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四重四轻”

2022-09-10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使得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数大幅度减少, 同时又提出希望通过大学物理教学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随着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时数的改变, 使得大学物理教师必须实施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只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实效, 即受教育的学生主体获得了发展, 这样的教学改革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改革, 而认清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理清思路才能对症下药。

1 重经典, 轻近代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 加强近代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代物理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事实也证明近代物理是当今众多技术进步的基石, 因此大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 现今的大学物理教材关于近代物理的介绍比重都有很大的提高。若采用新的教材而沿袭老的教学内容, 那么也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典物理一统天下, 而近代物理几乎无立脚之地的局面。这种重视经典物理而轻视近代物理教学的现象对于学生渴望了解近代物理乃至前沿是不利的。经典物理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部分, 因此, 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大量删减经典物理, 而凸显近代物理,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近代物理可以融入经典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这种融入是一种有机的交融, 在知识的层面上递进的, 是科学思维的一种转变。如牛顿经典力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一种机械决定论, 而近代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被相对论中的相对时空观取代。要实现思维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 若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思维转变, 那么经典与近代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种融入经典物理教学中的近代物理知识, 不能是一种简讯式的播报, 而应该达到让学生用新眼光看待问题, 用近代的观点审视真实的物理世界的目的。

2 重讲授, 轻探究

大学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语言+板书”的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叙述清楚、逻辑严密等优点,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也适宜理论分析以及数学演算。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转变为一言谈或是注入式的教学。虽然现在重视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声音图像以及动画进入了课堂, 但是多数的多媒体教学只实现了将板书转化为电子黑板, 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讲授毋庸置疑的真理。这种将知识以结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方式是有违教育的目的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使得他们学会学习以至能够终身学习。在初等教育的改革中, 以探究性教学呼声最高。而大学物理教学中很少或是基本上没有进行探究教学。客观上有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大纲的限制, 但是给与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究确是可行的。在新的时期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重视探究教学也是实现大学物理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而教师的科学研究经历以及经验都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学生。

3 重科学, 轻人文

德国的Hilscher教授指出:“物理学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因而是一门人类科学, 而在物理学习被降低为记忆公式和概念时, 这个特别的文化价值就丧失殆尽了”。英国学者斯诺指出: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相互不理解的鸿沟, 而这种文化的分裂对社会是一种损害。这种文化分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专业教育的过分推崇。学校的物理教学中, 若能在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横向联系, 也就可以成为一门更加注重人的学科。物理科学的教育价值, 一方面在于发现, 同时也在于能够达到这种发现的努力。科学不仅具有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而且也是改变精神世界的的强大力量。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科学技术, 而是为人类服务, 科学技术必须帮助人类养成科学精神, 使人促使科学并不被科学所奴役。现今的大学物理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物理的科学性教育, 而忽视了人文的教育。而在解决两种文化的分裂时, 科学史被视为联结科学文化以及人文文化的一种重要桥梁。物理学应该被视为人类文化发展整体的一部分, 注重从物理学史的角度阐明科学进步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关系。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指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逐步将物理学史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 并重视其科学以及人文文化的双重价值。如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研究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源——核能, 而正是核物理的产生使得人类面临会毁灭性的危机;若科学不能被正确的使用, 对于人类的危害是无法预测的。因此, 在进行科学教育时, 还要进行人性的教育。

4 重理论, 轻实践

教育在认知领域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知识和能力。而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物理教学中非常注重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非常显著。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由于不能加以使用而形成了僵化的知识, 僵化的知识只能在与当初知识获得条件相似的背景中才能加以应用, 而不能在变化了的背景中加以应用。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显著的特点是理论强、而实践能力很差, 学生的感觉是知识无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的经历, 从而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即便通过书本知识获得实践知识也很难转化为现场的实践知识。因此, 教师自身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注重实践中理论知识的价值以及功效。学生若能进行实际的操作, 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的价值, 从而使得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如对于电力系的学生讲述电的有关知识时, 最好能够联系电厂让学生实地体会;若不能创造条件实地操作, 那么可以设计实验进行操作。因此, 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 可以通过与实验相联系, 使得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 更加形象, 尽量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各个方面, 教学中主要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教师在改革中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中, 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反映。只有面对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有的放矢, 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取得实效。本文针对现状, 指出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四重四轻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下一篇:解读“互联网+”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