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2023-01-30

创业早已不是新鲜的名词了, 不少有胆有识之士通过创业, 不仅自己富裕起来, 而且为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带动一方发展, 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只是极个别现象, 在我国, 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 创业的激情和积极性不高,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就业问题, 增加了就业难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新形势下, 高校要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更多积极的尝试, 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同时, 需要政府出台各项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只有通过创业教育和政策支持, 把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开发出来, 以创业带动就业, 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1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主要采取统包分配的就业方式, 于是, 多数人形成了安逸现状, 缺乏开创、拼搏的精神, 形成了居安不思危的“吃皇粮”就业观念。如今,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尤其是高校并轨扩招后, 大学毕业生不在包分配, 实行双向选择, 大学生也必须接受市场的选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字表明, 虽然2 0 0 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记录地突破1000万人, 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约1 2 0 0万个, 但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2400万。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5 5 9万, 比2007年增加64万, 同比增幅达12.9%。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2 0 0 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超过6 5 0万人。

时代已发生变化, 但是人们却仍然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公务员报考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实质上是看中了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不菲, 于是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报考热潮。然而, 与此相反, 勇于自主创业的人却很少。

在2006年底人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而现在我们大概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了!

1.2 大学生自主创业势在必行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们是时候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了, 要有对传统观念挑战的信心, 要勇于尝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 应用于实践, 迈出自主创业的脚步。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和蓬勃的朝气, 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 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要努力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 “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

大学生创业不但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 学以致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 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证明自己的价值。

只有当大学生创业已不在是个别现象, 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成功的大学生企业家,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才能得到根本上的缓解。

2 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 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 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到挫折易放弃, 缺少创业资金等, 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下培养出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就业型人才, 而不是创业型人才。因此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2.1 政府方面

在发达国家, 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23%, 而在我国, 由于受到缺乏启动资金和经验及大学生创业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相对还不高。大学生要完成从就业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的长短, 直接受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和创业环境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解决就业难题新思路,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一表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将下决心着力去解决就业难题, 也会出台更多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推动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这将有利于营造和改善创业环境, 促进就业观念转变, 更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近两年, 在我国很多城市, 陆续有各级地方政府出面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为大学生营造创业环境, 提供创业服务,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创业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对园区内的大学生企业给予税收、贷款等政策上的照顾, 以及办公场所租用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优惠。

很多地方政府陆续通过出台大学生创业资助办法,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 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例如, 《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 (试行) 》及其细则即将出炉, 根据这个文件, 杭州市财政将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 通过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的方式, 帮助大学生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可以预见,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创业这种新型就业方式, 将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得到推广。

2.2 高校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10月发表的《2 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 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 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 9 9 9年颁发的《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其教学内容, 大部分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 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导致学生对创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欠缺, 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切实加强创业教育。

2.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创业教育得以开展和坚持的重要保障。教师历来是攸关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教师的素养和工作水平就成为了这个关键的前提。多少年来, 在教师自身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体制上缺乏开放性、市场意识缺乏、教师队伍中教育新观念和创新意识欠缺、实践技能上注意不够等, 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发展。实施创业教育需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观, 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 它也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为了满足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结合理工科教育的要求和特点,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结构合理、实力较强、具有良好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高校可以尝试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基地, 这种基地应模拟商业模式建立, 即创设模拟企业和市场, 通过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 引发和激励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中个别具备条件的, 可以在政策资金上支持, 尽可能在场所条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为大学生校园创业搭建平台。

2.2.2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日益增大, 尤其是“就业市场”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源、办学乃至它的发展、生存。为此, 就要尽快改变以往那种学校与社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与用脱节的办学模式, 树立“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就业创业紧密相连,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环节, 增强专业建设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强化岗位培训, 注重技能训练, 发展应用专业, 按需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 让学校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开设创业课程, 进行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这种教育体验, 使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和感性的认识。例如: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其中必修课包括“经济法”、“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等, 内容涵盖创业者的素质要求, 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步骤、市场机遇的把握、创业前的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程序、怎样进驻孵化器等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强调可实际操作性。选修课包括“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与“创业财务基础”等。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帮助其树立创业精神, 从而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当今大学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 应在取得合格学历证书的基础上, 要有证明他实际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学校应尽可能地多开设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课程, 让他们夯实基础, 拓宽口径, 一专多能, 允许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其它课程, 始终把创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研企业家个性及其创业史, 进行市场调查, 学习风险投资知识等活动, 为他们创业作好心理、经验、知识准备。

2.2.3 营造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 完善创业指导工作

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 高校要宣传创业精神, 通过邀请企业家来学校作报告等形式, 让大学生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学习身边的典型和致富经验, 促使大学生为创业而感动、而思考, 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增强自主创业意识, 帮助他们统一思想认识, 树立自食其力、创业光荣的观念。

完善学校的创业指导工作。对于首次面对职业市场、面临择业的毕业生来说, 创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创业指导的需求是普遍的、多方面的。创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实际上, 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其心理、生理是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之中的。创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 分阶段实施。具体地说, 完善大学创业指导工作、配合建立全程创业指导体系, 就是要做到创业指导机构、学校、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归纳来说, 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建立系统化的指导管理体系。建立创业指导中心, 完善工作体制, 密切联系政府相关机构, 对相关创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公布, 进行大学生创业调查, 公布调查结果, 对大学生创业的前景等进行详实的分析。

第二, 做好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 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应重视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分阶段指导学生, 使其了解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就业情况、大学生创业情况等。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帮助和指导, 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职业技能, 对今后所要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了解, 做好创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找准自己的定位, 面对现实, 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

2.2.4 创造条件, 重视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引导的主要内容。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通过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学生社团, 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1~2个社团组织作为依托, 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 各种活动要互有衔接, 融会贯通, 围绕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做准备而开展活动, 不能脱节, 也不能孤立地看就业问题, 应该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 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既可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通过“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我的学生生涯设计”、“我的创业设计”、“创业中国——我的毕业设计”等环节, 把素质拓展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需求结合起来, 又可以通过一个小的设想、一种刊物的构思、一次集体活动的组织等, 让学生在其中接受创业教育, 同时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活动就能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就业创业目标与方向, 并能围绕这一方向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知识的汲取, 增强毕业后的竞争力。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然而,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报告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新形势下, 高校不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也要培养创业型人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加强创业教育, 帮助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提高创业的意识和本领。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以及目前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并着重对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卓德志.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透视[J].职业圈, 2007 (11) :151~152.

[2] 刘树桢.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 2007 (6) :97~98.

[3] 孔成华.对大学生校园创业的教育与引导[J].大学时代下半月, 2006 (9) :146~147.

[4] 蒋莉.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J].唯实, 2007 (3) :91~93.

上一篇: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一篇:汽轮机运行中的节能降耗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