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2024-04-22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3篇)

篇1:《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原创: 修丽 宜昌趁早读书会

作者: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编写者。泰勒先生1986年以来一直担任全球经济学期刊中排名第5的美国经济学会《经济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的执行主编。

这本书是9、10月断续读的一本,说实话,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我又看了《哈佛极简经济学》,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知识,还请教了老公,才算弄明白一点点皮毛。如有错误,尽请指教。

一、看完的感受:

1.经济学非常复杂,但却非常实用,对个人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解了就会发现新闻八卦也不仅仅是电视节目,往往背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说明着经济现状。“管中窥豹”,难免偏颇,但至少“可见一斑”.2.我们通常所相信的经济学原理有一半是错的,只是想当然的结果。

二、举例两个难点的理解:

1.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解。

①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产品供给超出居民需求而引起的相对过剩。这个过剩并不是居民真的不需要,而是买不起。也就是没有购买力,说到底就在没钱(没有货币)。我国其实是不承认经济危机的,认为只有资本主义体制下才会出现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通过宏观调控避开经济危机。涉及敏感问题,此处不再引申。总之,经济危机的来临时,往往在平静的水面之下进行 ,而大多数人感受不到。等大多数人感受到的时候,已经处于经济危机的洪流之中,无法抽身退出。

②经济衰退,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直白的说,就是统记劳动者的薪资,收入往往不会下降多少。为什么?因为这只是劳动者,也就是有工作的人的数据,而企业为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会降低产能,这样就会减少工作岗位。所以,经济危机时,有工作的人收入不会大幅下降,只是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所以,好好珍惜你的工作岗位。同理,这也说明,经济危机时,物价并不会大幅下降,只是会降低供给,最后,会产生实际的“供不应求”,没钱者,空有需求,也只能“望物兴叹”.2.贸易顺差的实质是借钱给别国。

贸易顺差就是出口多,进口少。举例:中国企业出口200美元产品到美国,只进口100美元产品到国内,相当于贸易顺差100美元。中国企业拿到这100美元,因为要在国内使用,必须兑换成人民币,100美元在外汇市场(人民银行)兑换成了600人民币,而银行发出的600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的600元货币进入流通市场,银行收到的100美元就变成了外汇储备(中国的存款),而外汇储备为了增值,通常又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所以说贸易顺差的实质是借钱给别国。

三、发现书中有一个错误:垄断的本质是对勤劳者的课税

书中原话是“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垄断。垄断的本质就是对勤劳者课税(如果不是掠夺),它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懒惰者的支持。”对于这一段话反复看了好多遍没看明白,后来百度发现,不止我一人困惑,还有人找到了英文原版,是翻译错误。说“垄断的本质就是对勤劳者课税”,应该是“垄断的本质是勤劳者对懒惰者的课税”,这样就好理解了,勤劳者由于自身的努力获得垄断地位,从而使得懒惰者无法与之竞争,相当于向懒惰者们征税。

四、引申理解:

1.什么是M1、M2?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划分货币供应量的为三个层次:

(1)M0,即流通中现金,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手持现金,包含个人银行卡活期存款。

(2)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4)M3,货币供应总量(M2+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存款),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它短时间内暂不消费的货币。

通常,央行会关注这几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1,M2指标,来看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否合适,进而调整货币政策。

每个国家定义不一样。中国的M1,实际就是定义的购买力,马上就去消费的钱。贷款就是去花钱。M1里的企业活期存款,在这两年的M1增加可以理解为房贷。老百姓从银行贷款了,把钱给房产商,就到房产企业的活期存款帐户里了。

M2这些年增加主要依靠贸易顺产,以及大量热钱(美元)流入中国投资,这些增加的美元,让央行得以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所以M2增速就会快。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这就是中国房产一步步的演变之路);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2.为什么不能通过多印人民币解决资金难问题?

①国际市场:货币为什么能在国际市场使用?是因为政权担保。货币信用就是政权信用,是不能随便印的。我们国家货币发行是外汇占款制。就是说有多少外汇,就按汇率发行多少人民币。多印货币,只会造成汇率崩溃,降低政权信誉,而不会增加国家购买力。

②国内市场:多印人民币也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因为货币是和社会总差值挂钩的,社会总产值不变,多印货币,只会造成货币贬值,也并不会增强居民购买力。

最后,发一个几本书都共同推荐的理财支招:那就是学会储蓄,越早越好。

篇2:《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极简》是我“100天33本书”计划中的第3本书。它主要想表达的是: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接触到这类思想是在几年前,通过《断舍离》这本书,让我知道通过整理环境也是可以起到整理心情的作用。而本书在极简生活方式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以及一些具体步骤。比如,本书提倡,人们不需要一定要拥有房子或者可以购买更小的房子够全家人居住即可,应该把更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腾出来去做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当我把这句话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有一些朋友并不赞同此说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自己经济范围内就可以购买房子。

所以,如何去推广极简生活方式呢?思维最重要。改变,其实就在一念之间。或者,我们必须先从自己开始,然后慢慢去影响其他人。或者,有些人也想过极简生活,但是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本书列举了一些拥有更少物品的小步骤,我们可以从小事先做起:

001把你的目标写下来

002从某一生活区域开始,清理那些便于处理的物品;

003然后,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收拾并清理物品;

004在整个循环整理的过程中,去除那些重复的物品;

005在清理的过程中,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从而保持自己的积极性。

书中从思想、消费、行动、影响等各层面具体分析,我认为一切从最简单的开始,然后一步步坚持下去,相信最终会找到适合各自的极简生活方式。

看完本书,我做了如下行为:

001把我去年买的3条到今年依然一次都没有穿的短裙寄给我姐放她店里出售;

002把几个月前买的一块不适合我的烤箱的烘焙板送给需要的朋友。

篇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后感

1.1 对巴基斯坦私有化政策的内涵界定

按照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定义,私有化主要指的是“把转让的财产、权利、利益、特许权及管理权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间接由国有企业转移到私人手中的过程”。[1]这些年来巴基斯坦经济政策中的关键部分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向私营转移以及私营运作领域的扩大。推动经济私有化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 :限制政府在管理经济、预算、吸引国外投资、商品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1.2 经济私有化政策经历的阶段

1.2.1初级阶段(1977——1988年)

在齐亚·哈克政权统治时期,巴基斯坦开始实行工业企业非国有化,采取一系列步骤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将国企出售或转让给原来的私营企业家,并大力鼓励私人投资办厂。[2]尽管非国有化并不是私有化,但这种经济政策是巴基斯坦日后推行私有化改革的积极探索。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较为成功,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之一。

1.2.2 全面展开阶段(1991——1999 年)

1988年贝娜齐尔·布托政府颁布新的工业政策,进一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准许出售国企股份,从而正式拉开了私有化改革的序幕。[3]

1990年谢里夫上台执政启动了经济改革综合计划。重点关注私有化的进展,并在1991年先后设立了私委会和内阁私委会,这两个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巴基斯坦经济私有化全面展开。这阶段巴基斯坦已经完成的私有化项目多达一半以上。

1.2.3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6 年)

这个时期的私有化主要集中在银行、金融、通信、能源和天然气等领域的大型交易。在此期间,巴基斯坦所有的国有银行都已经被私化了。其中,巴基斯坦国民银行13.2% 的股份、阿拉法银行30% 的股份等已经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交易。[4]通信,石油和天然气,金融等部门都开始向公众公开发行股票。

1.2.4 私有化政策新动向

自2010-11财年以来,巴基斯坦国内电力行业问题重重,国内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另外,巴获取外部援助资金规模大幅下降,特别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的贷款项目日益减少。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巴基斯坦的国企私有化政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更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为摆脱国内严重的财政赤字状况,巴政府在接下来的财政年度将继续推动国企私有化改革进程。

2 经济私有化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影响

2.1 私有化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巴基斯坦政府推行经济改革和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政策,制定了非常宽松的投资环境,希望通过改善政策体系和投资优惠(外商在巴还享受设备进口关税、初期折旧提存)以及良好的投资服务来增强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这些措施促使巴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拉动了国内资本市场。此外,国企私有化不但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从具体数据分析,1991年至2008年12月,巴经济私有化委员会共完成167个国企私有化项目,实现财政收入达4764亿卢比。通过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交易,巴国内一些国有企业筹集到1331亿卢比资金。1

2.2 经济私有化改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私有化之前的时期(1981—1990年)与私有化时期(1991—2000年)所选用的经济指标相对比后发现,并没有发生所期望的经济效果。私有化之前时期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6.7%,而在私有化时期则下降到了4.4%。失业率从之前每年的3.8% 急剧上升到5.7%。由此可见,巴经济私有化进程并没有对本国经济增长率、商业投资、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能源行业私有化措施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政府保证独立发电厂的高电价,给政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负担,而这些负担通过提高电力的税收而转移给了消费者,加重消费者经济负担,从而导致本国经济运转的恶性循环。

由于巴国内缺乏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再加上国内市场的不健全等因素严重打乱了经济活动秩序,给强者以剥削弱者的机会并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另外,将关键和具有战略性的国有资产转给私人或国外投资者可能会危及国家主权。尤其是允许外商投资者拥有100% 的股权,允许外商自由汇出资金。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巴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3 巴基斯坦经济私有化改革出现的问题

首先,巴基斯坦在实施经济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涉及领域较广,不是在较短时期内能够得到改善的。巴基斯坦国内的投资环境欠佳,投资者担忧企业的发展前景 ;巴电力供应紧张,其生产和经营成本过高 ;政府对私有化项目可逆性能力差,部分国企私有化之后,运营没有改善,继续大幅亏损,但因回购成本高,巴政府无力重新接手。[5]

此外,巴政府急于把国企脱手,没有保证国有资产的利益最大化 ;私有化过程不透明,存在许多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几十个大家族手中,使得巴国内的私营行业存在大集团垄断生产资源的可能性。

其次,在2008—09财年度,巴基斯坦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由于过去几年经济政策偏差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经常性账户和财政双赤字现象持续存在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危机导致外需不足、外资流入减少。这些挑战对巴经济发展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投资下降,经济增长乏力。[6] 从以上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在国内继续推行私有化进程所面对的问题将更复杂。

4 相关对策

针对巴基斯坦在实施经济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巴政府应该对此采取以下策略,摆脱其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困境。

首先,应在国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巴政治、安全环境,稳定国内政局,扫除经济建设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另外,要集中全力进行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技术及先进生产管理经验。

其次,应在国内大力进行电力行业改造,在扩大国际合作的同时应保持国家在该领域的控股优势地位,严格约束国外私人投资者的控制,要保证巴政府对这些关键行业拥有绝对控股权。在利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实施国家的调节作用,确保巴政府对其国民经济进行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

最后,巴政府在推行私有化政策方面应吸取以前经验教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并尽可能地确保国家利益,实现财政收益最大化。从新一轮的私有化项目来看,制造业领域的重型电气厂、机床厂、信德省机电公司以及矿产开发公司,都是因为经营不善、设备落后、长期亏损而进入私有化程序的,但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固定资产,只要扩大投资,经营得当,仍有扭亏为盈的可能。

摘要:为激活本国经济发展,巴基斯坦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国企私有化的改革。此后,经济私有化政策虽因国内政局多变、政府更迭频繁,但此决心和方向却未发生根本改变。该政策主要是限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私有企业的独立自主活动,减少政府预算赤字和债务负担。然而目前巴基斯坦经济私有化进展较为缓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

篇4: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經济学家的思考模式

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

经济学家通常不是会令人愉快的伙伴。优秀的斯坦福大学医疗经济学家维克托·富克斯总爱说:“有些人在自己睡着时说话,经济学家却在别人睡着时说话。”

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经济学?经济议题是我们生活中很多重要事情的核心,不只包括工作与收入,也包括健康、教育、退休生活及国家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如果你在日常沟通中涉及经济议题,常需要具备“言之有物”的能力。也许你早已知道这可不容易:当你正客气地聊到最低工资、预算赤字或全民保健时,有人轻率地插话:“可是经济学原理说的是……”而且像跳针似的重复。根据我的经验,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但如果你不懂任何经济学常识或知识,就无法反驳,只能点头或耸肩。

那么,需要懂多少经济学,你才敢参与社交或专业谈话?赫伯特·斯汀以美国政府经济学家的身份担任多种职务近50年,他曾说:“对公共政策做出建议的经济学,大多只用到大学入门课程的程度。”在这愤世嫉俗的时代,也许这说法并不令人惊讶,但重点是,你不必具备经济学终身教授的资格,就可以在大部分的日常经济讨论中坚持看法,你只需要搞懂经济学家的思考模式就够了。我们先从3个基础问题开始:1.社会应该生产什么?2.应该如何生产?3.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

这3个问题是每种经济制度乃至每个社会的基础,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社会,或是低收入、高收入社会。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时,沿着一条光谱来思考是有帮助的。光谱的一端是政府完全管制:政府机关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谁来消费。在光谱的另一端,你可以想象有一个社会,由个人决定这3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在真实世界里,只有极少数的社会处于这两个极端。

沿着这条光谱移动,我们从一端开始,政府在这里只提供市场经济的基础:追诉盗窃、履行合约、提供最低限度的公共基础建设(例如国防),这常被称为“守夜人国家”。沿着光谱再往前,你可以想象一个社会稍微放宽政府的职责范围,将道路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纳入。再接下来,有可能是所谓的社会保障网:国家养老金制度(比如社会救济)与医疗保险制度。若是治理范围更广的政府,可能会支持某些产业(如农业),甚至拥有其部分股权;政府可能会控制食物或基本消费品(如住宅)的分配。在另一个极端,你可以想象有一个政府分配全部工作、住房及全部食物;政府决定了每个人该做什么及每样东西的价格。

02

分工:经济学的一部分

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就有更好的生产力

我们现今的世界,即使是看起来简单的消费品,也经常通过一个涉及全球的复杂过程来生产,让我们以铅笔为例。1958年,经济学教育家伦纳德·里德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我,铅笔》(I,Pencil),描述铅笔绝妙的生产过程。木材来自北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砍伐、运送和加工。铅是斯里兰卡生产的石墨与密西西比州开采的黏土之混合物,铅笔外观的黄色涂料是用蓖麻子做成的,需要三个步骤(种植、运送、制成涂料)。支撑橡皮擦的黄铜套管是用锌、铜和镍合成的,它们也必须被开采、运送与提炼。橡皮擦是印尼的蔬菜油、意大利的浮石与各种黏性化学制品的混合物。想象一下,光是做橡皮擦就需要多少步骤?在这篇文章中,里德宣称没有人可以独自从头包办制作铅笔,而他很可能是对的。

铅笔是可能被随意抛弃的小物件,但是,制作一支铅笔所花费的功夫,仔细想想是令人惊叹的。更令人惊讶的是,社会上的每样东西,几乎都是这种近乎神奇的经济协调的成果。分工为生产商品的厂商与国家经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利益。它是如何办到的?

分工使工人能聚焦于他们最适合做的事,又使企业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果你经营冰激凌生意,设计标签与照顾乳牛的人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从不同地区取得合适的工人和合适的资源,就有更好的生产力。随着不断练习,技术工人通常会变得更有生产力。在汽车制造业,组装线上的工人通常最能想出执行任务的新方法。当需要服务时,无论是找医生还是美发师,我们都想找有经验且专业的人。有些组织也朝专业化发展,聚焦于一个或数个所谓“核心能力”的企业,会比试图做所有事的企业做得更好。

分工使企业得以利用规模经济。如果没有规模经济,每个小城镇都将会有很小的工厂,生产非常少量的汽车、冰箱、衣服和其他产品。但是,在一个善用规模经济的世界,一个地区会大量生产一种东西,然后和生产别种东西的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分工不只在一家厂商内部发生,也在一个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发生。高收入社会通常比低收入社会有较大规模的分工,富国的老百姓不需要知道电子学、纺织或制乳方面的任何事情,不需要知识或技能来生产消费者需要的每样东西,因为专业化与贸易提供了获得智能手机与切达干酪的管道。相反,你可以购买那些内含各种不同知识的商品,然后借由你自己高度专业的工作来支付这些消费。市场经济就是协调这种精密分工的社会机制。

03

仓库管理经济学

如何调节进出仓库的东西呢?

有个比喻可帮助你了解高度分工的社会。想象一下,整个社会生产的所有商品,可以收纳在一个仓库里。当你生产出某个东西,就把它带到前门入库;当你想买某个东西,就绕到后门取货。分工意味着我们都在生产不同的东西,并把它们送进这个大仓库。结果出现了一个现象:进入仓库的东西跟离开仓库的东西必须是一样的。生产或储存一个没人要用或没有特别功能的商品,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一个要避免发生的情况是,很多人在仓库后门等待某个买不到的商品。

那么,该如何调节进出仓库的东西呢?很不幸,靠人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不是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想一想宿舍里的冰箱:宿舍里有个共享冰箱,你会把东西放进去,并希望每个人都会把他用过的东西偿还回来,也希望自己在想喝咖啡时总有牛奶可加,但结果每个打开冰箱的人都发现,里面总是塞满酸掉的牛奶和腐坏的比萨。可见,这个方法在学生宿舍是行不通的。在一般社会,一样行不通。

社會需要一个制度,制定出人们送进仓库及从中取出的商品的价值,以及可以连接双方的某种方式。如果某人把一个没人要的产品送进仓库,那么它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如果某人把东西送进仓库,而仓库里已有很多类似的东西,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它,那么它的价值就很低。相反,若是很多人渴望且几乎买不到它,那么这个产品就有较高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里,送进仓库及从中取出的商品的价值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在市场经济里,商品的价值就是它的价格—付一个价钱买商品,这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动机,使他们需谨慎选择从仓库里取出的东西,且不能取出超过需要的数量。市场经济里的劳动价值,则表现在支付的工资或薪水上,这又提供了动机,使人们愿意提供对别人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机制与供需的力量是市场经济如何协调人们的分工,并且使进出市场经济这个大仓库的商品互相配合的方法。

新书速递

北野武自述

作者:[日]北野武

[法]米歇尔·特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定价:39.00元

本书的副标题叫“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是北野武的最新自传,讲述了他作为贫民区的孩子一步一步实现梦想的历程。同时,在北野武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窥见孕育他成长的土壤—日本社会的变迁。

历史的峡口

作者:王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定价:79.00元

本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定格这一场宏大叙事的若干镜像,包括晚清之北京、北洋之北京、国民政府之南京、新中国之北京,钩沉历史,把这些故事放在更加辽阔的背景下书写,更能让我们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资源。

社交红利2.0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定价:42.00元

篇5:极简主义读后感

这本书是结合具体实例,以作者自身经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极简主义是通往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身心健康、财务健康、精神健康。其实仔细想想,在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上,需要做的事情与极简主义做的事情基本一致。只是财务自由更侧重于金钱,而极简主义更侧重于生活。

作者的思想,生活态度通过书籍来表达出来,所以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想法,也会有相同的地方。而作为读者,需要做的便是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来调整自我。想看这本书或这类型的书,并行动了,说明你想了解相关的内容,想自我改变,那么书的作用便是帮你提供一种思路,就像我们在学习知识或模仿他人一样,你所学到的,其实也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话,不仅本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益的。如果从本书的角度来看的话,这本书只是作者的生活经验阐述,如果将作者和我进行对比,有些生活习惯其实是一样的,而我是出于天性,而作者是后来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作者的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可以更加精简一些,有些话没有必要反复地说,会显得很累赘,也许作者是想表达的更清楚些吧,毕竟作者在书中也说了,已经删减掉很多内容了。

在阅读了相关书籍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国外的书籍最后都会谈到奉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而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更注重做好自我,如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分歧、矛盾时,先自我反思,改变自我,然后通过自我的行为影响他人。这是很好的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

篇6:《极简主义》读后感

“整理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扔掉但其中大部分”、“困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It is not things that disturb us, but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significance.)”

《第一章我们来了》读书笔记及感悟

本章主要是对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作了介绍,指出他们是怎样走向极简主义,并通过不断的总结,得出了他们对极简主义的定义。

他们的目标: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微小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形成显著的改变。

令我意外的是乔舒亚和瑞安的成长经历那么坎坷。书中有提到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卡住了我们,让我们无法成长。让我们去看镜子中真实的自己,认清可能阻碍我们过上幸福、充实生活的一切事物。

另外我对极简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作者提出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能让我们摆脱多余的事物,更加专注于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方面,除了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很喜欢这段话分享给大家:幸福源于有意义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充满热情和自由,可以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和奉献才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第二章健康》读书笔记及感悟

喜欢他们对健康的定义,他们说健康是开启你更有意义的生活的起点,我们想要你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带给你最佳的状态。健康是相对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幸福,就应该努力达到自己最佳的健康状态。有疾病的人依然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着最健康的生活。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载你前往目的的交通工具。

我们应该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感觉怎么样?如果我们健康了,我们的感觉会更好。

对于书中提到的应该显著减少或完全禁止的一些食物,这一个我持保留态度。我觉得我真的离不开肉哇,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也开始尝试晚上这餐不吃肉。他们建议尝试10天,如果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坚持下去,不合适就继续尝试新的方法。

评价锻炼成功的标准并不在体重或其它数字上,而是以下两件事:

1.我们是否持续的改善健康?

2.我们对自己的进步是否满意?

锻炼原则,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他们有三个原则我蛮认同的,第一个是享受锻炼。二是用锻炼来释放压力。三多样化让锻炼保持新鲜感。大家也记得每天固定抽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保持锻炼。时间不在长短十几二十分钟也行,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肯定会对自己健康有帮助的。

为了体验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想想我们必须做的是什么?创建自己的“必须做”列表,锻炼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帮你重获时间的方式。读后感也许是极简主义风格,本书每章都由很多小标题和段落组成,让人看起来很轻松。最后都会有作者写的小文章作为结尾。下面是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篇文章观感:

《处理压迫感》:这篇文章让我对压迫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也让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往好的方向去想。作者提到说,这种压迫感是一种报警信号,我们之所以感到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有成千上万条信息整天在耳边嗡嗡作响,而是因为那巨大的信息量本身。极简主义教我们要去培养自己的爱好,专注的做重要的事情,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嫉妒是一种无用情绪》作者提到要停止嫉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停止思考他人的意图,我们会嫉妒,往往是因为认为某人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事实上他并没有那个意思,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意图,所以思考那些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篇7:《极简主义》读后感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家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述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成功的项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开心:你要明确的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将会得到些什么。很显然,要造就开心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他们,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列个名单,然后把他们的获利条件写下来,分析一下现有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股东的获利条件。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国公司对年轻中层干部的年终考核目标标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经营管理质量,并减少了上级对其工作审核和复审的必要。”

这个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这个标准的具体含义。以这个标准去考核干部,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考核人认为自己即使遵循正确的方向去行动从而完成任务或项目也没多大用处。年底时,他的上司根本不会以正确的工作目标标准进行考核。按照上述标准考核时,员工获得满分的机会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为这种考核标准可以有无数种解释方法。

篇8:极简主义与彼得·沃克

极简主义是一种现代艺术流派, 产生于美国的20世纪60年代, 在当时, 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 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 这种社会的急剧变化相应的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化, 人们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 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 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 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这其中就包括极简主义。

2 极简主义的特点

极简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 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 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极简主义艺术作品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 构成手段简约, 具有明确的统一完整性, 追求无表情无特色, 但对观众的影响和冲击力却十分迅速和直接。

2.1 简化和抛弃

雕塑家罗伯特·莫里斯认为:“形象简洁不必然等于体验的简单化, 单一独特的形式没有简化联系, 而是建立了秩序。”评论家李帕德曾用抛弃而不是简化, 认为抛弃没有磨损消耗的意思, 能够突显祛除过度和累赘保有本质的强化过程。

2.2 非表现和非参照

在极简主义艺术中, 所追求的不仅是抽象而且是绝对, 作品摆脱与外界的联系, 不表现或反映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不参照也不意指任何属于自然和历史的内容或形象, 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

2.3 构成原则

极简主义推崇非关联构图, 只强调整体, 取消一切分散注意力的细节。在极简主义的非关联构图中, 构成元素之于整体是从属的, 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取消。

2.4 材料

极简主义艺术家多选用非天然或工业材料, 比如不锈钢、电镀铝、玻璃。他们认为, 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一直被人们认作艺术材料的, 像木头、石材和青铜, 都在暗示人的存在。尽管它们已被艺术家加工成各种形式的作品, 木纹和大理石纹这些自然的痕迹, 标志着材料有其内在的生命。

2.5 基座的消失

古典雕塑多立在基座上, 极简主义的雕塑则直接置于地板或悬挂在墙壁上。基座的基本功能是支撑作品, 使作品与观者保持距离, 力求优雅, 因此将作品从任何可能处身的环境中脱离开来。

2.6 艺术的价值

极简主义艺术品德意义存在于作品之外, 作品本身提供的不过是一种契机。观者原有的思想、情感、知识储备乃至欣赏时的心理状态, 都在起最终作用。观众被授予作品意义的解释权。极简主义作品整体十分注重作品的形式美, 理论与创作涉及知觉、心理和语言等许多领域, 但极简主义艺术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观者探寻作品背后的故事。

3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3.1 非表现和非参照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追求的不仅是抽象, 而且是绝对作品, 摆脱与外界的联系, 不表现或反映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不参照也不意指任何属于自然的内容或形象, 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 强调观者所见即为作品的真实存在。

3.2 自然植物与规则式的对比

规则形式的简洁在景观设计中与自然植物的形态形成对比, 产生纯净的美感和张力, 并与建筑的体量形式呼应协调,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这是现代艺术与极简主义的精华所在。

3.3 现代材料的运用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得心应手, 通过这些在建筑、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质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代感的认同, 金属、反光玻璃、混凝土、钢架、油漆甚至橡胶轮胎, 当然还有传统材质的新魅力, 通常所用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中, 岩石、卵石、砂砾、木板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 边缘整齐, 体现工业时代的特征。

3.4 理性和神秘感的交织

一些极简主义的景观作品共同展示了关于“复杂”的现代想象力和意图, 有的则表达了最本质的原动力相关的问题, 以此探索自然的神秘和不可言传的暗示。有许多极简主义景观作品是显示出人类与更大环境交流的本能渴望, 发出对天地神秘关联的意识和探寻的信号, 暗示着超自然的力量。

3.5 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

与自然的贴近应该说是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相比的独到之处, 利用四季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的丰富景观, 使景观充满时间和参数的变量, 使简单设计充满趣味和魅力。

4 极简主义景观的代表者彼得·沃克

彼得·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 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 他也被人们认为是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不管是谁, 当看到他的作品时, 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

5 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沃克的作品注重人与环境的交流, 人类与地球、与宇宙神秘事物的联系, 强调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 如水声、风声、岩石的沉重和稳定、飘渺神秘的雾以及令人难以捉摸的光。他对景观艺术的探索, 达到了当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新的高度。

5.1 结构的复杂性及秩序性

伯纳特公园:该设计以三个水平几何层来构思, 最高层由一个正交和45°斜交的道路网来组成, 并且在绿色草坪部分投下阴影;第二层为绿色草坪层, 位于道路网层之下;第三层, 也就是意义最深的一层水池层是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并列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与道路层及草坪层紧密相连, 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

5.2 空间上的暗示与场地效应

沃克的作品一般没有空间上的明确划分, 而是表现为一种“领域感”, 这种领域感的形成有时是靠改变铺地的材料与颜色, 有时是使用植物, 有时是使用设施。

5.3 象征与隐喻

沃克的许多作品常让人感觉到有难以言传的意味, 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常含有隐喻与象征。日本幕张IBM公司大楼庭园的形式就是早期计算机穿孔卡的隐喻, 它的寓意是对技术和自然的无限可能性进行整理归纳。庭园中各种色泽和明暗度不同的绿色象征着自然, 而那些井井有条的几何图形则令人联想起现代的条理化和平静的沉思默想。

5.4 神秘的气氛

沃克的作品有的展示了关于“复杂”的现代想象力和意图, 有的则表达了最本质的原动力相关的问题, 以此探索自然的神秘和不可言传的暗示, 显示出人类与更大环境交流的本能渴望, 发出对天地神秘关联的意识和探寻的信号, 暗示着超自然的力量。

6 结语

极简主义景观显然是继承发扬传统的一个优秀范例, 它在古典精粹和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交叉点, 东、西文化兼收并蓄, 扬长避短, 实现了碰撞后的融合和传统基础上的现代超越。继承发扬一种传统, 并不应该是纯粹的对既往风格的延续, 也不是传统符号的卖弄, 更不会是对过去的拷贝, 而应该立足当代, 回顾传统, 放眼未来, 深层挖掘, 寻找当时当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或许, 对极简主义景观的一番追根溯源可以给我们带来些许的思考和启示。因此, 我们必须借鉴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日后的设计工作带来更加切实可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林箐.欧美现代园林概述[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1997.

篇9:《极简宇宙史》读后感

寰宇浩瀚无极,仰观无垠漫天星宿心旷神怡,曾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歌,是人类追问着思索着对宇宙与人生感悟的未知迷惘,无关文理,仅仅是一种对星空无尽魅力的不可名状的向往,于是乎我选择了这本《极简宇宙史》。

作者在一开头便写了“在这整本书中将只出现一个方程式:E=me2,我将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读者,而你将会开启一个行程,去探访我们今天的科学所认识的宇宙,那个旅程开始于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世界的另外一边。”作者用质朴却精彩的比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用极简叙述的方式,使宏观的宇宙产生画面感,跃然纸上;使一些原理通俗易懂,极具代入感;使读者在纷扰的生活中,不忘抬头仰望那星空……

一. 题外话:读《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有感

原初之时古人以为鸟知天时“日出兴鸣与林,日没则归栖于巢”,“西”乃“栖”,借指西方,恰取意于日西而下则鸟归栖于巢,日西而鸟西,故以为东西之西,这种动物本能意识的惯性发展恰恰构成了人类认知体系的基础。

于文献中有《诗经 鄘风》中的“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的以表辨向,亦有《淮南子》圭表定向示意图,还有《尚书 尧典》观象授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头,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琳琅满目,浩如烟海,不计其数。

传统的观象授时,于小农社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乃至国运根基至关重要,而重点观测恒星南中天,因此坐北朝南便渐渐成帝王家用事的习惯方/ 6

向,且应合北斗天帝所在方位。《说文 北部》:北,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传统以万数之始“一”,十二支之始“子”与五行之始“水”配伍北方。

《天问》有云“登立为帝,熟道尚之”当古代天文学与古典哲学相结合,朴素宇宙观应运而生。《礼记 礼运》中“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文子 九守》引老子言:天地未形,窈窈冥冥。不得不提《道德经》二十二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何为恍惚?其十四章解释道“其上不皎,其不下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我曾浏览过冯时先生《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并深感拜服,星汉灿烂,寰宇浩渺,与君共勉。

二. 宇宙之大,人类之小,更显人生可贵

人类从何而来?因何而生?因何而在?卢梭说过“人需要意义才能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本能地活着”,宇宙尺度中一切以光年,亿年为单位,其宏大使得人类生命变得更加可贵,也因此我们一生中充满着意义。

电影《星际穿越》感人至深,导演将爱作为五维,期望着人类有充分的信仰去坚信“爱是唯一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事物”,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是渺小的,而人类从不是渺小的"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6

—哈姆雷特)漫长的人类史诗中,无数大能前仆后继探寻宇宙的真谛,以此不辜负在这个宇宙里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生命

三. 你就是你宇宙的中心

从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论,到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中心的理解仿佛呈现自己-非己-自己的一个过程,是否我们又回到了原点?现代天文学通过逻辑猜想得出光最多只有138亿年的时间向前传播,推导出了宇宙年龄为138亿年以及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465亿光年,然而宇宙其实是在不断膨胀的,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中两个静止物体将彼此远离,所以物体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大。

尽管这两个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背离对方运动,但是宇宙并非是膨胀到空间中,而是空间本身的膨胀,并且膨胀发生于空间中的任何地方,因此从空间维度上探讨宇宙的中心难以得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答案。

根据定义,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就是你,因为这只是你观测的一个量度,可观测宇宙的中心恰好就在你所观测的地方。虽然这样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客观上使人啼笑皆非,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宇宙,无数的鸡汤无一不是告诉我们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世界那是极好的,是的,其实你就是你宇宙的中心。

四. 时光倒流与因果律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三维世界,因为有了时间,才有了纵向的深度。人与宇宙间的小大之辩,更多在于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日月/ 6

轮转,流成斗转星移岁月,铸就万物洪荒。

时间是公平的,它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智,让每一个生命得以平行前行,多少人曾懊悔“要是时间能够重来那该有多好”,有相对论、平行宇宙理论、世界线收束理论、黑洞理论,科学家前仆后继地探寻着突破时空的奥秘,倘若时空倒流,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广义相对论中,时空是具有相对性的。引力的改变会影响观测者对时间的感知。以人类的纬度而言,时光不会倒流,只会加速与减慢。其实,假设时光可以倒流,对人类而言,也并无好坏之分。有人期望通过时间倒流可以回到过去,以弥补或者纠正曾经的错误。但事实上,就算真的通过改变维度,让人类能在时间维上独立行走,因果律的存在也会成为人类改变过去的最大障碍。爱因斯坦曾提过一个悖论,一个人想回到他出生前杀死他的父亲,但在时间维度上这个人已经存在了。若他成功在他出生前杀死他的父亲,他就不会出生。也就不会有他穿越时空回去杀死他的父亲,那他的父亲就不会死,他就会出生。以上的假设说明,要么是他无法穿越时空,要么是他穿越回去之后,他做的事情并没有改变过去,反而是成了过去的一部分有机体,“促成”了过去的推进。

所以,在因果律的干预下,就算人类能让时光倒流,于人类而言也并无好坏之分,它只作为一个现象一种事实而存在。

五.小结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过《三体》,于是我便想结合着来发表感想,“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三体呈现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有/ 6

一串弱肉强食的星际阴谋,也有一丝希望闪现的善良人性。在与外星智慧博弈的过程中,人类竭尽全力避免失败,这一过程被设计得精彩绝伦又无比悲壮,仿佛战争的喧嚣早已埋葬在往事中。作者也面向未来发出了宇宙之问:在宇宙中,文明何去何从? 刘慈欣曾说:粒子虽小,却组成了我们。宇宙虽大,我们身在其中。宇宙间再复杂的事物,都是有简单的成分组成。绚丽的色彩来自那三色光,动听的音乐由简谐波叠加……再复杂都有其构成的方式,人类的科技发展,与对自然界的分解密不可分。

科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复杂事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其分解。数学上有因式分解的定律,即有理式可分解为有限个多项式的积。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复杂事件也可以拆分成若干个解决的步骤。如同再复杂的程序,其都是由有限的算法步骤组成。这些巧妙的算法为我们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所以,我认为,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都由简单的问题组成,我们要需要找到其适用的“算法”,并通过有限步骤将其解决。

宇宙年历12月30号,11点59分46秒,全部有记载的历史都发生在这最后的14秒里,你所听说过的所有史诗,国王、战役、迁徒、文明,战争与爱情,历史书上的一切,都发生在这历史的最后几秒。以宇宙的时间来看,人类太年轻了,目前仅有那么一点对宇宙的认知,还有太多太多未知的世界,人类的还没有能力发现,人类的认知水平是很有限的,所以作为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对宇宙保持谦卑。

然而,人类却学会了思考,Christophe Galfard说能在地球作为人是很/ 6

篇10:《极简工作法则》读后感

郭亚军

读完后这些法则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只是让你做更好的自己,从而达到你想要的、预期的目标。可以边读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环境和性质反思自己的过去,一方面对照作者的法则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概括的法则,形成新的适合自己的法则。

第一篇 言行如一。共计14个法则,从一开始就让我们做一个法则的践行人,要理清自己的思绪,在工作中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通过不懈的学习与努力,要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好日常工作、非常擅长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从容不迫、沉稳高效、势不可挡、一切尽在掌控。

第二篇 你永远再被评价。学会微笑、掌握完美握手-坚实有力、撒发自信与活力等共计9个法则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个人仪表、保持冷静、甚至书写工整方面让一个人更有型、更自信、更具格调、更优雅得体。比如说:在保持冷静中作者是这样说的:“一个冷静的职场人员总是轻松自如。遇到危机时,他不会奔跑呼号,而是镇定娴熟地采取安全措施善妥应对局面。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保持理智与沉着。正因为如此,在大家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就成为众人的依靠。公司不需要一个遇事就惊慌的员工,公司需要的品质是冷静、沉稳、镇定”。在书写工整法则中作者概括了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写给别人看的,就有很多讲究了”,其实也就提出从以下几点来注意:字迹清晰—确保每个人都能读懂,否则书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很失礼;整齐干净、形成风格、熟练沉稳、前后统一。在第二篇中个人读完后感觉也有一些小套路在里面,但是慢慢仔细想想那些都不是恶意的思想,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我准备读这本书的时候在看完目录后我就直接开始从第三篇制定计划共计11个法则开始读的,因为个人觉得这些可能更适合我,读完第三篇后才开始从第一篇阅读的。

第三篇 制定计划。“如果你不给自己设定目标,那么你很容易半途而废、随波逐流,就如同人生海洋里的泡沫,悲哀至极。”所以就要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要制定长期规划,想获得期望的最终职位,就要先确定大概的晋升阶段。然后列出在每一阶段,自己要通过哪些努力才能获得晋升。是通过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还是通过掌握新技能、提升领导力?关于短期规划,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当然,短期规划要和长期规划相结合,并要包含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这样才能使梦想照进现实。短期规划包括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和五年规划,这个法则相信很多人都在实施。

工作中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给自己一个定位,想一下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做到一个怎样的职业,想好了后,记得写下来,写在自己的心里,然后制定一个完整计划表,接下来要作为一个法则践行人的身份去约束自己,虽然过程漫长,有时也会感受到痛苦,但是坚持下去,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第三篇读完后个人觉得里面的有些警句虽然是常见的,但是这一次读完后给我的感觉和以往不同,如 “所有的计划都要包含可行的实施步骤,这样才能落到实处”、“抓住每一天”、“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每次危机的演化都是我们成长和改变的机会”、“试着将机会看成一个球,当他飞向你的时候,你只有一刹那的时间抓住它”、“如果不学习,你就不会进步;如果你不进步,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后面的第四到十二篇,主要从不说好话就闭嘴、保护自己、融入群体、先人一步、讲求策略、了解体质、应对竞争、权利法则、如果你意犹未尽几个方面主要阐述了:

首先作为一个法则践行人我们不可以炫耀,不要逢人就说你在做法则践行人,无论你在遵守怎样的一个法则,这个事情都不要逢人就说,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好了。

我们也要做到喜欢自己的工作,就算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不喜欢也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做下去了,去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把你的工作让给更需要的人吧,有很多的东西都要讲究是否适合,工作也一样。

为了做到自己想要的位置,要注意个人的形象,保持冷静,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情绪波动,也不要乱发脾气,语言、书写、微笑都要得体,就像是你在某个位置一样的适合。

要学会约束自己,在适合的场合微笑,最重要的是不要抱怨,就算你觉得你有很多怨言,但是抱怨只能让大家很反感,我跟你在一起也不是为了听你抱怨或者其他的,更多的时候大家听你抱怨也没有办法帮你找到解决方案的时候,你的抱怨也会让大家显得更加尴尬,就像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让人唯恐躲之不急。

更加不要背后八卦别人的坏话,因为你说的某一句话,也可能用另一种更加难听的方式出现在你八卦当事人的耳朵里,也会影响你们的关系,赞美对方真正让你佩服的地方,忽略对方的缺点,不要说脏话,女孩子更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礼貌待人,也要保持正能量,至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天无精打采的,这样的话对你的升职加薪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扣去你身上所有优点为你加的分。

做到以上这些的时候,我们个人的形象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去了解你自己公司文化,了解自己的所在的企业,了解你在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作,根据自己所在的企业、岗位,对症下药,思考一些更加对企业有帮助的问题,也许在某个不经意间,你的某一个领导就会赏识你,你要像你的领导一样思考,而不是你现在是一个小职员一样思考,多看书,多看有影响力的书,用你的行动,让你的单位有更好的发展,现在我们作为法则实践人,我们要做的是用长远的思想去发展自己,和自己在这个企业的位置,而不是紧紧局限于你现在工资。

我们不能停歇,用正人君子的方式,提升我们自己,从而提升我们的职位,就算我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也不能停歇,我们要去制定下一个目标,制定下一场人生计划,你唯一要做到的是,改正你身上的缺点,让它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你身上你的优点,就像你每天睡觉、吃饭一样经常,而不是装出来的,装出来的优点总是会被别人看到破绽,要做到真正的提升自己。

不要抱怨,只说有意义的话。就像《不抱怨的世界》中所说的:“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置之不理。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讲话时要做到只说有意义的话,比如真诚地赞美别人或是交流分享工作心得。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讲有意义的话,那就学会倾听吧。善于倾听的人,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信任。先人一步。这方面作者进行了现身说法,当年他还是一名小助理的时候,想升职为经理,便研究学习总经理们怎么与人交谈、怎么行动、怎么处理公司事务。先照着模仿,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此同时,他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学习管理知识、沟通技巧,还站在总经理的角度考虑公司问题,主动关心公司的事务,并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上。

融入群体,获取他人的支持。要融入群体,可以按照作者提出的第58、59条法则来做:了解并遵循企业文化,领会企业宗旨,使用企业语言。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包括写在明处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宗旨,等等,还包括人们做事的方式,你要做的就是适应和融入。

篇11:《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中世纪主要分为农民、贵族、国王、教皇,国王与教皇不断争夺权力,如果国王胆敢公开反对教皇,教皇开除国王的宗教籍,国王的统治合法性降低,贵族就有不听命国王的可能,教皇本身没有真正的统治权,所以最终教皇与国王没有哪一家可以独大。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新教开始独立,新教主张上帝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解读圣经,虽然同样信奉上帝,但是教皇、主教的地位高速降低,以英国为主开始真正宗教独立,此时浪漫主义开始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雏形。

不知道是宗教改革的原因,还是日心说的普世,宗教开始逐渐不再成为人们的核心,像希腊科学,以及很多古典的东西变成主流,文艺复兴兴起。

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直接打开了科学革命的魔盒,从此主流观开始从,古典是最好的到未来是最好的。

间接推动了人权主义,从而有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法国大革命(我的理解是,由于宗教的削弱,导致了王权的不稳定,所以推翻王权成为了合理的借口)

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过程,英国率先工业革命,带领欧洲成为世界的先驱。

篇12:以极简的手势向传统致意

为了触摸这一境界,每个画家都在努力寻觅绘画语汇的规律性,我也不例外。找出这“秩序”,并进一步将它简化、物化、直观化,以此进入与客观世界同构的笔墨主观世界。出于这种渴望,近年来我一再尝试有别于传统风格的意象山水。在一系列实验性作品中,具象的景物经过大胆甚至是粗率的删减、归纳、概括,在画面上呈现出几何化的骨骼结构,这无疑会让观者联想到西方抽象主义、极简主义的风格,但我希望“肉身”的背离和“西化”不要遮掩住作品骨子里地道纯粹的东方气韵。虽然,为了提纯画面的秩序感,我一再消解具象形,将笔墨关系极端简化、符号化。但作画方式依然保持着传统大写意的特征:用笔直接书写,力求一次完成,拒绝反复制作,希望画面简单明澈,渴望即兴性,期盼必然中的偶然效果……作品在结构上极为讲求黑白相生的虚实关系,更在局部细节保留着水晕墨渍、色墨渗化、破墨撞彩等典型的中国画肌理。此外,在画材的使用上,除了墨色,我固执地在皮纸上只使用两味传统颜料,赭石和花青,以这种赋色方式和古典浅绛山水达成某种意义上的一脉相承。

《藏地印象》组画,是这场实验中的实验。意象山水风格尝试之初,我试图抛弃对具体某一座山、某一带水的描绘,而是希望用象征性的语汇概括地描述出世间所有的山、所有的水,以一山一水,看尽千山万水。我以为,这种对象征性语汇的追求,来源于近千年的写意传统,非具象的图式背后,是脱略形骸之上的准确,这种准确绕过具体形貌,直指事物的本质,也更具哲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具象与抽象之间“分寸感”的失调一度令我感到棘手,一旦形象过度概括、过度抽离细节,会造成语汇的极端概念化,使其空洞无物。意识到自己可能迈入这一泥沼,我转回头试着描绘有明确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的风景,由此,藏地进入我的视野。在《藏地印象》组画里,藏区大地上的雪山和层云、藏式建筑的红墙和黑线、藏传佛教形象的异域姿态都被分解归纳,置入高远法的透视构架中,含蓄又洗练地铺陈出藏地的风貌气息。

篇13: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上一篇:造血征文下一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