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2024-04-14

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通用9篇)

篇1: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摘 要:今年对于石油行业的私企和外企今年的招聘人数更是屈指可数,对于2016届毕业生是最为寒冬的毕业季,在石油行业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自身素质的高地尤其是学业水平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本文就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也就是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业帮扶、高校就业、学风建设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准确掌握同学们的想法,特制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要求,提高同学们对学校的认识与认知。从对同学进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统计,对学生的学风情况得到了初步了解。

关于学风决定因素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教师教风和学生自身原因。统计数据可以表现出教师和学生自身自控能力对学风的重要性。对于教师的教风目前确实存在教师上课不严厉、敷衍等现象,同时学生的自觉性更占有决定性因素。

针对考试作弊现象,由于目前学校加大了监考力度,从无人监考模式到一个教室三个监控,考试完后再调取录像抽查,学生在考试作弊方面并不敢过多的用心。可从调查中显示,学生目前很好的看出作业抄袭以及旷课问题的严重性了。殊不知作业抄袭其实也是一种学术不道德的一种现象,作业是检查学习成果的日常方式,对于作业学生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敷衍了事,一个作业10分钟完成,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娱乐和干其他事上,等到考试前却没发现花了更多的时间用在突击上,以至于考试并不理想。

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以及沟通,所未掌握的问题也并没有进行咨询。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和交流对学风的建设是至关重要,毕竟老师才是教学的传授人。

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

关于引起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学校一直在找原因并开展多种形式,总体来说有一下几个因素: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从高中的高强度学习状态中过度到大学自由式学习中来,并没有将高中刻苦学习的动力带来,反而受到不正确的理念,并没有将学习放在了第一位上。同时当学习落后以后更是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并没有奋发争上。

二、专业兴趣不浓厚

三、自控能力较差

四、教师授课方式

目前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学岗,往往承担着很多科研项目,对上课只管教课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到了如何的程度。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惧怕的点名很多教师进行,同时对于作业较差以及明显抄袭的学生也未进行管教和处理,反而往往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于辅导员的不严厉管教。其实对于教学更多的责任在于教师,学生的时间更多的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比辅导员做三四个小时的深度辅导要有作用的多。同时目前还出现一些老师因为评教标准以及评教措施过于局限,害怕学生给予差评,所以在上课期间“哄”着学生,不敢过于要求学生。在考核中害怕学生给予差评,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学生也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趋于应付。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过少,多数学生将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以课外活动繁重、学生工作较多。此时学生并没有将主次分清,错把副业当主业。同时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觉性交叉,活动往往是借口,懒于学习才是主要原因。

六、心理原因

目前心理原因逐渐成为需要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篇2: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新华网

资料图片:4月2日,应聘者在观看招聘信息。当日,由北京多家人才机构联合举办的京城职场第27届人才招聘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470余家单位参加招聘,吸引大批应聘者前来。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日前对全校938人抽样调查显示,社会竞争激烈让大学生觉得压力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成为他们的“最痛”。

调查显示,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大学生感觉最痛苦的问题。 52%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竞争激烈, 27.5%的学生认为社会变革快、难以适应;23%的学生认为是上大学花费太高而就业较难、工资也不高。

篇3: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 学业困难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表明, 有4.4%的毕业生在离校时不能正常按时拿到毕业证, 不确定的有15%;25.4%的毕业生有1-2门补考或重修科目, 9.7%的有3-4门, 3.9%的有5门以上。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 学业困难的毕业生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 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如下。高等教育发展滞后,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厌学, 造成学业困难, 影响就业;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不够,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差, 造成就业困难;用人单位的人才准入机制脱离实际, 学习困难学生难以达到要求。

2 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 我们对如何解决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帮扶对策和建议。

2.1 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 突显专业特色, 打造品牌专业

各高校要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来开设和调整专业, 突显办学特色, 根据自身的优势打造品牌专业。要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已有的专业结构进行改造和调整完善, 建立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学科结构,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通过专业特色的展示, 让学生体验到本专业的精髓, 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进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兴趣提高了,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 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2.2 加快教育改革, 改变培养模式

一方面, 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 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转变办学理念的长期工作, 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要根据招生的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科学严谨地制定和完善各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科目设置要合理, 尽可能避免因师资设课的现象, 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2.3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职业技能

很多高校太注重理论教育, 缺乏职业素质教育, 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导致理论学术型人才偏多, 技术应用型人才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化, 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完善, 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实习实践设备, 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根据调查结果, 对于“专业实习 (或社会实践) 对你的就业会有帮助吗?”的问题, 有22.6%的毕业生认为有很大帮助, 44.9%认为比较有帮助, 说明实习和实践对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问题“如果你是学业困难的毕业生, 你会采取怎样的弥补措施”, 66.5%选择“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这说明, 在学业困难的情况下, 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有利于毕业生找工作的。各高校应该提供给学生这种实践操作锻炼平台, 鼓励学生在学业困难已形成的情况下, 尽量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 努力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来弥补学业弱势。切实加强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的有效结合, 从行动上、在过程中真正关怀学生个体实践能力发展。

2.4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业困难预警体系

从学生管理机制上加以改进, 应该“学校—学院—系—班级”四个层级,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业困难预警体系, 这一体系可以跟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应该从各级领导、管理者到任课教师, 从辅导员、班主任到学生干部, 大家都给予学业困难的学生多一份关注和帮扶。对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评价生成学业困难警示信息, 给予有效预警, 采取多种措施, 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了学业困难预警机制,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出现困难时, 教务人员或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学业问题找出原因, 并迅速做出反应,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予以实施;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和顺利毕业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促进就业。

2.5 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转化

一方面, 训练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能。学习策略意指在学习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而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的计划和方案。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中不善于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不善于有目的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我们需要在这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帮扶。

另一方面, 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对部分高校毕业生而言, 与其说是“就业困难”, 不如说是“就业迷茫”, 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对一切都持无所谓态度或者干着急。大学生就业要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 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首先, 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职业理想。其次, 要完善知识结构。再次, 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 特别是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对广东省部分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学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提出解决学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帮扶对策:调整专业设置, 突显专业特色;加快教育改革, 改变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职业技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业困难预警体系;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困难,就业帮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就业困难再解读[J].教育导刊, 2009 (8) :38-40.

[2]王自华, 张保敬, 施媛, 等.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 (9) :84-87.

篇4: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就业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又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高校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整合资源,促进就业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就业中的弱势大学生,即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一、就业困难学生界定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9 号)文件,"要根据女性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以及大城市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可见,高校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经济状况、学业、身体残疾、性别、民族、专业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未能就业的学生群体。

二、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1、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就业困难群体往往存在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专业知识、就业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还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长资源相对较少,在外语学习、电脑技术等各方面起步较晚,综合素质提升压力大,在求职就业时受到经济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就业竞争力弱。学习成绩是招聘单位考察大学生求职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业困难学生往往会因此而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而身体残疾、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也有单位因考虑到出差、值夜班和工作量等问题,而不雇佣女性应聘者。还有一些单位对学生的"出身"及第一学历要求较高,如招聘只面向"985"、"211"高校,有专科学习经历的不予录用,又或对籍贯、户口有要求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求职压力。

2、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多数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中并没有树立科学客观的就业观。主要表现为不能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分析自身就业能力,做到个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他们往往走入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学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一味否定自己,害怕竞争,对就业预期很低,在求职中不敢迎难而上,缺乏主动性;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和劣势,没有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择业定位,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而一味追求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导致求职就业屡屡失败。

3、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就业困难的学生往往还面临着经济、学业、人际交往、身体因素等其它各方面的压力。而其根源问题不得以解决则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压力过大,不愿直面困难,更加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动力,进而直接影响其求职就业。

三、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措施

1、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全程化,对就业困难学生实现精细化帮扶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科学的做好职业定位,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就业。在全程化的指导、教育中,也号召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早发现早帮扶。由于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细化的指导,尤其是对特殊就业困难学生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可以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针对相对集中的问题,成立不同的工作坊,如由心理老师建立解压工作坊;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建立学业帮扶工作坊;就业指导教师建立就业技能提高坊等等,对共性问题统一辅导帮扶,再针对个性问题一对一指导。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回访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测评和职业定位,确保帮扶效果。

2、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

建立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互动机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鼓励其明确目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客观的认知自我,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既不过分自卑,自怨自艾,也不盲目乐观,眼高手底。

3、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学业、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差,就业技能欠缺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包括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除了基本知识的灌输,更要做到实践强化。加大培训的实践练习比重,由学生模拟练习,就业指导教师点评;也要充分利用高校合作企业资源,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活动,由用人单位实战指导;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锻炼自己的求职就业技能。

4、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拓展就业途径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并予以政策上及经济上的帮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岗位;积极开拓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实习、就业机会;通过校友资源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等。优先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就业机会。同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讲解国家、当地的就业帮扶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如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低保家庭就业等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帮扶政策实现就业。同时鼓励学生将目光转移到基层岗位,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公益性岗位,投身"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一方面通过基层的锻炼机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高校应做好创业政策宣讲,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申办《自主创业证》,扶植创业孵化项目等。

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民生之本。高校在狠抓就业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群如.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8).

[2]燕昭乐,杨德祥.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赵小峰等.就业帮扶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篇5: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

李旭峰同学是江西萍乡人,个子娇小,在班里与其他同对象:10级土木四班学生

李旭峰

学较少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身边基本上没有要好朋友,不少学生多次反映他有些自闭倾向。李旭峰同学自开学以来经常迟到且在课堂上看小说,偶尔会趴课桌上睡觉,造成学业有严重困难。

对于他的情况,我曾多次找他谈话,通过交流也能体会到他对学业的焦虑紧迫感,有上进心是最重要的。首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认识现实,再者,动员班级较好的学生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带动李旭峰同学学习积极性,最后,为改变他的“独来独往”的作风,班委起带头作用,与他一起上课下课回寝室,所有班级活动都不能缺少他,以上是对李旭峰同学的帮扶策略,效果如何,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观察,指正。

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对象:10级土木四班学生

徐良斌

徐良斌同学是江西上饶广丰人,家庭殷实,在班级与同学和睦相处,为人落落大方,然而学习成绩却不尽人意,由于该同学从大一时就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认真听讲,造成学业落下太多,日积月累,现在他也是有些“无力回天”的感觉。

针对徐良斌同学的特殊情况,通过谈话交流与班委放映,基本上可以认定该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学习积极性高,但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不够,对于以上情况,有以下对策:1.劝其换手机,把多功能手机换成低级诺基亚,或是直接换成小灵通。2.增加对徐良斌同学的谈话次数,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3.建立“一对一”学习帮扶小组。

篇6: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贫困生人数也逐渐增多。据教育部统计, 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25%, 特困生占5%左右。经调查显示, 高校贫困生在签约率、就业质量等方面与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往往要低一个档次, 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虽然还是家庭经济困难。但是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 研究表明, 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欠缺对其就业的影响更大[1]。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好与坏, 不仅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与公平, 还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因此, 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职业特性、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就业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 就业能力突出表现为及时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时就业能力表现为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为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意志力。

3 我国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面对就业, 自身的缺点导致其就业困难加大, 而我国就业的萎靡以及不断增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再加上金融危机等的影响, 使得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复杂。

3.1 经济困难仍然是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边远贫困山区, 或者父母是低收入人群, 一般情况下, 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极其不好, 年收入多在万元以下。这样的经济状况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学习上, 贫困生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复习资料、参考资料, 而他们在空余时间经常外出打工, 勤工俭学, 学习时间不够充足, 导致综合水平弱;生活上, 高校贫困生兴趣面窄, 没有特长,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 感到束手无策;思想上, 由于家庭条件低于其他同学, 高校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在交际等方面, 他们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近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择业时过高的就业成本又给高校贫困生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2]。

3.2 家庭观念束缚

贫困家庭一般受家庭观念的影响, 家长会给大学生灌输一些不合理的家庭观念, 影响甚至阻碍高校贫困生择业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部分贫困家庭存在“知识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等错误地看待教育和知识的思想观念, 这导致该贫困生在学业上得不到如同普通家庭那样多的支持, 最终影响学业及就业;贫困家庭淡薄的生命、健康、卫生思想意识导致贫困生在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 然而这些因素也是招聘方比较在意的内容;“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封建旧思想导致贫困生面临不小的压力[3]。

3.3 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知识

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成长经历会导致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产生过激的看法, 甚至产生过激的行为。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心理弱势, 在自信方面比较欠缺, 从而导致自己在社交、展现自我风采、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面临不小的问题。由于一般情况下, 贫困生很少关注有关舒缓心理压力方面的知识, 使得他们难以处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 时常逃避问题, 最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形成心理贫困, 影响就业时的种种表现。

3.4 自我期望不够合理, 考虑太多因素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等思想是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 在贫困家庭中其影响尤为深刻, 然而这样的情况无形之中必然会给高校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压力。高校贫困生无背景、无靠山、无资金, 在社会上求生存会很难, 再加上严峻的家庭现状迫切需要贫困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 于是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特殊群体身上显得异常明显, 贫困生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压力下, 贫困生在就业或创业时会思考更多的内容, 有一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压力并没有带来动力, 而是制约了贫困生的稳步发展, 其表现在于, 他们在做出各种选择时有些畏首畏尾。

3.5 就业能力欠缺

高校贫困生由于由于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基础问题, 无暇分身提高自身就业、创业类能力。这也导致了高校贫困生不仅缺乏招聘礼仪、招聘常识等基本知识, 还欠缺说话技巧、就业技巧等, 并不能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影响终生。

4 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对策探析

4.1 校方及社会多关注高校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 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要更加贴合实际, 多从贫困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切实地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各种困难。经济上的困难是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困难, 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困难, 校方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尽善尽美, 除了切实推行生源地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在奖学金上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助学金的发放力度以及平时困难补助的发放也可适当增加。此外, 在勤工助学问题上, 校方也需要加大帮扶力度, 可在学校开放一批工时少、工资稍高的适合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工作, 帮助贫困生实现勤工俭学常态化、可持续化, 达到减轻其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的作用。同时, 校方也可积极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 寻找社会好心人士, 提供一些符合大学生作息规律、适合大学生工作量度的工作, 这样既可部分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又保证了大学生的外出务工安全, 也减轻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可谓一举三得。

4.2 引导高校贫困生思想建设, 健全心理

面对高校贫困生的难言之隐对其造成的巨大心理包袱, 以及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和鲜为人知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等, 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等形式, 疏解他们的压力, 引导他们健全心理。在思想上, 破除贫困生的思想包袱, 帮助其树立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思想观念, 这样一破一立, 标本兼治。同时, 面对学校环境为贫困生带来的自闭心理和社会上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 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欲望,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等问题, 高校应在贫困生心理辅导方面多下功夫, 通过案例分析、树立榜样、教授缓解心理压力技巧等方式帮助贫困生摆脱思想压力, 令其在自我压力疏导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 高校应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对心理问题严重的贫困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帮助, 及时消除其心理障碍[4]。

4.3 鼓励贫困生参与社团、志愿者活动等, 完善社交技巧, 塑造健全性格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 自身的自卑心理, 学校社会给其带来的心理失衡等问题, 非常容易在社交上产生自闭现象, 甚至出现主动缩小社交圈或不与人交往, 这严重影响贫困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从而导致其在诸多方面表现平平, 甚至影响就业。所以这一问题十分严峻, 需要严肃对待。高校应该在贫困生刚入学时, 及时地给予其帮助, 可通过出台贫困生入社团降低门槛、组织贫困生做志愿者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培养贫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切实地扩大贫困生的交际范围, 提高贫困生的社交技巧。

4.4 开展就业培训,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时期是对人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为关键的时期, 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 而且影响他们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而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 这点尤为重要。所以高校更加应该关注。其一, 高校可以通过引导贫困生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 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最终达到帮助贫困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促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其二, 高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开展教育辅导和实践培训, 帮助贫困生认识自我, 了解社会, 树立远大目标。其三, 开设一套有效促进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课程, 更好地指导他们在大学期间成长成才。其四, 邀请一批“出人头地”的优秀贫困毕业生, 同贫困生交流经验,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充满希望。最后, 高校应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积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 协助他们进行职业发展定位[5]。

5 结语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需要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就业的好与坏, 不仅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与公平, 还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面对这项复杂、长期、系统地工程, 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家庭的责任以及贫困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互相结合起来, 才能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摘要: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与社会就业市场逐渐饱和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日趋严峻, “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危言耸听, 而身为特殊群体的高校贫困生的处境更是举步维艰。他们往往具有心理压力大、自我期望高、性格不够开朗等缺点。所以, 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择业就业指导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并就能力的提升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对策,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俊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

[2]刘荣军.当今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 2008 (7) .

[3]秦其文.农民落后思想观念致其家庭贫困的路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

[4]彭时代.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云梦学刊, 2010 (4) .

篇7: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就业压力;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正确的自我认知,基于对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基于正确的就业选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就业和择业问题,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就业压力和困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角色转换。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着力点就是如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解决有限的岗位需求与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才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至今已经历时十七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当时的220万,增加到了今年的770万,但是国内的人力市场却无法在短时期内为这些高校毕业生提供能够满足其就业期望的岗位,人才市场上鲜明的供过于求状态,必然隐藏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危机和就业压力,重压之下,大学生自己无法及时调适,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凸显出的种种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心理

面对人才市场的饱和,面对家长的殷切期盼,面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

(二)依赖心理

在严峻就业形势的重压下,许多大学生不敢直面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既想争取好的工作机会,又不想承受求职的压力和风险,不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而是依赖于家长利用各种关系替自己联系工作,诸如“学得好不如爸爸好”等不良观念的不断滋生。

(三)自卑心理

就业求职中的屡屡失败,使得一些大学生开始盲目否定自己的能力、专业、成绩,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心理使得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就业困难,从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没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一次次的应聘,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和推荐自己。

(四)困惑心理

近年来,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上街卖肉,高校毕业生竞聘掏粪工、环卫工、服务员等新闻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不免让大学生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得来的文凭在就业时并没有体现出预期的价值,于是许多大学生开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困惑,对自己的就业出路困惑。在困惑心理的笼罩下,很多人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个人与社会环境、教育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就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心理品质的总和,是个体合理择业、成功就业、顺利适应职业的心理基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是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关键要素。

(一)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化解就业心理压力,掌握心理自我调适方法,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成功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不断帮助大学生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个人职业定位,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伟大复兴相结合,自愿面向基层和中西部就业。

(二)将全体性教育与个别化咨询相结合。

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比重,通过课堂教学,分析就业心理现象,帮助全体大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自我调适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焦虑、依赖、自卑、困惑等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早开展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对于就业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干预。

(三)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注重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课专业教师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将做好大学生就业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其日常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就业过程中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断调适心理状态,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能够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和复杂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四)将解决就业心理问题与解决就业实际问题相结合

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解析心理问题,传授调适方法,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并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搜集大学生就业信息,宣传解读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力度。

参考文献:

[1]郝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2]宋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课题来源: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研究课题(2015FKT30)阶段性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张冬青,1971年出生,女,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分党委书记,讲师。

篇8: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帮扶工作;服务体系;学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6-2

企业困难形势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困难帮扶工作:

1 着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自觉性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对于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赵矿公司是一个破产改制的老矿。井深巷远,环节复杂,职工人数较多,破产前长期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造成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历史欠帐很多。这样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使帮扶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帮扶资金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结合科学发展观和上级工会组织关于和谐企业建设、帮扶工作文件精神的学习,我认为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认识和理解: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做好帮扶工作是工会组织职能的要求和工会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认真自觉的态度抓好帮扶工作的谋划、宣传和工作环节的设计、安排和布置,使之逐渐步入正轨,打开了局面。

一是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扶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程,并作为工会组织的重点任务,突出摆位,定期研究,明确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形成了帮扶工作合力。经过探索,逐渐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组织发挥协调组织功能、积极分子主动带头、职工之间互帮互助的工作格局和良好局面。将困难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

2 加强学习培训、运用好困难职工界定标准,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底数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用准政策。困难职工界定标准随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而更新调整,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和困难界定标准组织开展困难职工调查,反复研究文件内容,找出政策要点、难点、新调整内容。分别组织公司、基层区科两个层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特别是对于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计算方法,家庭成员如何认定、家庭收入、支出等计算的口径等重点内容进行学习,避免理解上的偏差,用准政策。

二是坚持困难界定标准,全面、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工作中执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准确运用困难界定标准、测算方法,对待每一名申请困难界定的职工都一视同仁、严格按标准测算其困难程度,对困难职工的界定做到从实际出发,结合每名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准确运用政策掌握职工困难原因、困难程度等真实情况底数。确保符合困难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丢,不符合困难职工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多,执行政策标准无偏差。

三是规范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利用好全国总工会困难帮扶系统和集团公司工会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对困难职工建立系统档案。收集、整理困难职工各种证件、证明材料等扫描图片,规范建立电子档案。详细、准确掌握每名困难职工真实的家庭成员状况信息,定期更新系统帮扶救助、困难变化情况,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困难帮扶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3 健全“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帮扶工作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三级职工服务体系:作为矿业公司级职工服务站,一是本着“硬件建设力所能及、软件建设高标定位”的原则,合理投入“软硬件”建设,打牢服务职工的基础。企业困难形势下,对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两级职工服务体系中硬件建设根据服务工作实际需要,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办公设备,固定办公地点,指定专兼职服务工作人员,提高服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软件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完善服务站、点各项工作制度,理顺、细化服务工作流程。健全职工服务站日常接待制度、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服务联系制度,确保各项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结合公司实际打造服务平台,确定服务职能,并进一步理顺、细化、统一了两级职工服务体系、各项服务平台工作流程,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为职工群众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体提供越来越快捷便利的服务。

二是完善六项困难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倾心服务困难职工网络体系。

①定期家访制度。定期、分层次对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每月、每季入户家访,详细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并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直至职工实现脱贫解困。

②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由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解困工作会议,研究、布署重点工作,确定当前帮困任务和长期扶贫目标,并将此做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③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公司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扶,定期走访、联系结对子困难职工,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情况,根据困难职工脱贫意向及时调整困难帮扶措施。

④定期总结分析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扶贫解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会“双争”竞赛、党群系统文明区科评比等各项评先挂钩。

⑤扶贫解困各项基金管理使用制度。扶贫解困各项基金包括:职工大病互助基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家属医疗互助基金、职工子女爱心助学基金、特困职工周转基金、安全互助基金、扶贫解困送温暖资金等,实施严格的管理与审批、公开使用情况制度,形成了闭合的管理使用机制。

⑥扶贫解困联络员预警预报制度。对可能形成或发生致困职工上访事件的苗头及时了解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最大限度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基层单位设扶贫解困预警联络员,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网络。从而构建完整的困难帮扶协调联动、长效运行的网络体系,为困难职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4 吃透、用足困难帮扶政策,实施精准帮扶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要因人施策,坚持“三不”的标准(“三不”即: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得不到补助;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成员患病而得不到救治;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思想帮扶。“扶贫先扶志”,掌握困难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化解不良情绪,帮扶职工坚定对生活的信心,引导职工强化自我脱贫的意识,并为职工脱贫积极创造条件。

二是资金帮扶。困难帮扶工作中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工会的各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积极申请相关救助款项。为符合上级工会救助政策的职工积极申报相关救助,如:省总工会爱心卡帮扶项目专项救助;市级、集团公司级困难职工两节慰问金;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金等。作为矿业公司工会,充分利用好公司两节送温暖资金、金秋助学资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及家属医疗互助金等帮扶资金,并适时注入资金确保正常运转。根据实际情况,为困难职工办理、发放相关救助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是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为困难职工无业配偶及子女提供信息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申请集团公司困难职工子女就业政策帮扶,帮助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庭实现本质性脱贫。

四是结对帮扶。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组织好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签定困难职工帮扶协议,制定帮扶目标计划,明确帮扶具体措施,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制度,根据困难职工实际及时调整帮扶方式方法,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婷.煤矿矿难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

篇9: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大学生;帮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各种层次、类型的高校都出现了学业困难的学生群体,而且这类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学业困难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发展和成才,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对高校育人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朋辈辅导作为近五十年来在心理咨询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引入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中,而大学生党员作为在校大学生群体中佼佼者,在大学生中选拔朋辈辅导员,发挥党员在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学业困难学生中的示范性与影响力,既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又加强了高校学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原因及其表现

学业困难大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不能够按学校教学大纲规定完成学业,课程考试不及格且所缺损的学分达到一定数量,甚至会影响到正常毕业,并由此影响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其正常发展的需要辅导与帮扶的大学生。[1]造成这些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从他们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学习态度不正。不少大学生入学后,因缺乏崇高理想和长远奋斗目标,入学后丧失了人生追求,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认为进大学就是入了“保险箱”,于是及时行乐,迷失了方向。有的学生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就业政策认识不深,对自己的大学生学习生涯没有明确目的,平时学习松懈,考前临时突击复习;对学习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易受外界干扰,迷恋上网、游戏甚至上瘾,荒废学业,最终造成学业困难。

二是学习方法不佳。围绕高考升学的指挥棒,中学教育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大多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等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习惯了中学被动的学习方式,习惯了题海战术。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的理念和方式,但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改变,非一朝一夕;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惰性大,依赖性强,习惯在老师或家长的严格督促与要求,进大学后,一旦无人从严监管,就有些茫然无措、无所适从,在越来越高深的学业面前,出现学习困难就成必然。

三是时间管理不当。由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自由时间是非常多的。但不少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是学习时间玩乐、睡觉,或者心不在焉,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缺乏约束力和自觉性,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将本应学习的大段时间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如上网、谈恋爱、玩游戏等等,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缺损学分严重,面临着留级或退学的危险。

四是专业思想不稳。高等教育是专业化教育,很多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听从父母之命或亲友师长推荐,有的考虑专业在社会热门与否,有的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对专业名称的顾名思义,不一而足。当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理想中所想、兴趣所在,或非自己所长,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也不能理性对待高等教育。因此,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大学所有学习产生厌恶,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业成绩差,以致被留级、退学。

二、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的内涵及其意义

朋辈辅导的原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2] 。我国最早提出朋辈辅导是在本世纪初,由心理咨询领域逐步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甚至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受到了高校老师和广大同学的欢迎。党员朋辈辅导是指大学生党员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伴给予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帮扶与帮助。大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就是通过选拔、培训和督导一批自愿从事自助助人的学生党员,以朋辈的身份走进普通大学生中间,用他们的成功的经验、知识技能和热心奉献的精神,辅导与帮扶学业困难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时间、理性认识专业学习等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改变其在学业上的劣势,顺利完成大学培养任务。对学业困难学生实施党员朋辈辅导,具有如下意义:

(一)实施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有助于加大老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生师比居高不下,实施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更好地搭建起师生沟通的平台,有助于任课老师、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尤其是加大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早期关注。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各方面表现都较为优秀者,学生党员朋辈辅导者在协助老师带动学习方面,同时,还能对学业困难学生中出现的旷课等违纪情况或厌学苗头,能够及时和任课老师、辅导员反馈,使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尽早关注特别群体,从严要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二)实施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有助于为学业困难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典型。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作为被老师与同学广泛认可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一般学生群体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他们在与学业困难学生接触、交往、辅导、帮扶的过程中,容易被他们选择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尤其是学业困难学生在遭遇学习方面的习得性无助之后,具有同龄同成长背景、同专业同课程要求、同宿舍楼栋等优势的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的及时开导、帮扶行为更易取得实效,能有效激励学业困难学生克服困难、改变行为、纠正不良习惯,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带动他们与身边的优秀学生共同进步,快速成长。

(三)实施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有助于整体推进学风建设。与中学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被动教学模式相比,大学主要是以自我为主导的主动学习模式。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业困难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都十分欠缺,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整天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业。学生党员朋辈辅导为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与帮扶、交流与指导的过程,学生党员由教育客体变成教育主体,容易使学业困难学生产生亲近感,有助于其更快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育内容,既为其自身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又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也是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和自我加压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党员朋辈辅导员与学业困难学生学习 “双赢”,从而实现学习风气的整体改进与提升。

三、实施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的操作路径

(一)领导重视,构建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党员朋辈辅导对学业困难学生学习的帮扶作用,首先是学校要重视,将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实现专人领导。

(二)建章立制,确保工作持续性。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在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活动学生之初就要建立一系列必须遵守的条例规范和活动制度。制度建设包括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定期联系制度,帮助党员朋辈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业困难学生情况;档案登记制度,党员朋辈辅导员要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业困难大学生档案,从学生选课到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经常和任课老师、学办辅导员交流被辅导学生的情况,互通班级干部监督学业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课、平时自学情况,为他们进行在有难度课业方面的辅导,组织他们参加讲座活动,科学调节大学时间,与学业困难学生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和实施帮扶,都需如实记录在册;例会制度,党员朋辈辅导员及时向支部书记或者年级辅导员反馈信息,及时增进沟通;建立经费支持制度,学校、学院在学生活动经费中要有专项经费,为保障朋辈辅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等;

(三)固化工作流程,建立长效机制。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活动要得到广泛认同并切实取得成效,必须形成一套工作流程,从党员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与激励,得到固化,以保障党员朋辈辅导员工作的传承,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党员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在学生党员中选出能担当朋辈辅导员的高年级党员,这部分学生党员对学校、学院、专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思想觉悟高,年龄相仿,容易与学困生沟通交流,特别是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验去帮扶学业困难学生。二是加强党员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加强党员朋辈辅导员的统一培训,提高他们开展朋辈辅导的能力与技巧。让学生党员在朋辈辅导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 方法更加适当,并根据所对应的学业困难学生制订相应的辅导计划,做到学习、生活、工作、活动教育于一体,全面提升朋辈辅导的效果。学校和学院要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老师和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定期地为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提高助人技能与技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评价方式,坚持集中考核与经常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党员参与朋辈辅导活动的思想认识、工作业绩、帮扶过程的考核监督。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的方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朋辈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或是评国家助学金时优先考虑,以帮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也可在综合测评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在评选校级及其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中予以优先推荐,以调动党员朋辈辅导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总之,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是加强学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吸引力,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传钟 张萍.高校学业困难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防范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2] 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開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 (29):54.

上一篇: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下一篇:鲸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