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2024-04-18

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精选9篇)

篇1: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长江万里行

第二节 “西南山城”——重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

2、了解重庆发达的交通运输,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重庆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在西部大工业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投资建设三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

二、学习重点 难点: 发达的交通运输。

三、预习指导

1.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上,四川盆地的部,与、、、、五省相邻。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发达的交通:

(l)长江与 江在重庆市主城区交汇,水运发挥着重要作用。(2)铁路干线:成渝线(一 重庆),川黔线(一),襄渝线(一)渝怀线(重庆一)。(3)公路、航空便捷。3.重庆的经济:

(1)重庆是长江 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2)主要工业部门有、、、、等。(3)新的发展机遇: 的兴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重庆的发展供了良好的机遇。4.重庆的气候与特色:

(1)夏季,重庆与、并称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2)秋冬季节,雾日长达1 00天左右,有“ ”之。

四、基础巩固

1.我国著名的“山城”、“雾都”是

A.成都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2.下列河流按自西向东分布,正确的是

A.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 B.乌江、嘉陵江、沱江、岷江 C.沱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D.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 3.重庆位于下列哪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A 长江 嘉陵江 B 长江 雅砻江 C 长江 岷江 D 长江 大渡河 4.重庆的名吃是

A 臭豆腐 B 火锅 C 涮羊肉 D 果脯

五、拓展延伸

从重庆乘火车分别到兰州、北京和广州,需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

六、教学反思

篇2: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主备人:马丽雅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基本概括。

2.了解长江水能分布和开发情况 3.理解长江的“黄金水道”的价值。过程与方法: 1.通过长江的学习,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学习,提高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长江的支流,流经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域及上游、中游和下游。教学难点:对于长江“黄金水道”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动画展示长江水系图,讲解为主。

学习方法:小组自主完成讨论,并要在图上描绘出来,最后再填充巩固知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江之歌》导入新课,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

(板书)

一、地理概况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一:教师组织读图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

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干流有多长?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干流是6300千米。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青海(青)、西藏自治区(藏)、四川(川)、云南(云)、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

(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读图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说出各点各在哪个省? 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

中游:异常——湖口

地势平,多曲流,多支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水流平稳(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5,长江南北干流各有哪些支流和湖泊? 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图上所得,教练结合更好地巩固知识 课堂活动二:长江探宝: 提问并讨论:长江有哪些宝?

1、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还是一个水能宝库(板书),有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大河段中呢?

(教师小结)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中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

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教师讲解)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峡谷。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端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教师延伸知识: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引导学生看彩图)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将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的等综合效益。

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往往分布在我国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

(提问)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8.6%),因此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板书)

2、长江——黄金水道

(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体现出来?(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居我国各河之首)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的概括和长江探宝,其中重点晒长江的概括,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填图、画图的步骤掌握。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长江的开发和存在的问题。

课后反思:

用同学们会唱的歌曲《长江之歌》导入新课,应用歌曲中的歌词我从雪山走来,是指哪个“雪山”引出课题长江,课题引入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从图上获取知识,使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大面积的提升,使地图的应用比较充分。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讨论学习、师生互动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其知识,教学中采取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在图上描画,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掌握的较好,基础知识扎实,重点突出。

板书设计清晰,有图有文,一目了然。

对于部分的读图有困难的学生关注太少,以后应多给鼓励和帮助。

评价的语言单调不够丰富多彩,在整个课堂中几乎没有对学生的评价,在今后应多多读课外书,同时应多加强语言的练习。对于曲折的长江干流把握不是特别好。

本节课的课容量较大,对时间的把握不是特别准确,将前面的长江概括讲的具体详细,但对于长江探宝这一部分的黄金水道讲解的太少,在今后的教材的把握及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应多注意。

板书设计

江 一

长江的概括:

1.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及干流长度:(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干流是6300千米。

2.流经的省区:青海(青)、西藏自治区(藏)、四川(川)、云南(云)、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3.流经的地形区:(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河段划分的分界点: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

中游:异常——湖口

地势平,多曲流,多支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水流平稳

(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5.主要的支流和湖泊: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二 长江探宝

篇3: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一、八年级上册新旧地理教材宏观知识体系分析

新旧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均为中国地理总论, 组织顺序为:世界视角中的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组织顺序既符合学科逻辑, 由整体向局部, 由自然向人文, 也符合学生心理逻辑, 从易到难。现将教材知识体系比较如下。

第一章内容都是“从世界看中国”, 介绍中国最基本的情况, 新旧教材基本知识体系没有变化, 均是“疆域→人口→民族”。

第二章内容为“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体系及组织顺序不变, 为“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但在局部做了调整和增删。旧教材介绍了我国南北东西的差异, 还着重介绍季风与气候类型, 而新教材则将其概括为气候的主要特征, 化繁为简, 降低了正文部分的难度, 并新增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新教材删除了“湖泊”, 对“长江”增加了“治理”内容, 侧重于“开发”;对“黄河”增加了“开发”内容, 侧重于“治理”, 让学生明白长江除了开发之外也需要治理;而黄河也并不是只带来灾难, 经过治理也可为人类所用, 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 且增进了学生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除此之外, 新教材还增加了“第四节自然灾害”, 能够贴近最近几年中国的现状, 有助于学生了解全面的中国, 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具体如附表一所示。

第三章内容为“我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体系不变, 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顺序展开, 只在局部做了改变:新教材在第一节中引入了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在土地资源中符合中国现状地增加了“耕地比重小, 耕地正在减少”内容。

第四章内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体系不变, 按照“交通→农业→工业”的顺序展开, 局部知识做了改变。“交通”部分, 内容减少且顺序发生改变。旧教材详细地介绍了交通、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交通枢纽、铁路线与高速公路线。新教材则化繁为简, 删除了这些内容, 详细介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 且改变组织顺序。旧教材最后编排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而新教材则最先对其介绍。农业与工业的组织顺序不变, 只是文字表述变化了。

综上, 新旧教材的宏观知识体系没有发生调整, 仍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 知识体系间联系性增强。因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内容教材知识联系更紧密, 如新教材增加了“自然灾害”内容, 将学过的地势地形与地质灾害联系起来, 将气候和河流与气象水文灾害联系起来, 不仅将已学知识加以综合, 也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增加联系性。

二、八年级上册新旧教材课文系统分析

地理教材课文系统是以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的形式储备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地理教材表述形式, 是地理教材的主体。本文将在地理教材结构与地理教材文字表述两方面做比较。

(一) 地理教材结构

笔者现以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比较新旧教材在地理教材结构的异同, 其他章节均是以表格中所呈现的教材结构来组织内容的, 如附表二所示。

据上表可发现新教材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征。

1. 阅读材料增多, 内容丰富度提高。

新教材中阅读材料数量 (23篇) 多于旧教材数量 (17篇) 。相关阅读材料增加, 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易被学生理解, 且能开阔学生眼界, 幽默的语言还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地理。

2. 配有景观图, 直观性增强。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许多景观图, 几乎每篇阅读材料都配有地理景观图。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印象深刻。

3. 活动数量大, 目的性强。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 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均设有活动

(二) 地理教材文字表述

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解释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本文将对引言部分、基础知识这两方面来比较。

1. 引言部分, 重视学科逻辑与学术理性, 需重学生生活与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由问题作为一个章节的引入, 新旧教材问题的基本方式都是“你能说出……吗”“你知道……吗”。虽然问题做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 但上述问题并不与学生生活贴近, 且过于学术化和理性化, 问题中多含专业术语, 如“内流区、外流区、水文特征”, 这些都是正文部分要重点说明的概念。上课之前, 学生对学术知识不了解, 难以产生兴趣。且先让学生接触理性的概念, 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因而这样编排教材符合了知识逻辑却不符合心理逻辑。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到这些地理知识, 但仅停留于感性认识, 那么在课文之前设置启发性的、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就应遵循学生的体验与感性认识。

2. 基础知识部分, 语言生动, 图文并茂。

文字表述部分用轻松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且配有各种图片, 如景观图、直观图、图表等, 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且用形象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在需要科学阐述时, 教材用到大量数据来说明, 如气候中介绍南北气温差异与东西降水差异时, 介绍土地类型及耕地比重时, 用到大量数据和图表, 具有科学性。

综上, 课文系统方面新教材有进步的是阅读材料的丰富度直观性提高及活动设置目的性增强。在教材表述方面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系统各具特色且相互补充, 但仍过于学术化。

三、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通过上文对新旧地理教材的比较,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新教材传承旧教材优点, 知识体系较为完善, 局部内容有增删。 (2) 文字表述简单易懂, 图文并茂。 (3) 新教材阅读材料增加, 附有景观图, 直观性增强。图表增加, 科学性增强。 (4) 活动数量较多, 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 引文设置学术化, 具保守性, 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 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

(二) 建议

教材编制时, 每章开头所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符合, 具有生活气息。

篇4: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第二课时

〔承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那么,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

〔讨论〕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总结: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

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稻谷、淡水鱼。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所以说是我国的“精华区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转: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问:课本P50页查图,通航里程达多少万千米?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但是目前的航运量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还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50页图中圈出。

老师边问边放出CAI课件边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转问〕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今年洪水)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放出CAI课件板书)

老师动情地引入洪灾:众所周知,今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可为什么母亲河向它的子孙咆哮了?这样的洪灾可否在什么时候停止呢?

放完后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问: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些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附录一:虎跳峡、三峡简介配音内容

金沙江上的虎跳峡,长约16千米,最窄处不足30米,江心有座小岛,老虎可以跳涧而过,因此得名。两侧雪山陡崖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水面落差达200米,江水翻腾咆哮。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千米。从西到东,分别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瞿塘峡两岸岩壁直立如墙,高峰指天,有些地方只在中午才能见到太阳。人们在船上抬头向上望去,山峰和天空好象连在了一起,而脚下则滚滚江流,景色十分雄伟壮丽;巫峡峡谷幽深曲折,巫山十二峰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其中的神女峰尤蛙为清奇挺秀;西陵峡滩多水急,影响航行,是川江航道中较为艰险的一段。附录二:“三峡工程简介”配音内容

附录三: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时老师的配音内容:

98年六月中旬开始,长江流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在八次洪峰和风浪的冲击下,大小堤坝险情不断。

到八月中旬止,长江干堤累计出现险情5350次,受灾人口将近两亿,死亡1300多人,受灾农田达数亿亩,倒塌房屋数百万间,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篇5: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上周三有幸在初二八班录了一节录像课,课下反思多多,特如下:

成功的地方很多,归纳几点:①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四高一块,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说、写、讲、练、质疑、解惑的综合能力。②同学们课前准备很充分,例如,同学们能利用课间的时间把预习的内容在各小组长的安排下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板书展示。这样能把更多展示机会留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高效率。③本节课讲述了《长江沿江地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两部分内容,同学们学得认真、讲得完整、内容梳理的有头有序,体现出大容量。④同学们在展示时各有千秋,例如范雅雯同学能用歌曲把展示的内容唱歌大家听,是同学们对此内容理解的`更深。又如李晓娜同学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把长江沿江地区的环境问题编成儿歌加深记忆,效果更好。真可谓是高互动。⑤反馈时仅仅5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做了很多题,都是各个小组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但效果很明显,在也体现了高互动。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归纳如下:①极个别学生预习不认真如张卫华学案没有完成。②由于个别学生对记忆知识掌握不熟导致讲述效果不好。③还有如李占新同学、李玲辉同学缺乏展示的机会,展示时说话不流利,没有给本组加上分。④拓展、质疑内容少,教材挖掘不深展示提升不够。

篇6: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设计者:陈博文审核人:李荣荣

授课时间:2012年5月 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A.武汉B.南京C.杭州D.上海(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A.京九线B.京广线C.汉丹线D.京沪线(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二、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四、系统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篇7: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一、八年级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

1、政治学科的渗透

政治和地理都有区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是中国地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和政治形态正是在中国地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地理学科教学离不开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例如在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资源、环境等知识的教学中就离不开政治知识,许多地理知识中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如,在海洋国土的教学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告知学生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再介绍钓鱼岛和南沙群岛,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这些都涉及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

2、历史学科的渗透

历史是一定时空条件的产物,与地理有着天然的联系,许多历史事件都是以发生地命运的,可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历史学科的比比皆是。将历史典故和相关背景引入地理课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如,在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这一节中,要记住各省简称,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这个时候,那些与历史遗留问题相关的典故就可以派上用场,如山东简称鲁,为什么称为“鲁”呢?原来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有两个国家,以鲁国称之。贵州简称“黔”,是因为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而且,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

3、生物学科的渗透

中学生物学知识,尽管只是生物学科的入门阶段,但是就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如,在八年级的“走科技强农之路”一节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科学技术是农业増长方式从广种薄收到优质高产。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杂交水稻等。杂交水稻就牵扯生物学科有关知识,可以简要的介绍给同学们知道。又如,在北大仓的学习中,为什么东北地区往往是一年一熟,其中就与光照有关,也与生物学科直接相关。

当然,八年级地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远不止这些,如与语文学科、与化学学科同样有相关知识渗透,重点在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学科渗透,使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生动形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科交叉教学策略研究

1、合理进行渗透教学

多学科渗透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应探寻合适的交叉切入点,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科间知识交叉知识点的精准把握,以此开展学科知识滲透教学。教师们对学科间知识交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影响着学科知识渗透教学的实施,在这个时候学科交叉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有知识结构基础和学科的交叉渗透点的掌握这两方面上必须下功夫。同时,还要明确基础还是学科教学,要做到渗透有度。综合能力是在长期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地理课程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为前提,多学科知识作为辅助地理教学的手段,应该是为完成八年级地理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

2、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多学科渗透也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使用提供了诸多机会,在地理学科交叉教学策略中,使用较多的有发现教学法、独立作业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被称为发现教学法。这种方法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应用广泛。具体步骤包括,明确学生任务、明确思考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等。发现教学法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研究,允许和提倡学生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地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甘为配角”,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鼓励者。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中,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门别类记忆省份简称,如以历史地名简称的有几个,以河流名简称的有几个,以山名简称的有几个等。地理教师运用发现教学法帮助学生比对易混淆内容,深入分析,寻找异同,得出结论。

3、尊重学生差异性

篇8: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

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新课切入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

二.听诗中的深情

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五.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宋 陆游 宋 文天祥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

2.赏析如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风飘絮( ) 秦hu i( ) 夜泊( ) 夜阑( )

寥落( ) 惶恐(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

①感时花溅泪,             。② ,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是艺术的夸张。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23、片断写作练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阅读训练

(一)春望(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深(      ):

⑵溅(      ):

⑶抵(      ):

⑷簪(      ):

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意为:故国兴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第②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第③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第④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中抒写诗人思念家乡的句子是        ;感慨有志难遂的句子是        。

4.在原文中用“‖”划出第①句的朗读节奏。

5.诗的①②两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景物?

答:                                                                 。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过零丁洋(文天祥)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              。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

7.解释①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首联。

起一经:

寥落:

8.颈联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并翻译第②句。

答:

9.在原题中,把第③句补充完整。

10.在原题中,把第④句补充完整后,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尾联。

丹心:

汗青:

11.朗读全诗,并用原文回答:

⑴概括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空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12.最后一段,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B.表现了对异族入侵的愤慨之情。

C.表明了对君主的效忠,决心杀身成仁。

D.准备牺牲自己,名垂史册。

篇9:八年级地理上长江学案

中 国 的 主 要 产 业 第一节 农 业 知识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建国以来农业的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类及分布。

4、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能力目标:

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地图上指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大致位置。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

2、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

3、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优良品德。学习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难点: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

《课前预习》

1、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小麦分布()()()等;水稻主要分布()()()等地区。

种 2、棉花分布()(),()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中 植 3、油料作物分布:油菜产量最大、种植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花生主要产区为()()。

国 业

4、糖料作物的分布:甘蔗分布()及()盆地,其中()产量最大。甜菜主要分布()、()、()和新疆北部。的

5、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农 畜 主要牧区:()、()、()、()。

牧 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与对象。业 业 主要优良牲畜品种

农业发展的成就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的发展 农业开发的潜力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农业的发展前景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科技兴农 《学习过程》

引入:牛奶、米饭、蔬菜、瓜果、鱼肉、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提供。新课:(合作交流)

一、农业的概念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2、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3、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完成书P4页活动题。

2、小麦、水稻分布的地区。(见课前预习部分)

四、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读P6页图1—7和阅读部分,写出棉花、油料、糖料、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地区(见课前预习部分)

五、畜牧业分布 读P8页“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

四大牧区:()、()、()、()。

《知识巩固》

我国下列农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有()

A、谷物、甘蔗、油菜籽 B、甘蔗、甜菜、棉花 C、大豆、花生、甜菜 D、猪、牛、羊

《课堂练习》 认真完成基础训练,填充图册。

第二节 工业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使学生学会分析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了解各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成就,增强振兴我国民族工业的信心。学习重点: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学习难点: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

《课前预习》

()工业—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五大著名油田。中 基础工业()工业—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国 的分布地()工业—()、()、()、()、()的 区()工业—()()()()()()()工()地区——著名重工业基地

业 主要工业基地()地区——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地区——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地区——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学习过程》

引入:书本、文具、锅、计算机.汽车.等物品,说出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 新课:(合作交流)

一、我国工业的发展

1、读课本P11页“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1)1978年到达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2)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

2、读P11正文,(1)旧中国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等城市。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在书上用线条划出。

二、基础工业及主要工业基地。(见预习部分)

《巩固提高》

1、关于我国能源工业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以水电为主,南方以火电为主

B、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江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大 C、黑龙江省的大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D、三峡水电站的电能主要用于大西北的开发 2、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中心是()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大连

《学习小结》见预习部分

《知识拓展》

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特点 发展方向

沪宁杭 工业基地)地区,上海为中心,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常州(1)基础好,技术水平高.(2)农业基础好.(3)交通便利.(4)科技发达.(5)能源和矿产不足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结构轻型化,实行内引外联,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京津唐 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1)煤,铁,石油,海盐丰富.(2)农业基础较好.(3)水陆运输便利.(4)科教发达.(5)基础好,技术水平高.(6)水资源不足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精细化工方面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沈阳和大连为中心,鞍山,本溪,抚顺,辽阳(1)煤,铁,石油丰富.(2)劳动力丰富.(3)交通便利.(4)工业基础好.(5)水和能源不足

我国最老的重工业基地 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消耗能源大,当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广州,深圳,珠海(1)农业基础好.(2)劳动力丰富.(3)临近港澳.(4)水资源丰富.(5)能源,矿产不足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 〈学习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举例知道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5、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6、从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的产地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7、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献身祖国的高科技事业。学习重点:高科技产业的分布。学习难点:高科技产业的分布特点。

〈课前预习〉

()高技术产业带

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带

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带的分布()

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

()

〈学习过程〉

引入:电话从无到有,再到都已普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世界第一,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

新课:〈小组合作〉

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技术()业

1、高技术产业部门 高技术()业

高技术()业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读教材正文部分,三大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和()。

2、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即()()()()。〈巩固提高〉

1、下列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北京的是()A、上海高新区 B、深圳高新区 C、中关村科技园区 D、西安—杨凌高新区

2、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和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劳动力数量 D、交通

〈知识小结〉见预习部分

〈课堂作业〉 认真完成基础训练、填充图册。

〈拓展升华〉 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

(1)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之称;(2)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3)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4)德国的“硅谷”——慕尼黑、斯图加特。

第四节 交 通 运 输 业 知识目标:

1、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重点: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学习难点:五种运输方式特点。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线

()线

()线

南北向()线

(—)线

(—)线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线(五纵四横)

(—)线

(—)线

东西向(—)线

(— — —)线 〈学习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外出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新课:〈合作交流〉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

2、讨论:“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完成教材20页活动题2。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以县城为例,了解交通的变化,及其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完成教材21页活动题1、2。

三、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在什么情形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2、读“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图,2000年的公路通车里程是否1952年的______倍。

3、读22页“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图,查找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起讫点。

4、学生读图:在9页“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填充图上,填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位置。

5、学生学习“公路分级与国道编号”

〈巩固提高〉

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课堂练习〉 认真完成基础训练,填充图册。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2.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3.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4、中国铁路干线分布;五种运输方式特点。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知识小结法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

1、填出下列铁路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站名称:

铁路干线 铁路枢纽站名称

京广线与陇海线

京沪线与陇海线

包兰线、兰新线、陇海线

京沪线、沪杭线

京哈线与哈大线

成昆线与宝成线

浙赣线与湘黔线

2、填写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现代运输方式 运输线路 运输工具 运价 时速 运量

水运 河道/航海线 最慢

陆运 铁路/公路 火车/汽车 居中 居中 居中

空运 航空线

最小

〈学习过程〉 引入: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有哪些? 新课:

四、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具有()、()、()的特点。

2、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1)南北向干线有()线、()线、()线、()线、(—)线、(—)线、(—)线;(2)东西向干线有:(—)线、(—)线、(—)线、(— — —)线。

3.读“中国铁路线分布”图(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2)查找东西铁路干线。

4、在下图中画出主要铁路干线(熟悉铁路线的名称.分布.起止点及主要铁路线的交会点枢纽)。

5、学生完成教材P24~25活动题1~7。

五、海洋运输

1、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航线和()航线两大部分。

2、沿海航线一般以福建()为界,分()沿海航线和()沿海航线。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以()和()为中心。

3、远洋航线以()、()、()、()、()、()和()等海港为据点。

4、完成书P25~26活动题。

六、航空运输

1、航空运输具有速度()、运价()和运量()的特点。

2、读书P27“中国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的增长”图。计算2000年的航空航线里程是1952年的()倍。

3、读书P28“中国主要航空港和航线分布”图,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

4、学生完成课本P28活动题1~3。〈学法指导〉

画铁路、公路、航空线分布草图,多采用“城市中心放射法”。现以我国西南地区铁路交通为例:

1、定点。以西南大城市重庆、成都、贵阳、昆明为铁路交通枢纽,将它们大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纸上。

2、连线。每两个城市连一条路线,即成渝线、成昆线、贵昆线、川黔线。

3、放射。以每一个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即形成了宝成线、襄渝线、黔桂线、湘黔线。至此,西南地区8条环状铁路已经画好了。

4、接轨。向外区延伸出去的铁路线,还应当与全国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铁路网。例如,宝成线—陇海线,襄渝线—汉丹线,川黔线—黔桂线,贵昆线—湘黔线,成昆线—南昆线.继续延伸,最后形成全国铁路网。〈巩固提高〉

1、完成下列各题:

(1)运输距离在80千米内,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2)运输距离在80~550千米之内,最廉价的方式是();(3)运输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4)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

A、空运 B、铁路 C、公路 D、水运

a、在抗击SARS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广州非典康复者的血清为北京的非典患者治疗.将采集好的血清从广州运送到北京,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b、一吨活鱼从郊区运到市区(); c、20万吨的煤炭从大同到秦皇岛(); d、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e、中国内地对台湾”零关税”开放水果市场,台湾果农将水果运到福建()

2、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铁路线是包兰线 B、(2)铁路线是京九线

C、(3)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 D、(4)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

〈知识小结〉 交通事业的重要性

铁路、公路 特点: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 中国的交 主要运输方式 水运 飞机、管道等发展成就及现状;通运输 航空、管道 主要线路的分布

选择最佳 可供选择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运输方式 选择原则:优选法(运距、运量、货物性质、时间等)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心脏—北京市”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

4、理解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5、理解北京市的环境问题。《课前预习》

自主导学:如何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这节课我们进入省级区域地理学习了,研究区域地理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解决区域“在哪儿”“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在哪儿 怎么办 是什么 区 域 为什么 位置 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 人地关系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1、在哪儿:北京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什么:北京的城市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北京的不资源匮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么办: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

引入:北京虽不靠海,但离海不远,让我们的沿海之旅就从“祖国心脏”—北京开始吧。“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 新课:(合作交流)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读书30页图2—1(1)北京位置特点:位于_________山,_________山和________平原的结合部.(2)找出永定河的流向,北京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3)北京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我们每位同学都想亲眼目睹京城的风采,你认为什么季节是去北京旅游的最佳时期,为什么?(4)读书31页”北京之夏”,北京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俗话说”条条道路能北京”,从我们这里到北京,可选择__________, _________交通工具,铁路线________—________线.公路线________国道—__________高速——京珠高速。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市的首要城市职能是_____________,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_____________.2.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重大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 课标 第一 网

3.读书32页”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北京高等院校有_________大学和_________大学等.5.读33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一是_________环境问题;二是____________环境问题.6.对于北京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33页活动题1~3.《巩固提高》

1、有关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B、位于燕山、太行山和东北平原的结合部 C、东部濒临渤海 D、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2003年8月3日18时30分,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揭晓,如右图,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民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哪些信息呢?(提示:可从时间、地点等方面去考虑)

(2)你能列举三个位于北京市的旅游胜地吗?(多列不限)《知识小结》

位置特点: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北京 自然地理特点:地势、气候

城市职能与发展方向 《拓展升华》

如何设计简单旅游方案

北京的旅游资源和信息非常丰富,在学习时可利用网络信息和电子地图设计简单的旅游方案,既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熟悉北京各项旅游资源的分布。

设计方案时,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如文化教育游、文物古迹游、奥运村游等,方案还应包括景点的选择、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交通方式选择日程安排、各项开支、购物(纪念品、特产)等,资料是否丰富、线路选择是不恰当,方案是否合理等将成为评价你的设计方案优劣的标准。

第十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学习目标:xkb1.com

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

3、掌握台湾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6、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职能。学习重点: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台湾丰富的自然环境特征。

3、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4、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课前预习》 读台湾地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或海港: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

A_________ B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

3、台湾岛南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北部的气候类型 是____________;台湾岛西部的地形是_________, 东部的 地形是_________.《学习过程》

引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说出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 新课:(合作交流)

一、台湾省地理位置特点:

1、东临_________洋,西隔_____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主体是_________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钓鱼岛等于200多个岛屿,面积3、6万平方千米,其中,_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新课 标 第一 网

二、人口与民族:省内居民以_________族为主,约占人口的97%,约80%的袋人口祖籍为_________省,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_族。

三、自然环境特点:

1、地形:(1)地形以_________为主,主要有台湾山脉,最高峰是_________山;(2)平原多分布在台湾省_________部沿海,总称西部平原。

2、河流、湖泊:河流短小流急,_________是岛内最长的河流,_________潭是最大的湖泊。

3、气候:主要是_________季风气候。

四、资源丰富:

1、森林资源:台湾山地众多,所以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很多,樟树最为著名,_________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农产品:耕地多集中_________平原,水稻种植普遍,因而被称为“米仓”。这里甘蔗、蔗糖的产量也很大,有“糖缸”之称。另外还盛产香蕉、菠萝和茶叶,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及“茶叶之乡”的美名。

3、矿产:台湾的矿种主要有6种______、______、硫磺、______、石油、天然气。

4、海洋资源:台湾海峡的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的渔场。

五、经济特点:以“______”——加工——“______型”经济为主。

六、主要城市:______、高雄、基隆。《巩固提高》

1、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之间隔着_________海峡。

2、台湾岛多火山、地震是由于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

3、台湾岛地形以______为主,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所以水能蕴藏量大。

4、台湾_________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

5、台湾被称为“东方甜岛”,是因为台湾盛产_________。

6、台湾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知识小结》

位置特点: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地形:多山

台湾 自然环境特点 河流湖泊:河流短小流急 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农产品、矿产、海洋资源

经济特点: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课堂练习》 认真完成基础训练、填充图册。

《知识拓展》 台湾岛的铁路线为何环岛分布?

第十二节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学习目标: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4、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5、重点经济特征、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的关系。

《课前预习》

位置——______海之滨、______口东侧,北连深圳 位置与范围 范围——______岛、______半岛、新界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香港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经济特征 交通运输——机场、海港、铁路()线 旅游信息和教育——购物天堂、海洋公园 《学习过程》

引入:1997年7月1日,我国收回了哪里? 新课:(合作交流)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地处______海之滨,______江口东侧,北连______市;

2、范围——____岛、______半岛和______(包括大岛屿)三部分组成。

二、地形与气候:

1、地形——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

2、气候——主要是______季风气候。

三、经济特征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1)香港——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八。

香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维多利亚港与旧金山,里约内卢同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设备最完善.效率最高,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克福齐名,全世界100家最大银行,有80多家在香港开业。

香港——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苏黎世齐名。

香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2)香港经济以______为主导,有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2、发达的交通运输——机场、海港、铁路(京九线)

3、旅游信息和教育——购物天堂、海洋公园。《巩固提高》

1、芳芳沿京九线由深圳进入香港,她首先到达的地区是()A、香港岛 B、新界 C、九龙半岛 D、大屿山岛

2、下列产业,不属于香港经济支柱的是()A、旅游业 B、金融业 C、加工业 D、乳畜业

3、下列有关香港地位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国际政治中心 B、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C、国际金融中心 D、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第十三节“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学习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

2、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3、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

4、重点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课前预习》

概况——我国面积______、人口______的省级行政区。

位置与范围 位置——______海

澳门 经济支柱——______、博彩、工业、建筑业

旅游资源——有“________”之称

《学习过程》 引入:〈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闻门)新课:(合作交流)

一、概况——我国面积________,人口________的省级行政区。

二、位置与范围:

1、位置——_____海之滨,珠江口西侧,北连____海。2.范围——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经济支柱——________业、博彩、工业、建筑业。

上一篇:以桃花为话题的高二作文800字下一篇:毛笔字横竖的教案