动,并让竹竿舞走向社区、走向街头、走向舞台。2013年创出编排特色在竹竿舞中、竹筷舞,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项目,竹竿舞是我创建体育特色活动项目。

1.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绿翠小学,学校在2013年提出“以竹文化为载体,把学校办成一所培育健康、阳光学子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是保障学生学习的根本,学生健康体质、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一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学校,就要实施特色化的课程。因此,要提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根据学校翠竹特色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将竹竿舞、竹筷舞教育列为学校的体育特色课程之一。打造体育教学特色主要鉴于这样几个原因。

1)是由于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普通,学生使用计算机交流的较多,不愿意运动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堪忧。

2)随着体育器材不断更新换代是传统体育项目的侵蚀,竹竿舞、竹筷舞这一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环境较差。

3)由于很大部分家长或部分学校领导不是太重学生体育教学,觉得学习好语文、数学、英语或艺术就可以了,所以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是兼任获是代课老师,流动性强、体育专业水平也不高,师资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良好的体质,让竹竿舞、竹筷舞体育传统项目这一国粹能继续焕发应有的光彩,我校就构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2.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要大胆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列为学校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校本课程既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需要,

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3、切合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并使之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以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我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我校体育老师深化体育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体育老师具体实施的体现。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构建小学体育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按照校本

课程的相关要求,规范学校体育教学。从教材、课堂、评价体系、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2.创建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传承和延续体育艺术的精髓。通过体育教育,让

学生了解和领悟体育博大精深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毅力以及体育艺术的兴趣爱好,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有节奏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跟不上节奏;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的协调性差,掌握不了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例如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例如:打2/4拍两竿闭合打两次,分开再打两次,但学生跳入竹竿中往往只顾着看脚下的竹竿忘去了手中的竹筷敲击。 竹筷舞上下肢动作练习不协调如:A)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竹筷舞上下肢动作敲击上下肢并跟着节奏明快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学生通常记得上肢运动又把下肢运动忘了。B)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C)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被“咬住”打击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3.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体育修养决定者实施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体育素养是重中之重。体育专职教师依托学术交流、外出培训、学历进修等途径,促进其专业成长与提高。各学科教师和体育兼职教师的提高则依托校本培训,名家名师辅导,体育作品展览、三笔字竞赛等途径。校本培训内容包括百家讲坛、体育培训课程等,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网络。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继续完善体育必修课、课外社团、特长培训等校本课程设置,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和每年一度的体育现场赛,开展“冬季长跑送温暖”、“庆六一趣味体育节”、“体育家进校园”等课外活动,保证我校学生人人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好的体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主要内容:

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体育老师都对此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思考,纵观其他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及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如何提长时间保持学生竹竿舞方面的兴趣进行探讨研究。《翠竹舞影》作为校本特色教材。首先立足于推广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竹竿舞教学培养学生对竹竿舞的喜爱,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提高体育实效性;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提高教科研水平及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有效地促进学校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加强对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运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每年度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2.研究内容

我校少数民族体育特色 “竹筷舞”、“竹竿舞”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客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少数民族体育特色竹竿舞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制、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的主要特征。

3、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体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指合乎学校实际的具有地方、学校特色的,省市规定的教学用书之外的小学、初高中各学科配套教学用书、选修课教材及其相关资料等。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小学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和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规律,我们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竹筷舞”、“竹竿舞”体育课,从敲竹竿到跳竹竿舞,从竹竿舞到竹筷舞,从脚的跳法到手的舞动,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编写这套教材的宗旨是为我校的体育教育提供帮助,使学生的体质能力和实用体育锻炼能力共同提高。我们将竹竿舞技法和竹筷舞技法整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教学建议实施教学。教材的编写力求体育锻炼实践练习与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相结合,技法提高与丰富知识相结合。

教材里我们设置了如下栏目:

4、设置科学完善的教学活动。

1)必修课我校在三年级以上开设每周一节的体育必修课。体育必修课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利用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实施教学。不仅是要教会竹竿舞、竹筷舞技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更是从体育行为的品德、习惯等方面入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年级目标与要求

三年级打竿节奏:

每2人一组竿,在垫竿上打出各种有特色的声音,给跳竿的人一定的节奏感,学会平步跳。

1.能念出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2.能念出4/4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3.学会3/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4.學会4/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

重点:连续做出双脚跳的动作,且在竹竿的敲击下,不让竹竿夹住碰着脚。

难点:鼓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四年级搓绳小步、磨刀步

教学目标:

做法:使学生基本掌握绿翠竹竿舞的搓绳小步、平步、磨刀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激发学生对绿翠竹竿舞的兴趣,培养同学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能力。

理论教学:

做法:让学生了解绿翠小学的翠竹文化和竹竿舞的特点、作用、品德修养,练习的时候注意安全事项。

五年级开——合套路,单人跳、双人跳:

教学目标:

做法:学生学习绿翠竹竿舞开---合套路动作,掌握基本开合套路要领,1.单人跳2.双人跳发展学生协调,减少运动损伤。

六年级1.在绿翠三、四年级学习两年的基础上,熟练竹竿舞的各种套路。

2.在各种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难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以及其他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探索、开发、创编新的套路。

4.培养互相协助、相互配合、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2)体育社团活动

体育社团是由学校一批热爱体育的同学组成的,由专职体育教师组织活动和进行培训。社团的活动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周组织一次社团活动,由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临摹和创作以及各级比赛的赛前辅导。由于体育社团里的同学体育锻炼水平较好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同学爱上了体育,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体育兴趣。

3)体育特长培训

我校在每周星期三下午设置了“体育特色课程”,即由学校设置几十个课程,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到不同的地点上课。这几学期选择体育培训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兴趣渐浓,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体育教师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着他们。

四、效果与反思

我们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1、构建小学体育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初见成效的体育教育特色。

2、创建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传承和延续体育艺术的精髓。

3、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篇5: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案例)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汞中学

杨重开

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是当前体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面临场地有限,器材短缺的农村学校,把有着浓郁民族文化的体育活动带进课堂,带进大课间,让学生在开心教学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了解民族的文化。

一、案例背景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把他运用到课堂和大课间中,能提搞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发扬弹跳力,同时又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为民族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

二、简介竹竿舞的历史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是能歌善舞而又勤劳的黎族,傣族,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跳竹竿舞的人随着竹竿一开一合,在竹竿间跳跃,整个动作优美,舒张,将艺术与体育融为一体,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和,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受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课训练,对体育课堂纪律要求认识不够,传统的体育教法不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好

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班上很多学生都喜欢民族舞。

四、教学特色

1、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我批评和相互评价,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将音乐引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喜庆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跳竹竿的器材与场地设施

竹竿长3米至四米而且杆直,竹竿两端粗细不能悬殊太大,丝带,红绿色各若干条,每条四十厘米左右,均匀捆在杆的两端。

场地,运动场,两边的人自定,相对的两个人为一组打杆,其余的同学排队跳杆。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主要采取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升温,让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游戏,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

2基本部分,因为竹竿舞有它的特殊性,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动作要求进行教学,采用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在动作传授结束以后,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步伐,互相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同时让动作完成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在教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位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3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课堂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七、教学反思

篇6:小学音乐 竹竿舞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哼唱根据苗族民歌《栀子开花白又白》,改编的《竹竿舞》。2.能积极参与竹竿舞的活动。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音乐参与到活动《竹竿舞》中来。教学难点:教会节奏并配合。3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图片导入

(1)学生观看竹竿舞的图片。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你们谁知道竹竿舞呢?(2)老师简介竹竿舞。

师:(请你说)说的真好,老师帮大家总结下:竹竿舞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自娱性舞蹈。竹竿舞的种类多样,最常见、又简单的是两边各蹲四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蹋,做出各种动作,当一对灵巧的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趣味性很浓。活动2【讲授】2.学唱《竹竿舞》

(1)学生聆听《竹竿舞》音乐。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根据苗族民歌《栀子开花白又白》改编的《竹竿舞》,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拍、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听(师竹竿节奏声势)请生回答。(点开谱表)师:出示节奏卡1:这组节奏谁会读呢? 请生回答

师带生操练节奏 配乐操练节奏

(2)老师指导学生哼唱《竹竿舞》。

师:跟老师一起学唱《竹竿舞》(带唱谱表)。师:用“啦”哼唱。加上伴奏。活动3【活动】3.学跳竹竿舞

师:想学跳竹竿舞吗? 老师讲解基本动作并示范

师:跳竹竿舞分击竹的动作和跳舞的动作。

①击竹的动作:开击,双手打开以竹竿击地发声;合击,双手合拢以竹竿相碰发声。师请生尝试。师示范跳舞动作。出示卡片二 师带生练习

②跳舞的同学要在竹竿开合中间做出跳跃的动作,从一头走出另一头。走出者为赢,被竹竿夹住者为输。

(2)学生分组,请一组同学试着跳竹竿舞。(3)换另一组同学试跳。

活动4【练习】4.表演竹竿舞(比赛)

(1)请小组来表演,其他同学评价,然后再轮换。活动5【讲授】5.拓展小结。

师:我们刚才学跳了《竹竿舞》好玩吗?其实啊,竹竿舞还有许多跳法。想看吗?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视频《竹竿舞》

师: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跳竹竿舞的习俗。如畲族、佤族、壮族、瑶族、京族等都有不同的竹竿舞。刚才我们也看了苗族民族舞蹈队表演的《竹竿舞》。花样多吗?同学们回家可以试着编创新的舞步来跳《竹竿舞》。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竹竿舞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相关文章:

民间体育游戏竹竿舞和拍毽子微课教案04-22

竹竿舞教案04-12

竹竿舞比赛04-25

竹竿舞课题05-04

教学计划竹竿舞06-02

竹竿舞研究课题04-14

竹竿舞活动计划04-25

竹竿舞教学工作计划09-09

跳竹竿舞四年级作文05-02

夏庄中学竹竿舞社社团章程04-14

上一篇:2016邮政局公众服务处党支部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煤矿师徒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