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

2024-05-23

大学教学论(精选6篇)

篇1:大学教学论

1.()是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D教学

2.大学教学具有从正式的学校教育向()和学习社会化阶段过度的性质。C终身学习3.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它是由大学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所构成的()。A意义建构活动

4.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在()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C通识教育 5.()是大学教学的生命线。B专业化

6.()的主要功能是要促进不同学识领域的专家或不同职业的人士具有相互沟通与了解的心态。A通识教育

7.大学的责任就是将()和经验结合起来。B想象力

8.现代大学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是()的重要基础。B民主政治 9.()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D爱因斯坦

10.教学过程的实践离不开三个要素,不包括下列中的()。C教具 11.大学教学的主要社会价值之一是()。D大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1912年到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通过的“壬子•癸丑学制”及随后的修订,吸取了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特点。B德国

13.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大学的烙印。D德国 14.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A稷下学宫

15.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于1928年任清华大学代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思想,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B梅贻琦 16.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C教学工作

17.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D五经 18.建国之后,()大学传统在我国得到全面推行。B(前)苏联 19.研究和发展知识,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B德国

20.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D英国 21.()传统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框架。A中世纪大学 22.()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D(前)苏联 23.()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A《大学》

24.1825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B杰弗逊 25.1912年,()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A蔡元培

26.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学的先驱者()的努力下,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系统的阐扬,这为美国大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D佛兰斯纳 27.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学习()经验。D苏联

28.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C实践活动 29.美国大学教学的传统是()。D从象牙塔到服务站

30.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大学()的开端。B分科教学

31.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是在()中明确提出的。D《学记》 32.宋代,()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A书院 33.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主张“长善救失”,强调了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D《学记》

34.在我国历史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首创并实施了因材施教教学思想。C孔子 35.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首创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是()。A孔子

36.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D儒家 37.中世纪大学教学的传统是()。A自治与国际性

38.自治与国际性,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A中世纪 39.关于课程的本质,最早提出的一种观点是()。B课程即学科

40.从内容构成角度说,课程既包括课程表中列出的正式课程,也包括课程表中没有列出的()。D情境性因素

41.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显示在课程表上 42.经验课程的优点之一是()。A改变了千百年来将课程视为控制学生的工具 43.经验课程的优点之一是()。C真正实现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统一

44.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45.学习者必须服从于课程”所代表的课程本质观是()。C课程即学科 46.学科课程又叫()。A分科课程

47.下列哪个不是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D开放性

48.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为中心来编定课程的课程理论。C学科 49.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D哲学

50.在大学课程结构体系中,根据我国高校当前的教育实践,下列课程中属于公共基础课的有()。D军事训练 51.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所著的()。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52.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是()。D六艺 53.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指()。D教科书 54.在实践上,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一般是()。B执教该课程的教师 55.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是()。C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

56.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是()。D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57.对某一科的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这是教材排列方式的()。A直线式排列

58.关于大学的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教学过程应该依循知识的产生逻辑和形成逻辑

59.教学大纲的构成部分之一是()。B正文 60.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A课程设置 61.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涉及的问题之一是()。A教学观念问题 62.属于教学观念之一的是()。C知识观 63.下列不属于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是()。D师生情感问题 64.下列不属于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是()。A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问题 65.按照课堂讨论的性质,讨论法的类型之一是()。B辩论 66.不属于教学方法设计观的是()。D师生观

67.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D学术性讨论 68.根据讨论的组织形式,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C小组讨论

69.讲授法的优势之一是()。C信息量大 70.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之一是()。C学生特点

71.教学方法设计的整体转型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C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72.不属于教学方法设计观的是()。A教法设计的历史观 73.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的是()。C校长领导风格 74.在大学课堂运用讲授法,不需要注意的是()。D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75.关于大学课堂教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喜欢,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

76.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法,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个类型是()。C知识性讨论

77.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法,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个类型是()。B学术性讨论

7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C练习法 79.一位教师在讲授张若需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时,配合同名民乐合奏曲,配以适当的场景布置,并同时播放拍摄上乘的视频画面,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整体转型中的()。A由“单一方法”到“灵活组合”

80.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和核心是()。A问题准备 81.运用好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B问题准备 82.在教学方法设计中,人文学科多采用()。C讲授法 83.最基本、最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是()。B讲授法

84.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个别教学制”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是()B凯勒 85.班级授课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 86.班级授课的基本特点之一是()。B以课为单位来安排各科教学 87.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之一是()。B可使学生的学习循环渐进、系统完整 8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之一是()。D有利于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89.采用大班上课、分组讨论和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的是()。B小队教学 90.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新的转型不包括()。C个别教学制

91.大学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管理,传统的班级概念就必须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B需要向导师意义下的“导师班”转变

92.网络平台辅助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其模式之一是()。A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式讲解模式

93.网络平台辅助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其模式之一是()。B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94.网络平台辅助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其模式之一是()。D基于网络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95.下列关于中美大学课堂的比较中,错误的说法是()。C中国教师对学生课前有全面的了解,而美国教师课前对学生几乎不了解

96.一般情况下,小队教学不会出现以下哪种实施过程()。B教师与学生签订”公约” 97.最有利于培养人才的个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选科制 98.最早将专题研讨班引入大学教学中的人是()。C格斯纳 99.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教育学家()。B夸美纽克

100.地理位置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所组建的小范围网是()。C局域网

101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缺陷的是(成本低廉)。

102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这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

103(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它,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104案例教学的局限之一是(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

105案例教学的局限之一是(案例教学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06案例教学中的师生是()的关系。

A.对话

B.合作

C.平等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

107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108案例教学最早运用在(法学和医学)等教育领域。

109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是什么所选编的案例能否达到这一目的,这体现了(针对性)原则。

110下列不属于案例呈现方法的是(讨论法)。

A.文字描述法

B.录音录像展示法

C.真实情境表演法

D.正确答案: D

111(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112下列哪一个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灵活的启发性)。113下列哪一个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鲜明的针对性)。

114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15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填鸭式)。116在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的特征是(讨论式)。

117从教学结果上看,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二手”)的。118从教学结果上看,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经过反思自己得出的,这个认识是(“一手”)的。

119我国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性教学。

120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环境,体验人物心态,体验事物发展过程等,这是研究性教学中的(活动体验法)。

121研究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观念陈旧)。

122(全外型)即学校采用外文教材,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授课,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沉浸型双语教学。

123(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坚持学生可接受性原则,适时穿插使用英语。

124下列不属于双语教学类型的是(中间型)。

A.全外型

B.半外型

C.D.混合型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双语教学

1999年,教育部批准了清华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126多媒体网络教学产生的大体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

127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CAI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128下列不属于网络教学基本特点的是(教学无纸化)。

A.互动多元化

B.C.教学虚拟化

D.教学非线性正确答案: B

129相比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具有的优势之一是(易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30相比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具有的优势之一是(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开化、公正化)。131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大体包括五大类型的实践教学,其中之一是(研究性实践教学)。

132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大体包括五大类型的实践教学,其中之一是(创新性实践教学)。

133大学实践教学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134对不同学生提供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培养平台,这反映了什么原则(个性化原则)。

135关于大学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

136关于实践教学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践教学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没有关系)。

A.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B.C.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D.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正确答案: B

137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是(见习)。

A.科研训练

B.探索性实验

C.D.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正确答案: C

138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特点是(操作性)。

139与理论学习关联较密切,活动的时空开放性相对较小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

140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之一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滞后、脱离实践)。

A.B.学生参加实验不积极主动,参加人数少

C.实验设备、器材不足,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D.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落后,需要更新换代正确答案: A

141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之一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隐性资源浪费大)。142大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四个,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相关学科的教科书)。

A.实验指导教师

B.学生

C.实验教学任务

D.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实验教学 143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实验教学管理更灵活)。

A.实验设备更加先进

B.实验教学经费更充足

C.D.实验指导教师学历要求更高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144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实验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145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是以什么为主线构建(实验能力培养目标)。

146根据实验教学的功能作用,实验教学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下列不属于这五种的是(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A.观察性实验教学

B.C.学习操作性实验教学

D.独立操作性实验教学正确答案: B

147根据实验教学的功能作用,实验教学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下列不属于这五种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选的实验)。

A.研究性实验教学

B.设计性实验教学

C.观察性实验教学

D.正确答案: D

148根据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实验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下列不属于这三种的是(研究性实验教学)。

A.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B.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

C.D.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选的实验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149理想实验法是一种由特殊向一般的推理方法,它是由(伽利略)开创的。150实验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151下列不属于实验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的是(高原期阶段)。

A.自动化阶段

B.认知阶段

C.联结阶段

D.152下列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问题解决能力的解释最科学的是(后者更多依赖认知水平)。153下列哪一个不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趋势(实验课程设置更依赖理论课程)。

A.实验课程体系更独立

B.C.实验教学方法更科学

D.实验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正确答案: B

154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并完成实验的过程是(设计性实验教学)。

155在观察性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讲解者)。

156总的来说,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之一是(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

157当前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健全)。158当前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实习实训管理松散)。

15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

A.先进性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D.适用性原则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实习实训 160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训有效运行机制的关键是(加强实习实训管理)。161下列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误区描述不正确的是(重文轻理)。

A.重内轻外

B.重量轻质

C.重硬轻软

D.162由于考研导致了王军同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安排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163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C: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164大学生的就业与考研将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形成冲突,影响最大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教学)。

165当前,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就业压力与考研冲击)。

166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毕业)。167关于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的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允许学生自选课题)。

A.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或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B.选题可从生产实习或学年论文中发现问题

C.D.选题可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正确答案: C 168下列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描述不正确的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A.具有教学活动的属性

B.具有社会活动的属性

C.是联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

D.正确答案:D

169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不占主要地位的是(陈述性知识)。

170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是(提高学生整体能力)。171上海复旦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是(以育人为中心)。172创业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起时间上的关系是(科技创新活动早)。

17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申报和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和课题)。

A.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B.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

C.D.组织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正确答案: C 17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175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学生科技成果、创业计划长期研究的多,突击的少)。

A.参加人数不不够普遍

B.学生从事创新和创业活动粗枝大叶的多,高水平的少

C.学生参与热情高,坚持下去的少

D.正确答案: D 176下列各项不属于创业教育内容的是(创业安全教育)。

A.创业意识教育

B.创业知识教育

C.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D.正确答案: D 177下列各项不属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特征的是(活动过程的指导性)。

A.活动内容的层次性

B.C.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D.活动范围的宽广性正确答案: B 178下列哪一种活动属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种科技竞赛活动)。179不属于大学教学评价的现实意义的有(C)。

A.大学教学评价通过对大学教学规律的重新阐释,从理性认识上对大学教学进行引领与反思

B.大学教学评价通过系统的监控和调整手段,从大学外部和内部实施对大学教学的质量保障

C.是针对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学术环境等许多因素的综合评价

D.大学教学评价从思想上和体制上促进大学改革的加快进行正确答案: C 180不属于可行性原则所具备的条件是(评价小组)。

A.现实的主观条件

B.C.现实的客观条件

D.时机正确答案: B

181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其中之一是(评价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效应)。

182从评价主体来看,大学教学评价可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校自我评价)。183贯彻教育性原则应做到()。

A.就应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

B.就应把评价与指导很好地结合起来

C.就要在评价过程中正确对待客观条件

D.以上全对正确答案: D 184下列不属于大学教学评价准备阶段的是(获取评价信息)。

A.建立评价工作机构

B.C.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D.制订评价方案正确答案: B 185大学教学评价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基于普通教学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1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性质上来讲,鉴定性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

B.大学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就是实现评价的量化

C.从性质上来讲,水平性评价属于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

D.教育评价的可行性原则,应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之间的可比性正确答案: CB(这里有点奇怪,单选李有个多选,不知道有没有错误)知识点: 教学评价 187在过程评价的中未提到的是()。不属于过程评价的内容的是()。

C.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

188办学主体和教学主体在大学教学评价中所开展的(自我评价)不仅是各种后续评价活动的基础,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整个评价活动的最终结果。

189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案的推出,都是评价主体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等来设计和制定的,都会影响大学的教学实践,引导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190贯彻科学性原则,必须反对教学评价中的(形式主义)。

191关于学生学业评定,确切的说法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92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不少的优点,但不包括()。

A.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B.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成绩名次

C.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D.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正确答案: B 193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收集评价信息资料的过程,其信息收集方法不包括(学生自评信息)。

194学生学业评论的功能之一是(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195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阶段,有几个项工作要做,不包括(调查教师情绪)。196下列关系到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是(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197下列哪个阶段是整个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阶段)。198下列哪种评价对教师教学评价应最具影响力(学生评价)。

199下列评价类型中,不属于教师教学评价类型的是(学生家长评价)。200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带有实质性和关键性的工作是(设计评价方案)。201下列不属于教师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分析与处理阶段主要任务的是(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公布)。

A.形成综合判断

B.分析诊断

C.D.向有关方面反馈评价信息正确答案: C 20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03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204.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1.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B.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C.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D.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AC 2.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

A.太学B.国子监C.唐宋时期的书院D.鸿都门学 正确答案: ABD 3.我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表现在()。

A.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B.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C.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玄学思辩D.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 正确答案: ABD 4.下列哪些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A.学校建筑B.校园文化C.学风D.班风 正确答案: ABCD 5.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

A.逻辑性B.开放性C.系统性D.简约性 正确答案: ACD 6.必修课程主要包括()。

A.核心课程B.专业基础课程C.专业课程D.基础课程 正确答案: BCD 7.隐性课程主要是指()。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正确答案: ACD 8.为正确理解课程的概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课程即学科B.课程即经验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教材 正确答案: ABC 9.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A.课程设置B.课程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正确答案: ABCD 10.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主要有()。A.逻辑式B.直线式C.螺旋式D.心理式 正确答案: BC 1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 正确答案: ABC 12.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A.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B.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C.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D.考虑知识的逻辑性 正确答案: ABCD 13.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

A.问题准备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C.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D.教师要适度解决总结学生的各种解答 正确答案: ABD 14.运用练习法的一般要求是()。A.提高练习的自觉性B.精选练习材料C.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D.了解练习的效果 正确答案: ABCD 15.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法根据讨论的性质可分为()。A.互补性讨论B.辩论C.比赛性讨论D.学术性讨论 正确答案: ABC 16.教学观念主要包括()。

A.方法观B.师生观C.教学观D.知识观 正确答案: BCD 17.讲授法的缺陷主要有()。

A.不利于因材施教B.容易异化为注入式C.难以实现教学互动D.成本高、效率低 正确答案: ABC 18.讲授法的优势主要有()。

A.可控性强B.有利于因材施教C.成本低、效率高D.信息量大 正确答案: ACD 19.教学方法设计的整体转型主要是指()。

A.由“单一方法”到“灵活组合”B.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D.由“独白布道”到“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 ACD 20.在课堂讨论法中,讨论的环节主要包括()。

A.讨论前的准备B.讨论的组织与引导C.讨论的总结与评定D.提出新问题 正确答案: ABC 21.根据技能的类型,练习可分为()。

A.心智技能练习B.书面练习C.动作技能练习D.独立性练习正确答案: AC 22.随着信息技术和时代精神的发展,大学课堂教学形式面临新的转型,呈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样态,这些新的模式和样态主要有()。

A.小班化教学B.班级概念重建C.网络辅助教学D.网络远程教学 正确答案: ABCD 23.传统的班主任意义下具有行政意义的班级需要转变,主要体现在()。

A.需要向具体到某个任课教师的“课程班”概念转变B.需要向导师意义下的“导师班”转变C.扩展班级概念的外延D.学科课程主导下的班级 正确答案: ABC 24.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痼疾主要体现在()。

A.不能根据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发展需要而因材施教B.教师教育思想落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C.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难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且畅通的沟通,难以开展探究与讨论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活动。正确答案: AD 25.当今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高科技特征,下列属于这种特征的是()。A.多媒体化B.智能化C.小容量D.网络化 正确答案: ABD 26.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A.生动的情境性B.高度的拟真性C.高度的开放性D.鲜明的针对性 正确答案: ABCD 27.研究性教学在国外也被称为()。

A.过程研究B.活动研究C.主题研究D.项目课程 正确答案: CD 28.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B.缺乏双语教学师资C.缺乏多媒体设备D.缺乏配套教材 正确答案: ABD 29.解决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有()。

A.加强双语师资建设B.加强管理C.加强双语教材建设D.完善评价体系 正确答案: ACD 30.大学实践教学的意义有()。

A.可使大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B.提高学生考研成绩C.锻炼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D.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正确答案: ACD 31.实践教学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有()。

A.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B.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C.提高大学的考研率D.有利于大学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正确答案: ABD 32.依据实验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类型()。

A.观察性实验教学B.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C.独立操作性实验教学D.学生自选实验 正确答案: AC 33.大学实验教学过程要素有()。

A.学生B.实验教学物质条件C.实验教学计划D.实验指导教师 正确答案: ABD 34.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主要包括()。

A.对操作动作信息的反馈B.对操作程序信息的反馈C.对操作速度的反馈D.对操作难度的反馈 正确答案: AB 35.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创造性的因素可以为()。

A.提出不同前人的见解或独特的意见B.从新的视角对老问题重新阐释 C.运用新的方法对老问题重新研究D.在另一种条件下研究而获得新结果 正确答案: ABCD 36.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课题,可以来自()。

A.同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B.生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C.学年论文中未研究透的问题D.学生自选课题 正确答案: ABCD 37.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帮助学生提出论文观点和主要框架B.介绍必读的参考资料C.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或写作计划D.经常检查进度并及时予以帮助 正确答案: BCD 38.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A.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B.部分学生研究态度不够认真C.受到就业与考研的冲击D.教师指导和学校管理不力 正确答案: BCD 39.据组织和开展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可划分为()。

A.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计划外活动B.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计划内活动C.学生个体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D.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教学计划外活动 正确答案: BCD 40.对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A.创业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部分B.科技创新活动是创业活动的一部分 C.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D.引导科技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向 正确答案: CD 41.属于大学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鉴定功能B.诊断功能C.选拔功能D.自省功能 正确答案: ABCD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贯彻教育性原则,无需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B.贯彻科学性原则,就应使教学评价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C.贯彻科学性原则,还应必须坚决反对教学评价中的形式主义D.大学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就是实现评价的量化 正确答案: BC 43.教师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是()。

A.强调教师评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B.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C.实施教师之间的教师评价D.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正确答案: ABCD 44.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A.反馈功能B.鉴别功能C.强化功能D.选拔功能 正确答案: ABC 45.大学生的阅读可分为专业性阅读和非专业性阅读,其中专业性阅读包括()三种类型。A.消化性阅读B.独立性阅读C.修养性阅读D.研究性阅读 正确答案: ABD 46.大学生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辩证思维逐渐成熟,()等趋向稳定,独立学习风格初步形成。

A.独立性B.自主性C.自信心D.创新性 正确答案: ABC 47.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高等学校都普遍要求学生参加广泛的()。A.社会实践B.经典阅读C.调查研究D.实习考察 正确答案: ACD 48.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

A.广泛的兴趣B.开放的意识C.进取的精神D.健全的人格 正确答案: BCD 49.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系()的桥梁。

A.知识与社会B.学术与思想C.国家与社会D.学习与生活 正确答案: ABD 50.有关现代大学教学的论述,正确的有()。

A.增加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B.鼓励学生主动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C.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D.强调学生是教学情景中学习的真正主体。正确答案: ABCD 51.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养成现代人格特征,现代大学推行教的学改革措施有()。的教学

A.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B.实施弹性学习制度C.增加课堂讲授的学时数 D.推行导师制 正确答案: ABD 52.大学教学通过对()的辐射、指导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A.班级文化B.校园文化C.社团活动D.论文式作业 正确答案: ABC 53.大学生社团具有()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A.自我服务B.自我教育C.自我管理D.自我发展 正确答案: ABCD 54.大学教学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

A.文化传播与创新价值B.经济增长价值C.保护环境价值D.社会和谐价值 正确答案: ABD 55.有关中国古代官学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东汉末年出现了鸿都门学B.南朝建立分馆授业制度C.唐宋明开设专科学校D.书院是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ABC 56.“课程即经验”思想的一般特点是()。A.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B.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 C.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D.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 ABC 57.大学课程的主要类型有()。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 正确答案: ABCD 58.经验课程的总体特征是()。

A.以学生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B.课程目标来自于学生的经验已经经验生成的需要 C.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 D.学生自身经验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ABCD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修课程完全由学校决定 B.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C.选修课程完全是由学生任意自由选择 D.专业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教学和训练 正确答案: ABD 60.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

A.课程性质与类型B.学时或学分分配C.教学方法与时间 D.实践环节安排 正确答案: ABCD 61.编写立体化教材的基本要求是()。A.在学术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

B.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和现实需要的针对性 C.不仅有主教材,还要有辅助教材

D.不仅有纸质教材,还要有多媒体教材 正确答案: ABCD 62.下列属于教学手段发展趋势的是()。A.多媒体化B.个性化C.微型化D.智能化 正确答案: ACD 63.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是()。

A.学术性B.集成性C.易扩展性D.智能性 正确答案: BCD 64.下列属于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是()。A.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式讲解模式 B.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C.基于网络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D.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 ABC 65.关于凯勒制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提出的 B.这种教学首先以引导式的讲课来激起学习动机 C.基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D.最早由夸美纽斯系统论述 正确答案: AB 66.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的是()。

A.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教学的节奏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C.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 D.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 正确答案: AC 67.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的是()。

A.不利于因材施教B.容易异化为注入式C.不利于使用教材D.教师备课费时过长 正确答案: AB 68.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整体转型的是()。

A.由“权威灌输”到“质疑理解”B.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由“活动中心”到“经验中心”D.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正确答案: AD 69.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

A.问题准备B.问题要由教师提出C.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偿试解决 D.教师要适度总结学生的各种解答 正确答案: ACD 70.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学校周边环境B.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C.教师自身素养和经验 D.教师的性别 正确答案: BC 71.下列不属于教学观念的选项是()。A.师生观 B.道德观 C.教学观 D.价值观 正确答案: BD 72.案例教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案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B.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

C.案例教学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D.有些课程没有案例 正确答案: ABC 73.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

A.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和开拓进取的有效模式 B.是学生不断汲取营养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模式 C.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D.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 ABC 74.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A.教学目的不同 B.教学方式不同

C.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 D.教学的结果不同 正确答案: ABCD 75.一般来说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

A.简单渗透层次B.整合层次C.双语思维层次D.熟练运用层次 正确答案: ABC 76.下列高校中属于我国首批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的有(A.清华大学B.湖南大学C.浙江大学D.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 ABC 77.沉浸式双语教学又分为哪两种类型?()。A.完全沉浸式双语教学 B.半沉浸式双语教学 C.部分沉浸式双语教学 D.开始沉浸式双语教学 正确答案: AC 78.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反馈阶段

。)正确答案: ABC 79.下列主要侧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是()。

A.观察性实验B.学习操作性实验C.独立操作性实验D.设计性实验 正确答案: ABC 80.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高校存在的误区是()。A.重内轻外B.重量轻质C.重硬轻软D.重文轻理 正确答案: ABC 81.为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运行机制,其基础是()。A.规范化的实习实训机构建设 B.规范化的实习实训队伍建设 C.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D.加强实习实训管理 正确答案: AB 82.下列属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的是()。A.深入社区服务 B.参加文化下乡活动 C.深入边远山区支教 D.参加环保宣传 正确答案: ABCD 83.下列关于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团委领导B.党委领导C.学校管理D.自我管理 正确答案: ABC 84.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为侧重点的创业模式特点是 A.把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B.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

C.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标的

D.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 正确答案: ABC 85.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模式特点是()。

A.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目标 B.建立大学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 C.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D.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 正确答案: ABCD 86.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创业模式是()。A.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模式

B.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创业模式 C.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模式 D.上海复旦大学创业模式 正确答案: ABC 87.下列关于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B.两者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发展 C.引导科技创业是创业教育的方向 D.两者互不相干 正确答案: ABC 88.大学教学评价既具有鉴定功能和诊断功能,还具有()。A.监督功能 B.导向功能 C.中介功能 D.自省功能 正确答案: ABCD 89.大学教学评价既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还要坚持()原则。A.多听汇报 B.速战速决 C.科学性 D.可行性 正确答案: CD 90.从评价主体看,大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政府评价、()。A.高校自我评价 B.社会评价 C.学生自我评价 D.教师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 AD 91.从评价性质看,大学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A.目的评价B.鉴定性评价C.水平性评价D.社会性评价 正确答案: BC 92.我国大学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以及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效果。

A.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效益 B.学校领导组织办学和组织教学的效能 C.学校办学条件和设备的效用 D.学校教学运行机制的效率 正确答案: ABCD 93.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A.有助于把握学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略 B.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C.有助于使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D.有助于惩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 正确答案: ABC 94.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定位性评价和()。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差异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ABD 95.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就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的评价。

A.水平B.、原则C.、技能D.、能力 正确答案: ACD 96.对于以测验为手段的评价,还要建立双向细目表。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有两个维度:()。

A.目标维度B.内容维度C.活动维度D.动机维度 正确答案: AB 97.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既包括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教师教学考察、鉴别功能,还包括()。

A.教师教学强化功能 B.教师教学发展功能 C.教师晋升功能 D.学生管理功能 正确答案: AB 98.教师教学评价应坚持()。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B.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原则 C.公平性与公开性相结合原则

D.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正确答案: ABCD 99.大学新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A.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 B.规范观点的引入;

C.对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D.关注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学习监控。正确答案: ABCD 100.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包括:()。

A.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B.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C.加强实践性教学;

D.利用高新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正确答案: ABCD

篇2:大学教学论

一、选择或判断题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3)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4)大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交往的学术性。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1571-1635),他确立了由易到难的“自然教学法”,要求把国语作为教学工具。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他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这门学科的开山之作。

2.约翰·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著的《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统觉是他的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第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第三,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1916年发表了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4.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提出了四条新教学原理: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杰罗姆·布鲁纳(1915-),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他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5.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地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大学教学评估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之一。

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针对人的现代化提出12个现代人的特征: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

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注重现在与未来,作和承受结果。他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信心,办事讲求效率;在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人造的工具”。他认为“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制订长期计划;注重知识,形成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与意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的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教见时,注意对事实的考察,尽可能去获得知识,探索求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知领域;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有愿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意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乐核”。

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来。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了解生产及过程。

民主精神联系起来,既看到了民主社会对于促进大学教大学教学的现代发展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大学的民主精神的保障作用,也看到了大学教学通过对青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年一代民主价值的培育而产生的对民主社会建设的持续内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推动作用。的科学与文化发展,同时使其受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熏11.永恒主义又称为古典主义、新经院主义、古典陶,养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志向。(2)大学教学通人文主义、古典文科主义等,其教育思想以古典实在论过对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为基础,因宣传持久不变的文化传统、人性、真善美等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构建成联系知识与社会、教育理念的永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

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桥梁。(3)大学教学通过对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主义指导和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大学教学论的社会价值:(1)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播、能处于次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判了文化创新价值(2)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价值(3)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中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内容上,永恒主义主张通识6.

(一)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基教育。

特尔”一种类似于今天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

(二)英国12.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大学教学论: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

(三)德国大学教学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

(四)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地思考;牙塔到服务站

(五)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遍性门人才”。的价值。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13.“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出了自己的大学观。他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14.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学自由”。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

界大学的中心。

15.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7.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公元前124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治·凯利等。人本年,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汉代的太学和其后历代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到了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的潜能。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特身与政治教育。

定的心理气氛因素。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持的宝贵经验。

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8.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16.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且注意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私淑艾者。”

负责。”其中的道理,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斯密特德对学生9.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所说的:“你们就是大学!”

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17.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分离,确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劳伦斯·科恩定了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的综合性,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伯格等。建构主义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会、各科高教授会的方针,形成所谓的“教授治校”的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制度。

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10.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其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力。他提出“存在即18.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被经验”的命题,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

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

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19.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其1859年出版的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的。

课程即学科,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并按照学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第一,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第二,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第三,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第四,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课程即经验,是在对前一种观点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将课程看作知识,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即过分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而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这种课程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第二,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第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课程即活动,这是一种比“课程即经验”更加新颖的观点。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特点是:第一,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第二,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第三,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第四,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0.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一词。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21.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其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22.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23.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专业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选修教育课程实行完全的自由选修,既没有选择领域的限制,也没有学分数的限制。

24.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附录三部分。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有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前者是一种传统的组织方法,是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的方法;后者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前者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后者针对学生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25.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26.所谓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27.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势:(1)可控性强(2)成本低,效率高(3)信息量大。

28.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讨论的目的,讨论可分为知识性讨论和学术性讨论;根据讨论的性质可分为互补性讨论、辩论和比赛性讨论。

29.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容易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也容易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困惑结合起来,由此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30.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根据练习的手段,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根据技能的练习的程度,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根据技能的类型,可分为心智技能练习和动作技能练习。这是技能类、语言类和操作类课堂所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31.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32.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33.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的局限主要是: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4.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德国大学教授格斯纳在其任教的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专题研讨班,旨在培养从事教学的神学家,他是将专题研讨班引入大学教学中的第一人。

35.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凯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缺乏双语教学师资。

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36.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协同教学,最早出现就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

于20世纪初,50年代以后逐渐在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43.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流行。其基本做法是: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多媒体网络教学。

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应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媒体等多边、价教学效果。

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37.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便利。

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38.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另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

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

讲授式网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39.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授课。利用Internet实现的讲授型网络教学模式可分为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种。

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44.研究性教学又称为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切教学媒体的总和。

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40.多媒体技术通常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图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研究性教学理论的核心意义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到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教学之中”。

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有问题解决模式、自主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

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研究性教学常用的方法有:41.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教学的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它最先运用于法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确定研究性选题、搜集资料,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总结评价。

学。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45.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了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各种实践案例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环节,既包括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校外实践,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又包括与课堂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校内实践。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加强学生的默会知识。

直接参与的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教学方法。

因素主要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案例方法不同于个案研究,“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实践教学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

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案例教学的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见习、实习实训等几种形式,核心是实习实训。

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46.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研目的和任务,运用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仪器设备等手段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人为控制和干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特征。

科技创造的方法,又称科学实验。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论,但不是权威性,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案例是为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

教学服务的,因而适用的案例才是好的案例。案例的针实验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动化阶段。

例;二是必须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一般用生成子表征实验操作技能。

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批阅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教师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和掌握。批阅实验报告的一般标准是:实验目标明确,真实情境表演法等。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格式清楚,记录真实,数据完整,图表设计制作规范合一步,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理,分析科学,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笔试、操作考试、平时考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核。

42.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外型、半外型、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混合型。全外型,即学校采用外文教材,完全使用外语地位,这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进行教学,又称为沉浸型双语教学。它源于加拿大双语47.实习指的是学生到未来职业场所进行的综合职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学、浸泡式双语教学。

业练习,包括观察和学习与从业有关的技能和规范,体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验职业工作特征等方面。实训侧重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式。在课程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开始,或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也可以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

学科开始。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48.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

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不太复杂、但却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于课外作业。

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

49.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实践中的认识过程和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50.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

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1)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基地(2)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3)申报和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和课题(4)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的关系:(1)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2)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在相互推动中发展起来的。

51.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环境的因素,又有组织管理的因素。

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学生学业质量管理和教务工作质量管理。

教学进程环节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是制订计划、运行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

52.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坚持教授上讲台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未被聘这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论证、医学教育论证等试点工作。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

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大学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与质量要求,是大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制订应遵循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整体优化及动态性原则。

53.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

“四项学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教学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54.所谓“顾客”是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培养硕士或博士生的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员工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

戴明环模式又称PDCA模式,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环首先提出。这一模式的基本含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动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素: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学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文化、承诺和沟通,简称3C。

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两个环节。

所谓“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是指以学校为主、由院(系)和教研室密切配合而构成的校、院(系)、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55.大学教学评价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基于普通教学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研究领域。

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包括对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学术环境、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业等诸多方面的评价。

大学教学评价具有鉴定、诊断、自省、监督、导向、中介等功能,遵循方向性、教育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同,在评价的方式及使用的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大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对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学评价是指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大学教学评价客体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是由多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系统。

大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校自我评价三种形式。

大学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鉴定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式为主。

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办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领域和效度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遵循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过程性原则。

学生学业评价可分为定位性评(安置性评价)价、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快,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四种类型。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技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收集方法:(1)笔试(2)论术支持,使当今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呈现明显的高技术文(3)教师观察及与学生交流。

特征。

教师教学评价,又可称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1)多媒体化(2)微型化(3)智能化(4)大容量化教师教学评价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验的一种(5)交互化(6)网络化

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怎样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P147-P149

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所以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它能在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教师教学评价类型: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院系领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导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五种类型。

第一,师生都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部正式宣布,从2003年起,对高等学校开展“五和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并将过去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与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营造以民主、宽松、自由、质疑、随机评估三种类型合并为一种评估类型。评估结论分为探索、激励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环境氛围。

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并强调了达到优秀标第二,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准的高校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选择上要融合最新的理念和教学形式,致力于实现学生评估内容中还有特色项目。办学要有特色,没有特的主体地位,如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课堂辩论、模拟色就没有水平,没有水平就没有优势,就缺乏竞争力。论文答辩等。

特色是办学过程中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第三,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评价重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点应该放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情况、课堂的参与互动等学质量有明显效果,作用大。

方面。

二、简述或论述题

6.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是什么?P147-P149 1.简述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P29-P31

(1)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专凝聚和遗存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学》开业知识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大学生的综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2)注重辩难讲会,(2)实践教学对大学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提倡学术交流(3)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4)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有利于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2.简述建构主义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P63-65 7.简述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推进策略P257-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我们改进大学教学的现状提供P261

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对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有着十第一,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第二,大力培训新增教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第三,改善校内管理体第一,大学教学应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四,确立新型的教学质转变;

量管理观念:主体性教学质量管理观,全面教学质量管第二,大学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主动建构理观,动态教学质量管理观,多元性教学质量管理观。式”转变;

第五,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三级”教学质量第三,教师要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制度。第六,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第七,第四,大学教师要对学生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第八,建立教学质式考核。

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第九,加大课改力度,推进教学改3.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81-P84 革。

编写教材除了要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一8.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坚持什么般化的教材编写原则及具有优秀大学教材的特点之外,原则?P277-P278

大学教材的编写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有助于把握学第一,区分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包括教科书在内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略;第二,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的成套化的系列,绝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第二,适合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第三,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全面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第三,符合解学生发展情况。

大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大学教材建设应以大学生的现学生学业评价遵循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过程有发展水平为下限,以可能的发展水平为上限,使教材性原则。

兼具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第四,将知识学习、能力培9.大学教学质量推进的具体策略?

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第五,给教师和学生留有(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2)大力培训新增教师,充发挥的余地。第六,区分知识的产生逻辑与表述逻辑。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3)改善校内管理体制,调动教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才是更“易于认识”师的教学积极性(4)确立新型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5)的,这是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的起点。这就是知识的产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6)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生逻辑或形成逻辑。所谓知识的表述逻辑,是对结果性管理激励机制(7)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8)的、现成性的知识体系进行表达和陈述所依循的逻辑。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9)加大课改力度,推进4.当今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向个方面?教学改革

篇3: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所谓素质教育, 主要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知识的载体, 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引导。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 应充分利用青年学子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增才干的独特阶段以及高校多学科、相对远离物欲与功利的独特场所, 让青年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之中》将上述四方面学习称作“教育的四大支柱”, 重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一教育的基本原则, 使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 “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 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 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与时代意义。

2大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应用能力。教师的职责应当是突出教学而不是教书。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当中的最高层次。素质教育应以素质培养为本, 而素质培养又当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要旨。教育学认为, 学生无所谓“好”与“坏”。其差别只是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是培养高水平创造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从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 青年是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高峰期。高度的思维能力水平依赖于个体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坚定的目的性等等条件。而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这些条件。大学期间, 正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时刻。教学首先是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记忆, 但记忆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所学的知识经过思维的加工, 予以改进、扩充, 并与原有知识进行重构, 即实现知识的迁移, 方能为其所用, 以解决新的问题。否则, 单纯依靠记忆只能使所学得的知识僵化, 于应用毫无帮助。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乃至科研能力应是当前教学所追求的更高目标。

2.1引导作用

作为教师,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 应该可以在指点学生把握全局、了解整体构架、掌握基本思路方面做足文章, 这就是引导作用的第一个方面。引导作用的第二方面, 表现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即通常所说的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重要, 有两个基本理由:一是学生是否会学习, 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终因素, 因此, 仅从当前教学效果考虑, 教师就必须在学习方法上注意给学生以适当的建议。二是学生学会学习对于学生有长远的影响, 否则当他们走出学校大门后, 往往难以适应当今的学习化社会, 难以在新的工作环境或任务面前有独立见解, 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作用的第三个方面, 表现为合理安排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训练量。引导作用的第四个方面, 表现为提出思考, 学习一门数学课程, 需要主动思考问题、思考概念之间的关联、定理之间的关联、方法之间的关联;思考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强弱;思考所讨论的课题中遗留的未解决问题, 这个思考对于低年级大学生往往感到比较陌生, 不太注意或者不会注意,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提出思考、组织讨论。

2.2示范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 学生将以听、看、讲、写四种方式学习, 随着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化而交替使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四种方式向学生呈示教学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示范作用。第一, 表现在教师的讲述,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而接受相应的信息。第二, 表现在教师的写, 即板书, 学生由阅读书本转为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 因此教师的板书既不应该成为书本搬家, 又要体现教材的核心部分, 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三, 表现在教师的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 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解读信息, 实施对信息的加工, 进而加深对信息的理解, 这是学生看书自学所缺乏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精心准备的, 紧扣讲授内容的重点及学生最容易混淆、模糊的环节, 提问的质量与效果取决于问题的水平与清晰度, 对于大学生, 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 问题的表述应该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问题明确。第四, 表现在学生的课堂练习,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课堂练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指定的练习, 是解读信息、掌握概念、定理、法则及演算基本功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 在讲授某个求解方法或运算法则后, 都应该让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基本练习, 初步体会该法则的用法, 练习应该经过挑选, 具有代表性, 体现基本要求, 不宜过难, 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练习, 经历运用法则解题的全过程, 并且有了成功或失误的经验, 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真切的理解, 课后再安排一些巩固练习、提高性练习, 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3感情作用

感情指一切态度体验 (如情绪、感受、价值观等等) , 通常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无非是说兴趣对学习的成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体现自己对数学的感情, 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数学的评价、认识和追求, 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评价程度,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作用。“感情”作用首先表现在教师对相应数学学科的评价说明 (即态度或价值观) , 这种说明应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其次, 表现在教师讲课中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热忱, 即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尤其是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关心学生的进步, 注意发掘他们的成长点, 给予适当的鼓励;注意发现他们在理解上的错误, 给予明确的纠正;既满怀热情又严格要求, 那么, 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会很快地进入良好状态, 增强信心。第三, 表现在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 教师站在讲台上, 充满激情, 全身心地融入所进行的讲授, 不是一种应付式的照本宣科, 而是一种探讨问题, 追求真知的态度, 讲述中随着问题的深入解决迸发生出内心的感慨和由衷的喜悦。教师的这些状态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时, 学生对听课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而是感觉得到一种享受, 一起体会数学的魅力、逻辑的力量, 人类智慧的成果。一旦形成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学生就会具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很强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 勇于战胜困难, 克服自身的弱点, 扭转原有数学基础较弱的劣势,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加强素质教育、改革大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3.1大力提倡大学数学的多层次教学法, 因材施教

大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地点的影响, 师生间接触少、了解少, 因此在一个教学班级上搞多层次教学法是有困难的, 故通常按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分类设置课程, 在同一类中又分文、理、工科。还应注意根据一些特殊专业来合理分类、分配课时, 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3.2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开设多门类选修课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数学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硬件条件。其特点是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 自然压缩了课时;编排自由, 可做成适应各种层次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案。比如:模糊数学本是工科研究生的选修课, 原来选修学习的人数很少, 近几年来, 随着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模糊数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因此, 该课程成为某些专业的必修课, 甚至一些专业的本科生也开始增设这门课程。若将其开设成网上课程, 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更多的人的数学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数学模型课程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各方面的问题,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数学实验课程更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脑、创新能力为前提, 让学生学会借助软件平台, 验证、应用并发现数学规律,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选修课的开设, 形成数学教学的新特色,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3.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为素质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打破教师“注入式”教学观念, 营造一种互动的、无权威性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和对待知识的平等接纳。教师应尽力营造适宜的数学情境, 引出数学问题, 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的定义、定理和相关的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思考, 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提出自己的见解。

3.4选择教材, 作好素质教育的知识准备

认真把握教材选择, 主辅教材有机结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问世和投入使用, 为大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新的教材立意新、起点高, 语言叙述简洁, 内容编排现代, 习题选择靠近实际, 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但盲目地使用教材, 仅仅依托所用教材授课是远远不够的。部分教材编写不免仓促, 有些内容和习题的编排和次序欠妥。例如, 微积分部分过于表面化、形式化, 基本训练不够, 影响到微积分思想的理解和作为数学工具的实用性。概率统计部分 (经济类) 有部分习题安排次序超前。因此, 课程安排上应给予大学数学课充分的时间。教材选择上教师应认真把握。以新教材为主导, 准确体会新教材的思想。以其它教材为辅,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相关专业对数学的特殊要求, 进行必要的内容调整和分层次教学。

摘要:大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视大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发挥其对学生的引导、示范和感情作用, 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普及,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李晓文, 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论大学和谐教学

[关键词]和谐教学;和谐文化;和谐课堂;生命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48-04

一、大学和谐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大学和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和谐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表现出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协调性的特征,达 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 展。

整体性是和谐教学的基本特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理论自然科学把自 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样,和谐教学也要尽可能地将教学过程制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 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要素,作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的局部功 能,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调动和协调起来,将各个要素的局部功能整合为整体功能 ,从而发挥和谐教学的整体性作用。

动态性是和谐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止的过程,是教师 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 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 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 的变化规律,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即教学任务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的矛盾,促使这一矛 盾的转化与解决。也就是说,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由教师向学生转化,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 由主导者变为辅导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参与等 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和谐状态。

协调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应该相互协调。和谐教学不仅有序、互动,而且各个要素要 协调好,这是和谐教学的必要条件。如果相互不协调,就会产生冲突,只有 在 协调基础上发挥作用才会产生和谐。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协调, 没有协调,就不会有和谐。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从静态角度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 、教 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又必须是协同互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学 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和谐来实现,它的关键在于协调。没有协调,就没有和谐教学。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学 过 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二、大学和谐教学的基本关系

大学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而且应该把握好几个基本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是主宰地位,也不是中心地 位。学生是学的主体,任何人不能代替他。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能力,最后形成素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也是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讲授、引导、辅导与指导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学生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展 开。这就构成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搞“满堂灌”、“一言堂”,要循 循善诱,耐心指导,给学生一片爱心,从而使学生尊敬老师,积极学习,刻苦钻研,主 动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师生之间由此达到和谐境界。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就无能,但知识不是能力,却可以促使能力 的发展。获得知识,还不等于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 练。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 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知识、能力的和谐发展。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把科研引进教学过程,这是大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强调以探索和研究 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内容方面一 定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来增加课程教学的活力。教学方式方面要强调 师生的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课堂 教学不仅是提供学生基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学习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 过程。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要授人以“渔”。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可使学生 既学到新的知识,又学到科学方法。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4.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教学效果是第一位的。教学艺术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教学 艺术不等于教学效果,但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艺术不等于教学水平,但能够反映 教学水平,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不能为艺术而忽视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艺术的目的恰恰是为 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艺术运用恰当,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不能耍 花架子,只徒表面好看是不行的,提高教学效果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课外更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的重要场所 。课内与课外是互补关系,忽视哪一个都是与和谐教学理论相悖的。和谐教学主张课内与课 外统一协调。如果说课内教学主要讲理论,那么课外主要是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和没有实 践的理论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在构建和谐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六条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 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实验实训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大学和谐教学是一种和谐文化

从哲学观点看,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存在,和谐教学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它最终以文化 的形式影响学生,它对学 生的影响可有两个层次和形式。一是以文化的外显知识形态(即物质形态)影响学生;二是 以知识的精神意义以及教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潜在的精神意识和品质影响学生。前者可谓 文化知识。后者可谓文化精神。这是“教育之根” 、“文化之根 ”,可谓内在于生命本质的精神文化。事实上,这两者都不同程度地蕴含在教学中。只不过 它 们在不同教师的教学中彰显的比重有所不同。好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文化知识,更得到 了精神文化的养育,体现出“教学是师生高尚的精神生活”的本质内涵。同时,从素质教育 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来看,和谐是教学应有意蕴,“和谐文化是素质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 ,可以更好地发挥它对社会文化的幅射和引领功能”[1]

将教学作为大学和谐文化构建的基本形式,还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同时,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教学以课堂和课时为时空 单位,计划性强,目标明确,组织程度高;第二,师生在学校生活中有近80%的时间在教学 活动中度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第三,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和谐文化的资源宝库。这些都是开展和谐教学的深厚基础。

同时,从辩证法的观点看,和谐的本质就是对立统一、多样性的协调统一。和谐教学主要体 现在对师生不同文化价值观多样性的尊重、包容和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共识,生成自觉的和谐教学主流文化。

不同课程和学科以及不同师生、不同教育理念、不同资源和时空条件下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 、丰富的、多样的、绚烂多彩的,这正彰显出和谐教学深刻的内涵和广袤的前景。在教学中 构建和谐教学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是当前推进和谐教学文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虽然不 同学校所坚持的和谐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校的教学及其存在的背景不同, 便会有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和谐教学文化,显示着不同教学文化的差异和特 色。

美是和谐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不表现美的系统不是和谐系统,不表现美的教学也肯定不 是和谐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真、善、美,达到最高境界。一般来说,教学中有两种美: 一是感性美;一是理性美。感性美是指学生直接感受到的感觉美,包括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 美。理性美是学生理解知识后的意境美和哲理美。这种美是经过训练后形成的。从感性美到 理性美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一种思想的飞跃。因此,使学生从感性美提升到理性美是和谐教 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和谐发展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诲下 ,学会研究事物的态度和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四、教师是和谐教学的构建者

和谐教学的构建源于教学本身。这就需要教师成为自觉的和谐教学的构建者和追求者。

首先,和谐教学构建需要师生赋予教学生活以和谐的价值。师生应首先是学校长相厮守的生 活者,而后才是工作者和学习者。这是构建和谐教学对师生最合理的定位。其次,教师不仅 要从理论认识上自觉提升对和谐教学的理性认识,还要从批判反思的视角时刻对教学进行和 谐文化的价值思考,从教学伦理上重新认识教学,并激励学生,陶治学生,催发学生。

教师成为自觉的和谐教学的构建者、追求者,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 身的人文修养和教学专业素质。其中,在课程(教材)转化为蕴含文化因素的教学过程中, 提升教师对和谐文化内涵的解读和重新赋予的活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课程(教材)知识不同于教学知识,课程(教材)是知识经过教育处理而转化的,虽然 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哲学思想、伦理和审美情趣等文化信息,但这些文化信息是编者赋予 的,具有统一性品质。教学知识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知识内化后的个 体化实践,具有远远大于课程(教材)知识的文化含量。其一,教师在解读和传授课程(教 材)知识时,根据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个体化倾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资源 条件等,重新赋予课程(教材)知识新的文化内涵。 同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的知识已不仅是课程(教材)知识,而是经过自己 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法等个体化心理矛盾运动加工后而重新赋予意义的新知识, 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其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氛围、教学仪器设 备等所有因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学知识蕴含的文化信息, 是师生自主创新的、个体化的。因而,它最易为学生接受,影响学生的力度和深度都很 大 。可见,教师应重视以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和态度解读课程(教材)知识并赋予它和谐的文 化 内涵,以激发和张扬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和谐文化精神;同时,应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有 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在教学领域构建和谐教学的根本,也是对教师教学素 养的审视。

五、课堂是和谐教学的活动场所

首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只有在真正有效的师 生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才得以“内化”,增长的能力才是“真实”的,养成的情 感才是“真切”的。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 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其次,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是语言 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 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式和姿态呈现出来的。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 活 的事实和活动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 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 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德育之所以没有实效,课 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 生活世界相割裂颇有关联。

我们要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但 是究竟以谁为本?在教育这个专门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活动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大学生具有喜欢形象、情感敏感、崇尚个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发言机会,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受 教育者并不是被动地听和记,他们是在研究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对课堂的理解是没有止境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审视课堂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和 谐教学背景之下诞生的生机勃勃的课堂类型无疑为我们对课堂本质的理解打开新的视野” [2]。

[参考文献]

[1]刘智运.唤醒自觉,构建大学和谐文化[C].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 汇编.中国•沈阳.2007.618-623.

[2]魏屹东.“和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53-56.

(责任编辑 黄建新)

On the Harmonious Teaching of University

LIU Zhi-yu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0, China)Abstract: Harmonious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It has the whole, dyna mic and coordinates characters.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o minant and subjectivity, knowledge and capac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art and teaching effect, class and out side class. It is a kind of harmonious c ulture. Teachers are the constructer of harmonious teaching. They are also the p ractitioner of it. The class is the acting place of harmonious teaching. We shou 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create the harmonious at mosphere.

篇5:2016年西南大学教学论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

形成性目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导生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做(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范例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教学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行为目标)。

10、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叫做(隐性课程)。

11、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这叫(教学模式)。

12、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叫做(校本课程)。

13、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班级教学)。.14、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叫做(教学)。

15、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叫做(综合课程)。

16、以下要点可以说明(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在知识方面,有助于融合学科领域,恢复人类知识经验的完整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理知识激增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完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目的;它由于比较注意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综合课程不仅包含学术性的知识,还包含着情感的、道德的以至于社会的经验,故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内容;有助于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1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叫做(自学辅导模式)。

18、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叫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9、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个别化教学)。20、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讲授式教学方法)。

2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叫做(教学评价)。

22、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这叫(发现学习)。

23、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以上这些是(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

24、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叫做(教学设计)。

25、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叫做(教学组织形式)。

26、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使用,称为(开放课堂)。

27、容量较大的、常规的、一般持续较长时间(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以上)的课程,叫做(长期课程)。

28、以下要点可以说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29、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叫做(究性学习)。

30、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A.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

C.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D.培养和发展个性

31、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A.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2.B.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

3.C.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4.D.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32、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A.外围组织与边缘组织的关系 2.B.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 3.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 4.D.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33、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3.4.B.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C.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 D.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

34、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

1.2.3.4.A.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B.教学设计 C.教学设计的评价 D.教学设计的竞赛

35、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2.3.4.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情境或条件 D.表现水平或标准

36、活动课程的优势有哪些?

1.2.3.4.A.能够在较短时间系统掌握书本知识。B.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

C.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D.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37、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A.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B.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炼、准确、生动等特点 3.4.C.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D.要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讲授较多的书本知识

38、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2.3.4.A.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B.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 C.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D.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39、学科课程的优势是什么?

1.2.3.4.A.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B.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C.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D.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40、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1.2.3.4.A.个性化 B.创造性 C.模仿性 D.优效性

4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A.课堂教学管理

B.课外活动管理 3.4.C.课外学习资源管理 D.课堂纪律管理

42、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A

43、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A

44、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a

45、教学过程的功能就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A

46、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B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

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4.形成性目标

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1、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

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

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8.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本题参考答案:

1、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不正确。(1分)

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2分)。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1分)。

2、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类型。

正确。(1分)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1分)

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1分)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1分)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正确。(1分)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1分)(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1分)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1分)

4、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1分)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1分)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2分)

5、选择教学方法时只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

不正确。(1分)

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实际特点;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以上要点得3分。)

6、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

不正确。(1分)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1分),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1分)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1分)

7、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正确。(1分)

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1分)

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1分)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1分)

8、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正确。(1分)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分),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1分)因为分层教学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1分)

本题参考答案:

1、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个性化。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对他人的赶超与突破,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2分)

(2)创造性。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学工作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颖独特。(2分)

(3)优效性。教学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1分)

2、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2分)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分)

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一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教学目标。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即根据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优缺点,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一般说来,三种教学目标形式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者之间相互补充。

四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五是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表述。

(每个要点1分)

4、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分)(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2分)(3)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6、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1分)(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1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1分)(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2分)本题参考答案:

1、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2分)、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2分)、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1分)。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每个要点1分,答满4个要点得5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每个要点1分。)

4、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每个要点2分,答满两个要点得5分)

5、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2分),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2分),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1分)。

6、接受式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1分)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1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1分)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1分)

篇6: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精读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对于精读文章的教学方法研究也至关重要.在各种方法中,篇章教学相对较好.通过篇章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应用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话语标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目的.

作 者:蒋智敏 方喜军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阅读教学 篇章教学 分析 应用

上一篇:2017留学英国存款证明下一篇:假如我是一只小鸟8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