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教案

2024-04-12

竹竿舞教案(通用9篇)

篇1:竹竿舞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竹竿舞节奏。XX X XX X2、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个别小朋友可以认识并学习小跳步。

3、体会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竹竿舞视频、MP3音乐、粗竹竿2根,细竹竿2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老师带了很多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播放视频竹竿舞。竹竿舞视频的出示十分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二、学习基本节奏 XX X XX X(合合开,开开合)。

请小朋友来拍。

三、学习舞蹈动作

①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兔子妈妈,你们来当小兔子。

② 师:妈妈这支兔子舞好不好看,请两个能干的小兔子上来和妈妈一起来表演兔子舞吧!(两个小朋友上来跟随音乐一起表演舞蹈)

师:这两只小兔子表现的真棒,妈妈要奖励给他们兔子国王的兔子勋章!(奖励胸章)

③ 师:还有哪些小兔子想要上来表演?(邀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表演,并奖励胸章)

四、室外实践

教师: 小朋友们,和兔子妈妈一起去采蘑菇吧。

布置一个草地的情景,带领幼儿跳集体舞,体验大家一起跳舞一起游戏和合作的快乐。体验小兔子采蘑菇勤劳的情感,激发幼儿学习跳跃的念头。搭好竹竿,用学会的节奏敲竹竿。幼儿敲击,教师跳竹竿舞。过程中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参加到竹竿舞中,须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

五、放松

播放舒缓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在竹竿舞开始前,先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节奏。在动态舞蹈活动后,又可在安静温馨的放松音乐中结束课程,能做到动静结合。

篇2:竹竿舞教案

1、能根据歌曲《跳柴歌》节奏开合竹竿;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责任感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教学重点:有节奏的跳。

教学难点: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歌曲《跳柴歌》]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名叫《跳柴歌》,是生活在我国海南岛“五指山”下、“万泉河”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黎族的一首民歌。“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在三月里,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出示歌词][出示五指山”“万泉河”][出示图片] 师: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想看看竹竿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吗? [媒体播放视频:竹竿舞] 师: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好不好?

二、竹竿舞教学

1、熟悉音乐节奏,掌握进出时机 师:黎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出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接下来,我来播放一段节奏音乐,你们能用各种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节奏吗? [音乐播放](学生用手或脚的各种活动表现音乐的节奏)师:首先告诉我这是几拍子的节奏?(4拍)

师:如果这两个手指代表两根竹竿,大家能跟着节奏用手指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那你们能用双脚的开合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大家思考一下,当你准备在开开合合的竹竿间跳进跳出的时候,你们怎么做呢?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用手指模拟竹竿的开开合合,一个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

(为便于学生学习提高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可让学生便练习边喊节奏,如:跳的同学喊进—出—进进出出,打杆的同学喊开—合—开开合合)(轮换练习)(教师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2、练习打竹竿方法,结合竹竿进行跳进跳出练习师:接下来我们可以上竹竿进行练习了。谁愿意来跟我配合来打竹竿?(请1位学生配合演示打竹竿)(引导学生用竹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来)(强调打竹竿时两人的动作一致)(强调两根竹竿要有明显的开合)(强调打竹竿时不宜把竹竿抬得过高)

师:大家都去试试!

(分组:4人一组)(2人先打,2人用手指的开合模拟竹竿的开合)(轮换)(对学生打竹竿的方法做出讲评)[音乐] 师: 竹竿大家都会打了,那能不能在开合的竹竿间进行跳进跳出呢?

(学生两人4组,2个打竹竿,一个或两个同时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轮换练习)

(跳的同学喊进—出—进进出出,打杆的同学喊开—合—开开合合)(比一比,哪组喊的口令高、齐)

3、学习基本动作

师:刚才我们掌握了打竹竿的方法以及进出竹竿的时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大家家过来看视频。他们是怎么跳的? [视频播放:竹竿舞](教师讲解步伐的方法和要领,强调口令跟动作的配合)师:大家回去结合不动的竹竿进行练习过竿的方法。(学生全体练习)(在不动竿上练习)(熟练掌握)(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大家能在打动的竹竿中练习了吗?(小组尝试)(重点提示学生跳进果断,时机恰当)

(学生配合,四人一组,两个打竹竿,两个依次或一起条过两跟竹竿)(轮换)

(整个跳的过程中循环播放音乐节奏)(教师巡视,指导)(分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4、提高难度,创编动作

师:既然我们现在能跳过两根竹竿了,那能不能2个小组靠在一起打竹竿,连续跳过四跟竹竿,大家有信心吗?

最好能加上一些上肢和身体的动作,这样看上去更优美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纵情的歌舞吧!

(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联系连续竹竿舞)(教师参与)

5、展示学习成果

(音乐停)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去海南岛,去跟黎族人民比一比,到底是哪个能歌善舞?

以小组为单位,一组上来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拍手打节拍。(小组轮流协作表演)

师:说说你觉得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为什么?(小组互相评价)

三、放松整理

师:好了,大家跳了这么长时间的竹竿舞,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听一首有关海南岛美丽的万泉河雄壮的五指山歌,然后跟我一起来做一下肢体的拉伸及放松。

篇3:大班集体舞:竹竿舞

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 初步能配合鼓声跟随竹竿跳出步伐。

2.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10根5米长的竹竿, 小鼓一面, 故事《妈勒和怪兽》课件。

2.《跳起来》和《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 竹竿舞录像。

3.红、黄、蓝、绿小圆点, 壮族男女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做律动《跳起来》, 进行热身运动

教师: (师生用壮语问候) 勒宝好!勒少好!老师好!我们再用壮话跟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我们听音乐, 跳起来吧!助教播放《跳起来》音乐。 (过门开合手, 第一句歌词幼儿做师公舞的基本动作, 第二句歌词幼儿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这一律动简单、有趣, 幼儿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为这节课铺下了壮族的特色和游戏的基调。)

二、讲述《妈勒和怪兽》的故事

教师:勒宝、勒少, 黄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妈勒和怪兽》的故事, 什么是妈勒?壮语里“妈”就是妈妈, “勒”就是孩子。 (助教播放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壮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兽经常出现, 抢走粮食, 伤害人们。怎么办?妈妈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办法赶走怪兽, 他们发现怪兽都很害怕一种脚步声“咚咚, 哒哒”, 他们还发现敲竹竿也能吓走怪兽。于是, 他们用怪兽害怕的脚步跳过敲打的竹竿战胜了怪兽。为了庆祝胜利, 人们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于是流传了下来, 丰收了、胜利了、过年了、过节了、高兴了, 人们都跳起竹竿舞。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幼儿倾听。教师边讲述边做动作, 加强幼儿对踏跳步的认识。)

三、观看竹竿舞录像, 学一学动作, 师敲鼓为幼儿打节奏

1. 教师:

竹竿舞是怎样的, 你们看过吗? (幼儿:看过。) 黄老师请你们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录像, 小朋友要认真看哦, 看完了我们还要学一学。可以吗? (助教播放录像, 幼儿观看录像。)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们来学一学怎么样?

四、师生扮演妈勒, 配合鼓声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

教师:我们来扮演勇敢的妈勒, 我是“妈”妈妈, 你们是“勒”孩子。我们一起去战胜怪兽, 好吗?怪兽害怕什么呢?谁可以跳一跳? (教师请两名幼儿示范, 教师尝试让第一名示范的幼儿脚步配上鼓声, 发现很困难, 教师放弃。) 我们都来试一试。 (全体幼儿围在妈妈身边做动作。)

1. 教师示范, 幼儿寻找舞步特征。

(踏、跳) 教师:刚才我们的脚步是怎样的? (教师发现这样问幼儿很久没回答上来, 于是, 教师把动作分解示范, 幼儿才回答出踏、跳。) 对了, 妈妈来教你们让怪兽害怕的脚步吧。我们的脚步是这样跳的:一只脚先踏一步再跳起来, 然后换另一只脚, 踏下去再跳起来。踏—跳、踏—跳、踏—跳。

教师:孩子们, 跟着我一起来。踏—跳、踏—跳。 (全体幼儿围在妈妈身边做动作。)

2. 引导幼儿发现舞步特征。

教师:有些孩子还没学会, 为了让大家都学会这个脚步, 妈妈请你们分清踏和跳两个动作谁是重的谁是轻的, 幼儿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 跳是轻的, 教师于是再让幼儿踏跳体验轻重。

3. 师生共同制作图谱。

我们画一画图, 把这些动作记录下来好吗?踏是重的我们用什么来表示?跳是轻的我们用什么表示? (幼儿自由讨论, 他们大都同意重的用石头表示, 轻的用纸、羽毛、棉花糖、白云等表示。) 教师在竹竿线上画下石头和白云。教师手指石头和白云, 口念踏、跳, 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发现这一图谱不是很有效, 很多幼儿根本没有看图谱, 自顾自地练习。)

教师:孩子们, 跟着妈妈去赶走怪兽吧。预备—起!

五、敢于尝试运用竹竿舞的基本脚步跳竹竿

1. 尝试跳过静止的竹竿。

教师:孩子们, 竹竿那边有只怪兽。现在是收获的季节, 怪兽又出来抢人们的粮食了, 我们一起用脚步声吓走它好吗?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一次)

教师小结:你们这样的脚步是不能吓走怪兽的, 为什么? (幼儿很快回答:我们的脚步不够整齐。) 怎样使我们的脚步整齐?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 教师:咱们分组跳竹竿。孩子们看看你们鞋面上都贴着不同颜色的圆点, 我们请红色圆点的孩子站第一排, 黄色圆点的孩子站第二排, 蓝色的站第三排, 绿色的站第四排。红队先跳, 黄队等红队跳到第二根竹竿时再跳进去……预备—起! (个别幼儿不明白如何分组, 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 教师也没有强调统一先出右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齐度。)

2. 尝试跳过敲打的竹竿。

(1) 幼儿尝试用踏跳步跳竹竿。教师:这次我们的脚步比第一次整齐多了, 只用整齐的脚步声, 威力不够大, 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敲打出让怪兽害怕的声音? (竹竿) 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帮帮忙, 她们敲竹竿, 我们来跳, 有人敲有人跳好吗?

教师:竹竿敲起来了, 有妈妈在, 孩子们不要怕, 我们是勇敢的妈勒!预备—起! (竹竿敲起来后, 幼儿有些害怕, 比较乱。教师此时如果请个别幼儿示范跳过去, 也许这节课会更精彩!)

(2) 教师小结:这一次不够整齐, 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来了, 就很害怕。竹竿敲起来了, 跳过去时我们注意把脚抬高一点点, 还是用踏跳步跳过去, 孩子们, 加油!

(3) 分男女跳竹竿。教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样跳的?我们先请女孩子, 男孩子当评委。教师:女孩子跳得怎样?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好! (这一环节, 想让幼儿分组休息, 男孩的回答, 让我对自己的提问效果产生了怀疑。) 接着男孩跳女孩当评委。

(4) 全体幼儿跳竹竿。教师:这次我们男女孩一起跳过去, 团结起来, 争取一次就把怪兽赶跑好吗?有没有信心?孩子们群情激愤, 昂首挺胸, 表情凝重。

教师:怪兽被赶跑了, 我们胜利了!耶――! (幼儿欢呼雀跃!) 孩子们, 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勇敢的“妈勒”。你们真棒!现在呀, 每年“三月三”为了纪念勇敢的妈勒, 庆祝丰收, 人们总会跳起欢快的竹竿舞。 (助教播放竹竿舞录像) 我们壮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现在我们戴上帽子, 挂上壮锦袋, 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跳竹竿舞, 好吗?客人老师请你们和我们一起跳竹竿舞。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 (幼儿戴帽、挂壮锦袋时间稍长了些, 这一环节有些听课教师建议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评价

1.基本完成目标。

2.扮演角色练习脚步, 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 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

3. 图谱不是很有效, 部分幼儿已学会脚步, 故不看图谱, 自顾自练习。

4. 分组后, 幼儿仍没能很整齐地跳竹竿, 也许是教

师在幼儿刚学会脚步的基础上就想让每组幼儿同时跳竹竿, 为难孩子了, 也许是教师的引导策略不够好。

他评

1.图谱的石头和白云应在同一直线上, 最好能区分左右。

2.需不需要图谱, 关键取决于幼儿的学习需不需要。

3.踏跳步是两个不同的指令, 而鼓声却是“咚咚, 哒哒”, 是否可以把鼓声改为“咚哒、咚哒”。

4.幼儿跳竹竿的节奏慢了些, 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点, 跳起来感觉也会轻松些。

5. 提示统一先出贴有颜色圆点的脚 (右脚) 也许会提高整齐度。

篇4:四人共“舞”长竹竿

练习方法:四人一小组,共同手持竹竿(可横向双手持竿,也可前后单手一侧或两侧持竿)共同跑步前进。(如图1)

组织建议: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其中每四人为一合作小组,可以采用接力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也可在队列练习中让学生每四个人一组持竿共同体会“跑步——走”的节奏、步幅、步频,以提高队伍步调的一致性。

2.“同舟共济”

练习方法:练习前,将两根长竹竿上分别等距离地固定好四个橡皮套,参加练习的四位同学前后站立,分别将小腿套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套内,四人步调一致,共同前进。(如图2)

组织建议: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看哪一个组最先完成规定的距离。每组可自行安排一名指挥者,以保证四个人节奏的一致性,以最前面的同学到达终点线的先后顺序,作为最后比赛结果的评判依据。

3.“拔河”比赛

练习方法:每四位同学分别根据各自的实力,分成实力相当的两组,双方在比赛前可自行商定比赛的规则。(如图3)

组织建议:练习前,一定要检查长竹竿是否光滑,以及是否坚固耐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产生合作伙伴,在老师或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比赛。在练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以及对规则的认可和共同遵守的良好习惯。

4.连升“三级”

练习方法:四人一组,使用一根长竹竿,其中两人持竿设置三个不同高度(高度可自行商定),另外两人分别跳跃这三个高度。在练习中,若一人失误,另外一个同伴可以进行“相救”。 (如图4)

组织建议:设置的高度可双方自行商定,跳跃的方式也可自行决定,这样便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更好地调动大家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5.“棍”扫一片

练习方法:四人一组共同练习,其中一人持竿,另外三人分站在以竿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内。游戏开始后,持竿的同学将长竹竿贴着地面快速“扫”过,另外三名同学及时做好判断躲避竹竿,被竿扫到的同学和持竿同学进行交换练习。(如图5)

组织建议:持竿的同学可灵活控制好竹竿的行进方向、速度以及竿离地面的高度,特别注意竿离地面的高度一定要在其他同学的能力范围之内。

6.共跳竹竿

练习方法:每四人一组,其中两人为持竿者,另外两人为跳竿者,当跳竿者失误时,和持竿者交换练习。(如图6)

组织建议:练习前可向学生简单介绍少数民族的竹竿舞,有条件的可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加深对跳竹竿舞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创编的积极性,可在每节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各个小组进行展示。

7.“老翁”不倒

练习方法:每四人一组,各手持一根长竹竿站在边长为1m(可逐渐增大距离如1.5m、2m等)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其中一同学发令后,大家共同松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去扶下一根竿。(如图7)

组织建议:四人事先约定好扶竿时的行进方向,待动作路线及方法熟悉后,可逐渐增大距离。

篇5:竹竿舞教案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注重技能与体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努力实现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本课以竹竿舞和拍毽子为载体,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乐于参与动作的学习。

2.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拍毽子技术动作,以及学会欣赏竹竿舞。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展示教学法

4.教学过程

师出示图片导入,出示几幅民间体育游戏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讲的是另外两种民间体育游戏,请看!

师出示毽子图案

师:毽子可以怎么玩?

生:踢毽子

师:那我们来欣赏一段踢毽子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师:请问,毽子除了可以用脚踢,还可以怎么玩儿?

生:用腿踢,还可以用拍子拍。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拍子拍毽子。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拍子和一个毽子。

师讲解拍毽子的握拍方法以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请同学上前体验动作

师:这毽子还可以怎么拍?

生:背后拍,胯下拍....

师:请大家课后在继续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讲另外一种民间体育游戏,猜猜是什么?

师出示竹竿舞的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师播放竹竿舞视频,请学生欣赏

师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 了解了两种民间体育游戏,拍毽子和竹竿舞,希望课后大家能够搜集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

篇6:民间游戏竹竿舞

设计意图:

竹竿舞是来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幼儿学习竹竿舞,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促进了幼儿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此舞蹈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发展弹跳能力、培养节奏韵 律感。

2、让幼儿体验竹竿舞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

1、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能根据节奏开合竹竿;了解竹竿舞的基 本跳法。

2、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活动难点: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跳法,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合拍。活动准备:

2.5米的竹竿20条、竹竿舞视频、游戏音乐。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讲竹竿舞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认识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故事中野兽来了,发出怎样的脚步声?“咚哒!咚哒!咚

哒!咚咚哒!”

(2)苗族人们为了把野兽赶走,用竹竿敲打碰撞发出怎样的声 音?“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

(3)今天我们也用“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节奏跳竹竿 舞,好不好?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用手模拟竹竿节奏(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 合?几个开开合?

2、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问:几个点 缩?几个点点缩?

三、口号练习。

在静止竹竿上利用口号“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或者“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练习竹竿舞节奏,进一步感知竹竿舞的节奏。

1、教师示范摆放竹竿。

2、学生在静止竹竿上练习基本节奏。

四、在开合的竹竿上尝试跳竹竿舞。

(当竹竿打开时,把脚点进竹竿里,当竹竿合起来时,把脚收回来,当竹竿开两下时,两脚按先后顺序跳过去。总之,竹竿的开合要和脚步进出相吻合)

五、在开合的竹竿上,配合音乐跳竹竿舞

1、教师在开合的竹竿上示范竹竿舞,配合音乐。

2、强调竹竿舞的节奏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敲竹竿必须按照(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节 奏明显,均匀轻敲,不能太用力,以免夹伤脚。如发现有同学摔倒,先等同学出来在重新开始。

(2)跳舞的同学必须按照(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排好队,不拥不挤,如不小心跳错步伐,可及时更正,不能在竹竿里面逗留。想再跳请到后面排队等候。

(3)竹竿与脚步吻合,配合音乐快慢进行(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

六、提高练习,大胆尝试,创编动作跳竹竿舞

1、教师示范创编动作,指导学生展示动作。

2、鼓励幼儿邀请伙伴创编动作跳竹竿舞,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3、可分组比赛,评出最佳舞星,让学生加强交流。

七、放松运动

附: 竹竿舞故事

篇7:竹竿舞心得

大家冒着寒冷的冬季每天下午蹲在校园的一角,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在移来挪去的竹竿上小心翼翼地跳过来跳过去,真有点像如履薄冰。哦!原来是在跳竹竿舞,呢!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进行的,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四米多长的竹竿做垫架,垫架上横放着八根手腕打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同的双手各持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的变化多样,有坐、蹲、站三种。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搅合着及为动听。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还要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敏捷的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及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这种感觉更显示出同学们之间默契心灵的合作。

竹竿舞来源是海南地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黎族人民都要聚在一起跳竹竿舞,并且往往是通宵达旦,场面豪迈洒脱,气氛热烈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现在竹竿舞却在各个领域开始流行,外国人称这是一种稀罕的健美操。

时间像水轮一样,转的飞快只顺不逆。翻开台历一看,这一年即将在这寒冬腊月中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元旦晚会也将拉开帷幕,听说我们院对这一次元旦晚会非常重视,在大家的忙碌的筹备中,今年的元旦晚会一定会比往年的隆重。我们班为了展现才艺一口气报了两个节目,并且还及显示出名族特色《竹竿舞》与《又唱浏阳河歌舞伴》。我就是跳竹竿舞的一员,我分配的角色是双手各持竹竿尾一端,有规则的碰击在像腿粗一样的垫架上,击出有节奏动听的碰撞声,让一对对年轻漂亮姿态多端的舞者随着动听的竹竿与音乐的节奏声瞬间敏捷的进退跳跃跳出竹竿。而且还要展现出当代年轻人青春活力的体魄与风格,还要一对对的舞者在相互摆动的?竹海?里摆出优美动人各式各样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摆着各式各样动作手拉手相互顺利的走出”竹海”时,大家就会高声欢呼着或吆喝着,好像在说:瞧,他们两……让我们持竿者笑的合不拢嘴。如果有一对对的舞伴没有顺利成功的相互手拉手的走出?竹海?时我们持竿者会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以迅雷掩耳的速度把他们的腿夹住,让让他们痛不欲哭,这种场合极时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展现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风格,更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每天在广阔的操场上冒着寒冬冷风吹打,进行着无数次的训练,反反复复的把每个动作及细节做到位,一直坚持着绝不放弃的信念。当那天,我们终于听到了这两个节目全过了,并且表演的非常突出。那天学院组织节目验收,我们班舞蹈人员个个表现突出精神饱满,?斩五官,过六将?终于赢得了这一次元旦盛会演出的名额,尤其是我们班演唱《又唱浏阳河歌舞伴》的那些女生表现更突出,让学院领导拍手赞赏,那么高的音调,居然被她唱的与著名的歌手宋祖英没差两样。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大家一起高兴的活蹦乱跳,即将等待的就是庆2011年元旦晚会我们上演的节目。2010年12月29晚,元旦晚会正式在在体育馆拉开帷幕,盛会开始了,烟火燃放使得整个体育馆灯光辉煌。出席本次庆2011年元旦晚会的领导有院校长杨可以、党委书记肖荣庆及其全院师生。在晚会节目比赛中,各个系争相出彩,大家不仅演唱出了才艺,还体现出了现代大学生的风格,尤其是基础科学系10401班跳的《又唱浏阳河歌舞伴》与具有名族特色的《竹竿舞》跳得非常出色,也显示出我们对少数名族的重视,还体现出了少数名族的淳朴民风,他们身穿着红衣锦,色艳而不俗,更在此基础上的新意不穷,还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也展现出来了。

在这激情的一刻,在这辞去旧年迎来新年的一瞬间,在这炫目多彩的节目中。我们高兴,我们欢呼。最终,我们班的两个节目以全院的节目相比我们夺得了第一,第二名。当,听到这消息我们全班人兴奋了,终于每天冒着寒冬的冷风练习不是白费的了,还有那些组织人员们为了想着节目花费了多少个夜晚,多少分钟,多少秒珍贵的时间全不是白费的,终于又一次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班两个节目各获得了第一、第二名,我们高兴,我们欢呼。这名次可都是我们班组织人员绞尽脑汁策划出来的,现在终于圆满成功演唱,并全都获得了奖。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辞去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岁月又轮回了一圈,我院庆2011年元旦晚会圆满结束并非常成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快乐,学习大展宏图。篇二: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竹竿舞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老师的帮助下,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竹竿舞兴趣小组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把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现做总结如下: 竹竿舞教育是以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有人把竹竿舞称为形体艺术、人体艺术。在万物之中,人在运动中的美是最让人动心的,所以还有人把竹竿舞艺术称之为美的艺术。竹竿舞还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竹竿舞对青少年身体成长、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按照本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要成绩

1、通过竹竿舞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竹竿舞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体习惯。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竹竿舞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竹竿舞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竹竿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存在问题

1、学生对竹竿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2、学生参与竹竿舞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3、学校在竹竿舞训练上的投入还不够大。

4、训练时间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保障。

5、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很差,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本次活动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现在热情高、干劲足。有竞争、有合作交流,充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重要内容之一。平日里,许多学生都有强烈地想多了解一些竹竿舞知识的愿望,不少学生会对的竹竿舞知识感兴趣,平时的那些竹竿舞迷们更是喜欢围着老师问个不停。今年我校田径运动会上竹竿舞兴趣小组也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开展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竹竿舞的兴趣小组中来。篇三:竹竿舞比赛总结

竹竿舞比赛总结

竹竿舞比赛总结

为了传承和发扬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每位师生都能够掌握竹竿舞的一些基本动作,并通过比赛使竹竿舞这项活动在校园中得以广泛推广。本学期,我校兴趣小组将竹竿舞作为本学期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我校还将全校竹竿舞比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竹竿舞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舞蹈风格,舞步简单大方,舞蹈形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艺术美感及身体协调性,竹竿舞音乐动感十足,充满激情,能够吸引学生的持久兴趣。为了确保这项意义重大的活动能够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9月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竹竿舞,10月份——11月份全校学生集体学习竹竿舞,利用课外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加强训练。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各位班主任的高度重视下,各个班都积极训练、认真对待,而三位音乐老师也都对自己的教学班进行了辅导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组织好学生纪律,有秩序的进行竹竿舞排练,力争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有舞蹈动作,并能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表演。

通过此次比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我校校园文化生活,调动了广大师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愉悦了学生身心,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改善了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了身体素质,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文体活动的水平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比赛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七年级(9)班、八年级(5)班、九年级(3)班

二等奖:七年级(2)班、七年级(11)班、八年级(1)班

八年级(8)班、九年级(4)班、九年级(5)班

三等奖:七年级(3)班、七年级(5)班、七年级(12)班

八年级(2)班、八年级(3)班、八年级(6)班

九年级(1)班、九年级(6)班、九年级(9)班篇四:乡村少年宫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乡村少年宫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马路中心小学竹竿舞小组 苏燕鸿

本学期,我校的乡村少年宫兴趣班成功开班,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诸位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得十分成功。首先,我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积极认真钻研业务,对工作有着高度的 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虽然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竹竿舞,但通过我自学,加上自己的坚持努力,并很好地利用本校资源和自身资源,我还是学会了跳竹竿舞。我让学生先学习打节奏,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们也从旁加以指导。小老师教得认真而又投入,学生们兴致盎然,学得非常投入,迅速掌握各动作要领,同学们动作一致,精神抖擞,气氛活跃,很快就学会了竹竿舞的不同的花式,受到领导和同学们的好评。其次,在开展竹竿舞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做到: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出科学地、切实可行地教学计划。在训练中因材施教、因人因地而宜,科学地训练队员,使学生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许多。另外,我们坚持正常的训练,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我们和学生达成一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常现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由于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身先士卒,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十分显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经过整整一个学年的刻苦训练,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令老师们深感欣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乘胜前进!篇五:岗脚学校竹竿舞解说词

阳光校园,花儿舞动

——岗脚学校竹竿舞解说词

篇8:论黎族“竹竿舞”的美学特征

“竹竿舞”也称打柴舞,黎语称之为 “转涉”、“俊孪”或 “卡咯”,意为“跳材”,因此“竹竿舞”又被称为“跳竹竿’。 “竹竿舞”这种体育形态来源于黎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它产生于劳动,带着大山一样的质朴,伴着黎族人们生生不息的热情,至今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结束流放生活即将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并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著名诗句。足见黎族的“竹竿舞”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魅力来源于其美的本质,得益于其拥有的独特美学特征。

2、“竹竿舞”美的本质

美是人作为主体的情感过程,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自己生活能动行动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竹竿舞”美的本质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竹竿舞”美的自然本质,这种自然本质是以“竹竿舞”的动作、形态为基础的,表现出人们来源于自然,并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本质。如“竹竿舞舞步中的磨刀步、参差步、小青蛙、搓步、大青蛙步、鹿步、筛米步、猴子步、乌鸦等,都体现出创造者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都是人类来源于自然的有力见证。 第二是“竹竿舞”美的精神本质,如用各种动作创编成展现生活场景如“穿山过海洋”、 “情人上路”、 “田中鏖战”、“三军赴火山”、 “勇闯斩头台”等的跳法,是创造者们情感体验和坚强意志的产物,其代表了人的内在思维及意识活动,代表了人的丰富情感和卓越创造力,充分体现出人独特的精神意识,这是“竹竿舞”美的精神本质。

3、“竹竿舞”的美学特征

3.1、原生态的形象美

“竹竿舞”的第一大美学特征是其具有原生态的形象美,这种原生态的形象美在“竹竿舞”的动作、跳法及服饰上均有体现。 “竹竿舞”是黎族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体育形态,是黎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竿舞”是以人的生命本身为主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主题的仪式性艺术活动。 它体现了黎族人民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是黎族原生态技艺的有力展示。 在表演“竹竿舞”的过程中,不但对舞者的舞姿、动作的表达形式十分重视,而且黎族人民都身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饰、盛装参加,充分展示出其原生态的形象美。其中在舞姿上要求舞者舞姿优美、自然、大方得体;

动作上,有来源于生产劳作而最终形成的筛米步、磨刀步和搓步等,还有模仿自然界动物而形成的青蛙步、鹿步、猴子步和乌鸦步等;在器械上,主要使用来自大山中的天然竹子作为表演工具;在服饰上,舞者都会穿着黎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其中就有来自黎族生产劳动中差生的黎锦服装。这些都充分给人以原生态的形象美享受,可以使人们在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3.2、欢乐的意境美

欢乐的意境美是“竹竿舞”的第二大美学特征。黎族人民性格淳朴而豪迈,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而真诚,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态去接受。这种乐观的生活哲学在“竹竿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竹竿舞”的节奏铿锵有力、欢乐奔放,动作古朴粗犷、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并且“竹竿舞”具有丰富的动作姿态,小伙子和姑娘们用灵巧的步伐在竹竿上表演各种各样的舞蹈。 有的穿着木鞋,手持红绸,头戴彩带翻着跟斗,也有的踩着高跷做各种高难度动作,舞蹈场面十分壮观,更加引人入胜。当舞者跳出竹竿时,打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的声音,以此烘托气氛,场面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但是,如果舞者不会跳或不熟练跳时,多会被竹竿夹住鞋、脚或被打到身体其他部位,这时会被打竿者和观众嬉笑。相反,如果会跳或跳得很熟练,在竿上舞姿流畅、动作到位,多会博得姑娘的青睐,并会被观众鼓掌喝彩。跳竹竿本身动作就极其优美,加之跳法多样,舞姿翩翩,再配以快乐的民族音乐,及参与人们的鼓掌声、喝彩声、欢笑声,这都能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可见,“竹竿舞”是黎族人民宣泄欢乐的主要媒介,而在这种欢乐的宣泄中感动了他人,会让人们身处欢乐的意境之中。

4、结语

“竹竿舞”是黎族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的一颗艺术明珠,其具有原生态的形象美、欢乐的意境美和质朴的情感美三大美学特征。对于“竹竿舞”项目特征的探讨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对黎族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摘要:“竹竿舞”是黎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态,代表了黎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伟大产物之一。本文对“竹竿舞”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其具有原生态的形象美、欢乐的意境美和质朴的情感美三大美学特征。这些特征与黎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是黎族民族精神意识的身体表征。

篇9:浅析海南黎族竹竿舞

【关键词】竹竿舞民俗文化海南黎族旅游开发

引言

海南岛孤悬于浩瀚的南海之中,具有健康、生态、长寿、阳光岛的美称,有缤纷而崎旋的热带海洋风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汉、黎、苗、回等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其中最独特的还属海南黎族民俗文化。黎族舞蹈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蕊畸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从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性质看,黎族传统舞蹈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和英勇斗争舞蹈。其中最具特色和颇为神奇的一支舞蹈还属“竹竿舞”。

一、竹竿舞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一)竹竿舞的起源

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诞生于三亚崖城镇境内并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的《竹竿舞》以其不可替代、不可阻挡的内容和形式的美态突破一系列《驱鬼舞》的原有的范式,表现形式上显然是模仿了人们熟悉的自然界动物的不甚正确的动作,丰富了舞蹈的线条与形态动作,进一步揭示人们的形体和心灵的语言,表现在内容上已经不单单是为了驱逐附于死者身上的鬼魂,还要安慰和超度亡灵,让死者安心地到一个称心舒适的境地中去,不但不要回来干扰生灵,而且从遥远的阴间托福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竹竿舞》不再使用喊声或者铜锣伴奏,而是选用一种发出清脆声乐的上等木材。直至后来由于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一种有形或者无形的互补互惠之下得以充分地改进,《竹竿舞》的范式又一次得到冲击,显得十分狭窄而窘浅析海南黎族舞蹈——竹竿舞迫的木材让位给了竹竿——短短的木材变成长长的竹竿,笨重的粗木换上了轻便的青皮竹,只能轮流跳动的屋前方块地转移到了宽敞的晒场。

(二)竹竿舞的发展历史

黎族竹竿舞(又名打柴舞)。“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劈式。竹竿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当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一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赛”期间,丧家及周村相关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竹竿舞。清代《崖州志》对这一习俗作了记载:“丧葬。……贫日吃茶,富日作八,诸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竹竿舞这是目前所见的唯一记载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献。由于竹竿舞道具、节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成份,竹竿舞很快传遍整个海南黎族地区,成为黎族著名的舞种。我省著名舞蹈编导、海南省歌舞团艺术总监彭煜翔说,竹竿舞的产生完全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除了选拔优秀青年外,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

二、竹竿舞主要特点

(一)集体性

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

(二)健身性

竹竿舞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甚至是中老浅析海南黎族舞蹈——竹竿舞年身心健康发育。

(三)娱乐性

竹竿舞的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

(四)艺术欣赏性

对于竹竿舞的艺术舞台呈现形式,海南省很多优秀文艺工作薯,对其进行编排,竹竿舞的工作也非常的丰富多样,如果比安排得当,有机地融入到其他舞蹈形式中,成为表达主题、渲染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竹竿舞的发展前景及旅游开发策略

(一)竹竿舞的发展前景

凡是来过海南旅游的中外游客,恐怕都会对竹竿舞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在黎族村寨观光游览、还是在海边沙滩举办篝火晚会,游客们都会被邀请加入到跳竹竿舞的行列中。而在许多大型活动中,竹竿舞也会被作为营造气氛的一种手段广泛运用,例如每年的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欢乐节、嬉水节,竹竿舞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被看称作是“世界罕见的健美操”随着历史的发展,战争的内容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竹竿舞形成娱乐性的舞蹈。、舞蹈通过人物的动态形象,结合音乐旋律,向世人展示了黎族人民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反映了黎族人民热爱和平、渴望美好生活的思想境界,是中国乃至世界舞蹈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竹竿舞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旅游领域,尤其是在旅游业发展到了更高阶段的今天大多数旅游开发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赢得旅游者的青睐,竭力挖掘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开发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项目是海南旅游开发者应当重视的主题。

竹竿舞作为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艺术成就。黎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代代相传,黎族地区素有“舞乡”之称。黎族民族歌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腔调优美,方便众口相传,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黎族在结婚、建房屋、欢度佳节、农闲娱乐和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都要摆酒席、敲锣打鼓、欢跳竹竿舞蹈。竹竿舞作为民俗旅游的项目之一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正同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魅力。在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能反映民族性格、代表民族特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方向。

(三)竹竿舞的旅游开发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保护好竹竿舞的黎族民俗文化成长环境

民俗旅游的基础在于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利用发达的媒体加强竹竿舞民俗文化的宜传,增强民俗文化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形象,使人们认识并理解竹竿舞的民俗文化,参与民俗旅游活动,注重民俗礼仪,恪守民俗风尚。为了预防可能引起的文化污染,在制定民俗旅游发展规划时,务必弄清其潜在的文化影响,对拟议开发或已经开发的每一个民俗旅游项目都要进行文化影响评价,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2、树立品牌,把竹竿舞融入海南旅游活动项目

当代的旅游者已经不能满足于过去那种单纯的观光式的旅游,如今特别强调旅游项目与旅游者的参与相结合,参与性已经成为旅游项目的重要特征。竹竿舞作为民俗旅游活动使游客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成为特定民俗生活环境中的一员;通过旅游主客体的双向交流,了解独特的地域文化,满足游客休闲、猎奇、求知的需求。民俗旅游活动带给游客的享受是其他旅游资源所不可替代的。

作为海南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已有将近10年的时间,接触到了海南黎族、苗族、回族等多民族的文化,被其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深深吸引。时代在前进,黎族社会也在不断的前进着。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现代化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给黎族社会文化带来更大的变化,将黎民俗文化有效的保护并挖掘,它的未来是可以想象的,绚丽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建:《宗教与舞蹈》,民族文化出版社,2005版

[2]朱竑:《海南岛文化区域划分》,人文地理出版社,2001版

[3]亚根:《黎族舞蹈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版

[4]丽华:《浅议海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琼州大学学报,

[5]伏六名:《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6]张海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

[7]焦勇勤 孙海兰:《海南民俗概说》海南山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

[8]林日举 黄育琴 李琼兴:《海南民族概论》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

[9]高泽强 文珍:《海南黎族研究》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书写规范下一篇:场馆物业管理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