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年级语文上

2022-12-17

第一篇:金榜学案七年级语文上

名师学案七上第25课世说新语学生用书

《七上名师学案•学生用书》

25、世说新语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尊君在否( )

2、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是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译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 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咏雪》问题:

6、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7、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8、“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

9、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10、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12、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拓展检测案

1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16、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课外阅读: 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 )如人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18、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9、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尝:_________ ②譬如:____________ 20、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徐孺子年少聪敏,他从月亮联想到_____________,把月中物比喻为_________,反应极为敏捷。

《世说新语》

1、fù zhòu xǜ yì fǒu

2、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南朝宋 刘义庆

3、(1)家庭聚会 (2)讲解诗文 (3)拉 (4)回头看 (5)离开。 丢下,舍弃。

4、(1)跟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

(3)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5、略

6、古义: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儿女”专指子女。

7、文中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8、公“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9、不讲信用,粗野无礼的人。

10、“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无信 无礼

12、言之有理即可。

13、略

14、略

15、友人、陈太丘、友人

16、无信 无礼

17、C

18、rú yé pì tóng

19、①曾经。 ②就好像。

20、如果月亮中没有东西遮挡,他应该非常明亮吧?

21、瞳子

22、人的眼睛 瞳子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3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7

总课时数:78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2.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2.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1月9日

语文与生活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四、作业。

课外记熟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74)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题,第63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法作准备。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礼盒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礼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2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考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8+()=10

谈话:这个()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以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应填2?

小组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所以()里填2。

教师评价

三、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看书上的题目。明确要求:先画够10个圆形,再填。

学生独立画图填空。

2、做“想想做做”第2题,信鸽送信

谈话;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慧眼解决。 在书上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挂图出示:“小兔拔萝卜“题目,让学生独立在方框里填数,指名报数,然后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布置作业:

第四篇: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1、妖ráo( )、 红zhuāng( )素裹、jìng( )折腰 、 稍xùn( ) 风sāo( )、一代天jiāo( )、 喧rǎng( )、洗lǐ( )、襁 bǎo( )、温声xì( )语 、润如油 gāo( )、禁gù( )、留zhì( )、 成吉思汗( )、田圃( )、喑( )哑、单( )于 、 颤( )抖 、栖( )息

2、红妆素裹: 风流人物: 禁锢: 寒浅: 喑哑:

3、常识填空 : (1)、《沁园春 •雪》选自_______ ,作者_______ ,“沁园春”是_______ 名 ,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 ,评论了______________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 。 (2)、《雨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地名) 诗人。诗中的“雨”是________ 的形象。 (3)、《星星变奏曲》,作者__________ ,著名_______派诗人。 (4)、《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____ 国浪漫主义诗人 ;叶赛宁,_______ 国家诗人。

二、知识点拨

1、《沁园春·雪》全词熔 描写抒情议论 为一炉,上阙描写北国壮阔美丽的雪景,意境壮美,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和孩子们欢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3、《星星变奏曲》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象征 ,通过借用星星、蜜蜂、湖、萤火虫、睡莲、、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等意象,描写美好的理想世界和黑暗的现实世界,表达 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4、《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 田园诗 ,<蝈蝈与蛐蛐>借描写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表达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 。《夜》中诗人通过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通过学习,你发现这五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五首诗都是通过写景,并借用多个意象,抒发诗人的情感的。

(表现手法不同:《沁园春 雪》是写景抒情;《雨说》运用的是拟人;《星星变奏曲》运用的是象征;《蝈蝈和蛐蛐》《夜》是通过写景直接抒发情感。)

*诗歌阅读指导(鉴赏诗歌应具备的下面的知识)

一、 寻找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作者感情的具体事物。

二、 体味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意象+意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

三、 感悟情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表现技巧:对比、夸张、拟人、象征、虚实结合等。 (另外还需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诗歌阅读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XX)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XX)的思想感情,起到了(XX)的作用。

三、课文内容梳理

(一)沁园春·雪(背诵全文)

1.“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 ,下阕的是(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一个“望”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惜”字又含有什么意味?

答: 5.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答:

6.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联系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 答:

(一)1.诗经 离骚 描写 议论、抒情

2.动态描写,(以动为静)(化静态为动态)。感受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4.“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具有雄才大略。“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才华不足,不擅“文治”。

5.“文采”“风骚”本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表现五位英雄缺少文采,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华不足。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大众。(意思正确即可)

(二) 《雨说》

1、写作背景:《雨说》是作者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此时,文革十年浩劫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经历过苦难的儿童正需要爱的滋润和鼓励。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2、 “雨说”在文中反复出现,使诗歌具有一种回旋的音乐美。那么,“雨说”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以此为线索划分诗歌结构,并给每一部分拟个小标题。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3、诗的第

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 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和殷切希望。

4、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5、雨是一个什么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雨是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充满爱心,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其意义在于春雨是伟大而崇高的无私奉献者,她为了孕育万物而不惜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万物的生机和希望。

6、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诗人笔下的雨在对谁说话?你怎么知道的?都说了些什么?体会主旨)

诗人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为此“爱的使者”:愿意做出一切努力,付出一切代价。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7、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 还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诗对其他事物也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写柳条儿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骈( )进、 陨( )落、 灵柩( )、 弥( )留之际、 兼( )而有之、 媚( )上欺下 、 谀( )词 、 忐( )忑、 层累( )、zhēng( )引、 旁wù( )、 亵 dú( )、 凭 diào( )、 扶yè( )、 繁yǎn( ) 凌líng( )驾 、 睿ruì( )智

2、填字组词:

敬业乐( )、 断章取 ( )、 不二( )门、 言行相 ( ) 、 强guō( )不舍、 一 póu( )黄土 、 化为 ( )有 、 无与( )比 怒不可 ( )、 孤军( )战 、lí( )民百姓、 恼( )成怒 、 kè( )尽职守、 廓然无lěi( )、 重蹈( )辙、 涕sì( )横流、 自( )之明 、 气( )斗牛、 大( )小怪

3、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①断章取义:

②不二法门: ③强聒不舍:

④敬业乐群: ⑤主一无适:

⑥一点不旁骛: ⑦亵渎:

⑧层累: ⑨骈进:

⑩扶掖: ⑾方枘圆凿:

⑿垂手: 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⒁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一点不旁骛】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亵渎】轻慢,不敬。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一同前进。 【扶掖】扶持,提携。

【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枘,榫头。凿,榫眼。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引自《庄子·达生》,大意是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引自《礼记·中庸》,大意是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引自《论语·述而》,大意是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云尔,相当于“„„罢了”。

4、文学知识填空。

①《敬业与乐业》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 ,字卓如,号_______ ,又号_________ 。中国近代______ 派人物、_________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___________"。 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________ 。 伏尔泰,_______ 国家启蒙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__ 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③《傅雷家书》作者傅雷,_________ 家,_________ 家。

④《致女儿的信》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国家的________ 家、__________ 家。 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选自________ ,其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 ,其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 。 ⑥卢梭,______ 国家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 二 、课文内容梳理

《敬业与乐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

6、7)论述什么是“敬业”,“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3、演讲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4、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5、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6、第八段中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论述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是为了证明什么的?

四个方面(课文第一至第四)。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7、这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示例: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提示:(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到搁起来不用”。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8、积累迁移

A.文中引用里大量的经典语句和格言,请摘录下来并弄懂它们的意思。

B.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结合你自己的见闻经历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文中的主要观点示例:

(1)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傅雷家书两则》

(一)、用一句话写出两家书的大意。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表现了傅雷的舐犊之情,以及他对艺术的真切感受。

(二)研读赏析第一封信,研讨下列问题:

1、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3、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一是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二是开导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三是告诉儿子在失意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四是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多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打击。

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

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利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克利斯多夫的经历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而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利斯多夫。作者特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6、第一封家书用了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太阳比喻高潮时的紧张情绪,雨水比喻低潮时的颓废情绪;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2)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心灵的灰烬喻感情的创伤;古战场喻指当初让自己痛不欲生的往事。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十分真切地道出了一个“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赏读第二封家书 ,探究问题:

1、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

2、傅雷对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3、“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艺术是艺术家们艺术才华的精妙体现,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欣赏艺术时,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作者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4、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5、对“赤子之心”和“孤独”,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

6、文中说,“矛盾正是蓬勃的明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句话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作者说这话的目的是要鼓励儿子不要惧怕矛盾,以辩证的目光看待矛盾,从矛盾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作者还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矛盾等着你去解决,因此,惟一能够做的便是在解决矛盾中趋向完美。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抓住特征准确说明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吧,能不能说说在旅游的过程中都看了一些什么?

生1:我去过苏州,那里的园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说拙政园、留园等。

生2:有一年暑假,我爸带我去卢沟桥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生3:去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了首都北京,在那里我们游览了故宫、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真是美不胜收。

师:是呀,旅游能增长知识。你们所说的拙政园、颐和园等这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它们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我们下面要的一个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而且在这一单元我们会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

生:什么文体,老师,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师:别着急,你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段文字,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冈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文段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生:我看出来了,文段一在表达上侧重于记叙,而文段二在表达上侧重于说明。

师:说得对,前者主要是用来记叙的,要求生动传神,而后者则是主要用来说明的,要求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记叙文的话,那么后者我们就称之为说明文。它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抓住特征揭示本质

生:老师,由于我们首次接触说明文,从哪入手呢?

师:大家想想,我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之所以不同,原因何在?

生:那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师:对呀,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当然要从认识事物的特征开始呀。因为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

生:老师,谢谢您的点拨。

相关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

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范例1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

分析:

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中国石拱桥》一文紧紧抓住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些特征加以介绍和说明。

本文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多而广。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解答: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介绍清楚这一事物,才能使读者留下鲜而而准确的印象。

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如果说明事物时东拉西扯,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范例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分析: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美与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曲折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出自人工,却能宛若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与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解答: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的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阅读说明文,找出事物特征要建立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阅读分析说明文,才能正确把握其说明顺序。

范例3《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写太和殿:

第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第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第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第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解答: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解题方法链接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难点问题2理清顺序条理清楚

生:老师,我们在《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文章为什么要从旅人桥说到赵州桥、卢沟桥,最后又说到现代的桥?

师:问得好,你的提问涉及到说明文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说明顺序吗?

师:好,说明文在安排写作材料的时候,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这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关于这一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好。

生:老师,我明白了。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构造到功用、由认识到实践等。

范例1试分析《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分析:

《中国石拱桥》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或是以具体实例或是分别从几个方

先通读全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a. 石拱桥的外型 。

b. 石拱桥的结构。

c. 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

d. 赵州桥的历史 。

e.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 卢沟桥的特点 。

g. 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

h. 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

i.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 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表明文章是按照由一般到个别介绍的

然后,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明确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再有: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则表明是根据桥的建筑年代的先后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

解答: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解题方法链接

把握本文的说明内容,根据说明内容从中归纳总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更重要的这是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钥匙,常常使用,有助于提高阅读说明文的水平。

范例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上一篇:基本药物药品采购流程下一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